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以及点映影评500字(推荐阅读)
编辑:雪域冰心 识别码:77-1005910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5-23 10:42: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攀登者》电影观后感以及点映影评500字

202_年作为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攀登者》,其影片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的故事情节。关于202_年电影《攀登者》的观后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1】

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今年国庆节的电影市场非常火爆,值得关注的就是国庆献礼片,今天我们来说说说《攀登者》。这部电影的参演者很多,最让我们熟悉的就是吴京、章子怡、胡歌等人。9月30号影片就将全国上映,相信到时候一定会口碑爆棚。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时隔59年,由徐克监制、李仁港执导、阿来编剧,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陈龙、刘小锋、曲尼次仁、拉旺罗布、多布杰主演,成龙友情出演的电影《攀登者》袭来。在致敬海报中,五位演员神情坚毅、目光坚定,传递出一往无前的信念和决心。

电影《攀登者》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讲述了中国登山队在1960年与1975年两次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并首次完成了珠峰海拔高程的精确测量。电影《攀登者》剧组为了真实还原这段历史故事,影片的主创团队在前期筹备阶段做了大量的史料收集工作,无论是影片中富有历史年代感的场景搭建,还是1960年、1975年中国登山队员所使用的冰镐、冰爪、氧气瓶以及登山服等装备与服装道具,都遵循史料记载,做到真实还原。据了解,为了让演员表演更加真实,剧组的每一位主演都要背着重达17公斤的登山装备进行训练和拍摄。为体验高海拔和极寒环境下的真实感受,主演吴京还在去年年底最冷的时节到海拔5200多米的青海岗什卡雪峰,足足体验了半个月的攀登生活。

在此之前,大概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中国一段几乎尘封了60年的历史,一个关于民族尊严与捍卫家国的故事。在刚解放时期,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境,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上世纪50年代,中尼双方因为珠峰的归属问题起了争议。尼方认为珠峰完全在尼泊尔境内,与中国无关。当时中方提议给山峰起一个友好的名字“友谊峰”,尼方也拒绝接受,尼方坚持认为“中国人从来都没有登上过珠峰,何谈珠峰是你们的领土”。为此,国家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登山队,我们要为了国家的荣誉而战!攀登不只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使命一种态度,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岁月,有不同的攀登者,但攀登的精神融汇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攀登的精神不在浩渺无边的宇宙里,而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与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在这个奋斗的时代,每一名中国人都是攀登者。14亿中华儿女在各自的岗位上,在细碎的生活里,传承攀登的精神,追求美好的生活,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2】

去找了一下登峰的历史背景相关资料,一下百感交集……不管从近代还是到现在,国外对中国始终保持的是最大的敌意,登顶成功居然国外还不承认,说没有影像资料!还说没有测试高度!我尼玛,气死我了,后来登峰只好拍摄,队长邬宗岳永远留在了珠峰,在队友下山的路上,他们发现了他早已冻僵的尸体和保存完好的摄影机。

登峰,不仅是攀登者性命的交付,更是对国家尊严的捍卫…英雄永垂不朽……

最后啰嗦一下:

中国成长并没有挡谁的道,但是就有那么些人(国)却按耐不住狗急跳墙,就有那么些人(国)爱捧臭脚实力跪舔,推特删除那么多中国账号,叫嚣“保护推特精神”,可到底是谁在害怕呢?

由此看来,这“自由”就是狗屁,你以为出墙就是自由,可你还在墙内,在美国的墙内,继续洗脑继续做梦吧,欲盖弥彰只会贻笑大方,闭目塞听、固步自封,徒留后来人史书的耻笑……噫,这么一看作为笑点也是有点儿意义的~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3】

《攀登者》

又是一句名言,为国登顶,寸土不让。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60年代为彰显中国国家实力和民族自信。中国政府以国家命令组织人员登珠穆朗玛峰。估计谁都知道,海拔8800多米的高峰。这是挑战人类极限。弄不好峰登不上,死一大半。

中国优秀的登上员们,毅然扛起大旗。挺近珠峰…要让五星红星,屹立在地球之巅。为让这部电影力求真实。吴京去年特地去青海5200多米海港什体验生活。据吴京讲述,白天零下20多度,晚上零下30多度。尿出来,瞬间能变成冰嘎达…面对这种极寒天气,旧伤复发,依然咬牙坚持。他说既然来了,就要像个爷们,眼里不揉沙子。干就干到底…可在当时,攀登珠峰这事,并不是咬牙能挺过来的。珠峰环境非常恶劣。很多登山装备非常匮乏,中国都生产不了。高强度钢铁,攀登设备中国就造不出。更别说登山珠峰…

此刻政府下定决心,跑到国外买装备。我们一定要登,而且还要从北坡登上。当时外国媒体舆论哗然,简直痴心妄想。其实人家质疑你也不是没有道理。珠峰可以从两面登顶。尼泊尔这侧南面坡比较缓,容易登顶。北面简直是地狱。首先天气变化无常,非常容易发生事故,常年伴有10级大风。北面岩石坡度从70度到90度延伸,相当于死亡攀爬。更恶劣的是,高山反应和脑水肿,会让你精神崩溃。英国登山队,几次想从北面登顶都以失败告终。在组建国家登山队后,有几次攀登经历。这点困难还是没有吓住中国人。

英雄气盖山河,敢笑珠峰不高。这种豪迈谁能比…我们都说做某种事情不能一蹴而就。登珠峰也要有计划。完成目标不一定要直接成功。要循序渐进,一点点克服困难。经过商量,每到达一定高度,就要建立营地。为后续登上,提供基础保障。登上不是说说,而且要行动。这行动,必须要承担负重。当时氧气瓶特别笨重。每人负重大概50斤左右

氧气瓶就要占10斤,每人只能携带两瓶。高海拔,缺氧,而且要行军8小时以上。难度可想而知…山上天气风云突变。山脚晴空万里,山上可能会遇到暴风雨。即便在天气情况掌握良好,也会遇到麻烦。登山者在北面面临第一道关口——北拗这是珠峰和北峰的冰雪墙。100多米厚的冰雪墙,及其容易发生雪崩和冰崩。弄不好,全都死在这。

人生如果没有困难,还有什么意义。经过艰难行军,终于突破北拗,到达3号营地。可刚到达营地麻烦又来临,电台出现故障。对于该不该,再次向5号营地发起冲锋。身为队长的史占春,心里没底。按照基本规则,5500米氧气少一半。7000米氧气少三分之一。8000少四分之一。科学界普遍认为8000死是死亡地带。不仅要观察团队情况,也要考虑天气。这时大本营得知这两天天气晴好。必须要把消息传给他们。

大本营两位队员挺身而出。他们轻装上阵…大本营离队员距离长达17公里。这种短路程,正常人员也要走3天。前面还会遇到风险万分的冰山带,冰裂缝。他们两个人只用了24小时,就把消息传到队员手中。中国人用无法语言的魅力,抗争理想。即便前途特别艰难,也要迎难而上。到达7420米的时候,队员们要面临第二道难关。大风口,这里因为风的狭管效应,常年伴有大风。甚至可以高达12级风力…空气的氧气非常稀薄,往往人要吸几口氧气才能走。队员们的呼吸都会变成白霜,鼻孔都能堵住。他们艰难的越过大风口,队员王富州突然晕倒。

这位年仅24岁的小伙子,身体一直很棒。队友非常惊讶…当人们打开背包一看才发现。他一口气背了三个氧气瓶。对于这种条件来说,有氧气就是有生命。自己能多背一个,就能救人,成功就多一些。所有人都说,我也希望你能成功。当到达8600米的地方,队员再也继续向前。大部分一线队员,50%以上都不同程度冻伤。有冻掉耳朵的,有冻掉鼻子。就是为了轻装上阵走的快一些。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队员只能下撤。

英雄不是勇往无前,生命是第一。有命你才能继续攀登高峰。怎么办?就这样放弃?这次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每年的4月到5月是攀登的最佳季节。错过日子,珠峰地区不确定天气会更多。经过讨论,二线候补人员跟上,进行再次登峰。其中就包括,王富州,许竟、刘连满、屈银华、贡布。

1960年5月17日举行庄严的誓师大会。他们高举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半身像。誓要把两件东西放在地球之巅…由于之前登山经验,攀登比较顺利。很快就到达海报7600营地,就在这时报话机坏了。无法联系到大本营,也无法得知气象条件。这时候王富州站出来,激动的向大家表示。这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必须向前。后来他女儿回忆,当时父亲使命感很强。这就很像烈士,舍生忘死。他们必须为国家付出一切。除了克服心理恐惧,还要克服现实条件。氧气已经没有多少…由于大风的关系,食物已经刮跑。晚上他们五个人轮流一瓶氧气。贡布回忆,一晚上都没有睡好。第二天向顶峰发起冲锋然而他们还要面对最后一道难关——第二台阶。8680-8700多米有条坡度80度左右的斜坡。四周岩石陡峭光滑,没有着力点没人能爬上去。刘连满尝试多次,没有成功。商量后刘连满决定用自己肩膀扛起屈银华。可当时他们穿着8斤重的雪地靴。根本无法站立,屈银华脱掉鞋子,只穿线袜。身踩战友血肉之躯,一锤子一锤子,在岩石上打入冰锥。这才艰难走出这一关。

屈银华后来回忆,我这双脚没啥,只要登上珠峰锯掉都值得。爬过第二台阶后,刘连满也体力不支倒下。放弃意味死亡,把刘连满丢在这无异于等死。王富州和屈银华、贡布、决定,把氧气留给他。我们继续向前…刘连满望向他们三个人的背影,意识逐渐模糊。他想自己可能活不长…与其把这瓶珍贵的氧气浪费掉,还不如留给战友。他拿起笔写道,很遗憾没有和你们一起登上珠峰。我这次没有完成任务,任务由你们三个完成。

