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自由地学习读后感[合集5篇]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76-1073086 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7-21 09:38: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自由地学习读后感

自由地学习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由地学习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自由地学习读后感1

《自由地学习》贯穿的信念是,孩子的早期学习是意义深远的,这种早期体验每一步的质量如同它的数量一样重要。这本书告诉我们,学习知识时,方法和内容同样重要,它将我们的未来之箭引入特定的轨道,也许更好,也许更糟。本书主要探讨了如下问题:幼儿期怎样使孩子健康发展?什么是“以活动为基础的学习”?孩子怎样通过模仿和节律学习?为何创造性游戏如此重要?为什么滋养孩子的感官非常重要?孩子该在什么时候上学?书中对华德福早期教育原则和方法做了独特的介绍,通过各种故事、真知灼见、鲜活的观察和描绘,凝聚了全球范围内诸多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经验。

精彩分享:

(一)心理学家和社会评论家大卫·埃尔金德提出,孩子需要“横向的丰富”远胜于“纵向的加速”。

(二)孩子需要活动,而怎样引导这种活动使其成为自控性活动,正是当前最缺少了解和支持的一个儿童早期发展问题。

代替从“内在”出发的自控的是,活泼的孩子被“外在”力量所控制——孩子的活动由电视、电脑、学校要求、成人需要(甚至药物)所“冻结”。

(三)没有匆忙。

孩子意识到在这里有大量时间做好事情。没有害怕。每个孩子都信赖特定的节奏。没有失败。因为孩子们能够自由地游戏,所以即使失败了也能感到满足。没有命令。自我选择和模仿的意愿代替了命令。孩子们的心情是自然、没有强迫感的。在每天这种无压力的状态下,他们不断地增强自信心和发展自我控制力,他们被理解,接受有耐心地示范,明白怎样在人类生活中占自己的有一席之地。

(四)利用孩子活泼的自然倾向来教育孩子,而不是与之相反;

为创造性的游戏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和合适的器材。

(五)“自由地学习”意味着什么?万物皆有时——让一切都发生在其应该发生的时间。

(六)教育的精髓:耐心。

不是被动的等待,是主动的耐心,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让孩子准备好上学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在三岁做三岁应该做的事,在四岁做四岁应该做的事。匆匆忙忙地让孩子去适应政策所引导的童年会给孩子带来不切实际的压力,同时也会压迫着家长和老师。

读后感想

为什么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童年的时间却在缩短?我们总是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被送去学习各种知识的年龄越来越小。家长们普遍认为“学习开始得越早越好”。于是孩子们童年玩耍的时间被剥夺,他们被迫接受尽可能多的信息,从而导致孩子们原本“爱玩爱动”的天性得不到满足。

“自由地学习”是什么意思?我想“让一切都按照它们自己的时间发生的观念”是必须理解的重点之一。它体现了教育中“耐心”这个本质。让我想起了一个词——“静等花开”。它指的是积极的耐心,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孩子需要就满足他们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机会“成为”自己。

“教育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比赛。”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思考、情感和意志的平衡、和谐发展,为孩子未来的智力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童年阶段,孩子是通过“做”来学习,给予孩子充分的玩耍时间,给予他们艺术体验的机会,给予他们参与生活的空间,他们会成为健康、开朗、自信的人,成为富有爱心和创造力的人。个人觉得这本书很好地阐释了华德福的教育理念,它提醒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怎样才能不犯方向性错误,少走弯路。毕竟,逝去的光阴,孩子的成长,都无法重来。

自由地学习读后感2

最近断断续续读完了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自由地学习》,本书是心理学范畴的一本专著,读来有些生涩,说在的也并没有完全读懂书中的逻辑结构,只知作者是从师生关系、教师角色、教育资源和教育改革等方面,运用详实的案例、专业的理论,论述了实施自由学习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向我们分享了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对象、不同领域的教育工作者的一些故事。整本书全面阐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和研究成果。就像它在序言或者是在行文过程中一直强调的,它只是对一些问题提供建设性的方案,并不是要试图去完全解决这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千百年来教育在不断发展,我们也不断在探求何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可能是像诗人泰戈尔说的:好的教育让我们“踏进生活之河,毫无惧色”,也有可能如前任北大校长蒋梦麟说的那样:教育是要培育出一个个活泼的人。我想无论怎么样的一种界定,真正的教育都应该是给学生以自由学习的环境,一定是通向自由的,是让人有动力、有权利、有能力去自由地探索未知的。

工作七年,时常会听到身边有小伙伴在抱怨教育制度的的无法理解,有时候自己甚至也对繁琐重复的劳动有诸多不满,我常常在想,到底是什么出现了问题,在读《自由地学习》的时候,似乎有了一些答案,我想最先出现问题的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读到“我们能否在课堂上展示人性”这一片段时,我突然想起了抖音上一个略带搞笑的视频,大致是讲一位教师在面对同事镜头拍摄时笑得灿烂无比,可转角一进教室又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戏剧的反差呢?因为她深信,如果自己表现出真实的自己就会毁掉自己的学生面前神圣威严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做真实的自己,那么她将不得不对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说“我不知道!“这些种种让我们似乎不得不在学生面前带上面具。但其实,真正的教育或许也可以让孩子看见自己的软肋。

记得五年前,自己有一位亲人离世,得知消息的那天我在教室里,眼泪就这样不自觉的如雨下,其实我是该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或者说我该为自己戴上面具,然而那天的我就这样哭了起来,我的孩子们给我悄悄递来餐巾纸,小声安慰着我,那一周,我的孩子们就这样呵护着我,那一刻我发现,其实在孩子们面前我需戴上面具,我可以做真实的自己,我可以是一个有软肋的老师,我的学生并没有因为那个真实的我而变得没有规矩,相反我们之间建立起了更加深厚的信任,我们给彼此之间更多的自由。我想自由的最初应该是彼此之间的信任,心中想着学生,那么她自然也会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尊重,自然而然也会爱上这个小小的学习空间吧!

