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电影夺冠观后感3则与教育扶贫工作纪实(最终定稿)
编辑:落花人独立 识别码:77-852574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2-29 16:39: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电影夺冠观后感3则与教育扶贫工作纪实

电影夺冠观后感 3 则与教育扶贫工作纪实3 篇

电影夺冠观后感 3 则

(篇一)

中国女排精神的光芒,离不开顽强拼搏。

有人曾经问,女排精神是什么?女排总教练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还记得 202_年的雅典奥运会,中国队苦战 5 局,中国队逆转以 3 比 2 战胜俄罗斯队,夺得冠军。组织工作中时时有障碍,但处处有精彩,我们要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来战胜困难,以永不气馁的气势对失败说不,谨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坚持“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让新时代下的组织工作更加出彩。

中国女排精神的光芒,离不开为国争光。

**年女排世界杯首轮 3:0 横扫韩国女排之后,主帅郎平对着摄像机说:“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我们的使命。”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组工干部要做爱国主义的践行人,面对一些涉及国家利益的大是大非的问题时,要意志坚定,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将爱国情怀融入进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中国女排精神的光芒,离不开团队合作。

主教练郎平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只身一人回国执教,一句“国家需要我,我就回来了”让郎平展现出她纯粹的一面,也是她对中国女排团队精神的最好理解。组织工作繁重复杂、压力重重,唯有学习“女排精神”,用“木桶理论”塑造“狼性”团队,打造一个精诚团结、永不言弃的团队,推动各项工作。作为组工干部,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要强化集体观念,提高团队意识,切实加强沟通与协作,增进团结和谐,唯有紧密团结在一起,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确保工作具有执行力,从而共同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

中国女排精神的光芒,离不开刻苦钻研。

“尊重对手、尊重自己,把最后一场比赛打好。”这是郎平在赛后的发言。天道酬勤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谈,郎指导针对每一次场比赛,认真研究,精心布置,一球一球拼,一分一分咬,女排姑娘们正是靠着每一个细节的积淀走向了成功。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着许多难题,基层组工干部应大力发扬女排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确保每项工作真抓

实干,以自己饱满的工作热情,把心思聚焦到每项工作上来,把功夫下到抓贯彻落实上,迎难而上,释放出自己的最大能量,用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工作实绩(篇二)

女排精神 昂扬不灭 由

这部万众期待以“中国女排”为主题的电影历经波折终于在这周末上映了。我首先要感谢虎扑影视区的支持,让我有机会免费到电影院去欣赏这部电影。

时长 135 分钟的《夺冠》在我一个普通影迷的眼里内容呈现上还是有些仓促了。毕竟中国女排几十年起起伏伏,也曾闪耀过,也曾暗淡过。短短的两个小时多一点来讲述影响中国人最为深远的一个体育团体就我个人而言显然是不够的。不过陈可辛导演在执导整部电影的思路上确实清晰明了,整个时间线就是从 1981 年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到 202_ 年女排姑娘们重新站在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

《夺冠》由于电影的视角更多从郎平指导出发,而把中国女排没有郎指导的那段时间基本省略了,因此很多看过电影的观众戏称为《郎平传》。毕竟对于大部分 80 后,90 后这帮观影主力而言,有关中国女排的记忆是从 202_ 年雅典奥运会开始的。决赛上,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连翻三局拿下奥运会冠军,那时的“中国女排”让 80后、90 后这个年龄段的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女排精神”。

电影过多的笔墨放在中国女排战胜日本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和16 年巴西奥运会战胜东道主巴西的这两场比赛上,让故事衔接有些生硬。在这两场比赛时间之内,04 年的奥运会冠军的意义某种程度上要比 16 年更大,毕竟距离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奥运冠军整整 20年,对于大部分中国家庭也是也是第一次在彩色电视机上见证中国女排获的最高殊荣。《夺冠》就应该要把中国女排夺得的最高荣誉拍出来,奥运会冠军就是最高荣誉。

电影本身还有几个我也无法解释的点,尤其是陈忠和教练。陈忠和教练在电影里所呈现出来的形象显然跟我们所熟悉的形象还是很不一样的,电影过多的把戏份放在郎平指导身上,导致陈忠和教练的角色弱化了很多。最大的一个点就是在陈忠和观看中国女排战胜巴西队那个画面,陈指导看的电影竟然还是一台上个世纪的那种老电视,有可能导演是为了呼应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冠军时大家守在电视机前的场面,但是过于牵强了。抛开剧情人物不谈,电影里的广告植入还是有些多了,给人的观影体验上还是略微不适。

说了这么多,吐槽了这么多,可能是因为这部电影的核心是“中国女排”吧,大家期待值或许太高了。其实在我看来中国女排不是神,他们也是一个团体,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冠军,影响了无数的中国人,就是因为他们平凡而伟大的性格。“于无声处听惊雷”,“中国女排”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激励我们走向前方。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很多人问,现如今的我们还需要“女排精神”吗,“女排精神”已经落伍了吧。其实“女排精神”这四个字早就融入到

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里了,“不抛弃,不放弃”敢于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终熠熠闪光。

中国女排,斗志昂扬!

(篇三)

导演是香港导演陈可辛,由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郎平的女儿)以及中国女排的姑娘们领衔主演。

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在 1981 首夺世界冠军到**年拿下第十个世界冠军的历史,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传奇经历。

按剧情分三段来讲 第一段是 1981 年日本女排世界杯那时候,影片一开始是当时的女排姑娘们在为女排世界杯而刻苦训练着,由彭昱畅饰演的青年陈忠和则来到队伍中当女排姑娘的陪打教练。

在这段剧情中女排姑娘们在简陋的场地一次次地被球砸到、在吴刚饰演的袁伟民教练一声声呵斥中训练着,姑娘们的汗水、泪水、委屈、刻苦都表现了出来。

而当决赛最后一局比分定格在 15-17 时,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时,守候在黑白电视机前的人们纷纷涌上了街头庆祝,整个街上都是是激动的、开心的人们...第二段是 202_ 年雅典奥运会的时候,此时的郎平(巩俐饰演)与陈忠和(黄渤饰演)分别成为美国队与中国队的女排主教练,在中国队

与美国队比赛之前,两人见面聊起了从前,聊到比赛,说郎平教练害怕明天的比赛中国队赢,实则是害怕中国女排会输(比赛最后,是郎平带领的美国女排战胜了中国女排,在美国队欢呼声中,郎平教练一脸凝重地收拾着往比赛通道,在她背后的观众席上,观众们指责她,怒骂她,虽然电影里没有声音出现,这也让她被卷入争议的旋涡,最终是以前的队友陈招娣(刘敏涛饰)的临终嘱托让她下定决心回归。

第三段是 202_ 年里约奥运会的时候,郎平重新回到中国女排,当起了主教练,并带来了自己的改革计划:扩大女排队伍人数、引进外国训练团队。

中国队在小组赛仅以第四名成绩跻身淘汰赛,随后面对淘汰赛的第一场对手是当时排名第一的巴西女排,加上主场作战,许多人都不看好中国女排。

赛前一晚,女排们敞开心扉,诉说着自己为什么会打排球,为彼此之间加油鼓励。比赛结果出乎大家当时的意料,中国女排赢了,随后一路过关斩将,在决赛以 3-1 比分力斩塞维利亚女排夺冠...毫无疑问,《夺冠》(原名《中国女排》)是 202_ 年上半年国产电影中关注度极高、颇具话题性的影片之一。

这不仅是因为郎平和中国女排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存在着一以贯之的深刻连接,更因为在当下经济社会发展遭遇到各种变

数导致不确定性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对这种精神纽带的需求也变得愈益强烈了。

《夺冠》似乎就是要尝试去发掘这样一种改变的可能,尝试用女排精神的时代变迁来表达当代中国跨越四十年的发展变化。

郎平的排球生涯不仅毫无疑问是最契合于这部体育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的,而且应该说,恰恰是她本人为一种新的体育理念提供了最激动人心的灵感。

教育扶贫工作纪实 3 篇

教育扶贫工作纪实 3 篇

【篇一】

xx 是省级贫困县,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仅 6000 余万元。是典型的农业县。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66 所,其中农村中小学 60 所,在校学生 14768 人。

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教育扶贫工作要求,帮助每一个孩子实现梦想,xx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发展大教育”的战略部署,着力以改善农村尤其是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农村师资队伍和做好扶

贫济困助学工作为抓手,不断提升农村学校办学品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全县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

抓基础办好农村每一所学校 我县把校舍建设作为着力改善民生基础工程、阳光工程来抓,本着“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的宗旨,以空前的投入力度全面实施校舍建设工程,全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近年来,先后投资2 亿余元,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改薄工程等项目。全县累计维修加固校舍 4.8 万平方米、新建 4.2 万平方米。202_ 年,全县在浴室、食堂、饮水、厕所改造等方面投入资金 830 余万元,农村学校校舍功能的分区更加合理,校园校貌和内部设施实现了大提升,多数农村学校在食堂、宿舍、浴室、饮水等六个方面均达到标准化要求。经过优化布局调整,全县基本形成了布点均匀、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新格局。各学校“走廊文化”“墙壁文化”等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初步形成了“一校一特色,校校有亮点”的校园景观,为农村孩子们上学提供了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加强学校硬件设施的同时,全面提升学校软件建设水平。着重加强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和各学科器材仪器建设,实行城乡同步配备,同步达标。202_ 年,以全省第三批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县为契机,投入 1283 万元,实施项目学校 92 所,农村学校基本实现了图书资料、教学仪器、实验器材、计算机器材“四配套”,提高了学校的标准化办学水平。202_ 年,投资 700 余万元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三通两平台”建设,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予以大

力支持,为所有农村学校开通了 20 兆光纤网络,部分学校配置了现代化录播室,农村所有教学点实现了数字资源全覆盖。202_ 年,在全面改薄项目实施中,规划投入 9600 余万元,重点对农村学校图书资料、教学仪器、文体器材及办公桌椅、学生课桌凳等进行配套,缩小了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同时实施教育投入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及特困学校倾斜政策,不足 100 人的教学点按 100 人标准下拨经费,中心校办公经费从 202_ 年起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学校已经成为新农村最安全、最漂亮的建筑,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随着近几年布局优化调整,全县农村中小学基本形成了布点均匀、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新格局。

抓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师当仁不让成为教育扶贫的主力军,是让贫困地区孩子接受公平、有质量教育的重要基石。

为了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我们一是认真落实教师队伍长效补充机制。三年来,全县招聘特岗教师 120 余名,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202_ 年,全县除招聘特岗教师 30 名外,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中教师 10 名,幼儿教师 35 名,其中 22 名幼儿教师全部分配农村幼儿学校,使各学段、各学科教师结构更趋合理。

二是多渠道提升教师素质。我县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自我提升”三种途径,实行国培计划、全员培训、专项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薄弱学科培训“无训并举”,实现了

