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生命生命》读书笔记
关于《生命生命》读书笔记三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命生命》读书笔记三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生命生命》读书笔记三篇1生命,是多么的神圣,是多么的辉煌,是多么的灿烂。在这大千世界里,我们人类所探索的范围内,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唯一拥有生命迹象的。为什么其他的地方没有生命呢?也许,在很久以前,其他的行星也拥有着璀璨的文明,但却毁于天灾或是文明的战争。
在地球,我们也是由微小的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在我们之前有着许许多多的物种,但是他们有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却生存了下来,还创造了许多科技的产物,开发新的能源。让我们远离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距今六千五百多万年前,拥有着地球上最大单体生物———恐龙。但是他们却灭绝了,原因却是不得而知。是行星撞击地球的意外?是火山爆发引起的大气污染?还是强者生存的自然选择?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却要知道:恐龙是比我们人类还要强大的生物,如果不是智慧和科技的力量,我们或许也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要做好准备,如果哪一天真的来临,也许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
因为我们还没有脱离地球,还不能大规模的向外太空移民。却开始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开始慢慢地掏空她、透支她的生命里、污染她的躯体......如果我们不收手,收拾我们造成的烂摊子,也许我们的未来会像曾经地球的霸主恐龙一样消失,留待我们之后的文明“评头论足”。
也许恐龙就是破坏了生态的平衡,被宇宙的大意志所消灭了。在经历大灭绝后,统治地球的也许是那些智力低下,却拥有着强大生命力的生物。例如:打不死的小强、繁殖能力超强的老鼠、又或者是机器生命......我们只是茫茫宇宙里的沧海一粟罢了。佛教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也许就像电影《黑衣人》里说的,我们的宇宙只是别人把玩一颗弹珠罢了......关于《生命生命》读书笔记三篇2
最近,我们学了一篇课文——《生命生命》。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一直在想生命是什么,并用了三个例子来证明。第一个例子是说了作者在写稿,一只飞蛾骚扰着他,趁它停下时,“我”一伸手捉住了那只蛾子。它挣扎着,鼓动着双翅,飞蛾求生的欲望令作者震惊,他忍不住放了它。
第二件事情讲的是墙角砖缝中掉进了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冒出了小苗,这令作者惊讶,它能在没有阳光和泥土中生长,即使只活了几天。
第三件事情描述的是,作者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这生命是属于他自己的。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
读完了这篇课文,我感觉到生命是如此宝贵。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生命是由自己掌握的,是任何人改变不了的事实。所以每个人都要好好的珍惜生命,不能浪费生命。
看完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有句话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就是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生命,也就是时间,珍惜生命,也就是不浪费时间。每个人都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事儿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你的`人生真正充满快乐与幸福吧!
关于《生命生命》读书笔记三篇3读了《生命生命》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作者杏林子心里一直有个疑问:生命是什么呢?从飞蛾求生、香瓜子发芽、静听心跳的事件中,作者知道了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要珍惜生命,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除了杏林子知道了生命的意义,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也知道。就像叶欣、邓练贤、王晶。李晓红……这些抗非典英雄。就说说叶欣吧
叶欣是省中医院二沙分院里急诊部的护士长。在非典期间,叶欣救了很多非典患者。叶欣却因此患上了非典,但叶欣还是处处关心非典患者。
当叶欣抢救一名患者后的一个星期后,叶欣离开了她热爱的岗位、亲人。我想,叶欣可能认为她生存下来就是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自己生存。
