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班组管理七大难题
编辑:星海浩瀚 识别码:18-802430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19 00:12: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班组管理七大难题

班组管理七大难题

八九点管理培训咨询公司总结历年来为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中国电力、奔驰汽车、通用汽车、富士康集团、莱钢集团等国内众多大型企业提供班组长胜任力提升及班组建设的咨询式培训的经验,得出困扰班组长的七大难题:

问题一:基层人员不积极、不主动

小A和小B同时进入钢管企业。小A在平时工作中积极主动、对于日常领导下达的指令都能领会并快速执行。遇到不懂的虚心请教老师傅。他认为工作就是要这样,遇到困难推卸给他人照样也需要解决,还不如自己动手动脑。小B从开始表现的很积极,但是时间久了他发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好像没有人会注意,慢慢的他开始学会了“磨洋工”,有工作下达他都是能推给小A就推给他自己落得个“清闲”。

多数基层人员像小B一样,仅仅将工作作为一时的饭碗,抱着“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心态,对待工作缺乏热情和长远规划,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中,不愿意承担责任,对于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视而不见,不求改善,不求创新,缺乏自主改善改善意识。所有班组建设管理的任务落到了班组长一个人身上,班组长苦不堪言。

问题二:基层人员不认真、不细致

案例1:某班组为确保产品质量,在班组中实行了根据班组员工技能水平高低安排生产任务,以及在员工加工产品之前告之一些注意事项和加工重点并要求员工在加工产品时送首检或互检等方法。几个月来质量相对稳定。可是在3个月后,该班组频频发生产品质量事故,出现了几批批量废品,废品率一下上升几个百分点,究其原因,这些废品的产生大多是员工未看清图纸工艺,盲目加工,图快提高砂轮走刀速度造成产品加工不到位,这些不该发生的低级错误,我们班组该如何提高产品质量避免这些低级错误的发生呢?

案例2:某压制班因拿错冲头,错压了5000片产品,导致这5000片产品整批报废,直接带来的损失达数万元。当该班班组长当听到压错型号这事时都觉得有点不可能,因为这中间环节要经过

1、模具保管员拿着定单从模具库拿到模具交给调整工;

2、调整工接到模具要检查其是否与定单型号一致,模具各不见是否完好无缺;

3、压制工序产品时要经常在显微镜下检查产品质量,而该企业的产品表面基本上都有型号的字样如:DM、DR、AM等;

4、检查工序在产品压的过程中会抽检,在产品转往下道工序之前还需检查并签字转出。然而,事情总归是发生了,当时班组长对相关人员进行了罚款惩罚,可是事过几个月后,此类事情还是又发生了。

一线操作工作对员工的精细化程度要求较高,工作中任何一个小小的疏漏都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质量事故的发生。但是一线员工中工作马虎大意,敷衍了事,疏忽细节的现象非常普遍,精细化的意识尚未形成。

问题三:基层人员安全质量意识淡薄

案例1:压制工在擦冲头时必须停机,这个规则应该每个人压制工都明白其重要性。某班组长几次发现就有员工在未停机的状态下擦拭冲头,当班组长指其不对时,他说“没事的,我这样已经几年了,从未出任何问题。”然而去年该工序就因为擦拭冲头未停机导致设备压到了该操作工的手

案例2:小A是生产车间一名生产能手。一日,工作结束后,巡检时发现传送带一个螺丝由于振动有些松动。小A凭借经验,觉得不要紧,就从旁边哼着小曲走过。第二天,小A休息。第三天,小A一到车间,就开始了工作。工作开始一段时间,由于上次那个螺丝松动,一直没人管理,传送带侧翻,物料倾泻一地,导致车间工作停止。

由一线基层人员的来源所限,他们多未接受过良好职业素养教育和训练,普遍存在着安全、质量意识低、服务意识淡薄等不足。为了追求数量和效益,经常违规操作,导致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成本意识非短时间内可以养成。

问题四:有制度,无执行,难以养成习惯

案例:某生产制造型企业生产硬质合金刀具产品,其特点是硬度高,易崩缺。该厂对产品转运过程中有明确规定,加工出来的产品在转运中必须带保护套,以防止崩缺。但是刀具刃口崩缺现象屡见不鲜。若崩缺较大,无法翻修就直接报废,报废的产品也就给公司损失了利益;若崩缺小,就得翻修,返修也就直接导致不能按时交货。

