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综合素质培养专题教育活动计划
编辑:静谧旋律 识别码:18-860174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4 18:01: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综合素质培养专题教育活动计划

港航1101班综合素质培养专题教育活动工作计划

学院素教工作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工作。针对我班实际情况,为了使学院素教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的新举措,使素教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工作。具体分为以下三部分内容:

一:制度督导

1、开展素质教育。首先要抓好行为规范教育。开学第一个月,班级利用班会组织学习《学生素质手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并制定《班级公约》。班级公约,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会背,并严格遵守。

2、提高德育学科的渗透力

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特点,做到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随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崇高的理想与信念。

3、班委和团支部将利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检查。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变成“我应该这样做”

二:活动引导

1、开设班级礼仪课程每周利用班会时间由团支部进行讲课,让文明礼仪贯彻到校园的没一个角落。培养文明礼貌的习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继续开展每周五的“才艺展示日”活动。本学期才艺展示除了原来的文艺节目表演之外,形式应该丰富多彩。比如:唱歌、器乐、绘画、诗歌、美文朗诵等。

3、以活动为载体,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集体感和荣誉感。本学期可以开展的活动有:教师节、国庆节庆祝活动、9月21日国际和平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

4、寓教于节利用好每一个传统节日和法定节日,对学生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例如:3月5日 学雷锋活动日、3月12日的植树节、清明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等。让学生在这欢度节日的氛围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感恩教育。

三:环境诱导

1、班级文化建设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特色班级。

2、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以讲台前的花草装点和墙壁上的板报

为主,做到定期更换。

3、班级团支部将定时对室内外板报进行检查评比,并作为班级考核的主要内容。

本学期,我们将主动、创新地开展工作,尽量将素教工作落到实处,开创我们港航1101班素教工作的新局面。

港航团支书:孙林 时间:202_年10月19日

第二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计划

崇远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一轮的课改精神,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出发,使评价工作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养成教育,让学生真正学会做人、做事、学习、交往等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建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培养出志存高远、人格健全、特长明显、基础扎实、善于创新、乐于实践的人才。

1、构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目标。

a、品德行为方面包括三个子项目标:遵守常规、讲究美德、心理健康。在品德行为方面,通过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遵照评价目标,不断改进行为,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进取意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b、学习品质情感态度方面包括四个子项目标:积极思考、问疑解难、参与合作、探索创新。在学习品质方面,通过抓课堂评价,以学

生发展为中心,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需要,发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c、个性素质特长方面包括三项子项目标:广泛兴趣、丰富积累、善于实践。在个性发展方面,通过评价转变传统的“一张卷纸定乾坤”的评价观。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学校要提倡“天天都是创造之时、人人都是创造之材”,让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展露,人人都有广泛兴趣,人人都能丰富积累,达到校有特色、师有特点、生有特长的目标。

2、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体系。

要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因此在评价活动中遵循价值导向原则、民主互动原则、激励发展原则和评价反馈原则,鼓励学生本人、同学之间进行评价,将评价变为师生、家长、乃至社会活动,形成评价活动的多元化。

a、探索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全程使用激励用语。做到肯定性评价激励化、指正性评价勉励化,否定性评价人性话,课堂上使用激励卡、成就星和能力检测得“优”的评价方式。这样通过教师的热情的鼓励和恳诚的期待,总能给学生一种关怀,能让学生时时产生自我,产生“我能行”、我也能做好的愿望。

b、探索学生的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要真诚、坦白、童言无忌、互相勉励,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不断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奋发向上、勤勉自尊。

c、探索家长评、社会评,引导家庭、社会担起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推行“新三好学生”、“合格学生”回归家庭、社会认定的举措,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评价学生的网络。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根据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的小结、反思,采用多方面的信息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丰富、补充和改进评价研究方案,再继续下一个阶段评价工作的实施,直至总结出经验,完成工作。具体要采取以下方法:

