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2014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斯芒罗的获奖感言
编辑:悠然自得 识别码:18-608373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31 03:21: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14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斯芒罗的获奖感言

瑞典文学院10日宣布,将XX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82岁的加拿大女作家艾丽斯 芒罗。她也是第13位获得这一奖项的女作家。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 恩隆德当天中午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了获奖者姓名,并将芒罗称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瑞典文学院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说,芒罗的作品以情节细腻见长,文风透彻,带有心理现实主义特色,有“加拿大契诃夫”的美誉。她的小说多以小镇为背景,描述主人公为了赢得社会承认而努力,却往往陷入紧张的关系与道德冲突之中。

身居加拿大的芒罗在得知获奖后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在高兴之余“受宠若惊”。“我知道我在候选名单上,但我从没想到过会赢,”芒罗对加拿大媒体说。芒罗称自己一直把获得诺贝尔奖视为一个“可能发生,但很可能不会成真的白日梦”。她希望自己的获奖“能让人们把短篇小说视为一门重要的艺术,而非一个你写着玩的东西”。

今年早些时候,她曾表示将停止写作。10日接受采访时,她表示获得诺奖不会改变这一决定。

第二篇:诺贝尔奖得主获奖感言

诺贝尔奖得主获奖感言

发布人:山地 发布日期:2010-10-12 15:14:41 阅读次数:378

诺贝尔奖得主获奖感言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2日电 由于发现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梅洛和安德鲁·法尔2日被授予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梅洛是在美国家中接到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电话的,当时是当地时间4时40分左右。梅洛对媒体表示他感到“非常惊讶”,“到现在还没回过神来”。他说:“我有预感可能得奖,但我才45岁啊,原本以为10年或20年后才会得奖呢。”梅洛说,他的部分奖金将用于慈善事业。

法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说,获奖的感觉真是非常美妙,“一开始,我都不敢相信,它也许是个梦,或者有人搞错了,但又想这不可能。能获奖真是太棒了!”他说:“我还是以前的我,我的人生追求仍很简单,那就是研究、科学、教学和家庭。我不想有什么改变。”(完)2

新华网华盛顿10月15日电(记者刘洪)15日凌晨接到外界打来的通知或祝贺电话时,3名获得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反应几乎一致:对获奖先是感到“困惑”,继而则是无比兴奋和“光荣”。

芝加哥大学教授罗杰·迈尔森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说,当被电话通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他一开始有点“困惑”,但随后醒悟过来,对能加入到这一获奖名单感到非常“光荣”。

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莱昂尼德·赫维奇是一位犹太人,今年已经90岁。他在获奖后表示,从未想过有一天能获此奖,“我总以为我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他对外界能够承认他的工作感到非常高兴,“一些经济学领域最聪明的年轻人也加入进来,这非常棒”。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埃里克·马斯金则表示,当他最初听到赫维奇获奖时,大舒了一口气,因为他认为赫维奇多年来就一直是经济学奖候选对象。而让他随后更加兴奋的是,今年他自己和老朋友赫维奇、迈尔森3人共享了经济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今年的经济学奖颁发给这3名美国经济学家,主要是表彰他们在创建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所作的贡献。“机制设计理论”最早由赫维奇提出,马斯金和迈尔森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这一理论有助于经济学家、各国政府和企业识别在何种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效,何种情况下市场机制无效,以帮助人们确定有效的交易机制、规章安排和表决程序。

对于3人共享的1000万瑞典克朗(1美元约合6.4瑞典克朗)奖金,赫维奇表示还未曾想过怎么处理;马斯金则表示,将把奖金捐献给帮助残疾人的Camphill基金会,这也是他和妻子认为“如果买彩票中奖后的做法”。马斯金的儿子是一位残疾人。

自1969年增设 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共有61名经济学家获奖,而迈尔森的获奖也使芝加哥大学获此殊荣的经济学家增至24名,该大学毫无疑问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最大赢家。3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日宣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当天恰逢71岁生日的埃特尔说,这是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

2007年10月10日 德国科学家获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 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的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新华社发(朱莲谊摄)

2007年10月10日 德国科学家获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 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的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新华社发(朱莲谊摄)

