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鹤琴文集读后感
陈鹤琴文集读后感范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陈鹤琴文集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陈鹤琴文集读后感1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专家。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幼教试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的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幼稚教育概论》等书,在幼教界有着深远的影响。陈鹤琴先生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死教育”只让儿童死读书本,而“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和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相联。并告诉我们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工作之后,重拾《陈鹤琴文集》这本书,温故而知新,对他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一、儿童玩具与教育
我们从小玩着各种各样的玩具,却从没有想过玩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而它却真真实实的交给了我们无数的没能从课本,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各种手边能拿到的东西都会成为孩子们的玩具。由此可见,玩,对于孩子而言是多么重要。陈鹤琴在文中说“小孩子很少空着手玩,必须有很多玩的东西来帮助,才能满足玩的欲望。”而这些玩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玩具了。可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寓教育于游戏呢?孩子究竟要怎样玩才能玩出意义呢?教师以及家长怎么才能做好孩子“玩”的支持者、帮助者、保护者和游戏的伙伴呢?
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来玩,要有好的玩具。这些玩具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满足孩子的需要,与他们的爱好兴趣相一致,更要安全,耐用。而孩子玩的场地,例如房间、公园的草地、儿童游乐场等,也都要仔细选择,找到最适合的。再有就是成人的帮助与指导,激发他们玩的兴趣,教会他们怎么去思考,或者如何让游戏更加好玩等等。此外我们还要细心的观察幼儿,及时发现他们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再给予正确的指导,教会孩子从正确积极的一面来玩游戏。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我们更要努力去做的是教会孩子怎样玩,而不是带领孩子玩。
二、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的方法论,包括十七条教学原则,而这些都是以幼儿为主体的。其中第一条原则是这样说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他向我们提倡鼓励在教学中让孩子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去取得直接经验,去获取新的知识,从而使孩子进步。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在活动设计时也尽量让孩子多参与,多动手。孩子自己动手,就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自己动手即是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条原则在如今依旧非常的适用。
如在幼儿园每天的区域活动和角色游戏中,孩子能通过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的区域,并在各个区域中做他们想做的事,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对于有困难的孩子,给与他们积极的鼓励和暗示,让他尝试自己解决,这类活动都是以幼儿为主体,突出了“做”字和“活”字,使幼儿能够在一个处于主动学习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儿童的操作活动即“做”正是获得直接经验的最佳途径。
时至今日,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仍然有着很大的帮助和启迪。他的理论主张是深刻的,阐述又通俗易懂。时代变了,教育的一些因素也变了,但是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了儿童的教育理念是不变的。陈鹤琴教学法的内容还有很多,我们要虚心的学习,用他们优秀的观点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
陈鹤琴文集读后感2作为我国新教育事业的`先驱者、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有着“中国幼教之父”的陈鹤琴先生,他的思想理论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要了解和学习的。在读书时,就了解过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这次又拜读了他的《陈鹤琴文集》后,温故而知新,再加上自己工作后的一些实践和经验,我想来谈谈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的理论有三大目标:
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
3、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这三条不仅对当时,乃至对今天的幼儿园教育,都有着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我们应把握好这三大目标,对幼儿进行教育。
一、我是中国人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我们长久以来一直在做,也是当下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对于一个人来说,“爱国”这一意识如果是从小就有的,那对他今后良好的人格、修养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帮助。陈鹤琴先生在提到“做现代中国人”中提出:要有强壮的身体;有创造能力;有合作的精神;有为社会服务的热情;心胸开阔和目光远大。
