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驻村干部调查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驻村干部调查现状的调研报告
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驻村干部这支党委政府在农村最前沿的干部队伍,身负着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使命,在密切党群关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党委政府职能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使工作作风在一线得到转变,干部能力在一线得到提高,工作责任在一线得到落实,具体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以此来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接到组织部的调研通知后,瓦店乡高度重视,开展驻村干部调查工作。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1份,收回41分,其中一类卷1份,二类卷9份,三类卷31份:
一、驻村干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农民持续增收的今天,大部分驻村干部兢兢业业,主动进村入户,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地融入了群众,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在肯定驻村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从质到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乡有县干部驻村的行政村为大寒屯,驻村干部为农业局的张永刚。永刚同志到村后,扑下身子,同大寒屯的干部群众吃住在一起,并利用自身优势,先后开展农业知识讲座、高产示范方创建等,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大寒屯村的两委干部共9人,都对张永刚同志表示欢迎。
调查结果也表明,没有驻村干部的行政村,要么对驻村干部的工作内容不了解,要么对驻村干部能否适应农村工作表示怀疑。在31份三类问卷中,有4份不了解驻村干部的 工作,占总比例的12.9%;另有一部分群众对驻村干部能否胜任农村工作表示担忧,其中认为驻村干部发挥主导作用一般的有9份,一份表示不能,表明约30%没有下派驻村干部的群众中对驻村干部工作能力产生怀疑。
在群众的期待中,几乎所有问卷都希望驻村干部能够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上作出成绩,表明农民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迫切愿望和殷切期待。
二、原因分析
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看,由于受机构改革、市场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方面是村干部队伍自身存在的原因。部分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薄弱,少数村两委干部工作缺乏激情和责任心,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淡忘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就农村干部队伍而言,世事练达者多,带动经济发展者凤毛麟角,经济社会发展与群众的迫切期盼还有相当的距离,广大群众把希望寄托在上级派来的驻村干部上,这即反映了群众的主管愿望,却也是驻村干部不能完全承受之重。第二方面是驻村干部管理制度上的原因。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动力。一些埋头苦干的干部受冷落,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影响了驻村的工作积极性。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压力。考核工作缺乏必要的“刚性”,往往定性多、定量少,以干部之间民主测评为依据,而不是以实绩论英雄。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主测评的人为因素不断增强,人际关系的作用日益明显,往往是“只要人际关系好,年终照样得高分”,测评结果的“群众公认度”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有的借口各村大小不同、工作基础不同、驻村干部工作量不同,驻村工作难考核为由,没有认真进行考核。而我们现在的考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仅仅只为评出优秀,而在年度考核中定为“基本称职”或者“不称职”的少之又少,缺乏压力。四是职责设定不明确,缺乏方向。乡镇对驻村干部下村后到底“做什么”“怎么做”不够明确,驻村干部有哪些职权,该承担哪些职责没有设定,造成驻村干部认为只要完成领导布臵的任务就算做好了驻村工作。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新形势下驻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要做好驻村工作,必须要提高驻村干部综合素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其工作作风。
(一)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
在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领导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多,一般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少,而专门面向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几乎没有。完善、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培养锻炼其学习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依法办事、驾驭经济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协调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开拓创新、抓工作落实、拒腐防变的能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营造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氛围。针对驻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至关重要。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就会停滞不前,农村在改变,村干部在改变,农村工作也在改变,用一成不变的工作态度,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去应对变化发展的农村工作是行不通的。因此,参加适当适量科学的教育培训对于驻村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更好地进行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一是创新培训方式。