对于企业一些既有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员工违规现象也十分普遍,管理规章、操作流程、标准难以真正执行到位,人员素养难以养成。

问题五:基础管理体系不规范、不健全、不精细

中国企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企业规模快速扩张,而企业内部管理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内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的速度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一些企业,人员操作缺乏基本的作业指导和健全的绩效管理。另外,与日本、欧美等先进的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班组管理水平尚处于粗放水平,管理流程、标准、工艺等大而化之,不够精、细、,在诸多环节出现管理漏洞。

问题六:基层人员流动大

案例1:某企业为国内知名的电器制造商,年初,该企业招聘了100多名基层操作工。班组长A对分配到本班的6名新人进行了辅导,新组员也逐渐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可是半年过去后,班上的操作工又走了5名,其中还包括2个工龄2年以上的技能数量的老员工。

案例2:某企业实验室人员流动性大,新老员工衔接不上,2006年大战二季度之季,又有个别员工休产假。产品多,混合料批次较多,任务催得又急。老员工卢晓华发现新进人员在做抗弯强度时,过分下降夹具上冲头与PS21条的距离,并制止他的行为。新员工说:“接触多少,反正是施载,不会影响抗弯强度,再者说,任务又急。”

由于薪酬待遇、管理机制等原因,在中国,基层人员流动率极高。这给班组长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方面新员工的技能不熟练、经验不足,工作中出现疏忽时有发生,工作效率也不高,另一方面,班组长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对新人辅导;另外这对班组稳固、和谐的氛围形成也非常不利。

问题七:班组长个人管理技能不足

案例:作业员小王因上夜班,当天白天下班有事,没来得及休息,晚上正常上夜班,在上班期间小王因检料时间过长没有休息,无意间睡着了,被线长小张看到了,小张过去叫起来就骂道,“你在干嘛?知不知道上班?不想干就给我走人。”当小张正准备解释的时候,小李却又说“还有理是不是?立马给我走人!”

绝大多数管理者从技术精英转型而来,在管理技能上存在天生缺陷,但是基层培训往往又是被企业忽视的一环,这导致基层班组长管理技能普遍不足,他们以制度考核、罚款、批评等硬措施为主要管理方法,管理生硬,缺乏灵活性,基层人员抱怨、不满情绪大。

如何解决以上难题?基于对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专家团队多年的实践管理经验,八九点研发出了《班组长胜任力提升及班组建设解决方案》。该方案从人本入手,着重于员工潜能的激活和挖掘,在此基础之上,传授实用管理技能、方法以及工具。更为关键的是,八九点研发出一套人本型培训效果转化方法,通过平台搭建、活动策划、竞赛激活、荣誉激励、媒体催化等一套整合方法,确保班组长将所学所用用于班组实践,带来班组绩效的直接改善。

北京八九点管理咨询薛老师010-88202006

第二篇:基层管理七大难题

基层管理七大难题

八九点管理培训咨询公司总结历年来为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中国电力、奔驰汽车、通用汽车、富士康集团、莱钢集团等国内众多大型企业提供班组长胜任力提升及班组建设的咨询式培训的经验,得出困扰班组长的七大难题:

问题一:基层人员不积极、不主动

小A和小B同时进入钢管企业。小A在平时工作中积极主动、对于日常领导下达的指令都能领会并快速执行。遇到不懂的虚心请教老师傅。他认为工作就是要这样,遇到困难推卸给他人照样也需要解决,还不如自己动手动脑。小B从开始表现的很积极,但是时间久了他发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好像没有人会注意,慢慢的他开始学会了“磨洋工”,有工作下达他都是能推给小A就推给他自己落得个“清闲”。

多数基层人员像小B一样,仅仅将工作作为一时的饭碗,抱着“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心态,对待工作缺乏热情和长远规划,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中,不愿意承担责任,对于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视而不见,不求改善,不求创新,缺乏自主改善改善意识。所有班组建设管理的任务落到了班组长一个人身上,班组长苦不堪言。

问题二:基层人员不认真、不细致

案例1:某班组为确保产品质量,在班组中实行了根据班组员工技能水平高低安排生产任务,以及在员工加工产品之前告之一些注意事项和加工重点并要求员工在加工产品时送首检或互检等方法。几个月来质量相对稳定。可是在3个月后,该班组频频发生产品质量事故,出现了几批批量废品,废品率一下上升几个百分点,究其原因,这些废品的产生大多是员工未看清图纸工艺,盲目加工,图快提高砂轮走刀速度造成产品加工不到位,这些不该发生的低级错误,我们班组该如何提高产品质量避免这些低级错误的发生呢?