①对教师:通过听课、调查问卷、写研究日志、个案分析等。②对学生:测试、作品评选、竞赛、设计活动评价表考察等。③推行《成长材料袋》,材料袋里浓缩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全部精华,每学期把学生成长足迹、成果装成完美的成长集,以此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不断完善发展自我。

四、实施的过程及主要措施

1、详实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在前期《评价方式探讨问题研究》结题的基础上,排出与本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并对本课题研究重点再明确、再细化,突出在原有《评价方式探讨问题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将遵循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发展性、过程性、主体性、多元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在不断追求评价方法科学性、有效性力求创新,重心放在对学生成长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紧密衔接与融合,做到过程性评价记录制,终结性评价制度化。

2、继续落实教师个人研究计划,切实保证一线研究教师有针对性研究。我们继续根据各校实际,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各要素变成子课题(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法科学、评价方式简约、灵活多样…),落实在每个教师的头上,并形成个人的研究计划。

3、教师在实施自己的计划中不断学习、反复实践、经常反思、认真总结,指导教师要抓好以下四个过程。

①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要认真学习、贯彻实施,切实在评价过程中达成实效性评价的研究效果。

②坚持重视搜集整理实验资料,建立较完整的实验档案。③撰写评价案例、反思,重视研究过程。

④把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融入课堂,教师课堂全程使用激励用语,做到肯定性评价激励化、指正性评价勉励化、否定性评价人性化。课堂上经常使用“激励卡”、“成就星”和能力检测得“优”的评价方式。

4、认真总结,举办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形成全校的成功做法,并在教师工作中广泛应用。

崇远小学校 202_年秋

1、班级工作计划。

2、阶段性小结、反思。

3、个案分析材料(评价案例)

4、教师论文。

5、评价总结。

6、学生奖状、证书(复印)佐证材料的收集。

第三篇: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学年计划

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学年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新一轮的课改精神,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出发,使评价工作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养成教育,让学生真正学会做人、做事、学习、交往、审美、健体、主动发展、充分发展。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建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培养出志存高远、人格健全、特长明显、基础扎实、善于创新、乐于实践的人才。

①构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目标,即:品德行为、学习品质、个性素质的母项目标。

a、品德行为方面包括三个子项目标:遵守常规、讲究美德、心理健康。在品德行为方面,通过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遵照评价目标,不断改进 行为,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进取意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b、学习品质方面包括四个子项目标:积极思考、问疑解难、参与合作、探索创新。在学习品质方面,通过抓课堂评价,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需要,发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c、个性素质方面包括三项子项目标:广泛兴趣、丰富积累、善于实践。在个性发展方面,通过评价转变传统的“一张卷纸定乾坤”的评价观。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学校要提倡“天天都是创造之时、人人都是创造之材”,让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展露,人、人都有广泛兴趣,人、人都能丰富积累,达到校有特色、师有特点、生有特长的目标。

②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体系。

要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因此在评价活动中遵循价值导向原则、民主互动原则、激励发展原则和评价反馈原则,鼓励学生本人、同学之间进行评价,将评价变为师生、家长、乃至社会共同参与的活动,形成评价活动的多元化。

a、探索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全程使用激励用语。做到肯定性评价激励化、指正性评价勉励化,否定性评价人性话,课堂上使用激励卡、成就星和能力检测得“优”的评价方式。这样通过教师的热情的鼓励和恳诚的期待,总能给学生一种关怀,能让学生时时产生自我,产生“我能行”、我也能做好的愿望。

b、探索学生的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要真诚、坦白、童言无忌、互相勉励,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不断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奋发向上、勤勉自尊。

c、探索家长评、社会评,引导家庭、社会担起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推行“新三好学生”、“合格学生”回归家庭、社会认定的举措,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评价学生的网络。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反思实践法。首先组成由一线研究教师、其他相关专家组成的研究共同体。首先学习新课标中的关于评价方面的理论,以及心理学、教育学专家们的某些理论。以此了解评价方面的新理念,反思自己已有的评价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构建进一步研究设想、研究计划、研究方案。再按研究计划、方案共同实施。根据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的小结、反思,采用多方面的信息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丰富、补充和改进评价研究方案,再继续下一个阶段(又一个循环圈)评价工作的实施,直至总结出经验,完成结题工作。具体要采取以下方法:

①对教师:通过听课、调查问卷、写研究日志、个案分析等。

②对学生:测试、作品评选、竞赛、设计活动评价表考察等。

③推行《小脚丫足迹成长材料袋》,材料袋里浓缩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全部精华,每学期把学生成长足迹、成果装成完美的成长集,以此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不断完善发展自我。

④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评价”的大氛围,营造关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大环境。

四、实施的过程及主要措施

1、详实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在前期《评价方式探讨问题研究》结题的基础上,排出与本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并对本课题研究重点再明确、再细化,突出在原有《评价方式探讨问题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将遵循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发展性、过程性、主体性、多元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在不断追求评价方法科学性、有效性力求创新,重心放在对学生成长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紧密衔接与融合,做到过程性评价记录制,终结性评价制度化。(每月终结性评价要上一次能力考察课、开一次综合素质评价班会;每学期终结性评价要把《小脚丫成长材料袋》内容装成学生的“成长集”)

2、继续落实教师个人研究计划,切实保证一线研究教师有针对性研究。我们继续根据本校实际,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各要素变成子课题(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法科学、评价方式简约、灵活多样……),落实在每个教师的头上,并形成个人的研究计划。

4、教师在实施自己的计划中不断学习、反复实践、经常反思、认真总结,指导教师要抓好以下五个过程。

①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要认真学习、贯彻实施,切实在评价过程中达成实效性评价的研究效果。

②坚持随记《研究日志》,重视搜集整理实验资料,建立较完整的实验档案。

③撰写评价案例、反思,重视研究过程。

④把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融入课堂,教师课堂全程使用激励用语,做到肯定性评价激励化、指正性评价勉励化、否定性评价人性化。课堂上经常使用“激励卡”、“成就星”和能力检测得“优”的评价方式。

5、认真总结,举办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形成特色的成功做法,并在教师工作中广泛应用。

第四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计划

平昌县板庙小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我们知道教育评价具有杠杆优胜,是课程改革实施的监督机制,关系到我们的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学生再接受教育的同时能否得到全面的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我校建立了“重过程,促发展”的评价体系,确立了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建立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及学科发展目标,教育的对象是人,评价一定要以人为出发点,为此为了促进个体的和谐的发展,在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现制定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确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指导思想目标

1、关注学生均衡发展

2、体现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发展

3、保证评定质量

二、确立评价的基本内容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衡量学生全面的情况,为此,必须坚持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1、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

2、学科学习发展目标

学科学习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是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侧重于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评价、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

三、评价的方法步骤

我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为三个步骤:发展性评价、学期评价、综合素质评定。

(一)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并适时作好记录和资料收集工作。

1、既时评价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主食如口头评价、成果评价、访谈交流、行为观察、问卷反馈、情景测验等)及时评价每个学生的优点、不足以及发展潜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2、成长记录

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发展提高的重要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自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信息,学生在文体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学科检测的阶段成绩,学生的最佳作品等。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和管理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同时便于展示。

3、学业考试

考试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除传统的纸笔测试外,还可设置口试、听力测试,成果展示、实验操作、上机操作等形式测试,允许学生进行第二次考试。纸笔测试可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或开闭卷结合考试等不同形式。

4、实绩表现

通过演讲比赛、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学习举,促进全面发展。

(二)学期评价

学期结束时,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评价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习发展目标的全部内容,其基础性发展目标应以等级制呈现;其各学科的学业成绩包括期中、期末考试、平日检测、作业等综合成绩,并对学生做出综合素质的描述性评价(既评语)。评语应在教师收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采用激励性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阶段性评价的结果填入《初中学生学籍簿》。