大班主题活动中,就有“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除了一些即有的活动以外,我们也抓住了最近的许多时事,以此为切入点,对幼儿进行教育。大家都知道202_年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前有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有北京202_奥运会,前者是让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为之悲痛和惋惜的,后者则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精彩”的中国。我们就结合这两件事,开展了一些“我们一起关注灾区”,“小小奥运会”等活动。通过关于四川地震的一系列活动,孩子们了解到了只有中国人团结合作起来,才能战胜灾难;知道了要为灾区人民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萌发了一定的合作精神和为社会服务的热情。通过关于奥运会的各项活动,孩子们更明确了有一个强壮的身体的重要性;知道了团体比赛中,只有大家默契合作才能获得胜利;了解了志愿者叔叔阿姨们为奥运会做出的贡献,自己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同时孩子们也通过奥运亲子制作比赛,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们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正在向陈鹤琴先生的“做现代中国人”靠近,与此同时,也不断地增强了自己的爱国意识。
二、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
陈鹤琴先生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而学前儿童周围的环境不外乎两个方面:大自然和大社会。我在实践过程中,也确确实实地感受到,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和大社会的教育不仅孩子会乐意接受,而且教育效果也非常好。由于学龄前幼儿年龄的限制,他们比较容易接受较为直观的事物,如果我们多带他们到外面大自然中走走,他们的收获通常都比在幼儿园的教室里看着挂图或是多媒体要多。
就如在“我爱家乡”的主题活动中,我带幼儿去看了天马山上的斜塔,一路上,他们看到了天马老街的风貌;一步步爬上了天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他们又领略到了山上秋天的美景;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看到了斜塔,孩子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纷纷观察起了斜塔,有的思考着为什么斜塔不会倒,有的在数斜塔有几层,有的要求要和斜塔拍照,有的则提醒其他小朋友不要爬到斜塔的护栏里去……回去之后,孩子们又开始了自己的探索,搜集各种关于斜塔的资料,这样的学习是因为幼儿“亲眼所见”、“亲身体验”后自发产生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由于我园关爱教育的特色,在加上我们也一直提倡幼儿能够走进社区,走进社会,所以我们一直让幼儿定期去参加“雏鹰敬老”和“阳光之家”的活动,孩子们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到了一些与他们不一样的人群,从开始的有些害怕、不愿靠近,到后来的每次都会为爷爷奶奶准备水果、节目,为他们捶背捶腿,和阳光之家的哥哥姐姐们一起做游戏……这些都体现了幼儿关爱情感的萌发和提升,而这也是在教室中无法达成的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社会是个大课堂,我们要引领孩子们在这个大课堂里学习更多、实践更多。
三、在做中学、做中教、从做中求得进步
杜威就曾经提出过要在做中学,而这里陈鹤琴先生还提出了一个做中教,并在此过程中求得进步,教师和孩子都来做,必要时给孩子提供帮助。“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这是活教育的方法—论,共有十七条教学原则,而这些都是以幼儿为主体的。
举例来说:就像在区域活动中,孩子能通过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的区域,并在各个区域中做他们想做的事,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对于有困难的孩子,给与他们积极的鼓励和暗示,让他尝试自己解决,这就遵循了“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的原则,如不能解决的,教师就要提供帮助。又如“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儿童教儿童”等原则,都是以幼儿为主体,突出了“做”字和“活”字,使幼儿能够在一个处于主动学习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从陈鹤琴先生文章的字里行间里就可以看出他对孩子那份喜爱,对教育事业的那份热爱。时至今日,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对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仍然有着很大的帮助和启迪。我也将不断地学习吸收各种有益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求索,不断实践,“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为我热爱的幼教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第二篇:陈鹤琴文集读后感
陈鹤琴文集读后感 金信幼儿园 刘海楠
初读《陈鹤琴文集》是通过爷爷。我大学的专业是教育学,爷爷得知后很开心,因为,爷爷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家中上上下下只有我继承了爷爷的衣钵。临行之前,爷爷送了我一本《陈鹤琴文集》,他对我说:“但凡是搞教育的,都应该有一本《陈鹤琴文集》,这是我最喜欢的书,希望你也喜欢。”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陈鹤琴先生是何许人也,信手翻看这本书,便被里面生动简洁的语言吸引住了。儿童心理学、幼稚园课程和活教育等等理论,经陈鹤琴先生一介绍,便不那么晦涩难懂了。现如今,我已然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再品《陈鹤琴文集》,心中装载着满满的感动,感谢,共鸣与思考。
一、感动。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是“中国幼儿教育之父”。后人给予陈老如此高的荣誉,可见大家对陈老的尊敬。陈老不仅在学术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在人格方面,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潘菽先生用“不失赤子之心”来形容陈鹤琴先生,潘菽先生说,陈鹤琴同志是一个很真诚的人,一个很纯朴的人,一个热情洋溢的人。我想只有这样一个“富有赤子之心”的人,才能全心全意扑在孩子身上,才能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如此大的贡献。陈鹤琴先生病危时,已不能说话,但他用笔写下了这样几个字:“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当我看到这里时,闭上双眼,想象着一名老者病卧于床榻,提笔颤颤巍巍写下几个勉强辨认的字,心中的感动满溢于怀。献身教育事业对于陈鹤琴先生来说,已然成为一种信仰,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在那个战火纷飞、百业待兴的年代,陈鹤琴先生尽其一生为教育事业奔走东西。、在 21世纪这样一个和平安定、欣欣向荣的时代,我们不更应该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微薄之力么!