案例2:某压制班因拿错冲头,错压了5000片产品,导致这5000片产品整批报废,直接带来的损失达数万元。当该班班组长当听到压错型号这事时都觉得有点不可能,因为这中间环节要经过

1、模具保管员拿着定单从模具库拿到模具交给调整工;

2、调整工接到模具要检查其是否与定单型号一致,模具各不见是否完好无缺;

3、压制工序产品时要经常在显微镜下检查产品质量,而该企业的产品表面基本上都有型号的字样如:DM、DR、AM等;

4、检查工序在产品压的过程中会抽检,在产品转往下道工序之前还需检查并签字转出。然而,事情总归是发生了,当时班组长对相关人员进行了罚款惩罚,可是事过几个月后,此类事情还是又发生了。

一线操作工作对员工的精细化程度要求较高,工作中任何一个小小的疏漏都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质量事故的发生。但是一线员工中工作马虎大意,敷衍了事,疏忽细节的现象非常普遍,精细化的意识尚未形成。

问题三:基层人员安全质量意识淡薄

案例1:压制工在擦冲头时必须停机,这个规则应该每个人压制工都明白其重要性。某班组长几次发现就有员工在未停机的状态下擦拭冲头,当班组长指其不对时,他说“没事的,我这样已经几年了,从未出任何问题。”然而去年该工序就因为擦拭冲头未停机导致设备压到了该操作工的手

案例2:小A是生产车间一名生产能手。一日,工作结束后,巡检时发现传送带一个螺丝由于振动有些松动。小A凭借经验,觉得不要紧,就从旁边哼着小曲走过。第二天,小A休息。第三天,小A一到车间,就开始了工作。工作开始一段时间,由于上次那个螺丝松动,一直没人管理,传送带侧翻,物料倾泻一地,导致车间工作停止。

由一线基层人员的来源所限,他们多未接受过良好职业素养教育和训练,普遍存在着安全、质量意识低、服务意识淡薄等不足。为了追求数量和效益,经常违规操作,导致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成本意识非短时间内可以养成。

问题四:有制度,无执行,难以养成习惯

案例:某生产制造型企业生产硬质合金刀具产品,其特点是硬度高,易崩缺。该厂对产品转运过程中有明确规定,加工出来的产品在转运中必须带保护套,以防止崩缺。但是刀具刃口崩缺现象屡见不鲜。若崩缺较大,无法翻修就直接报废,报废的产品也就给公司损失了利益;若崩缺小,就得翻修,返修也就直接导致不能按时交货。

对于企业一些既有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员工违规现象也十分普遍,管理规章、操作流程、标准难以真正执行到位,人员素养难以养成。

问题五:基础管理体系不规范、不健全、不精细

中国企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企业规模快速扩张,而企业内部管理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内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的速度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一些企业,人员操作缺乏基本的作业指导和健全的绩效管理。另外,与日本、欧美等先进的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班组管理水平尚处于粗放水平,管理流程、标准、工艺等大而化之,不够精、细、,在诸多环节出现管理漏洞。

问题六:基层人员流动大

案例1:某企业为国内知名的电器制造商,年初,该企业招聘了100多名基层操作工。班组长A对分配到本班的6名新人进行了辅导,新组员也逐渐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可是半年过去后,班上的操作工又走了5名,其中还包括2个工龄2年以上的技能数量的老员工。

案例2:某企业实验室人员流动性大,新老员工衔接不上,2006年大战二季度之季,又有个别员工休产假。产品多,混合料批次较多,任务催得又急。老员工卢晓华发现新进人员在做抗弯强度时,过分下降夹具上冲头与PS21条的距离,并制止他的行为。新员工说:“接触多少,反正是施载,不会影响抗弯强度,再者说,任务又急。”