(三)综合素质评定

综合素质评定的信息来源为:(1)学生的成长综合记录和日常表现;(2)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以及对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艺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方面学习、表现情况考察的结果;(3)学生个性特长的表现;(4)参考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及家长评价。

综合素质评定以年级、村校为单位开展工作。每个年级(中心校、初

中部)、村校成立一个评价小组,由组长(年级负责人)、成员:该年级的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各1人。各小组成员对该班学生比较熟悉和了解,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品质。

年级、村校评价小组由学校评价领导小组提名成立,要提前向评价班级所在的学生公布。

四、毕业年级学生的评价

1、积累可以作为综合素质等级评价依据的素材

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不能单凭印象,要建立积累关键表现记录并在综合素质评价时参考这些关键这些记录素材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凝练性,对表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记录考试有以下几个重要组成部分:

(1)关键考试成绩、月考、期末或统考成绩,主要表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2)关键的表现作业,学生在真实背景下完成真正任务的成果,从中能反映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及初步的创新能力,其具体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论文、探究报告、演示文稿等。

(3)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主要体现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人合作与交往能力以及为他人,为社区服务的精神品质,包括学生参与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描述,活动成果,学生感悟和反思等。

(4)特长与获奖情况,包括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评比中获得的奖励,表彰或能够证明自己特长与潜能的资料。

(5)自我描述,即学生对自己评价,包括修改描述,学习反思,感悟

以及未来计划等。

(6)重要其他评语,对学生有重要影响或对学生非常了解或对学生某一方面有深刻了解的人给学生的评价。

2、确立评价者及评价方法

(1)正确进行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采用小组内互评的方式。学生自评可采用学生表述、自我鉴定自我评语等。

同学互评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培训,讲明评价的意义、内容、标准、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对学生时行综合素质评价

由任课教师共同讨论,基于学生成长记录、日常表现以及学生自评和互评结果,给学生确定综合素质等级,并经集体讨论写出综合性评语。

五、评定结果的使用

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方法、及程序等,向学生及家长做出明确的解释并公布。评定结果只公示“优”等级,其余等级通知学生本人及家长。

总之,我校会以“重过程,促发展”评价理念,科学、真实、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使评价工作真正发挥其杠杆作用,监督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00九年三月

第五篇:综合素质

考分不再是高中招生录取的唯一标准了。记者近日从南京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年中考,教育部门将在初中毕业生中试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对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进行评价,评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并将以此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参照依据。具体做法是,在统招生录取工作中,对尾数同分的考生,将首先按综合素质发展评定等级的A、B、C、D依次进行录取,在评定等级相同时,才按考生的语数外三门学生的总分依次录取。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在教育部门设计的综合素质评价表中,共涉及初中毕业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每项评价内容又细化成20个关键要素,真诚待人、守信用、能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有安全和环保意识、珍惜生命;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生活有规律,无不良嗜好、文明上网,等等都是打分的关键要素。

一位教育界人士说,综合素质评价从道德、素养、能力等六大纬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状况进行了过程性、发展性的规范和要求,评价中更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成绩以外其他素质品质。与以往相比,20个关键要素的划分,不仅细、而且更贴近学生实际,也便于学生打分。

综合素质评价分由谁来打

据了解,今年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将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三项结合的评价方法。首先是学生对自己三年来综合素质及行为写出自我评语,并按评价项目评分以确定等级。除了给自己一个分数,还要给同学打分。成立8-12名学生组成的学生评价小组,对照综合素质评价的要素,讨论后亮分。教师的评价则由班主任牵头组成5位教师的班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给全班每一个同学按评价项目进行评分,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发展潜能。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所占的权重都是20%,教师占60%。之后,汇总统计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分数,将评分结果变成A、B、C、D等级,即优良、良好、合格、不合格的定性评价。而受到校级记过及以上处分记录的学生,原则上不能评为良好及以上等级,受到校级记过及以

