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社会实践报告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5篇]
编辑:浅语风铃 识别码:110-925956 社会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 2024-02-26 21:34: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

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地质实习是专业培养计划中对于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欢迎参考。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篇一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学科、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与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公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也指应用材料、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土木工程是社会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的先行官之一;它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就接触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科学的,为此,学院带领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书本与实践的结合打下基础。

紧张的两周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两周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实习结束后好好总结一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共进行了七项工地参观,包括故宫博物院,首钢液压车间,学校实验楼留学生公寓,两处住宅小区工地,和丰台构件厂共七天的参观。在每次参观结束后我们都做了很认真的总结,把自己在参观时学到的,了解到的知识进行梳理,也同时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明白老师讲解的所有知识,但终归是学习的过程,不同程度上都会有收获。而实习的意义也在于此。首先,通过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通过参观,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厂房的结构,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比如,钢筋的绑扎,底层基础钢筋的绑扎首先要放样,每一跨度里钢筋的接头数只有25%,即4根钢筋里只有一个接头,另外,接头要尽量放在受压区内。在砌墙的过程中,如遇到墙要转角或相交的时候,两墙要一起砌起来,在留槎的过程中,可以留斜槎,如果要留直槎,则必须留阳槎,且要有拉结筋,不能留阴槎。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天热的时候要注意养护。其次我们还对一些细部的作法有所认识,了解了设计与施工间是有距离的,要靠施工工程师在技术上给予合理设计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和高质量。针对每次的参观我做了以下的总结。

对于像故宫一样古老的建筑在施工上可以算是大兴土木,但以后使用的机会较少,但针对对古建筑的修复这一需要,为保存祖国的文化,古国风貌,是不可或缺的。所以研究古建筑的构造是有必要的。对于厂房,我们今后会有单层厂房这门课程,以后走向社会我们或许现场房建设方面发展,而且本身各种建筑理论的基础知识本都是相通的,因此无论是为今后的学习还是以后投入社会的需要对厂房的认识都是必不可少的。厂房由山墙,梁,柱,屋盖,水平支撑,竖直支撑组成。整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梁上设有吊车的槽钢轨道,为了使整体结构稳定,在厂房的第一段,最后一段是有行家结构的水平支撑,在进深超过六十米时,中间的某一关也要加上水平支撑。竖直支撑则是在沉重的梁上起加固作用。而对于建筑工地,我的体会就更深了,无论是对施工过程还是对施工工艺我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今的不同建筑多采用橡胶混凝土的方式,结构杀害能够多为框架剪力墙。对于钢筋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范,从配筋到绑扎,到架模板,再到灌浆,这一系列的工作,一项都不能出错,小小的偏差可能会酿成无法收拾的严重后果。而在施工工艺方面,脚手架,模板,包括新材料的使用都更加直观的展示在我们面前。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篇二

这次实习安排在毕业设计之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毕业设计贯通整个本科四年所有专业知识,将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点第一次完完整整的串联起来,第一次让我们最真实的体会结构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对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深造具有深远的影响。而这次实习过程中,建筑、结构、施工的老师还有现场技术负责人在全程中给予指导,带领我们从实际工程中去认识书本知识的现实存在。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设计当中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先进设计思想和经验。

这次实习期一共五天:结构和施工四天,建筑一天。

实习的工程项目有:__办公楼、__枢纽、__学院新校区、____大学____校区图文信息中心和学院综合楼、____大学建筑馆

结构

一、结构选型

本次实习工程项目多为多层结构。对于多层结构而言,在____地区,采用框架结构既能满足受力需要,功能需要而且相对而言经济性好,因此结构形式多选框架结构或者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目前结构选型中常用的形式,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有机结合。框架结构易于形成较大的自由灵活的使用空间,以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剪力墙则可提供很大的抗侧刚度,以减少结构在风荷载或侧向地震作用下的侧向位移,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二、结构布置

1、平面布置

结构的平面布置是指在结构平面图上布置柱和墙的位置以及楼盖的传力方式。从抗震角度看,最主要的是使结构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相重合或者尽可能靠近,以减小结构的扭转反应。____地区主要的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因此建筑物是需要考虑抗震要求的。在这次实习中,所有的建筑平面都并不规整,不满足平面布置的要求。但是通过灵活的设缝和柱网的布置,将不规则的建筑平面分割成多个规则的平面,从而使各个单独的分体系满足了抗震要求。

在抗震地区设缝应为防震缝,平面形状复杂时,用防震缝划分成较规则、简单的单元。但对高层结构宜尽可能不设缝。

2、竖向布置

竖向布置的要求是:结构沿竖向(铅直方向)应尽可能均匀且少变化,使结构的刚度沿竖向均匀。由于本次参观的工程项目都属于多层建筑,因此在竖向布置上的要求体现得并不多。

三、基础设计

任何建筑物都建在地层上,因此,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它下面的地层来承担,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设计等级、建筑布置和上部结构类型,充分考虑建筑场地和地基岩土条件,结合施工条件以及工期、造价等各方面的要求,合理选择地基基础方案。

