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决胜时刻》电影观后感_开国大典观后感
《决胜时刻》讲述的是1949年,党中央领导人进驻北京香山,在国共和谈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全力筹划建立新中国。希望以下观后感,对您有所帮助!
《决胜时刻》观后感一
(1)看这个片子的时候,电影院就四个观众。前面一个50多岁阿姨、她旁边一个30岁左右短发黄毛菇凉;后面一排是一个中年重量级男子、他旁边是一个戴着眼镜的帅哥。(不要问我这个帅哥到底是哪一个,你懂我的)
(2)看电影的前6分钟,电影院灯光没关,我实在受不了就小步到最后一排。“看似没人、哎”,犯嘀咕之后。往前排走啊走,“不行、我一定要投诉”。奔着这个想法发现了票根后面的电话:“嗯,没错,写的是这个电影院的电话”。于是我打了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个青年女生声音,这时候我气消了一点(事实证明女性、尤其声音好听的女性可以更好地处理投诉)。然后我就巴拉巴拉说明了情况,OVER。我步伐沉稳地走到自己的座位(电影院中间区)。过了大概十分钟,我已经入戏。突然听到一个声音,我回过神往右边抬头看了下。原来此人是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我只见他穿着暗色衣服、双手拿着两瓶饮料。然后他跟我说了一些道歉的话啊,然后就递给我和我左边的男子每人一杯(根据我描述的方位知道戴着眼镜的帅哥是谁了吧 哈哈哈——古话说得好“自恋的男人运气不会太差”)。我就犯嘀咕,为什么只给我和邻座的这位饮料,前排的两位女性没有。不是说好“女士优先吗”? 我一边吸吮冰雪碧饮料“冰爽”,一边目送这位工作人员。“天呐,是不是他们通过电话锁定我了 厉害了”(可能片子里有特务情节 我有点入戏 哈哈哈 我这是反侦察)。我脑海突然蹦出一个念想“对哦 他只有两只手 不可能拿四杯饮料”(这时候发现托盘的重要性了)。所以,3分钟之后,那人又给了前排两位女性饮料喝。全程我在喝、旁边的男子却纹丝不动。不知道他有没有过于投入看戏。电影院真是安静啊。得知国民党脱离和谈局面,毛主席拍桌子(有可能是别的情节 因为根据我喝饮料快喝完的进度 应该是后面的某个情节点)——我还特意吸吮吸管来打破安静的局面(借用毛主席对警卫队长聊诗经的戏中的一句话“诗歌就是夸张的嘛”,我吸吮吸管这个形容也有夸张的成分)。
-----------------------------------
观影之前嘀咕了下,以为这是一个人物很扁平的片子。观影之后,发现结果高于预期。
我先说说此片好在哪里:
首先,毛主席的形象更有亲和力。他陪女儿抓鸟、和儿子一起吃同一根黄瓜、和小警卫员的通信、和警卫队长聊爱情、主动握手梅兰芳并在戏台下看京剧《霸王别姬》、看完戏后路边摊吃夜宵时和百姓聊民生,这些无形当中拉近了主席与观众的距离。
其次,通过警卫队长和小警卫员串起整个百科读物式的历史知识点。
(1)电影第1幕。大背景:电影开篇交代,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并受百姓欢迎。随后毛主席出入驻香山,期间和国民党展开南北谈判——此时国共隔江对峙。小故事:通过细节塑造主席的亲民形象,通过警卫队长布放香山治安建立紧张氛围。
(2)电影第2幕。一艘英国舰船在长江试探解放军底线并被击败。国民党认为英国和美国将接入战事,于是主动放弃和谈。解放军过江击败国民党。
(3)电影第3幕。策划共同新中国纲领内容、并在1949年国庆节宣布新中国成立。小故事:警卫队长抓捕北平的国民党间谍、毛人凤试图用飞机轰炸建国日的天安门。
再来说说不好的地方。
(1)【人物】由于片中“坏人”不够坏、动机不坚定,导致国共双方戏剧冲突不够。比如间谍香山暗杀主席,画面只是一男一女探查香山、随后透过警卫队队长看到山里这两人的尸体——既没有表现暗杀过程也没有表现反暗杀过程。本来毛人凤请示蒋介石炸第一个国庆日的天安门,蒋介石再三思虑后取消这个计划。“香山暗杀”,弱化了恐怖氛围。“飞机轰炸天安门”,坏人做事不够绝,危机自动解除,也就失去了张力。“渡江作战”,基本就是人海战术。观影过程那叫一个“惨”——解放军各种被炸。看的时候难受。解放军上岸的时候,有点小激动。最后旗帜插高土墩上(小警卫员转员为解放军小战士后拿着这个旗帜插上面 然后被子弹打死)。整个过程很短,就是惨、勇往直前、插旗帜、拔高了小战士的形象。
(2)【节奏】开篇30分钟过早地进入抒情、过多地交代历史背景、过多地无休止塑造主席的亲民形象,导致情感略微刻意、节奏拖沓。音乐从始至终,都是有一个深沉的调子在带着。如果可以弱化音乐,然后在非常非常之重要的地方再抒情,效果会更好。不然强行用音乐来渲染、讴歌,就显得刻意——会让观众认为是洗脑行为。和谈破裂之后,节奏才有所提升。
(3)【故事结构和情节】故事有两条线,说了很多但没有深入、没有展开。明线:以毛周为首的共产党在政治、军事上打败国民党;暗线:局罗瑞卿把关、小男主警卫队长为执行的力量,清理北平间谍、保护毛主席等人的安全。明线是百度百科可以查到的,暗线是内部人士才可能知晓的——所以创作者虚化处理了暗杀这条线。
关于细节,可以说几点感觉不那么舒服的。
(1)资料片4K还原度很棒,如果唐国强先生可以减肥,可能更吻合毛主席形象。那个年代很贫瘠,而且资料片里的毛主席是憔悴容的。(不过,讴歌嘛,也就容光焕发了。)
(2)戏中主席、总理等一行人给孙先生三鞠躬,主席还说“要继承孙先生遗志”。不知道历史上是不是真有此事。这个情节点有点怪怪的。(不过为了统一,也就沾沾边了。)
(3)主席抽烟镜头比较多,认为作为艺术,还是可以不要再表现主席抽烟。也许可以想点别的道具来替代。中间一场戏:毛主席主动找梅兰芳先生,梅先生请主席抽烟,主席说为了不影响他上台唱戏也就不抽烟熏他了。后来回去还抽。艺术终究是艺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们的电影电视剧开始不断表现毛主席的抽烟细节、又是什么时候全民抽烟的。
关于柔美的地方。
(1)警卫队长对象(王丽坤饰播音员),穿着长裙子(青色系至于什么花纹我记不清了)、顶着屋内强光、推开大门的时候,我竟然感受了《芳华》的感觉。观影的时候,我想到“我去 好看 不过应该是裙子好看 还有王丽坤的身段具有线条感 尤其是长腿”。不过啊,头发箍着,如果披着头发、吹点风让头发飘起来(很像广告 哈哈哈),其实更好看。这个细节跟本片主线没有太大关系(俩个人的爱情更多地是娱乐元素 纯属是附加的)。无非告诉观众“看 我们播音员也是时尚的 看 她对我们警卫队长是有心的”。
(2)任弼时重疾前给各位一把手拉小提琴。他前面戏份可不多,为什么强调拉琴。一是精神升华;二是告诉观众,我们也是有艺术细胞的。
(3)主席和孩子们一起吃饭,家人会外语。主席说自己在学英语,然后以相对流利的口语说了几句。这也是告诉观众“看 我们也是和世界接轨的”。
总结:看电影,这些东西都是细节。但是都是编剧潜移默化传递给观众的东西。这三个细节比较好。
如果不考虑故事、对主旋律思想不排斥,是可以看看的。起码,主席变“可爱”了、生活化了。
———————上映第二天———
关于电影延伸思考:观众爱看什么。