此外,在读《自由地学习》的时候,我还想到了一个热点——人工智能,因为那只叫“阿尔法” 的狗,我们每个人都或主动或被动地注意到了人工智能在现代社会的兴起。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对人类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我们扩展自由的范围,而不是缩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许多的教育技术的应用不过是把原来的应试教育包装地更有趣、更高效,而不是更自主、更灵活。

现代化的未来教室为每一个孩子配置了ipad,这样看似的高科技的课堂其实并没有改变自由的程度,很多时候孩子并没有真正自由的学习,他们只是根据老师的指令进行一步步的操作,这样的教育其实不是教育,而是培训,训练出来的是听话的士兵和流水线上的工人,我们需要在教育手段上有所改变,但更重要的是将孩子的思维变得更自由,这样才能有让他们有动力、有能力地去探知未来。

我们总是觉得在这个极端困难的时期,当个老师似乎是件不容易的事,确实,现在社会的发展让更多的声音可以来左右教育,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始终都要牢记——为了我们的学生,当你心中有戒尺时,那么便可以真正拥有自由!

自由地学习读后感3

六月,跟着叙事者的脚步读了《自由地学习》这本书,这本书以众多案例说明了作者所提倡的自由学习,老师做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而非知识传达者,学生做为真理求索者,而非知识接受者,让人看到了教育的美好。

当然,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不能像书中倡导那样完全放开学生的手脚,但其中很多的做法是我值得效仿的。比如小组合作探讨学习,校园实践活动,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等,其实这些做法,已经为大多数人接受并实践着。

可以与西方相对自由的做法不同,我们可以从我们的实际实践这种理念。教育不简单的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认识事物时有问题意识,有积极思考深度思考的能力。

在提倡终身学习的不断变化的今天,学生学会思考,有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做为教师,个人保持自由学习的心和不断成长的行动,我想这也是种自由学习吧!

第二篇:《自由地学习》

《自由地学习》1(202_-11-14 15:10:32)“在自由中学习”是什么意思?让一切都按照它们自己的时间发生的观念是必须理解的重点之一。因为对我来说,它抓住了教育中“耐心”这个本质。重要的是积极的耐心,而不是消极的等待。

尊重童年和儿童是一种积极的承诺,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价值姿态,而且要求时时刻刻的行动。孩子有需要就满足他们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机会“成为”自己。

在早期教育中,尊重孩子就意味着有了一个清晰的实践原则。

通过许多成人对于“常规”的依赖,我们可以理解每天生活中节律和重复的重要性。许多成年人一天的生活是从简单但重要的苏醒习惯开始的(起床前听特定波段的电台,搁上水壶,放猫出去等等),而当这种简单的常规被干扰(或许是因为闹钟失灵),一整天的节律就可能紊乱了。对孩子来说,知道将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通过重复发生而得到“那是什么”的信息,使他们对那些在游戏里和与他人交往中面临的新挑战,产生出安全感和熟悉感。

早期教育在英国和世界各地有各种类型的实践。区分出哪一种是最好的方式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从不同方法中找寻可以分享的理解。这样才能从对孩子有益的实践探索中产生出值得分享的原则。

无论在什么地方,早期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懂得一些基本原理、核心实践和指导性的哲学思想,依据这些才能对自己的工作和实践和孩子早期阶段的教育作出选择。

1946年,当席勒给他心目中的“好学校”定义时,他写道:

ª 学校,包括小学教育,不是为下一阶段做准备,而是一个发展阶段的完成; ª 学校以这种阶段性的完成为目标,但不是通过某些达到的既定标准来实现,而是通过提供使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能充分发展的丰富经历和活动来实现;

ª 孩子通过语言、动作、音乐、绘画、做事来展现他们的力量——像艺术家那样; ª 孩子学会共同生活,以获得最大的优势;

ª 孩子对运动和休息的需要决定了对锻炼和活动的安排,孩子对外出活动和锻炼的需求决定了所应当安排的时间。

童年是一段积极参与和进行探索的时光。

不论在哪里的早期教育实践中,我们都能发现,成功的早期教育依赖于发展一种重视交流的健康文化。

幼儿期不应是一个匆匆而过的人生步骤,而是一个需要按照其自身规律被充分体验的重要阶段。

心理学家和社会评论家大卫 艾尔金德提出,孩子需要“横向的丰富”远胜于“纵向的加速”。

1762年,卢梭发表了《爱弥儿》。他试图阐释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对“教育者”(包括父母和教师)的要求——就是心甘情愿的对这种影响承担责任。他介绍了一个重要的新观念,即承认孩子拥有把孩童时代作为他人生中一个具有自身规律和特质的独一的发展阶段的权利。

慈爱的花园——kinder-garden

晨诗

我像一棵老橡树高高的站立,我伸展开去触摸星星。我想拥抱这个世界,我们是一家人。你好,早晨。你好,早晨。

饭前诗

为金色的谷类,树上的苹果; 为金色的奶油,茶中的蜂蜜; 为水果、坚果和鲜花,生长不息; 为鸟儿、兽们和鲜花,我们每天感激。

第一步就是第一步!

无论他们怎样鹦鹉学舌,只会南辕北辙。

讲故事的文化消失了,电话和电视占据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时间。故事的丰富性(真正灵魂的分享)也不再存在,孩子们所面对的是那些他们不能亲证和想象的事情,因此,他们为丰富他们的精神而去抗争。

《自由地学习》2(202_-11-15 21:50:18)如果一个在挖沙坑的两三岁的孩子突然粗暴地推一下他的同伴,或是其中两个开始为争一把铁锹而推推搡搡,老师不会感到吃惊。这样的意志或情感爆发通常伴随着“不”,或“这是我的”,或“我先得到”的尖叫!并且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通常以眼泪或勃然大怒结束。