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应该要从实际出发,一方面可以组织驻村干部参加集中教育培训,邀请各级领导、专家授课,加强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电脑、法律、经济以及实用技术、技能等等,另一方面机关可以组织村级干部来讲讲村干部所期望的驻村干部所需要具备的各项素质,也可以邀请工作出色的驻村干部来谈谈驻村心得,交流农村工作方法。二是更新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充分体现“按需施教”原则,即驻村干部最想学什么,最缺什么,如新农村建设相关信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现代科技知识、乡镇工作法律基础知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知识、领导科学知识等等,然后对课程设臵、教学内容、调研选题进行充分细致的论证,使课程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可以增加驻村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形式的自主选择,根据自身的不同需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文化层次,由干部自己来选择修哪些课程,以怎样的形式来修,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二)健全驻村工作机制。
“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驻村干部队伍建设要想有成效、获长效,必须要实行科学的管理,尤其要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在工作机制制度上推陈出新、切中要害。
1、强化激励机制。驻村干部多层次的结构构成及不平衡的工作能力,必然要求应该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来安排工作,人尽其才,扬长避短,以激励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对于工作出色的驻村干部进行适当的表扬及物质奖励,如开展“十佳驻村干部”评选活动,而对工作相对落后的干部进行谈心交流,更好地形成“能上能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良好氛围。
2、完善交流机制。驻村不等于“下放”,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驻村干部的流转机制,对长期在同一乡镇、地域工作的驻村干部实行异地交流或岗位交流。通过建立干部交流制度,分化“小团体”,消除排外思想,激发工作活力,形成奋发向上,克难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探索乡镇干部与县级机关干部进行交流,激活驻村干部队伍活力。
3、健全考核制度。考核要确保公正、公平,这一点在基层工作中至关重要。要制定出硬性的考核内容,可以采用“村民考乡官”的方式,从村民代表、乡镇干部和乡镇领导三个层面加强对驻村干部的考核,并从新农村建设、村务财务党务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级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捆绑式考核,以提高驻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也可以采取集中考核的方式进行。
4、明确驻村干部职责。把责任分到每个驻村干部身上,使其切实挑起重担,“愿抓、敢抓、会抓”农村工作。驻村干部从职责上来讲,要求做到“引导、监督、协调、帮扶”。一是引导。及时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涉及“三农”的法律法规,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二是监督,监督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民主制度的执行等等。三是协调,了解和掌握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和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情民意。协调好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增强村级班子的合力,摸清村里的不稳定因素,协调好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四是帮扶。帮助村两委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培育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5、建立驻村干部监督制度。建立有效的驻村干部督查制度,设立驻村干部监督考核记录,安排专人对驻村干部下村情况进行督查。要推行驻村干部佩证上岗和去向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在各村设立驻村干部办公室,公开驻村干部的工作职责、去向安排及联系电话、照片等,便于群众进行监督。
6、建立驻村工作例会制度。以乡镇为单位,定期(每周或每月)召开汇报会,由驻村干部汇报所联系村的各项工作及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执行情况,由乡镇领导进行点评,并根据汇报进行督查。
(三)加强驻村干部作风建设。
要使驻村干部真正与所驻村“同呼吸、共命运”,体现党委、政府的“民本”意图,必须要重时间、重方法、重实效,从而改变以往存在的“驻村不联户,驻村不联心”的状况,转变工作作风。
一要注重时间。在驻村时间上,除中心工作需要和县上重要工作安排外,其余工作日原则上都要驻村。应区别平原乡镇与山区乡镇,行政村多的乡镇和行政村少的乡镇,近郊乡镇和边远乡镇的实际,确定切合实际的驻村时间。对一人或多人驻一个行政村的,要每周不少于5天时间开展驻村工作;对一人联系多个行政村或县上工作任务比较重的,要统筹安排驻村时间,确保每月不少于15天的驻村时间。驻村干部在规定时间驻村的同时,还要做到“五必到”:即村召开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重要会议必到,村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必到,乡镇安排重要工作必到,村举行重要活动必到,村干部要求解决重要问题必到,确保特殊情况得到及时处理。
二要注重方法。一是“坐诊”。实行驻村工作日现场办公,以村两委会为主体,协助村两委为村民解疑释难,宣传政策,接待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出诊”。村干部每周要基本保证走访农户的户数,每年要基本走遍联系村的所有农户。通过走访农户,广泛听取村民反映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依据。三是“会诊”。用晚上等容易召集的时间,召开村两委会,共同商议,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三要注重实效。要通过建立帮扶联户制度和深化民情日记制度,力所能及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驻村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帮扶联户方面,一是要明确帮扶对象,把农村党员干部户、致富户和特困户作为走访的重点对象;二是要明确帮扶职责,把为群众服务的相关职责具体化,并建立联系户、重点户帮扶台帐,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深化民情日记方面,要加强督查和指导,真正体现一个“实”字,使其成为驻村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帮百家富、聚百家心、办百家事”有效载体,确保民情日记制度不流于形式
第二篇:关于乡镇驻村干部现状的调研报告