电影的类型分的很多,也很乱。比如爱情片类型。我想,几乎所有电影都有爱情戏。爱情只是元素。比如悬疑片,几乎所有电影都有悬念,悬疑只是氛围。
我更愿意用有可操作性的语句描述。
比如以少胜多、斗智斗勇的故事。比如《智取威虎山》(徐克版)、《狼牙山五壮士》(小时候看的版本)。为什么这么说呢?弱者处于危机中更能让观众为他担心;其次,观众更喜欢智慧的策略(人海战术只能表现团结 而智取更难得),为其倾倒;最后是勇气,越是弱者越能爆发勇气,他获得胜利对观众所带来的成就感是巨大的。
另外还有,战略家如果和远距离的战场融为一体,不至于文戏是文戏、武戏是武戏。我认为平行剪辑,另将战略家置身与战场(用上帝的俯视角度),可以更有看头。还可以,用幻境将敌对双方的战略家置于同一“虚拟”的场景——借用电影《孔子》老子和孔子进入论道场景的表现手法。让两个不碰面的宿敌在一起交锋。《长安十二时辰》里,由于周一围和雷佳音饰演的正反角色没有很早的面对面交锋而导致节奏拖沓——如果让虚拟的处理让他们有智慧的交锋会更有看头。
以上只是从人物强弱设定、文戏主角在武戏中的处理,进行阐述。至于其他方面,还有待细究。电影是深奥的,也是有规律的。这是我们探寻它的目的。
《决胜时刻》观后感二
有一说一,《决胜时刻》确实真的很好看。说一下个人感受,真的是心有所感,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了,第一次见到电影把1949年开国大典的4k重制放出来[em]e166[/em]这部电影也将铁骨铮铮的事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演绎了出来。国家和人民之所以能够安稳,也是我们党彻底消灭所有反动派发展建设国家的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够安心的去看这一部电影,也是因为我们经济繁荣、文化开放!电影中有这么几个情景,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拜谒孙中山先生衣冠冢,毛主席沉重地道出了党和人民找到了民主新道路,告慰了孙先生的在天之灵。我想,孙先生在天有灵,看到今日之中华,定会欣慰!电影中第二点,看到蒋公对国共两党之内只要赞成和平的人都赶尽杀绝,张治中将军和家人团聚都是中共安排的,我忽然感到这是历史上有名的笑话[em]e100[/em]你国民党,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号称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党和合法政府,你连你自己的党员、为全中国抗战立下汗马功劳的张治中将军,甚至孙夫人宋庆龄你都要赶尽杀绝,你党有什么资格执政?孙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早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抛之脑后[em]e100[/em](电影中国民政府官员府邸都会挂着孙先生头像和手书“天下为公”这就是莫大的讽刺!)另外,我知道有人会说这就是党和国家为了宣扬主旋律夸大其词。事实上没有,参看新浪微博一位台湾博主挖出国民党黑料:西安事变前,蒋介石围剿中共红军,下令“多言抗日,立斩无赦”;1930年代,蒋介石下令决黄河对抗日军,反而不让军队正面对抗,淹死中华百姓数以万计的人口。另外,解放战争中,蒋介石下令军队“务尽掠夺”侵占人民资产。这些黑料是我们党和国家从不曾在教科书上写出来的,可以这样讲,这是为了给当时领导抗日的中国领袖蒋介石留一点面子。在电影里,也是国民党反动派连十几岁了孩子都不放过,如果是国统区的,小孩子就被抓壮丁;是加入了解放军的就一律枪毙,这是什么流氓党派的下贱行为?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成为果粉。(这些事实有当年的资料可以证明)再讲一讲,有朋友问过我,现在和民国、和资本主义社会有什么区别,人民还不是不太富有,认为是资本家掌握了人民。那么,我告诉你,并不是。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在我国的大资本家根本不足数量,那些大家眼中的有钱人,他们根本不能成为一个大的阶级。还有,在我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商人不得成为公务员,但是可以参与政协参政议政。这就是政治和法律保障。在中国,80%的同胞,我们都一样,都是工人和农民阶级,另外20%的同胞,是小资产阶级和其他社会人士。其实仔细想一想,我们口中当官的和普通公务员是没有资格拥有大量资产的;而我们口中所说的大多数官员都是贪官,我不这样认为,广大的公务员们是公务人员的大部分,而只有小部分是那些腐败分子国家蛀虫。在矛盾观看来,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因此党和国家是毫无疑问的很好的]。说了这么多,从这部电影说到了事实。最后想说,有一些朋友会觉得党和国家对思想“控制”很多,其实每个国家每个党派都是(参考美利坚),我并不觉得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什么问题,这是经过实践检验得出来的真理,不是我们党自封的。另外,讲一个敏感话题,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全国人民和当时的各个政党自己选择的(他们自己联名签字接受中共领导)好啦,在这最后的最后,我想说我最崇拜的人没有之一,只有第一,那就是国父孙中山先生。当然,感谢革命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让我们这一代能够享受和平,让我能够在这里水帖。
《决胜时刻》观后感三
作为粉丝,我是带着私心来的,毕竟主旋律的电影,还将近两个半点儿。但是从影片一开始,我就进入状态了,可能是有些老演员过于眼熟,之前看过很多他们演的伟人。刚进入北平的解放军来自天南海北,很多只是孩子,他们会念错字,不会用自来水管,陈有富和田二桥是他们的缩影。但很快,他们就有自己的任务,就进入角色,因为这会儿的北平像个筛子,到处是特务,并不安全稳定。影片分为两大部分(个人见解),一部分由掌握国家之舵的伟人们构成,他们挺直新中国的脊梁,他们为这个国家殚精竭思。一部分由陈有富等代表的普通人构成,他们慢慢感受国家由人民做主,他们逐渐适应新身份。但无论是什么人,他们都在为这个国家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二桥最后为护卫国旗死在了渡江战役的最后,一个十六岁的鲜活生命就此结束。当然了,这个人物的走向几乎可以想见,但影片也没有全部悲情基调,这个片子将主席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关爱子女,爱护部下,有自己的爱好,拉近了我们与伟人之间的距离。影片最后的复原开国大典真的太让人激动,总之,这部影片,值得一看!
