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大全)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76-1143353 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9-18 10:05: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大全)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范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1

“我们都希望在万灯之间找到一生寻求的东西,却发现身外成就再高,灯再亮,也只能造成身后的影子。惟有——点一盏心灯。”这是本书作者刘墉笔下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小尼姑通悟时的感悟,这使她明白了怎样才能让自己皎然澄澈,心无挂碍。

“身外成就再高,灯再亮,也只能造成身后的影子。”这是多么精辟的一句话呀!它道出了许多人一生的困惑:有了名气,有了成就,有了许多别人渴望得到的东西。但心仍好像有一处是空着的,想找样东西来把它填满。点一盏心灯,照亮自己人生的旅途,照亮自己的一颗心,烘托出良知与才华。

这本书中,作者的许多观点都是真真确确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造就与迷失》写道:“人们常因建设自己而造就别人,又因别人的造就而去跟随,在这改变中,某些人迷失了,不但迷失了自己,也迷失了那些曾被他造就的人。面对造就与迷失,作者强调的是在自己创造事业时,同样也给予别人机会。也许你的事业是吸引人的闪光点,但由于又盲目追从别人而使得闪光点消失而变得暗淡。这就是心境的问题,这时,我们该为自己点上一盏心灯,用炽热的光照去杂念。

朋友,为自己点上一盏心灯吧,使自己皎然澄澈,心无挂碍。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2

《点一盏心灯》是刘墉的《萤窗小语》的延续。刘墉风趣,幽默的文笔,深深的吸引着我,使我沉迷于其中。他所写的《点一盏心灯》并不是在社会的最美好的事件,一些看似平凡的事情,在他的文笔当中,也能引起我内心的共鸣。他也能在把平常的事情变得那么的不平凡,悟出了许许多多的道理。使人不自觉的就沉迷于其中。

《点一盏心灯》里面的文章,大部分都是以第三人称所写的小故事,幽默风趣,却富含哲理。小故事里面的人一般都是亲切,一些天真的小徒弟,健忘的老先生,爱做梦的少女,经历风霜的老人,或者是艰苦奋斗的商人,他们演绎了他们甜酸苦辣的一生,他们除了接受喜悦的洗涤,他们也接受了悲剧的洗礼,而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有了酸甜,就肯定会有苦辣,有了喜悦的欢笑,就有懊悔的哭泣,无论是什么,我们都应该积极的接受。

书中《扶树与扶人》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坏毛病我们才可以有新的出发,有新的开始,才能不败社会淘汰,也获得我们人生的价值;《满了吗?》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学不完,所以就没有满的那一天,只有孜孜不倦你才会有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那远大博深的知识。《只怪失手》生命中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有回头的一天,更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懊悔,可以从来,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自己的今天。《偷药方的华佗》华佗委屈在道观多年,却毫不灰心,最后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让他获得配方,举世成名,所以,坚持不懈就会有成功的一天。《人生的棋局》人生就是一场棋局,有失败,有成功,永远都不知道下一步有什么,未来都是一个不知数。

刘墉所著的这本书,都是通过一个一个小小的事例,一个一个的故事所悟出来的道理,小小的文字当中蕴含着那深刻的道理,平凡的事例,平凡的人,也变得高大了。

本书共107题,都以第三人称所写的,大部分都以现实的生活,描绘,那么朴实,那么的真实。《点一盏心灯》教会了我做人,为人处事,点亮心灯,驱走心中的黑暗,点亮一盏心灯,不仅带给自己温暖,也带给别人温暖。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3

妈妈向我推荐阅读刘墉的《点一盏心灯》。我随手翻阅发现这本书并不是什么经典的小说,也不是什么优美的散文,更不是什么有着完美的`结局的情节书,这只不过是一本不起眼的“道理故事书”,但是在本书里却隐藏着106个人生的大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这话说来不假。《点一盏心灯》大部分都是以第三人称写的小故事,很亲切、很平易什么天真的小徒弟、孤僻的老太太、偷药方的华佗、勤俭致富的富翁、身经百战的老兵等,其中还有语文课上常提到的第三人称,什么老王、老温、老曹……,可以被替换为每一位读者,仿佛发生在自己身旁的事。此外书中也包含了一些寓言形式的童话故事、禅玄趣味的对话,乃至令人莞尔的幽默小品。其中有一则我很喜欢。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长辈,以爱吃鱼头闻名,每逢家里吃鱼,子女们总把鱼头先夹到他的碟子里;朋友们聚餐,大家也必然将鱼头让给他,只是在外面她比较客气,常婉拒大家的好意。