由于薪酬待遇、管理机制等原因,在中国,基层人员流动率极高。这给班组长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方面新员工的技能不熟练、经验不足,工作中出现疏忽时有发生,工作效率也不高,另一方面,班组长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对新人辅导;另外这对班组稳固、和谐的氛围形成也非常不利。

问题七:班组长个人管理技能不足

案例:作业员小王因上夜班,当天白天下班有事,没来得及休息,晚上正常上夜班,在上班期间小王因检料时间过长没有休息,无意间睡着了,被线长小张看到了,小张过去叫起来就骂道,“你在干嘛?知不知道上班?不想干就给我走人。”当小张正准备解释的时候,小李却又说“还有理是不是?立马给我走人!”

绝大多数管理者从技术精英转型而来,在管理技能上存在天生缺陷,但是基层培训往往又是被企业忽视的一环,这导致基层班组长管理技能普遍不足,他们以制度考核、罚款、批评等硬措施为主要管理方法,管理生硬,缺乏灵活性,基层人员抱怨、不满情绪大。

如何解决以上难题?基于对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专家团队多年的实践管理经验,八九点研发出了《班组长胜任力提升及班组建设解决方案》。该方案从人本入手,着重于员工潜能的激活和挖掘,在此基础之上,传授实用管理技能、方法以及工具。更为关键的是,八九点研发出一套人本型培训效果转化方法,通过平台搭建、活动策划、竞赛激活、荣誉激励、媒体催化等一套整合方法,确保班组长将所学所用用于班组实践,带来班组绩效的直接改善。

第三篇:中秋节送礼七大难题

中秋节送礼七大难题

中秋礼品册为您解决中秋节送礼七大难题

1)不知道送啥的头疼问题;“依您所爱,随心任选”,百种礼品选择,从家纺到服装,从厨具到家电,从食品到红酒,从摆设到收藏,从套装到单品,应有尽有。送礼送选择,用户乐开怀。

2)大包小包携带不方便;“尊贵福卡,时尚大方”,送中秋节礼品卡是很有面子的事情,不光品牌有影响力,设计精美,大气时尚,是祝福通一贯的风格。

3)满足客户/员工需求问题;“百种礼品,多种选择”,喜欢什么领取什么。从家居日用到健康食品各种选择都有。

4)地域限制送礼难的问题;“全国各大城市免费送货上门,”四季好礼来,祝福通天下”。利用完善的全国配送网络,为企业将礼品送到全国各地,可以统一送礼还节省了一大笔运输费用。

5)礼品档次以及面子问题;礼品都是世界名牌,或者国内知名品牌,品质有保障,送礼更放心。礼品的核心品牌包括苹果,西铁城,双立人,膳魔师,韩国现代,欧姆龙,爱家,奔腾,荣事达,伊莱克斯,韩国乐扣乐扣,怡莲家纺,和记张生,洁无烟,德世朗,德国司顿,满记甜品,五芳斋,克莉丝汀,杏花楼,哈根达斯,阿明,天喔,茅台,郎酒,水井坊,等。

6)特殊场合不方便收礼问题;精美礼卡,携带方便,送礼时仅需送卡,给外地送礼也不用费神配送的问题。

7)个性化定制:送礼送新意,有新意的好礼就是中秋节礼品册,可以免费定制祝福语和Logo,让礼品卡更加特别,客户印象更深。

第四篇: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七大难题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七大难题

[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对养老保障的需求日趋强烈,但其中存在着许多难题急需解决,包括:国家财政没有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管理运作缺乏法制保证,政策缺乏持久稳定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过于狭窄,保障水平很低,基金保值增值困难且安全存在隐患,观念上不够重视,社区养老还属于少数现象,等等。

[关键词] 农村养老;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

[作者简介] 赵慧珠(1962-),女,山东淄博人,中共中央党校校刊社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社会工作。

随着农村老龄化水平的提高、农村老年人口和老年家庭数量的迅速增长、老年人口寿命的延长,我国农村对养老保障的需求日趋强烈。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事关国家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社会问题。应当看到,目前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当中存在着许多难题。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能否顺利地建立起来,取决于能否很好地破解这些难题。