本次实习中各工程采用的基础形式,既有柱下独立基础(浅基础)又有桩基础(深基础)。以____市____办公楼项目为例:该项目处于____江畔,地质条件复杂,同时地下水位较高,并根据综合评价,采用承台桩基础最为适宜。________________枢纽的一幢配套用房也采用了桩基础的形式。但与前者不同的是这里的桩直接与地基梁连在一起,取消了承台,二者类似柱与梁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基础形式的选择和组合,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还是有很大的自由度的。

四、柱网的布置

柱是框架结构的主要竖向受力构件,柱网的布置对整个建筑结构的功能和力学性能有这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优良的柱网布置能够方便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柱网布置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2、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

3、柱网布置要使结构受力合理。

4、方便施工。

五、承重框架的布置

柱网确定后,用梁把柱连起来,即形成框架结构。梁柱刚接构成双向梁柱抗测体系。一般情况下柱在两个方向均应有梁拉结,故应在房屋纵横向均应布置框架梁。因此,实际的框架结构是一个空间受力体系。但为计算简便起见,可把实际框架分成纵横两个方向的平面框架即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

横向框架--由建筑物短方向的梁柱组成。

纵向框架--由建筑物长方向的梁柱构成。

两向框架分别承受各自方向的水平荷载。对于楼面竖向荷载,可由横向框架承受,也可由纵向框架承受或纵、横向共同承受。根据楼面竖向荷载的传递路线,可将框架的承重体系分为三种:

(1)横向框架承重体系: 横向框架跨数往往较少,有利于增加横向房屋抗侧移刚度;纵向连系梁截面尺寸较小,有利于建筑的通风采光。

(2)纵向框架承重体系:适用于大空间房屋,净空高度较大,房屋布置灵活。

(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体系:各杆件受力较均匀,整体性能较好。

施工

大三暑期学校已经安排了我们进行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土木工程施工实习。在那次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对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人员组织,施工方法,技术、质量和安全控制进行学习。而本次施工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配合毕业设计当中的施工设计,因此,我们的实习重点是放在施工组织设计上的。

一、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的保证。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配套投产,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投产先后顺序,都要服从施工组织总设计的规划和安排。安排各单位工程开竣工期限,满足配套投产;

②确定重点,保证进度;

③建设总进度一定要留有适当的余地;

④重视施工准备,有预见地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在工程开工的前头;

⑤选择有效的施工方法,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确保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

⑥充分利用正式工程,节省暂设工程的开支;

⑦施工总平面图的总体布置和施工组织总设计规划应协调一致、互为补充。

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施工条件设计(或称施工组织基本概况);2、施工组织总设计;3、各个建筑物等单位工程的施工设计

二、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是在确定工程施工目标工期基础上,根据相应完成的工程量,对各项施工过程的施工顺序、起止时间和施工工艺衔接关系以及所需的劳动力和各种技术物资的供应所优质的具体策划和统筹安排。编制一份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协调好施工时间和配置关系,是施工进度计划贯彻实施的首要条件。

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的基本要求

1、保证拟建施工项目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努力缩短施工工期。

2、保证施工的均衡性和连续性,尽量组织流水搭接、连线、均衡施工,减少现场工作面的停歇和窝工现象。

3、尽可能的节约施工费用,在合理范围内,尽量缩小施工现场各种临时设施的规模。

4、合理安排机械化施工,充分发挥施工机械的生产效率。

5、合理组织施工,努力减少因组织安排不当等人为因素造成时间损失和资源浪费。

6、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三、施工平面布置

1、施工平面布置的意义

施工场地平面布置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指导现场文明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否则,施工场地布置不合理会造成施工秩序的混乱。一个项目的施工场地要容纳上百人上千上万的队伍进行施工,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难免会互相干扰,再加上施工场地布置得不明确或考虑不周到,施工过程中就有可能占用其他队伍的施工场地,影响其他队伍施工,就会产生纠纷。许多材料、机械需要存放,进行施工场地平面布置时如欠全面考虑,就可能出现存放位置占用了建筑物的设计位置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施工进度而增加施工成本。由于施工场地布置粗糙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并容易发生触电、失火、水淹等危害,造成经济损失和人身安全事故。因此,必须要充分重视施工场地的布置。

2、施工平面布置的作用

1)确定生产要素的空间位置。

2)项目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互不干扰做到有秩序的进行施工。

3)可使施工所需各种资源及服务设施,相互间有效的组合和安全运行。

4)减少场内物、料的二次搬运费、降低施工成本。

5)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是现场平面管理的依据,现场调度指挥标准。

3、施工平面布置图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篇三

一、前言

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统一。在实习过程中,我以技术员的身份深入到建筑施工单位,以一个高层住宅小区为实习场所,在项目部技术室主任的指导下,参加工程施工工作,顺利完成了六周的实习任务。同时,也为大学毕业后从事工程时间打下良好基础。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西三期西二里小区二期工程