我氧气瓶有点氧气,你们回来用吧,可能会给你们下山有帮助。凌晨4点多,刘连满看到远处雪山上的脚印。他觉得他们三个成功啦。这时候不知道,什么勇气让他站起来。鼓舞自己迎接英雄凯旋归来。时间永远定格在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王富州,屈银华、贡布,成功站到珠峰上。这是首次人类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为这次成功,中国人付出巨大的代价。

有人冻伤成为终身残疾,有人像屈银华要截肢。很多人不禁发问,做这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到底为何?浪费钱而且成本巨大。在现代看来,这笔费用也是难以承受的。我找到一组数据。在中国现在组织登珠峰,每人45万左右费用。这笔钱是给公司团队费用。个人还要掏3万元装备费,食宿3-5千。登山出事故保险费3-6千。登山跟随人员小费1万元。后勤小费2-5千元。你想找一位向导每人5万。出事故要请直升飞机,5万元一架。现在你要登珠峰大概花费50-70万左右。当时这笔钱也是天文数字。为什么国家也要发疯登山?我看到最后才知道答案。登上珠峰的消息,国内外高度评价。

一改中国人,东亚病夫的污蔑。我们中国人,一点不比别人差。在我们看来国家荣誉和个人命运是一样的。人生就是一场无止境的攀登。有人中途放弃,而你却一直在坚持。万科董事长王石也登过珠穆朗峰。为什么很多名人都喜欢登山?其实登山不只是登上山头,人即使不来也只是一座山。真正征服的不是山,而是征服自己。只有征服,才会产生一种生而为人,生而为赢的自信和骄傲。因为这座山是人生的信仰。所以这部片,不容错过。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4】

别的先不说了,一般情况下,观众最在乎的就三点,视效、剧情和演员。

视效所有人都可以放心了,看看花絮的取景,你还需要怀疑视效会有问题吗?那都是特么真的。我想大多数喜欢看电影的观众都应该知道,好的特效都是虚实结合。其实只要实的这部分做好了,添加虚的那部分就只是起到点缀的作用了。

第二点剧情,首先是真实事件改编,有底子在。再一个肯定是请了相关专业人士做了指导的。所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第三点演员。这个已经没什么可怀疑的了。章子怡在中青年女演员中真的可谓是顶峰级了。张译也还算不错,另外三个感觉一般。不过也还好了。没有那种会让人出戏的烂演员。在这里可能有人要喷我了,我为什么要觉得吴京的演技一般。那就是个人的感觉而已,你没必要在乎的,你喜欢你尽管吹你的就行了,别来这里当傻狗乱叫。反正老子是一个都不粉。连梁家辉那种神级演技我都不粉,所以某某某的粉丝少来给老子扯淡。

所以以上三点都没问题,那就肯定不会是烂片了。因为观众最在乎的三个都解决了。那么唯一的问题是什么?导演。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怪喜欢用香港导演的,也不知道这导演的对大陆文化,特别是那个时期的文化了解程度有多高。他到底是会拍成写实风格还是戏剧风格也不知道。预告片中是两种感觉都有。看过他近几年的作品我感觉就是一般,不烂也不好看。不过早些年的《阿虎》和《黑侠》是真的好电影。豆瓣评分估计是被前些年那些爱装文艺逼的二货给搞底了。

不过我倒不期待这片。我感觉这片可能会比较像《绝命海拔》。当时看了那个片,几乎无感,拍的几乎快成纪录片的感觉了。可能是对这类题材不感冒。国内拍这个的原因估计是因为人家老美都拿中国元素拍一下,我们自己怎么不也拍一个。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5】

如果这部片子专注于爱国教育,那么其实无论拍成什么样,都会有拥趸,老一辈们喜欢口号式的爱国,新一代喜欢深沉的爱国,无论这片子拍的深刻还是还是肤浅,都会有大量的粉丝为其买单。

但这样就值得满足了吗?

中国电影在流量的地狱后,终于票房榜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像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等质量过关的作品出现,如果这次《攀登者》的质量肤浅,口号式爱国流于表面,那么这部电影或许会对中国电影事业造成新的伤口,因为资本们知道了,原来找吴京他们拍爱国的电影,就有的是人买单。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爱国教育应该细腻的潜伏,而不是浮夸的表演,不然口号永远是口号,进不了年轻人的心。

说一百遍我爱祖国,都不如一首雪绒花能打动人心。

读一千遍祖国好,也不如一部《人生一串》能让人感叹:生在中国真好啊。

除了爱国,这部电影能拍好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1、将当年的时局真实而朴素的描绘出来,尤其是冷战初期世界分裂的格局、1958中苏交恶,中国开始进入远无亲近无邻的格局、3年灾害实为人害的矛盾、1959西藏叛乱等等,这些东西哪怕是隐晦的提出,甚至能让攀登者们在脑海中有挣扎,也能提升电影的深度,如守望者中对冷战的思考(不考虑审查等因素)。如攀登者们感受到了时局的艰辛和底层官僚欺上瞒下的丑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后来经过了一些事情了解到新生政权的脆弱以及执政者悔改的态度,决心为了国家暂且抛弃私人感情,一战到底。这样处理尽管仍然是商业片的套路,但深度就要好得多。

2、细腻的描绘雪山的宽广和人的渺小,人从未征服过世界,人始终只是自然界中小小的一员。虽然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电影,但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却不能抛弃,去过草原与雪山会感叹世界的伟力与人的渺小,那珠穆朗玛更应该被恭敬的对待。当然如果能回忆一下老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豪迈,对我来说更加分(毛粉狂喜)。

3、揭露人性的美丽。在绝境中往往能见证一个人的好恶,懦弱者往往贪生怕死,但死的也往往最早。坚韧者无所畏惧,所以连雪山也无法阻挡。如果立意不是自然的浩瀚,那就要描绘人的伟大。成功的商业片往往都能彰显主人公的无畏和坚强,而且都能有很好的过渡,从一开始的胆小怕事/坐井观天/无能为力,到后来的勇往直前抱得美人归,只要能很好的描绘出这个过程,不让人觉得是在侮辱大脑,都能有很好的电影教育效果。

4、揭露人性的丑陋。《寄生者》等韩国电影证明了,揭露丑陋的价值并不低于歌颂美好,这个世界不是迪士尼描绘的乐园,自私贪婪是从出生时就带来的原罪。古人云:慎独,因为在一个人的时候,丑陋不被人所约束而肆意张扬,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一个人的时候,仍能保持良善的品德,而我们都成不了君子。大雪山就是见证丑陋的良好机会,如果你们只有一杯水/一件衣服/一个馒头,此时就是你释放恶魔的机会,你抛弃了道德却登上了峰顶,回来后成为了英雄偶像,万人欢呼,达到戏剧化的高潮。

………………

可以写的东西真的很多,编剧阿来也是文豪级人物,我能想到的他一定能想到,只是我担心他因为各种原因而妥协,因为审查妥协,因为电影时长妥协,因为主演不能演反派的形象妥协等等。

因为妥协而使这部电影流于表面,是对所有观众期盼的犯罪,也是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犯罪。

第二篇:202_电影《攀登者》观后感以及点映影评400字

202_年作为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攀登者》,其影片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的故事情节。关于202_年电影《攀登者》的观后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1】

其实真的不用关心是什么演员什么大腕演的这个电影。关键看这部电影有没有讲一个很好的故事。是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不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是不是一个引人向上的故事?

从以前的经验来看,应该是一个实地拍摄冰天雪地的故事,那么演员很少会出现后期配口型情况

不看演员是谁,就看演技啥样;

不看导演是谁,就看剧情咋样;

不看颜值高低,就看努力与否;

不看绿幕扣图,就看冰天雪地;

不看白脸娘炮,就看七尺男儿;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2】

去找了一下登峰的历史背景相关资料,一下百感交集……不管从近代还是到现在,国外对中国始终保持的是最大的敌意,登顶成功居然国外还不承认,说没有影像资料!还说没有测试高度!我尼玛,气死我了,后来登峰只好拍摄,队长邬宗岳永远留在了珠峰,在队友下山的路上,他们发现了他早已冻僵的尸体和保存完好的摄影机。

登峰,不仅是攀登者性命的交付,更是对国家尊严的捍卫…英雄永垂不朽……

最后啰嗦一下:

中国成长并没有挡谁的道,但是就有那么些人(国)却按耐不住狗急跳墙,就有那么些人(国)爱捧臭脚实力跪舔,推特删除那么多中国账号,叫嚣“保护推特精神”,可到底是谁在害怕呢?