这时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他现在开始意识到不再只有他的个人意志,同时有他的世界中别人的复杂意志——妈妈的意志(你应当穿上你的夹克),或群体中其他小朋友的意志(我也能用那个锹)。对于这时的他来说,这些“太多了”,他还没有用别的办法去对付那种内心的力量。分散注意力,赋予她日常惯例的节奏次序,给予积极模仿和适宜的活动的机会,提供运动空间,这些办法可能会引导他完满的度过这个自然阶段。他不是暴君,他的这个阶段也不是狂暴的王朝。我们需要孩子这个挑衅的阶段,作为在通向他自我证明的路途上一个健康和必要的发展步骤。他这时开始觉察到自己的独立,尽管他也正在感受作为团队的一名成员所受到的要求(家庭、游戏场所、新朋友)。对成人来说这也是十分困难的平衡——想想一个3岁孩子会怎样感觉!这需要一段时间来习惯,孩子才能感到愉快的接受这种苛刻的新体验。

同样的结果,不同的途径,4岁孩子看见器材,内心里回忆起船,刺激是由看见的盒子引起。对比而言,6岁的孩子先有船的概念,再找出实际的办法来建造它,包括团队工作、讨论、计划和协商。从这个以概念为基础的新活动中,老师觉察到孩子下一发展阶段的开始。现在活动成为概念可见的外在表达。它是孩子进行下一步教育极具价值的基础——学校学习所要求的认知活动。孩子正在准备通过幼儿园和学校间的桥梁。

孩子们爬树、挖沙坑、发脾气,在有想象力的游戏中表达自己;成人在工作中努力加强自律,在刺激下失掉自控,在静思中安静下来。这每一个例子中都有活跃的成分,并且常常是可见的、外显的,但有时更是内显的;有时积极,有时消极。在这种内在或外在活跃后面的力量即是意志。

在《人的研究》中,鲁道夫·斯坦纳定义了意志,勾画出随着自我意识的增长,意志被净化和加强的可能。即最基础、本能的突发性行为的肢体反应(肉体界限,body—bound),通过不断增强的个人自我意识行为和渴望,进行更有意图的、有责任的和积极活动的步骤(一个道德发展的步骤),直到我们能远远超过自我承认,并向一个更高的、精神的意志表达交出“自己”(self)——从“我要”(I will)到“这意志”(The will)。

对华德福幼儿教师来说,面临的挑战是“我怎样通过7岁以下孩子无意识的意志力工作,从而使这些意志能逐渐变为一种自我引导下的反应?”

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成人的期望和定义造成的。

模仿不是教出来的,它是孩子自发的行为。每个孩子都将有他独特的个人模仿。在模仿活动中包含有一种了不起的、细微的平衡。一方面,它是个体的活动——孩子自愿选择做一些事,而不是在教导下来做。另一方面,它又愿意参加到别的个体中去,全身心投入——一种“我和你”的体验。它在“我”和“我们”之间健康的替换。这里蕴含的是积极的社会技巧的发展,同时,自我证明和自我尊重也得到培养。这可以被描述为健康的自我主义,或有伦理的个体,这种品质在我们生活的时代越发重要。

作为一个普遍原则,我们说,模仿活动“软化”自我肯定而并不会损伤自我尊重。模仿有三种水平:

Ψ 孩子看见,马上模仿

这是模仿中最简单的、最明显的形式。每天早上,孩子到了幼儿园就会发现老师忙于一些有组织的活动中,如画画、泥塑、多种形式的家庭式活动等。这些丰富的活动内容会立刻引起年龄小一点孩子的兴趣和热情。没有谁要求孩子参加到活动中,但他很自然的回去做。Ψ 孩子看到,稍后模仿

在创造性游戏时间里,能经常观察到这种“延迟”的模仿形式。事实上,游戏常常是模仿的表达。一个孩子看见他的父亲使用混凝土搅拌器,几天后,或者甚至几周后,他会在花园里用沙、水和铁锹来表演同样的姿势。

孩子常常会模仿一个他们听到的故事,或一个简单的家庭情景游戏。Ψ 孩子看到,慢慢“成为”

这是更细微也更有力量的模仿形式。它是具有长期效果的“内在模仿”。由于孩子要接受成人态度、情绪、习惯性的反应,因此需要来自成人世界的重要责任感。这些模仿会影响一个人以后的行为。那些社会道德价值也会对他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幼儿既会模仿积极的情景,也会模仿消极的情景。

这是个大秘密:所有的治疗的力量源于人的呼吸系统。

——鲁道夫·斯坦纳,《四季和大天使们》

“节律”(rhythm)这个词是由希腊语“ruthmos”,意即“流动”(to

flow)演化而来的。这个词的源起,恰好可以概括华德福幼儿园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的那种心情。上午,在幼儿园活动过程的每一个方面,孩子都被一种顺利、静谧、流畅、连贯的氛围所引导,从一个活动到另一活动中间的过渡也会被精心考虑。

扩展(呼出)时间是以孩子的主动活动为标志,它为孩子发展的过程做长期准备。收缩(吸入)的时间是老师引导的时间。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经历着健康平衡的成长。他不会在自我表现中保持太久,也不会在有约束的共同活动中停留太长。

诠释“节律”的一个方式就是说明它流动于收缩(吸入)的状态和扩展(呼出)的状态之间。在收缩性的行为中,如休息、沉思或阅读,我们可以做回自己,并增强自身的能力。我们是安静的,能够重新体验自我意识,体验到“被中心化”。我们向自身聚拢并转向我们内部的精神特征。当我们扩展时,我们出去玉世界相会,流露出社会的、共同的、互动的天性。这时的我们活泼,富于表达,表现出对别人的兴趣超过对自己的兴趣。我们身体和情绪的健康,依靠收缩和扩展间的相互协调而达到平衡。如果我们长时间停留在一种自省的状态中,容易变成封闭的、自赏的和自我中心的。另一方面,我们朝向外界的活动太长,就容易成为无固定形式的、松散的和不稳定的。一旦意识到了这种需要,成人就可以在每日生活中创设这种健康的平衡。在《很少走过的道路》(The Road Less Travelled)这本书中,斯考托·帕克(Scott Peck)从对孩子基本需求的揭示开始,指出体验延迟满足是以后自律的基础。

