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中国美丽乡村
编辑:梦回唐朝 识别码:18-606929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30 08:58: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建设生态文明打造中国美丽乡村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中国美丽乡村

——安吉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路径初探

余培发

2010年11月8日,笔者与参加中国生态经济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的部分专家学者一道,从浙江杭州出发,去安吉县学习考察了该县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打造“中国美丽乡村”的情况,至今记忆犹新。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汽车在安吉县境内的公路上穿行,车窗外景致美不胜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山水秀美、村庄和谐、物产丰富、人人幸福”的现代新农村画卷„„

据安吉县政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迅速崛起的一个对外开放景区,北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全县辖10镇5乡1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幅员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5万。2009年,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59.52亿元,增长11.2%,人均突破5000美元,增幅位居湖州市之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36亿元,增长21.4%;财政总收入18.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5亿元,分别增长24.3%和27.4%,增幅位居浙江省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80元,分别增长10.2%和10%。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安吉县各级党政领导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着力打造“中国美丽乡村”的结果。

一、以生态立县为导向引导发展方式转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了尽快脱贫,安吉县选择了一条资源消耗型的工业发展之路,引进和发展了一批造纸、化工、建材、印染企业,使全县经济在短期内获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大量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使得西苕溪原本清澈的水变成了V类甚至劣V类,流域生物多样性锐减,加之林木、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由于一些低、小、散的资源加工企业烟尘无

法达标排放,空气污染也十分严重。因此,在国务院太湖治理“98零点行动”中,安吉县先后投入了8400万元资金对74家污染企业进行强制治理,并先后关停了33家污染企业。在付出沉重治理代价的同时,安吉县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意识到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的山区县,靠牺牲环境的粗放经营方式来加快本地工业经济发展很不科学,最终难以持久。

在痛定思痛之后,安吉县委、政府于2000年初明确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从创建竹子、椅业、电力、书画“四乡”到实施大都市后花园建设,从生态景区开发到创建旅游强县,从发展“一竹三叶”到发展生态经济,安吉不断深化生态建设理念,逐步实现了从环境资源化到资源生态化、再到生态产业化的提升,使该县先后被评为了首个国家生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新农村与生态县互促共建示范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园林县城,并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特别奖。在此基础上,安吉县委、政府又于2008年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打造中国美丽乡村”的战略构想,决心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成功范例。

二、以绿色经济为支撑培育发展低碳产业

安吉的发展历经了“保护与治理”、“整治与建设”、“提升与优化”三个阶段。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安吉县便踏上了一条以“绿色经济”为支撑的产业发展之路。

在新型工业发展方面,他们通过实施“绿色招商”,使新型医药、绿色食品、机电环保等一大批新兴工业项目相继入驻了县里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有效推进了全县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此同时,他们加快了竹制品和转椅两大传统绿色产业的发展。竹制品加工已形成了从根到叶、从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配套完善的产业链,全县竹产业年产值已超百亿元;转椅已有7大系列500多个品种,年产3000万把,销售量约占国内椅业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在生态产业发展方面,他们依托“中国大竹海”、“中国美丽乡村”两大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了乡村特色旅游业,启动实施了生态体验、度假养身、商务会展等重点发展项目,提升了农家乐休闲旅游档次,加快了白茶、蚕桑、笋竹等10个农业观光园区建设和10个毛竹现代园区建设,启动了休闲农产品加工区建设,推广了“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建立了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60个共10万亩,高效生态农业年增长15%以上。仅2009年,全县就接待游客540万人次,景区门票收入8450万元,旅游经济总收入达22亿元。目前,安吉县已成为著名的中国竹乡和白茶之乡,植被覆盖率达75%,森林覆盖率达71%,境内空气质量为一级,水质在二类以上,是长三角地区的天然绿色氧吧和极具魅力的央视生态影视基地和全国户外运动基地。

三、以打造中国美丽乡村为载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多年以来,安吉人一直在苦苦寻找一条建设生态文明与推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互促共进的理想之路。通过积极探索,他们终于有了可喜收获——那就是坚持以打造中国美丽乡村为载体,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此,他们从六个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

一是抓环境保护,提高保障力。近几年来,他们加强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重要饮用水源地、生态公益林、生态植被和生态敏感点的保护力度,实施了土壤、矿山、河道等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完善了生态补偿机制,下大力气整治了毁林开山、滥采滥挖等突出问题。

