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读《老子他说》读后感200字(共五则范文)
编辑:独影花开 识别码:76-1106451 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8-16 23:36:19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读《老子他说》读后感200字

读《老子他说》读后感200字1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是我国第一个力图从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学家。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变化。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说,“道”是万物之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养着万物,万物各成其形,各备其用。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贵重,不是有谁给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产生天地,德畜养万物,长育万物,成熟万物,覆盖万物。他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这样,老子遂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摧毁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论的基础。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观,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它打倒了宗教的天帝,否认了鬼神的威灵。当然,老子的“道论”刚从传统的宗教解放出来,还未能完全摆脱宗教的影响;他的自然决定论,使人完全听命于自然,轻视了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后来有的哲学家把它发展为定命论,为害颇大。

读《老子他说》读后感200字2

读南怀瑾的《老子他说》,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当时那本书只讲到老子八十一章的前二十六章,那时候很希望能读到南老先生讲解《老子》的全部。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直到20xx年6月,东方出版社才出版了这本《老子他说(续集)》,算是将南老先生讲解《老子》的功德圆满。

奇怪的是,这本书买来后,一直断断续续没有读完,全然不像以前读南师作品时的废寝忘食、一气呵成。元旦前后,醒悟到追逐知识的虚妄,发见智慧的难得,于是准备系统学习南师的着作,首先做的,就是重新拿起这本《老子他说(续集)》,竟然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喜欢,用了三四个晚上就读完了。

由于《老子》这部书本身就是大智慧的结晶,加之南怀瑾先生学问和智慧的博大精深,在讲解的过程中旁征博引,从《老子他说》中可以看到做人做事的最高原则和一些具体方法指南,也体会到儒、佛、道以及世界上各种宗教和哲学,在最高处都有其相通之处。

虽如此,正如老子所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每个人的理解,只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知是行之始,要真正知行合一,更需在事上磨炼。

读《老子他说》读后感200字3

今研读南怀瑾先生《老子他说》颇多感触,现抄录如下,以加强记忆,便以提升自己。

南先生在《老子的士的内涵》这样写到:所以老子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意思是说精微到妙不可言的境界,素净到冥然通玄的地步,便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了。而且,“妙”的境界勉强来说,万事万物皆能恰到好处,不会有不良的作用。正如古人的两句话:“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一个大圣人,再怎么样恶劣的状况,无论如何也不会走上绝路。一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根本不会受环境的困扰,反而可从重重困难中解脱出来。

南怀瑾是我敬仰的大师,在我内心中早已将他当作自己的老师,虽无缘谋面,但老师的着作常常启迪着我寻找内心中的净土。世界太纷繁,我追求空灵的自我,()游荡与翠雨青竹之间,徘徊在仟陌小路之上,摸着自然的味道,呼吸着天地的精华,容许自己随思绪飘远,穿越时空,到达飘渺的世界,与松为伴,与鹤为友,卧看山色,醉看花。问一声我如何能够如此的逍遥。

再回到现实,回头看走过的路,环境再怎么恶劣,我只当作是在历练自己。虽然也曾报怨,但内心中却想征服,征服自我。今后我将少一些报怨,多一些坦然。如果不能改变环境,我将寻找内心的清静。向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境界去做。

读《老子他说》读后感200字4

老子,这位哲学的圣者,生活的智者,他在漫漫的岁月轮回里传递着不变的真理,留下五千言却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哲思。他那一双犀利的明眸洞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渴望着宁静与恬适的生存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的纷纷扰扰,追求那一份纯真的心灵自由,这种超乎其然的生活态度,为后人指明了一条新路,令人神往,令人渴望。

跟孩子们一起读这本书,不但有经典阅读的影响,也有此书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老子用一个“道”字,就把世上万物万象归于自然。在我看来,道的内涵就是一种客观规律,虽看不见,摸不着,而世间的每个细微之处都存在着道的本真。做人之道,为学之道,谋事之道,道道相关,处处都是智慧,都需要我们去发现和领悟。每个人都必须生活,做人为学谋事之道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颇为重要,道德有无,道德高低,决定着你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方式和成效。《老子》教我们的是修身之法,以来提高精神境界,让我们学会生活。每个人都渴望着自由与快乐,而烦恼无处不在,坎坷接踵而至,若要从中解脱,主动权在自己手上。“有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有肚量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这样,方可身心自由,才能有更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老子》短短五千言,字字精炼,句句精髓,篇篇精华,渗透着一丝丝美妙的让人敬佩的大智。我想用平静的心态,慢慢地品,读,看,听,思,悟,像老子一样,坦然地生活!