《自由地学习》【完】(202_-11-16 18:54:09)游戏是意志行为,是幼儿对环境印象的远而广的发现,同样也是模仿行为。

游戏器具不应是“被冻结的”,而应是具有最能满足游戏需要的开放潜能。救火车玩具就是救火车的玩具,而几篮旧床罩,收集的木盒子,一些木板,几篮贝壳和漂木,这些却能不断被组合。今天是房子,明天是火车,再后来是一个商店。它们根据孩子意愿的变化而变化。华德福幼儿园提供给孩子,因在一定情况下激发而可能会被看成某种器具的材料,以及一件事物和另一件事物之间的可能联系。这些是以后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极具价值的基础。

这是为什么游戏非常重要的原因。幼儿通过它来抗拒他们遭受到的许多真正的或想象的攻击和轻视。在游戏中,孩子们表明他们自己的能力„„通过戏剧化游戏和角色游戏,他们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并假设最终能达到成人角色。同时,通过他们玉同伴一起游戏表明他们的社会能力,如交朋友和保持朋友关系的能力。游戏常常是在自我服务的真实中变化着。这种幼儿游戏功能,常被错误的理解为作为强调孩子感觉能力的手段。它一方面被看做是“孩子的工作”,即孩子的另一种学习读、写和科学技术的办法被合理化。或是被解释为孩子表达他们自身创造力的方法,因而建议他们需要正式的教导使其表达更准确„„ 对孩子游戏功能的误解会导致错误的教育。如果游戏被认为是孩子的“工作”,那么就可能列入教学计划。一个孩子玩仓储游戏时可能会被要求给他的器皿作价,然后相加销售所得。如果游戏被认为是孩子创造冲动的表现,他可能会被要求说出他画的或涂的是什么,并把天空和草画成更普通的颜色。不幸的是,这样对待孩子的游戏不会使他们的才能感得到鼓励,而正相反,会给他们带来无助的感觉。

——大卫·埃尔凯恩德,《错误的教育:学前儿童的危机》

鲁道夫·斯坦纳强调在人生的第一个7年里,孩子要向环境完全开放。他深刻地描述出他们作为“感官整体”的存在,他们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一种“身体崇拜”的体验。这种开放的感官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需要从第一个7年的两种发展特征来找到答案。首先,我们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只有通过感官才成为可能。感官是我们通向外部世界的必经之路。它们也是通达我们个体内部空间的必然之路。

视觉使我们感知世界,但这只是真相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思考、辨认和命名我们所感知的东西,因而得到概念,并能在原初概念消失后记忆下来。这种思考形式还有反射性的活动使我们成为有意识的存在,并使我们与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距离,相当于我们作为观察者后退了一步。对小孩子来说,这种概念化的活动还没有活跃起来,因而他还不会体验到自己是与环境完全分离的,或是环境中的“另类”。

第二,当我们走向成人阶段,我们不断发展自我辨别能力和自我意识。过去积累的经验和发展着的思考力强化着“我”的感觉。这种自我体验在幼儿身上还不完全——“我”与周围环境的界限还没有被敏感的体验到。

这两个发展特征通过孩子被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从他的感官体验中分离开。孩子与感觉相联系,因而他所接触到的东西深深地影响着他,环境也直接影响着他的心理发展。卡尔·荣格认为我们意识得越少,经验对心理的影响就越大,并且对未来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原初影响会越强。

这就是斯坦纳所说的“感官整体”的意思。“身体崇拜”的描述提出了一种物质意义上的让步。当孩子与他的环境相互作用时,它作用于孩子。孩子在一种类似于奉献品质的体验中放弃他自己。只要看看游戏中的孩子!这种强烈的自我弱化的表现足以使我们尊敬和产生保护的愿望。

每一个人或每一群人进入读写世界,都要先在口语世界中建立读和写的基础。口语支持读写能力,提供整合它的原动力。在口语中学习到的技能是至关紧要的,因为读写只是纸上的词。而口语是一套关系和建构,是内华和在经验中定位的一套活力系统。

从2岁混乱的活动过渡到有控制、有目的的6岁孩子的活动,揭示出一种希望能引起“注意”的新的能力,这是正式学习开始的重要基础。

我记得有一天清晨,我在树皮上发现了一只蚕蛹,正好一只蝴蝶在里面打了一个洞准备钻出来。它出来需好长一段时间,我等了一会儿,但失去了耐性。我趴在上面向它吹气,暖和它。我尽我所能迅速地暖和它,奇迹在我眼前出现,就像做梦一样。

蛹打开了,蝴蝶开始慢慢地钻出来。当看见它的羽翼是那样重叠和褶折的,我害怕极了,但我永远也不能忘。这个遇难的蝴蝶全身颤抖着尝试着打开它们。我低下头,想用我的呼气帮助它,但没有用。它需要慢慢地孵出来,在太阳下渐渐打开它的翼。现在太迟了,我的呼气强迫它出来,翼全挤皱了,她挣扎着,没多久,它就死在我的手掌上。那是个小小的躯体,但在我良心上却又千万斤重。今天我意识到那是一桩强暴伟大自然律的道德罪状。我们不能着急,不能没有耐心,我们只能安心的恪守自然法则。

——参见尼克斯·卡詹特扎克斯,《葛瑞尔报告》

与他人接近时充满爱,对他人的不同理解,对他人学习和发展能力的认同,对他人的个体精髓的感谢,是权力追逐者、仇恨、派系主义和正统派基督教的解毒剂。

——乌塔·克瑞玛,《贫民区儿童》

伊丽莎白·冯·格鲁勒丽斯指出华德福早期教育的三个特征:

Э 幼儿园必须成为保护孩子不受“我们的高智力时代”危害的地方;

Э 华德福教育依赖于对“什么是完整的、本质的人”的理解,因而无论在何处都可以发现根;

Э 这个教育只建立在这个理解之上,因此允许给单个教师永远新鲜的主动性以空间。

第三篇:《自由地学习》

《自由地学习》1(202_-11-14 15:10:32)