教师培训全覆盖。特别是我县以“国培项目县”为契机。整合县级教师培训资源,建立起国培、县培、网培联动机制,先后组织教师参加置换脱产研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送教下乡等活动,有力的提升了农村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在 202_ 年为期两个月的送教下乡活动,共选派骨干教师 46 名,遍及全县 12 个乡镇学校,送教 11 科次,开展公开课活动 140 余节,参与教研教师 1800 余人,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有力提升了农村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认真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不断提升农村教师待遇,让更多的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的好。全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全部按标准发放到位。同时在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名师评选、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县委、县政府每年教师节都对扎根山区的优秀教师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xx 新闻》《山西教育》先后报道了我县宋丽英、曹瑞玲等 10 多名扎根山区,默默无闻的最美教师先进事迹。20 套教师周转房也建成,让农村教师住的安心。

四是开展实施区域教研活动,全县“六大片区”定期开展区域内联盟学校教研教学交流活动,为农村学校教师进行示范指导和传、帮、带,有效提升农村教师师能素养。教师队伍的提升,有力的促进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抓机制全面落实党的惠民政策 积极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不断加大济困助学力度。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普惠政策的同时,全力做好困难幼儿补助、义务

教育困难寄宿生补助、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和免学费、贫困高中生补助以及贫困准大学生补助等工作,两年来,累计受惠学生 18800 多名,解决了众多贫困学生读书难问题,符合政策的建档立卡学生全部得到了资助。认真落实深度贫困村教育资助政策。202_ 年,深度贫困村在校生在享受普通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的基础上,为深度贫困村 51 名学生垫付保育教育费、教辅用书款、伙食费等,共垫付资金 2.77 万元。我县“因学致贫”涉及 1119 户,在校生 1427 人,“因学致贫”贫困学生也全部享受到应有的国家资助政策。认真做好贫困家庭大学生救助工作,实行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做到了“应贷尽贷”,贷款人数居全市前列。在县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从 202_ 年以来,县财政共下拨大学生路费资金 10.5 万元,贫困大学生入学路费资助实现了全覆盖。同时我们广泛宣传扶贫助学工作,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捐资助学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行政、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慈善助学活动,汇聚社会正能量。据不完全统计,202_ 年来,先后接受社会各界义工组织、爱心人士捐资助学 600 多万元,其中助学金 480 多万元,惠及学生近3000 人次。

营养餐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为了把这项惠民工程落实好,我们一是做到“三个一”,即设置一个意见箱;建立一本专门台账;收集整理一套档案。二是做好“五公开”,即公开领导组电话、公开食谱、公开购货渠道、公开营养餐收支情况、公开伙食费收支情况,把营养餐工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全都置于阳光下。目前,我县实施营养餐学校 33 所,惠及学生 4191 名,实现了全覆盖。

每生每天补助 3 元伙食标准,学生每餐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蛋、肉、豆腐及苹果、香蕉等水果,实行了“学校食堂食品统一采购配送”模式,确保了食堂食品安全。

我县的教育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不少困难,主要是县财力有限,教育投入资金存在不足,特别是农村一些薄弱学校经费短缺。由于政策原因,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难以得到全覆盖。而且农村教师整体性短缺、结构性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下大力气解决。

发展贫困地区农村教育,保证贫困地区群众受教育权利,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今后我们要紧紧围绕“有标准化校舍读书,有专业化教师教书,让贫困生都读得起书,让学生阳光快乐更好读书”的思路,定向施策,精准发力,保障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不断增强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更大的成绩!

【篇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扶贫攻坚,教育为先。今年来,xx 县委、县政府按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总体要求,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全县教育系统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决胜扶贫攻坚为

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攻坚克难、精准发力、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坚决打赢教育扶贫“攻坚战”。

精准发力资助学生一个不少 “李主任,多亏你上门告诉我教育扶贫政策,现在我家小孩上学每年能领到 1000 元的补助金呢。”今年秋季开学前,xx 镇 xx 村贫困户石某在镇扶贫办的帮助下申领到了小孩读书的补助金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xx 县目前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318 所,共有在校学生 96506 人,其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17687 人;共有学前教育机构 246 个,在园幼儿 17697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幼儿 2358 人。

为了让资助学生一个不少,县教育局强化信息比对,精准识别对象。通过汇总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逐一并与“全国学籍系统”进行比对修正,确保每一位贫困学生都登记在册。

强化精准资助,严格落实政策。严格按政策落实补助资金的发放。202_ 年春季学期,幼儿园补助资金发放 164.85 万元,资助对象 3297 人;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 271.975 万元,资助学生 4415 人;义务教育非寄宿生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补助资金发放 547 万元,资助学生 10642 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发放 506.65 万元,资助学生 5971 人,额外发放普通高中特困学生生活费 24.9 万元,资助学生 249 人;免收普通高中

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 181.82 万,受助学生 202_ 人;免费发放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辅资料 142.34 万元,惠及中小学生 12188 人;营养餐改善计划资金 969.136 万元,惠及学生 60571 人。

加大投入城乡学校展现新貌 为了让贫困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让教育扶贫取得新的成效,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x 县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优良环境。

xx 县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科学制定 202_ 年学校建设计划,继续全面改善薄弱学校,特别是贫困村所在地学校,重点进行“四改三化”(改食堂、改寝室、改旱厕、改澡堂,净化、亮化、绿化),推进 44 所省标准化教学点建设。

强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2_ 年 9 月重点接受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和进城务工子女入学的 xx 县思源实验学校投入使用,城区新增4600 多个学位。202_ 年芙蓉学校启动建设,明年 9 月投入使用,将为贫困学生提供近202_ 个学位。这些学校的新建,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学生无法享受城区优质教育的现状,教育扶贫成效初显。

“志”“智”并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为让贫困家庭每户都有脱贫致富的造血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xx 县非常重视职业技能培训。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办好现有中等职业学校。实施 xx 职中提质改造工程,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争取创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继续实施职业教育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计划。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教育培训计划。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和国家助学金制度,深入推进“xx‘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积极引导“两后生”、青年农民、城乡劳动者等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重点面向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深入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教育培训计划。同时,积极参与开展“春风行动”暨“真情帮扶、助力脱贫”大型专场招聘会,县内外共有 70 余家企业进场招聘,覆盖多个行业,共提供就业岗位 10000 余个。

完善机制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xx 县为了让教师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发挥“扶贫先扶智”的关键作用,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加大农村教师工费定向培养力度。202_ 年招生 200 余人,其中面向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免费师范专项计划 20 人。

健全农村教师补充机制。202_ 年,引进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应届毕业生教师 49 人,其中研究生 11 人。面向社会择优招聘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幼师 245 人。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向农村中小学校倾斜,加强农村教师校长培训。积极参与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培训计划,加强 xx 职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保障责任考评全面落实 为了确保教育扶贫工作有序、有力、有质快速推进,如期完成教育扶贫工作,打赢教育扶贫攻坚战,xx 县全面落实责任。县扶贫办负责建档立卡等贫困人口信息准确,特别是在县外就读的贫困学生数据,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动态数据随时向教育部门提供。县财政、城建投等部门负责配套落实项目所需资金到位。县人社局负责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包括“三支一扶”招录实施到位。

建立考核评估机制。xx 县教育扶贫工作列为各责任单位扶贫工作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建立教育扶贫工作信息系统,跟踪监测教育扶贫工作;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开展第三方评估。县人民政府组织县督查、纪检监察、财政、审计、扶贫、教育等相关部门对教育扶贫工作进展、质量和成效进行不定期督查考核,并及时通报督查考核情况。

【篇三】

一项项帮扶举措暖人心扉、一批批项目资金立竿见影,优质资源随时共享、优秀教师跨校流动,扶贫先扶智,这一精准扶贫的创新性攻坚战,正在 xx 教育系统全面铺开。

一年来,xx 县教育局按照“扶贫扶智,教育先行”和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总体思路,推进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实施。

实施精准资助打赢教育扶贫攻坚战 学前教育向行政村延伸、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引领未来、乡村教师队伍稳步提高……,从这些变化可以深深感受到教育精准扶贫给 xx 带来的巨大变化。

202_ 年县教育局按照全县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把推进教育精准扶贫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深入开展调研,精心制定方案,发挥行业优势,紧紧抓住改善办学条件、农村教师培训培养、职业技能培训、贫困学生资助等着力点,切实提高教育扶贫富民能力。

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重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延伸,根据实际需求,落实幼儿园建设项目 7 项,完成总投资 4019 万元,建设项目覆盖 19个贫困村;落实 11 个走教点建设项目,完成总投资 1246 万元,建设项目覆盖 11 个贫困村;落实农村中小学全面改薄建设项目 15 项,完成总投资 5238 万元,项目覆盖 62 个贫困村;落实完成 83 所农村幼儿园教玩具配备,完成总投资 127.4 万元,玩教具配备对全县幼儿园、早教点全覆盖;落实完成初中工程项目 2 项,完成投资 441万元,建设项目覆盖 11 个贫困村;落实完成总投资 165.5 万元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信息化数字资源建设项目覆盖所有教学点;加快教育

信息化建设步伐,投资 3876 万元,完成 116 个计算机教室、1294个“班班通”教室建设,“班班通”建设实现农村学校全覆盖。

多措并举夯实基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认真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乡村教师职称评审中免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连续在乡村任教 20 年以上降低申报条件;制定《xx 县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意见》,从政策层面推动县域内、校际间教师的合理流动和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大农村地区保教人员培训力度,利用继教网远程培训农村地区幼儿教师 215名;利用“国培”项目培训农村地区幼儿教师 130 名;对农村地区民办幼儿园 140 名幼儿教师进行学历培训;对 38 名农村民办幼儿园院长进行管理能力培训;依托“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 xx 县校长教师培训方案,向农村学校校长、教师培训的倾斜政策,组织各类培训 3122 人次,校长培训 29 人次。

落实多项惠民政策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制定了对 xx 搬迁户子女教育资助方案;完成春秋季贫困户家庭在校生入户统计和建档立卡工作,全县共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春季 5956 名、秋季 6129 人(学前春季 954 人秋季 864 人、高(中)职春季 965 人秋季 998 人、义教学段春季 4037 人秋季 4267 人);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 51329 名学生实施全免费教育政策;对 10958 名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学生落实生活费补助 1195.8 万元,落实蛋奶

资金 105 万元;对 38221 名学生落实营养餐资金 2643.2 万元;对 5802 名高中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 580.2 万元;对学前一年 5694名幼儿和 529 学前幼儿以及高中 881 名建档立卡在校学生享受十五年免费教育资金共计 401.6 万元;对 4660 名有贷款需求的大学生完成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2542.2 万元,旨在保证不让一名大学生因贫辍学。

科学规划职业教育 开展技能需求培训 积极研究和探索“联合办学、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订单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校企合作制定课程,开设了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化学工艺等十几个专业,先后与城南工业园区、西部矿业、桥头铝电、农商银行、xx 豪鹏汽贸等 102 家省内外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企业冠名班 25 个,订单培养人数占 56%,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95%以上。