埃特尔对媒体描述自己的获奖感觉时说,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我(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这份生日大礼让埃特尔感到很意外。他说:“我当然知道我是候选人。但物理奖颁给了一名德国人,所以我以为化学奖不会发给我了。”

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此前,他的同胞彼得·格林贝格尔刚刚与一名法国科学家分享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因发现“巨磁电阻”效应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位科学家在得知获奖后分别对媒体发表了简短的获奖感言。

阿尔贝·费尔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我受宠若惊,非常感动,我为能够与彼得·格林贝格尔共享这一奖项而兴奋不已。我们刚刚交谈过。我们总是很好地交换我们的研究结果。”

两位科学家的发现使得小型大容量硬盘得到广泛应用。费尔说,“能够看到我们的发现所产生的威力实在是太棒了!”

彼得·格林贝格尔在接受瑞典电台采访时说:“有人告诉我,如果有从斯德哥尔摩来的电话,那只能是诺贝尔奖(通知)。”他说,“正有一大群人站在我门外”,他打算跟他们“来一杯香槟

记者:你现在感觉怎样?

切哈诺沃:我似乎还无法消化这个来得突然的奖项,好像要被它淹没了一样,一时还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记者:你预料到今年获此殊荣的将是自己吗?

切哈诺沃:不,完全没有。当时我正要出门,是我儿子接的电话。我想,即使自己会获奖的话,也应该是医学或生理学的奖项,完全没料到会是化学奖。

记者:得知自己获奖后,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切哈诺沃:那种感觉当然是美妙的。诺贝尔奖是全世界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事业巅峰。我并不否认我为自己、我的家人和我的科学事业感到骄傲。

记者:获得诺贝尔奖会给你今后的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切哈诺沃:我真诚地希望这件事对我将来的科研毫无影响。我热爱我的实验室、我的学生和我的科学事业。目前我正进行着一项激动人心的研究,还将取得更多的新发现。

记者:你认为你现在的学生中有可能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吗? 切哈诺沃:这个很难预料。我的学生都很优秀。记者:你对有志于科研的青年们有什么建议呢?

切哈诺沃:我不知道人们能从我们的经验中学到多少东西。我们的国家(以色列)进行科研的方式与美国乃至现在的欧洲很不一样。以色列频繁地处于政治**中,科研经费极其有限,政府也并不把科研放在国家战略的首要位置。因此,在选择课题方面,我们不必去随大流,跟着所有人一起去搞蛋白质合成、DNA或者研究基因组,而是更应该从本质上去发现真正值得研究的课题。对以色列人来说,不随大流才是取得竞争力的关键。而一旦选定方向后就应该相信自己的选择。

记者: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赫什科:我为我的家庭、我的研究所和我的祖国感到高兴。记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你预料之中的事吗? 赫什科:不。那天刚好放假,我和4个孙女野餐。

记者:获得诺贝尔奖会给你今后的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赫什科:我将继续我的实验室工作。但或多或少地总会受一些影响。我将不可避免地接受到更多的邀请。但即便如此,我相信自己仍能做出一些贡献。

记者:20年前当你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它会使你获得诺贝尔奖? 赫什科:我知道这项工作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但我从来没有等待荣誉的降临。要知道20年前全世界每年只有10多篇关于蛋白质降解的论文,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四位数。

记者:你对那些有志于摘取诺贝尔奖的青年们有什么建议?

赫什科:应该说是对那些有志做科研的人们,而不是为了摘取诺贝尔奖的人们。我希望他们能够用独特的新奇的眼光发掘真正重要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并不一定是该学科当前的热点。然后就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第三篇: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波兰小说家。1905年作品《你去什么地方》获诺贝尔文学奖。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英国小说家、诗人。1907年作品《老虎!老虎!》获诺贝尔文学奖。

西尔玛·拉格洛夫(女)(1858~1940)瑞典作家。1909年作品《骑鹅旅行记》获诺贝尔文学奖。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社会活动家主。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915年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