“在自由中学习”是什么意思?让一切都按照它们自己的时间发生的观念是必须理解的重点之一。因为对我来说,它抓住了教育中“耐心”这个本质。重要的是积极的耐心,而不是消极的等待。

尊重童年和儿童是一种积极的承诺,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价值姿态,而且要求时时刻刻的行动。孩子有需要就满足他们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机会“成为”自己。

在早期教育中,尊重孩子就意味着有了一个清晰的实践原则。

通过许多成人对于“常规”的依赖,我们可以理解每天生活中节律和重复的重要性。许多成年人一天的生活是从简单但重要的苏醒习惯开始的(起床前听特定波段的电台,搁上水壶,放猫出去等等),而当这种简单的常规被干扰(或许是因为闹钟失灵),一整天的节律就可能紊乱了。对孩子来说,知道将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通过重复发生而得到“那是什么”的信息,使他们对那些在游戏里和与他人交往中面临的新挑战,产生出安全感和熟悉感。

早期教育在英国和世界各地有各种类型的实践。区分出哪一种是最好的方式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从不同方法中找寻可以分享的理解。这样才能从对孩子有益的实践探索中产生出值得分享的原则。

无论在什么地方,早期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懂得一些基本原理、核心实践和指导性的哲学思想,依据这些才能对自己的工作和实践和孩子早期阶段的教育作出选择。

1946年,当席勒给他心目中的“好学校”定义时,他写道:

ª 学校,包括小学教育,不是为下一阶段做准备,而是一个发展阶段的完成;

ª 学校以这种阶段性的完成为目标,但不是通过某些达到的既定标准来实现,而是通过提供使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能充分发展的丰富经历和活动来实现;

ª 孩子通过语言、动作、音乐、绘画、做事来展现他们的力量——像艺术家那样; ª 孩子学会共同生活,以获得最大的优势;

ª 孩子对运动和休息的需要决定了对锻炼和活动的安排,孩子对外出活动和锻炼的需求决定了所应当安排的时间。

童年是一段积极参与和进行探索的时光。

不论在哪里的早期教育实践中,我们都能发现,成功的早期教育依赖于发展一种重视交流的健康文化。

幼儿期不应是一个匆匆而过的人生步骤,而是一个需要按照其自身规律被充分体验的重要阶段。

心理学家和社会评论家大卫 艾尔金德提出,孩子需要“横向的丰富”远胜于“纵向的加速”。

1762年,卢梭发表了《爱弥儿》。他试图阐释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对“教育者”(包括父母和教师)的要求——就是心甘情愿的对这种影响承担责任。他介绍了一个重要的新观念,即承认孩子拥有把孩童时代作为他人生中一个具有自身规律和特质的独一的发展阶段的权利。

慈爱的花园——kinder-garden

晨诗

我像一棵老橡树高高的站立,我伸展开去触摸星星。

我想拥抱这个世界,我们是一家人。

你好,早晨。

你好,早晨。

饭前诗

为金色的谷类,树上的苹果;

为金色的奶油,茶中的蜂蜜;

为水果、坚果和鲜花,生长不息;

为鸟儿、兽们和鲜花,我们每天感激。

第一步就是第一步!

无论他们怎样鹦鹉学舌,只会南辕北辙。

讲故事的文化消失了,电话和电视占据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时间。故事的丰富性(真正灵魂的分享)也不再存在,孩子们所面对的是那些他们不能亲证和想象的事情,因此,他们为丰富他们的精神而去抗争。

《自由地学习》2(202_-11-15 21:50:18)

如果一个在挖沙坑的两三岁的孩子突然粗暴地推一下他的同伴,或是其中两个开始为争一把铁锹而推推搡搡,老师不会感到吃惊。这样的意志或情感爆发通常伴随着“不”,或“这是我的”,或“我先得到”的尖叫!并且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通常以眼泪或勃然大怒结束。

这时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他现在开始意识到不再只有他的个人意志,同时有他的世界中别人的复杂意志——妈妈的意志(你应当穿上你的夹克),或群体中其他小朋友的意志(我也能用那个锹)。对于这时的他来说,这些“太多了”,他还没有用别的办法去对付那种内心的力量。

分散注意力,赋予她日常惯例的节奏次序,给予积极模仿和适宜的活动的机会,提供运动空间,这些办法可能会引导他完满的度过这个自然阶段。他不是暴君,他的这个阶段也不是狂暴的王朝。我们需要孩子这个挑衅的阶段,作为在通向他自我证明的路途上一个健康和必要的发展步骤。他这时开始觉察到自己的独立,尽管他也正在感受作为团队的一名成员所受到的要求(家庭、游戏场所、新朋友)。对成人来说这也是十分困难的平衡——想想一个3岁孩子会怎样感觉!这需要一段时间来习惯,孩子才能感到愉快的接受这种苛刻的新体验。

同样的结果,不同的途径,4岁孩子看见器材,内心里回忆起船,刺激是由看见的盒子引起。对比而言,6岁的孩子先有船的概念,再找出实际的办法来建造它,包括团队工作、讨论、计划和协商。从这个以概念为基础的新活动中,老师觉察到孩子下一发展阶段的开始。现在活动成为概念可见的外在表达。它是孩子进行下一步教育极具价值的基础——学校学习所要求的认知活动。孩子正在准备通过幼儿园和学校间的桥梁。

孩子们爬树、挖沙坑、发脾气,在有想象力的游戏中表达自己;成人在工作中努力加强自律,在刺激下失掉自控,在静思中安静下来。这每一个例子中都有活跃的成分,并且常常是可见的、外显的,但有时更是内显的;有时积极,有时消极。在这种内在或外在活跃后面的力量即是意志。

在《人的研究》中,鲁道夫·斯坦纳定义了意志,勾画出随着自我意识的增长,意志被净化和加强的可能。即最基础、本能的突发性行为的肢体反应(肉体界限,body—bound),通过不断增强的个人自我意识行为和渴望,进行更有意图的、有责任的和积极活动的步骤(一个道德发展的步骤),直到我们能远远超过自我承认,并向一个更高的、精神的意志表达交出“自己”(self)——从“我要”(I

will)到“这意志”(The will)。

对华德福幼儿教师来说,面临的挑战是“我怎样通过7岁以下孩子无意识的意志力工作,从而使这些意志能逐渐变为一种自我引导下的反应?”