一、国家财政缺位

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基本制度,普惠性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享有社会保障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保证这一权利的实现也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作为社会保障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养老制度也应是所有社会成员享有的权利,不应该受到任何形式的政策歧视与制度歧视。所以,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府理应承担责任;相应地,国家财政理应承担相应的支出。

社会养老保障作为一项基本的保障制度,是国家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通过建立制度、制定法规而形成的养老保障体系(包括养老金制度、老年福利制度、老年服务体系、养老保险制度等),目的是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可靠的保障。但是,目前我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绝大部分拨付给了城市职工,而用于农村社会保障的公共支出甚少。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除了对“三无”老人实行“五保”制度外,像养老金制度、老年福利制度、老年服务体系都还没有建立起来。近年在许多地区开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主要是以农民“个人交费为主”,国家财政没有给予多少直接的财政支持,只是侧重“给予政策扶持”。而且这些政策扶持也主要体现在乡镇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上,大部分以种田谋生的农民,则享受不到这一待遇。而“集体补助为辅”在很多农村地区也成了一句空话。由于相当部分村组,即使集体经济较雄厚的村组,公益金积累在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小,农保中的集体补助就更可想而知了。这就使得社会保险基金主要由农民自己支出或完全由农民自己支出,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实际上成了纯个人储蓄积累保险,失去了社会保障制度所应具有的“社会”意义。

另外,社会保障不仅应当是非盈利的,而且国家还应当保证用于社会保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投入,后者的费用不应该从社会成员所缴纳的保险金当中提取。而在目前农村社会保险运作中,国家财政的不支持还体现在农村社会保险基层部门的运营方面,一是自收自支,二是保险基金的运营并未得到国家的充分保护和优惠。由于国家规定农村社会保险基层部门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根据民政部门规定从保险基金中提取3%的管理费,这种行为实际侵占了投保人的利益,同时也违背了“非盈利性”的初衷。而且,3%的管理费,也远远不能解决各级农保机构的正常支出。有些地方提取的管理费连职工的工资都不够,更无法解决管理运营、宣传等其他工作所需的费用。加之近几年农村社会保险进入整顿阶段,停止接受新的业务,经费更是无从着落,财政又不补贴支持,致使农保机构生存面临危机,甚至无奈动用基金应付日常开支。在目前农保基金尚未进入兑付高峰期的情况下,农保基金的收支不平衡问题尚未完全显现出严重性,但长期下来,在基金收支问题上,财政不兜底,赤字责任无人负责,问题积重难返将会给农保事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也会给国家造成极大的负担。由此可见,国家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事业发展滞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二、管理运作缺乏法制保证

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以政府部门的政策法规和民政职能部门制定的实施方案为主,尚缺乏法律上的保证。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除民政部1992年出台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规范化、法制化的法规。这种情况造成了几种有害的结果:一是农村养老组织管理机构、制度不易健全,使得管理工作难以开展。二是养老基金筹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三是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比如,有人认为农村养老保障增加农民负担,等等。四是造成实际运作中出现较多漏洞,某些措施不能得到落实,尤其是管理运作问题突出。由于社会保险制度的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既有商业保险的技术要求,又有依法实施的政策要求,因而对管理水平要求很高,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要求就更高了。按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社会保障基金应遵循征缴、管理、使用三分离的原则,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从而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而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由当地的民政部门(后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独立管理的,征缴、管理和使用三权集中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控监督,而地方的民政部门又受当地政府的管理,所以,当地民政部门或政府挤占、挪用甚至贪污、挥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情况便时有发生[1-1]。

另外,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于国家只发布过一些原则性的文件,缺乏保险工作所要求的实施、管理、监督等方面的统一工作方式和方法,可操作性不强。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民政部《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普遍缺乏法律效力,同时由于各地对这一工作的认识、掌握程度不一样,往往依据自行摸索制定出的地方性规定,确定具体工作方式、工作方法,使得管理工作出现较多漏洞,影响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有效进展。