【读《老子他说》读后感200字】相关文章:

1.《老子他说》读后感

2.《老子他说》读后感范文3篇

3.关于读《老子》的读后感

4.《老子》阅读答案

5.初读老子散文

6.让他说完吧阅读答案

7.《让他说完吧》阅读练习及答案

8.让他说完阅读题及答案

9.老子读后感作文

第二篇:老子他说读后感

老子他说读后感(精选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子他说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子他说读后感1

今研读南怀瑾先生《老子他说》颇多感触,现抄录如下,以加强记忆,便以提升自己。

南先生在《老子的士的内涵》这样写到:所以老子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意思是说精微到妙不可言的境界,素净到冥然通玄的地步,便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了。而且,“妙”的境界勉强来说,万事万物皆能恰到好处,不会有不良的作用。正如古人的两句话:“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一个大圣人,再怎么样恶劣的状况,无论如何也不会走上绝路。一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根本不会受环境的困扰,反而可从重重困难中解脱出来。

南怀瑾是我敬仰的大师,在我内心中早已将他当作自己的老师,虽无缘谋面,但老师的著作常常启迪着我寻找内心中的净土。世界太纷繁,我追求空灵的自我,游荡与翠雨青竹之间,徘徊在仟陌小路之上,摸着自然的味道,呼吸着天地的精华,容许自己随思绪飘远,穿越时空,到达飘渺的世界,与松为伴,与鹤为友,卧看山色,醉看花。问一声我如何能够如此的逍遥。

再回到现实,回头看走过的路,环境再怎么恶劣,我只当作是在历练自己。虽然也曾报怨,但内心中却想征服,征服自我。今后我将少一些报怨,多一些坦然。如果不能改变环境,我将寻找内心的清静。向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境界去做。

老子他说读后感2

读南怀瑾的《老子他说》,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当时那本书只讲到老子八十一章的前二十六章,那时候很希望能读到南老先生讲解《老子》的全部。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直到202_年6月,东方出版社才出版了这本《老子他说(续集)》,算是将南老先生讲解《老子》的'功德圆满。

奇怪的是,这本书买来后,一直断断续续没有读完,全然不像以前读南师作品时的废寝忘食、一气呵成。元旦前后,醒悟到追逐知识的虚妄,发见智慧的难得,于是准备系统学习南师的著作,首先做的,就是重新拿起这本《老子他说(续集)》,竟然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喜欢,用了三四个晚上就读完了。

由于《老子》这部书本身就是大智慧的结晶,加之南怀瑾先生学问和智慧的博大精深,在讲解的过程中旁征博引,从《老子他说》中可以看到做人做事的最高原则和一些具体方法指南,也体会到儒、佛、道以及世界上各种宗教和哲学,在最高处都有其相通之处。

虽如此,正如老子所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每个人的理解,只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知是行之始,要真正知行合一,更需在事上磨炼。

老子他说读后感3

不系轻舟顺水流,也无欢喜也无愁。

随心遁出云天外,更有云天在尽头。戏评一首:

诗句恰如顺水流,得了章法便无愁。

当知意趣十分妙,自有功夫在里头。随心遁出云天外,更有云天在尽头。激赏!年轻人有这等悟性,了得!且放轻舟任水流,洳何?顺字浪费了遁字似不如跳字明快起承稍弱。顺水流和任水流意思差不多,感觉还是顺好,顺有一带而下的淋漓,任有随势漂流的起伏。与雪版探讨:老子的基本思想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作者读老以不系之船喻之,不可能是逆流而上,自然是顺水而下并暗合无为自然之学说,所以,我说顺字浪费。

老子的哲学没有淋漓只有平淡,而此绝句正是对老之悟,若说顺势淋漓,则与转结意境不合。很不错的一首,真有老庄的风韵。诗是伟峰对老子思想的认识,我的看法是对伟峰诗的认识,至于对老子的认识,我可没有羽公深刻。起承感觉挺好的,转结更得老子精髓。喜欢这样的诗味。信游山水意微酣,袖卷烟霞钓翠峦。

鸟语梵音唯欲醉,一肩明月一壶禅。草叶风吟老师评得很到位!

拜读学习好绝!问好李伟峰!绝句格调谐和,尤其转结有新意,喜欢!