克努特·汉姆生(1859~1952)挪威小说家、戏剧家、诗人。1920年作品《大地硕果—畜牧曲》获诺贝尔文学奖。

乔治·萧伯纳(1856~1950)爱尔兰戏剧家。共完成51个剧本。主要作品有《圣女贞德》等。1925年作品《圣女贞德》获诺贝尔文学奖。

亨利·柏格森(1859~1941)法国哲学家。主要作品有《时间与自由意志》、《创造进化论》、《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等。1927年作品《创造进化论》获诺贝尔文学奖。

路伊吉·皮兰德娄(1867~1936)意大利说家、戏剧家。一生创作了40多部剧本。主要剧作有《诚实的快乐》、《六个寻找剧作者的角色》、《亨利四世》、《寻找自我》等。1934年作品《寻找自我》获诺贝尔文学奖。

尤金·奥尼尔(1888~1953)美国剧作家。主要剧作有《天边外》、《安娜·克利斯蒂》、《无穷的岁月》和自专性剧作《长夜漫漫路迢迢》等。1936年作品《天边外》获诺贝尔文学奖。

赛珍珠(珀尔·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地的房子》三部曲:《大地》《儿子们》《分家》《母亲》《爱国者》《龙种》等。1938年作品《大地》获诺贝尔文学奖。

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英美诗人、剧作家、批评家。主要作品有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四个四重奏》;论著《传统与个人才能》、《批评的功能》、《诗与批评的效用》等。1948年作品《四个四重奏》获诺贝尔文学奖。

威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等。1949年作品《我弥留之际》获诺贝尔文学奖。

亚瑟·威廉·罗素(1872~1970)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主要作品有《数学原理》、《哲学问题》、《教育与社会秩序》等。1950年作品《哲学—数学—文学》获诺贝尔文学奖。

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传记作家。曾任英国首相。主要作品有《马拉坎德远征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英语民族史》等。1952年作品《不需要的战争》获诺贝尔文学奖。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尔鸣》、《老人与海》等。1954年作品《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误会》、《正义》;小说《局外人》、《鼠疫》;论文集《西西弗的神话》等。1957年作品《局外人·鼠疫》获诺贝尔文学奖。

让·保尔·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作家。主要作品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小说《恶心》、《自由之路》三部曲;剧本《苍蝇》和《禁闭》等。1964年作品《苍蝇》获诺贝尔文学奖。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和长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等。1965年作品《静静的顿河》获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只鹤》等。1968年作品《雪国·千只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

萨缪尔·贝克特(1906~1989)法国作家。1969年作品《等待戈多》获诺贝尔文学奖。

巴勃鲁·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1971年作品《情诗·哀诗·赞诗》获诺贝尔文学奖。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哥伦比亚记者、作家。1982年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获诺贝尔文学奖。

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奇妙的工作》、《死者的奢华》、《饲育》;长篇小说《个人的体检》、《洪水涌上我的灵魂》、《倾听雨树的女人们》;长篇三部曲《燃烧的绿树》等。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行健(1940~)法籍华人。2000年作品《灵山》获诺贝尔文学奖。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是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创作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及从政。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主要作品《城市与狗》、《绿房子》、《首领们》、《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胡莉娅姨妈与作家》、《酒吧长谈》和《坏女孩的恶作剧》。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omer),1931年生于瑞典。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至今共发表163首诗,除《17首诗》外的作品结集为《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音色和足迹》、《看见黑暗》、《野蛮的广场》、《为生者和死者》和《悲哀贡多拉》十部诗集。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中国。2011年,莫言凭借《蛙》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之后他接受了腾讯文化的独家访谈。某网友为他获奖太晚发出质疑:“现在才得茅奖,您认为以前的评奖是否公正?”莫言看上去并不介怀,他说:“现在得了也不晚啊。”有网友关心“乡土文学是否还有生命力”,莫言回答:“所有的文学都是乡土文学,或者说,所有的文学都依赖乡土。荒郊野村是乡土,繁华都市也是另一种乡土。”„

第四篇:读(加拿大)艾丽斯·芒罗《亲爱的生活》有感

《原谅生活》

——读(加拿大)艾丽斯·芒罗《亲爱的生活》有感

作者:李文华

常常,我们面对生活会有许多无奈、许多意想不到、许多尴尬和许多的义愤填膺……并常常让我们会失去理智和耐心,但切记:冲动是魔鬼!!