上处分记录还没有撤消的,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原则上为“不合格”。

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可申诉

今年试行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目前已在全市各中学全面展开,6月10日前,各校将完成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相关信息采集工作,并将于20日前完成所有评价结果的审核和上报工作。学校将向学生和家长明确解释并公示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学生或家长,可以向班主任或学校申述,班主任或学校应组织复议,核查三评的各种原始资料,并把复议结果通知学生和家长。

南京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项工作今年只是在初中毕业生中试行,只对应届毕业生进行终端评价。下学年开始,综合素质评价将记录在每一个初中新生的素质发展记录册中,学生每个学年都将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到初三时对3年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一次总评,由此得出学生初中三年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使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更科学、更真实准确。

一、简史

202_年,全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考改革(即初中学生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随之拉开了序幕。

我市下辖的12个县市区是分三批进入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

202_年秋,我市高密被确定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实行课程改革实验。进入课改以后,为解决传统招生制度与新课程实施之间的矛盾,引导着初中、小学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促进学生自主、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潍坊市教育局时任李希贵局长认为必须加快中考改革,从而保障义务教育阶段课改的成果。当年,李局长就安排市教育局分管基础教育的副局长王存敬率领市教研室曹红旗主任和潘永庆副主任带领初中教研员进行中考改革的研究。他们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改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潍坊的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在全面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总结反思我市中考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和广泛征求征求基层一线教师的意见,我们拟定了潍坊市中考改革的初步方案,即《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WAT)实施意见》。

202_年春天,带着初步方案,李希贵局长、王存敬局长、市教研室曹红旗主任和潘永庆副主任一起到北京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找到分管课程改革的朱慕菊副司长征求意见,朱司长专门拿出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组织教育部课程教材改革发展中心评价处的专家对我们的方案进行了论证和研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改意见,比如评价等级过多的问题、命题技术的问题。从北京回到潍坊后,他们又做了深入的修改,最后终于得到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认可和肯定。202_年6月,潍坊市出台

了《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中招生指导意见》。

202_年3月26日,以潍教字[202_]11号文件印发了《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中招生录取指导意见(试行)》、《潍坊市高中招生录取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建立教师推荐诚信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中考改革的系列配套制度。

202_年,首批进入的国家实验区高密市有了第一届初中新课程毕业生,高密市率先试行了我市新的以“多次考试、综合评价、诚信推荐、自主录取、社会参与”为主要内容的中考改革方案。

202_年,在总结高密市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中考改革试点扩大到了5个县市区,第二批进入课改实验的县市区成功实施了新的中考招生制度。

从202_年开始,全市15个县市区全部实行了新的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当年,实现了综合素质评价与招生录取硬挂钩。即,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门学科,在统招生录取,把综合素质等级与语、数、外三门学科等级等值对待;综合素质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录取。

李希贵局长带领下我市实施的新的中考招生制度,解决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问题,创设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我市的素质教育工作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新的中考改革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普遍支持和拥护,引导着素质教育向深入发展。我市与四川宜宾市、广东佛山市、山西晋中市被教育部公布为全国中考改革试验区。《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等新闻媒体纷纷向社会宣传了我市的做法,李希贵局长还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在四套节目做了介绍潍坊中考改革的专题节目,受到社会和课程改革试验区广大教师的广泛赞誉。北京、上海、厦门、重庆等地的40余个教育考察团先后来我市学习中考改革工作经验。

202_年,在张国华局长的带领下,我市中考改革意见不断充实完善。该年主要变化是实行指标生招生政策。为促进均衡发展,根据省、市政府有关要求,在对初中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估,连同初中毕业生数和上年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升学率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的50%的招生指标直接分配到初中学校。初中办学水平评估、初中应届毕业生数、上年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升学率三者之间的权重为4:5:1。指标生全部作为统招生,根据初中学校分配名额、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确定。指标生计划招收各初中学校最优秀的学生。各普通高中学校不得拒绝录取指标生。