由此看来,这“自由”就是狗屁,你以为出墙就是自由,可你还在墙内,在美国的墙内,继续洗脑继续做梦吧,欲盖弥彰只会贻笑大方,闭目塞听、固步自封,徒留后来人史书的耻笑……噫,这么一看作为笑点也是有点儿意义的~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3】

《攀登者》

又是一句名言,为国登顶,寸土不让。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60年代为彰显中国国家实力和民族自信。中国政府以国家命令组织人员登珠穆朗玛峰。估计谁都知道,海拔8800多米的高峰。这是挑战人类极限。弄不好峰登不上,死一大半。

中国优秀的登上员们,毅然扛起大旗。挺近珠峰…要让五星红星,屹立在地球之巅。为让这部电影力求真实。吴京去年特地去青海5200多米海港什体验生活。据吴京讲述,白天零下20多度,晚上零下30多度。尿出来,瞬间能变成冰嘎达…面对这种极寒天气,旧伤复发,依然咬牙坚持。他说既然来了,就要像个爷们,眼里不揉沙子。干就干到底…可在当时,攀登珠峰这事,并不是咬牙能挺过来的。珠峰环境非常恶劣。很多登山装备非常匮乏,中国都生产不了。高强度钢铁,攀登设备中国就造不出。更别说登山珠峰…

此刻政府下定决心,跑到国外买装备。我们一定要登,而且还要从北坡登上。当时外国媒体舆论哗然,简直痴心妄想。其实人家质疑你也不是没有道理。珠峰可以从两面登顶。尼泊尔这侧南面坡比较缓,容易登顶。北面简直是地狱。首先天气变化无常,非常容易发生事故,常年伴有10级大风。北面岩石坡度从70度到90度延伸,相当于死亡攀爬。更恶劣的是,高山反应和脑水肿,会让你精神崩溃。英国登山队,几次想从北面登顶都以失败告终。在组建国家登山队后,有几次攀登经历。这点困难还是没有吓住中国人。

英雄气盖山河,敢笑珠峰不高。这种豪迈谁能比…我们都说做某种事情不能一蹴而就。登珠峰也要有计划。完成目标不一定要直接成功。要循序渐进,一点点克服困难。经过商量,每到达一定高度,就要建立营地。为后续登上,提供基础保障。登上不是说说,而且要行动。这行动,必须要承担负重。当时氧气瓶特别笨重。每人负重大概50斤左右

氧气瓶就要占10斤,每人只能携带两瓶。高海拔,缺氧,而且要行军8小时以上。难度可想而知…山上天气风云突变。山脚晴空万里,山上可能会遇到暴风雨。即便在天气情况掌握良好,也会遇到麻烦。登山者在北面面临第一道关口——北拗这是珠峰和北峰的冰雪墙。100多米厚的冰雪墙,及其容易发生雪崩和冰崩。弄不好,全都死在这。

人生如果没有困难,还有什么意义。经过艰难行军,终于突破北拗,到达3号营地。可刚到达营地麻烦又来临,电台出现故障。对于该不该,再次向5号营地发起冲锋。身为队长的史占春,心里没底。按照基本规则,5500米氧气少一半。7000米氧气少三分之一。8000少四分之一。科学界普遍认为8000死是死亡地带。不仅要观察团队情况,也要考虑天气。这时大本营得知这两天天气晴好。必须要把消息传给他们。

大本营两位队员挺身而出。他们轻装上阵…大本营离队员距离长达17公里。这种短路程,正常人员也要走3天。前面还会遇到风险万分的冰山带,冰裂缝。他们两个人只用了24小时,就把消息传到队员手中。中国人用无法语言的魅力,抗争理想。即便前途特别艰难,也要迎难而上。到达7420米的时候,队员们要面临第二道难关。大风口,这里因为风的狭管效应,常年伴有大风。甚至可以高达12级风力…空气的氧气非常稀薄,往往人要吸几口氧气才能走。队员们的呼吸都会变成白霜,鼻孔都能堵住。他们艰难的越过大风口,队员王富州突然晕倒。

这位年仅24岁的小伙子,身体一直很棒。队友非常惊讶…当人们打开背包一看才发现。他一口气背了三个氧气瓶。对于这种条件来说,有氧气就是有生命。自己能多背一个,就能救人,成功就多一些。所有人都说,我也希望你能成功。当到达8600米的地方,队员再也继续向前。大部分一线队员,50%以上都不同程度冻伤。有冻掉耳朵的,有冻掉鼻子。就是为了轻装上阵走的快一些。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队员只能下撤。

英雄不是勇往无前,生命是第一。有命你才能继续攀登高峰。怎么办?就这样放弃?这次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每年的4月到5月是攀登的最佳季节。错过日子,珠峰地区不确定天气会更多。经过讨论,二线候补人员跟上,进行再次登峰。其中就包括,王富州,许竟、刘连满、屈银华、贡布。

1960年5月17日举行庄严的誓师大会。他们高举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半身像。誓要把两件东西放在地球之巅…由于之前登山经验,攀登比较顺利。很快就到达海报7600营地,就在这时报话机坏了。无法联系到大本营,也无法得知气象条件。这时候王富州站出来,激动的向大家表示。这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必须向前。后来他女儿回忆,当时父亲使命感很强。这就很像烈士,舍生忘死。他们必须为国家付出一切。除了克服心理恐惧,还要克服现实条件。氧气已经没有多少…由于大风的关系,食物已经刮跑。晚上他们五个人轮流一瓶氧气。贡布回忆,一晚上都没有睡好。第二天向顶峰发起冲锋然而他们还要面对最后一道难关——第二台阶。8680-8700多米有条坡度80度左右的斜坡。四周岩石陡峭光滑,没有着力点没人能爬上去。刘连满尝试多次,没有成功。商量后刘连满决定用自己肩膀扛起屈银华。可当时他们穿着8斤重的雪地靴。根本无法站立,屈银华脱掉鞋子,只穿线袜。身踩战友血肉之躯,一锤子一锤子,在岩石上打入冰锥。这才艰难走出这一关。

屈银华后来回忆,我这双脚没啥,只要登上珠峰锯掉都值得。爬过第二台阶后,刘连满也体力不支倒下。放弃意味死亡,把刘连满丢在这无异于等死。王富州和屈银华、贡布、决定,把氧气留给他。我们继续向前…刘连满望向他们三个人的背影,意识逐渐模糊。他想自己可能活不长…与其把这瓶珍贵的氧气浪费掉,还不如留给战友。他拿起笔写道,很遗憾没有和你们一起登上珠峰。我这次没有完成任务,任务由你们三个完成。

我氧气瓶有点氧气,你们回来用吧,可能会给你们下山有帮助。凌晨4点多,刘连满看到远处雪山上的脚印。他觉得他们三个成功啦。这时候不知道,什么勇气让他站起来。鼓舞自己迎接英雄凯旋归来。时间永远定格在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王富州,屈银华、贡布,成功站到珠峰上。这是首次人类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为这次成功,中国人付出巨大的代价。

有人冻伤成为终身残疾,有人像屈银华要截肢。很多人不禁发问,做这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到底为何?浪费钱而且成本巨大。在现代看来,这笔费用也是难以承受的。我找到一组数据。在中国现在组织登珠峰,每人45万左右费用。这笔钱是给公司团队费用。个人还要掏3万元装备费,食宿3-5千。登山出事故保险费3-6千。登山跟随人员小费1万元。后勤小费2-5千元。你想找一位向导每人5万。出事故要请直升飞机,5万元一架。现在你要登珠峰大概花费50-70万左右。当时这笔钱也是天文数字。为什么国家也要发疯登山?我看到最后才知道答案。登上珠峰的消息,国内外高度评价。

一改中国人,东亚病夫的污蔑。我们中国人,一点不比别人差。在我们看来国家荣誉和个人命运是一样的。人生就是一场无止境的攀登。有人中途放弃,而你却一直在坚持。万科董事长王石也登过珠穆朗峰。为什么很多名人都喜欢登山?其实登山不只是登上山头,人即使不来也只是一座山。真正征服的不是山,而是征服自己。只有征服,才会产生一种生而为人,生而为赢的自信和骄傲。因为这座山是人生的信仰。所以这部片,不容错过。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4】

别的先不说了,一般情况下,观众最在乎的就三点,视效、剧情和演员。

视效所有人都可以放心了,看看花絮的取景,你还需要怀疑视效会有问题吗?那都是特么真的。我想大多数喜欢看电影的观众都应该知道,好的特效都是虚实结合。其实只要实的这部分做好了,添加虚的那部分就只是起到点缀的作用了。

第二点剧情,首先是真实事件改编,有底子在。再一个肯定是请了相关专业人士做了指导的。所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第三点演员。这个已经没什么可怀疑的了。章子怡在中青年女演员中真的可谓是顶峰级了。张译也还算不错,另外三个感觉一般。不过也还好了。没有那种会让人出戏的烂演员。在这里可能有人要喷我了,我为什么要觉得吴京的演技一般。那就是个人的感觉而已,你没必要在乎的,你喜欢你尽管吹你的就行了,别来这里当傻狗乱叫。反正老子是一个都不粉。连梁家辉那种神级演技我都不粉,所以某某某的粉丝少来给老子扯淡。

所以以上三点都没问题,那就肯定不会是烂片了。因为观众最在乎的三个都解决了。那么唯一的问题是什么?导演。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怪喜欢用香港导演的,也不知道这导演的对大陆文化,特别是那个时期的文化了解程度有多高。他到底是会拍成写实风格还是戏剧风格也不知道。预告片中是两种感觉都有。看过他近几年的作品我感觉就是一般,不烂也不好看。不过早些年的《阿虎》和《黑侠》是真的好电影。豆瓣评分估计是被前些年那些爱装文艺逼的二货给搞底了。

不过我倒不期待这片。我感觉这片可能会比较像《绝命海拔》。当时看了那个片,几乎无感,拍的几乎快成纪录片的感觉了。可能是对这类题材不感冒。国内拍这个的原因估计是因为人家老美都拿中国元素拍一下,我们自己怎么不也拍一个。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5】

如果这部片子专注于爱国教育,那么其实无论拍成什么样,都会有拥趸,老一辈们喜欢口号式的爱国,新一代喜欢深沉的爱国,无论这片子拍的深刻还是还是肤浅,都会有大量的粉丝为其买单。

但这样就值得满足了吗?