《决胜时刻》观后感四
其实今天到电影院还是很开心的,难得有一天假期,选择看部电影,当然也是挽救一下被诛仙伤害的心灵。
本来看的是任达华主演的小Q,看上去质量非常不错,但临近买票时鬼使神差地选了这个。
为啥呢?现在看完了想想,自己内心还是非常喜欢历史片的。本身是个文科生,再加上男性身上或多或少的中二气质,试问谁不会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开国历史感兴趣呢?《建国大业》《建军大业》和《建党伟业》我也是一部不落看完的。
闲话少扯,说回这部《决胜时刻》。本片自三大战役结束,中国大部砥定,渡江战役前夕开始。
熟读历史的人对本片大背景应该了如指掌,拍摄这些历史片的难度也在此。如何在历史大背景中刻画人物性格,成了此种类型片的老大难问题。我想这个导演选择用了叙事中加了诸多小细节的这种方式,这也是上文三部曲很常见的做法了。不过本片时间跨度偏短,导演本人也有更多可以发挥的空间。
说几个我印象很深的小细节吧。首先是毛主席和周总理去戏园看梅兰芳唱《霸王别姬》,毛主席点评了几句,大致意思是为一人逞匹夫之勇,不可取。周总理很罕见德没有回应,而是眼中泛起了热泪。
这里我感觉真的把两位伟人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描绘得很好。一位性格中的理性占据主导地位,看戏过程中还不忘博古鉴今,勉励一下自己和同志,也是很可爱了。刚好也和我们耳熟能详那句“不可沽名学霸王”相对应。
周总理显得感性很多,可能是有法国留学的经历,他对艺术的感染力能体会得更深刻一点,可能当时已经沉浸在梅兰芳的表演中了。
当然,以上都是我的猜测。不过两位老师的表演真的让我一度以为这就是毛主席和周总理两个人的日常。
在这里我就不得不无奈吐槽一下演员和偶像真的有厚壁,比美国国家安全局底下临时总统避难所防核弹防外星人轰炸的专供特种钢材还要厚的厚壁。
没错,说的就是你,马天宇!
马天宇饰演一位记者,跟一位毛主席身边保卫团的新生牛犊小战士(抱歉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包括演员和里面的角色名,以下简称小战士)的对手戏,让我分分钟想起来这是一部电影。
本来,忽略掉黄景瑜以后我一度沉浸下来,相信这就是真正的历史了。
他们俩的念词,尬,尬到我担心他们下一秒就要笑场。动作,就不提了,感觉马天宇就是在表演一个拿着照相机穿着解放军军服的马天宇。
小战士也是同样的问题,念词太刻意,动作上表演痕迹严重。他的戏份还不少,前期插满了flag,最后在渡江胜利后插旗中弹身亡,标准结局。
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细节,其实本片对反派的刻画。
曹炳琨老师饰演的戴鹏程,是本片最大的惊喜。电影里他是国民党潜伏在北平最后的几位特务组织头头,全程智商在线,智斗黄景瑜,策划了暗杀行动。难得的是导演给了诸多笔墨去刻画这条线,使得影片节奏始终没有变成流水叙事的普通历史片。
多的我也不好说了已经涉嫌剧透,总之,这是一部商业上及格,对历史迷十分友好的叙事电影。临近国庆,这个周末有空的同学还是值得一看的。
《决胜时刻》观后感五
今天看了《决胜时刻》,开头黑白片仿纪录片部分一出来我就泪目了。中间有些描写普通士兵流血牺牲的地方也让我落泪了。
但是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故事性不强,主要是对毛主席进北京到开国大典前这段时间的一个整体性记叙,有伟人日常,有国共和谈,有渡江战斗,有北平肃反,点铺得太散,虽然电影时长2小时20分钟,仍然很多地方都没交待清楚。对于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来说,某个画面某短对话就能触动心弦,感慨万千。然而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可能看了一头雾水,会有很多问号。
其实吸引我去看这部电影还是片尾的4分多钟纪录片,但是电影宣传也没把侧重点放在这上面。事实上这部电影就没啥宣传。可惜了。
电影画面还挺美的,开头有一小段香山的空镜真是太漂亮了。
决胜时刻相关文章:
1.202_电影《决胜时刻》最新观后感心得影评5篇
2.202_《决胜时刻》观后感
3.最新《决胜时刻》观后感心得5篇
4.最新《决胜时刻》观后感心得5篇
5.最新《决胜时刻》电影观后感心得影评范文5篇
第二篇:最新《决胜时刻》观后感心得_《决胜时刻》彩色开国大典观后感
《决胜时刻》讲述了1949年党中央领导人进驻香山,在国共和谈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全力筹划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202_《决胜时刻》观后感
电影《决胜时刻》发布了由黄绮珊演唱的推广曲《心跳》MV。《决胜时刻》再现了1949年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该片将于9月20日在全国上映。
歌手黄绮珊曾于1995年获广州十大金曲最具潜质女歌手奖,为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演唱插曲《我还能做什么》,202_年演唱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主题歌《骄傲》。此后,她沉寂多年,在202_年的湖南卫视音乐类节目《我是歌手》中,凭借过硬的演唱功底再度走红,获“高音女王”称号。此次,她携《心跳》归来,将对祖国的祝福融于每一次“心跳”。
MV以香山秀丽的航拍镜头开篇,引入1949年中共中央进驻香山的画面。70年前,革命先辈们怀抱着对中华民族与华夏大地的赤子之心,共同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今日的辉煌。《心跳》一曲将这份信仰融于深情的旋律,以“每个日夜,梦在燃烧,每一滴泪,化成微笑”,向中华民族崛起路上每一位革命者、建设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决胜时刻》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重磅之作,汇集了业内金牌制作团队,凝聚了台前幕后无数人的心血。在片中饰演毛泽东的唐国强在访谈中表示,“拍摄这样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查找大量的历史资料,对人物进行分析、挖掘、艺术创作之外,更要有一种使命感、责任心。”该片编剧梳理数百万字史料,历时四个月精心打磨剧本;剧组为拍摄辗转全国6地,并在修复后的香山双清别墅完成许多重要戏份;为真实还原历史,影片中不少道具都是特意寻找的“老物件”,大到汽车小到收音机全是实打实的“老古董”。