不久前,她去世了,临终,几位好友到医院探望他,有位太太还特别烧了个鱼头带去,那时她已无法下咽,却非常艰苦地道出了一个被隐藏了十几年的秘密:‘谢谢你们这么好心,为我烧了鱼头,但是,到今天我也不必瞒你们了,鱼头虽然好吃,我也吃了大半辈子,却从未真正爱吃过,只是家里环境不好,老婆孩子都爱吃鱼肉,我吃,我吃他们就少了;不吃,他们又过意不去,只好装作爱吃鱼头。我只一辈子。只盼望能吃上鱼身上的肉,哪曾真爱吃鱼头啊!’如今,每当听到说有人爱吃鱼头,总会多看他几眼,心想:他真是‘爱吃鱼头’呢?抑或‘吃鱼头为了爱’?”不难回答,答案就是后者。母爱无言啊!但它却是最诚挚、最洁白无暇的。

读罢故事,我心如大海翻涌,我们身边的亲人是否也在用“爱吃鱼头”的方式在表达着心中的那份爱呢?

妈妈是一位偏胖的人,每当餐桌上有我爱吃的鸡翅、龙虾、排骨的时候,她总是含笑地看着我吃,每每我好奇地问:“你怎么不吃?”得到的答案都是“我胖,不能再吃了。你瘦,你多吃点。”久而久之,一切我喜欢吃的东西在餐桌上,我都会毫不客气地大快朵颐,心中也默念:妈妈不能吃的,她太胖了。

家中的活,一切都是妈妈在承担,我都心安理得地认为,妈妈得多运动,她太胖了。

殊不知道,“我太胖了。”不正是爱的表现吗?生活中人们常常用不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让受爱者享受的坦然,接受的心安。

妈妈是一位小学老师,也许是职业的缘故,她总是用老师的方式在教育我,要求我,不允许这样,不允许那样。你看看谁谁多好,你看看谁谁进步多大!无论我取得什么成绩,听到的就是“没有什么了不起,你前面还有太多的人。”我常常在心中埋怨,为什么我的妈妈如此不了解我,不爱我呢?读罢此文的我终于明白,妈妈脸上的每一道皱纹,头上的每一根白发都在述说着“孩子,我爱你。”妈妈的爱就如同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在我成年时为我抵挡一切困难。妈妈的爱就像一剂药,为我疗伤,让我拥有健康的体魄。妈妈的爱就如同航标灯,引领我一路前行……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份沉甸甸的爱,我们将如何担当呢?让我们用心去感受那如同空气一样无影无形的爱,用爱将自己的人生装点得充实而无憾!

第二篇:《点一盏心灯》读后感

放弃的魅力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

《点一盏心灯》是当代著名作家刘墉的富有哲理性的散文集。刘墉旨在点一盏心灯,让人可以看清双眼无法看清的人世风景。

这本书里收集了一百多个小故事,有亲情、有战争,有人世的虚伪与真实,也有人生的欢愉与苦闷。其中共有十八篇小故事,每则小故事可能就是一个人生的缩影,其中的他、她和它,其实都有可能是正在为生存汲汲营营的我们。

度过喧腾的国庆长假,再次回味其中所展示给我们的社会的缩影,依旧发现它所描绘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是如此之真;它对人生的意义的诠释是那么得贴近现在的生活。刚刚毕业的我,极力寻找一方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不断努力追求自认为适合自己的东西。然而回顾自己的汲取经历,我却发现,其实这条路两边的风景更美。

就像刘墉所说,“取是一种本事”、“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不否认自己是拥有“取”的本事的,平平凡凡的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正常完成义务教育学业、接受高等教育,我都实现了上一辈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而今,我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掌握何为“舍”。“舍”是比“取”更高的一门哲学,刘墉说:“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舍之前,总要先取,才有得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所以‘取’‘舍’虽是反义,却也是一物的两面。”我们掌握了长辈赋予的技能,那就是“取”,但是每人教会我们原来生活不仅要“取”,还要“舍”。

学会选择。人初生时,只知道除了取得生命,更要取食物,以求成长;取知识,以求内涵。长大后的我们面临更多选择,因此突显了选择的重要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不再终日碌碌,却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何方、不知道自己究竟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件可怕的事。一个人不了解自己,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只能像拉着磨的驴子一样,走多远都只是在原地打转,看不到远处的风景。

舍得放弃。既然长大,则要有取有舍。孟子宣称要取熊掌而舍鱼,但是,现在的社会人都很有着“取利禄而舍悠闲”、“取权位而舍性命”的人生哲学。至于老来,则愈要懂得舍,仿佛登山履危,行舟遇险时,先得将不必要的行李抛弃;仍然嫌重时,次要的东西便得舍出;再有险境,则除了自身之外,一物也留不得。所以人到此时,绝对是舍多于取,不知舍、不服老的人,常不得不最先落水坠崖,把老本也赔了进去。

于是,刘墉告诉我们: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那怎么办呢?