除了生活中的英雄,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人:就像我们学校门口的交警,下大雨时还坚持着维护交通秩序,让开车的人很满意。植物也同样有着顽强的意志:花,谢了还能再开;叶子,枯了还能在长;草,烧了还能再长……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想法。读了《生命生命》这篇文章,我知道了:虽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你可以让它散发出无限的光彩。
第二篇:关于《生命生命》读书笔记通用
关于《生命生命》读书笔记通用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生命生命》读书笔记通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生命生命》读书笔记通用1第一次读《生命生命》,我心中有个疑问?为什么文章的题目要重复呢?为何不用《生命》来做题目呢?反复读了文章之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那是作者杏林子对生命强烈的赞美。
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踩死了一只虫,对砖缝中的小草,我们将它视为无物。而杏林子却从一只飞蛾求生的挣扎中感到震惊,从砖缝中幼苗成长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向上,从静听自己的心跳中明白要珍惜生命。
《生命生命》使我想起沙漠中的卷柏和生命卑微的蚂蚁,卷柏为了生存下去,将自己的根从土中抽出,把自己卷成个团,让风把自己带到有水的地方,活了下来。而在熊熊大火前,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蚂蚁抱成一团,像雪球般飞速地滚动逃离火海,外围的蚂蚁义不容辞地牺牲自己,它们虽渺小,但它们那齐心协力的勇气让我为之一震。
飞蛾和卷柏那种求生的欲望让我感动,瓜苗那种为了生命而不屈生长的勇气使我感叹,卑微的蚂蚁为了别人的生命舍弃自己的生命更令我震撼。
《生命生命》给了我深深的启迪,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是顽强不屈的,生命也是短暂的,但生命的价值却是无限的。
热爱自己的生命吧,让它发挥出自己的辉煌。
关于《生命生命》读书笔记通用2学完《生命生命》这篇课文后,我感受到了生命虽然短暂,人生虽然有限,可是,生命的价值却是无限的。课文里,有求生欲十分强烈的飞蛾,有生命力顽强的瓜苗,还有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并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杏林子。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最令我震惊、感动: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飞蛾本来已经知道自己继续活下去的可能性不大,可是,它还是不放弃一丝的希望。我震撼于这种求生的欲望,是飞蛾那种对自己负责,珍惜自己生命的心灵让它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力量!
文中还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香瓜子的外壳十分坚硬,香瓜子把外壳冲破已经很了不起了。可是,它不但把外壳冲破了,而且还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发芽,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我们都知道,种子如果不发芽,就会枯死。如果这粒香瓜子不努力生长,就只有枯死这条路可走,这同样表现了这颗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
飞蛾和香瓜子都十分珍惜自己的生命,何况是我们人类呢?于是,我下定决心,今后一定珍惜自己的生命,并认真对待每一天,使自己无悔于美好时光。
关于《生命生命》读书笔记通用3当太阳微笑的时候,已经是早上,我打开书,仔细地阅读一篇《生命生命》的文章。
当我读完后,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作者通过捉飞蛾、赞瓜苗、听心跳知道了生命的重要性,让作者领悟了生命是有限的,但却可以让自己把生命变成无限的价值。这时,使我想到了生活中,有些人禁不住打击或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使自己成为社会的负担,其中就有一件事:有一个学生考试的时候偷看了别人的卷子,被正在巡查的老师看见了,老师非常生气,马上就把那名学生的考试资格给夺去了,还在卷子上打零分,又要那名学生听写单词、默写单词、背单词、读单词等等。
晚上,那名学生回到家里,闷闷不乐地坐在椅子上说:“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子,要我写这个,写那个,又在我的考试卷上打零分,简直是欺人太甚,弄得我多没面子啊,干脆自杀算了,如果我不自杀,还能在江湖混混吗”说完,他就睡了。到了第二天,这名学生跳进湖里自杀,过了一天又一天,尸体浮了上来,有个路人看见了,连忙叫警察和救护车赶来,当救护人员来到这里时,那名学生已经去世了。死者的家属非常伤心,警察说:“又一件自杀案,现在年青人怎么不爱惜生命,说什么就什么”这件事,使我感受了我们不要去折磨自己,而是要珍惜自己的有限生命。社会上还有另一种人,他们是非常热爱生命的人,就拿阿炳来说吧,有一天,阿炳不幸染上了一种疾病,导致了双目失明,可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发挥自己的特长,终于等到了出人头地的日子。