202_《决胜时刻》观看有感
电影《决胜时刻》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新生引航·开学第一课”学术放映交流活动,近600师生、党员同志集体观影交流。
电影《决胜时刻》正是反映和讲述了1949年中共中央进驻北京香山,在国共和谈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全力筹划新中国,在此会见民主人士、指挥渡江战役、筹备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等一系列大事,再现了共和国缔造者们运筹帷幄、筹建新中国的决心与信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决胜时刻》在一众优秀献礼影片的传统上,开辟全新的创作道路,讲述建国前夕中共中央的一段珍贵历史,是黎明之前的大事记。
监制兼导演黄建新、编剧何冀平、摄影指导邵丹、美术执导霍廷霄、叶飞司令员饰演者赵宁宇携影片来到北京电影学院,与广大师生交流与分享。
黄建新回母校接受“考验” 众主创分享拍摄感受
在两个小时的欢笑声、惊叹声和掌声之后,影片主创们与北京电影学院师生交流分享创作经验和心得体会。
作为北京电影学院83级毕业生,黄建新从导演做到在业内享誉盛名的金牌监制,创作无数经典作品,作为《决胜时刻》监制和导演,他和同学们坦言“特别高兴把作品带回母校放映,同时也是个紧张的‘考验’。”回想起在大学时期与同学们一起观看前辈带回母校放映电影时的点滴记忆,黄建新导演真诚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能拍电影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学校,有大师巨匠们手把手面对面的教授传习拍电影的知识,可以说是很幸福的时刻”。
北京电影学院在职的三位老师:该片美术指导霍廷霄表达了做老师十几年,始终带着薪火相传的校训,带领自己学生组成的最年轻的美术团队,努力在电影美术设计方面开疆拓土。摄影指导邵丹也表示,这部电影的摄影团队也是带领自己的学生一起完成,在几个月的辛苦努力下,当大家一起观看工作成果时,也是一种提升和传承。叶飞司令员扮演者,来自表演学院的教师赵宁宇,还参演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赵宁宇不但透露了自己在电影《决胜时刻》中实则分饰两角,也不忘传授表演经验,对学生们谆谆教诲。编剧何冀平也笑称自己虽是中央戏剧学院毕业,但也是电影学院的“表亲”,是一家人,并介绍了自己在四个月的时间里一边翻阅近百万字文献,一边同步高质量完成剧本的过程。
打造富有情感的“主流电影” 让角色更有温度
在同学们的提问环节,问起黄建新导演是“如何做到用电影讲述中国近代发展史?如何拍好一部部优秀、接地气的主旋律电影”时,黄建新导演回答道,“相比主旋律电影,我更愿称这些电影为主流电影。这些电影的产出是人类理想价值观的展现,是人类对判定是非,对未来社会,对自我理想,对满足于心灵深处愿景的期待。主流电影是电影工业的重要一环,也是一个国家电影业存亡的基础。”黄建新导演补充道:“拍摄主流电影,关键是如何表现想表达的东西,在喜怒哀乐中传递价值观,让电影富有情感、有说服力,感人至深,才能做到观众喜爱又能传达正确价值观的电影。”
在人物塑造方面,编剧何冀平表示,自己在翻阅了无数文献之后,她发现了伟人真性情的一面,毛主席本来就是一名智慧的、和蔼可亲的,对大人物小人物都有很深情感的伟人,于是剧本抓住了这一点,不仅和之前的银幕形象有所区别,也让角色更加“有温度”。
中国电影首次尝试!人工智能修复“彩色开国大典”
此外,本片摄影指导邵丹在谈到拍摄战争场面时感叹“拍夜景难度大”,他带领着摄影团队,在紧张的拍摄周期内不断创新突破,最终保证了拍摄效果真实。美术指导霍廷霄在现场也针对“历史场景的还原和真实性的权衡”的问题作出解答,表示要“还原历史场景服饰,又不失现代审美”,在色彩保护度上大量调整,最后呈现出均衡的美术效果。
关于影片结尾处修复后的彩色开国大典画面,黄建新和霍廷霄共同回答道,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由于底片被烧,只能从国内国外现存底片中搜寻那一天的影像,抓住修复点之后通过4K技术修复镜头,基于人工智能才把数据找回来,整个过程历时一个月,这也是中国电影中第一次适用这类技术。黄建新回忆说,“当看到彩色修复成片中毛主席看向远方的眼神,真的可以深切感知毛主席的伟人形象与气魄。”
202_《决胜时刻》观看影评
“67个工作日连轴拍摄,连续十余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黄建新说,《决胜时刻》创造了他导演生涯的一个“奇迹”。电影《决战时刻》讲述了1949年党中央领导人进驻香山,在国共和谈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全力筹划建立新中国的历史。相比以往更注重表现政治概念的主旋律题材作品,《决战时刻》更注重着笔于生动的细节刻画,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塑造都更为丰富细腻。
日前,《决胜时刻》导演黄建新、主演刘劲、王健做客新华网《组局》,讲述了这部与众不同的革命历史片台前幕后的故事。
黄建新:
为《决胜时刻》连续十六七天每天只睡三小时
十年前,黄建新执导了《建国大业》,当时这部体量不小的主旋律题材影片拍摄时长百余日,时间已算相当紧张。而十年后,黄建新执导《决胜时刻》,拍摄周期只有81天,再除去转场时间,实际拍摄只有67天,这样紧张的创作无论是对于黄建新本人还是整个主创团队来说,都被看作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全部都疯了,全部人都累疯了!”