二、感谢。
如果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是“十年辛苦不寻常”,那么《陈鹤琴文集》则耗尽了陈老的毕生心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真的非常感谢陈鹤琴先生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本“神乎其技”的教育专著。我是一名新教师,虽然在大学读了四年学前教育专业,但真正进入幼儿园,所有事情都是从零学起,由于缺乏经验,我碰到了许多问题。每当困惑不解时,我便会去翻阅《陈鹤琴文集》,总能受到启发。特别是《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一文,从政治思想、业务修养、教学技术和优良品质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做幼儿园教师。就保护幼儿健康来说,陈鹤琴先生细化了十一点,包括了培养习惯、身体锻炼、合理营养、预防疾病等多个方面,全面而具体,一目了然,实用性很强。陈鹤琴先生通过实践,归纳、总结了这些理论知识,现在已然成为我们实践的指南针。
陈鹤琴先生的造诣不仅体现在学术上,在做人方面同样给我们留下许多恳切的建议。在《生活的哲学》一文中,陈鹤琴先生提出十个“经常”、一个“假如”与三个“当”,透过这些,我们看到了陈鹤琴先生的风骨与豁达:经常记住别人是对的、经常保持乐观、经常注意去交好朋友、经常要自我克制„„这几句话看似平常,实则饱含做人的道理,为我们学做人、做好人点燃一盏指路明灯。
三、共鸣。
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有一定的教育理想和抱负。当看到《对于儿童年实施后的宏愿》一文时,我满心激动,因为我强烈地感受到:对于幼儿教育,自己有许多看法是和陈鹤琴先生一样的,特别是有关教育公平的愿景。教育公平一直是关系到民生的大问题。在旧中国,教育的不公平不言而喻,现如今,剥削阶级早已不复存在,随着义务教育的实施,孩子们受教育的情况不断改善。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事实上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据调查,教育部发布的《202_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_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仅达56.6%,说明我国还有近一半的适龄幼儿上不了幼儿园,这个情况不得不令人担忧。我与陈鹤琴先生一样,“愿全国儿童从今日起,不论贫富、不论智愚,一律享受相当教育,达到身心两方面最充分的可能发展。”
四、思考。
陈鹤琴先生为我们留下的精神硕果,几乎可以运用到平日里遇到的所有教育问中去,但是,如果忽略幼儿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中理论,则是暴殄天物了。陈老提出的“活教育”理论是他的思想精髓。21世纪的今天,我们如何以做带学、以做促教,将孩子们引领入大自然、大社会,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学会做人,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比如陈鹤琴先生强调“做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当今社会如何实施?战火和**离和平年代的孩子很遥远,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他们,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换一种方式,我们班级尝试了这样一种方法:班上幼儿都有出去旅游的经历,我们便以“我去过的地方”为中心,通过谈话活动和照片展示,在幼儿心中埋下热爱祖国的种子。
我以为,想要活学活用陈鹤琴先生提倡的“活教育”,成功的关键是立足幼儿实际的思考,因此,不论何时,了解孩子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教师歌》中这样写道:“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变成一个小孩子。你不能教导小孩子,除非是变成了一个小孩子。”这首歌是陈鹤琴先生儿童观与教育观的真实写照,我要以陈鹤琴先生为榜样,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扎根儿童,“变成小孩子”,在自己的岗位上尽一份绵薄之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求富贵,但求问心无愧。
读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最近我又重新读了在大学时候学习过的《学前教育概论》里面重点看了陈鹤琴的教育理论,我觉得我们身为现代人思想却是老套得不得了,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向陈老前辈学习。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陈鹤琴的活教育。
理论提出:传统的“死教育”只让儿童死读书本,而“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和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相联。
曾经我看过卢梭的《爱弥儿》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出自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懂得什么是真、善、美。所以引导孩子们一起投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人间的“真、善、美”才是最重要的。
这忽然让我想起春秋时期孟子提出:“人之初性本善。”觉得应该引导孩子们一直保持这个善良。荀子提出:“人之初性本恶。”所以要引导孩子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延续至今,陈老前辈的活教育就是要我们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孩子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教育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书面上,而是引导孩子真正去了解这个社会。比如:本学期进行的海洋主题教育,我们就是从实际生活出发,了解我们的家乡,然后请孩子们进行剖鱼的活动,孩子们就是走进了大自然。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儿童做人。教育要培养儿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做人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内在的兴趣、学习的方法、人生的技能。
说到完整的人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续爱的教育》里面很多的很多的优秀品德都是从一个小小的故事和历史为载体的。所以我也开始学习故事里的主人公将我看到过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们。比如我们班的孩子总是容易哭泣,碰到一点点的小挫折就流眼泪,于是我向他们讲述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告诉他们我们其实已经很幸福了,要向海伦凯勒一样坚强。所以现在我们班很多小朋友都变得较往坚强了。
我也一直和孩子们说我们在一起要相亲相爱,相互之间要谦让,特别是男孩子要学会让着女孩子。这话让我们男孩子很受益,有一次,一位男孩子的妈妈和我说:“上次在我们单位时,他坐在座位上,然后来了一位比他大的女孩子,他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请她坐下,问他原因,他说,男孩子要让着女孩子。”我忽然发现,孩子愿意接受我的建议,我觉得也是挺开心的。无论是童话里,还是在任何的故事里,善良的人总是会有好报。所以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引导孩子们做一个善良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在平时的晨间谈话中,我也是将生活中看到的不好的现象,告诉孩子们,希望他们记住将来长大后也要像现在一样,遵守最基本的礼貌,“不乱丢垃圾”“学会排队”„„