三、政策缺乏持久稳定性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农民的正式的社会保险制度,其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是非常显著的。在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国家民政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是在法律的基础上建立的,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易受各种行政因素的影响。国家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方针、政策时常变化,往往说办就办,说停就停,缺乏稳定性,进而使这项工作的开展大受影响。从1991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开始,全国各地尤其是一些富裕的农村地区工作进展很快,农民投保率也较高,但是几年以后,却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各地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建立、实施、撤销,对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运用、发放,大都只是按照地方政府部门,甚至是某些领导的意愿进行。有些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在上级领导的指示下一哄而上建立起来的,有些地方甚至把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当作政绩突破口,明确规定凡要求县改市、乡改镇,要求扶贫、济贫款和参加双拥评比的农村基层,都必须完成社会养老保险的任务。这使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在农民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建立的,更不是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实施的,而是按照地方政府部门一些临时出台的文件执行的,这样就很难保证农民和政府之间契约的持久性[1-2]。

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态度也时常发生动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早按商业保险运行,但商业保险公司因成本高、保费难征集而失去积极性。1991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后,又有人提出农村养老保险不应由政府部门办理,担心增加农民负担;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由民政部移交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移交工作缓慢,致使许多地方工作出现停顿、滑坡;1999年,《国务院批转整顿保险业工作小组保险业整顿与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有条件的可以逐步过渡为商业保险。但由于已经进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实验涉及面广、涉及人员众多,执行机构几经变迁,由谁承担已有成本一直难有答案,目前许多省份的农保陷于“民政不管,社保不接”的尴尬境地。全国310亿元农保基金分散在1 900个县市。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省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县市农保工作缺乏有效监管,农保基金近乎失控[2]。时常变动的政策,导致了本来就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不十分了解、心存疑虑的农民更不愿意参加养老保险,参加的也不敢多投保险。许多调查所显示的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三怕”——怕政策变、怕不兑现、怕不合算,客观上也反映了这种政策不稳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四、覆盖面过窄保障水平过低

从目前已经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情况来看,覆盖面窄,“保富不保贫”、“保小不保老”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农村人口中参保人数所占比重非常低。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达到5 442万人,占农民总数的5.8%,基金积累达到310亿元。在1997年农保“高潮”期,全国参保农民曾高达8 000多万人。目前已退保的农民为2 000万左右[2]。从历年的参保人数变动趋势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点(见表4)。而且投保的人群主要是中青年人,现在的老年人受益面很小。大多数马上面临养老问题的老年人没有被纳入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采取的是农民自愿的原则,国家鼓励具备投保条件的农户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国家对这项工作采取分类指导,不采用“一刀切”,即:“凡是达到全国和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的农村居民,必须参加养老保险;凡是已经解决温饱,且基层组织比较健全的地方坚持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凡是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地方暂缓开展这项工作。”[3]所以,我国目前开展农村养老保险的,从参加的地区上来说,绝大多数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从参加的人员来看,也几乎是相对富裕的农村居民。而这些地区的参保人群实际上并不是未来养老存在迫切需求的人群,他们即使不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未来的养老相对来说也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重点解决那些未来养老存在困难的群体,也就是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目标人群应该是那些不发达地区和没有能力投保的贫困的农村居民。但是,现在实行的农村养老保险恰恰是“保富不保贫”,没有覆盖这部分人群,不能解决这部分人的问题。

同时,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还存在着“保小不保老”的问题。由于农村养老保险采取的是完全积累型模式,即建立在个人账户基础上的先积累后受益,积累时间越早获益也就越多,短期积累几乎是无意义的。农村养老保险规定投保对象为20-60岁的农村居民,如果一次性缴保费100元,对于现在20岁的人来说,到60岁开始领保险时,他每月将能拿到104元;对于现在是40岁的人来说,每月只能拿到11元;对于59岁的人来说,到60岁时每月拿不到1元钱[3]。所以,一般来说,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真正受益时间是在几十年之后,实际上的受益者也只能是现在的年轻人。这种“保小不保老”的状况,使得现阶段的农村中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没有办法得到解决,而现在正是老龄化上升速度最快的时期,亟须解决目前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过低,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仍然偏低,可支配收入极为有限,收入与支出相抵之后,所剩无几。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投保能力就可想而知了。按照《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设计的月缴费标准,农民缴纳保险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2元、4元、6元、8元„„20元等10个档次缴费。但是很多农民考虑到收入有限以及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心等因素,在投保时选择的往往是最低的缴费标准,也就是按2元/月的投保档次投保[4]。比如山东省平阴县1992年开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全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做得最好的地区之一,调查时就发现,农民多数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档次,按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交费领取计算表》计算,农民在缴费10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4.7元,15年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若再考虑管理费增加和银行利率下调或通货膨胀等因素,农民领到的钱可能更少[5]。这点钱对农民养老尤其是未来的养老来说,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即使每月按照4元、6元甚至10元的标准缴纳保险金,对养老的作用也还只是杯水车薪。所以,这种低缴费标准带来的只能是低积累、低待遇的低水平养老保障,而这种低水平的保障实际上是很难发挥养老作用的。