黄建新回忆说,《决胜时刻》拍摄后期录音、剪辑、调光那段时间,他有连续十六七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到最后人累瘦了、病倒了,但影片总算完成了。67天,辗转北京、上海、沈阳、宁波、大连等11个地方,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奇迹。
从《建国大业》到《决胜时刻》,不仅仅是黄建新本人,包括曾多次饰演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的原班人马全部重聚。两部影片讲述的故事虽然发生的时间节点有所重合,但无论是叙事方式还是人物塑造都有所不同,“主旋律影片以往会着重表现政治概念而淹没人物丰富性,这部创作时我们在展现生动的人物形象上下了功夫。”
尤其是在人物塑造上,黄建新希望展现出历史伟人生活化的细节。例如,毛主席看戏会跑到后台,看见梅兰芳就喊“拜见大师”,展现了毛主席情趣的一面;发现身边的警卫员有心仪的女孩,还会帮他写情诗,展现了毛主席的另一种个人魅力。再比如,以往在影视剧作品中看到的周恩来都是儒雅的一面,但这一次想要展现他“倔”的一面,与国民党谈判,甚至对自己的朋友也有绝对的底线丝毫不让步。
创作这部影片时,黄建新用“大事不屈,小事不拘”来形容。他坦言,影片根据史实做了一部分的艺术加工,但所有细节都是有据可循的,黄建新希望观众能够在《决胜时刻》中看到历史伟人不为人知并且接地气的另一面。
刘劲:
70余次饰演周恩来,这一次展现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24年,70余次,老戏骨刘劲自踏入影视圈变成了专属周恩来总理的特型演员。很多人说,演员塑造角色,但在刘劲看来,多年饰演周恩来总理,让自己的内心也受到了总理的召唤,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自己。
刘劲清楚地记得,第一次饰演周恩来总理是在1995年的《遵义会议》中,至今已有24年。24年间,刘劲扮演过各个不同时期的总理形象,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正黄建新导演的主旋律题材作品《建国大业》。
“冯玉祥遇难时,周恩来责备手下人,这是周恩来总理的真性情;淮海战役胜利后唱国际歌,这是总理积压已久的情感爆发。”十年后,刘劲在《决胜时刻》中再次饰演周恩来,他希望将总理的另一面表现出来,“以前我们看到的周恩来是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相忍为党的革命情怀,是理想信念表现得较多,在这部戏中能看到很多总理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采访中,刘劲回忆了很多令他印象深刻的桥段,谈判桌上,他与自己亦敌亦友的兄弟张治中据理力争、寸步不让;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以情动人归劝张治中……这一次《决胜时刻》中的周恩来总理形象,比以往更加注重内心细节的展示,尤其是周恩来与张治中之间发生的几场戏最让刘劲感动,“虽然政见不同,但他们都是为我们民族做过杰出贡献的人,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所以这部戏展示了很多这种人性的东西,非常走心。”
王健:
29年饰演任弼时,用音乐展现战友情
和刘劲一样,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国家一级演员王健曾在《长征》《雄关漫道》《建国大业》等几十部影片中饰演过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这一次在《决胜时刻》中再一次饰演任弼时,让王健想起了29年前他的第一部电视剧——《任弼时传》。
历史上,任弼时爱好广泛又多才多艺,能挥笔作画又能演奏各种乐器,但大多文艺作品中对任弼时的讲述都是在他病入膏肓以后,黄建新在筹备《决胜时刻》时就想,希望能够在这部影片中展现出任弼时的多才多艺,用音乐来展现这位革命家的另一面。当时黄建新找到王健,问他是否熟悉音乐,王健从小学习吹笛子,上山下乡五年又学会了拉提琴,“我跟黄导说,我的第一部电视剧《任弼时传》是在29年前,其中就有任弼时弹琴的镜头,使用指关节弹。”
这一次在《决胜时刻》中,任弼时演奏的场景更加悲鸣。长征路上,任弼时得了疟疾,虽然后来捡回一条命,但身体状况相当不好,因此不能去参加开国大典。于是在这之前,任弼时手写请柬,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请来围坐一起,拿出一把琴,拉了一首很有悲鸣感的曲子。每个人都知道,那是一场告别,音乐中,大家想起他们的长征,想起在一起发生的点点滴滴,一年之后任弼时就去世了。回忆起那一场拍摄,王健至今印象很深,当时拍这场戏,所有演员都哭得不行,对王健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既要压抑着,又要爆发出来,拍完之后赢得了全场掌声。
202_《决胜时刻》观看心得
9月17日,电影《决胜时刻》发布了一组经过修复的彩色开国大典画面,届时国内观众走进影院便能首次在大银幕上感受高清4K开国大典这一珍贵的历史影像。该片将于9月20日正式上映。
开国大典对于新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以往许多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片中都会用到开国大典的历史画面,但画面是黑白的,观众从未在大银幕上看到过这一时刻的彩色影像。
开国大典原来是有彩色影像的,遗憾的是一场火毁掉了这些珍贵资料,只有一些黑白影像得以留存下来,无法看到彩色的开国大典成了不少人心中的一个遗憾。《决胜时刻》特意修复了开国大典的彩色画面,高清4K画面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真实的开国大典,重回1949年那激动人心的瞬间。
日前,该片举行提前观影活动,有幸先看到影片的观众均被高清修复的彩色画面震撼,表示这是看过最清晰、最真实的开国大典镜头,有观众激动表示,“70年后的今天再看这一历史性时刻,依然震撼,依然感动到热泪盈眶!”
《决胜时刻》剧组对于影片细节有很高的要求。在片中饰演警卫员陈有富的黄景瑜谈到幕后团队时曾表示,“我看到了一个非常专业又用心的团队,对每一个镜头都非常细致地把控,我们经常从早晨到下午,反复拍摄一个镜头。”
监制兼导演黄建新也为剧组做出了表率,工作起来比年轻人还卖力。黄景瑜赞叹道,“我一直说虽然黄导年纪比我大那么多,但是精力比我都旺盛。”王丽坤也提到,“有段时间强度很大,可能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但是黄导也一直跟他们一样站在第一线。”唐国强也表示,“我们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回来之后他(黄建新)还要改剧本,我们都担心他的身体能不能顶得住?”
202_《决胜时刻》观看体会
你看过彩色的开国大典吗?这段新中国历史上最让人激动和难忘的时刻,将首次在电影《决胜时刻》中得以重新修复。9月20日起,观众走进影院便能在大银幕上感受高清彩色4K开国大典这一珍贵的历史影像。
开国大典对于新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个崭新中国的成立,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每每回望时都不会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在许多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片中都会用到开国大典的历史画面,可是我们也发现,开国大典的画面是黑白的,观众从未在大银幕上看到过这一时刻的彩色影像。
开国大典原来是有彩色影像的,遗憾的是一场火毁掉了这些珍贵资料,只有一些黑白影像得以留存下来。《决胜时刻》作为一部向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的史诗情怀电影,此次特意修复了开国大典的彩色画面,高清4K画面让观众在大银幕上身临其境,重回1949年那激动人心的瞬间。提前观影活动上,有幸看到影片的观众均被高清修复的彩色画面所震撼。有观众激动地表示,“70年后的今天再看这一历史性时刻,依然震撼,依然感动到热泪盈眶!”