答案是:

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

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不让屋外的红灯绿酒影响了自己对生活的抉择,在获取的同时要记得放弃自己不当有的东西。虽然大多数人时常被迫放弃,但放弃有时也是很美的:放弃不属于自己的、放弃不适合自己的,这样的放弃,才是最有魅力的。给自己的人生旅途减负,让自己更加轻松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我想,这才是“取舍”的艺术吧!

第三篇:《点一盏心灯》读后感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

党组织生活开展的读书月活动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动力,毕竟我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地静下心阅读过一本书,好好地平抚一下近期忙乱波动的心灵。而且我发现自己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增加了不少,心里也不得安静。这一次的读书我相信会给自己一份精神支持,从而助于我理清思路,总结一些心得。

结合读书月方案,我精心选择了这样一本书《点一盏心灯》。一串又一串的四五百字的小故事透露出一个又一个朴实的人生道理的,虽然和近期学习没有多大联系,但是着实给我一份心灵的感动。阅读《点一盏心灯》,我觉得是一次心灵的熏陶,我可以找到源于心里的那一份支持。

这本书的内容很真实平凡,所述说的源于生活的小故事,折射出的人生道理却给我很大的体会。一个个很淳朴的主人公:天真的小徒弟、孤僻的老太太、偷药方的华佗、勤俭致富的富翁、身经百战的老兵等,这些生动地蕴含着106个人生大道理,很多很多都给了我一定的心灵洗礼。但是最难忘的莫过于老尼姑说的那一句话:“心里有一盏灯”。即使是在黑暗的地方,她都不会觉得黑,反而会更加的平静,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思考。

想想自己常常因为各种人与事的困扰陷入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如果我们不能很好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身体将会被我们弄得疲惫不堪。因此很有必要在自己无助难堪的时候找寻心中的那一盏灯,用它来支持你摆脱困惑。相信这种时候,心灯往往比外界的支持来得重要可靠,因为它完全是属于你的动力。结合自己的学习,我真心感受到这句话的份量。想想自己面临的压力,虽然很多很大,但这已经是事实,前面是很迷糊,但是生活还是继续,这时我们不妨让心灵保持平静,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灯,既照亮了自己更照亮了别人。

看过《点一盏心灯》一书的人都会知道里面还有一则重要的小故事,即盲人拿灯走夜路。试想想一个看不见的人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但是盲人的一番话使我备受启发:”我虽然看不见,但可以为别人照明,也让别人看到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我而撞倒我了。我看不到他们,但我照亮他人,帮他们指引了路,也让他们减少一些挫折,也不会撞到我,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我想说这是一份智慧,应该好好领悟。无私奉献的精神很重要,为他人多着想对自己也是一份回报。

如果说用一句话来概括读完《点一盏心灯》的感受,我会想到六个字:成人即是成已。一方面我们要用自己的信念和智慧之光驱散浓重的黑暗,照亮脚下的人生路,自己找寻心灯;另一方面是多为他人着想,帮助别人,要知道个人与他人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书的题记说道:我们都希望在万灯之间找到一生寻求的东西,却发觉身外的成就再高,灯再亮,也只能造成身后的影子。惟有——点一盏心灯。”我想这一句话已经足以概括我的心得,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了。

第四篇:点一盏心灯

点一盏心灯

一盏灯可以照亮周围,一盏心灯却可以照亮不够清晰的双眼,点亮整个人生。

酸甜苦辣,是生活的滋味,所以会疲惫、会迷茫。悲欢离合,是生活的滋味,所以会痛苦,会失落。喜怒哀乐是生活的滋味,所以会流泪,会伤心。人生的路总不会是平坦的光明大道,我们需要一盏灯来照亮前行的路,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执着。给自己点一盏灯,驱散路途上的迷雾,温暖迷失的心,照亮前行的路。给自己点一盏灯,驱除生活中的阴影,融化冰封的心,迎着风雨前行。给自己点一盏灯,消除一路上的烦恼,滋润风干的心,坚强走向未来。