让儿童在“做中学”。“活教育”主张解放儿童的身心,“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都应该让他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应该是家长做不到,一直惯着养,所以请孩子帮忙做点小事的时候,他们就不愿意了,于是便和我们老师交流:为什么家里这么懒?当听到幼儿园里很勤劳的时候,他们很震惊。于是在平时的交谈中我们又增加了:在家里的时候也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愿意帮助家里的人。并且和家长沟通好,不要因为孩子做得慢就运用包办政策,越慢越要给他锻炼的机会。于是有些小朋友在家的时候也愿意帮忙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死教书”的方法,冲破幼儿园这一狭小的天地,让孩子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纲要》里提出:教育要贴近生活,要进行“生态化教育”所以在进行各种活动时首先要是我们周围生活中的,是孩子们知道的,才能进行活动。
课程内容要相互关联。儿童的认知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因此课程的编排要注重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方便孩子的记忆和理解。
富于弹性的课程。儿童生活环境不同,课程的设置也不能强求一致,要适应各地自然、社会等实际情况而有所区别。
强调幼儿园和家庭的合作。幼儿园和家庭一样,都是幼儿教育的场所。幼儿园要与家庭密切联系,注重“家园合作”。
发现“童年的秘密”。儿童不仅是一种肉体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蒙台梭利称之为“精神胚胎”。
很多成年人觉得幼儿很小,往往忽略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不能用狭隘的目光看待幼儿,应该用完整地眼光去看待他们,相信他们、尊重他们才是最重要的。重新定义教师的角色。由于儿童的发展遵循着自身的规律,因此,成人只能帮助儿童发展,却不能代替儿童的发展。教师只是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我们可以从孩子们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行为。孩子们也可以从孩子们想法中,得到反思,学会新的知识。
强调“有准备的环境”。
以儿童为中心,反对“填鸭式”教学。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中有不同的敏感期,抓住敏感期就能事半功倍完成任务。
教师是“导师”。
注重智慧和品格的培养。
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不设课程表。混龄教学。丰富的教材,即教具。
在每次活动中,为孩子们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孩子们在进行活动的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所以教师不能偷懒,在每次活动前,就应该准备好丰富的材料。排除奖惩制度。
幼儿园时期应该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应该去引导,所以当孩子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用和蔼的态度,真诚的爱心去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如果用奖惩制度,会让很多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海燕分二班 於哲伊
《陈鹤琴全集》
我认真地读完了《陈鹤琴全集》,感受颇多,陈鹤琴现身是我国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开阔者和奠基人。他的幼儿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如今的幼儿教育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陈鹤琴老师提出了“活教育”的口号,他主张“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才能教育小孩,实行一套完整的儿童教育原则。陈鹤琴老师批评就教育是“死教育”,课程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不问儿童是否了解,不管与时令是否合适,只是一节一节课的做,这样的教育只能培养“书呆子”。“活教育”则反其道而行之,要向大自然十大社会学习。他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十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他认为,“大自然十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而书本上的知识却是死的书,间接的书。活的书比死的书要好,直接的书比间接的书要好。间接的书本知识只能当做学习的副工具,国语、常识、算术都是副工具,它们只能作为“活的书”的一种补充。所以他说:“现在我们在这里主张大家去向大自然十大社会学习,就是希望大家能把过去‘书本万能’的错误观念抛弃,去向活的直接的‘知识宝库’探讨研究。”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认为,做一个人,做一个中国人,做一个现代中国人是要有条件的。“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备这些条件。
第一、要具备健全的身体,他认为一个人身体的好坏,对于他的道德、学问及从事的事业有很大影响。中国人身体素质不好,具有健全的身体,更为重要。
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当时中国“凡百具废”,而过去的教育培养的人不重视建设的能力,因此更重视培养建设的能力。
第三,要有创造能力,一般文人学士,摇笔呐喊的能力本领虽有余,而创造的能力则不足。时至今日,我们急需培养儿童这种创造能力,他一向认为儿童本来就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只要善于启发诱导、教育和训练,创造能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
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在团体活动中,常缺乏合作的态度。所以,我们对于小朋友要从小就训练他们合作团结,才能使他们配做一个新中国的主人翁。
第五,要有服务精神。他说:“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设各种知识和技能,可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帮助人,那这种教育可以说全无意义。”他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要教育儿童知道应该帮助别人,知道为大众服务,具备服务的精神。陈鹤琴先生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活教育”的教学不重视班级授课制,而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活动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即重视直接经验,不重视间接知识。“活教育”把直接经验当作为人们进步的最大功力。陈鹤琴先生还详细阐述解释了“活教育”的原则,他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自己做,但是儿童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么做,就应当教儿童怎么学。鼓励儿童去发现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等等。” 这是我国现代儿童教育中有价值的思想。