从专程修复开国大典彩色画面一事即可看出,《决胜时刻》剧组对于影片细节的超高要求。黄景瑜谈到幕后团队时就曾表示,“我看到了一个非常专业又用心的团队,对每一个镜头都非常细致地把控,我们经常从早晨到下午,反复拍摄一个镜头。”一天死磕一个镜头,也是因为“决胜”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细细打磨。
该片监制兼导演黄建新作为老前辈,工作起来却比年轻人还卖力,获封“超能导演”称号。黄景瑜赞叹道,“虽然黄导年纪比我大那么多,但是精力却比我旺盛非常多。”王丽坤也提到,“那段时间工作强度很大,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但是黄建新永远都站在第一线,每天都充满了活力。”唐国强也表示,“我们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回来之后黄建新还要改剧本,我们都担心他的身体能不能顶得住。”黄建新导演的这份严谨、真诚感染着所有主创,也写进了影片的每个镜头、每个细节。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半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关键的一个时间点,国共和谈、渡江战役等一系列影响中国命运的大事,都发生在这段时间里,这段时间也是特务暗杀最为猖獗的一段时间,但这段历史,却在以前的影视作品里少有集中表现。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由黄建新监制导演,宁海强共同导演的电影《决胜时刻》将会还原这段紧张又让人难忘的历史。
第三篇:202_《决胜时刻》观后感怎么写_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影片《决胜时刻》让大家在重温激荡人心的光辉历史中,深感新中国成立的不易,这是无数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要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昂扬饱满的工作精神、奋发有为的工作态度,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2_《决胜时刻》观后感怎么写_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5篇,希望你喜欢。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电影《决胜时刻》讲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自1949年再回北平进驻香山后,到国共和谈、渡江战役再到筹划新中国的建立等一系列事件。
从前的我们对毛主席的印象似乎只停留在“一位伟大的领袖”。而电影选取了许多生活的小事,让毛主席在我吗=们的心中逐渐丰满。
“我离开北平时才26岁,转眼间56喽。”轻松的语气,微笑的神态,然而三十年来的辛酸苦楚有几人知晓。刚入北平便知火车站外有国民党埋伏,依然微微笑着从容迎接。这种幽默豁达或许早已经深入了主席的骨髓,如此才能让他一次又一次带领着人民解放军走过一次次危难。
和女儿一起抓小鸟,躲在树后悄悄等待的模样完全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关心下属的感情生活,教他用诗经里的爱情诗歌表白,事成之后满脸骄傲;为了能去戏园看梅先生的戏,“套路”自己的警卫员;看着老乡捎来的辣椒笑弯了眉……这一件件的小事让主席十分的“接地气”,主席不再是处于云端只能仰望,他就是我们身边一个伟大的普通人。
“一切为了人民”是贯穿共产党、人民解放军工作的基础思想,为了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而奋斗不息。国共和谈本不必谈,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足够的力量解决一切障碍”。但为了人民免受战火纷扰,我们一让再让。“天下为公”是他们永远的初心。南京政府派来的和谈代表来到北平时说“人人笑容挂念、容光焕发”。全国上下都渴望着解放军的到来,因为他们带来和平与自由。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影片中也有许多对比。已经解放了的北平总有暖融融的阳光鲜明的色彩,哪怕是夜晚也温馨祥和,而国民党那边,不论何时总是一片阴云笼罩,压抑悲凉;共产党内部上下同心,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国民党内部四分五裂互相猜忌、推卸责任。而国民党军官毛人凤办公室悬挂的“天下为公”更有些许讽刺意味。
影片末尾时,16岁的田二桥紧紧抓着旗杆不让它倒下,最终献出自己的生命。那封留着弹孔,浸着鲜血的信是他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有这样一些满身烈焰从炮火中走来的人,胜利怎么会不属于我们。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决胜时刻》是博纳影业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骄傲三部曲”的重磅之作。电影《决胜时刻》讲述了1949年3月,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至北平香山,在这里指挥渡江战役、会见民主人士、筹备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等重大事件。香山作为革命圣地,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电影《决胜时刻》在香山双清别墅内取景拍摄,真实还原了70年前香山的一段历史。
电影《决胜时刻》聚焦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展现真实的历史轨迹。紧张迂回的谈判桌上、火光漫天的枪林弹雨,片中的每一帧镜头,都蕴藏着中华民族崛起和复兴的曙光。《决胜时刻》不仅着力于时代的刻画,更聚焦于人物的塑造,力求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用生活化的场景,让观众零距离、全方位地感受领袖风采。
本片着重塑造了毛泽东的形象,少见地刻画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形象。片中,毛泽东与身边战士陈有富、田二桥等人的互动,对女儿的暖心陪伴,让观众意识到伟大领袖也是生活中真实可感的人。在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奏响一曲人性的温暖之歌。
电影《决胜时刻》聚焦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燃情岁月。这一年春天,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踏上了“进京赶考路”,翻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这一年,国共和谈破裂,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迎来解放的曙光;也在这一年,共产党人齐心协力,负重前行,架构起新中国的四梁八柱,举办开国大典,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9月9日晚,我有幸观看了影片《决胜时刻》。这部影片真可谓鸿篇巨制,是一部史诗级大片。看过之后,仍叫人意犹未尽。
《决胜时刻》主要讲述了1949年毛主席领导解放军实现最终胜利的点滴故事。说它点滴,因为影片中生动地再现了毛主席在领导人民取得最后胜利的过程中的生活细节。这之中有乡愁,有幽默,有深情,有辛劳,将这位伟人塑造得淋漓尽致,形象在战火飘飞的生活中更加高大挺拔出来,让我对毛主席有了更亲切地认识和更崇高地敬意。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与小战士二桥的幽默和感人故事,毛主席让二桥回乡照顾家人,感激的二桥一家英勇投身于渡江战役之中,最终二桥壮烈牺牲,染了血的信送回了主席手中,主席潸然泪下。看这段的时候,我忍不住泪水。毛主席是伟人,但他更有与人民群众血水相融的情感。当然,影片中也有毛主席西郊阅兵时气吞山河之势,有新中国领导人与国民党谈判时的风度气概,有渡江战役时战士们的英勇无畏……这部影片,写尽了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我获益匪浅。
难忘那夜的观影。没有这决胜时刻,哪有我们的幸福安宁!