我县城乡贫困和农村困难群体中有职业技能需求培训的1326人,已完成培训 651 人:其中餐饮服务培训 46 人,分别在长宁镇良盛餐饮城、顺悦楼餐饮城和雅古拜餐饮城全部就业;市场营销(导购方向)培训 60 人,经长宁镇政府分批安排,陆续在北川工业园区就业;城镇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 17 人,基本通过相应专业职业技能鉴定;

幼儿园保育员 480 人,可基本通过初中级职业技能鉴定;为良教松林村培训电焊工 24 人、维修电工 24 人。

全县摸排调查到特殊教育学生 76 人,送教上门残疾儿童 32 人,教育局及时成立“送教上门”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考核机制,研究送教工作,创新送教方式方法,断推进“送教上门”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制定具体帮扶计划 实行结对联点帮扶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从中央到地方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局34 个党支部结对认亲 34 个贫困村党支部,共有 2646 名党员干部结对人亲 692 户贫困户,每一位结对干部职工都参与了认亲活动,切实做到了“结对到户,责任到人”。各支部通过走访,进行了政策宣讲,并针对农户的具体家庭情况,对特困、孤寡、大病类似特困户捐款捐物进行了慰问、帮扶,慰问、帮扶资金达 46.2608 万元。抽调 6名工作踏实、作风严谨、适应性强,对扶贫工作能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的校级领导为驻村第一书记。

第二篇:电影《夺冠》观后感(3)

电影《夺冠》观后感(3)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影《夺冠》观后感(3),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影《夺冠》观后感(3)1

“中国女排精神”,一种伟大的力量,激励多少有志青年踏上征程,砥砺前行,奋力向前。近日,感恩集团公司给的观影机会,再次领略了“中国女排精神”的可贵、可敬以及莫大的能量鼓舞。

两小时的电影,几次眼泪狂奔,滚烫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下的那一刻,屏幕模糊了,但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敬佩与力量。每个角色的呈现,总是让人感想万千,女排人员的更新换代、郎平教练的排球方案改革,让“中国女排精神”再次崛起,永垂不倒。

80年代的女排,有一种信念,为国争光,身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面对发达国家,太需要体育精神的发扬光大,太想为国赢得荣誉,用冠军来诠释我们的努力和强大。郎平教练结合科学的训练方式,让新一代女排精神承载同样的梦想,关键时刻,团结奋进,用热爱祖国的满腔热情连续夺冠,不仅彰显女排永不言败的伟大精神,更能体现中国人民的团结奋力向上及中国快速猛进发展的速度,当高亢的国歌声荡漾在奥运会会场上空时,我们满脸笑容、昂首挺胸,我们为中国女排喝彩的同时,更是为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而骄傲。

反问自己,工作中有无这样“中国女排精神”的体现,作为任职管理人员是否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为企业的发展而奉献力量?是否在挫败时没有灰心,而是努力担当、改革、创新,奋力崛起?一连串的问题不只是一种自责反省,而更应该激励自己的是“中国女排精神”在身上的充分体现及伟大精神的传承。扬帆起航不在于时间的局限,只要在工作岗位上干一天就应该同“接好每一颗球,得好每一分”一样,咬紧牙关、稳扎稳打,获得最好最大的收获。

记住“中国女排精神”的伟大力量。

电影《夺冠》观后感(3)2

时隔12年,中国女排再度杀入奥运决赛。惠若琪的一记探头球,让全场屏住呼吸。一个高速旋转的排球,勾连起几代排球女将的热血与青春,中国女排三十余年的沉浮图景被缓缓打开。

中国女排代表的是中国精神,中国的骄傲,中国的国风,中国的威风。中国的女排,输不起,也不会输,中国的女排象征的是坚韧、是从容、是强大,从而,中国既然能在历史上博得一席之位,那么同样,也能在全世界的体育赛场上打下一片江山。这绝非是吹牛,因为女排能够吃苦耐劳,能够从容淡定,能够发挥极致,能够拿下第一。这也绝非是能与不能的问题,而是行与不行的问题。郎平年轻时的那个排球馆,挂着这样一句话: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凭什么中国不能做到,凭什么中国要受到冷嘲热讽。女排虽然失误过,但从不会失误一辈子,女排虽然也并未夺得过第一,但从不会让对手一辈子夺得第一,女排虽然流泪过,但从不会就此罢休,挺也要挺过去,死也要死过去。女排,是什么,女排是国家,是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是国家的荣誉,是国家向世界骄傲的证据!

中国女排,流血不流泪,掉皮不掉队。中国女排,只有拼才会赢。这是口号、也是打赢比赛的方法,郎平教练所提出的要求。中国女排,对手比中国强,那就强过他们,他们比中国更强,那就超过他们,他们不屑中国,那就集聚排球精神,战胜他们,打赢他们,让他们毫无翻身的机会,让他们领教中国排球精神,让他们看清我们中国既是华夏文明古国,又是体育界大展威风的强国,唯有这样,才能打败对手,才能彻彻底底地打赢每一场比赛,才能安心地接过奖牌,才能放纵自己,才能轰轰烈烈地和教练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看着中国的国旗冉冉升起。中国的力量诞生在中国女排精神之中!

电影《夺冠》观后感(3)3

这次放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几部电影,以放松我们的心情。这几都电影不缺乏趣味性,也不缺乏带给我们的励志内容,我比较喜欢的就是这一部《夺冠》了。

在之前,我对中国女排是不怎么了解的,只零零星星听过女排精神等词语,也不知道这种精神究竟是什么,女排队员们是经历了怎样艰苦的历练,才得到了如此高的赞誉。

一九七八年,中国宣布改革开放,沉睡的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转型,当时,面对世界的飞速发展,中国希望以某种方式让世界重新看到自己。七九年,漳州的排球训练馆便是第一代女排的训练场地,她们一次次地训练,克服教练传来的各种高难度球,跌倒了,爬起来。每个人混身都是伤。众人皆知的朗平也在此,刚开始,教练说她负重不过一 百公斤就不让她碰球。一百公斤!可想 而知是多么困难,极有可能终身瘫痪,但她没有放弃,在不断的举重训练后,终于举了起来。

日复一日的训练,早已将女排队员们磨砺成为了国家队的一名名猛将。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上,她们与打不死的小强——日本队——进行了一场场的激烈争夺,拿下了世界杯冠军,接下来的十几年内,中国女排屡屡获胜,势不可挡。

但在二零零八年的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指导的美国队以三比二的成绩战胜 了中国队,此后五年,中国女排一落千丈,无缘各大赛事项目。

后来,郎平又回到中国队,接管了主练的位置,并对球队进行了大改革,在各大城市挑选球员,并在一次次失败中 挑选阵容。

二零一六年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郎平的几番话鼓舞了队员们的士气,中国女排完全打出了自己的优势,几名队员十分配合,郎平的指导用人完 美攻克了巴西队的弱项。最后的赛 点上,中国队的一记重扣打败了巴西队。几场比赛过后,中国队再次拿下了久 违的世界冠军。

看过电影以后,我明白了什么是女 排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不屈不挠,坚持不懈,为国争光的伟大精神,值得我 们去学习。

电影《夺冠》观后感(3)4

1月19日,电影《夺冠》(原名《中国女排》)片尾曲发布,王菲那英两位乐坛天后联袂献唱#生命之河#,美妙的歌声娓娓道出几代女排的心声,也让更多人想去影院重温振奋几代国人的女排精神。

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开始,中国女排有辉煌也有低谷,但女排姑娘们始终将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中国女排十夺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更成为鼓舞以苏宁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奋勇拼搏的楷模。

传承不辍,坚守自己的未来

1981年,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冠,中国女排精神开启传承;1990年,张近东创立苏宁,将“执着拼搏、永不言败”定为苏宁的企业精神。30多年来,中国女排无论兴与衰,女排精神从未缺席;而苏宁无论沉淀期还是跃升期,“执着拼搏、永不言败”也始终未变,成为女排精神的最佳企业注脚。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曾说,“零售服务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跑,苏宁要用百米的速度跑马拉松——既要速度快,又要稳健;既要有敢于冲刺的拼劲,又要有坚韧顽强的耐力;既要目标高远,又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胜不骄,败不馁。”

女排精神的传承,是中国女排姑娘对冠军信念的执着,不管是“铁榔头”郎平领衔的60后队员,还是90后为主力的全新铁血队伍,都对胜利充满了渴望,激发自身砥砺前行。在苏宁,从60后到90后的苏宁人,都展现着“执着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在服务消费者领域,苏宁持续深耕细作、开放融合,将“服务是唯一的产品”理念贯彻到了自身的每一个动作,成为每一代苏宁人“执着拼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电影《夺冠》观后感(3)5

今天,妈妈带我去瑞立外滩电影城看《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的奋斗历程和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

一位陪打教练陈忠和因工作需要加入了中国女排,里面有一位队员叫郎平引起了他的注意,郎平的刻苦让这位教练惊叹不已。中国女排成员们每天挺着伤痛争分夺秒地训练,看着她们流的血和汗,将青春好年华奉献给了枯燥又残酷的体育事业,我就忍不住眼眶湿润。也正是因为她们的刻苦训练,她们为国家取得了惊人的好成绩。

后来,因个人原因,郎平任教于美国女排队教练。而陈忠和也成为了中国女排队教练。这一战,中国队输给了美国队。而中国人从此把她骂成了汉奸。此时的郎平心里百感万千,其实我能理解她的苦。

因为背负着希望,因而背负了压力。80年代五连冠的奇迹,是奇迹,更是年轻女排队员们的压力。郎平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使命,毅然辞掉美国的任教,回到中国队任教。郎平一改以往的训练方式,给予女排队员大大的鼓励与支持。我觉得郎平可真是个深谋远虑的教练,更是个坚强有耐心的中国女排队员。中国女排队员在她的训练下,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取得了胜利,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听爸爸说,我们中国女排的成绩是辉煌的,国家队女排能令外国人闻风丧胆。我不禁为伟大的祖国而骄傲。

《夺冠》这部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我相信,真实生活中的郎平一定更坚强、更厉害。中国女排也一定更强大。女排精神永不褪色。即使我们生在郎平退役后的90年代,即使五连冠时郎平的传说都是父母告诉我们的,即使以后我们只能从大人的口中得知这个传奇,但我打心底里相信,这个故事永远不会泯灭。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珍惜英雄们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电影《夺冠》观后感(3)6

电影《夺冠》以中国女排传奇人物郎平为主线,再现了中国女排3个不同的阶段,中国女排现役队员的参演更让影片增色不少。作为中国体育的最大IP,想把“中国女排”拍好并不容易。导演陈可辛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做减法围绕两代女排队员和3场比赛来讲故事。《夺冠》并非中国体育电影的开山之作,但此前的作品大都寂寂无声,远没有《夺冠》这样受关注。除了中国女排这一特殊题材之外,拍摄手法、故事处理、人物预设等方面,陈可辛都拿捏得比较到位。

中国女排是一个集体,要想还原过去30多年历程,135分钟的影片时长是不可能的。陈可辛说,过去两年的故事积累,足足可以拍5部电影。如何取舍,如何更准确地还原、展现女排精神,这就要求导演和编剧得有取舍。

从1981年至今,中国女排共拿到10个世界冠军,《夺冠》一头一尾选取了其中两场比赛,对应新老女排两个阶段。

第一场是1981年第3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在最后一场3比2战胜日本队,拿到中国三大球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另一场是202_年里约奥运会,但影片并没有把重点放在中国队决赛3比1战胜塞尔维亚的那场球,而是聚焦到与东道主、世界第一巴西队的8强战。

这两场比赛虽时隔35年,却是中国女排“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时代在变、队员在变、对手在变,但中国女排的精神从未改变。

上世纪60年代,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在大松博文的调教下一度创下118场国际赛事连胜纪录。中国队能在大阪从霸主日本队身上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对提升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言而喻。用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话来说,“这场球如果拿不下来,你们后悔一辈子!”