陈鹤琴先生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活教材”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知识,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活动教育的教材,一方面因为大自然,大社会就是知识的来源,它提供儿童的知识是最主动直接,形象鲜明的,它避免了任何形式化的环节和人为的扭曲,便于儿童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切合儿童的生活,这种教育最能激化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活动。大自然,大社会是儿童生活的环境,直接拿儿童热衷的事物来做教材,有利于儿童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把孩子引向生活,将生活引向孩子也正是如今人们倡导的课程内容。陈鹤琴先生强调“活教材”的作用,但并不完全否定课本,他所追求的是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的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他相信:“小孩子聪明的很,小孩中有许多瓦特,牛顿,爱迪生。”因为反对剥夺了儿童自由,反对教师越俎代庖,这与我们现在提出的重视儿童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同一致的,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础精神。而在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体现出来的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精神,更是如今的新课程理念所大力提倡的。
陈鹤琴先生倡导的:“所有的课程内容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 生活是完整的,在生活中自然地融入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内容。生活又是多变的,孩子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主动又有趣的变化。我们从孩子的生活入手,从孩子身边的生活中去摄取营养,这将是一个有效地途径。
例如:我班孩子进行“好吃的水果”活动时,就受了陈鹤琴先生得生活化教育的启发。我让孩子们带来了许多水果,让他们自由仔细地去感受每一种水果的味道,敏觉,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兴趣及好奇心,由于水果是孩子生活中极其熟悉且喜爱的东西,因此孩子从来没感到自己在学知识,有感到自己处于快乐的生活游戏之中,而这样的活动也自然地融入了领域的学习内容。这就是陈鹤琴先生说的“活教材,活教育”。现在的孩子整天住在高楼里,就更应该亲近大自然,融入社会。不仅是为了教育,也是为了扩展孩子的生活,陶冶孩子的心灵
第三篇:陈鹤琴文集读后感
陈鹤琴文集读后感
在认真拜度了《陈鹤琴全集》,漫游在陈鹤琴幼教思想的长河里,总是思绪翻滚,感觉受益非浅。陈氏的幼教理论和思想原则,是那样通俗易懂,又不乏高深的科学哲理,是那样标新立异,有包含广博的社会生活内容,他先进的“活教育”理论,引导中国幼教改革一路前行!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专家。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幼教试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的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幼稚教育概论》等书,在幼教界有着深远的影响。陈鹤琴先生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死教育”只让儿童死读书本,而“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和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相联。并告诉我们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工作之后,重拾《陈鹤琴文集》这本书,温故而知新,对他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一、儿童玩具与教育
我们从小玩着各种各样的玩具,却从没有想过玩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而它却真真实实的交给了我们无数的没能从课本,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各种手边能拿到的东西都会成为孩子们的玩具。由此可见,玩,对于孩子而言是多么重要。陈鹤琴在文中说“小孩子很少空着手玩,必须有很多玩的东西来帮助,才能满足玩的欲望。”而这些玩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玩具了。可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寓教育于游戏呢?孩子究竟要怎样玩才能玩出意义呢?教师以及家长怎么才能做好孩子“玩”的支持者、帮助者、保护者和游戏的伙伴呢?
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来玩,要有好的玩具。这些玩具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满足孩子的需要,与他们的爱好兴趣相一致,更要安全,耐用。而孩子玩的场地,例如房间、公园的草地、儿童游乐场等,也都要仔细选择,找到最适合的。再有就是成人的帮助与指导,激发他们玩的兴趣,教会他们怎么去思考,或者如何让游戏更加好玩等等。此外我们还要细心的观察幼儿,及时发现他们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再给予正确的指导,教会孩子从正确积极的一面来玩游戏。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我们更要努力去做的是教会孩子怎样玩,而不是带领孩子玩。
二、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的方法论,包括十七条教学原则,而这些都是以幼儿为主体的。其中第一条原则是这样说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他向我们提倡鼓励在教学中让孩子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去取得直接经验,去获取新的知识,从而使孩子进步。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在活动设计时也尽量让孩子多参与,多动手。孩子自己动手,就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自己动手即是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条原则在如今依旧非常的适用。
如在幼儿园每天的区域活动和角色游戏中,孩子能通过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的区域,并在各个区域中做他们想做的事,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对于有困难的孩子,给与他们积极的鼓励和暗示,让他尝试自己解决,这类活动都是以幼儿为主体,突出了“做”字和“活”字,使幼儿能够在一个处于主动学习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儿童的操作活动即“做”正是获得直接经验的最佳途径。
时至今日,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仍然有着很大的帮助和启迪。他的理论主张是深刻的,阐述又通俗易懂。时代变了,教育的一些因素也变了,但是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了儿童的教育理念是不变的。陈鹤琴教学法的内容还有很多,我们要虚心的学习,用他们优秀的观点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
第四篇:陈鹤琴读后感
陈鹤琴文集读后感
张雯婧
在认真拜度了《陈鹤琴全集》,漫游在陈鹤琴幼教思想的长河里,总是思绪翻滚,感觉受益非浅。陈氏的幼教理论和思想原则,是那样通俗易懂,又不乏高深的科学哲理,是那样标新立异,有包含广博的社会生活内容,他先进的“活教育”理论,引导中国幼教改革一路前行!