中国电影在流量的地狱后,终于票房榜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像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等质量过关的作品出现,如果这次《攀登者》的质量肤浅,口号式爱国流于表面,那么这部电影或许会对中国电影事业造成新的伤口,因为资本们知道了,原来找吴京他们拍爱国的电影,就有的是人买单。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爱国教育应该细腻的潜伏,而不是浮夸的表演,不然口号永远是口号,进不了年轻人的心。

说一百遍我爱祖国,都不如一首雪绒花能打动人心。

读一千遍祖国好,也不如一部《人生一串》能让人感叹:生在中国真好啊。

除了爱国,这部电影能拍好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1、将当年的时局真实而朴素的描绘出来,尤其是冷战初期世界分裂的格局、1958中苏交恶,中国开始进入远无亲近无邻的格局、3年灾害实为人害的矛盾、1959西藏叛乱等等,这些东西哪怕是隐晦的提出,甚至能让攀登者们在脑海中有挣扎,也能提升电影的深度,如守望者中对冷战的思考(不考虑审查等因素)。如攀登者们感受到了时局的艰辛和底层官僚欺上瞒下的丑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后来经过了一些事情了解到新生政权的脆弱以及执政者悔改的态度,决心为了国家暂且抛弃私人感情,一战到底。这样处理尽管仍然是商业片的套路,但深度就要好得多。

2、细腻的描绘雪山的宽广和人的渺小,人从未征服过世界,人始终只是自然界中小小的一员。虽然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电影,但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却不能抛弃,去过草原与雪山会感叹世界的伟力与人的渺小,那珠穆朗玛更应该被恭敬的对待。当然如果能回忆一下老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豪迈,对我来说更加分(毛粉狂喜)。

3、揭露人性的美丽。在绝境中往往能见证一个人的好恶,懦弱者往往贪生怕死,但死的也往往最早。坚韧者无所畏惧,所以连雪山也无法阻挡。如果立意不是自然的浩瀚,那就要描绘人的伟大。成功的商业片往往都能彰显主人公的无畏和坚强,而且都能有很好的过渡,从一开始的胆小怕事/坐井观天/无能为力,到后来的勇往直前抱得美人归,只要能很好的描绘出这个过程,不让人觉得是在侮辱大脑,都能有很好的电影教育效果。

4、揭露人性的丑陋。《寄生者》等韩国电影证明了,揭露丑陋的价值并不低于歌颂美好,这个世界不是迪士尼描绘的乐园,自私贪婪是从出生时就带来的原罪。古人云:慎独,因为在一个人的时候,丑陋不被人所约束而肆意张扬,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一个人的时候,仍能保持良善的品德,而我们都成不了君子。大雪山就是见证丑陋的良好机会,如果你们只有一杯水/一件衣服/一个馒头,此时就是你释放恶魔的机会,你抛弃了道德却登上了峰顶,回来后成为了英雄偶像,万人欢呼,达到戏剧化的高潮。

………………

可以写的东西真的很多,编剧阿来也是文豪级人物,我能想到的他一定能想到,只是我担心他因为各种原因而妥协,因为审查妥协,因为电影时长妥协,因为主演不能演反派的形象妥协等等。

因为妥协而使这部电影流于表面,是对所有观众期盼的犯罪,也是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犯罪。

第三篇:《攀登者》观后感以及点映影评

202_年作为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攀登者》,其影片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的故事情节。关于202_年电影《攀登者》的观后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1】

又一部好电影,值得期待。该片子演员阵容真是很强大。有吴京,张译,章子怡,还有胡歌,井柏然,成龙等,票房肯定不会差,支持京哥胡歌,期待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和正能量的传递。

该片是关于攀登珠穆朗玛峰,咋一看像是纯粹的登山片,但是了解背后的历史却不是这样的。珠穆朗玛峰涉及中国与尼泊尔之间的主权问题,在当时的背景下,登上去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为此,一切困难在满怀爱国精神的勇士面前都能被战胜的。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2】

去找了一下登峰的历史背景相关资料,一下百感交集……不管从近代还是到现在,国外对中国始终保持的是最大的敌意,登顶成功居然国外还不承认,说没有影像资料!还说没有测试高度!我尼玛,气死我了,后来登峰只好拍摄,队长邬宗岳永远留在了珠峰,在队友下山的路上,他们发现了他早已冻僵的尸体和保存完好的摄影机。

登峰,不仅是攀登者性命的交付,更是对国家尊严的捍卫…英雄永垂不朽……

最后啰嗦一下:

中国成长并没有挡谁的道,但是就有那么些人(国)却按耐不住狗急跳墙,就有那么些人(国)爱捧臭脚实力跪舔,推特删除那么多中国账号,叫嚣“保护推特精神”,可到底是谁在害怕呢?

由此看来,这“自由”就是狗屁,你以为出墙就是自由,可你还在墙内,在美国的墙内,继续洗脑继续做梦吧,欲盖弥彰只会贻笑大方,闭目塞听、固步自封,徒留后来人史书的耻笑……噫,这么一看作为笑点也是有点儿意义的~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3】

《攀登者》

又是一句名言,为国登顶,寸土不让。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60年代为彰显中国国家实力和民族自信。中国政府以国家命令组织人员登珠穆朗玛峰。估计谁都知道,海拔8800多米的高峰。这是挑战人类极限。弄不好峰登不上,死一大半。

中国优秀的登上员们,毅然扛起大旗。挺近珠峰…要让五星红星,屹立在地球之巅。为让这部电影力求真实。吴京去年特地去青海5200多米海港什体验生活。据吴京讲述,白天零下20多度,晚上零下30多度。尿出来,瞬间能变成冰嘎达…面对这种极寒天气,旧伤复发,依然咬牙坚持。他说既然来了,就要像个爷们,眼里不揉沙子。干就干到底…可在当时,攀登珠峰这事,并不是咬牙能挺过来的。珠峰环境非常恶劣。很多登山装备非常匮乏,中国都生产不了。高强度钢铁,攀登设备中国就造不出。更别说登山珠峰…

此刻政府下定决心,跑到国外买装备。我们一定要登,而且还要从北坡登上。当时外国媒体舆论哗然,简直痴心妄想。其实人家质疑你也不是没有道理。珠峰可以从两面登顶。尼泊尔这侧南面坡比较缓,容易登顶。北面简直是地狱。首先天气变化无常,非常容易发生事故,常年伴有10级大风。北面岩石坡度从70度到90度延伸,相当于死亡攀爬。更恶劣的是,高山反应和脑水肿,会让你精神崩溃。英国登山队,几次想从北面登顶都以失败告终。在组建国家登山队后,有几次攀登经历。这点困难还是没有吓住中国人。

英雄气盖山河,敢笑珠峰不高。这种豪迈谁能比…我们都说做某种事情不能一蹴而就。登珠峰也要有计划。完成目标不一定要直接成功。要循序渐进,一点点克服困难。经过商量,每到达一定高度,就要建立营地。为后续登上,提供基础保障。登上不是说说,而且要行动。这行动,必须要承担负重。当时氧气瓶特别笨重。每人负重大概50斤左右

氧气瓶就要占10斤,每人只能携带两瓶。高海拔,缺氧,而且要行军8小时以上。难度可想而知…山上天气风云突变。山脚晴空万里,山上可能会遇到暴风雨。即便在天气情况掌握良好,也会遇到麻烦。登山者在北面面临第一道关口——北拗这是珠峰和北峰的冰雪墙。100多米厚的冰雪墙,及其容易发生雪崩和冰崩。弄不好,全都死在这。

人生如果没有困难,还有什么意义。经过艰难行军,终于突破北拗,到达3号营地。可刚到达营地麻烦又来临,电台出现故障。对于该不该,再次向5号营地发起冲锋。身为队长的史占春,心里没底。按照基本规则,5500米氧气少一半。7000米氧气少三分之一。8000少四分之一。科学界普遍认为8000死是死亡地带。不仅要观察团队情况,也要考虑天气。这时大本营得知这两天天气晴好。必须要把消息传给他们。

大本营两位队员挺身而出。他们轻装上阵…大本营离队员距离长达17公里。这种短路程,正常人员也要走3天。前面还会遇到风险万分的冰山带,冰裂缝。他们两个人只用了24小时,就把消息传到队员手中。中国人用无法语言的魅力,抗争理想。即便前途特别艰难,也要迎难而上。到达7420米的时候,队员们要面临第二道难关。大风口,这里因为风的狭管效应,常年伴有大风。甚至可以高达12级风力…空气的氧气非常稀薄,往往人要吸几口氧气才能走。队员们的呼吸都会变成白霜,鼻孔都能堵住。他们艰难的越过大风口,队员王富州突然晕倒。

这位年仅24岁的小伙子,身体一直很棒。队友非常惊讶…当人们打开背包一看才发现。他一口气背了三个氧气瓶。对于这种条件来说,有氧气就是有生命。自己能多背一个,就能救人,成功就多一些。所有人都说,我也希望你能成功。当到达8600米的地方,队员再也继续向前。大部分一线队员,50%以上都不同程度冻伤。有冻掉耳朵的,有冻掉鼻子。就是为了轻装上阵走的快一些。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队员只能下撤。

英雄不是勇往无前,生命是第一。有命你才能继续攀登高峰。怎么办?就这样放弃?这次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每年的4月到5月是攀登的最佳季节。错过日子,珠峰地区不确定天气会更多。经过讨论,二线候补人员跟上,进行再次登峰。其中就包括,王富州,许竟、刘连满、屈银华、贡布。