老子他说读后感4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是我国第一个力图从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学家。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变化。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说,“道”是万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养着万物,万物各成其形,各备其用。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贵重,不是有谁给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产生天地,德畜养万物,长育万物,成熟万物,覆盖万物。他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这样,老子遂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摧毁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论的基础。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观,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它打倒了宗教的天帝,否认了鬼神的威灵。当然,老子的“道论”刚从传统的宗教解放出来,还未能完全摆脱宗教的影响;他的自然决定论,使人完全听命于自然,轻视了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后来有的哲学家把它发展为定命论,为害颇大。

老子他说读后感5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老子》第八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闲,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老子》第四十一章

水是天下之至阴至柔,南怀瑾先生在书中便已用浅显的语言解析:“水没有骨头的,如果把它挡住,它只有转弯过去;如果筑一道堤防,水则一声不响慢慢等,等到水涨满了,又从堤防上满出去了。”水又是天下之至净至刚,水性至洁,虽能藏污纳垢,但其本质却是水净沙明,不为外界所污染。

我喜欢水,上善若水。水有它本性中的纯洁,只要它能做的,它都会以污染自己为代价,毫不吝啬的帮助人类。人应该大度的像水一样,如是书中所说:“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我喜欢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与世无争,处在众人厌恶之处。贡献虽大,但并不张扬,所处位置自然不引人注目,却依旧保持着善的本性。这种品质自然最接近于老子所说的“道”。“道”博大精深,自然不能一下全都领悟,老子便给出了水这一个参照物。水可以任劳任怨,忍辱负重,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所以“故几于道”。就像老子自己主张的一样,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

我喜欢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人……”。水的一切优点,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便永远安然处顺。同时具备固然不容易,但至少要学会其中的一个,才能会处事。

我喜欢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滴石穿,无论多坚强的人也对谁无可奈何,石头都可以软化。水平常默默无闻,但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便有了大作为,并且“驰骋天下之至坚”。

我喜欢水,无有入无闲。水可以穿越缝隙,前面挡住了路,便会自己找路,发挥更大的能量探求自己的方向。故而在生活中,遇到难处,越想走捷径,找突破,可能离出口越远,还不如冷静下来,重新想想。所以老子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无为,或许是最大的作为。

我喜欢水,汪洋大海,幻化为雨为雪,抑或变为苍茫之雾,又或凝望冰晶,都不失为水的本性,依然洁净。或小溪,或江河,或大海;或平静,或波动,或惊骇,至阴至柔,抑或至阳至刚,无论怎样变化,无论身处何地,它,不曾改变。若都能像水一样保持本心,便可以不为世事变幻所动摇了。

我喜欢水,水不仅具有博大的胸怀,亦有可以毁灭世界的能量,这便要看人类如何利用水,稍有不慎,就会变成当年大禹所治的水,但只要给它通路,便有变回祥和的神态。

水,以至柔驰骋至刚,以无为治理有为。从某种程度上,水即为“道”。老子崇尚的清净无为,水有;功成名遂身退,水亦有。当手指尖触碰到水,清静通彻心底。

回味,净水……

第三篇:老子他说读后感

老子他说读后感

5120309127 吴威辰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很迷恋老子,也背诵过其中的十几个章节。在这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老子对于水的阐述。看论语,总给人一种说教之感;看老庄,得到的是一种自由的洒脱。每一句话不是陈述理论,而是“血淋淋”的事实。就如同形容水的这个章节一样。

上善若水,水上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是阴柔的,但是却有着山呼海啸般的巨大潜力。水是对万物都有着重要意义的事物,但是她却以一种至柔的气度达到了至刚的效果。现在我们大学生的生活,很多时候受到了西方哲学的影响,在很多场合锋芒毕露。就拿我自己来说,以前很多时候就是急于表现自己,急于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是到头来,收获的是别人的鄙视。我觉得人生就应该像水一样,柔和又不失刚劲;谦虚又不失傲骨。很多时候不需要我们去争,因为争带来的是破坏,带来的是不和平。南怀瑾先生在书中便已用浅显的语言解析:“水没有骨头的,如果把它挡住,它只有转弯过去;如果筑一道堤防,水则一声不响慢慢等,等到水涨满了,又从堤防上满出去了。”水又是天下之至净至刚,水性至洁,虽能藏污纳垢,但其本质却是水净沙明,不为外界所污染。而这一点也是我们做人的法则。

之后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对于真善美的探讨,我觉得对于这个的探讨之中就蕴含了老子的思想,我个人认为老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过犹不及”。超过了那个度,就会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握那个度。就像是倪云林的那个例子,他在最后得到下场是在肮脏不堪的猪窝中了此一生。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当我们把一件事情做得很过的时候,我们往往就得不到了自己预期的效果。在我们的学生生涯里,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有些时候我们把学习看得过于重了,这就导致了我们往往会忽视自身修养的建设。这也就是现在很多的大学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原因。只有做到有无相生,达到人生的平衡,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善”和“美”。

很多时候我们不屑于去接受老子的学说,觉得他说的太露骨了。但是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用老子交给我们的话去为人去处世。其实后世的很多的学说都是基于老子的学说,就比如说时下很火的《厚黑学》。洋洋洒洒五千言,没有理论的堆砌,有的只是对于事物最本质的揭露,每一个字都是对世事的阐述,每一句话都是对人生的指导。以前看老子我肯定不会得到如此的体会,我想只有通过那些真正的大师点评,我们才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