陈鹤琴先生强调“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如同其他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有渊源关系的学说一样,活教育也是针对传统教育死板、僵化的弊端而提出的。他号召要把那种死气沉沉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先生批评旧教育脱离自然和社会,脱离儿童生活,课程固定,教材呆板,只能培养书呆子。书本知识毕竟是间接的,与儿童的经验隔离得太远。活教育要有活教材,就是大自然大社会。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他认为传统的课程科目本没有必要分得那么清楚,主张从儿童生活出发,对课程灵活地进行调整,使各科打成一片,贯通起来。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什么原则呢?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的教学不重视班级授课制,而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即注重直接经验,不重视间接知识。“活教育”把直接经验当作为人们进步的最大动力。所以“活教育”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实验观察,第二是阅读参考,第三是发表创作,第四是批评研讨。“活教育”根据儿童生活的需要及儿童的学习兴趣,组织儿童活动场所。“在第一阶段是小动物园,小花园,小游艺场,小工场,小图书馆;在第二阶段是小动物园,小农场,小社会,小美术馆,小游戏场;在第三阶段是儿童工场,儿童家场,儿童科学馆,儿童世界,儿童艺术馆,儿童运动场,儿童服务团。”是在校内组织“活教育”的方式,校外大自然十大社会则更为重要的活动场所。陈鹤琴还详细阐释了“活教育”的原则,他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等等。这是我国现代儿童教育中有价值的思想,也是我们所要钻研与研究的方向。我们每个人,如果都有一份心,想陈鹤琴先生那样从孩子的内心世界出发,一切为了孩子,那么,孩子们的未来将会越来越美好。
第五篇:陈鹤琴
陈鹤琴教育思想三十三解
第一章
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1.婴儿不是小鱼小鸟 2.请不要随便暗示儿童 3.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4.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 5.你的孩子经常哭吗? 6.你家孩子好动吗? 7.你的孩子有玩伴吗?
8.你的孩子整天呆在家里吗?
9.孩子的玩具是他(她)喜欢的吗?
10.你的孩子有礼貌吗? 11.你家孩子说谎吗?
12.你家孩子是“小皇帝”吗? 13.你的孩子跟你一样,喜欢成功 14.你的孩子跟你一样,喜欢称赞
第二章
成为合格的父母应具备哪些条件
15.你有“资格”做父母吗? 16.准备成为合格的父母 17.给孩子智慧的爱 18.你欺骗过他吗? 19.你责罚过他吗?
20.你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吗? 21.不要任意摧残儿童的动作 22.故事仅仅是故事吗?
23.你是不是经常代替孩子做他应该做的事情? 24.激发孩子最后5分钟的勇气
25.让孩子接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26.努力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
第三章
为儿童办园、为家庭办园、为小学办园、为国家办园
27.幼儿园教育孩子做怎样的人 28.幼儿园帮助孩子身体健康成长 29.幼儿园开发孩子智力的途径
30.幼儿园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情绪 31.你的孩子经常“害怕”吗? 32.培养孩子勇敢精神
33.对待孩子请保持礼貌,拒绝粗鲁
第二章
成为合格的父母应具备哪些条件?
你有“资格”做父母吗?