里约奥运会与巴西这场球也是世界排坛的经典之战。此前小组赛,中国队以第4名的成绩勉强进入淘汰赛,8强对手则是世界第一、主场作战的巴西队。从202_年至202_年,中国女排与巴西队的交手战绩为1胜18负。即便这样,中国女排仍顽强地以3比2淘汰巴西,此后接连战胜荷兰和塞尔维亚夺冠。

巩俐称出演女排英雄压力与挑战并存。

电影《夺冠》观后感(3)7

女排从成立至今,不论国家深处何种环境,女排姑娘们始终坚定信念、刻苦训练,用百倍千倍的努力打好每场比赛,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战绩摘得桂冠。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先进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的思想理论,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修养。要向女排姑娘们那样拼搏奋斗,勇夺第一,党员干部要抓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机,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相互学习交流,经常学习好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融会贯通,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做贡献。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而言,要想胜利走好新时代新的长征路,就得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补钙充电”,把学习作为成长进步的阶梯,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习惯。

女排精神不是一路高歌,女排精神是面对困境,勇于亮剑的不屈不挠。就拿里约奥约奥运会而言,女排也是一路坎坷,一路艰辛,咬紧牙关,奋力拼搏,最终力挽狂澜获得冠军。中国女排每一步都走的艰难,每一球都打得很用力,每一局都赢的很不易,但是女排赢了,女排哭了,女排笑了,笑到了最后才是中国女排,才是女排精神的完美体现。女排精神是对中国精神正能量的.诠释。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人是要点精神的。郎平在夺冠后说:“我觉得不是靠讲故事传说或者什么心灵鸡汤能解决的,关键还是从平时的训练中就严格要求。”她强调的,也是实力。这帮大长腿漂亮姑娘们经过刻骨的磨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凭借着过硬的实力走上了巅峰。女排精神常在,共筑泰山不屈壮志!

就像我们社区工作一样,没有什么捷径,只有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一心一意为社区居民服务,才能得到社区居民的支持和赞扬!

电影《夺冠》观后感(3)8

中国女排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是一种不骄不躁、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它诠释的是“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遵法、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这种精神曾是时代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影响了几代人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

这是一种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精神。在我们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就少不了这种精神,要把这种团结协作、不拍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贯穿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要相信,他人能够做到的,经过努力,我们不仅能够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挡水击三千里”的气概,我们就能迎难而上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创造出让人民满意的新奇迹。如今我们正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阶段,很多难啃的“硬骨头”在等着我们,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信念,永不放弃,我们的伟大事业就一定能够成就圆满。

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她们顽强不放弃的生命力。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工作遇到棘手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顽强抵抗,不轻言放弃,持之以恒,战胜一切困难。

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她们拼搏不服输的精气神。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困难,在青春年少时,应该时刻保持不服输的精神,勇于拼搏、创造,披荆斩棘,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她们吃苦不怕累的战斗力。人生有苦也有甜,想过舒服的生活,就得吃得苦中苦,应该用汗水和泪水,刻苦钻研,苦中作乐,耐得住寂寞,无所畏惧,迎难而上,勇攀高峰。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应该不言辛苦、踏实肯干、勇于创造、奋力拼搏、铭记初心、牢记使命,要向中国女排学习,将女排精神融入生活、融入学习、融入工作、融入人生,用顽强拼搏为祖国繁荣昌盛、实现伟大复兴,从强起来到站起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更幸福的未来。

电影《夺冠》观后感(3)9

今天看了一场电影《夺冠》,电影快结束了,我却久久不能平静,任何词语此刻不能形容我的激动兴奋及震撼,因为此刻中国女排站在奥运会冠军的领奖台上,齐声唱中华人民国歌。

我感动着回忆这两个小时,该影片讲的是中国女排打比赛,最后经历各种艰苦的训练和坚持,终于打出了世界冠军。我感动大年初一时教练在给女排们艰苦训练后女排们一进餐厅看到自己的父母们在等他们吃饺子的情景,原来铁汉铮铮的教练也有如此温情的一面,我泪目;我感动团结才能胜利,女排精神就是拼,其实除了拼,还有他们的团结,拼,说到底是个人行为,一群人一起拼才是团队精神的精髓,要拼,更要一起拼,听到郞平比赛前的呐喊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我泪目。

印象最深的就是女排队长朱婷和郎平的一段对话,让我热血沸腾。“为什么打球?”郎平问。起初朱婷无动于衷,直到郎平的语气越来越严厉。朱婷第一次的回答是:“为我爸妈。”“那你永远也打不出来。再想。”朱婷高高跳起,一记猛扣,“成为你,你满意了吧?”“你不用成为别人,你只要成为你自己。”这是郎平发给运动员朱婷的一个短信。

看到这,我深深的震憾,在这之前有时我想成为马爸爸,因为他好有钱;有时我想成为钟爷爷,因为他救了很多人;有时想成为xxxxx。总是意志不坚定,但是夺冠告诉我,以后坚持一个梦想,并朝着这个梦想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用我自己努力的结果来证明自己“我可以的,行的!”像郎平一样,心里有信念和精神,为了梦想不断苦练死磕,千百万次、上亿次不断重复地训练,才能练出自己下意识的正确动作。以后只要我努力了,就不会遗憾。宫崎骏说:“可以接受失败,但决不接受从未努力的自己。”

我就是我,我不用成为任何人。

电影《夺冠》观后感(3)10

国庆期间的团队活动,我结识了这部意义非同寻常的电影《夺冠》。电影讲述了几代中国女排的奋斗历程以及她们顽强拼搏为国家争光的感人事迹。

中国女排——这是让我们的内心充满着感激与幸福的字眼。什么是女排精神?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哪怕艰难险阻,也不忘在绝境中挥拳怒吼。无论结果如何,都要把杀气和狰狞留给对方!女排精神象征着团结、奋斗以及永不言弃。一代代的女排姑娘就是凭借这股精神,紧咬牙关,在国际赛场一次又一次为祖国赢得荣誉。

“你不用成为别人,你只要成为你自己。”这是郎平在202_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队对阵巴西队比赛前发给运动员朱婷的一条短信。这条短信让我感触很深:我们都想成为学霸,但我们永远要记得,我就是我,那个独一无二的我,不可替代的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颜色,要相信自己就是那一抹最靓丽的存在!

当教练指着训练场的墙壁说:“看到没有?这个墙上每一个球印,都是老女排运动员一球一球凿出来的。那时候打球什么都没有,但我们心里面有‘这个’;现在你们什么都有了,但是不是有时候‘这个’找不到了。” 我想,“这个”应该是指对排球的无限热爱,对热爱的全力一搏,以及拼搏过程中,对痛并快乐着的独特感受的深深领悟。

当郎平发现就算努力自己也比不过别人时,不是放弃,而是凭着那股倔强,硬把自己练成了“铁榔头”。每日苦练死磕,千百万次、上亿次不断重复,逼迫自己练出下意识的正确动作。她的选择让我震撼:我可以接受失败,但决不能接受从未努力的自己!

我欣赏女排姑娘们的“狠”,也欣赏她们的率真,是的,真正的无所谓,是流尽身上最后一滴汗,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而对任何结局都潇洒地说一声:我无所谓。

所以,为自己而奋斗吧,流汗、奔跑、呐喊,你终将创造出属于自己最精彩的人生!

电影《夺冠》观后感(3)11

随着20xx年国庆双节来到,《夺冠》上映,人们蜂拥而至,抢着观看。

影片一开头呈现出1980年女排训练场景。郎平的一句话令我深思:有时候鹰会摔倒,但是鸡永远也飞不到鹰那么高。简单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中国女排的目标是多么高远!

1980年大年初一。女排在与江苏男排的较量中表现不理想。老女排教练白浪罚全体学员接30个好球才吃年夜饭,一位队员被白浪罚到没有力气接球。当白浪提出谁来顶替她时,所有人都愣住了,只见年轻的郎平自告奋勇,在众人加油鼓励声中以力竭的状态接完30个好球,拼到让所有人去吃年夜饭的机会。

这样令人热泪盈眶的场面还有很多!

中国女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豪取五连冠,终于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了一把。女排精神影响了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20xx年,中国女排雅典逆转大局夺冠,八零后,九零后为之一振。202_年至20xx年,女排再度奥运会并世界杯夺冠,朱婷接过郎平的接力棒,成为新的领军人物。

中国女排几代人历经浮沉再崛起的艰难历程让我百感交集。

最让我心灵震撼的是在郎平组织新的女排国家队出征前夕发调查表填写:你热爱排球吗?新一代女排队员有人没填,也有人终于明白自己并不热爱排球运动,申请走出国家队,一路走了,并不回头。“你们什么都有了,但是你们的心里没有对排球的热爱。”这是郎导对新一代女排现状调查后得到的结论。

即使是中国女排的精神代表也会有失去动力,忘记目标的时刻;在这人才济济的时代,我们有时也会很迷茫,所以就需要有一个目标来引导我们,支持我们前进。是郎导,让女排姑娘找到自己的目标,向梦想靠拢;我们的生活中,是老师让我们看清目标,不再跌跌撞撞,磕磕绊绊,更不至于痴痴地望着天赋强人,居高临下而又无力回天。

正是这种女排精神的传承,让新一代中国女排激发潜能,重新振作,不屈不挠,问鼎世界之冠,闯出一片天。

我们,在看完《夺冠》后能做些什么呢?我问自己。

电影《夺冠》观后感(3)12

影片《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在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2_年拿下第十个世界冠军的历史,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传奇经历。

1、深受欢迎·女排精神

尽管由于疫情原因,让《夺冠》从春节档变成国庆档,但大家对《夺冠》的热情丝毫不减。临近上映,该影片的讨论度更是变得越来越高。而在上映之后,也是迎来了口碑和票房上不错的收获。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夺冠》记录了中国女排近40年的风雨征程,重现了振奋几代国人的女排精神。

2、时代主旋律

《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是时代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影响了几代人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不仅成为了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更成为整个民族锐意进取,昂首前进的精神动力。在21世纪的今天,《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在经历了严格而又残酷的训练以后,女排终于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1981年,女排在日本夺得了第一个世界杯冠军,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开创了女排五连冠的伟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女排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一度在世界范围内战无不胜。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离不开《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是她们用“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鼓舞了整整一代人.3、精神力量