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对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乡镇驻村干部这支党委政府在农村最前沿的干部队伍,身负着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使命,在密切党群关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党委政府职能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乡镇驻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使工作作风在一线得到转变,干部能力在一线得到提高,工作责任在一线得到落实,具体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以此来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驻村干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农民持续增收的今天,大部分驻村干部兢兢业业,主动进村入户,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地融入了群众,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在肯定乡镇驻村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从质到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乡镇驻村干部队伍在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苗头和问题。
(一)驻村干部整体力量薄弱。由于行政村数量与干部配备的不平衡,致使驻村干部在力量安排上形成较大的反差。据统计,龙山镇共有干部106人,共有驻村干部31人,其中一人驻1个村的9人,占总人数的29%;由两个人共同包一个村的有22人,占总人数的71%。不驻村的乡镇干部75人,与联村干部的比例为75:31,其中党政班子成员3人,党政办工作人员10人(包括离退休人员),镇农财所2人,在外深造学习2人,其他为计生服务所、市容市貌监察中队和畜牧站工作人员。
(二)驻村干部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现有的驻村干部31中,45岁到60岁的达25.8%,驻村干部高龄化的问题较明显。在文化结构上,大学本科学历的仅占12.9%,专科学历的占81.4%,中专学历的占3.2%,高中及以下的占3.2 %。,且大多数学历为函授所得,知识面层次不齐。驻村干部的专业结构不合理,真正懂专业尤其是懂农业科技、经济管理的干部偏少,有其他专业特长的干部也很少。
(三)一些驻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主要表现在:
1、工作不深入,下村时间少。随着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改善,村干部以及村民普遍反映现在的驻村干部下村次数少了,时间短了。一部分驻村干部把本应下村工作为主变成“坐镇指挥”,平时多数时间待在单位,无法掌握村级实际情况,在村民中缺乏威信,导致开展工作过于依赖村干部,有些甚至由村干部“牵着鼻子走”,驻村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村里有要求时也等村干部找上门来,很多时候是镇里布置了工作任务,或是村里出了事,才到所驻的村去一下,即使下村了,也只是向村书记或村主任作个交代,很少接触群众。
2、服务意识不强,为民办事不够。少数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下村往往是“身下心不下”,深入基层真正倾听群众呼声较少,关心群众疾苦不够,作用仅仅停留在传传话、送送信、填填表上,充其量只是个“通信员”、“联络员”。
3、发展意识淡薄,促进农民增收缺办法。一些驻村干部驻村工作仅停留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上,对如何促进村民增收,如何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等考虑不多,缺少办法。
4、组织建设不重视,制度执行不到位。少数驻村干部对村班子的要求往往停留在“能完成布置的任务、不出大事”上,而对书记主任不团结、党员不发展、后备干部不培养、村务财务不公开、村民代表不开会等问题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5、综治信访未尽责,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驻村干部处在农村第一线,本应在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稳定工作中起到“急先锋作用”和“缓冲作用”,使一些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但是,由于驻村干部主客观上的原因,要么信息掌握不灵、汇报不及时,要么回避矛盾、一推了之,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矛盾不断激化升级。
二、原因分析
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看,由于受机构改革、编制控制、市场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方面是驻村干部队伍自身存在的原因。部分干部自我要求不够高,工作缺乏激情和责任心,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淡忘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有部分同志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贪图安逸的思想,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现有的乡镇驻村干部构成分析,主要有四类人员:第一类是参加工作时间不久的高校毕业生。今年,龙山镇共有驻村干部31名,其中参加工作时间不久的高校毕业生有2名,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6.4%。这一群体工作积极性很高,并有着做好农村工作的良好愿望,但由于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往往工作成绩平平,难以赢得村民的好评。第二类是50岁上下的老干部。龙山镇现有驻村干部中,45岁以上的达8人,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25.8%。这一群体农村工作经验丰富,但是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思想滞后,创新精神缺乏,工作积极性不高,方式、方法单一,对农村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清,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第三类是事业干部。龙山镇现有驻村干部中事业编制的共有16名,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51.6%。这一群体接受双重领导,一部分因为主管单位分派事务较重,工作往往无暇兼顾,力不从心;另一部分因为编制问题,个人发展机会不大,往往会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消极应对。第四类是大学生志愿者、村官、“一村一大”。龙山镇现有大学生村官1名,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3.2%。这一群体往往工作变动性大,缺乏稳定性。一方面被乡镇机关常常借用或要应对复杂的工作事务,另一方面又要为自己的前途奔波,二者相比自然是不能耽误前程,工作只能放在第二位。