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成人的期望和定义造成的。

模仿不是教出来的,它是孩子自发的行为。每个孩子都将有他独特的个人模仿。在模仿活动中包含有一种了不起的、细微的平衡。一方面,它是个体的活动——孩子自愿选择做一些事,而不是在教导下来做。另一方面,它又愿意参加到别的个体中去,全身心投入——一种“我和你”的体验。它在“我”和“我们”之间健康的替换。这里蕴含的是积极的社会技巧的发展,同时,自我证明和自我尊重也得到培养。这可以被描述为健康的自我主义,或有伦理的个体,这种品质在我们生活的时代越发重要。

作为一个普遍原则,我们说,模仿活动“软化”自我肯定而并不会损伤自我尊重。模仿有三种水平:

Ψ 孩子看见,马上模仿

这是模仿中最简单的、最明显的形式。每天早上,孩子到了幼儿园就会发现老师忙于一些有组织的活动中,如画画、泥塑、多种形式的家庭式活动等。这些丰富的活动内容会立刻引起年龄小一点孩子的兴趣和热情。没有谁要求孩子参加到活动中,但他很自然的回去做。Ψ 孩子看到,稍后模仿

在创造性游戏时间里,能经常观察到这种“延迟”的模仿形式。事实上,游戏常常是模仿的表达。一个孩子看见他的父亲使用混凝土搅拌器,几天后,或者甚至几周后,他会在花园里用沙、水和铁锹来表演同样的姿势。

孩子常常会模仿一个他们听到的故事,或一个简单的家庭情景游戏。

Ψ 孩子看到,慢慢“成为”

这是更细微也更有力量的模仿形式。它是具有长期效果的“内在模仿”。由于孩子要接受成人态度、情绪、习惯性的反应,因此需要来自成人世界的重要责任感。这些模仿会影响一个人以后的行为。那些社会道德价值也会对他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

幼儿既会模仿积极的情景,也会模仿消极的情景。

这是个大秘密:所有的治疗的力量源于人的呼吸系统。

——鲁道夫·斯坦纳,《四季和大天使们》

“节律”(rhythm)这个词是由希腊语“ruthmos”,意即“流动”(to

flow)演化而来的。这个词的源起,恰好可以概括华德福幼儿园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的那种心情。上午,在幼儿园活动过程的每一个方面,孩子都被一种顺利、静谧、流畅、连贯的氛围所引导,从一个活动到另一活动中间的过渡也会被精心考虑。

扩展(呼出)时间是以孩子的主动活动为标志,它为孩子发展的过程做长期准备。收缩(吸入)的时间是老师引导的时间。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经历着健康平衡的成长。他不会在自我表现中保持太久,也不会在有约束的共同活动中停留太长。

诠释“节律”的一个方式就是说明它流动于收缩(吸入)的状态和扩展(呼出)的状态之间。在收缩性的行为中,如休息、沉思或阅读,我们可以做回自己,并增强自身的能力。我们是安静的,能够重新体验自我意识,体验到“被中心化”。我们向自身聚拢并转向我们内部的精神特征。当我们扩展时,我们出去玉世界相会,流露出社会的、共同的、互动的天性。这时的我们活泼,富于表达,表现出对别人的兴趣超过对自己的兴趣。

我们身体和情绪的健康,依靠收缩和扩展间的相互协调而达到平衡。如果我们长时间停留在一种自省的状态中,容易变成封闭的、自赏的和自我中心的。另一方面,我们朝向外界的活动太长,就容易成为无固定形式的、松散的和不稳定的。一旦意识到了这种需要,成人就可以在每日生活中创设这种健康的平衡。

在《很少走过的道路》(The Road Less Travelled)这本书中,斯考托·帕克(ScottPeck)从对孩子基本需求的揭示开始,指出体验延迟满足是以后自律的基础。

《自由地学习》【完】(202_-11-16 18:54:09)

游戏是意志行为,是幼儿对环境印象的远而广的发现,同样也是模仿行为。

游戏器具不应是“被冻结的”,而应是具有最能满足游戏需要的开放潜能。救火车玩具就是救火车的玩具,而几篮旧床罩,收集的木盒子,一些木板,几篮贝壳和漂木,这些却能不断被组合。今天是房子,明天是火车,再后来是一个商店。它们根据孩子意愿的变化而变化。

华德福幼儿园提供给孩子,因在一定情况下激发而可能会被看成某种器具的材料,以及一件事物和另一件事物之间的可能联系。这些是以后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极具价值的基础。

这是为什么游戏非常重要的原因。幼儿通过它来抗拒他们遭受到的许多真正的或想象的攻击和轻视。在游戏中,孩子们表明他们自己的能力„„通过戏剧化游戏和角色游戏,他们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并假设最终能达到成人角色。同时,通过他们玉同伴一起游戏表明他们的社会能力,如交朋友和保持朋友关系的能力。游戏常常是在自我服务的真实中变化着。

这种幼儿游戏功能,常被错误的理解为作为强调孩子感觉能力的手段。它一方面被看做是“孩子的工作”,即孩子的另一种学习读、写和科学技术的办法被合理化。或是被解释为孩子表达他们自身创造力的方法,因而建议他们需要正式的教导使其表达更准确„„

对孩子游戏功能的误解会导致错误的教育。如果游戏被认为是孩子的“工作”,那么就可能列入教学计划。一个孩子玩仓储游戏时可能会被要求给他的器皿作价,然后相加销售所得。如果游戏被认为是孩子创造冲动的表现,他可能会被要求说出他画的或涂的是什么,并把天空和草画成更普通的颜色。不幸的是,这样对待孩子的游戏不会使他们的才能感得到鼓励,而正相反,会给他们带来无助的感觉。