也许,事情并非如此,或者即便是如此,又值得你拼命去做什么吗?从容面对,不急不躁,以平常心应对也许才是最好的对策和方法。

人的一生,事事难料,又何况人心莫测呢?

再读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作品《亲爱的生活》,似乎许多烦恼迎刃而解,或者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烦恼和不可以理解的事情。大千世界,人来人往,千姿百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携同理心、平常心更携一份自己的好心情才可以让生活和周围的环境变得有阳光、有诗意、有价值。

你我都是凡人,谁也不比谁高过多少去?重要的是自己看得起自己!自己尊重自己!自己把握好自己的每一天生活。与其灰头土脸、闷闷不乐地过一天,不如放下心结,让自己快乐起航,不负今生、不负光阴更不负珍贵的有缘人!

在这本由15篇短篇小说组成的书中,作者娓娓道来生活中的许多奇奇怪怪的巧合和算计以及各种心思和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一切的离奇又稀奇的事情。也许你会似曾相识、也许会惊叹惊人巧合、也许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种种故事等等。所有这些看似简单的故事,却都在轻描淡写中告诉我们人生的所有经历和过程都是令人难忘和必然的结局,不用去刻意撕裂自己,更不要掩饰什么,面对真实的自己才是提升自己的最佳时刻!

《漂流到日本》里格丽塔的经历、《亚梦森》里有关“我”的爱与被爱、背叛与抛弃以及最后生活如常的后续故事、《离开马弗里》的利亚、《沙砾》里的尼尔的人生哲学“就是无论发生什么都欣然接受。一切都是礼物。我们给予、我们接受。”

但生活中往往有许多事情是无法原谅和接受的,但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除了让自己尽快振作、尽快走出伤痛,我们其实无能为力改变任何已经发生过事情,不是吗?悲伤有用吗?消沉可以改变什么吗?既然什么都改变不了,我们就必须积极接受和改变未来的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状态。

《庇护所》、《骄傲》、《科前》、《火车》、《湖景在望》、《多莉》、《终曲》、《眼睛》、《夜晚》、《声音》以及本书的书名《亲爱的生活》。一篇篇看似不长却别出新意的故事情节发展和结局都或多或少让不同的人有不同或相同的感受,实在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一本好书。

大千世界每个人经历的掠影、可喜可叹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更让渺小的我们对生活充满了敬意,也对自己充满了原谅。

可以说人的一生,没有谁没有经历过足以后悔的事、足以羞愧的事、足以值得自豪的事以及足以让自己不愿多说的事、、、、、、但生而为人,我们既然无法避免人性的无知、贪婪和愚昧,我们也就必须学会原谅自己更原谅生活!!

《亲爱的生活》使用这样一句话总结全书的,其实也是对我们自己人生和生活的总结。

“ 这是关于生活,你能说出的一切。

在这趟旅途中,所有的事都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发生。但到最后,这些都不要紧。我们终将原谅这个世界,原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一直以如此善意对待的生活,终将以善意回馈你我。

亲爱的,生活。”

第五篇: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获奖感言

莱维特:像喝了三倍分量浓咖啡

卡普拉斯为美国哈佛大学和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拥有美国和奥地利国籍。他1930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53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莱维特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拥有美国、英国和以色列国籍。他1947年生于南非比勒陀利亚,197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瓦谢勒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大学教授,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国籍。他1940年出生于以色列,1969年在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上世纪70年代,瓦谢勒与卡普拉斯在哈佛大学合作,开发出一套结合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电脑程序。瓦谢勒后来在剑桥大学与莱维特共同开发一套程序,可用于研究酶。

瓦谢勒从美国洛杉矶通过电话向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采访诺奖的媒体记者发表获奖感言,说半夜得知自己获奖,“感觉极好”,盼望12月到瑞典领奖。

莱维特告诉法新社,接到获奖的电话通知时,他正在睡觉,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随后非常高兴,如同喝了“三倍分量的浓咖啡”。

2014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斯芒罗的获奖感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