第二方面是驻村干部管理制度上的原因。一是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动力。一些埋头苦干的干部受冷落,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影响了驻村的工作积极性。二是交流机制不完善,缺乏活力。由于驻村干部大都是乡镇一般干部,异地交流较少,在同一乡镇、同一岗位工作时间长了,一些干部就滋长了惰性,不注重创新,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减退;形成了惯性,工作方法固定僵化,习惯于按照老办法解决问题;产生了弹性,或碍于面子或亲疏有别,导致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干部队伍缺乏生机活力。三是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压力。乡镇考核工作缺乏必要的“刚性”,往往定性多、定量少,以干部之间民主测评为依据,而不是以实绩论英雄。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主测评的人为因素不断增强,人际关系的作用日益明显,往往是“只要人际关系好,年终照样得高分”,测评结果的“群众公认度”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有的借口各村大小不同、工作基础不同、驻村干部工作量不同,驻村工作难考核为由,没有认真进行考核。而我们现在的考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仅仅只为评出优秀,而在考核中定为“基本称职”或者“不称职”的少之又少,缺乏压力。四是职责设定不明确,缺乏方向。乡镇对驻村干部下村后到底“做什么”“怎么做”不够明确,驻村干部有哪些职权,该承担哪些职责没有设定,造成驻村干部认为只要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就算做好了驻村工作。一些乡镇就没有把村级组织建设、村务财务公开、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落实到驻村干部工作职责中去。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新形势下驻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要做好驻村工作,必须要提高驻村干部综合素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其工作作风。
(一)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
在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领导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多,一般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少,而专门面向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几乎没有。完善、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培养锻炼其学习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依法办事、驾驭经济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协调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开拓创新、抓工作落实、拒腐防变的能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营造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氛围。针对驻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至关重要。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就会停滞不前,农村在改变,村干部在改变,农村工作也在改变,用一成不变的工作态度,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去应对变化发展的农村工作是行不通的。因此,参加适当适量科学的教育培训对于驻村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更好地进行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一是创新培训方式。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应该要从实际出发,一方面可以组织驻村干部参加集中教育培训,邀请各级领导、专家授课,加强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电脑、法律、经济以及实用技术、技能等等,另一方面乡镇机关可以组织村级干部来讲讲村干部所期望的驻村干部所需要具备的各项素质,也可以邀请工作出色的驻村干部来谈谈驻村心得,交流农村工作方法。二是更新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充分体现“按需施教”原则,即驻村干部最想学什么,最缺什么,如新农村建设相关信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现代科技知识、乡镇工作法律基础知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知识、领导科学知识等等,然后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调研选题进行充分细致的论证,使课程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可以增加驻村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形式的自主选择,根据自身的不同需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文化层次,由干部自己来选择修哪些课程,以怎样的形式来修,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二)健全驻村工作机制。
“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乡镇驻村干部队伍建设要想有成效、获长效,必须要实行科学的管理,尤其要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在工作机制制度上推陈出新、切中要害。
1、强化激励机制。驻村干部多层次的结构构成及不平衡的工作能力,必然要求应该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来安排工作,人尽其才,扬长避短,以激励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对于工作出色的驻村干部进行适当的表扬及物质奖励,如开展“十佳驻村干部”评选活动,而对工作相对落后的干部进行谈心交流,更好地形成“能上能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良好氛围。
2、完善交流机制。驻村不等于“下放”,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一般干部的流转机制,对长期在同一乡镇、地域工作的驻村干部实行异地交流或岗位交流。通过建立干部交流制度,分化“小团体”,消除排外思想,激发工作活力,形成奋发向上,克难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探索乡镇干部与县级机关干部进行交流,激活驻村干部队伍活力。