《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是无私奉献、胜不骄败不馁、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实现的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是对国家、荣誉的一种责任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终代代相传,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奋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电影《夺冠》观后感(3)13

“没有你,没有我,仅有我们!”当女排主教练在赛场上头对女排运动员们,一字一顿坚定地说出这句话时,我的心为之一振。这不就是中国女排的精神吗

《夺冠》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有视觉上的冲击,还有心灵的震撼,让我不禁生发出对女排运动员们的无限崇拜之情。

那幅画面一向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其他队员都回到宿舍睡觉,仅有郎平一个人留在球馆里训练,她扛一百斤杠铃进行深蹲,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奋起。她对着墙壁疯狂地练习扣球、发球、传球,练到脸上全是汗珠,头发都紧紧地黏在脖子上,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看到她如此刻苦拼搏,我被这种吃苦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我不由得想起了自我,想起了每次自我练钢琴的情景。记得一次钢琴教师给我发了很多谱子,我觉得实在太难了,只练一个太枯燥,练多几个又太烧脑,我十分烦恼,总想放弃。我就故意不去上课来逃避,不料被妈妈发现后遭受了一顿狠批。

郎平遇到困难从不退缩,而我遇到一点儿挫折就选择逃避,实在太惭愧了。

女排精神不但体此刻刻苦拼搏、迎难而上,并且体此刻团结一心、永不言弃。

因为换了一代女排,所以女排的成绩跌一落千丈。在这危难之际,郎平回归祖国,带领女排进行改革,加入了很多新队员,可老队员极不配合,使得女排成绩30年来最差,如果继续这样,女排将解散。郎平带领所有人回到她曾训练过的球馆,请老友疏导球员,从那以后,球员们开始一心一意苦练球技,团结一心,拼尽全力打好每一次比赛,最终赢得了胜利。

由此,我想到了体育节那场篮球赛,当我班队长莫麒宇因投篮负伤,队员们继续拼搏,拉拉队不停呐喊助威,医务人员照顾他,班上的每一个人都为球赛的胜利全力以赴,最终成为全年级最厉害的25班。

每一份团体荣誉的获得都离不开团队合作,女排如此,我们也如此!

《夺冠》是同心协力、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是刻苦拼搏、迎难而上的女排精神;是永不退缩、永不服输的女排精神……

电影《夺冠》观后感(3)14

中国女排的历史,是一条振奋几代国民的夺冠之路,是为中国崛起而拼搏的时代音。电影《夺冠》回溯从1981年至202_年中国女排激情岁月:80年代初百废待兴的中国,女排是激扬国人自信的拼搏之军;祖国日新月异愈加强盛的如今,女排是彰显强国风范的王者之师。《夺冠》是由中宣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拍摄,由陈可辛执导,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中国女排国家队领衔主演。

正如郎平教练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什么是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中国女排以实际行动践行这句话,不到最后一秒绝不放弃,就算风浪再大也要勇往直前。如今,女排精神已经超越了体育范畴,它激励着年轻人攻坚克难、敢于担当。作为年轻人,我们从女排精神学会了什么?

观看《夺冠》学会了坚持。无论输赢都竭尽全力,在赛场上挥洒汗水,一分一分的先追赶再超越。这不仅是实力的展现,更是对对手的尊重。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们会被琐碎的事情烦扰,会因为环境艰苦而不适应,会因为工作毫无头绪而想逃避,甚至在厌倦期产生时想要放弃。我们应学习女排的顽强精神,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积少成多,脚踏实地将每一步走稳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坚持下去,扎实干好每一件事情,才能迎接胜利的曙光。

观看《夺冠》学会了迎难而上。逆境中抬起头迎接苦难,不服输不气馁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奥运赛场上遇到劲敌巴西队,女排姑娘们没有退缩,不慌不忙,坚持自己的战术,一分一分的将比分拉回来最终实现逆袭。在工作中面对难题,我们应该勇于承担,勇于担责,将困难当作自己前行路上的一道坎儿。跨越这道坎儿,我们才能离终点更近一步。

观看《夺冠》学会了团结。俗话说:“独木不成林,独身不成重”。中国女排之所以能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和个人的突出表现固然分不开,但更多的是团队协作能力。只有女排姑娘们互相打配合,凝聚每一个人的力量,将个人水平发挥到极致,才能最终汇聚成巨大的合力,往胜利的方向大步迈进。

电影《夺冠》观后感(3)15

《夺冠》这部电影我还没有时间去电影院看。我第一次听到这部影片介绍是广播,这周在家又看到了它的纪录片。刚刚我在悟空上看到了一个问题:女人怎么样才算爱自己?回答完这个问题,我脑中浮现的第一个名字是郎平,朗导。

其实作为85后,郎平这个名字离我们还是很遥远的。存于印象深处的只是202_年陪爸妈看了北京奥运会的排球比赛!具体的分数已经忘记,只记得女排每当赢球爸妈的欢呼!那是少年时美好的回忆!

记得广播中介绍《夺冠》时讲了郎平的经历,讲了球员郎平与教练郎平,讲了作为妈妈的郎平。讲述中最深刻的细节不是球员郎平有多厉害,是女儿白浪对妈妈的依恋。女排去美国打球,别人看的是球,白浪看的是妈妈,当讲到这个细节作为母亲的我非常的触动!

之后上头条就看到好多人写这样的标题:郎平也许是伟大的教练但不是个好母亲?看到这个标题我只是一笑而过。是不是好母亲不是你一个人有资格评判的。至少我看到《夺冠》纪录片里郎平的女儿白浪表达出的对于母亲的敬爱以及对于母亲的理解。有时母亲给女儿的可能不是无微不至的照顾,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奋勇拼搏用不放弃的精神!

我以前怎么女人怎么样才算爱自己?吃好喝好,满足自己的需求。现在看来这只是最低层面的满足。年长后的现在我理解的爱自己是做好每一阶段的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少年时好好学习,青年后努力工作,做一个好母亲,好女儿同时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有这个想法不是为了外界对于女儿的定义和要求,只是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作为一个妈妈,能带给孩子的不仅是每天的照顾,更重要的是精神!接地气的话是精气神!

第三篇:电影《夺冠》观后感

电影《夺冠》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影《夺冠》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电影《夺冠》观后感1

天高云淡,看看《夺冠》。

这是儿子的假期作业,也是我的假期安排。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文艺作品的解读都有多面性,哪怕如《夺冠》这样的国庆档期主旋律电影都不例外。有人把它看成《郎平传》,有人把它看成《郎和陈的故事》,我看到的是价值观的变迁,集体和个人关系的变化。

老女排能取得五连冠,这是集体主义的胜利,外在条件贫乏不堪的情况下,正是强调“我们”而非“我”,才最大限度凝聚了力量,用强大的精神力量弥补了技术和科技的不足。这也是我们理解的女排精神的第一个层面,拼搏,努力,即便一身伤病,也无怨无悔。

郎平执掌中国女排,女排队员已经是九零后,这代人已经不是靠空洞的鸡汤和体制的压力所能动员。所以会有陈鹿离开考大学,丁霞会说她心中的那个人就是她自己,朱婷会咆哮“我会成为你,你满意了吗?”郎指导不愧是具有国际视野的金牌教练,她的三大改革除了战略战术的意图,还有很核心的一点,就是尊重每一个个体,所以会变“主力——替补”为“首发非首发”,会鼓励球员们谈恋爱,会对朱婷说“你们应该打出你们自己的.排球,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我觉得这可能是电影表达的女排精神的第二个层面:尊重每一个个体,让每个人成就自己,而非仅仅只是在为集体去努力。

集体主义和尊重个体其实并不矛盾。新一代女排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更加精彩的比赛,还看到了同样精彩的队员,惠若琪、张常宁、丁霞等等,我们喜欢这批女排队员,不仅仅因为她们获得了冠军,不仅仅因为她们肤白貌美大长腿,还因为她们真实而个性纷呈。

电影《夺冠》观后感2

原本计划在春节期间上映的《中国女排》,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推迟到了9月国庆长假,我终于来到电影院,观看了这部更名为《夺冠》的电影。

《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创造了五连冠的奇迹,之后30多年的风云跌宕,到20__年里约奥运会上,不负众望,再创辉煌的故事。通过电影镜头,真实地再现了几代女排队员百折不挠、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看完电影,我思索了很久······

202_年,对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我在这一年里,顺利完成了小学的学业,进入了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在老师们的引导下,我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可是远没有达到我期望的“优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所有的成功,都是艰苦的付出换来的。中国女排经历了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来,至今已经十次问鼎世界冠军。女排队员们平日里刻苦训练,在赛场上奋力拼杀,为了实现理想,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她们为什么可以一次次创造传奇,与她们每天都有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艰苦训练分不开。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坚韧精进、追求卓越”,这是王老师为我们制订的班训,也是老师们对我们寄予的厚望。《夺冠》这部电影,正好诠释了这段话的含义。郎指导这样勉励朱婷:“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我现在12岁,正是最有冲劲的时候,正是要给自己下“不可能达到的目标”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用最猛的劲儿,展现出最不一样的“自己”。

“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让你心中的雏鹰展开双翅,在梦想的星河中征战出只属于你自己的那颗最耀眼的星。加油吧,少年!