1960年5月17日举行庄严的誓师大会。他们高举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半身像。誓要把两件东西放在地球之巅…由于之前登山经验,攀登比较顺利。很快就到达海报7600营地,就在这时报话机坏了。无法联系到大本营,也无法得知气象条件。这时候王富州站出来,激动的向大家表示。这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必须向前。后来他女儿回忆,当时父亲使命感很强。这就很像烈士,舍生忘死。他们必须为国家付出一切。除了克服心理恐惧,还要克服现实条件。氧气已经没有多少…由于大风的关系,食物已经刮跑。晚上他们五个人轮流一瓶氧气。贡布回忆,一晚上都没有睡好。第二天向顶峰发起冲锋然而他们还要面对最后一道难关——第二台阶。8680-8700多米有条坡度80度左右的斜坡。四周岩石陡峭光滑,没有着力点没人能爬上去。刘连满尝试多次,没有成功。商量后刘连满决定用自己肩膀扛起屈银华。可当时他们穿着8斤重的雪地靴。根本无法站立,屈银华脱掉鞋子,只穿线袜。身踩战友血肉之躯,一锤子一锤子,在岩石上打入冰锥。这才艰难走出这一关。

屈银华后来回忆,我这双脚没啥,只要登上珠峰锯掉都值得。爬过第二台阶后,刘连满也体力不支倒下。放弃意味死亡,把刘连满丢在这无异于等死。王富州和屈银华、贡布、决定,把氧气留给他。我们继续向前…刘连满望向他们三个人的背影,意识逐渐模糊。他想自己可能活不长…与其把这瓶珍贵的氧气浪费掉,还不如留给战友。他拿起笔写道,很遗憾没有和你们一起登上珠峰。我这次没有完成任务,任务由你们三个完成。

我氧气瓶有点氧气,你们回来用吧,可能会给你们下山有帮助。凌晨4点多,刘连满看到远处雪山上的脚印。他觉得他们三个成功啦。这时候不知道,什么勇气让他站起来。鼓舞自己迎接英雄凯旋归来。时间永远定格在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王富州,屈银华、贡布,成功站到珠峰上。这是首次人类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为这次成功,中国人付出巨大的代价。

有人冻伤成为终身残疾,有人像屈银华要截肢。很多人不禁发问,做这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到底为何?浪费钱而且成本巨大。在现代看来,这笔费用也是难以承受的。我找到一组数据。在中国现在组织登珠峰,每人45万左右费用。这笔钱是给公司团队费用。个人还要掏3万元装备费,食宿3-5千。登山出事故保险费3-6千。登山跟随人员小费1万元。后勤小费2-5千元。你想找一位向导每人5万。出事故要请直升飞机,5万元一架。现在你要登珠峰大概花费50-70万左右。当时这笔钱也是天文数字。为什么国家也要发疯登山?我看到最后才知道答案。登上珠峰的消息,国内外高度评价。

一改中国人,东亚病夫的污蔑。我们中国人,一点不比别人差。在我们看来国家荣誉和个人命运是一样的。人生就是一场无止境的攀登。有人中途放弃,而你却一直在坚持。万科董事长王石也登过珠穆朗峰。为什么很多名人都喜欢登山?其实登山不只是登上山头,人即使不来也只是一座山。真正征服的不是山,而是征服自己。只有征服,才会产生一种生而为人,生而为赢的自信和骄傲。因为这座山是人生的信仰。所以这部片,不容错过。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4】

别的先不说了,一般情况下,观众最在乎的就三点,视效、剧情和演员。

视效所有人都可以放心了,看看花絮的取景,你还需要怀疑视效会有问题吗?那都是特么真的。我想大多数喜欢看电影的观众都应该知道,好的特效都是虚实结合。其实只要实的这部分做好了,添加虚的那部分就只是起到点缀的作用了。

第二点剧情,首先是真实事件改编,有底子在。再一个肯定是请了相关专业人士做了指导的。所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第三点演员。这个已经没什么可怀疑的了。章子怡在中青年女演员中真的可谓是顶峰级了。张译也还算不错,另外三个感觉一般。不过也还好了。没有那种会让人出戏的烂演员。在这里可能有人要喷我了,我为什么要觉得吴京的演技一般。那就是个人的感觉而已,你没必要在乎的,你喜欢你尽管吹你的就行了,别来这里当傻狗乱叫。反正老子是一个都不粉。连梁家辉那种神级演技我都不粉,所以某某某的粉丝少来给老子扯淡。

所以以上三点都没问题,那就肯定不会是烂片了。因为观众最在乎的三个都解决了。那么唯一的问题是什么?导演。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怪喜欢用香港导演的,也不知道这导演的对大陆文化,特别是那个时期的文化了解程度有多高。他到底是会拍成写实风格还是戏剧风格也不知道。预告片中是两种感觉都有。看过他近几年的作品我感觉就是一般,不烂也不好看。不过早些年的《阿虎》和《黑侠》是真的好电影。豆瓣评分估计是被前些年那些爱装文艺逼的二货给搞底了。

不过我倒不期待这片。我感觉这片可能会比较像《绝命海拔》。当时看了那个片,几乎无感,拍的几乎快成纪录片的感觉了。可能是对这类题材不感冒。国内拍这个的原因估计是因为人家老美都拿中国元素拍一下,我们自己怎么不也拍一个。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5】

如果这部片子专注于爱国教育,那么其实无论拍成什么样,都会有拥趸,老一辈们喜欢口号式的爱国,新一代喜欢深沉的爱国,无论这片子拍的深刻还是还是肤浅,都会有大量的粉丝为其买单。

但这样就值得满足了吗?

中国电影在流量的地狱后,终于票房榜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像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等质量过关的作品出现,如果这次《攀登者》的质量肤浅,口号式爱国流于表面,那么这部电影或许会对中国电影事业造成新的伤口,因为资本们知道了,原来找吴京他们拍爱国的电影,就有的是人买单。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爱国教育应该细腻的潜伏,而不是浮夸的表演,不然口号永远是口号,进不了年轻人的心。

说一百遍我爱祖国,都不如一首雪绒花能打动人心。

读一千遍祖国好,也不如一部《人生一串》能让人感叹:生在中国真好啊。

除了爱国,这部电影能拍好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1、将当年的时局真实而朴素的描绘出来,尤其是冷战初期世界分裂的格局、1958中苏交恶,中国开始进入远无亲近无邻的格局、3年灾害实为人害的矛盾、1959西藏叛乱等等,这些东西哪怕是隐晦的提出,甚至能让攀登者们在脑海中有挣扎,也能提升电影的深度,如守望者中对冷战的思考(不考虑审查等因素)。如攀登者们感受到了时局的艰辛和底层官僚欺上瞒下的丑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后来经过了一些事情了解到新生政权的脆弱以及执政者悔改的态度,决心为了国家暂且抛弃私人感情,一战到底。这样处理尽管仍然是商业片的套路,但深度就要好得多。

2、细腻的描绘雪山的宽广和人的渺小,人从未征服过世界,人始终只是自然界中小小的一员。虽然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电影,但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却不能抛弃,去过草原与雪山会感叹世界的伟力与人的渺小,那珠穆朗玛更应该被恭敬的对待。当然如果能回忆一下老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豪迈,对我来说更加分(毛粉狂喜)。

3、揭露人性的美丽。在绝境中往往能见证一个人的好恶,懦弱者往往贪生怕死,但死的也往往最早。坚韧者无所畏惧,所以连雪山也无法阻挡。如果立意不是自然的浩瀚,那就要描绘人的伟大。成功的商业片往往都能彰显主人公的无畏和坚强,而且都能有很好的过渡,从一开始的胆小怕事/坐井观天/无能为力,到后来的勇往直前抱得美人归,只要能很好的描绘出这个过程,不让人觉得是在侮辱大脑,都能有很好的电影教育效果。

4、揭露人性的丑陋。《寄生者》等韩国电影证明了,揭露丑陋的价值并不低于歌颂美好,这个世界不是迪士尼描绘的乐园,自私贪婪是从出生时就带来的原罪。古人云:慎独,因为在一个人的时候,丑陋不被人所约束而肆意张扬,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一个人的时候,仍能保持良善的品德,而我们都成不了君子。大雪山就是见证丑陋的良好机会,如果你们只有一杯水/一件衣服/一个馒头,此时就是你释放恶魔的机会,你抛弃了道德却登上了峰顶,回来后成为了英雄偶像,万人欢呼,达到戏剧化的高潮。

………………

可以写的东西真的很多,编剧阿来也是文豪级人物,我能想到的他一定能想到,只是我担心他因为各种原因而妥协,因为审查妥协,因为电影时长妥协,因为主演不能演反派的形象妥协等等。

因为妥协而使这部电影流于表面,是对所有观众期盼的犯罪,也是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犯罪。

第四篇:202_《攀登者》观后感以及点映影评

202_年作为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攀登者》,其影片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的故事情节。关于202_年电影《攀登者》的观后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1】

电影的本质还是文学艺术,我希望诸位可以从电影的本身来评判它而非它的立场。

难道单单打着爱国主义旗号就一定是好电影了吗?当然不是!适当的爱国主义作为电影的精神如果在电影中合适地表现是完全可以作为加分项,这是一种民族家国的情怀。但我反对纯粹为了表达爱国去拍一部没有深度没有戏剧性的电影。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这部电影的剧本很难写。而按照现在官方放出的简介来看,这部电影很可能会出现扁平化的缺陷。很多黑他的人会认为,这不就是登山吗?结局大家都知道,反正都是会登顶的嘛,遇到的麻烦也就那些老套的东西。大不了就是牺牲自己啊什么的,大家都见多了去了,一点意思没有。

如果电影真的把全部的篇幅都拿来讲登山,那这电影可能真完蛋了。它的艺术性基本就那么多,很难有什么造诣。如果可以横向拓展一下,我觉得影片还是有空间的,最好和当时的时局政治结合起来,说不定能有不一样的效果。希望电影里不要有什么喊口号之类的桥段,真的真的太尬了,我们知道你想表达爱国,但爱国也不是天天靠喊就能传达出来的,就像你初中老师肯定就教过你不能在作文里打标语,喊口号,因为这样根本没有艺术和文学的张力。