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做父母”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他认为为人父母需要一种专门的技能和学识。
我们晓得栽花有了栽花的学识技能,花才能栽得好。养蜂有了养蜂的学识技能,蜂才能养得好。育蚕有了育蚕的学识技能,蚕才能育得好。甚至养牛、养猪、养羊、养马、养鱼、养鸟莫不都要有专门的学识技能。而一般人对于他自己的儿女反不若养鸡、养蜂、养牛、养猪来看得重要。我们只要是一个人就好像有资格可以教养儿童的。至于怎样教养,怎样培育,事先既毫无准备,事后更不加研究,好像儿童的价值不及一只猪,一只羊。这种情形在中国是非常普遍,司空见惯。我愿普天下做父母的,在未做父母之前,应当自问他有没有研究过怎样教养他未来的儿童,自问他自己应当有什么资格才配做父亲,应当有什么资格才配做母亲。①
陈鹤琴先生早在70多年前就提出了这样的质疑,仔细想想,这个问题在现今仍然存在。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栽花有了栽花的学识技能,花才能载得好;养蜂有了养蜂的学识技能,蜂才能养得好。育蚕有了育蚕的学识技能,蚕才能育得好。”②养育动植物都需要学识技能,况且养育儿女。
但是生活中的我们呢?我们把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和学习中,学习、考试、升学、加班、评职称、晋级、升官等等。会计需要会计资格证;医生需要医师资格证;教师需要教师资格证;甚至学生也需要通过入学考试。可是,有谁在意过自己是否有“父母资格证” 呢?正如陈鹤琴先生指出的,不是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了做父母的资格。所以,无论你是否已为人父母,请反思一下,你是否有资格做父母。
准备成为合格的父母
陈鹤琴先生认为,养育孩子,应该使得孩子身心两方面都得到正当的发育。这些弄明白,才配做孩子的父亲或母亲。
1、做父母的必须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
①②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2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P879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2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P879 陈鹤琴先生从孩子的躯干到心脏到消化力都做了详细的讲述。躯干相对较长,不宜长时间站立;心跳速度比成人快,不宜长时间剧烈运动;消化力弱,父母应该注意孩子的饮食。陈鹤琴先生想说明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身体特点,他更侧重强调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并且根据孩子的身体特点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如果把孩子看作一盆花,那么父母首先应该了解花儿的现状。花儿缺少光照时便把它放到阳光下;花儿需要水分时,便给它浇水;花儿需要营养时,便给它施肥......仅此而已。试想,如果花儿需要水分的时候得到的是肥料,它能继续健康成长吗?
同样,如果不了解孩子身体发育状况,便不清楚孩子的需要,亦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应该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身体发育特点。在《陈鹤琴全集》中详细介绍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生长(包括身高、体重、牙齿)的特点和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发展的特点。
比如,陈鹤琴先生介绍了儿童的身长因年龄不同,其增长速率也不同: 从2-4个月,每月加增一英寸;从5-12个月,每月加增0.5英寸;从2-3岁,每年加增4英寸;从4-5岁,每年加增3英寸;从6岁-成人,每年加增2英寸。
①
再如
婴儿听觉发展的程序大概如下:第一步,发生听觉。婴儿一有听觉,就进了声音的世界。第二步,能感觉到各种平常的声音。有几种声音如音乐声或钟声他起初不喜欢听的;有几种声音如口吹出来的声音或说话的声音他素来喜欢听的。第三步,听觉的发展是寻找声音。儿童到后来能转眼运头去寻声音了。第四步,他能辨别声音。如听见父母的声音,他就晓得父母来了。第五步,他能辨别声音的性质。什么低声高声,什么大声细声,他能渐渐地分别了。②
养孩子,像养花儿。只有知晓了花儿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适合向阳还是背光、用什么样的泥土,适合多大的花盆等特性后才有可能根据其特性养好花儿。
①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1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P117-P118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1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P137
2、做父母的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
陈鹤琴先生将儿童的心理归纳为“七性” :“孩子是好游戏的;孩子是好模仿的;孩子是好奇的;孩子是喜欢成功的;孩子是好群的;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孩子是喜欢称赞的。”①
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能发展孩子的身体;游戏能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游戏能使孩子脑筋锐敏;游戏为休息之灵丹。
各种高尚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学得。什么自治,什么克己,什么忠信,什么独立,什么共同作业,什么理性的服从,什么纪律,这种种美德之养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至于公平,信实,尊敬他人的权利,勉尽个人的义务,种种懿行,亦为游戏之附属产品。以捉迷藏之游戏为例。蔽目捉人的儿童,不得私自偷看,否则一定没有自治的能力。假使他不能自治而偷看,那么,同玩的儿童断断不让他这样做的,而且要强迫他自治;也不许他与别人串通欺弄其余的儿童,所以他必定要独立,要诚实的。假使某强硬的儿童,被蔽目的人所捉着,不肯照例来代替蔽目,其余的儿童断然不让他不尽义务,亦不准他侵犯游戏规则。这种精神出了游戏之外,实在不可多得……总之,游戏是一种发展儿童道德之利器,吾人万不可忽略。②