202_年,主要变化有:一是设置指标生录取条件下限。为促进教育公平,避免出现初中学校之间指标生录取标准差距过大的问题,设置了指标生录取标准下限,具体要求是:指标生录取标准不得低于招生学校择校生录取标准。低于择校生录取标准的指标生指标统一调出,作为相关高中学校的统招生计划指标。二是将体育与健康作为单独学科纳入录取。为进一步发挥体育与健康考试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从该年起将体育与健康考试成绩单独作为一门学科纳入高中招生录取。体育与健康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按文化课等级划分办法和标准划分五个等级,其考试成绩等级在高中招生录取时与物理、化学成绩等级等值对待。

10月底,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推广了我市中考改革的经验做法。12月4日晚,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今日观察》栏目播出了对我市张国华局长的专访节目,对我市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202_年,初步思路是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体育与健康考试管理、进一步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按省政府要求将指标生分配比例提高到60%。具体方案正在紧张地研究、论证,拟于春节前出台。

二、基本内容

经过近10年的探索,我市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中考改革方案。基本内容如下:

1、改革考试内容,由选拔考试逐渐走向学业水平考试。

新课程在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都有了重大变革,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潍坊市对考试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考试内容除必考科目外,还增加了英语口语交际考试;理、化、生实验考试;音、体、美特长考试。主要表现在:

一是命题依据课程标准,以考查能力和素质为主,在继续加强“双基”考查的同时,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取消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题目,一般不单独考查基础知识,而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考试内容加强与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增强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重视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不追求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考查,重点考查对学生高中阶段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影响较大的知识与能力。语文考试分阅读理解和写作两部分,阅读理解内容大多取材于教材之外,写作一般不搞命题作文。政治一般不考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历史以考主观思辨题为主,同时重视对重大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考查。所有文科命题增加考查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题目。

三是继续加强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的考试。外语在完善听力考试的基础上,增加口语交际考试,将考试结果作为中考录取的依据之一。

四是所有学科考试增加选作题,一种是必选题,即要求考生在给出的若干个题目中必须选出规定数量的题目解答;一种是可选题,即在卷面最后附加10分选作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作,选作题成绩记入总分。

2、改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缓解学生升学压力。

把原来一年一次的中考,改为一年一次的学业水平考试,每年六月份进行;所有学科全部开考,考生可以选择参加。如果学生对某些学科的考试不满意可以再考一次,以两次考试中的最高成绩作为毕业或升学的依据。

学生从初中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就陆续参加地理、生物、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和语文、数学、英语的考试,这样就把考试分散到了初中的学习过程中;而且把考试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行动上都有备而来。特别是同一学科有两次考试机会,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体现了教育制度的人性化。

对于课程方案规定、但学业水平考试没有涵盖的课程,包括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信息技术,以及学生实践和动手操作技能的考查,规定了明确的考查程序和办法,由相关机构组织实施。考查“合格”,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必备条件。从202_年起,体育由考查改为考试纳入中考,并占有较大权重。

3、改分数评价为等级评价,避免学生“分分必争”。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用分数计分,但用等级公布。依据学生成绩的常态分布规律,按照比例,将各科考试成绩分别划定为A、B、C、D、E五个等级。语、数、英、理、化等五门学科的划定办法如下: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个学科得分为满分的90%(含)以上为A等,90%以下至80%(含)之间为B等,80%以下至70%(含)之间为C等,70%以下至60%(含)之间为D等,不足60%为E等。如果按分数划定,使得A等不足考生总量的15%、B等不足考生总量的20%、C等不足考生总量的30%、D等不足考生总量的20%时,则分别按15%、20%、30%、20%的比例划定;如超过上述比例,则按实际人数划定,超出的部分从E等中扣减。