3、健全考核制度。考核要确保公正、公平,这一点在基层工作中至关重要。要制定出硬性的考核内容,可以采用“村民考乡官”的方式,从村民代表、镇干部和镇领导三个层面加强对驻村干部的考核,并从新农村建设、村务财务党务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级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捆绑式考核,以提高驻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也可以采取集中考核的方式进行,由各村将考核材料统一上交乡镇党委集中考核,避免因各考核组标准不一或个人感情等因素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发生。
4、明确驻村干部职责。把责任分到每个驻村干部身上,使其切实挑起重担,“愿抓、敢抓、会抓”农村工作。驻村干部从职责上来讲,要求做到“引导、监督、协调、帮扶”。一是引导。及时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涉及“三农”的法律法规,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二是监督,监督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民主制度的执行等等。三是协调,了解和掌握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和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情民意。协调好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增强村级班子的合力,摸清村里的不稳定因素,协调好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四是帮扶。帮助村两委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培育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5、建立驻村干部监督制度。乡镇建立有效的驻村干部督查制度,设立驻村干部监督考核记录,安排专人对驻村干部下村情况进行督查。要推行驻村干部佩证上岗和去向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在各村设立驻村干部办公室,公开驻村干部的工作职责、去向安排及联系电话、照片等,便于群众进行监督。
6、建立驻村工作例会制度。以乡镇为单位,定期(每周或每月)召开汇报会,由驻村干部汇报所联系村的各项工作及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执行情况,由乡镇领导进行点评,并根据汇报进行督查。
(三)加强驻村干部作风建设。
要使驻村干部真正与所驻村“同呼吸、共命运”,体现党委、政府的“民本”意图,必须要重时间、重方法、重实效,从而改变以往存在的“驻村不联户,驻村不联心”的状况,转变工作作风。
一要注重时间。在驻村时间上,除乡镇中心工作需要和县上重要工作安排外,其余工作日原则上都要驻村。应区别平原乡镇与山区乡镇,行政村多的乡镇和行政村少的乡镇,近郊乡镇和边远乡镇的实际,确定切合实际的驻村时间。对一人或多人驻一个行政村的,要每周不少于5天时间开展驻村工作;对一人联系多个行政村或县上工作任务比较重的,要统筹安排驻村时间,确保每月不少于15天的驻村时间。驻村干部在规定时间驻村的同时,还要做到“五必到”:即村召开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重要会议必到,村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必到,乡镇安排重要工作必到,村举行重要活动必到,村干部要求解决重要问题必到,确保特殊情况得到及时处理。
二要注重方法。一是“坐诊”。实行驻村工作日现场办公,以村两委会为主体,协助村两委为村民解疑释难,宣传政策,接待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出诊”。村干部每周要基本保证走访农户的户数,每年要基本走遍联系村的所有农户。通过走访农户,广泛听取村民反映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依据。三是“会诊”。用晚上等容易召集的时间,召开村两委会,共同商议,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要注重实效。要通过建立帮扶联户制度和深化民情日记制度,力所能及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驻村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帮扶联户方面,一是要明确帮扶对象,把农村党员干部户、致富户和特困户作为走访的重点对象;二是要明确帮扶职责,把为群众服务的相关职责具体化,并建立联系户、重点户帮扶台帐,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深化民情日记方面,要加强督查和指导,真正体现一个“实”字,使其成为驻村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帮百家富、聚百家心、办百家事”有效载体,确保民情日记制度不流于形式。
第三篇:关于乡镇驻村干部现状的调研报告
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对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乡镇驻村干部这支党委政府在农村最前沿的干部队伍,身负着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使命,在密切党群关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党委政府职能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乡镇驻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使工作作风在一线得到转变,干部能力在一线得到提高,工作责任在一线得到落实,具体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以此来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驻村干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农民持续增收的今天,大部分驻村干部兢兢业业,主动进村入户,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地融入了群众,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在肯定乡镇驻村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从质到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乡镇驻村干部队伍在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苗头和问题。
(一)驻村干部整体力量薄弱。由于行政村数量与干部配备的不平衡,致使驻村干部在力量安排上形成较大的反差。据统计,龙山镇共有干部106人,共有驻村干部31人,其中一人驻1个村的9人,占总人数的29%;由两个人共同包一个村的有22人,占总人数的71%。不驻村的乡镇干部75人,与联村干部的比例为75:31,其中党政班子成员3人,党政办工作人员10人(包括离退休人员),镇农财所2人,在外深造学习2人,其他为计生服务所、市容市貌监察中队和畜牧站工作人员。
(二)驻村干部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现有的驻村干部31中,45岁到60岁的达25.8%,驻村干部高龄化的问题较明显。在文化结构上,大学本科学历的仅占12.9%,专科学历的占81.4%,中专学历的占3.2%,高中及以下的占3.2 %。,且大多数学历为函授所得,知识面层次不齐。驻村干部的专业结构不合理,真正懂专业尤其是懂农业科技、经济管理的干部偏少,有其他专业特长的干部也很少。