工程地点: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

建设单位:北京新奥广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北京中招兴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华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十四项目部计划

开工日期:2____3年7月2__日

计划竣工日期:2____4年12月15

日本工程为一个群体工程,共包括5#楼、6#楼、8#楼三栋高层住宅楼和12#地下车库以及11#楼(变电站),总建筑面积63______.2m2.其中5#楼建筑面积为9932.__m2,8#楼建筑面积为28293.4m2,5#楼、8#楼均由主楼和配楼两部分组成,主楼地下二层为人防层,地下一层为设备层,地上18层及局部19层阁楼为住宅;配楼地下二层为设备层,地下一层至地上二层为会所;建筑总高度为53.85m;主楼基础结构形式为筏板基础,主体结构为全现浇剪力墙结构;配楼基础结构形式为独立柱基础,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

6#楼建筑面积193____m2,地下一层为自行车库,地上为14层带跃层住宅;建筑总高度为44.5__m;基础结构形式为筏板基础,主体结构为全现浇剪力墙结构。11#楼(变电站)建筑面积为443.6m2,地上二层,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12#地下车库建筑面积为5__38.5m2,地下为地下车库,地上为车道出入口、人防出入口及变电站,地下车库战时为6级人防物资库,基础结构形式为筏板基础,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北京地区每年6月15日到9月15为雨季施工季节,根据北京市防洪指挥部发布的文件,本工程从6月1__日进入汛期。

三、实习内容

3.1、熟悉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管理由于实习时间较短,仅参与了施工过程的具体操作,现作简要概述如下:

3.1.1 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落实技术岗位责任制和技术交底制,每道工序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并填写“技术交底记录”。

3.1.2 项目经理责成各专业工程师填写“施工日志”。工程经理应记录并保存一份详细的“施工日志”。“施工日志”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当天施工部位、该部位的施工人数、具体的施工班组、具体的现场负责人、施工用材料和设备情况、依据的作业方法或哪个技术交底、当天气候、当天施工部位的检验和试验状态以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等。

3.1.3 工程施工过程中,由工程室负责现场劳动力调配、进度管理、机械使用和施工安全等工作,并保存相关记录。工程经理负责每周主持召开一次工程例会,总结上周的工程进度情况,找出工程实际进展同计划之间的差距,安排本周的工作。项目总工总结上周的施工质量状况,并对下一步的质量管理提出建议和要求。

3.1.4 在施工过程中,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专检制度,施工队质检员对每道工序自检合格后,填写自检表,经相关工班长签认后,由项目质检员复查、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不合格的工序必须进行返工,再次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项目通过建立联检制度,填写质量联检表,对各分项工程的质量加强控制。砼施工前必须填写砼浇灌申请。

3.1.5 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由各专业工程师负责,按本质量计划“合同变更管理”部分的规定,及时传达到各业务口及相关施工队。

3.1.6 砼、砂浆、防水材料由试验员负责取样,送公司试验室进行试验,合格后出具相应的试验报告。产品试验合格后方可发放。

3.1.7 隐蔽工程项目质检员检查合格后,由专业工程师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报请业主或监理工程师验收。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在验收记录上签字后,方可继续施工。

3.1.8由技术室编制月进度计划,工程经理负责将月进度计划分解细化到每周每天,实行动态监控、量化管理,确保施工进度。

3.2、施工技术的具体操作

3.2.1 编写施工技术交底、参加技术交底会议技术交底是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开工的前提,也是贯彻始终的技术指导,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其可靠度至关重要。因此,我作为技术员在编写完交底后必须交技术室主任审查通过,方可向施工队队长进行交底。实习期间具体编写了《楼板管道洞封堵》、《地下车库基坑回填》、《空调洞打孔》、《肥槽回填》等技术交底,在此过程中,我大量查找资料,受益菲浅。

编写《楼板管道洞封堵》技术交底时,主要是对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后的处理,这一部分内容在课堂上很少接触。管道洞是在楼板施工过程中为水电管道预留的孔洞,其孔径大于管道半径,如不封堵或封堵不严密,极宜发生漏水等现象,因此需要进行技术处理。对于一般情况,主要是将管道井剔凿成到“八”形,如图:——再安装模板(采用木胶板),模板与主体结构和管道交接处贴海绵条塞封,要求模板安装牢固,与楼板以及管体接缝严密,然后搅拌、浇筑细石混凝土,并用钢筋插捣密实,最后拆模养护。

对于特殊情况,如楼板配筋挡住管道通过,需要熔断钢筋,技术处理时剔凿结构楼板或用膨胀螺栓与主体连接(剔凿洞口成到“八”形),钢筋采用搭接焊,焊接采用反面焊,焊接长度5d,其后操作程序与一般情况相同。而《地下车库基坑回填》技术交底的编写主要运用了《土力学》的知识,比如检验回填土的质量,采用环刀法取样,对土中的有机质含量、干密度以及含水率的测定,同时利用回填土与掺入石灰粉的体积比例来控制土的质量。夯压时对干土可适当洒水加以润湿,但严禁出现“橡皮土”现象,保证基础的承载能力以及沉降度。