二是抓环境整治,提高承载力。他们实施了“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抓好了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重点推进了水污染治理和工业污染防治,开展了城乡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河道流域与城郊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同时,建立健全了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机制,县财政专门安排了400万元用于日常管理,县级以下配套1200万元,安排了600万元用于基层干部三级保障工作、200万元用于长效管理的考核奖励。

三是抓环境美化,提高带动力。他们计划用10年时间,通过环境、产业、素质、服务四大提升,把全县187个行政村全部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目前,全县已经成功创建了精品村60个、重点村29个、特色村2个,形成了精品观光带4条。2008年以来,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生态建设、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县乡镇两级财政累计投资达2.4亿元。2008年至2009年,有91个创建村集中实施了道路联网、危房改造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各类项目1140个,总投资达8亿6千8百万元。2010年,县乡镇财政用于环境美化的投资预计将突破3亿元,同时要将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2010年中央扩大内需投资储备项目的17亿元资金,全部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

四是抓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他们实施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项目,抓好了主要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加强了竹产业的循环经济建设,扶持了资源再生产业,发展了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行了废弃物的循环开发利用,有效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

五是抓宣传教育,提升干部群众的生态文化理念。他们组建了竹叶龙、威风锣鼓、貔貅舞等村文化活动团队62支,通过开展“3.25”生态日和“6.5”世界环保日等大型宣传活动,激发了全县干部群众参与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同时,他们立足安吉实际,坚持竹文化与书文化相结合,抓好了10万农民素质培训和现代市民教育工程,推进了安吉的历史文化、物产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极大地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态文化理念。

六是抓基地建设,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创建活动。他们已在县城和18个乡镇建成了中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生态博物馆和一批农家书屋、企业书吧、书香校园、书画长廊、生态公园等生态文化设施,扎实开展了生态、文明、平安乡镇和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现已创建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2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绿色社区7个、省级绿色学校8个、省级绿色企业

5个。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切实提高了大家对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了全民共创共建共享生态文明成果的氛围。作者系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政协常委、经济委主任

第二篇: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中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治

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杨伟民

《 人民日报 》(2016年10月14日

07 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科学论断,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总结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基础地位。

人类文明进步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这两个最基本的关系。如果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导致社会动荡、国家衰败;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不好,同样会导致社会崩溃、文明衰退。这是一个客观规律,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很多。

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就是说,我们要建设的生态文明,是同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内在统一、相互促进,既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新的文明境界,更是中 1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涵,是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正是从这样的历史纵深思考,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

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有力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分别确立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和绿色发展的任务,中央还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近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加快了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逐步优化;全面落实资源节约战略,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强度大幅度下降;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重点治理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环境恶化趋势初步扭转;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重点生态功能区得到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有所恢复。特别是各地区、各部门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有了极大提升,思想和行动正在统一到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上来。应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认识最深、推进最快、成效最大的时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同志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辩证地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从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丰富了发展理念、拓宽了发展内涵,对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生产即供给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高度一致。把绿水青山即生态环境内化为生产力的要素之一,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具有开创意义。生产力既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取决于科学技术,也取决于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直接提供生态产品,而且影响和决定着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哪个地方珍视生态环境,就能获得更大的生产力;哪个地方忽视生态环境,就会破坏生产力。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发达的生产力,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从消费或需求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工业品等物质产品虽然仍有巨大需求,但强度相对减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而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需求强度不断增强。目前我国物质产品生产能力强大,有的生产领域还出现了产能过剩,但生 态产品是短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做到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现在,人民群众需要生态产品,就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把提供生态产品作为发展应有的内涵,为人民提供更多蓝天净水等生态产品。

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就要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实现这种空间均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不能超出当地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我们既要促进地区间经济和人口的均衡、缩小地区间人均GDP的差距,更要促进各地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不能以缩小人均GDP差距为由而盲目开发、破坏生态环境。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而言,发展的主要内涵就是保护自然和修复生态,只要是提供了生态产品就是坚持了发展是第一要务,就应该得到合理的绩效评价。要把生态补偿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让重点生态功能区自觉转变工作重心。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同志关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形象地阐明了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内在规律。他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这就告诉我们,保护修复自然生态,必须遵循生态系统自身的规律,否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坚持源头保护。一个区域内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但追根溯源,总能找到根本症结即“源头”所在。要改变就事论事的思维惯性,找到自然生 4 态链条中的本源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修复措施。比如,一个地区水资源短缺,一个重要原因是涵养水源的生态空间大面积减少,盛水的“盆”越来越小了,降水存不下、留不住。因此,解决水短缺的问题要从水源地找,而要保护好水源地就要保护好涵养水源的山地、林地、湖泊、湿地等水生态空间,并防止水源涵养空间被污染。