爱国不是尴尬的东西,它是油然而生的,藏在内心的家国情怀。假如这部电影真的拿着扁平的剧本,尴尬的表演,大声的口号,除了爱国以外没有别的深度,我认为给他打个四五分也不为过。

但如果它的人物感情真挚,具有时代特色,有深度有,有不错的戏剧性,那爱国主义必然是它的加分项。

你想啊,那些所谓美国大片宣扬的自由主义,也没有天天喊出来嘛。那是渗透在电影方方面面的,人物,剧本,表演全方面的美国价值观。而我们要表现自己的爱国主义时,也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不需要浮夸的宣传,不合时宜的加戏来体现。

呃。。说只要有爱国就无脑五分的同志们,我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希望你们可以用自己强大的爱国行为为祖国作出贡献吧。无脑一分的同志真的有点问题啊,不知道怎么想的,思想有点过分了。

我写这篇主要的目的还是和大家探讨一下的,没有任何利益相关本人只是一个平时做做研究闲暇看看电影的普通人,能不能不要上来就喷,修养再好的人看了也会火大的。

爱国并不等于无条件爱有爱国元素的电影。就像你喜欢一件事物(比如一本小说)如果它被翻拍的很烂你会更心痛一样,如果爱国电影拍的索然无味,我只会相对一般电影更加厌恶它。

电影未上映,拭目以待,看过预告,特效不错,内容还算详实。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不要因为它是爱国电影就无条件包容它,要以电影艺术的标准严格评判它。话尽于此,醒者自醒,刚我的人继续刚吧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2】

去找了一下登峰的历史背景相关资料,一下百感交集……不管从近代还是到现在,国外对中国始终保持的是最大的敌意,登顶成功居然国外还不承认,说没有影像资料!还说没有测试高度!我尼玛,气死我了,后来登峰只好拍摄,队长邬宗岳永远留在了珠峰,在队友下山的路上,他们发现了他早已冻僵的尸体和保存完好的摄影机。

登峰,不仅是攀登者性命的交付,更是对国家尊严的捍卫…英雄永垂不朽……

最后啰嗦一下:

中国成长并没有挡谁的道,但是就有那么些人(国)却按耐不住狗急跳墙,就有那么些人(国)爱捧臭脚实力跪舔,推特删除那么多中国账号,叫嚣“保护推特精神”,可到底是谁在害怕呢?

由此看来,这“自由”就是狗屁,你以为出墙就是自由,可你还在墙内,在美国的墙内,继续洗脑继续做梦吧,欲盖弥彰只会贻笑大方,闭目塞听、固步自封,徒留后来人史书的耻笑……噫,这么一看作为笑点也是有点儿意义的~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3】

《攀登者》

又是一句名言,为国登顶,寸土不让。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60年代为彰显中国国家实力和民族自信。中国政府以国家命令组织人员登珠穆朗玛峰。估计谁都知道,海拔8800多米的高峰。这是挑战人类极限。弄不好峰登不上,死一大半。

中国优秀的登上员们,毅然扛起大旗。挺近珠峰…要让五星红星,屹立在地球之巅。为让这部电影力求真实。吴京去年特地去青海5200多米海港什体验生活。据吴京讲述,白天零下20多度,晚上零下30多度。尿出来,瞬间能变成冰嘎达…面对这种极寒天气,旧伤复发,依然咬牙坚持。他说既然来了,就要像个爷们,眼里不揉沙子。干就干到底…可在当时,攀登珠峰这事,并不是咬牙能挺过来的。珠峰环境非常恶劣。很多登山装备非常匮乏,中国都生产不了。高强度钢铁,攀登设备中国就造不出。更别说登山珠峰…

此刻政府下定决心,跑到国外买装备。我们一定要登,而且还要从北坡登上。当时外国媒体舆论哗然,简直痴心妄想。其实人家质疑你也不是没有道理。珠峰可以从两面登顶。尼泊尔这侧南面坡比较缓,容易登顶。北面简直是地狱。首先天气变化无常,非常容易发生事故,常年伴有10级大风。北面岩石坡度从70度到90度延伸,相当于死亡攀爬。更恶劣的是,高山反应和脑水肿,会让你精神崩溃。英国登山队,几次想从北面登顶都以失败告终。在组建国家登山队后,有几次攀登经历。这点困难还是没有吓住中国人。

英雄气盖山河,敢笑珠峰不高。这种豪迈谁能比…我们都说做某种事情不能一蹴而就。登珠峰也要有计划。完成目标不一定要直接成功。要循序渐进,一点点克服困难。经过商量,每到达一定高度,就要建立营地。为后续登上,提供基础保障。登上不是说说,而且要行动。这行动,必须要承担负重。当时氧气瓶特别笨重。每人负重大概50斤左右

氧气瓶就要占10斤,每人只能携带两瓶。高海拔,缺氧,而且要行军8小时以上。难度可想而知…山上天气风云突变。山脚晴空万里,山上可能会遇到暴风雨。即便在天气情况掌握良好,也会遇到麻烦。登山者在北面面临第一道关口——北拗这是珠峰和北峰的冰雪墙。100多米厚的冰雪墙,及其容易发生雪崩和冰崩。弄不好,全都死在这。

人生如果没有困难,还有什么意义。经过艰难行军,终于突破北拗,到达3号营地。可刚到达营地麻烦又来临,电台出现故障。对于该不该,再次向5号营地发起冲锋。身为队长的史占春,心里没底。按照基本规则,5500米氧气少一半。7000米氧气少三分之一。8000少四分之一。科学界普遍认为8000死是死亡地带。不仅要观察团队情况,也要考虑天气。这时大本营得知这两天天气晴好。必须要把消息传给他们。

大本营两位队员挺身而出。他们轻装上阵…大本营离队员距离长达17公里。这种短路程,正常人员也要走3天。前面还会遇到风险万分的冰山带,冰裂缝。他们两个人只用了24小时,就把消息传到队员手中。中国人用无法语言的魅力,抗争理想。即便前途特别艰难,也要迎难而上。到达7420米的时候,队员们要面临第二道难关。大风口,这里因为风的狭管效应,常年伴有大风。甚至可以高达12级风力…空气的氧气非常稀薄,往往人要吸几口氧气才能走。队员们的呼吸都会变成白霜,鼻孔都能堵住。他们艰难的越过大风口,队员王富州突然晕倒。

这位年仅24岁的小伙子,身体一直很棒。队友非常惊讶…当人们打开背包一看才发现。他一口气背了三个氧气瓶。对于这种条件来说,有氧气就是有生命。自己能多背一个,就能救人,成功就多一些。所有人都说,我也希望你能成功。当到达8600米的地方,队员再也继续向前。大部分一线队员,50%以上都不同程度冻伤。有冻掉耳朵的,有冻掉鼻子。就是为了轻装上阵走的快一些。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队员只能下撤。

英雄不是勇往无前,生命是第一。有命你才能继续攀登高峰。怎么办?就这样放弃?这次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每年的4月到5月是攀登的最佳季节。错过日子,珠峰地区不确定天气会更多。经过讨论,二线候补人员跟上,进行再次登峰。其中就包括,王富州,许竟、刘连满、屈银华、贡布。

1960年5月17日举行庄严的誓师大会。他们高举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半身像。誓要把两件东西放在地球之巅…由于之前登山经验,攀登比较顺利。很快就到达海报7600营地,就在这时报话机坏了。无法联系到大本营,也无法得知气象条件。这时候王富州站出来,激动的向大家表示。这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必须向前。后来他女儿回忆,当时父亲使命感很强。这就很像烈士,舍生忘死。他们必须为国家付出一切。除了克服心理恐惧,还要克服现实条件。氧气已经没有多少…由于大风的关系,食物已经刮跑。晚上他们五个人轮流一瓶氧气。贡布回忆,一晚上都没有睡好。第二天向顶峰发起冲锋然而他们还要面对最后一道难关——第二台阶。8680-8700多米有条坡度80度左右的斜坡。四周岩石陡峭光滑,没有着力点没人能爬上去。刘连满尝试多次,没有成功。商量后刘连满决定用自己肩膀扛起屈银华。可当时他们穿着8斤重的雪地靴。根本无法站立,屈银华脱掉鞋子,只穿线袜。身踩战友血肉之躯,一锤子一锤子,在岩石上打入冰锥。这才艰难走出这一关。

屈银华后来回忆,我这双脚没啥,只要登上珠峰锯掉都值得。爬过第二台阶后,刘连满也体力不支倒下。放弃意味死亡,把刘连满丢在这无异于等死。王富州和屈银华、贡布、决定,把氧气留给他。我们继续向前…刘连满望向他们三个人的背影,意识逐渐模糊。他想自己可能活不长…与其把这瓶珍贵的氧气浪费掉,还不如留给战友。他拿起笔写道,很遗憾没有和你们一起登上珠峰。我这次没有完成任务,任务由你们三个完成。

我氧气瓶有点氧气,你们回来用吧,可能会给你们下山有帮助。凌晨4点多,刘连满看到远处雪山上的脚印。他觉得他们三个成功啦。这时候不知道,什么勇气让他站起来。鼓舞自己迎接英雄凯旋归来。时间永远定格在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王富州,屈银华、贡布,成功站到珠峰上。这是首次人类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为这次成功,中国人付出巨大的代价。