社会上的两种人,第一种是不爱生命的人,第二种是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珍惜生命的人,我希望,世界人民都站在第二种人的角度去做。
第三篇:生命是什么(读书笔记)
生命是什么 What Is Life
——埃尔文·薛定谔(著)
罗来鸥、罗辽复(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一般都认为,一位科学家总是对某些学科具有深邃渊博的第一手知识,因而他是不会就他不太通晓的论题去著书立说的。这就是所谓的位高则任重。可是,为了目前写这本书,如果我有什么科学家的高位的话,那我恳请放弃它,并且从而免去随之而来的重任。
最近一百多年来,知识的各种各样的分支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展开,却使我们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困境。我们清楚地感到,要想把所有已知的知识综合成为一个统一体,我们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在获得可靠的资料;可是,另一方面,一个人想要充分掌握比一个狭小的专门领域再多一点的知识,也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
除非我们中间有些人敢于去着手综合这些实事和理论,即使它们有的是第二手的和不完备的知识,而且还要敢于承担使我们成为蠢人的风险,除此之外,我看不到再有摆脱这种困境的其他办法了(否则,我们的真正目的将永远达不到)。(P1序言)
作者这种“冒着成为蠢人的危险”的勇气和远见卓识,对于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现在的科学家,有多少可以用如此通俗简明易懂的区区几十页文字从物理学的角度阐述生命的问题?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薛定谔所提到的那种两难的境地越来越明显,科学界需要更多敢于去着手这些实事的人。
2.文章一开始,作者就把问题很清晰地提出来:在一个生命有机体的空间范围内,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发生的事件,如何用物理和化学来解释?(P2)
做这种对一个活细胞的最重要部分——染色体的描述和比喻很有趣味并且寓意深刻。他认为染色体纤丝可以恰当地称之为非周期性晶体。迄今为止,在物理学中我们碰到的只是周期性晶体。两者之间结构上的差别,就好比一张是一再重复出现同一种花纹的糊墙纸,另一幅是巧夺天工的刺绣,比如说,一条拉斐尔花毡,它显示的并不是单调的重复,而是那位大师绘制的一幅精致的、有条理的、有意义的图案。(P3)他指出了染色体结构的复杂性和非重复特点,那么之后提出的的物理统计学的解释显得更家让人信服。
3.假设你能给一杯水中的分子都做上标记,再把这杯水倒进海洋,然后彻底地加以搅拌,使得有标记的分子均匀地分布在全世界的所有海洋中;如果你在任何地方从海洋中舀出一杯水来,你将发现在这杯水中大约有一百个你标记过的分子。(P5)
作者用这个有趣而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原子为什么会如此之小,简单易懂。从此我们可以想到,原子如此之小,而有机生命体又是如此之大,难以计算的原子数量是怎么样的微观活动产生了有机体宏观的行为呢?象我们的大脑这样的器官以及附属于它的感觉系统,为了使它的物理学上的变化状态密切地对应于高度发展的思想,为什么必须由大量的原子来构成呢?大脑及感官,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或是在它直接同环境相互作用的某些外周部分中的功能,跟一台精巧而灵敏到足以反映并记录来自外界的单个原子的碰撞的机器相比,根据什么理由说它们是不相同的呢?(P7)
自此,作者渐渐引入了原子运动的无序性,无序产生有序,用原子统计学说明原子运动抵消了它们的有秩序行动,使得发生在少数原子之间的事件不能按照任何已知的定律表现出来。
作者通过三个例子(顺磁性、布朗运动、测量准确性的限度)来说明了宏观运动的精确性是以大量原子的介入为基础的。
4.在这一部分内容中,薛定谔从染色体、基因、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成熟分裂)、杂交几个方面对遗传机制在当时的研究情况做了概述。虽然是一个概述,但是一个物理学家对当时的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的如此准确和详尽令人惊叹。同时,他非常独创的有预见性的预言了一个分子生物学的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概念:染色体上写有密码的信息。以下是一些摘录:
“密码正本”这个名词太狭隘了。因为染色体结构同时也是促使卵细胞未来发育的工具。它是法典与行政权力的统一,或者用另一个比喻来说,是建筑师的设计同建筑工人的技艺的统一。(P20)
这里描绘的遗传机制的图式还是相当空洞而平淡的,甚至是有点质朴的。因为我们并没有说出,我们通过一个特性究竟了解到了什么。把本质上是个统一“整体”的有机体模式,分割成个别的“特性”,这看来既是不妥当的,也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在任何具体事例中实际说明的是,一对祖先如在某个方面确实存在着差别(比如,一个是蓝眼睛,另一个是棕色眼睛),那么,他们的后代,不是继承这一个就是继承另一个。在染色体上我们所定位的就是这种差别的位置(专门术语称之为“位点”)。我认为,真正的基本概念是特性的差别,而不是特性本身,尽管这样的说法有着明显的语言上和逻辑上的矛盾。特性的差别实际上是不连续的。(P26)