现在,学生一旦在某一学科考试中获得了A等或者自己认为满意的等级,他就可以

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自己喜欢的学科,或弥补薄弱学科,或发展其他方面的特长。即使尚未考试的学科,如果学生认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也能够自主安排学习,而不必为一分之争而苦学不止,这就大大开拓了学生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空间。据统计,在202_年潍坊市区的中考中,九个学科至少获得一个A的学生占到了考生总数的51.2%以上。在202_年中心市区1.43万余名考生中,10门学科都是A等的有279人;有5635名学生至少有1门学科获得A等,占到考生总数的39.5%。这就意味着有一半的学生至少在某一方面是最优秀的,这是按总成绩排名次所不可能带来的现象。大批学生由此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也使更多的学生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群体定位。

4、改单一的学科评价为综合录取,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新的中考方案,除对学生的学业状况进行评价外,还要对其综合素质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共包括道德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六个方面。

初中学校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报送高中学校。高中学校依据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的各项标志性成果,也就是反映考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的各项实证性材料,认定“考生综合素质等级”,一般分A、B、C、D、E五等;考生的综合素质等级纳入录取,并与语、数、英三门学科等值对待。

对于有独特潜能或特长技能,但因为各种原因,缺少标志性成果的考生,我们特别提供了“特长展示”项目。特长展示的成绩一并记为学生的标志性成果。

原来的中考招生,高中学校对学生的了解仅限于一个抽象的分数,现在,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了解到的是一个丰富的个体,其情感态度、个性特长、潜能发展都进入了评价过程,这就弥补了仅靠分数评价带来的弊端。初中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从“单一”到“全面”。高中学校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关注,引导着初中学校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搭建平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从“被动”到“主动”。过去,不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是写在课程表里,写在计划里,没有得到实质性落实。新的招生制度使许多初中学校从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落实,不仅制定了可操作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而且落实了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和有关奖励政策。学生对自己的发展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新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注重同学之间的评价,使得初中学生由过去的仅注重最后一次进行的中考,到关注自己的发展过程,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

5、改教育部门统一录取为高中学校自主录取,引导高中特色发展。

具体录取方案(包括录取的具体标准和办法)由各高中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录取方式包括综合录取、特长录取、推荐录取三种。综合录取的依据是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对综合素质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对学业水平考试等级的要求,特别优异的,可以破格录取;特长录取还要依据考生的音体美等特长成绩。推荐录取是对表现突出或者有发展潜力的考生,经2名资深教师的推荐,由高中学校审核进行的录取。多元录取,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得到了彰显和肯定。

高中录取权力的下放和录取标准、方式的多元化,改变了学生、家长和教师单一的以考试分数为核心的片追行为,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解放了学校、教师和学生。促使高中学校走个性化发展之路。实行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后,高中学校着眼于学校发展的优势和个性,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录取标准,充分体现了学校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如潍坊一中组织考生进行特殊才能展示,特殊才能被评为A等的学生破格录取;潍坊七中要求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考查必须达到规定等级。使招生录取“面向一切学生”和“面向学生的一切”成为现实。录取标准由分数的“一元”改为九个学业等级和一个综合素质等级的“多元”,把多元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使招

生录取“面向一切学生”和“面向学生的一切”成为现实,也使得高中学校对人才的评价从分数转到全面考查的轨道上来。搭建起学生通往高中学校的“立交桥”。多元化的录取方式,畅通了学生展示自己能力和才华的各种通道,搭建起学生通往高中学校的“立交桥”。按照我们的做法,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等级进行录取,保证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特长录取关注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发展,使部分具有明显个性特长的学生叩开了高中大门;推荐录取则对那些在初中阶段表现突出、发展潜力大的学生给予关注。(完)

综合素质培养专题教育活动计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