通过编写技术交底,使我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工艺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但巩固了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熟悉了相关规范,而且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3.2.2 参与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队经过自检、互检、交接检后,再报项目部,由项目质检员复查,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我同时以质检员的身份参与了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上现场之前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如墙体配筋图、楼板梁的配筋图、模板施工图等。模板验收中主要检查板缝是否封堵严密、垂直度是否合格、测量模板安装是否满足房间开间要求等;钢筋验收则检查墙体的保护层厚度、箍筋间距、梯子筋以及暗柱暗梁的配筋是否符合要求等;抹灰装修则检查拉毛强度、面层平整度是否合格;防水层铺贴是否符合规范等。

3.2.3 协助现场技术人员处理施工质量问题刚开始,我所做的只是统计工程质量问题的类型、准确位置以及数量,如蜂窝孔、漏浆、露筋胀模、烂根等。通过学习《修补方案》技术交底,积极向有关技术人员请教,逐步掌握了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

修补方案:对数量不多的小蜂窝、麻面、漏筋、漏石的混凝土表面用钢丝刷刷干净,然后用水清洗湿润,然后用1:2.5水泥砂浆(内掺建筑胶)抹面修正,抹浆初凝后加强养护工作;蜂窝比较严重或漏筋较深时,剔除掉附近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用清水洗刷干净并充分润湿后,再用比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对胀模、变形、错台的混凝土结构应根据图纸尺寸弹线、切割,再按线进行剔凿,剔凿先用尖錾子进行剔凿,剔凿基本到位后用扁錾进行细致剔凿,剔凿要不露钢筋、平整。

3.2.4 整理工程资料实习期间我整理了较多的工程资料,如《混凝土浇灌申请》、《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工程物资进场报验表》、《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等。如《混凝土浇灌申请》,施工队在钢筋绑扎后项目部和监理验收通过,由项目部工程室专人向混凝土搅拌站报所需混凝土的方量以及地点,然后,混凝土运输车进场时需提交混凝土开盘自查等随车小票,由项目部填写浇灌申请,交监理存档。通过这些这些资料的整理,我了解了工程施工的相关程序和规范。

四、思考与创新

学习是无止境的,通过看到的结果,积极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学到更多知识,真正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实习效果,在处理遇到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工程在施工中采用了较多的新技术、新材料。主体结构是全现浇剪力墙结构,墙内设置暗柱和暗梁,增加了房间的开间面积和净空高度。装修中,如厨房、卫生间的装修采用了轻质陶粒混凝土隔墙条板,此隔墙板与以往砖砌墙相比,具有自重轻、安装简便、强度可靠等优点,不仅使现浇楼板所承受的荷载大大减小,而且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节约成本。

在构造柱配筋验收过程中,设计单位在立筋的采用上选择光圆筋,而施工队在施工过程时绑扎的箍筋与光圆筋之间的摩擦力过小,导致箍筋向下滑移,给施工带来不便。因此,施工队擅自将光圆筋改为螺纹筋来增大摩擦力,以便于箍筋的绑扎施工,但这一变动极大的增加了成本。通过积极思考,我向技术室主任提出如下整改方案:暗柱四根立筋采用2光圆筋和2螺纹筋,施工时交叉对角放置,如图:——这样既增大了箍筋的稳定性,便于施工,又减少了成本。此方案得到主任的肯定。

五、总结

经过六周的生产实习,感受深刻。在施工技术上,实际操作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但又比理论知识更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这需要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在工作中积极思考,灵活应用,培养自己的思维创新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这次实习机会接触社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明确了在剩余的一年大学生活中应该发展的方向,特别是需要锻炼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力,努力学习,踏实工作,积极面对每一次挑战。

第二篇:土木工程地质实习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专用纸

时至今日,为期5天的工程地质实习便接近了尾声。匆匆忙忙的四天下来,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综合归纳起来,我发现并感受到了工程地质这门专业基础学科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重大现实意义。从动员大会上对于罗盘仪的使用的讲解,到国家地质博物馆的参观,再到地质灾害PPT的观看,再到军庄——三家店地区的野外探勘,直到最后对京东大溶洞的实际参观。一项项实习任务层层递进,为我们真实生动地剖析了土木工程地质这门课程的基本任务:研究并了解不同的地质特征和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为土工工程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将通过我的思考顺序,来与大家分享本次实习的收获。