读者读完这样的段落,会不会产生共鸣呢?回想起我们小时候玩的捉迷藏,与陈鹤琴写的一模一样。好像突然回到了那个争吵不休的年纪。玩捉迷藏的时候,我们在蒙同伴眼睛之前,要将布条蒙在自己眼睛上,确定是否真的看不到;为了不让自己被捉住,我们会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尽量躲得隐蔽一些;我们也不会在喊完3、2、1以后随便乱动;同样,假若真的被捉到,我们也会乖乖地蒙上自己的眼睛来捉别人。
小时候玩“跳房子”的时候,每当别的小朋友跳的时候,旁边的小朋友总是睁大眼睛看他脚有没有踩到线,石头有没有压在线上。你还记得吗?我们经常会因为这个问题争吵不休,经常会看到小朋友会用手指比在线上,根据手指有没有碰到石头或鞋子来判断是否压线„„我们总是很较真的玩着游戏,却从来都是按照游戏的规则进行。在游戏中,可以懂得纪律和理性的服从;在游戏中明白了要 ①② 柯小卫著:陈鹤琴传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2_,P104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1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P200-P201 克制自己;在游戏中明白了应该尊敬他人的权利。
还记得小时候的“过家家” 吗?只有在“过家家”的时候才舍得拿出自己心爱的布娃娃;在“过家家”中轮流扮演“爸爸、妈妈、老师”的角色。在跟小朋友分享布娃娃的时候,孩子体验了分享的快乐;每个小朋友都喜欢扮演“爸爸、妈妈、老师”这样的角色,为了游戏能够进行,必须轮流扮演,在等待的过程中,孩子懂得了自治、克己和纪律等很多道理。
孩子们在游戏中无形地学会了很多很多的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犹如春雨般悄无声息得渗入了孩子们的心田。“游戏是一种发展儿童道德之利器,吾人万不可忽略。”①
陈鹤琴先生提出,儿童在几个月的时候便开始了模仿,从模仿父母笑声开始到模仿父母说话一直到长大模仿别人的动作。
陈鹤琴先生提出,“儿童模仿是无选择的。儿童善恶的观念很薄弱,所以他不能选择事物去模仿的。比方他看见父亲吐痰,他也要吐;看见父亲吃烟,他也要吃。他模仿这种动作,并不知道有什么坏结果。他之所以模仿,不过是要与人表同情,并没有什么别的意思。”②
刚出生的孩子,像一张白纸,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而因他自己没有太大的本领,于是模仿成了孩子学习的重要本领。陈鹤琴先生说:“模仿是人类的普遍动作。没有一个儿童不能模仿的。”③
经常可以看到婴儿模仿父母依依呀呀的发音;小区里抱着宝宝的妈妈们在一起聊天,一个宝宝哭经常会带动所有的宝宝一起哭;公园里滑梯上小朋友模仿别的小朋友的动作;小朋友模仿幼儿园老师讲课的样子,等等。
模仿无处不在,即使已为成年人的我们也经常模仿周围人的行为。
给孩子智慧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一定是智慧的爱。
培养孩子犹如养花儿,它们都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培养孩子又不等同于养花儿,孩子不是花儿,不是说浇多少水、施多少肥,花儿就一定能长成 ①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1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P201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1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P186 ③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1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P175 什么样。孩子有独立的思想,是不断变化的个体。身为父母,在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以后,应该按照其特点给予孩子正确的帮助。
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喜欢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我们应当依儿童的年龄,给其以各种游戏的工具,使他们得到适当的游戏。儿童是好群的,自然喜欢团体的游戏,故应该为儿童提供小团体游戏的机会。父母当作儿童的游戏伴侣,作父母的应当忘记年龄,来和儿童游戏,作他的伴侣。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把教育寓于游戏之中。“儿童既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来支配他的动作,来养成他的习惯。”①你的孩子有没有到了晚上不去睡觉的坏习惯呢?你是用命令的方式叫他去睡觉还是没有寻求他的意见直接把他带到卧室?陈鹤琴先生告诉大家一个很好的办法,即游戏法。“做父母的可以用游戏的方法叫孩子去睡觉,比方让孩子骑在肩上,作骑马的样子,骑到寝室里去休息。”②
孩子既然是有好奇心的,那么父母应该利用孩子的好奇,寓教育于其中。卢梭在教爱弥儿认字的时候,给爱弥儿写了一封请柬,爱弥儿不认识其中的饭店名称而错过了这次机会。这件事情激发了爱弥儿对认字的兴趣,从此他对文字产生了兴趣。
孩子是喜欢大自然的。身为父母不应该把孩子关在屋子里,被各种所谓的“辅导班、特长班”束缚了头脑。回想一下,我们的小时候都是在最天然的环境下成长的:肆无忌惮地在草地上滚来滚去;趴在地上玩玻璃球或者纸板游戏;一有时间我们便会跑到外面跟小伙伴们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女孩子跳皮筋、跳绳、踢毽子、“跳房子”,男孩子玩玻璃球、玩纸板游戏、捉迷藏等等。还记得那个时候的我们是多么快乐吗?游戏中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那些不愉快的争吵也总是很快地随风飘走,我们总是留恋于游戏之中,即便天黑也不回家„„
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所以,父母们,请给孩子一份智慧的爱,让孩子在智慧的爱中健康成长!
①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1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P232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1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P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