——大卫·埃尔凯恩德,《错误的教育:学前儿童的危机》

鲁道夫·斯坦纳强调在人生的第一个7年里,孩子要向环境完全开放。他深刻地描述出他们作为“感官整体”的存在,他们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一种“身体崇拜”的体验。这种开放的感官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需要从第一个7年的两种发展特征来找到答案。

首先,我们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只有通过感官才成为可能。感官是我们通向外部世界的必经之路。它们也是通达我们个体内部空间的必然之路。

视觉使我们感知世界,但这只是真相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思考、辨认和命名我们所感知的东西,因而得到概念,并能在原初概念消失后记忆下来。这种思考形式还有反射性的活动使我们成为有意识的存在,并使我们与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距离,相当于我们作为观察者后退了一步。对小孩子来说,这种概念化的活动还没有活跃起来,因而他还不会体验到自己是与环境完全分离的,或是环境中的“另类”。

第二,当我们走向成人阶段,我们不断发展自我辨别能力和自我意识。过去积累的经验和发展着的思考力强化着“我”的感觉。这种自我体验在幼儿身上还不完全——“我”与周围环境的界限还没有被敏感的体验到。

这两个发展特征通过孩子被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从他的感官体验中分离开。孩子与感觉相联系,因而他所接触到的东西深深地影响着他,环境也直接影响着他的心理发展。卡尔·荣格认为我们意识得越少,经验对心理的影响就越大,并且对未来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原初影响会越强。

这就是斯坦纳所说的“感官整体”的意思。“身体崇拜”的描述提出了一种物质意义上的让步。当孩子与他的环境相互作用时,它作用于孩子。孩子在一种类似于奉献品质的体验中放弃他自己。只要看看游戏中的孩子!这种强烈的自我弱化的表现足以使我们尊敬和产生保护的愿望。

每一个人或每一群人进入读写世界,都要先在口语世界中建立读和写的基础。口语支持读写能力,提供整合它的原动力。在口语中学习到的技能是至关紧要的,因为读写只是纸上的词。而口语是一套关系和建构,是内华和在经验中定位的一套活力系统。

从2岁混乱的活动过渡到有控制、有目的的6岁孩子的活动,揭示出一种希望能引起“注意”的新的能力,这是正式学习开始的重要基础。

我记得有一天清晨,我在树皮上发现了一只蚕蛹,正好一只蝴蝶在里面打了一个洞准备钻出来。它出来需好长一段时间,我等了一会儿,但失去了耐性。我趴在上面向它吹气,暖和它。我尽我所能迅速地暖和它,奇迹在我眼前出现,就像做梦一样。

蛹打开了,蝴蝶开始慢慢地钻出来。当看见它的羽翼是那样重叠和褶折的,我害怕极了,但我永远也不能忘。这个遇难的蝴蝶全身颤抖着尝试着打开它们。我低下头,想用我的呼气帮助它,但没有用。它需要慢慢地孵出来,在太阳下渐渐打开它的翼。现在太迟了,我的呼气强迫它出来,翼全挤皱了,她挣扎着,没多久,它就死在我的手掌上。

那是个小小的躯体,但在我良心上却又千万斤重。今天我意识到那是一桩强暴伟大自然律的道德罪状。我们不能着急,不能没有耐心,我们只能安心的恪守自然法则。

——参见尼克斯·卡詹特扎克斯,《葛瑞尔报告》

与他人接近时充满爱,对他人的不同理解,对他人学习和发展能力的认同,对他人的个体精髓的感谢,是权力追逐者、仇恨、派系主义和正统派基督教的解毒剂。

——乌塔·克瑞玛,《贫民区儿童》

伊丽莎白·冯·格鲁勒丽斯指出华德福早期教育的三个特征:

Э 幼儿园必须成为保护孩子不受“我们的高智力时代”危害的地方;

Э 华德福教育依赖于对“什么是完整的、本质的人”的理解,因而无论在何处都可以发现根;

Э 这个教育只建立在这个理解之上,因此允许给单个教师永远新鲜的主动性以空间。

第四篇:自由地成长《发现孩子》读后感(定稿)

自由地成长

戚赛赛

“度娘”对蒙氏的教育理念是这样描述的:教育不是为上学作准备,而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其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儿童的生命自然地成长和完善。具体的说是让儿童获得身体、意志、思想的独立,达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

很喜欢蒙氏的语言特点,纵使是翻译过来的文字,也没有各种看似“高大上”的专业术语的堆砌,有理有据,说理中肯,依据具有普遍性,这样就足够了,因为社会的普通人总是居多的,教育也是需要大众都懂那么一些,儿童的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

接下去,我们来谈谈这本书,据说,这本书是蒙氏在自己快80岁的时候写的一本集大成者的书,很可惜,除了这本,我没有读过其它任何她写的书,只能从本书的前言中略微了解她各个著作的内容。不得不说,相对于其他各教育大家,蒙氏更是一个实践者,风格很像中国的孔子,述而不作,身体力行,而她的“儿童之家”为她提供了很多的灵感和依据。

本书的前几章,基本上是先确定了孩子们的地位以及他们和成人同等的公民权利。这里有个特殊的概念,叫“有吸引力的心灵”,也就是说,孩子生下来就具有一定的创造力,他们有创造自我、追求完美的能力,就好像心灵是具有吸引力的,让他们主动朝着一个方向发展。而此时,成人不需要介入太多目的和追求,只需要随着本能,顺其自然。但是,貌似成长又得分很多阶段,不能一概而论,总结一

些,大致是这样的,孩子们的自然特点是由自己构建的,而社会特点则需要环境和人的引导。中国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喜欢以经验为主,长辈们自有一套养育孩子的法则,但是你问她们为什么要这样,他们并不知道,其实这样的方法并不具有普遍性,也许只是一个不小心在自己孩子身上试用成功的家长的个人所得。同时,我们更是习惯于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产品”,总不离口的一句话是“那么小,他知道什么呀!”其实,就是一句话,让孩子回归自然,让他们自然地成长。