1.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工程地质研究对象

发出小标题上如是想法的,是在综合思考国家地质博物馆之行和军山——三家店野外探勘之后得出的。

众所周知,地球一直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内力的作用是地表出现了褶皱和断层,大地因而变得并不平坦,出现了高山河峡谷。多变的外力作用,削高补低,使得大地充满了生机。内力和外力的综合作用,使得地球表面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地理环境。由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拥有了无与伦比的改造自然的能力。而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于居住和生产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有的人沿河而居,有的人凿石开山,有的人开田铺路,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特点,单一的建筑工程方式并不能使用于所有的环境,为了使人们能更好的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减少因环境引发的各种损害,人们开始系统的研究不同的地理环境,研究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方法和地质灾害的防护。而地球有着广袤的大地和多变的自然环境,所以地球为工程地质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而人类活动则是工程地质学科发展完善的动力。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出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建筑和设施需要建造,因而越来越多的地质环境将会出现在工程地质研究范围里,所以丰富的研究对象使工程地质学科有了永不停息的生命力。

2.常见的地质灾害和防治

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可以说是本次实习中的一大要点了。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总结,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的地质灾害无外乎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和岩溶。单看名字便足以让人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自然伟力。每年,这些灾害都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生命危害。因此了解这些地质灾害的原因和破坏性,并事先作好相应的防治工作,对于保证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防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专用纸 治工作是工程地质学科的重要任务。

2.1地震

地震可以说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造成大规模损害的地质灾害了。对于我们而言,地震甚至是亲身经历过的,如汶川地震。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大地震,其中很多地震在给人类造成巨大伤害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应对和防治地震这样的地质灾害提供了基础。

在实习第一天我们观看的地质灾害影片《阪神大地震》便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首先便是阪神大地震造成大规模损毁和伤亡的重要原因,当时的日本学者认为关西地区不会发生大地震,因而当地建造的房子大部分仍是采用就的抗震规范。而且当地的很多建筑都是旧制的木质结构房屋,所以地震发生后,这些房屋首当其冲。这告诉我们,身为建设者,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建造房屋。其后便是震后救援机制的冗杂,这导致很多受灾群众不能再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很多人因此丧生。因此健全的救援机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影片中表现出日本民众拥有良好的防震抗灾教育和防震减灾心理。灾后井井有条的回复工作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相应的,我国汶川地震后,受难群众所表现出来的较差的防震抗灾教育和防震减灾心理,以及差强人意的国民素质还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改正。

2.2崩塌和滑坡

常发生于山区的崩塌和滑坡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崩塌具有强大破坏作用,如冲进乡镇,摧毁房屋,工厂,淹没人畜,毁坏徒弟,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对公路铁路的危害则是埋没车站,铁路和公路,摧毁路基桥梁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造成伤亡事故。而滑坡则会毁坏水区管道,破坏大坝和水电站;破坏铁路和公路线路,砸坏站房;毁坏铁路桥梁及其他设施,错断隧道,造成车翻人亡的行车事故;对河运和海洋工程也会造成损害。

而且滑坡和崩塌常相伴而生,二者还可以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在地壳现代运动活跃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频繁的地区,常易发生滑坡,也是崩塌易发区。而人类的工程活动是崩塌和滑坡的主要诱因。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一定措施来对崩塌和滑坡进行防治。首先我们要合理开发,禁止滥伐乱垦,保护山坡植被,在修建工程建筑时避免破坏山坡表层,合理采石、开矿。和应避免或禁止在斜坡上修建路坝、厂矿、建筑物以及大量爆破;严禁在山坡上不合理的开荒和乱砍滥挖;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良耕作技术和牧业管理方式,加强水土保持。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专用纸 长久以来发生的崩塌和滑坡有多少不是因为人类的工程活动而引起的,我们应该规范自己的生产活动,保护周边的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生存,并且在无形中减少了这样的自然灾害的发生。

2.3泥石流

泥石流可以说是崩塌和滑坡的升级版,它常发生于山区,并且爆发突然,来势汹涌,浑浊的流体夹杂着山中的砾石,拥有着巨大的破坏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由于其中夹杂着大量的泥土砾石,拥有者强大的冲击力,所以会对沿途的道路和房屋造成巨大损坏。

泥石流的发生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指在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谷便于水流汇集;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皱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表岩层破碎的地区,遇到暴雨或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便易形成泥石流。人为因素主要指不合理的开发,如滥伐乱垦,使植被破坏,山坡失去保护;修建铁路、公路、水渠及其他工程建筑时破坏了山坡表层;不合理的采石、开矿,大量弃土、弃渣堆积沟中,导致人为泥石流的发生。自然因素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偶然性,但是人为因素确实可以通过我们自己改变自己的工程活动习惯而消除的。

常见的泥石流防治办法首先便是育林封山,保持水土,山坡上茂盛的植被可以把土层牢靠的固定在地表,极大的减少了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其次便是拦截,通过在流通区设置一系列拦截构筑物,以阻挡泥石流中夹带的物质。最后便是排导。在泥石流形成区设置排导措施是泥石流顺利排除。