有人冻伤成为终身残疾,有人像屈银华要截肢。很多人不禁发问,做这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到底为何?浪费钱而且成本巨大。在现代看来,这笔费用也是难以承受的。我找到一组数据。在中国现在组织登珠峰,每人45万左右费用。这笔钱是给公司团队费用。个人还要掏3万元装备费,食宿3-5千。登山出事故保险费3-6千。登山跟随人员小费1万元。后勤小费2-5千元。你想找一位向导每人5万。出事故要请直升飞机,5万元一架。现在你要登珠峰大概花费50-70万左右。当时这笔钱也是天文数字。为什么国家也要发疯登山?我看到最后才知道答案。登上珠峰的消息,国内外高度评价。

一改中国人,东亚病夫的污蔑。我们中国人,一点不比别人差。在我们看来国家荣誉和个人命运是一样的。人生就是一场无止境的攀登。有人中途放弃,而你却一直在坚持。万科董事长王石也登过珠穆朗峰。为什么很多名人都喜欢登山?其实登山不只是登上山头,人即使不来也只是一座山。真正征服的不是山,而是征服自己。只有征服,才会产生一种生而为人,生而为赢的自信和骄傲。因为这座山是人生的信仰。所以这部片,不容错过。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4】

别的先不说了,一般情况下,观众最在乎的就三点,视效、剧情和演员。

视效所有人都可以放心了,看看花絮的取景,你还需要怀疑视效会有问题吗?那都是特么真的。我想大多数喜欢看电影的观众都应该知道,好的特效都是虚实结合。其实只要实的这部分做好了,添加虚的那部分就只是起到点缀的作用了。

第二点剧情,首先是真实事件改编,有底子在。再一个肯定是请了相关专业人士做了指导的。所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第三点演员。这个已经没什么可怀疑的了。章子怡在中青年女演员中真的可谓是顶峰级了。张译也还算不错,另外三个感觉一般。不过也还好了。没有那种会让人出戏的烂演员。在这里可能有人要喷我了,我为什么要觉得吴京的演技一般。那就是个人的感觉而已,你没必要在乎的,你喜欢你尽管吹你的就行了,别来这里当傻狗乱叫。反正老子是一个都不粉。连梁家辉那种神级演技我都不粉,所以某某某的粉丝少来给老子扯淡。

所以以上三点都没问题,那就肯定不会是烂片了。因为观众最在乎的三个都解决了。那么唯一的问题是什么?导演。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怪喜欢用香港导演的,也不知道这导演的对大陆文化,特别是那个时期的文化了解程度有多高。他到底是会拍成写实风格还是戏剧风格也不知道。预告片中是两种感觉都有。看过他近几年的作品我感觉就是一般,不烂也不好看。不过早些年的《阿虎》和《黑侠》是真的好电影。豆瓣评分估计是被前些年那些爱装文艺逼的二货给搞底了。

不过我倒不期待这片。我感觉这片可能会比较像《绝命海拔》。当时看了那个片,几乎无感,拍的几乎快成纪录片的感觉了。可能是对这类题材不感冒。国内拍这个的原因估计是因为人家老美都拿中国元素拍一下,我们自己怎么不也拍一个。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5】

如果这部片子专注于爱国教育,那么其实无论拍成什么样,都会有拥趸,老一辈们喜欢口号式的爱国,新一代喜欢深沉的爱国,无论这片子拍的深刻还是还是肤浅,都会有大量的粉丝为其买单。

但这样就值得满足了吗?

中国电影在流量的地狱后,终于票房榜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像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等质量过关的作品出现,如果这次《攀登者》的质量肤浅,口号式爱国流于表面,那么这部电影或许会对中国电影事业造成新的伤口,因为资本们知道了,原来找吴京他们拍爱国的电影,就有的是人买单。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爱国教育应该细腻的潜伏,而不是浮夸的表演,不然口号永远是口号,进不了年轻人的心。

说一百遍我爱祖国,都不如一首雪绒花能打动人心。

读一千遍祖国好,也不如一部《人生一串》能让人感叹:生在中国真好啊。

除了爱国,这部电影能拍好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1、将当年的时局真实而朴素的描绘出来,尤其是冷战初期世界分裂的格局、1958中苏交恶,中国开始进入远无亲近无邻的格局、3年灾害实为人害的矛盾、1959西藏叛乱等等,这些东西哪怕是隐晦的提出,甚至能让攀登者们在脑海中有挣扎,也能提升电影的深度,如守望者中对冷战的思考(不考虑审查等因素)。如攀登者们感受到了时局的艰辛和底层官僚欺上瞒下的丑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后来经过了一些事情了解到新生政权的脆弱以及执政者悔改的态度,决心为了国家暂且抛弃私人感情,一战到底。这样处理尽管仍然是商业片的套路,但深度就要好得多。

2、细腻的描绘雪山的宽广和人的渺小,人从未征服过世界,人始终只是自然界中小小的一员。虽然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电影,但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却不能抛弃,去过草原与雪山会感叹世界的伟力与人的渺小,那珠穆朗玛更应该被恭敬的对待。当然如果能回忆一下老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豪迈,对我来说更加分(毛粉狂喜)。

3、揭露人性的美丽。在绝境中往往能见证一个人的好恶,懦弱者往往贪生怕死,但死的也往往最早。坚韧者无所畏惧,所以连雪山也无法阻挡。如果立意不是自然的浩瀚,那就要描绘人的伟大。成功的商业片往往都能彰显主人公的无畏和坚强,而且都能有很好的过渡,从一开始的胆小怕事/坐井观天/无能为力,到后来的勇往直前抱得美人归,只要能很好的描绘出这个过程,不让人觉得是在侮辱大脑,都能有很好的电影教育效果。

4、揭露人性的丑陋。《寄生者》等韩国电影证明了,揭露丑陋的价值并不低于歌颂美好,这个世界不是迪士尼描绘的乐园,自私贪婪是从出生时就带来的原罪。古人云:慎独,因为在一个人的时候,丑陋不被人所约束而肆意张扬,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一个人的时候,仍能保持良善的品德,而我们都成不了君子。大雪山就是见证丑陋的良好机会,如果你们只有一杯水/一件衣服/一个馒头,此时就是你释放恶魔的机会,你抛弃了道德却登上了峰顶,回来后成为了英雄偶像,万人欢呼,达到戏剧化的高潮。

………………

可以写的东西真的很多,编剧阿来也是文豪级人物,我能想到的他一定能想到,只是我担心他因为各种原因而妥协,因为审查妥协,因为电影时长妥协,因为主演不能演反派的形象妥协等等。

因为妥协而使这部电影流于表面,是对所有观众期盼的犯罪,也是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犯罪。

第五篇:202_《攀登者》影评观后感_电影影评观后感

由吴京主演的电影《攀登者》将在9月30号上映,距离上映已经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了,那么预售票你买了吗?你会在国庆当天去电影院看《攀登者》吗?我要说我会去!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2_《攀登者》影评观后感_电影影评观后感5篇,希望你喜欢。

202_《攀登者》影评观后感

9月23日,电影《攀登者》发布了一款国际版预告,宣布电影在9月30日于中国、美国和英国同时上映。

这版国际版预告较之前的几版预告,不仅暴露出的悬念更多,而且配乐也更燃,再度提升了观众们的观影兴趣。

几乎可以预判到的是,这部《攀登者》会成为国庆档的大爆款。

因为爆款具备的3大特质,在《攀登者》身上都能看到。

首先,爆款电影得有自带票房号召力的演员。

《攀登者》最大的票房号召力来自吴京。

吴京凭借《战狼2》和《流浪地球》这两部电影,一跃成为了华语影视圈的超一线演员。

当然了,准确来说的话,《战狼2》之后,吴京就已经地位超然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原本没什么卖点的《流浪地球》才能够斩获46亿的票房。

在观众心目中,有些演员是特别“被希望”红起来的。

吴京就是这样的演员。

吴京的走红,打破了华语影视圈男演员越来越娘的病态现状。

不是观众不知道什么是好演员,什么是硬汉演员,只是前几年的荧幕作品呈现给观众的就是那样的结果。

所幸,吴京没有被埋没。

这次的《攀登者》,吴京虽然没有大量的动作戏,但影片中的他依旧是硬汉一枚。

“为国登顶,寸土不让”,这句《攀登者》宣传语就已经很好的暗示出了整部电影振奋人心的基调。

其次,爆款电影的演员们须得演技在线。

注意,这里说的是“演员们”,而不是“演员”。

一部电影之所以能成为爆款,绝对是口碑相传的结果。

而口碑相传的前提就是大部分演员演技在线。

《攀登者》的演员中,有吴京、章子怡、张译、胡歌和王景春五大“帝后”,更有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成龙大哥倾情助阵。

说《攀登者》是一部全员演技在线的电影,相信不会有人有异议吧?

说到演技成就一部电影,那就不得不提徐峥主演的《我不是药神》。

《我不是药神》之所以能票房口碑双丰收,很大程度上来说应该归功于演员,毕竟这部电影在上映前的宣传确实不怎么样。

电影上映后,包括演技一如既往在线的徐峥在内,饰演病友吕受益的王传君、饰演黄毛的章宇、饰演单身母亲的谭卓以及饰演假药贩子的王砚辉,他们的演技都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好的演技能够被传播,好的口碑能成就票房。

《攀登者》能够聚集这么多位好演员,本身就是爆款的代名词。

第三,爆款电影要有能触动大部分观众的点。

为什么《我不是药神》、《战狼2》和《红海行动》这样的电影能够成为大爆款?