五、基金保值增值困难且安全存在隐患

按照现行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比较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基金增值渠道单一。《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规定,“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主要以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实现保值增值。”[4]这样就使得存银行和传统意义上的买国债成为各级农保基金增值的主要方式。但是从1996年下半年以来,银行利率不断下调,再加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要保值已经相当困难,更不用说增值。为了资金能够平衡运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原先承诺的养老保险账户的利率只好下调,造成投保人实际收益明显低于过去高利率计算出的养老金,使人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信心更是大打折扣。二是缺乏专门的投资机构,基金运营效率低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自试点以来,国家从未建立全国专门的农保基金投资运营体系,致使农保基金运营得不到优化投资指导和专业理财,产生了各地农保基金无序运营的状况。农保的主要业务工作由县级及以下的机构承担,县级机构既负责收费核算、发放,又负责基金的运营管理,造成基层工作任务繁重,使其无暇对基金进行良好的管理和运营。三是提取养老保险基金3%的管理费,也大大妨碍了基金增值。

与此同时,基金安全也存在许多隐患。一是由于各级政府对养老基金不承诺财政兜底,从而迫使基层单位自行动用资金进行各种投资来实现增值,造成基金违规动用。这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违规基金较多的根源。在2005年底的全国农保基金统计表上,310亿元农保基金中,由地方财政“管理”的农保基金高达92.57亿元,“其他”类基金占40.15亿元。后两类占到农保基金总额42.8%。这些“其他”类资金更是处于失控状态[2]。二是监管机制不健全。虽然《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设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委员会,实施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指导和监督。但机构设置一直没有明确。加之基金实行的是省、市、县三级管理,按比例分级使用,职责和义务不明确,出现运营风险无人承担,基金运营缺乏较好的约束机制。三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缺乏严格的监管措施,导致养老保险基金被挤占、挪用、贪污现象时有发生。据中国民主建国会湖南省委课题组2001年调查,当时湖南省农保基金共计4.84亿元。其中违规存入非银行金融机构8 367万元,占基金总量的17.2%;地方政府挪用4 197万元,占基金总额的8.7%;农保机构挤占挪用1 204.4万元,占基金总量的2.5%。上述三项占基金总额的28.4%[2]。

六、观念上不够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在城市取得了相对较大的进展。但是,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面,各级政府就总体而言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一部分领导干部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人认为农民主要应该靠家庭和土地养老,有条件的农民可以搞商业保险,没有必要搞社会养老保险。有的人认为农民养老是农民个人的事情,应由农民自己计划安排自己的养老问题,政府无需过问。有的认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超前行为,是在加重农民负担,甚至有的地方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混为一谈,不予政府层面上的支持。另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农民,尤其是老年农民,还是希望并习惯于在自己年轻力壮时把收入用于抚养子女、为子女置办家产,年老以后由子女承担供养自己的责任、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观念上难以适应和认同,行动上更是缺乏主动性。加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效果到底如何农民并不能马上看到,也不能马上得到实际的好处,所以,很多农村居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都持一种怀疑、观望的态度。