2.4岩溶

岩溶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一种。岩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喀斯特,它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它的一般结果是形成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溶洞。通常,它容易引起地基稳定性及塌陷问题。这类问题,对于小溶洞来讲,我们通常采用灌浆填补的方法,而大溶洞则是避绕。其次溶洞也会引起渗漏和涌水问题。对于此类问题,我们主要采取堵和疏导两种方法。具体实行则看实际情况而定。

其实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是一一相对的,哪里出了问题就从哪里补救,虽然这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就另是一番结果。

3.关于工程地质学科在土木工程学习中的重要性的思考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专用纸本次实习就这么接近了尾声。通过把以前的知识与这几天的实习内容结合起来,我了解到土木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的学习过程中处于绝对的基础地位。如果把土木工程的其他学科比作上层结构,那么土木工程地质就是基础结构。没有丰富的土木工程地质只是作为支撑,那么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只是空中楼阁。而且土木工程地质也一直在阐述着什么样的环境,拥有着什么样的特点,适和用什么样技术去建造房屋的实事求是精神。这值得我们这些未来的建设者们去贯彻并发扬。

最后,感谢老师们这几天来的教导。

第三篇: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

工程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土木工程专业使用)

一、地质野外实习记录及工作任务书

(一)野外地质观察记录

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1.野外记录要求

(1)详细观察和记录:包括地质内容和具体地点两方面

(2)客观地反映实际场区地质情况

(3)记录清晰、美观、文字通达

(4)图文并载

2.综合性地质观察的记录

综合性地质观察的记录要全面和系统,应用于对某一地区的全面、综合性地质调查。如进行区域地质测量,常采用观察点和观察线相结合的记录方法。观察点是观察的点位置,是地质上具有关联性、代表性、特征性的地点。如地层的变化处、构造接触线上、岩体和矿化的出现位置及其它重要地质现象所在。观察线是连接观察点之间的连续路线,即沿途观察,达到将观察点之间的情况联系起来之目的,是观察和记录的一般对象。作为实习时的参考,现将观察点、线的记录内容和格式介绍如下:

(1)日期与天气:当天工作的日期与天气晴或天阴等

(2)工作地区的地名

(3)路线:从何处开始经过何处到达何处,要写得具体清楚

(4)观察点编号:可从01开始依次为02,03,……

(5)观察点位置:尽可能详细交代方位、地形地貌等。

(6)观察目的:了解在本观察点着重观察的地质构造特点。如观察某时代的地层及接触关系,观察某种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观察火成岩的特征,观察某种外力动力地质现象等

(7)观察内容:详细记录观察的地质构造现象,这是观察记录的实质部分。观察的重点不同,相应地有不同的记录内容。如果观察对象是层状地质体,则可按以下程序进行记录: ① 岩石名称、岩性特征,包括岩石的颜色、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

② 化石情况,有无化石,化石的多少,保存状况,化石名单;

③ 岩层时代的确定;

④ 岩层的垂直变化,相邻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列出证据;

⑤ 岩层产状,按方位角的格式进行记录;

⑥ 岩层出露处的褶皱状况,岩层所在构造部位的判断,是褶皱的翼部或轴部等; ⑦ 岩层小节理的发育状况,节理的性质、密集程度,节理的产状,尤其是节理的力向;岩层破碎与否,破碎程度,断层存在与否及其性质、证据、断层产状等; ⑧ 地貌、第四系,水文特征及其它外动力地质现象;

⑨ 标本的编号,如采取了标本,样品或进行照相等应加以相应标明;

⑩ 补充记录上述内容尚未包括的现象。

(8)沿途观察,记录相邻观察点之间的各项地质现象,使点与点之间的关系连接起来。

(9)绘各种素描图、剖面图。

(10)路线小结,扼要说明当天工作的主要成果,尚存在哪些应注意之点。

(二)标本采集

野外地质工作的过程是收集地质资料的过程,地质资料除了文字的记录和各种图件以外,标本则是不可缺少的实际资料。有了各种标本就可以在室内做到进一步地分析研究,使认识深化。因此在野外应注意采集标本,如地层标本、岩石标本、化石标本、矿物标本等,常用的是地层标本和岩石标本,标本应是新鲜的而不是风化的。

标本采集后要立即编号并用油漆或其它代用品写在标本的边角上,使不致被磨掉。同时在剖面图或平面图上用相应的符号标出标本采集位置和编号,并在标本登记簿上登记。填写标签并包装。

二、编写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观察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写作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的总结和提高的过程,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及室内的观察记录为依据,报告要有明确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性。报告要简明扼要,应做到图文并茂。报告写作要求不少于5000字。

实习报告章节建议如下:

第1章绪言

实习的内容、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地点。

第2章野外实习区概况

野外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可附交通位置图和实习场地行走线路图)等。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质构造现象、地层及分布的特点,岩石种类,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试分析地质历史演变的规律及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第3章岩石与矿物

用肉眼鉴别的方法描述实习区岩石与矿物特征、形态、物理力学性质、矿物成分、分类等。

第4章 地质构造

分别叙述实习区地质构造类型及特点,如褶皱和破碎带等。褶皱:褶皱名称,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破碎带: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阐述褶皱与破碎带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地层的接触关系等。简述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