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与其他工程不同,应更多顺应自然,少一些建设,多一些保护;少一些工程干预,多借用一些自然力。历史经验证明,过度的大规模工程措施对遏制生态退化的作用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而一些依靠自然本身的修复能力、辅以少量人工措施的做法,往往能取得更好效果。要通过划定生态圈保护区域、通过减少人类活动促进自然修复,使被割裂的生态系统逐渐连接起来,使原有的自然生态廊道恢复起来。对自然恢复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坚持系统治理。自然生态各要素是一个有机系统,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保护修复生态不能单打一,不能单纯按照土地、森林、河湖、湿地等资源种类由各部门分别实行用途管制、制定政策、安排项目和资金,必须按照自然生态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坚持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等联动,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习近平同志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举措。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 5 重,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尽快出台相关改革方案,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已经充分体现在中央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该总体方案搭建起生态文明体制的“八大制度”: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所有权边界模糊等问题;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着力解决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分散开发导致优质耕地和生态空间占用过多、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着力解决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构建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着力解决资源使用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着力解决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偏低、生产开发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保护生态得不到合理回报等问题;构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着力解决污染防治能力弱、监管职能交叉、权责不一致、违法成本过低等问题;构建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发育滞后、社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构建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解决发展绩效评价不全面、责任落实不到位、损害责任追究缺失等问题。

(作者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第三篇: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生态家园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生态家园

——向化镇北港村美丽乡村创建调研报告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对于农村地域和农村人口占了绝大部分的崇明来说,要实现十二五期间提出的生态岛建设的目标,就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加大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做好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10月初,趁国庆假期,根据本次青年干部培训班的要求,我到向化镇北港村就美丽乡村建设经验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成果作如下报告:

一、北港村美丽乡村创建的理论基础

(一)项目建设是继续推进向化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村庄改造工程是根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实现村庄“生态环境优美、民宅村容整洁、乡村特色浓郁、居住安全文明、设施配套完善”的目标,是推进向化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需求。

(二)项目建设是推进向化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

村庄改造工程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向化镇生态环境、村容村貌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风文明和谐美”的美丽乡村建设。

(三)项目建设是促进向化镇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契机 通过村庄改造工程,提升向化镇乡村旅游软硬件环境,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宣传力度,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发展内涵,推动向化镇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

二、北港村美丽乡村创建的成功经验

(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明确职责

向化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成立了由镇长汤学锋任组长、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镇长丁玲杰兼任办公室主任。创建村北港村同时成立工作小组,并根据创建要求,明确工作职责、人员分工,对照前期排摸出的问题逐项落实责任,确定整改时限,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宣传,深入发动,全民参与

为了确保向化镇北港村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工作的有效推进,镇政府及时召开北港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会议,镇相关责任部门参加,会议根据创建要求,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北港村两委班子把创建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专门召开了由全体村民代表、生产队长、全体党员参加的北港村美丽乡村创建动员大会,向与会人员宣传了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并要求大家在思想上与村委会保持高度统一,做到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参与,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三)对照申报要求,及时做好前期整改

向化镇紧紧围绕崇明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对照入围条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梳理,根据申报创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予以了及时整改,为创建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创建中基本符合条件的内容有:

1、基层组织建设方面

北港村2014年在全县党组织晋位升级中被评为“好”;2012、2013被评为市县级生态文明村。

在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方面,北港村经县农委检查考核已达到规范化的管理要求。

2、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

1)农村公路。经对北港村全村18km农村公路的、17km农村道路实地检查,农村道路路面比较整洁,对部分道路两侧堆放物和农作物,北港村近期发动全体村民进行清理,部分路肩有缺土和桥梁损坏的由专管部门及北港村加紧还土和维护。对道路破损的,经核实全村农村公路和道路有1445㎡需维修,作好标记并委托专业队伍做好维修工作。

2)农田水利。北港村已完成了农田水利规划,其中镇级河道6.4km,村级河道48.95km,圆涵φ60×8m28道,改造衬砌支渠3km,同时做好全镇农田水利规划及轮疏方案的调查摸底工作。对六滧渔业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委托专业公司社会化养护管理,对镇河道采取河道保洁专业化养护。