七、社区养老还属于少数现象

农村社区养老是指以农村行政村为单位,自行设计和组织的养老保障方式。一般来说,农村社区养老包括提供经济上的支持、组织探索各种合适的养老方式、建立社区服务体系、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等等。已经实行社区养老的农村社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福利性社区养老,主要是针对社区里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依无靠的“三无”老人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社区负担他们的基本生活费用和医疗支出,费用完全由集体承担。二是服务式社区养老,包括日常衣、食、住、行的料理,定期的医疗保健服务,健身娱乐活动,应急服务等。既有互助式服务,也有有偿式服务。由于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社区,对社区有地缘上的归属感、心理上的认同感,容易接受社区提供的各种养老服务,也有机会参与社区的各种养老服务。所以,社区养老服务可以作为家庭养老的一项重要补充。三是退休金式社区养老,即对社区内男满60岁、女满55岁的老年人实行退休制度,按月发给退休金。四是补贴式社区养老,即按对老年人给予一定的补贴。五是保险式社区养老,即由集体或多方出资,办理养老保险,例如社区自行经办的储蓄积累式养老保险、委托保险公司经办的储蓄积累式保险、给特殊人群如独生子女的两全保险等等。

由于社区养老需要社区对老年人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因而也就要求社区能够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从农村养老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是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一些地区。所以,能够实施社区养老的农村社区,从全国范围来看毕竟还只是极少数。从整体上来说,农村社区养老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覆盖的面也非常小。应当看到,农村社区养老是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杨翠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29~130[-1],130[-2].[2] 常红晓,何禹欣.农保不相信乌托邦[J].财经,2006,(13).[3] 乔晓春.关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分析[J].人口研究,1998,(3):8~13.[4] 民政部.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DB/OL].http://trs.molss.gov.cn/was40/mainframe.htm.1992-01-03.[5] 王国军.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缺陷与改革思路[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1):121.

第五篇:班组管理

燃运二班管理规定

1.交接班、班车到达之后先到会议室开班前会(如需岗上交班不开班会),班会后抓紧换工作服接班,整点之前到岗(班车晚点除外),交班整点前20分钟前不准下岗。

2.集控室人员负责系统设备的运行操作、监视和联系就地巡岗人员、清理人员、检修及铲车司机人员等,有问题时要及时通知班长来协调处理,并做好班中运行记录,交班时要做好记录并把问题向下班交代清楚。

3.巡检人员上岗时要做好自身安全和劳保措施,按规定在接班30分钟内把自己巡检路线的设备和辅助设施巡检一边,通过看、听、闻、摸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集控室,同时在巡检卡上注明设备问题。交班前30分钟内要把设备问题汇报集控式,并在巡检卡做相应的记录,同时集控室人员要把岗上人员反映的问题做好记录,该上缺陷的要及时上缺陷,有必要时汇报班长及值班领导,上岗期间不得违章作业、脱岗、睡觉、干私活,没事不要到集控室,更不准到换衣室睡觉,要按规定巡视设备不得提前和推后签巡检卡。

4.翻车机主值交接班时要全面掌握翻车机系统情况及负责摘扶钩和移动给煤机巡视人员的调度,翻车机设备出现故障时就地人员不要操作翻车机主值要第一时间通知检修人员,然后再通知集控室或班长,集控室要做好记录并汇报班长或值班领导。如因就地人员或主值操作不当使设备故障扩大由部里进行考核处理。

5.斗轮司机除了负责设备巡检安全运行外,要严格按照煤场专工要求取煤堆煤,不得有取错煤和转错煤现象,如造成后果由部门进行考核。

6.煤仓间巡检人员要加强仓位巡检遇到仓位过低。断煤,仓口倒烟现象要及时通知集控室安排上煤。上煤期间要按规定做好入炉煤粒度分析,发现粒度不符合要求要及时通知集控室安排处理。

7.凡是有违反以上规定和安规、运规、操作不当、没有及时发现设备问题造成设备故障扩大的或人为造成生产设备故障及违反劳动纪律的,除部门考核外一律扣除当月个人小指标作为班中二次分配,其他人员因此受牵连被考核的由责任人全额补偿。

8.岗位调整:c6c7滚轴粗碎王爱荣、c8刘梅、c9c10范振英陈大龙作为c9c10辅岗,班中有歇假人员时替岗。三岗一月轮换一次,轮换方式c9c10到c8到c6c7滚轴粗碎到c9c10以此循环。其他岗位暂不动。

燃运二班

2013年元月5日

班组管理七大难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