第5章 马山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分析(或者马山的地形地貌、岩石、独特的地质构造与胶东半岛地史演化分析)

结合实习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分析对各种类型工程建设的影响。

第6章 实习体会

经历工程地质认识实习后的体会、感想、建议和要求。

第四篇: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述

实习目的:工程地质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一的能力。

实习任务: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和直接感观的体会和认识,如通过对实物标本、模型、图件等的观察与分析,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并在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初步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搜集了解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建筑材料等资料后,学生通过野外的实地勘察,进一步了解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的作用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等。

二、实习时间:三天

三、实习地点:攀枝花市格萨拉地质公园、攀枝花学院第一教学楼

四、实习内容成果

(一)、时间: 6月15-16日 星期三、四 晴 地点: 攀枝花市格萨拉地质公园 内容: 地质公园矿岩、构造及地貌参观。格萨拉地质公园位于盐边县西北缘的格萨拉彝族乡,北接盐源县,西与云南省宁蒗县一山之隔,面积约135km2,海拔1500—3313m,是攀枝花市正在开发建设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格萨拉地质遗迹景观地域集中,规模宏大,类型多样,中国罕见,世界少有,美学价值极高。园内有岩溶洼地景观,漏斗、落水洞、竖井景观,岩溶洞穴景观,石林景观,暗河景观,峰丛景观,奇特与象形山石,洞穴钙华堆积景观,峡谷景观,陡崖景观,古生物化石景观,岩石地层单位剖面,地层界线剖面,冷泉景观和高原湿地。其中以岩溶地质遗迹为核心,景观极具特色。在百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发现大小漏斗600余个。漏斗形态多样,五花八门,大小不等,深浅不一,俨然是一个世界级漏斗博物馆。整个岩溶分布区形成洼地、漏斗、石林立体景象。格萨拉绿石林、石芽形态丰富,高矮错落有致,整体像城堡,个体更是变幻无常,似巨蟒,似蛤蟆,似神猴,似老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石林边缘则是万亩翠绿盘松,竞相怒放的索玛花。整个石林核心区,面积不下10平方公里。石林面积很大,如果没有向导带领,很容易迷路。最奇妙的,要数绿石林还在“长大”,专家考察后得出结论,绿石林为喀斯特岩溶地貌,是上亿年地质变迁与风雨剥蚀留下的遗迹,该处石林目前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绿石林

晚古生代这里为滨海——浅海环境,沉积了上千米的石灰岩、白云岩,为形成本区石林地貌奠定了基础。经受后期地壳运动的抬升作用成为陆地,多期次遭受地下水、地表水沿岩石裂隙进行溶蚀,最后形成了组合类型多样的石林地貌景观。最早一期石林形成于2亿5千多万年前的早二叠世晚期,而最新一期还正在形成。其间经历了玄武岩和湖泊碎屑沉积的覆盖以及多次的抬升剥蚀。在独特的地质、气候、水文条件下,多期石林继承发展,相互叠置,层次分明。——具有最为多样的石林喀斯特形态。天坑地漏

格萨拉地质公园地处攀西大裂谷。强裂的地质作用,造就了格萨拉奇特的喀斯特岩溶地质地貌景观,在数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600多个天坑地漏,有流量巨大的地下暗河,有库容4000万立方米的地下溶洞水库,为世界所罕见,使攀西大裂谷更显古朴沧桑,颇为壮观。天坑最明显的是一号天坑,洞身500余米,宽600余米。在盐边岩口、洼落一带3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拥有1000余个直径和深度不一的漏斗群,漏斗群中面积较大的约5000余平方米,深度约30多米,小的面积约400余平方米,深度不一。

天坑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根据地质学家朱学稳论文《喀斯特天坑略论》定义,天坑是发育在碳酸盐岩层中,从地下通向地面,四周岩壁峭立,深度与平面宽度(口部或底部)从百米至数百米以上,底部与其发育期的地下河连接的陷坑状负地形。

(二)、时间:: 6月18日 星期日 晴 地点:攀枝花学院第一教学楼。内容:昔格达土、边坡防护

今天老师给我们在课室讲解攀西地区的特色土-昔格达土,以及边坡的防护!