第四篇:《老子他说》读后感

《老子他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老子》的讲记。南怀瑾先生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分享了读《老子他说》的读后感,欢迎大家来阅读!老子他说读后感一

读南怀瑾的《老子他说》,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当时那本书只讲到老子八十一章的前二十六章,那时候很希望能读到南老先生讲解《老子》的全部。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直到202_年6月,东方出版社才出版了这本《老子他说(续集)》,算是将南老先生讲解《老子》的功德圆满。

奇怪的是,这本书买来后,一直断断续续没有读完,全然不像以前读南师作品时的废寝忘食、一气呵成。元旦前后,醒悟到追逐知识的虚妄,发见智慧的难得,于是准备系统学习南师的着作,首先做的,就是重新拿起这本《老子他说(续集)》,竟然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喜欢,用了三四个晚上就读完了。

由于《老子》这部书本身就是大智慧的结晶,加之南怀瑾先生学问和智慧的博大精深,在讲解的过程中旁征博引,从《老子他说》中可以看到做人做事的最高原则和一些具体方法指南,也体会到儒、佛、道以及世界上各种宗教和哲学,在最高处都有其相通之处。

虽如此,正如老子所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每个人的理解,只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知是行之始,要真正知行合一,更需在事上磨炼。

老子他说读后感二

今研读南怀瑾先生《老子他说》颇多感触,现抄录如下,以加强记忆,便以提升自己。

南先生在《老子的士的内涵》这样写到:所以老子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意思是说精微到妙不可言的境界,素净到冥然通玄的地步,便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了。而且,“妙”的境界勉强来说,万事万物皆能恰到好处,不会有不良的作用。正如古人的两句话:“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一个大圣人,再怎么样恶劣的状况,无论如何也不会走上绝路。一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根本不会受环境的困扰,反而可从重重困难中解脱出来。

南怀瑾是我敬仰的大师,在我内心中早已将他当作自己的老师,虽无缘谋面,但老师的着作常常启迪着我寻找内心中的净土。世界太纷繁,我追求空灵的自我,游荡与翠雨青竹之间,徘徊在仟陌小路之上,摸着自然的味道,呼吸着天地的精华,容许自己随思绪飘远,穿越时空,到达飘渺的世界,与松为伴,与鹤为友,卧看山色,醉看花。问一声我如何能够如此的逍遥。

再回到现实,回头看走过的路,环境再怎么恶劣,我只当作是在历练自己。虽然也曾报怨,但内心中却想征服,征服自我。今后我将少一些报怨,多一些坦然。如果不能改变环境,我将寻找内心的清静。向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境界去做。

老子他说读后感三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是我国第一个力图从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学家。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变化。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说,“道”是万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养着万物,万物各成其形,各备其用。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贵重,不是有谁给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产生天地,德畜养万物,长育万物,成熟万物,覆盖万物。他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这样,老子遂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摧毁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论的基础。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观,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它打倒了宗教的天帝,否认了鬼神的威灵。当然,老子的“道论”刚从传统的宗教解放出来,还未能完全摆脱宗教的影响;他的自然决定论,使人完全听命于自然,轻视了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后来有的哲学家把它发展为定命论,为害颇大。

第五篇:七绝·《老子他说》读后感

《老子他说》读后感

不系轻舟顺水流,也无欢喜也无愁,七绝·《老子他说》读后感。

随心遁出云天外,更有云天在尽头。

戏评一首:

诗句恰如顺水流,得了章法便无愁。

当知意趣十分妙,自有功夫在里头。随心遁出云天外,更有云天在尽头。激赏!年轻人有这等悟性,了得!且放轻舟任水流,洳何?顺字浪费了遁字似不如跳字明快起承稍弱。顺水流和任水流意思差不多,感觉还是顺好,顺有一带而下的淋漓,任有随势漂流的起伏。与雪版探讨:老子的基本思想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作者读老以不系之船喻之,不可能是逆流而上,自然是顺水而下并暗合无为自然之学说,所以,我说顺字浪费,读后感《七绝·《老子他说》读后感》。老子的哲学没有淋漓只有平淡,而此绝句正是对老之悟,若说顺势淋漓,则与转结意境不合。很不错的一首,真有老庄的风韵。诗是伟峰对老子思想的认识,我的看法是对伟峰诗的认识,至于对老子的认识,我可没有羽公深刻。起承感觉挺好的,转结更得老子精髓。喜欢这样的诗味。信游山水意微酣,袖卷烟霞钓翠峦。

鸟语梵音唯欲醉,一肩明月一壶禅。草叶风吟老师评得很到位!

拜读学习好绝!问好李伟峰!绝句格调谐和,尤其转结有新意,喜欢!

读《老子他说》读后感200字(共五则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