接下去几节,蒙氏为我们介绍了孩子和成人的相处之道。说是相处之道,其实就是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人们可以参与些什么。比如如何培养孩子稳定的注意力,训练孩子的意志,帮助发展孩子的智力和想象力等等等等。蒙提出很重要的一个概念,那就是心灵的构建。孩子开始有多个敏感点,这些点是相对独立的,并以各自为中心吸收外界信息,并取得经验,逐渐的这些敏感点各自趋于成熟,并逐渐联系起来,最终构建一个完整的心灵。这个过程要孩子自己完成,成人只能提供环境。孩子自己才是心灵大厦的建筑师,成人只能提供建筑材料。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心灵的构建过程只有一次,一旦形成之后,有些核心部分在成人之后就很难改变了,并形成成人的适应障碍。仿佛盖房子,主体部分的材料在房子建好就无法替换。因此,在孩子心灵构建的过程中,成人要通过改善环境,来提供给儿童最好的心灵构建的材料。了解了这一个概念,其它能力的培养方式也无非是同样的门路。比如说,如何帮助孩子纠错,给孩子

自由和独立,并不等于放任,可以放手、尊重孩子所有的合理活动,但一定要及时纠正错误。但是教育的关键就是想办法让孩子避免错误,并使孩子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改正错误,走向正规。而意志是通过孩子不断地自己做决定并采取行动而得到锻炼的。智力的发展则是以自由为前提,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行动才能使智力得到发展。而想象力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发现了吗?自由和自然是本书出现最多的字眼,而成人对孩子,最多的应该是尊重。尊重儿童进行中的活动,不干扰其注意力,观察其目的;尊重孩子的意愿,培养独立和责任;慎重和儿童相处,做伙伴,避免自认权威、以成人价值观为标准。

想起一条众人都懂的爱情规律:爱人就像手中的沙子,你抓得越紧,失去的就越多。其实教育何尝不是呢?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们都希望他们以后有幸福的生活,我们呕心沥血,我们恨铁不成钢。请相信每个孩子都在上帝的手中,也请我们不要如此地急功近利,让他们都喜悦地成长,自由地成长,也让我们都快乐地陪伴,微笑地欣赏,如此而已„„

第五篇:自由地生长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70分)

202_年,92岁高龄的日本著名教育家大田尧在清华大学给中国教育同行作了一个精彩的演讲。他一开头就讲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位农民朋友给他切开一个苹果,指着苹果核中的种子说,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我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按照自己的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只施有机肥料,不用化肥、农药,完全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这样做,虽然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与市场经济不相宜,但是长成的苹果又香又甜。如果施加无机化肥,苹果虽然长得又快又大,却不香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1.规律:按规律办事,不拔苗助长,不急功近利。

2.个性:要尊重个性,让自然发展,不扼杀天性。

3.环境:创设好环境,提供佳平台,给发展空间。

〖画龙点睛〗

《顺其自然》《自由成长》《拒绝催化》《自然最好》《遵循规律》《不能拔苗助长》《让果实自由成长》《做自由成长的种子》《自由之果最香甜》《顺应天性,遵循内在规律》《春来草自青》《成功要遵循自然规律》《教育不能急于求成》《我们的教育需要什么》《教育是创造不是制造》《给成长一片自由的土壤》《尊重规律收获未来》《宽松环境造人才》《悉心播种静待花开》《成长不能催化》《顺应天性方可成才》《慢下来》《请松绑!》《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拔苗助长,焉能成功?》《要放养不要圈养》

〖经典素材〗

1.杜郎口教学模式 2.郭橐驼种树经验 3.乔布斯成长轨迹 4.狼爸教子(反例)

5.虎妈战歌(反例)6.蒋方舟成长经历 7.韩寒的成功启示

优秀作文:

自由地生长

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按照自己的设计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虽然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但长成的苹果又香又甜,只因完全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只有自由的生长才是顺应食物发展规律的生长,才会生长健康,果实丰硕。

揠苗助长的悲剧,因为一时的愚蠢,已经让世人嘲笑的数千年。任何违背事物发展成长规律的行为都会在某种程度上伤及事物本身。自由地生长,让事物顺应自身发展的设计图,结果必然能春暖花开,益人益己。纵看事物的进化史,从基因的遗传到环境的影响,最重要当数物质本身即内在的自身发展规律。顺乎天者,生;逆乎天者,亡。这里的“天”,是天性的“天”,而非天地的“天”。自由的生长是合乎自己内在发展轨迹的生长。

自由的生长,并不是放纵的、为所欲为的生长。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离不开环境的,同时又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这便是对立的统一,任何人为地改变环境,改变事物发展演变的轨迹的行为都是徒劳的。我们只能把握规律和利用规律而不能改变规律。自由地生长,是事物发展中的相对自由而非任意的自由,就像种子的生长发芽过程中,会有虫子的叮咬,会有风雨的阻碍,人的作用,只能是从旁协助,培土,施肥,浇水,以顺应规律地促使其健康成长。如果外力胡乱干扰,只能会抑制天性,破坏系统,其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赤潮的形成就是人类胡乱干扰自然的结果。

然事物自由生长的过程,可能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可唯有这样,才有可能带来应有的效益。

教育中对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是这样。我们不应该面向市场的对口培养,而应该更多地注重“人”本身的发育成长,一味关注市场,让人才的成长顺应市场的要求而不是顺应人才自身成长的规律,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是缺乏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自由状态下生长的人才,可能在短时间内与市场衔接不佳,但从长远看,这样的人才必然是具备发展后劲的,也必然是符合市场要求的。

江河的壮阔正因为它能自由地奔流,潮水的涨落正因为月球对地球的自然引力,星辰的有序运转正因为它们符合自在的运行规律,在这里,任何人为的努力,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自由生长,美丽成长。

自由地学习读后感[合集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