关于基因的不变性,薛定谔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在遗传特性上基因的不变性的程度有多大,什么东西作为携带它们的物质结构呢?他指出,不变性几乎是绝对的:“表现型”的整体(四维)模式,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而被复制了好几代,它们在几个世纪里是不变的——虽然不能说是几万年不变——在每次传递中,负载它们的是结合生成受精卵的两个细胞的物质结构。这真是个奇迹。(P29)
5.在该章(突变)中,作者首先指出达尔文的错误认识,即把即使在最纯的群体里也会出现的细微的、连续的、偶然的变异(这些变异不是遗传的),当做是自然选择的材料。并说明“跃迁式”的突变是自然选择的工作基地。他同时介绍了荷兰人德福里斯的发现:即使是完全纯种繁育的原种后代里,也有极少数的个体,比如说几万分之二、三的个体,出现了细微的但是“跃迁式”的变化。“跃迁式”,并不是说这个变化是相当大的,而是说这是一种不连续的变化,在未变和少许改变之间没有中间形式,德弗里斯称之为突变。(P32)因为这种不连续的突变同原始的、未变的特性一样地遗传下去,突变因此是遗传宝库中的一种变化,必须用遗传物质中的某些变化来说明它。
薛定谔同时也从总体上肯定了达尔文的一些观点,他认为,由于突变是可以遗传的,所以突变是达尔文描述的自然选择的合适材料。他说,如果用“突变”来代替 “细微的偶然变异”,达尔文学说的其他方面是不需要作什么修改的。(P33)
因为突变产生新的性状,所以薛定谔非常准确地介绍了显性突变、隐性突变,分析了近亲繁殖的有害效应、介绍了显性的相对性实例(例如金鱼草的不完全显性和人类血型的共显性等),最重要的是,从突变的多害性说明突变作为一种罕有事件的必要性,指出突变要成为自然选择的合适材料,必须是象它的实际情况那样,是罕有的事件。否则物种非但不会通过选择得到改良,反而会停滞在没有改良的地步,甚至消亡。基因的高度不变性造成的相当程度的保守性是十分必要的。(P39)
他还介绍了人工诱变提高突变率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突变(除了数量较多外)同自然发生的那些突变的一致性以及通过诱变进行的果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和复等位基因。通过介绍一些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即“突变的增加是严格地同射线剂量成正比例的,来说明:突变并不是由连续的小剂量辐射相互增强而产生的一种积累效应,而是在辐射期间发生在一条染色体中的单一事件所产生的,即突变是单一性事件。他同时提出疑问:那么,这是哪一类事件呢?(P43)
6.在第四章里,薛定谔讲述了量子力学的证据。首先提出了古典物理学无法解释基因不变性的问题:从统计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基因结构似乎只包含了很少量的原子(一般是一千个,也可能还要少)可是它却以奇迹般的不变性地表现了最有规律的活动,我们如何使这两方面的事实协调起来呢?(P44)
在这里,薛定谔试图通过有机分子构型转变中的能量变化,说明突变基因和正常基因都是一种稳定的状态,从而说明基因的稳定性和不连续变异的稳定性。当然,这种建立在基因“类似构型改变”意义上的基因突变,显然是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的。
薛定谔再次强调生命有机遗传分子的非周期性:我们认为,一个基因,也许是整个染色体纤丝——是一种非周期性的固体。(P59)这种表述虽然今天看来不准确,但是在试图说明生命分子和非生命分子的不同。显然,没有对于基因结构和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正确认识,是不能够解释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的。生命不是由分子和原子堆积的,而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有序的结构细胞堆积的。
这里引出一个问题——非周期性晶体染色质纤丝如何控制生物体时空上的生长发育?薛定谔“微型密码”的富有创造性的假设令人拍案叫绝,也许正是这个假设对于分子生物学的创立和发展起到强有力的催化作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说明了这个假设是完全正确的。
象受精卵细胞核这样小的物质微粒,怎么能包含了涉及有机体未来的全部发育的精细的密码正本呢?一种赋予足够的抗力来永久地维持其秩序的原子结合体,看来是一种唯一可以想象的物质结构,这种物质结构提供了各种可能的排列,在它的一个很小的空间范围内足以体现出一个复杂的“决定”系统。在这种结构里,不必有大量的原子就可产生出几乎是无限的可能的排列。为了把问题讲清楚,就想到了莫尔斯密码……如果密码有5种不同的符号,只挑出25个符号的组合,而且只挑出由五种不同的符号、每种符号都是五个所组成的那种组合,粗粗地算一下,组合数是62330000000000个……我们希望说明的只不过是,就基因分子的图式来说,微型密码是丝毫不错地对应于一个高度复杂的特定的发育计划,并且包含了使密码发生作用的手段,这一点已经不再是难以想象的了。(P60)
7.我觉得第六章(有序、无序、熵)是这本书里最精华的地方。薛定谔用“负熵”来解释生命有机体的延续,经典!用热力学的概念完美的解释了生命有机体如何避免衰退。