电影《夺冠》观后感3

1月19日,电影《夺冠》(原名《中国女排》)片尾曲发布,王菲那英两位乐坛天后联袂献唱#生命之河#,美妙的歌声娓娓道出几代女排的心声,也让更多人想去影院重温振奋几代国人的女排精神。

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开始,中国女排有辉煌也有低谷,但女排姑娘们始终将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中国女排十夺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更成为鼓舞以苏宁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奋勇拼搏的楷模。

传承不辍,坚守自己的未来

1981年,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冠,中国女排精神开启传承;1990年,张近东创立苏宁,将“执着拼搏、永不言败”定为苏宁的企业精神。30多年来,中国女排无论兴与衰,女排精神从未缺席;而苏宁无论沉淀期还是跃升期,“执着拼搏、永不言败”也始终未变,成为女排精神的最佳企业注脚。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曾说,“零售服务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跑,苏宁要用百米的速度跑马拉松——既要速度快,又要稳健;既要有敢于冲刺的拼劲,又要有坚韧顽强的耐力;既要目标高远,又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胜不骄,败不馁。”

女排精神的传承,是中国女排姑娘对冠军信念的执着,不管是“铁榔头”郎平领衔的60后队员,还是90后为主力的全新铁血队伍,都对胜利充满了渴望,激发自身砥砺前行。在苏宁,从60后到90后的苏宁人,都展现着“执着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在服务消费者领域,苏宁持续深耕细作、开放融合,将“服务是唯一的产品”理念贯彻到了自身的每一个动作,成为每一代苏宁人“执着拼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电影《夺冠》观后感4

太真实了!这是记者的感叹。影片一开始画面上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16个字,就贴在现在中国女排北京训练馆墙壁上,是女排精神的写照。随后的那句话高度概括了女排精神的内涵: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中国人渴望找到某种方式让世界重新看到自己”伴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人的风貌一出现,就瞬间将人们思绪拉到那个奋斗年代。

中国女排40年征程弹指一挥间,从球员到教练,郎平的确是贯穿前后的那个人,直到现在仍是中国女排主帅。从最初老女排那第一个黄金时代,到陈指导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再到如今郎平指导的第三个黄金时代,这简直就是中国女排“黄埔军校”,而陈指导和郎平几乎贯穿始终的其实是情怀,两人演绎的对手戏感人至深,赛场上惺惺相惜,而共同的情结恰恰就是女排精神。

许多话语直抵人心,陈指导这样对郎平指导说:“我身边的许多人都对我说,时代变了,中国人不再需要中国女排了”,他摸着自己的胸口直言:“但是我需要!”其实,她们流露出的恰恰是对冠军的无限渴望,以及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女排精神传承至今永不褪色,他们书写了传奇,五星红旗如此鲜艳,义勇军进行曲如此雄壮。

影片在里约奥运会夺冠颁奖中落幕,银幕上闪现出中国女排历史上十次登上世界之巅的画面和记录,那广大球迷熟悉的一幕幕在闪回,中国女排10次夺冠经历,最后一个镜头又回到了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那才是初心。

电影《夺冠》观后感5

中国女排的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是一种不骄不躁,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他诠释的是:“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这种精神曾是时代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影响了几代人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我一直将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一直激励着我。古人云:“人贵能持之以恒。”这句话也不证实了这个道理吗?正如中国女排,他们在经历了11年的低迷期,在关键时候压不弯,踩不扁,打不垮,顶的住,扛得起,最终荣登世界之巅。中国女排因为努力,因为坚持,他们成功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不努力。

我们要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他们吃苦不怕累的精神。人生有苦也有甜,想过舒服的生活。就得吃得苦中苦。应该用汗水,泪水刻苦钻研,苦中作乐,无所畏惧,迎难而上,勇攀高峰。

《夺冠》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应该不言辛苦,踏实肯干,勇于创造,奋力拼搏,铭记初心,牢记使命,将女排精神融入生活,融入学习,融入工作,融入人生。为祖国繁荣昌盛,实现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电影《夺冠》观后感

以时间线为轴讲述中国女排的奋斗故事,向国人,世界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最强音:“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这个看起来过于笼统而老套的问题,或许我们在报纸杂志、作文素材里都可以找到。又或许,它对于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尽相同。小文档下载网精心整理了“电影《夺冠》观后感范文模板”,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优秀精选范文,请关注小文档下载网!

电影《夺冠》观后感范文模板【一】

中国女排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电影《夺冠》力求从更深的层面对细节进行发掘,力求展现中国女排为夺冠而经历的艰辛历程。影片同时也提出了女排精神是否过时的疑问。

据说当初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后,人类幸好还保留了一件东西,那就是希望,正是希望让人们坚持向前。中国女排低谷时期,临危受命的郎平说过,她只是给人们带来暂时的希望。话虽这样说,郎平却竭力把这希望发挥到了极致,最大程度激发队员蕴藏的能量,她更想要的是一支积极阳光的中国女排,看重的是乐在过程以及精神的永存,并不是寄全部希望于夺冠。在与实力相当的巴西女排决赛中,理性地说胜负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退其次了。事实上,不管曾经几连冠,长胜不败是不可能的。

你为什么打排球?这个问题并不是可以简单回答,甚至都无法用语言来确切表述,但又是一个不得不回答的根本问题。朱婷打排球最初就是为了能够离开农村,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但在老一辈女排精神的激励下,她将自己的目标扩展并逐渐得到升华,成就了球队以及自己人生的辉煌。夺冠路上每个队员的人生中,都具有类似的升华过程。当然能有中国女排这样的平台,她们是幸福的。

郎平率领女排夺冠的经历再次证明,解决思想问题是首要的。到了一定年龄才能体会到,快乐和解放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是件多么难求的事,但它又会激发出多么大的能量。推及我们每个人正在做的大事小情,都可以问自己是为什么,可以尝试在心底回答一下。

其实每个人都有着追求的天性,追求更多精神的愉悦,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用社会学专业名词来表述,就是具有自我实现的欲求。但追求是要付出的代价,就如同看电影《夺冠》要花钱买票一样。每个人欲求的目标应该是无上限的,就看你愿意付出多么大的相应代价,这可不是说说那么容易,更不是电影所能够完全展现出来的,例如朱婷深夜里的独自痛哭。越高的目标越容易产生灰心的情绪,因为难度等级会让你对正在和将要的付出产生怀疑,从这个角度说,对影片中自愿退出发队员,应该是可以理解的,谁又不曾知难而退呢?做不了英雄不可怕,只要心中依然敬慕英雄。

虽然个体的目标最初往往显得私人、零碎、渺小,但当心往高处的时候,普通人的大事小情足够升华出意义。如此,对自己的存在便少一些怀疑,不再纠结是否身体残疾,不再纠结能力大小,最大程度地享受人生就好。精神升华了,付出大约等于收获的公式也就容易成立了。这不是鸡汤,是切切实实的事实。

不可否认,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观众正是被女排精神召唤走进影院的,试图寻找某种东西。推荐观看《夺冠》,在观众的潜意识里,必然能够得到某种激荡,作为一名辛劳的普通公民,不断的激荡也许是不可少的强心剂。女排站上领奖台,国歌响起,你是否油然而生出庄严和激动呢?往大了说,家国多事之秋,恰恰最需要振奋的女排精神,电影《夺冠》正当其时!

电影《夺冠》观后感范文模板【二】

纵观中国女排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起步的60至70年代,腾飞的80年代,下滑的90年代,后又跌入了低谷(202_-202_年),如今又驶入了重生的现阶段。中国女排发扬不怕吃苦,永不言败,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女排奋斗史歌。同时,女排精神又一次得到国人的巨大关注,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就成了女排精神的代名词。女排精神一直是中国女排的“传家宝”,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女排精神不是以取得冠军成绩来衡量的,冠军只是对我们的最高奖励,我们的成绩未必永远第一,但是我们的努力却是永远第一,这才是真正的女排精神。女排精神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体育范畴而扩散到全社会,具有鲜明的榜样属性,建构起属于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并得以延续其影响力。不靠明星,不比段子,比赛本身就是最吸引人的看点,不分年龄和地域,多少人屏息凝神,同此欢乐。这就是女排的魅力。单纯地享受比赛的乐趣,是久违的美好体验。这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让今天的年轻人真切体会到,体育竞技所能带来的巨大振奋和凝聚力。女排所代表的理想主义和拼搏精神,在这一刻满血复活。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经验的总结。女排精神是当时国民的兴奋剂和推动力,全国人民都在学习女排精神歌颂女排精神,各行各业都以女排精神为榜样奋力拼搏刻苦奉献,只要有女排比赛必然是万民空巷呐喊助威。我在想,女排精神不是大刀阔斧所向披靡的王者之气,女排精神是百折不饶,愈挫愈奋,永不言败,顽强拼搏,团结奋进,力挽狂澜的强者之力。女排精神不是一帆风顺,不是志在必得。正如郎平所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的摇摇晃晃,有时候还会跌倒,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我们的党员干部也是如此,不是目标太难,而是你还不够努力!加油,每一天。

电影《夺冠》观后感范文模板【三】

铿锵玫瑰最迷人,追梦健儿最美丽。电影《夺冠》不仅让观众沿着时间的印迹,重温中国女排姑娘们叱咤赛场的英姿和登上世界之巅的风采,还感受了她们的坚守和追求崇高目标的勇毅。影片展现的改革开放之初她们努力拼搏初露英姿、低谷时期卧薪尝胆勇于革新、在辉煌之时精雕细磨永葆斗志,无不不彰显了这个团队想为、敢为、善为的斗志和担当!

想为就是为了祖国的荣耀,甘愿付出一切的坚强意志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她们把爱国主义作为底色,勇担时代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辉煌!曾经让全国人民振奋的五连冠后,中国女排进入时间的低谷。在202_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与俄罗斯的决战中,中国女排在0比2落后的艰难局面下,上演了惊天大逆转,时隔二十年再次获得奥运冠军。无论哪个阶段,中国女排都以振兴中华为信念,奋力拼搏,用令人热泪盈眶的精神力量,发出顽强拼搏的时代强音,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努力拼搏,为国争光,同样也是全国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崇高信念。由此我想到我们一代一代审计人正是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审计事业的发展前赴后继,贡献智慧。当今,中国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我们新一辈审计人更应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努力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敢为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敢于争先的奋斗精神。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真实的场景:女排x训练基地,一面水泥墙上布满了姑娘们扣球留下的印迹,有的甚至是很深的坑。这正是她们敢为的见证!积厚成势,因为敢于拼搏,一代又一代中国女排铸就了坚实的基本功和勇不言败的斗志,用一个又一个胜利赢得尊重与赞赏。这种敢为的精神,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事业发展的需要。敢为精神落实到审计事业中,就是要求审计干部发扬钉钉子精神,就要实干为先,遇到问题不回避、不推诿、不拖延,特别是作为一线审计人员,要有看我的的觉悟和跟我来的担当,要勇于接受挑战,敢于面对困难,充满推进工作不断前进的勇气和信念。

善为是以更大的决心和智慧破藩篱、涉险滩,开辟事业全新局面的精神。202_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逆境突围,力战塞尔维亚,时隔12年再次登顶。比赛过程中,郎平教练对队员们说要用脑子打球,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谋全局者,不足与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与谋一时。正是这样的善为,使得队员们发挥出了训练的水平。审计事业中的善为就是面对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要求青年干部要勇挑重担、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用新时代的标尺审视自己,在新征程的熔炉中锻造自己,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总结,脚踏实地,砥砺奋进,一步一个脚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为新时代审计事业新发展添砖加瓦。

想为提升境界,敢为体现担当,善为增强能力!我们审计干部必须要有热爱祖国的情感、报效祖国的思想、服务大局的志向;必须有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底气,敢于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勇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剑;必须有在困难中寻思路,在乱局中谋破局的智慧和能力。只要我们从自身作起,从细节作起,将爱国主义融入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利益与安全,从大局出发、理性行动,在守初心、担使命中,才会在奋斗贡献青春力量,书写无悔人生。

电影《夺冠》观后感范文模板【四】

电影《夺冠》以中国女排传奇人物郎平为主线,再现了中国女排3个不同的阶段,中国女排现役队员的参演更让影片增色不少。作为中国体育的最大IP,想把“中国女排”拍好并不容易。导演陈可辛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做减法围绕两代女排队员和3场比赛来讲故事。《夺冠》并非中国体育电影的开山之作,但此前的作品大都寂寂无声,远没有《夺冠》这样受关注。除了中国女排这一特殊题材之外,拍摄手法、故事处理、人物预设等方面,陈可辛都拿捏得比较到位。

中国女排是一个集体,要想还原过去30多年历程,135分钟的影片时长是不可能的。陈可辛说,过去两年的故事积累,足足可以拍5部电影。如何取舍,如何更准确地还原、展现女排精神,这就要求导演和编剧得有取舍。

从1981年至今,中国女排共拿到10个世界冠军,《夺冠》一头一尾选取了其中两场比赛,对应新老女排两个阶段。

第一场是1981年第3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在最后一场3比2战胜日本队,拿到中国三大球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另一场是202_年里约奥运会,但影片并没有把重点放在中国队决赛3比1战胜塞尔维亚的那场球,而是聚焦到与东道主、世界第一巴西队的8强战。

这两场比赛虽时隔35年,却是中国女排“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时代在变、队员在变、对手在变,但中国女排的精神从未改变。

上世纪60年代,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在大松博文的调教下一度创下118场国际赛事连胜纪录。中国队能在大阪从霸主日本队身上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对提升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言而喻。用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话来说,“这场球如果拿不下来,你们后悔一辈子!”