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言片语中迷茫,缺少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坚定选择的勇气,少了一盏心灯来照亮前行的道路。202_年,满怀着对工作的期待与向往走进了中国工商银行,从事着一份最平凡的工作——柜员。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形形色色的客户,紧张的工作状态,充满困惑。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找不到前进的动力,找不到未来的方向。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毕淑敏写的一段话:“那种使自己变得生机勃勃的动力是什么呢?谁来回答你呢?谁来帮你寻找呢?谁为你一锤定音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只有当理想的光芒照耀着我们,而且它和广大人群的福祉相连,我们才会有大的安宁与勇气。”我寻思自己的生活状态,似乎正是缺少那样一盏灯,一种对生活与理想炙热的爱。渐渐地,我开始寻找能够让自己感受到正能量的事情,积极投入到工作中。我想,我可以通过与客户沟通来有意识锻炼自己的谈话能力,用最简洁的语言让客户明白我的意思;可以通过紧张的工作状态来锻炼自己的工作效率,培养做事不拖沓的习惯;可以通过办业务来了解银行的业务原理,了解每一笔业务的风险点与记账原理。感谢这盏灯,让我顺利完成了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过程,感谢这盏灯,燃起了我对生活的热爱,为我指引正确的人生方向!

周国平先生说过一番话,我至今觉得受用颇多:“一个人,应该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听别人的发言是为了使自己更好地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我的理解是这样:一个人,应该坚持对生活的热爱,带着信心和勇气向未来进发,努力去寻找和实践心中的梦想。我想,这也是提示我们需要一盏灯,这盏灯的光芒不需要有多么的强大,它只需要提醒我们,梦想就在前方,努力啊!

为自己点上一盏心灯吧!即使只是荧荧星火,却能为我们驱走黑暗;即使只是幽幽烛影,却能点亮整个人生。人生的路,因为有了这盏灯不再黑暗;生活,因有了这盏灯而不再单调;内心,会因有了这盏灯而不再害怕。

第五篇:点一盏心灯

暮霭沉沉,茫茫楚天,印记他们的是步履匆匆;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陪伴他们的是旷世悲凉;君弃朝厌,多情离别,等待他们的是归程无期。

这不是梦幻,这是历史,谁也不知道“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帝王碾碎了多少仁人志士的梦,将他们逐出朝廷,逐出京师,逐到人烟荒寂的边陲,热闹离他们已是目不能视,耳不能及的“曾经沧海”,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没有想过,他的惩罚给了他们一片寂静,让他们的心灵在灵魂与生命的打磨中,在无边的沉默中,燃了一盏光明之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革旧立新,是你为人臣子的意气风发;厌俗嫉恶,使你不受污垢的高洁志向;奸人恶语,使你遭受一逐千里的贬官之行。“巴山蜀水凄凉地”,在那个民化未风的穷山恶水中,你体味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独怆然而涕下”,而正是这苍茫的寂静中,山水打磨了 你的性情,洗去了官场失意的颓气,让心灵在寂静中光明。刘禹锡才可以更豪迈地说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诗情。

当刘禹锡与巴楚农人一同唱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词曲时,他的心灯亮满整个大唐!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少年成名的天之骄子遭遇“乌台诗案”的玷污,也曾发出“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悲叹。从京师到黄州到密州甚至到“迁棺而行”的海南,苏轼离热闹越来越远,离心灵越来越近。少了世俗的牵挂与腐朽,让我们的诗人更加用心地去认知世界的大智慧,苏东坡在突围,不仅是世俗,更是心灵的释放。从此以后,杭州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增添了一抹灵动;密州因“西北望,射天狼”而增添了一段豪情;江南因“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而增添了一股平正中和的馥郁!

苏轼在寂静中点燃心灯,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丈夫气拍打哀婉成风的中国文坛,用“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脱点化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之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从虎门销烟的震惊世界到贬官伊犁的单车独行,从繁华的富庶珠江到荒无人烟的天山之麓。谁也不清楚当时的林则徐是如何转换自己的心境的。不过后来的遍访伊犁,开渠凿井中,世人都明白林公的心灯在寂静中一片光明。是那片大漠与那片赤诚在感召他,没有繁华的遮眼,人更能接近自己的内心。如果说虎门销烟是他站在风口浪尖的大势所趋,那在伊犁就纯是他一片灵魂情致,心灵之灯的召唤。

当林则徐喊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时刻,他的生命已化作一座不朽的丰碑,当我们再次回首那段历史,依旧对他投去仰慕与钦佩。

朱自清曾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真的没有吗?没有热闹,远离喧闹,给心灵一片寂静,点一盏心灯,真正用心灵去认知世间万物,当是另一片“柳暗花明”!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