生命的特征是什么?一块物质什么时候可以说是活的呢?那就是当它继续在“做某些事情”,运动,新陈代谢,等等,而且可以指望它比一块无生命物质在相似情况下“维持生活”的时间要长得多。当一个不是活的系统被分离出来,或是放在一个均匀的环境里的时候,由于各种摩擦阻力的结果,所有的运动往往立即陷于停顿;电势或化学势的差别消失了,倾向于形成化学化合物的物质也是这种情况,温度由于热的传导而变得均一了。在此以后,整个系统衰退成死寂的、无生气的一团物质。这就达到了一种永恒不变的状态,不再出现可以观察到的事件。物理学家把这种状态称为热力学平衡,或“最大值的熵”。(P68)
在我们的食物里,究竟含有什么样的宝贵东西能够使我们免于死亡呢?那是很容易回答的。每一个过程、事件、事变--你叫它们什么都可以,一句话,自然界中正在进行着的每一件事,都是意味着它在其中进行的那部分世界的熵的增加。因此,一个生命有机体在不断地增加它的熵--你或者可以说是在增加正熵--并趋于接近最大值的熵的危险状态,那就是死亡。要摆脱死亡,就是说要活着,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环境里不断地汲取负熵,我们马上就会明白负熵是十分积极的东西。有机体就是赖负熵为生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新陈代谢中的本质的东西,乃是使有机体成功地消除了当它自身活着的时候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的熵。(P70)
一个生命有机体通过不可思议的能力来推迟趋向热力学平衡(死亡)的衰退,我们如何根据统计学理论来表达呢?我们在前面说过:“以负熵为生”,就象是有机体本身吸引了一串负熵去抵消它在生活中产生的熵的增加,从而使它自身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而又很低的熵的水平上。(P72)
这本页数不多却字字经典的书读完,让人有一种神奇的感觉,虽然一直在接触学习统计学和热力学方面的知识,却从来没把“熵”这个抽象的热力学概念与生命联系起来。
在泡利不相容的约束框架内,大自然的造物过程似乎“完美”地被机械所决定了。生命体何以能高度精确地遗传基因?染色体的有丝分裂何以能产生不可思议的绝对复制?一百个原子空间尺度范围内何以会发生“奇迹”都无法形容的纯粹结果?以上问题用传统的经典理论根本无法回答,传统理论的构架在尖锐的问题面前轰然倒塌。这一不可协调性迫使薛定谔开始大胆地去过问上帝的事务,试图从原子统计力学的背景下去寻觅那开启生命之门的钥匙。
在这本书里,薛定谔给我们提供了将有序动力学特征和无序统计学特征进行统一的有机蓝图,预言微观粒子的有序和无序统一理论必将诞生。生物体作为一负熵物质,其行为模式和特征可以被这一整合理论所预测和确定。这可是一个多么令人期待的伟大理论呀!其颠覆性的革命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读书笔记
生命是什么 What Is Life
——埃尔文·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材料加工工程
学号:100301802
姓名:
韩 美 康
薛定谔
第四篇:《生命教育课》读书笔记
我校把生命教育作为特色,开展生命教育,并请著名教育家冉乃彦为我们解读他的著作《生命教育课》,我也认真的读了书中重要的一些篇目,作者在这本书中深刻反思了当前的生命教育现状和危机,不仅有生命教育的基本理论,还有生动的事例,深入探讨了对生命的了解与珍爱、对生命潜力的使用与开发等内容。使我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生命教育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
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从事生命教育的肖敬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让青少年认识生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命和珍惜生命成为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人生活得更好,使人的生命更有尊严,更有价值。因此,珍视、发现、发掘生命的价值,也是教育的根本之道——这是这本书的主要的观点,是我十分认同的教育观。在当前,无论是从自杀率的急速增高,还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人生意义探索的紧迫需要,都可以感到生命教育应该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生命意识,激起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的激情。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构建生命意义的能力,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使学生的生命能够在自由和谐的环境中自由和谐地发展。