里约奥运会与巴西这场球也是世界排坛的经典之战。此前小组赛,中国队以第4名的成绩勉强进入淘汰赛,8强对手则是世界第一、主场作战的巴西队。从202_年至202_年,中国女排与巴西队的交手战绩为1胜18负。即便这样,中国女排仍顽强地以3比2淘汰巴西,此后接连战胜荷兰和塞尔维亚夺冠。

巩俐称出演女排英雄压力与挑战并存。

电影《夺冠》观后感范文模板【五】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从电影院出来,耳边还一直萦绕着这动听的旋律。

记得周总理曾讲过:“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或许祖国的过去我们不曾参与,我们只能在各种文献资料中体会到祖国往日的艰辛、经受过的种种磨难,但是我们现在能在日常生活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祖国当下的飞速发展、强盛壮大,也能在网上、在新闻事件中感受到中国人一脉相承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亲的热爱。

千言万语凝结成一句话:祖国,我爱你!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由《前夜》《相遇》《夺冠》《回归》《x你好》《白昼流星》《护航》7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着让我们心潮澎湃、难忘的瞬间。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夺冠》篇。

《夺冠》以80年代x弄堂的街坊邻居围坐一台黑白电视机紧张又激动地守候、观看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夺冠这场焦点大战。再现了当年中国女排以3:0击败美国女排获得金牌,实现了继1981年女排世界杯、1982年女排锦标赛冠军后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令国人无比自豪、激动的历史瞬间。

回顾当年赛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赛场上还是年青的主力主攻手、著名“铁榔头”郎平和其他女排队员们经过艰苦卓绝的拼搏后终于战胜对手时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而在今年的世界杯上,在中国女排取得11连胜的骄人成绩、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后采访中,还是郎平,已人到中年、身为中国女排主教练的她在赛场采访中再次流下激动的泪水、哽咽着以至不得不中断了采访的场景,深深地打动了我。联想到郎平二次流泪的感人瞬间,我感慨不已。

今年女排世界杯开始不久,身着中国女排教练服的郎平在采访中面对镜头,目光坚定地说:“我觉得只要穿上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要为国争光,这是我们的义务和使命,特别光荣,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这次女排赢了!中国赢了!中国女排正是传承了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才能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经历多次挫折再次回到巅峰。

此刻,我能深深地体会到当年中国老百姓观看女排比赛的如火热情,也为中国女排今天的成就而欢呼、骄傲、自豪。因为中国女排本身的魅力,早已超越了体育本身,已经成为鼓舞中国人民的精神标杆和偶像。她展现的是中国人民自信自尊自强的形象,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作为新时代青年,女排精神也鼓舞着我们,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挑战与机遇并存,付出与收获同在。我们要学习女排精神,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促进全面发展,在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要学习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迎难而上,勇于面对各种挑战。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水利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更美好!

电影《夺冠》观后感范文模板【六】

电影《夺冠》通过选取中国女排这个极富时代特色的题材,展现女排队员们的生活和训练细节,让观众被一个个活生生的中国女排形象所感动。在这个“只要五官长得好,三观跟着五官跑”的流量明星时代,电影《夺冠》里的一个个平凡的人物形象则更能带给观众以情感的共鸣,其所弘扬的女排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也必将带给观众更深的价值观冲击。

于我而言,女排的意义不仅在于冠军,更深层次在其精神。现如今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富足x,我们虽然不必随时为国家奉献和牺牲自身,但是前女排队员们的刻苦训练、坚持不懈的精神仍值得我们去学习。《夺冠》中有这样一段话描述郎平:“郎平全身上下,没有一块骨头是好的”,郎平自述“60岁的心脏,80岁的骨头”,这大概就是成功的代价吧。“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要不怕吃苦,敢于坚持,敢于钻研难题,在困难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面对任何艰难险阻都能从容应对,时刻保持自身的先进性。

在新时代,女排精神所展现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同样激励着我。我们要学习中国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胜利的底色是苦涩的,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女排姑娘们赛场上所获得的鲜花和掌声,还要看到这些荣誉背后所付出的汗水和鲜血。我们也要把这种顽强拼搏、力争上游的精神带到学习和工作中来,克服一切困难,把这种精神作为第一工作精神,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推诿,积极配合领导工作,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还要积极配合部门其他成员的工作,部门成员之间相互鼓励,紧密配合,共克难关,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勇担使命和责任,化女排精神为内生动力,不断弘扬和传承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电影《夺冠》观后感范文模板【七】

女排姑娘们顽强拼搏的精神吸引了无数国人和世界球迷的眼光,网民们直呼“女排精神,振兴中华,激励中华儿女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女排的胜利不是偶然,是什么支撑女排笑到最后,是一种不畏惧、不服输、百折不挠的中国精神,尤其在最困难的时刻,表现的最顽强,女排的精气神值得国人好好反思和总结。

要学习她们百折不挠的坚定。对于中国女排来说,一路走来虽然摇摇晃晃,但她们依旧眼中坚定,摔倒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擦擦脸上的汗水继续大步向前,这就是她们的信仰。共产党人最讲坚定,讲信仰,要讲党性、讲政治、讲纪律,时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牢记党员身份,在党言党,才能在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时能够保持清醒和应有的敏感度,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学习她们扎实精湛的功底。任何一个人,做工作、干事业都需要精湛的职业技能,这是取胜的基本保证。缺少精湛的技能,再多的精神鼓励也不可出现奇迹。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才能不畏强手,挑战自我,产生自信。这种职业操守需要日常的付出,要吃得了苦,吃得了亏,把基本功练扎实,关键时就管用。比赛绝对不能想当然,也不可能一口吃个热馒头,没有平日的基本功是不能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共产党人要学习她们兢兢业业工作,认真细致处理好每一件事,追求严谨,最求过硬基本功,真正做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学习她们团结拼搏的奋斗精神。中国女排姑娘们能排除一切困难最终登上荣耀顶峰,这是团结的力量。场上她们时刻相互提醒补位,真正做到扭成一股绳,产生让对手畏惧的强大合理。这种团结是真正的团结,是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团结,是为荣誉而战、国家而战的伟大团结。没有团结就没有今天的女排成绩,赛后当问道女排姑娘如何逆境中取胜时,她们说的最多也是团结。其实一个团队取得骄人战绩时一定是这个团队作风正,能团结才能战斗,一盘散沙,不注重相互补位、互相保护怎能挑战强大对手。当下,在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上国人最需要这种民族大团结,团结可以战胜一切困难险阻,团结就是力量,中华儿女要以此发扬女排的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的精神。

电影《夺冠》观后感范文模板【八】

很多年后,中国更强大了,中国人依然会想起202_年8月21日的这个场景:中国女排姑娘站在里约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齐声高唱国歌: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中国女排里约之行,完全可以拍成一部大片,逆袭命运,咬牙死磕,绝地反击,最终迎来气壮山河的胜利!

这是里约奥运会中国人最关注的一场比赛。一位“80后”妈妈在朋友圈里写道,她带着6岁的女儿在客厅里看完了这场直播,“奏国歌时,我把女儿拽着站起来,一起跟着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有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共同情结,对中国人来说,中国女排就是集体记忆、共同情结。新一代中国女排在里约的伟大胜利,又在中国年青一代中延续和强化了对这支队伍和“女排精神”的认知和情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帷幕,封闭已久的中国大门,向世界缓缓打开。那是一个中华民族争取“球籍”的年代,百废待兴,而又迷茫困惑,中国人需要精神偶像。关键时刻,中国女排带来了一场关键胜利。1981年年底,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身份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7战7胜,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

那时在中国,黑白电视机都不多见。决赛那天,人们黑压压一片守在电视机前、广播前,收看收听中国女排对阵日本队。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x女孩扣下了世界冠军,中国女排3:2获胜。举国沸腾。天安门广场上,人们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在今天回望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那是一个人人谈理想为荣的年代,那也是一个国人争先恐后用勤奋与智慧改变祖国面貌的年代,而中国女排用“五连冠”的佳绩,对各行各业的中国人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为当时的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诚如当时《人民日报》头版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所言:“她们的胜利捷报,也使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全国人民得到极大的鼓舞……看看女排,想想自己,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向她们学习吗?中国女排在体育战线上为国争光,我们就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多作贡献吗?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早已今非昔比。198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5千亿元,202_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67万亿元。各个领域,中国都迎来了收获时刻。中国人对待奥运金牌的心态,越来越理性。毕竟,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已不仅仅是体育了。但是,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对巴西、荷兰、塞尔维亚的比赛,为何仍然让中国人揪心关注、热泪盈眶?

这又是一场关键时刻的关键胜利,远远超出了一块金牌的含义。中国人从这场比赛中,看到了理想的复苏,看到了奋斗的价值,看到了精神的力量!