攀西地区昔格达土系粉砂壤土和粉砂土 ,土壤中原生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长石 ,次生矿物主要为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昔格达土由33%-50%的粘土乐土与50%-67%的细砂乐土的混合土,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渗透性中等,抗渗透变形特征较好。昔格达土不同层位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相似 ,稀土元素在成土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地球化学迁移 ,对母岩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昔格达土似土非土,似岩非岩,由于昔格达土遇水易软化、泥化,因此常形成众多的滑坡,且攀西地区沿安宁河一带都处于大断裂带。昔格达土各层位 Ti、V、Cr、Ni、Cu、Zn、Pb、As、Cd等元素具有较高的地球化学背景 ,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容易释放进入环境 ,造成环境污染。

主动防护网:

主动防护主动防护系统是以钢丝绳网为主的各类柔性网覆盖包裹在所需防护斜坡或岩石上,以限制坡面岩石土体的风化剥落或破坏以及危岩崩塌(加固作用),或将落石控制于一定范围内运动(围护作用)。

该系统的特点:

具有较高的柔性,高防护强度,易铺展性。适应任何坡面地形,安装程序标准化、系统化。

系统采用模切化安装方式,工期短,施工费用低。

系统材料的特殊制造工艺和高防腐防锈技术,决定了系统的超高寿命。系统能将工程队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点,其防护区域可以充分的保护土体、岩石的稳固,便于人工绿化,有利于环保。

主动防护网结构配置: 金属网、锚杆、支撑绳、缝合绳、格栅网。

工程护坡不足之处

工程护坡有坡面防护和支挡结构防护两类。坡面防护常用的措施有灰浆或三合土等抹面、喷浆、喷混凝土、浆砌片石护墙、锚喷护坡、锚喷网护坡等。此类措施主要用以防护开挖边坡坡面的岩石风化剥落、碎落以及少量落石掉块等现象。所防护的边坡,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对于不稳定的边坡则先支挡再防护。支挡结构的类型较多,如挡土墙、锚杆挡墙、抗滑桩等。这些支挡结构既有防护作用,又有加固坡体的作用。采用工程措施护坡,往往过分追求强度功效,破坏了生态自然,景观效果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面、浆砌片石面会风化、老化,甚至造成破坏,后期整治费用高。

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但对正在活动的滑坡打桩阻滑需要慎重,以免因震动而引起加动。

抗滑桩对滑坡体的作用是利用抗滑桩插入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地层对桩的抗力(锚固力)平衡滑动体的推力,增加其稳定性。当滑坡体下滑时受到抗滑桩的阻抗,使桩前滑体达到稳定状态。根据滑体的厚薄、推力大小、防水要求及施工条件等选用木桩、钢桩、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桩。抗滑桩埋入地层以下深度,按一般经验,软质岩层中锚固深度为设计桩长的三分之一;硬质岩中为设计桩长的四分之一;土质滑床中为设计桩长的二分之一。当土层沿基岩面滑动时,锚固深度也有采用桩径的2~5倍。抗滑桩的布置形式有相互连接的桩排,互相间隔的桩排,下部间隔、顶部连接的桩排,互相间隔的锚固桩等。桩柱间距一般取桩径的3~5倍,以保证滑动土体不在桩间滑出为原则。

边坡绿化的功能

绿化工程护坡是使用有生命的植物来实现护坡之目的,其功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保土功能

植物的垂直根系可穿过坡体浅层的松散风化层,锚固到深处较稳定的岩土层上,起到预应力锚杆的作用。具有植被覆盖的坡面,降雨在到达坡面之前,就被植被截流,植被茎叶对降落的雨滴和集中股流具有明显的销能作用,可有效地防止坡面水蚀。植被的覆盖还可有效地防止风沙灾害。

(2)改善环境功能

植物的个体或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功能不断加强,通过自身变化为其他动植物提供生存条件,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譬如,增强土壤保水性,为动物、昆虫等生物提供生活空间,缓解小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

(3)提高保健、文化水平

通过不同植物品种和不同造型的配置,可表现出不同的生态景观效果。植物群落形成的景观能使人们感受心理稳定、镇静、优雅、舒适等。

总之,采取工程加固措施,对减轻坡面修建初期的不稳定性和侵蚀效果较好,作用显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的风化、混凝土的老化、钢筋的腐蚀,强度降低,效果也越来越差。而采用植被护坡则恰恰相反,开始时的作用弱,但随着植物的生长、繁殖,强度增加,对减轻坡面不稳定性和侵蚀的作用会越来越大。除此之外,植被护坡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它能够恢复因工程建设所破坏的生态环境。

再有,采用植物群落固坡、保持土壤的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它不能涉及到深层土壤的坍塌或极其厚重土层的滑动。对于高陡边坡,若不采取工程措施,植物生长基质则难以附于坡面,植物便无法生长。因此,植被护坡技术必须是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才能有效地解决边坡工程防护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矛盾,既保证了边坡的稳定,又可实现坡面植被的快速恢复,达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三、实习收获、体会

工程地质学的实习在于通过实习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这门工程地质学的了解更深一层,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牢固地掌握了如何分析岩石的层理,结构构造,学会测量岩石的产状。实习期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和认识了实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并且通过对已有地质图阅读及应用的讲解,对以后更好地将地质学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在工程建设中有很大的帮助。

第五篇: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实习内容:

根据教学安排,学校为我们路桥专业安排了为期1天的卧虎山水库地质实习。主要学习罗盘的使用及对各种地质构造的认识。

1.排除干扰,专心听。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3.熟练操作罗盘。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