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师的生命面对学生的生命;教师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生命发展的质量;学生素养的水平体现教师生命的价值。的确,当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教育事业中时,这个生命本身的内涵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丰富,这个生命本身的价值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升华。“教育为了明天。当我们用生命来理解教育时,当教师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当学生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中国教育的生命将更充满活力!”教育的步伐是不能停息的,她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和前进。
第五篇:《珍爱生命》读书笔记
珍爱生命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流传了千年的诗句深深地诠释给我们生命的意义与伟大;而泰戈尔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又给了我们另一份对生命的感悟。关于生命,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拿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爱默生说:“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并且热爱生命的人。”
而在我看来,生命,不仅是你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啼哭,而是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生命,不仅是你我拥有的一笔财富,而是培育我们的所有人的心血灌注。所以,生命里蕴涵了太多的感动,便早已注定了它无上的价值。你,无权亵渎它的珍贵,因为,你,没有这个资格。
春风吹又生的野草拥有它一年的轮回,儿女们点点滴滴的成长伴着父母班驳的青丝,生命以它自己的姿态存在我们的周围,无声地流淌,悄悄地演绎,只是我们匆忙的脚步把它们忽略了,用心去留意,你会惊诧于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观,惊诧于冰天雪地中孕育的勃勃生机,可你知道,最是那春寒料峭中的春意开创了生命的奇迹,最是那划破寒冷的第一枝嫩芽写满了生命的崇敬。不必去问是什么诠释了生命的伟大,不必去听是什么在倾诉生命的真谛,只是一眼望到那满树的葱郁,就给予了我们足够的力量与欣喜。曾经在一个泻满阳光的暖暖的春日清晨,想象着自己是一颗睡在泥土里的种子,经历了一冬的守候,将要披一身金色的阳光,拥抱美丽的新世界,于是心中便升腾起无限的希望与梦想。
曾经读过刘白羽写的《白蝴蝶之恋》,那是一只轻柔纤细楚楚动人的白蝴蝶,风雨中,它飞出来寻觅什么,被雨水打落。它试图挣扎,但终于倒下,当太阳用明亮的光辉照满人间,那美丽勇敢的小精灵在晶莹的世界中终于一跃而起,向清明如洗的空中冉冉飞去,像一片小小的雪花,带着珍爱生命的情怀,消失在阳光下的青草地上空,演绎了生命的一次升华„„既然蝴蝶都这么那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生命的呢?有些人却懂得生命的可贵。雨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虽然患有心脏病,却意志坚强。他尽自己的全力为文学事业做出了伟大的成就,他从没有放弃过生命,反而更加争取、珍爱自己的生命,他每天都坚持做体育锻炼,不管怎样累,他都会坚持,别人看他的病况这么严重,一定活不了多久,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去挑战生命,挑战自我,如果是别人一定会放弃,不会珍惜生命,这样做是不好的。现代散文作家朱自清写的《匆匆》里面说:“但不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句话说明人要活的有意义,不应该虚度年华、碌碌无为过一生。就算当生命要垂危时,也不能白白走这一生,应该去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雨果他不仅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而且还写下了许多著作,他为自己的一生洒下了光辉,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代表著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他这样珍爱生命,使他从原来是快要死去的人,转变成为了一个长寿者,死去年龄为82岁
然而,当生命化作另一种形式流淌,即便是再多的美与丑,是与非,已经永远地定格在过去时了,剩下的或许只是一声叹息,一份无奈。还记得曾经送别一个朋友,哀乐、白花„„,生命中有太多不可承受之重,离别最甚。圣经中关于生命有这样的描述:因为不能恒久,所以最是珍贵;因为能吐纳天地气息,所以胜过钻石的光芒。那么为了把握这份特别的美,就足以让我们为之付出足够的努力,拒绝伤害的侵袭,留给生命一份纯净,让它成长在自己的本色中,不要在很多已成过往的时候,才知道去珍惜,因为倘若它被封存起来,也便不再真实了。
生命以它独有的美,浸润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美丽的生命,源于一份对生活的热爱。生命行走在你我的掌心,请小心看护;生命承载太多的美丽,请认真对待。或许,昨日的成败已成过往,明日的幻想不切实际,生命就在今天,看见今天,珍爱生命,一切才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