在今天,中国已进入改革攻坚阶段和深水区,前面路上充满激流险滩,每进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许多人像中国女排在里约那样“一分一分咬牙顶”,但也有人迷茫,也有人退缩,还有人堕落……在今天,时代和人民对精神的渴望和呼唤,越来越清晰有力。

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如果没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没有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在世界上生存,更谈不上实现伟大的梦想。

“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中国女排在里约的坚持,不正是形象地指明梦想实现的路径吗?中国人用“女排精神”去坚持去努力,像中国女排那样专注、团结、拼搏,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的提出,基于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历史大背景以及当代中国发展现状,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梦想总是美丽的、动人的,是激励人前行的不竭动力,但追梦之路,并不平坦,有不少的艰难与险阻,有不少的挑战与考验。

如果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女排之崛起,极大地激励了中国人投入改革开放;那么,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女排的胜利,将再度激发中国人的精神动力,自信地走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

第五篇:关于《夺冠》电影观后感作文

“女排精神”代代相传。以陈忠和为主教练的时期,是女排精神传承和发扬的一个重要时期。小编整理了关于《夺冠》电影观后感作文5篇精选,希望能帮助到您。

《夺冠》电影观后感作文一

“女排精神”代代相传。以陈忠和为主教练的时期,是女排精神传承和发扬的一个重要时期。

中国女排几十年来都是以“夺取奖牌,争取金牌”为目标的。取得“五连冠”后,中国女排成绩起起伏伏。教练换了好几任,但都没有夺得世界冠军。直到202_年2月,陈忠和接队。当时,中国女排在世界所有女排强队中是平均身高最矮的一支球队,这对一项需要“高度”的项目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取得世界冠军的。然而,就是这么一群“小个子”,被陈忠和带到了一个新高度。经过几年的艰苦训练,这支队伍取得了世界杯冠军、奥运会冠军以及大冠军杯的第一名。

陈忠和曾在袁伟民执掌中国女排教鞭时期担任过陪打教练。为了将中国女排的训练质量提上来,陈忠和实施了一系列的“魔鬼训练”。如果没有中国女排精神的支撑,那么几乎没有人能承受陈忠和的“魔鬼训练”。

湖南郴州基地的苏仙岭,就是传说中的魔鬼训练场。苏仙岭的海拔并不高,但上、下石阶加起来有3600级。陈忠和要求所有的队员必须在22分钟之内跑上去,只要有一个人超过1秒钟,二话不说,全队一起下去,重新来。

登山既可训练队员们的腰腿力量、膝踝关节,又可以磨炼队员们的体能、意志和团队精神。这一“魔鬼训练”使姑娘们的身体和精神几近崩溃,但是每一个姑娘都告诉自己:不能掉队,不能拖累大家,不能拖累全队,一定要坚持,哪怕有人坚持不住,也得两个人拖着她往上走,一定要把她拖上去,坚持、再坚持。每当笔者回想起年轻的队员们手拉手、强帮弱,汗水混着泪水,滴在一级级的石阶上,艰难地向苏仙岭冲刺的画面,仍然激动不已。

陈忠和时期,中国女排精神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同时也有了新的发展。中国女排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取得过三次奥运会冠军,第一次是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第二次则是20年后的202_年雅典奥运会。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决赛中逆转俄罗斯女排取得冠军,无疑是中国女排精神的又一次展示、发扬和传承。当时中国女排队员整体条件都不算太好,正是因为坚定地走中国女排的发展道路、发扬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才能有所作为,再次取得了非凡成绩。

《夺冠》电影观后感作文二

3:0完胜美国队!23日的202_女排世界杯“天王山之战”没有想象中胶着,中国女排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实现七连胜,同时在卫冕冠军的道路上迈出最坚实的一步。这是中国女排的胜利,更是女排精神的胜利。30多年前,中国女排创下世界大赛“五连冠”的壮举,在国门初开的那个时代,女排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缩影,也激励着一代国人发愤图强、锐意进取,不断谱写时代壮歌。30多年过去了,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朝着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迈步前进。当此之时,虽然我们已经不需要用金牌来证明强大,但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于争先的顽强拼搏精神,永远是振奋民族自信心的强大力量。此时此刻重提女排精神,不仅是因为过去五年里中国女排勇夺202_年世锦赛亚军、202_年世界杯冠军、202_年奥运会冠军、202_年大冠军杯冠军和202_年世锦赛季军,始终位列世界顶尖行列,更是因为女排精神历久弥新,在新时代不断地丰富和扩充着自己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本次世界杯,中国女排已经迎来七连胜,战胜了美国、巴西等主要争冠对手,距离卫冕又近了一步。但郎平和中国女排深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对她们来说,每一场比赛都是一次“从零开始”,每一次比赛都要拼尽全力,惟其如此,才铸就了强大的中国女排和传承至今的女排精神。说到底,女排精神之所以为女排精神,最根本的正是为国争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何时何地,中国女排胜不骄败不馁,始终把为国争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赢要赢得光明磊落,就算输也永不放弃、超越自我,打出中国人的精气神来。美国队我们已经赢了,但世界杯还没有结束。中国女排,加油!

《夺冠》电影观后感作文三

说到中国女排,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女排精神”。

中国体育界最不缺的就是冠军,各种项目的世界冠军数不胜数,但冠军背后能够总结成精神的项目却不多。改革开放前,中国体育界有两面红旗:一个是中国登山队,另一个是中国乒乓球队。这两支队伍是当时中国体育界最优秀的团队,分别创造了“中国登山精神”和“乒乓精神”。而在改革开放后,“女排精神”叫得更响,更深入人心。

1981年,在日本举办的世界杯上,中国女排同样以七战全胜的战绩,先后战胜美国、日本等世界劲旅,首得世界冠军。从排球运动本身来讲,东方人能够拿到排球项目的世界冠军并非易事。排球是集体项目,又是“高人”项目,有它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必然不是一般的训练就能取得成就的,而是需要一种精神和动力的鼓舞和追求。中国女排队员在赛场拼搏的身影,让无数国人热血沸腾。

此后,以袁伟民指导为教练核心的团队和老一代的女排姑娘们,在“五连冠”(1981—1986年)中凝聚缔造了“女排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为国争光”的女排精神。

袁伟民受到了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启发,他认为陈景润在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依然攻克了这个数学谜题,靠的就是“迷”。于是,袁伟民将这股“迷”劲儿带入中国女排,要求队员们对排球也要极度专注和热爱。在训练时,他要求队员们拼尽全力,克服苦累和伤病等困难。在比赛中,他要求队员们极度专注,无论对手强弱都不能松懈。为了让队员记住比赛中的一个教训,袁伟民会在赛后把所有球员留下加练,一直练到很晚才离开。

精神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从嘴里喊出来的,而是在日复一日的训练比赛中奋斗出来的,历练出来的,凝聚出来的。袁伟民一再强调“拼搏”“严格”“协作”,说出来感觉很虚,但这正是女排精神的体现。凭着在日常训练中锻炼出来的坚强的意志和扎实的技术,中国女排连续拿下了五个世界冠军,创造了辉煌,成为中国女排不断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传家宝”。

《夺冠》电影观后感作文四

赛场内,中国女排连战连捷、气势如虹,豪取八连胜。赛场外,女排姑娘“我去”“走你”等呐喊声也成了网络舆论场上的“萌点”。势不可挡地扣杀、奋不顾身地拦网,这令人再熟悉不过的一幕幕,仿佛又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是的,这就是让中国观众再一次湿了眼眶的“女排精神”。什么是女排精神?一言以蔽之,是中国女排奋勇拼搏、顽强战斗的精神。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可爱的女排姑娘们曾经五次蝉联世界冠军,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排精神,已经渐渐演化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扎根于国人的内心深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女排姑娘们越是大杀四方,中国男足和男篮越是“遭了殃”。网友们的吐槽是毫不留情的——“女排把观众打哭,男篮被对手打哭,男足一直在家哭”。这当然只是一句气话,但言下之意,大家都听得懂——中国男足和男篮的小伙子们,缺的就是女排精神。但是,女排精神绝不仅仅是拼。有那么几个细节,不应该被我们忽视。在中国女排轻松赢下俄罗斯女排之后,对手主教练由衷地赞叹道:“对这场比赛我没有太多好说的,因为中国队打得太好了,进攻、防守、发球、接发球,没有任何错误”。这说明什么?女排姑娘们的成就,靠的不仅是拼搏精神,更是每一项技术环节的扎实和到位。而在每一场比赛之后,郎平都会谦虚地总结球队的不足,表示要学习对手的优点。这绝不是故作姿态,保持学习的心态,正是郎平和这支球队能不断进步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帮助中国女排在赛场上不断取得胜利的,是高超的专业技能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男足和男篮不是不想“拼”,而是“拼”不出来。每每在关键时刻,基本功的不扎实、准备工作的粗糙,总会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学习女排精神,光靠喊口号可不行。时代在变,对女排精神的理解和诠释,当然也该与时俱进。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代体育领域,中国女排为何总能再现辉煌、带来惊喜?科学的训练比赛、专注的职业态度,都是应该被补充到女排精神里的内容。无论如何,真正热爱、关心中国女排的人们,更应该多去赛场为这些可爱的姑娘摇旗呐喊,带动球市的发展。当然,时代在变,女排精神的底色不会变。对我们每一位普通人来说,学习女排精神,不该只是放在嘴边,而应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地提升专业技能。唯有如此,女排精神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夺冠》电影观后感作文五

“这就是‘血战’,我们每一场球都不能输。不能想赢怕输,只能是想赢不怕输。”四年前的世界杯,进入夺冠的关键阶段,郎平曾这样给队员们鼓劲。四年后,这样的“血战”再次来临。激战正酣的女排世界杯上,中美两强再度相遇,这场被普遍视为“冠军争夺战”的焦点战役,最终以中国女排零封对手而告终。看比分,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犬牙交错,但女排姑娘力拼下的每一个球,都重若千钧。“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在本届世界杯赢得开门红后,郎平的这句话一举冲上热搜,引得网友带泪转发。三连胜、五连胜、八连胜……女排姑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坚韧、拼搏、稳健,像一股雄奇的力量,叩响每个中国人的心扉。平心而论,这些年中国女排有过高光时刻,也遭遇过低谷困境,但只要站立赛场之上,这支队伍就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不一般的血性。在最要劲儿的时刻,呈现出最顽强的精神,这或许就是中国女排最动人之处。竞技体育本来就不仅是身体、技巧的比拼,也必然会包含意志力的较量——有赛场上对胜利的强烈渴望,更有赛场外向着梦想默默的坚持。郎平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的确,“女排精神”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靠日复一日的强化训练、一点一滴的艰辛付出凝铸出来的。有记者就观察到,女排队员在训练局很少能碰到其他运动队吃饭,因为来得最早、练得最久、结束最晚。就拿此次世界杯来说,女排姑娘刚到札幌就放下行李直奔训练场,郎平亲自上阵,用她的话说,“我一个快60岁的老太婆都还在拼,没有人好意思偷懒。”女排是中国三大球中唯一夺得过世界大赛冠军的队伍。作为一种情结,女排精神承载着几代人的共同记忆。38年前的冬日,女排姑娘首次荣获世界冠军。咚咚的“铁榔头”,敲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战鼓,提振了中国人的精气神。这支光荣的队伍不仅是竞技舞台上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更成为无数中国人的励志榜样。“三连冠”“五连冠”,在那个国门刚刚打开、人民呼唤精神力量的时代,中国女排以她们无畏的拼搏攀上巅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在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女排精神如同一面旗帜,让世人看到中国的集体主义、爱国精神、自强意志,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能创造怎样的奇迹。输过赢过奋斗过,哭着笑着坚持着,近40年来,这支队伍用一次次的拼搏展现体育的本质。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支球队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纵然今天的中国早已无需用更多金牌去证明自己的强大,但正因此,我们才更要去理解、去体悟、去唤起那贯穿于“女排精神”当中的强大力量。我们前进的每一步,都需要“一分一分去拼”,这是时代和国人对精神的渴望和呼唤。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梦想化作风帆,有了这股子精气神,梦想再大,未来再远,也终将抵达。

电影夺冠观后感3则与教育扶贫工作纪实(最终定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