202_《决胜时刻》观后感800字
之所以选择观看电影《决胜时刻》,一来是因为名字,而来与其他主旋律电影不同,《决胜时刻》讲述的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我所关心的故事。看完这部电影,感觉中国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是分不开的。由此,我也想到了当下脱贫攻坚也进入到了决胜时刻。回首70个春秋,70年前,他们为中国扬帆起航,70年后,我们继续保驾护航!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刻,要做到以下几点:
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要坚定目标。脱贫攻坚之路已行进至此,一路上我们的付出,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我们依然不能松懈,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初心不改的前进,特别是在这最后的决胜时刻,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我们要更比以前工作认真、努力,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脱贫攻坚的收尾之路,总结经验、细心负责,在这最后的时期,决不能出现失误,我们要昂首挺胸,面对着阳光,稳健地、大踏步地前进。
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要整治问题。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槌,面对问题不护短,整治问题不手软,工作中不能有侥幸心理,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我们要有一个信念,我们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为了广大贫困百姓能过上小康生活而工作,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切身体会百姓生活的不容易,用自己的努力加上他们的勤奋,为他们改变生活,用自己的力量走好脱贫攻坚这最后一段路。
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要转变作风。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关键在人,特别是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在如今的关键时刻,不可以有丝毫懈怠,我们要严肃干部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干部也要转变工作作风,对待贫困户要热情亲和,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保持昂扬的斗志,旺盛的干劲,在这最后阶段发挥出自己光和热。
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只有认真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坚定目标、整治问题、转变作风,就一定能把脱贫攻坚这份工作完成好。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决胜时刻》是一部充满史诗情怀的电影,作为献礼祖国70华诞的重磅之作,回溯了党中央领导人于1949年春进驻北平后,在香山全力筹建新中国的燃情历史,该片讲述新中国成立前,以毛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北京香山双清别墅为中共中央指挥中心,在这里运筹帷幄,克服重重苦难,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故事。
作为献礼建国70周年的“中国骄傲三部曲”之一,电影《决胜时刻》讲述的故事才是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这个电影里的人物才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才是中华民族的先锋。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这一点毫无质疑。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再一次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决胜时刻》让我明白了,今后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坚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从而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自身政治意识,严守党的各项纪律和规矩,不断进行思想上的检视、政治上的省思,在思想上政治上接受洗礼,从而使理想信念的根基更加坚固,与党同心的情感更加深厚,听党指挥的行动更加有力。
《决胜时刻》让我明白了,今后要一切向前走,不忘走过的路。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一名党员我们不能忘记老一辈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所做出的贡献,战争年代,先烈们奉献的是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建设时期,先辈们奉献的是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奉献就在于能够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实实在在地干有利于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事,不问索取,只讲付出,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精神。在我们身边,这样埋头苦干、实干,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的先进典范时有涌现。这些先进人、先进事就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突出体现,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方向。我们党员要艰苦奋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决胜时刻》让我明白了,今后要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如今的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有新的机遇,我们党员要抓住这些机遇,不断发展,让国家繁荣富强。要抓住这些机遇,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学习的力度、韧度和厚度,决定了一个人视野的宽度、思想的深度和事业的高度。因此,只有抓好学习,不断积累优良经验,担负起责任,才能走得远。我们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党员,要走在时代的前面,做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与奉献者,让我们的青春在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中绽放出光彩。“我们要将抓住机遇,凝心聚力,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我们要将斗争精神融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中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升华,升华中落实到行动,为民族的复兴不懈奋斗!
第四篇:202_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_《决胜时刻》心得体会
电影《决胜时刻》不仅讲述了历史背后的故事,更为大家成仙了壮观恢弘的战争场面。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2_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范文5篇_《决胜时刻》心得体会,希望你喜欢。
202_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范文
《决胜时刻》这部电影更加凸显人物的性格,以“不说教”为准则,以情感推动故事发展,力图展现更生动的伟人形象,更鲜活的历史故事。虽然是主旋律电影,但是,欣赏程度非常的高。在人物塑造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形象被高度还原,除此之外,通过生活化场景,使中央领导人的形象更立体。
《决胜时刻》里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任弼时年轻时曾遭受严刑拷打,中年时身体特别差。在他48岁病重时,邀请毛主席和朱德等人来他家听他拉小提琴。他给这些特别听众拉了一首《灯塔》,这首曲子,不仅献给了心中最重要的听众,更献给了生死与共的战友,也献给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这种家国情怀在新时代下更值得发扬光大,作为一名党员看完《决胜时刻》更加坚定了自己脚下的路。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复兴梦”由此而来,这是我们的初心,更是我们的使命。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总书记高瞻远瞩,为中国、为中华儿女指明了未来之路。
中国是历经风雨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是无比坚强的英雄民族。中国数度辉煌,开辟了“丝绸之路”,经历过唐宋盛世,创出了“四大发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饮誉四海的华夏文明,足以让人叹为观止。中国曾经几度坎坷,遭受过列强侵略,被侵占过国土,丧失过主权,陷入过迷茫。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中华民族几经沧桑,用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气概向世界呐喊: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人民不可欺!
中国在逐梦路上一路远航。唐诗宋词大放异彩,中医中药广为推崇,万里长城屹立千年……这一个又一个奇迹都在无声的证明着——传承五千年的悠久文明至今仍然举世瞩目、经久不衰。中国,从未放弃过复兴的梦想。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们是中华儿女,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梦想的创造者、践行者。中华民族有梦,所以,在前行之路上一路走来,从未止步。历经七十年,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奥运”举办,“神十”升天,“蛟龙”探海,世博开幕……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新姿态。中国,秉持着不懈追求的初心,正以稳健的步伐向“复兴梦”迈近。
梦想前方,路在脚下。以家国情怀为特征的“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既涵盖了“强国”、“富民”的家国情怀,也涵盖了个人的奋斗情怀。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实现了民族梦、家国梦,个人梦想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梦,更是高速人的梦,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中国梦”才挥洒得更加绚烂夺目、更加坚实稳健。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大大的家国情怀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工作动力,积极投身到日常路政工作中,完成好每一项日常巡查,处理好每一次突发情况,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履职尽责、拼搏进取,携手并肩、同心同德,为高速事业发展增砖添瓦,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己之力。
202_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范文
电影《决胜时刻》在202_中秋节前夕上映,这是为建国70周年献礼的一部影片。怀着一颗敬畏的心看完了整部影片,电影中伟人的魅力、历史的魅力深深的感染着我,其中,共和国的创造者们丰富的情感,普通战士们的奉献和牺牲,都让我无比的震撼与感动。
建国70周年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一段极为不平凡的征程,这段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而《决胜时刻》讲述的就是这段道路的新起点,与以往不同的是,《决胜时刻》把所有的核心都对准了大历史背景下的细节。把革命历史作为主线,贯穿了伟大领导人日常生活写照,同时一些特效镜头也都集中对准了一代领先毛泽东的真实形象,让我们近距离再一次了解这位伟人,这是《决胜时刻》最闪光的一面。
爱国诗人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誓言,激励人们为正义而奋斗;七步成诗的曹植曾经说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因为如此,著名作家郭沫若写的《炉中煤》让我们知道了他那像炉火中的煤炭一样炽热的爱国之心;“女中豪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前也不为所动,不向敌人屈服,最后慷慨赴死,年仅十五岁;爱国战士董存瑞、黄继光用自己的身躯抵挡敌人来保卫祖国。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字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