(三)一些驻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主要表现在:
1、工作不深入,下村时间少。随着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改善,村干部以及村民普遍反映现在的驻村干部下村次数少了,时间短了。一部分驻村干部把本应下村工作为主变成“坐镇指挥”,平时多数时间待在单位,无法掌握村级实际情况,在村民中缺乏威信,导致开展工作过于依赖村干部,有些甚至由村干部“牵着鼻子走”,驻村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村里有要求时也等村干部找上门来,很多时候是镇里布置了工作任务,或是村里出了事,才到所驻的村去一下,即使下村了,也只是向村书记或村主任作个交代,很少接触群众。
2、服务意识不强,为民办事不够。少数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下村往往是“身下心不下”,深入基层真正倾听群众呼声较少,关心群众疾苦不够,作用仅仅停留在传传话、送送信、填填表上,充其量只是个“通信员”、“联络员”。
3、发展意识淡薄,促进农民增收缺办法。一些驻村干部驻村工作仅停留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上,对如何促进村民增收,如何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等考虑不多,缺少办法。
4、组织建设不重视,制度执行不到位。少数驻村干部对村班子的要求往往停留在“能完成布置的任务、不出大事”上,而对书记主任不团结、党员不发展、后备干部不培养、村务财务不公开、村民代表不开会等问题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5、综治信访未尽责,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驻村干部处在农村第一线,本应在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稳定工作中起到“急先锋作用”和“缓冲作用”,使一些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但是,由于驻村干部主客观上的原因,要么信息掌握不灵、汇报不及时,要么回避矛盾、一推了之,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矛盾不断激化升级。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新形势下驻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要做好驻村工作,必须要提高驻村干部综合素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其工作作风。
(一)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
在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领导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多,一般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少,而专门面向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几乎没有。完善、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培养锻炼其学习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依法办事、驾驭经济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协调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开拓创新、抓工作落实、拒腐防变的能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营造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氛围。针对驻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至关重要。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就会停滞不前,农村在改变,村干部在改变,农村工作也在改变,用一成不变的工作态度,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去应对变化发展的农村工作是行不通的。因此,参加适当适量科学的教育培训对于驻村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更好地进行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一是创新培训方式。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应该要从实际出发,一方面可以组织驻村干部参加集中教育培训,邀请各级领导、专家授课,加强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电脑、法律、经济以及实用技术、技能等等,另一方面乡镇机关可以组织村级干部来讲讲村干部所期望的驻村干部所需要具备的各项素质,也可以邀请工作出色的驻村干部来谈谈驻村心得,交流农村工作方法。二是更新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充分体现“按需施教”原则,即驻村干部最想学什么,最缺什么,如新农村建设相关信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现代科技知识、乡镇工作法律基础知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知识、领导科学知识等等,然后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调研选题进行充分细致的论证,使课程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可以增加驻村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形式的自主选择,根据自身的不同需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文化层次,由干部自己来选择修哪些课程,以怎样的形式来修,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二)健全驻村工作机制。
“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乡镇驻村干部队伍建设要想有成效、获长效,必须要实行科学的管理,尤其要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在工作机制制度上推陈出新、切中要害。
1、强化激励机制。驻村干部多层次的结构构成及不平衡的工作能力,必然要求应该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来安排工作,人尽其才,扬长避短,以激励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对于工作出色的驻村干部进行适当的表扬及物质奖励,如开展“十佳驻村干部”评选活动,而对工作相对落后的干部进行谈心交流,更好地形成“能上能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良好氛围。
2、完善交流机制。驻村不等于“下放”,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一般干部的流转机制,对长期在同一乡镇、地域工作的驻村干部实行异地交流或岗位交流。通过建立干部交流制度,分化“小团体”,消除排外思想,激发工作活力,形成奋发向上,克难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探索乡镇干部与县级机关干部进行交流,激活驻村干部队伍活力。