3)土地流转。根据县政府土地流转相关政策,北港村可耕地面积5800亩。该村截止至今年一季度为止,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共签订流转合同76份,流转面积4047.41亩。流转用途为粮食、蔬菜、瓜果以及生态林等,对原有二户土地流转不规范农户的流转合同进行整改。通过整改使全村的土地流转合同合法、规范。经核查,该村没有不规范的土地流转,均符合创建要求。

3、生态环境和“两违”整治方面

向化镇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和“两违”整治工作,把上述工作作为全镇工作的重点。

1)在拆违止违方面,镇政府多次召开拆违止违工作会议,并加强对该项工作的检查力度,形成镇、村二级巡查网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地遏制违法建筑的发生。由于镇村二级的重视,到目前为止北港村未出现违法用地行为,也无新增村民未批先建现场发生。

2)生态环境建设要求。为了美化北港村的生态环境,北港村与全体村民签订生态环境建设承诺书,北港村村民自觉参与到生态环境建设中,对部分存在的小粪坑污水乱排放、河平台农作物违章搭建和路肩农作物乱种植等现象,农户都表示自愿清除。同时镇、村做好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现有破坏生态环境现象要及时制止。

4、文明创建方面 2012、2013北港村已被评为市县级文明村,全村户籍家庭数1170户,实有家庭数1130户,参与创建家庭数1130户。创建率80%。

5、社会管理方面

近年来,向化镇对北港村加强社会管理,有关部门加强对北港村指导。为确保工作得到实效,特成立社会管理工作小组,村支书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通过全村共同努力,北港村未发生失控或工作不当而引发的群体性非正常上访事件和极端个访事件,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事件以及“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宣传煽动案件,也未出现食物中毒、重大动物疫情的环境污染等事件。在村实有人口登记准确率达90%以上,且实有人口管理工作考核排名在全县前列。村内重点人员居住登记信息准确率达100%,管控达100%,村内来沪人员所持有的居住证均符合办证要求。全村育龄妇女627人,已婚502人,2013年新生儿中报户口25人,其中当年新生儿16人,出生率9.8‰,计划生育率100%,外来育龄妇女出生87人,无计划外生育,计划生育率100%,符合创建条件。

6、村民自治方面

根据美丽乡村整改要求,为使北港村全体村民自觉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2014年3月20日北港村召开村民会议,对北港村村规民约采取表决的方式,表决通过了北港村村规民约,并于2014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综上所述,根据美丽乡村创建入围要求,向化镇对北港村在创建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使之基本达到创建要求。

(四)“一村一方案”主要内容

1、基础实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1)新建农村道路4.6km,拓宽农村公路9km(宽度1m左右),实施河道保塌3.6km,实施危旧房改造农户15户。

2)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其中镇级河道6.4km,村级河道48.95km,圆涵改造224m,衬砌支渠3km。改造全村生活污水处理改造,全村建15座污水处理站,受益农户1170户。

3)重点扶持百叶水仙花专业合作社、一亩田专业合作社以及百凤家禽专业合作社。

4)重点推进百叶水仙花基地发展,形成具有北港村特色的水仙花生产基地。

2、生态环境建设

实施村庄改造涉及全村近900户,改造金额约为900万元,主要内容包括:农宅体整修、拆除违章建筑、河道保塌、河道岸坡绿化及道路建设等。同时实施村办事处周边环境改造,在北港村委会周围建公共绿地4000㎡,规划北港村绿化建设2000m,进一步完善环卫基础设施。

重点开展拆违止违工作,特别是对村域范围内的主要道路两侧影响市容市貌的破旧房屋和简易棚舍加大力度重点拆除。

3、文明创建

继续做好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按照创建标准,认真抓好落实工作。

4、公共服务发展 利用原有存量资产,实施企业转型,开发具有北港特色的书画文化,吸引游客,形成北港村特色文化的新亮点。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美丽乡村、生态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北港实际,准备建一个标准的篮球场,继续完善北港村健身设施;建设一个科普之家,改造40㎡以上的办公用房,并添置各类硬件设施,项目建成运行后,每天参与人数不少于30人;建设一个占地200㎡,建筑面积400㎡的老年活动室,投资总额约为100万元。

5、社会管理类

进一步完善村级联动工作监督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联动工作的有效推进。

在信访工作中,充分发挥村级老娘舅作用,在完善信访接待的基础上,加强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6、村级组织

进一步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村干部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村务、党务公开;规范村级财务制度;加强村级档案管理,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做到各门类档案齐全,整改规范、制度建设实施到位,全面提升,北港村的档案工作水平。