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突然想起有一句话好像是这样说的。我们有时会抱怨生活,但其实能拥有和平稳定的生活,已是幸福。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一群人在默默付出,不计回报,负重前行。没有曾经,就没有如今。我们应深知这一切的来之不易,倍加珍惜,积极生活,乐观面对一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有所担当,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如今的祖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绩。中国正在与时俱进,正在飞速发展。目睹这一切,我无比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
202_观看《决胜时刻》电影观后感
这是渡江前夕的踟蹰;这是最终战场的炮火;这是中国成立的凯歌。一九四九,几十年的拼搏,一代人的心血,在这个节点凝聚、喷薄。
本片全篇都在描画渡江决战前后的场景,特别的是,本片的节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沉重阴郁,描绘的中心也并未放在战争的准备与进行,反而是围绕的领袖毛主席,以轻松明快的方式讲述他身边的故事。
片中的毛主席身份多样,但突出表现的是他作为父亲、作为老友、作为长辈和蔼而活泼的一面。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领袖形象。我们一次次地从他与身边人的互动中受到感染。无论是替李讷捉麻雀还是送陈有富恋爱锦囊,这种带有反差的滑稽感让全场陷入欢乐。
不过也正是存在这份温馨,战争的残酷才更加刻骨铭心。片中的战斗画面所占的篇幅并不长,但每一个镜头都能触动人的灵魂。当英舰紫石英号进犯守区,炮火漫天,我们坚毅还击,粉碎了洋人脑中的大清印象。当解放军硬摇着木船从反动派的轰炸中挺进,踏上对方自以为坚不可摧的防御江岸,当战士们全身已被烈火焚烧,他们仍怒吼着向敌人扑去,眼中闪亮着对未来的希望。
田二桥,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稚气未脱,在信中表露了自己的向往。站在高地,身中数弹,仍紧握旗杆。无数的战友一同托起旗杆时,也托起了他坚毅的灵魂。
任弼时,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拖着病躯用小提琴为老战友们完成了最终的献礼,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鸣响了圣歌。
毛人凤,狠毒如斯,在蒋介石最终放弃轰炸天安门时,一问,再无言。
这是人民的胜利。我们站起来了。
202_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范文
影片《决胜时刻》让大家在重温激荡人心的光辉历史中,深感新中国成立的不易,这是无数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要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昂扬饱满的工作精神、奋发有为的工作态度,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响,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8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归根结底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结果。新时代,斗争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作风,更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党员干部唯有永葆“踏平坎坷成大道”的精气神,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才能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经风雨、壮筋骨,行稳致远。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情怀。梦想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逐梦之途也从不是一马平川,而仍有重峦叠嶂、狂风疾雨,我们还有不少硬仗、苦仗要打。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情怀,始终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向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看齐的核心意识,把“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怀着真挚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才能在逐梦之路上阔步前行。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实干情怀。俗话说:“100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实干是检验斗争精神的试金石,也是逐梦成真的唯一道路。总书记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话振聋发聩。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铁杵磨成针”的实干情怀,像雷锋同志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像焦裕禄同志那样,“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以担当实干、攻坚苦干、善谋巧干,强发展、惠民生、优服务,让复兴梦想在“干”中绘就,让美好生活在“干”中实现。有实干精神,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始终有破浪前行的勇气动力。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情怀。斗争就就意味着流血流汗,甚至付出生命无。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无一不是党员干部以忠诚奉献铸就的。逐梦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情怀,向黄大年、李保国等优秀共产党员看齐,以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凡是吃苦吃亏的事,主动走在前面,毫无保留地把智慧和温暖带给群众,满腔热忱地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做到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当好党的“代言人”、群众的“贴心人”。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廉情怀。清廉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也是取信于民、奋斗前行、实现梦想的重要品格。在逐梦路上,有腐蚀诱惑,也有清苦寂寞,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涵养“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廉情怀,把加强党性修养当着终身必修课,修好廉洁自律的心学,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心有纪、行守纪,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清廉服务赢得群众信赖,聚集逐梦前行的强大人民力量。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9月9日晚,我有幸观看了影片《决胜时刻》。这部影片真可谓鸿篇巨制,是一部史诗级大片。看过之后,仍叫人意犹未尽。
《决胜时刻》主要讲述了1949年毛主席领导解放军实现最终胜利的点滴故事。说它点滴,因为影片中生动地再现了毛主席在领导人民取得最后胜利的过程中的生活细节。这之中有乡愁,有幽默,有深情,有辛劳,将这位伟人塑造得淋漓尽致,形象在战火飘飞的生活中更加高大挺拔出来,让我对毛主席有了更亲切地认识和更崇高地敬意。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与小战士二桥的幽默和感人故事,毛主席让二桥回乡照顾家人,感激的二桥一家英勇投身于渡江战役之中,最终二桥壮烈牺牲,染了血的信送回了主席手中,主席潸然泪下。看这段的时候,我忍不住泪水。毛主席是伟人,但他更有与人民群众血水相融的情感。当然,影片中也有毛主席西郊阅兵时气吞山河之势,有新中国领导人与国民党谈判时的风度气概,有渡江战役时战士们的英勇无畏……这部影片,写尽了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我获益匪浅。
难忘那夜的观影。没有这决胜时刻,哪有我们的幸福安宁!
第五篇:观看《决胜时刻》电影观后感[范文模版]
观看《决胜时刻》电影观后感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引导地区广大党员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推动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根据地区工委要求,10月15日下午,十字口社区党委组织部分党员观看电影《决胜时刻》。
电影《决胜时刻》讲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自1949年再回北平进驻香山后,到国共和谈、渡江战役再到筹划新中国的建立等一系列事件。让大家在重温激荡人心的光辉历史中,深感新中国成立的不易,这是无数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要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昂扬饱满的工作精神、奋发有为的工作态度,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一切为了人民”是贯穿共产党、人民解放军工作的基础思想,为了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而奋斗不息。国共和谈本不必谈,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足够的力量解决一切障碍”。但为了人民免受战火纷扰,我们一让再让。“天下为公”是他们永远的初心。南京政府派来的和谈代表来到北平时说“人人笑容挂念、容光焕发”。全国上下都渴望着解放军的到来,因为他们带来和平与自由。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们再一次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决胜时刻》让我明白了,今后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坚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从而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自身政治意识,严守党的各项纪律和规矩,不断进行思想上的检视、政治上的省思,在思想上政治上接受洗礼,从而使理想信念的根基更加坚固,与党同心的情感更加深厚,听党指挥的行动更加有力。
《决胜时刻》让我明白了,今后要一切向前走,不忘走过的路。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一名党员我们不能忘记老一辈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所做出的贡献,战争年代,先烈们奉献的是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建设时期,先辈们奉献的是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奉献就在于能够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实实在在地干有利于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事,不问索取,只讲付出,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精神。在我们身边,这样埋头苦干、实干,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的先进典范时有涌现。这些先进人、先进事就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突出体现,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方向。我们党员要艰苦奋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决胜时刻》让我明白了,今后要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如今的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有新的机遇,我们党员要抓住这些机遇,不断发展,让国家繁荣富强。要抓住这些机遇,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学习的力度、韧度和厚度,决定了一个人视野的宽度、思想的深度和事业的高度。因此,只有抓好学习,不断积累优良经验,担负起责任,才能走得远。我们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党员,要走在时代的前面,做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与奉献者,让我们的青春在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中绽放出光彩。“我们要将抓住机遇,凝心聚力,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我们要将斗争精神融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中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升华,升华中落实到行动,为民族的复兴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