三要注重实效。要通过建立帮扶联户制度和深化民情日记制度,力所能及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驻村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帮扶联户方面,一是要明确帮扶对象,把农村党员干部户、致富户和特困户作为走访的重点对象;二是要明确帮扶职责,把为群众服务的相关职责具体化,并建立联系户、重点户帮扶台帐,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深化民情日记方面,要加强督查和指导,真正体现一个“实”字,使其成为驻村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帮百家富、聚百家心、办百家事”有效载体,确保民情日记制度不流于形式。
第四篇:村干部现状调查
村级干部工作思路
如何当好村干部,如何做好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是每个村干部应该考虑的问题,大家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掌握好本村基本情况。如人口、耕地、群众的思想状态,热点、难点问题等。只有切实做到情况消底子明,才利于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2、掌握好业务知识。作为一名村干部,不但要掌握全村的基本情况,更要根据分工不同,掌握好各自的专业知识,懂得有关政策法规,在工作中就能游刃有余。
3、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村干部与群众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同时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只有经常性关心群众,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与他们建立起血与肉的关系。才能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村级组织是最基层的组织,对上涉及多个主管部门,要处理好与各个主管部门的关系,按期保质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三是处理好与其他村干部间的关系。各村四职干部虽然按照分工不同各司其职,但大多数时候需团结协作,因此要求村干部应虚心学习,互相帮助,从而达到共同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任务。
第五篇:驻村干部调研报告(仅供学习)
驻村干部调研报告(仅供学习)
7月20—22日,我对村进行了帮扶前期工作调研,深入村召开村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会,听取村两委对本村情况的回报和发展经济的建议和设想,深入15户农民家中进行家庭状况,收支构成和增收思路的抽样调研。综合思考,该村的具体情况和帮扶思路如下:
一、开展驻村帮扶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县开展干部下乡驻村帮扶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客观需要,是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帮扶这一载体,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帮扶村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乡风民俗形成新风尚,村庄面貌呈现新变化,基层组织发挥新作用,因病致贫得到新保障,因此驻村帮扶工作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欢迎。
二、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xx县东xx,全村户,口人,耕地面积亩,有名党员,畜牧业以养xx羊、牛为主,羊存栏XX只,牛存栏20头,XX年农民人均收入元。近年来,村两委干部努力为村民办好事,多办事,完成户通自来水,架通商低路线,争取主管部门,使通信达到畅通。村民以户栽植核桃幼树100亩。
三、当前经济发展与基础建设中存在问题
1、调研中干部群众对帮扶主要有两方面要求,一盼送致富技术,二盼搞好道路基础设施。
2、产业发展中其中养羊一项虽存栏XX余只,但只有8户村民养殖,规模不大,品种不纯。
3、对已栽植的核桃幼树100亩,缺技术修剪。
4、由于无保护人、自然灾害、山害、土地种植粮食作物,收入已经是很小。
5、基础建设方面,四个自然庄11公里街道村庄路全是泥土路。
四、开展帮扶的目标和措施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收、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形势下搞好驻村帮扶工作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兴农富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针对驻村帮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和新问题,创新理念、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多策并举、真抓实干、全面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根据村实际,如何开展帮扶工作?
我认为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步实施。对该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经过三至五年努力把村建设成为小康先进村。今明两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为以后奠定基础。
1、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帮助村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措施,要使这个村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积极性。
2、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
3、把脊薄的荒地栽植黄花药材树500亩。
4、把土地连续栽植核桃树200亩。
5、二到三年**羊养殖户增加到10户以上。新建养羊园区一个。
6、与交通主管部门要求,2年完成硬化四个自然村庄路11公里。
7、修建太阳能洗浴一座。建图书室和农民文化活动室。
8、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主进程,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切实保障农民民主权利,逐步建立健全村级管理新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学先进,争当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的“五好”党支部;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农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基层党支部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调动农民参政议事积极性,共同决策村级大事,加快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