三、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

改善农村面貌并不是政府投入资金就行,有了资金还需要村民配合,没有优秀的带头人事情肯定难办。而从目前的部分乡村现状来看,仍有一些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没能很好地发动群众,部分乡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

因此,我们建议要继续加强村委班子建设,尤其是乡村带头人的培养,让他们在攻坚克难中做表率,充分发挥“政策宣传员”、“创业示范员”等作用,以开拓进取、务实奉献的精神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使村级党支部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坚强核心。

(二)整合资源,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

目前有些乡村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拆旧拆破、立面出新层面,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深入。基础设施大多没能配套。如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

我们建议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一是注重整合各项资源。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农村水利、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农民创业增收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项目、成一个项目。二是建立多元化机制。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三)培育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建设美丽乡村一定要有经济支撑。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才能增收,村集体才有财力,才能有内生力推动美丽乡村规划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点作为基本思路: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招商引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鼓励农民创业,做好“休闲乡村游”;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工作。

(四)加强道德建设,培育和美乡风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注重自然环境美化等外在美,也要注重乡风文明等内在美。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洁净、文明的观念渗透到农村及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要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帮助农民提升综合素质。要积极开展村风评比、村级道德模范评选等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促进村风、民风整体的好转。

(五)认真倾听民声,体现村民意愿

农民是乡村的主人。美丽乡村建设,广大农民是受益者,也是推进主体。因此,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切不可以大包大揽取代群众的主体地位。

要倾听民声,体现民意,要在帮助群众明确建设理念,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下工夫。对此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在规划设计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充分考虑村民

合理诉求。二是要在建设项目与设施过程吸收村民参与。三是要让村民参与建设资金的有效监督。

(六)完善规划布局,稳妥推进建设

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最大的节约。建设美丽的乡村也离不开科学规划的指导。在当前的形势下,美丽乡村的工作不宜快速铺开,搞形式主义,而是要试点先行,稳妥推进。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应,避免社会财富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七)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总动员

从2013年提出建设美丽乡村至今,我县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形式,开展了美丽乡村宣传发动工作,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少干部、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仍不甚了解、知之不多。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在下一阶段建设中,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的宣传力度。

总之,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农耕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县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这既是落实县委关于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为崇明广大农村老百姓早日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一个重大民心工程,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因此我们要力戒只做表面文章,搞“一阵风”式的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事求是地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提升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崇明县经济社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岛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中国 上 90分

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中国(上)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A.1980年 B.1983年 C.1987年 D.1992年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区别的是()。

A.用生态危机理论代替经济危机理论 B.用异化消费来补充劳动异化

C.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代替经济危机理论

D.用期望破灭理论和稳定经济理论作为解决危机和异化的出路 3.“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是()上说的。

A.《诗经》 B.《淮南子》 C.《礼记》 D.《仪礼》

4.《京都议定书》确定,2008-2012年,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至少降低()。

A.2% B.5% C.8% D.10%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马克思主义认为把()对立起来是反自然的、荒谬的,强调要尊重顺应客观规律。

A.人类和自然 B.人和环境 C.精神和物质 D.精神和肉体

2.本讲关于“不尊重自然生态的反例”,涉及到()。

A.过度伐木 B.海洋过度开发 C.过度放牧 D.过度垦荒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迪克尔认为外在的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如果不是在我这个人的认识范围内,就没有任何意义。

正确 错误

2.迪克尔认为外在的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如果不是在我这个人的认识范围内,就没有任何意义。

正确 错误

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正确 错误

4.1972年联合国通过了《21世纪议程》。

正确 错误

第五篇: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中国(上)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A.1980年 B.1983年 C.1987年 D.1992年

2.()年,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A.1972 B.1983 C.1987 D.1992 3.十八大报告里面专章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是第几部分()。

A.六 B.七 C.八 D.九

4.生态文明建设和其他建设的关系有三个特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的是()。

A.独立性 B.融贯性 C.革命性 D.统一性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主要包括()。

A.内蒙古 B.甘肃 C.宁夏 D.青海

2.根据十八大的有关论述和“十二五”规划,我们要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向()方向发展,逐步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A.规模化 B.集约化 C.标准化 D.现代化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

正确 错误

2.我国草原退化面积约49亿亩,占比50%。

正确 错误

3.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

正确 错误

4.“顺自然生态规律者兴,逆自然生态规律者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规律。

正确 错误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中国美丽乡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