因为它们都有一个点,能够触动大部分的观众,而不仅仅是在某个小范围内得到传播。

《我不是药神》聚焦了我国的高价药问题,《战狼2》和《红海行动》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军事实力。

以上这两点都是能够有效击中绝大部分观众内心的点,爆款因此而成。

《攀登者》讲述的是我国登山队在历经失败和磨难之后,成功登顶珠穆朗姆峰的伟大功绩。

无论是预告片中吴京饰演的方五洲的那句“中国人的山,要自己登上去。”,还是影片的那句宣传语“为国登顶,寸土不让”,《攀登者》虽然还未上映,但是它所传达的为祖国荣誉而奋勇争先的信念早已经点燃了无数观众。

有票房号召力,有演技在线的演员,有触动人心的点,《攀登者》稳了。

当然了,《攀登者》最终能走到哪个高度,我们尚不能下定论。

202_《攀登者》影评观后感

国庆70周年,电影市场迎来了一个史上旗帜最为鲜明、大片题材最为统一的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三部主旋律献礼大片同期开画,大战未到,烽火已燃,所有的热度与造势都转化成了一个现实问题:202_年国庆档票房将有多少亿?

面对这个问题早有人迫不及待给出了预选答案,坊间票房预测从50亿到70亿不等。数字未必有实际参考作用,但是无疑透露出公众对今年国庆档的票房期待,这种期待里几乎带着一种渴求。

截止昨日(9月22日)9月累计票房达到20.94亿,而去年9月累计票房为31.02亿,换句话说,今年9月想要与去年同期持平,那么一直到国庆档正式开始前,每日票房平均票房至少需要超过1亿,而今日大盘截至写稿时间(20时24分许),票房仅3389.1万。

每个月票房的相较倒退,逐步累积则让票房缺口增大。截止9月22日,202_年全年票房467.53亿,而202_年同期全年票房超过480亿,票房缺口超过13亿,这些缺口都需要大档期进行弥补。

去年国庆档遇冷,平台票补消失,档期内10部电影上映,港片《无双》成了黑马,但是开心麻花喜剧《李茶的姑妈》、张艺谋古装艺术片《影》等纷纷滑铁卢,档期总票房与观影人次双双下滑,彼时一路节节高喊的票房目标被行业凛冬的寒风吹得透心凉。

今年国庆档,目前档期内确定电影12部,但是出现了明显的分界,三部大体量献礼片占据市场头部,《雪人奇缘》《丑娃娃》两部动画电影和其他带有划水性质的小体量电影基本被归纳到“炮灰”的范围。

而从今天到国庆长假的一个星期里,电影市场再无大片上映,《吹哨人》《催眠·裁决》等电影离开了中秋档,也没有选择在国庆档安家。显然,行业乃至票房市场的火力都相当集中:三部献礼片,一鼓作气,最好能多出现几个救市的N亿+。

影视巨头扎堆出品,献礼片“集行业之大成”?

现实里,三角关系除了在数学领域代表着最稳定的结构,在其它领域或许都意味着竞争。电影市场上《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三部电影,相似的主旋律献礼题材,旗鼓相当的内容体量,演员阵容都有部分重叠,那么电影的差异化之处才是决定谁能够成为金字塔的塔尖之关键。

从电影背后的公司来看,三部电影出品发行阵容都有影视巨头坐阵,巨头们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介意左右手互搏,只求雨露均沾。据不完全统计,除去部分重叠电影公司,三部献礼片背后涉及的出品、发行、营销公司等超过92家。

如阿里影业对三部献礼片均参与了出品,其中《中国机长》与《我和我的祖国》还是作为主要出品方。今年上影节阿里影业就对外宣布,将携手博纳影业一起推出“中国骄傲三部曲”(《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

三部曲中前两部已经上映,《烈火英雄》暑期档上映,票房16.87亿,是今年春节档之外少数票房10亿+的作品,但是该片一度被公众诟病过度煽情,比起此前博纳影业《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口碑出众的主旋律电影,该片差强人意。《决胜时刻》上映四天,票房4448万,题材红专正,在大盘走低的态势下尚未出现爆发点。《中国机长》作为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也是最受期待的一部。

而这其中不难看出阿里影业作为互联网电影公司的思维模式,与传统电影巨头合作,将盘子拉大,远比做“孤胆英雄”的风险小。这个思维是贯彻始终的,202_年阿里影业的“锦橙合制计划”,决定以主投、主控、主宣发方的身份,与一流制作公司合制电影,“合制”是阿里影业的关键词,合作则是电影市场的关键词。

《我和我的祖国》就是行业内的“合作集大成者”,除了博纳影业与阿里影业,光线传媒、华谊兄弟、万达影视等传统巨头,互联网公司腾讯影业,宁浩的坏猴子、徐峥的真乐道等新规公司,均在联合出品行列。

这种行业大集结的情况,除了电影本身的体量,还因为《我和我的祖国》背后有7位导演,讲述七个不同故事,主演出镜演员达到55位,电影155分钟,几乎动员了大半个演艺圈,也不意外背后公司众多。

剩下的一部《攀登者》冲着吴京与登峰国际,就被票房市场寄希望是下一个“战狼”。联合出品方中华谊兄弟、万达影业、北京文化等电影公司惯性现身,巨头们已经认知到,电影市场唯爆款生存,能主控押中爆款固然是理想状态,但如若不能,首先要做的是多押几个准爆款。尤其华谊兄弟今年重头项目《八佰》撤档,出品的《小小的愿望》票房不及预计,万达影视重组之后背负着对赌压力,市场严峻,巨头们追求的是稳妥。

出品公司是一片混战,那么差异化就落在了故事内容与明星阵容上。

全明星阵容,献礼片差异化在哪里?

从已曝光的电影内容来看,三部献礼片虽然都是主旋律,但是故事内容上截然不同。

《我和我的祖国》是一典型的单元叙事,整部电影由七个故事构成,每个故事都代表着国家70年中的关键节点,如《回归》是香港回归,《白昼流星》是以中国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为背景。整部电影以具体故事述说家国与时代。

7位导演则从最有资历的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到初露头角的青年导演文牧野,阵容豪华。而55位演员既有影帝/后级别的人物黄渤、葛优、惠英红等,也有实力派吴京、张译、王千源、任达华、胡军等,年轻演员周冬雨、朱一龙、刘昊然、欧豪等,覆盖范围十分之广。

《攀登者》则聚焦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故事。国内罕见的以珠峰为背景,极限题材电影,主演包括吴京、章子怡、成龙、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

《中国机长》根据202_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讲述机组成员与119名乘客如何在危机下高空求生的故事。主演张涵予、欧豪、杜江、袁泉、张天爱、李沁、李现等。

排除导演技法上的不同,仅从现有故事梗概与明星阵容来讲,三部电影在内容上做到了差异化,明星阵容上则做到了献礼大片的极致,三部电影演员从实力演员到流量鲜肉,全权包揽。

三部献礼片目前已经出现了热度差异。猫眼与灯塔上,《攀登者》以46万/101万想看人数位居第一。而央视新闻官微发起的国庆档最想看的一部电影投票中,12.2万人参与投票,其中《我和我的祖国》占比达到49.1%,处在领先位置。

部分媒体也对三部电影进行票房预测,与想看指数投票的结果不同,媒体预测又给出了新的可能。灯塔数据显示,各类媒体对《攀登者》的总票房预测平均在17亿左右,《我和我的祖国》为15亿左右,《中国机长》则达到19亿,平均累积达到51亿。截至目前,9月30日预售票房达到1.24亿,三部献礼片总预售超过1.68亿。

值得注意的是,从这里能够一定程度上感觉到业界对国庆档的预估比想象中热烈。国庆档作为大档期之一,票房产出能力仅次于暑期档与春节档,近五年来国庆档出现了两次倒退,但是档期内的票房爆发效应依旧明显。

平均5年来看,档期票房天花板在25亿,头部电影至少能够获得50%左右的总体票房,剩下的50%左右依靠电影的长尾效应进行累积。按照这个逻辑,根据现有的预测票房,三部献礼片累积总预测票为51亿,反推自档期本身,意味着档期内三部献礼片累积票房理应在25.5亿票房左右,换句话说,今年国庆档总票房需要打破历年的天花板。

这个推测并不完全准确,但是给出了一个参考,已经有不少机构给出今年国庆档票房有望大涨的利好消息,三部献礼片作为国庆档主力,压力并不小。而国庆档的期待氛围似乎已经在股市有了相当好的反应,今日A股市场影视股拉升,截至收盘,幸福蓝海、文投控股涨停,上海电影涨逾5%,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北京文化、华策影视等多股纷纷跟涨。从资本、行业到公众,所有人都翘首以盼,希望这个国庆档也能如期待一般,创造新高。

202_《攀登者》影评观后感

今年的国庆节即将到来,而在国庆档将有多部电影上映,也是竞争激烈。在这其中,有吴京出演的两部电影,一部是《我和我的祖国》,还有一部就是《攀登者》。相比之下,《攀登者》更为大家所关注。

电影《攀登者》由吴京、张译、胡歌和章子怡等主演,有了这些实力派演员加盟,这部戏自然是看点很多。不过,这部戏多少受到了题材的限制,使得一些人并不看好其票房。

对此,吴京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出演这部戏就像《流浪地球》那样,主要还是重在参与,其实只要参与了这个过程,自己也就值了。可见,对于这部电影的票房如何,吴京本人还是很有信心。

最近,这部戏的国际版预告曝光,据说将在北美和英国同步上映。吴京在转发时,还以“攀登,用实力说话”给自己打气鼓劲。

很多网友看了新的预告后,认为吴京的确是与众不同。此前的《流浪地球》一开始也不为大家所看好,但上映后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以至于跻身于票房前几名的行列,更被誉为开创了科幻题材的历史等等。

此次吴京主演电影《攀登者》,虽然主要将攀登者的事情,相信依然会让人看了热血沸腾,票房和口碑还是会有很好的保证,让我们拭目以待。

202_《攀登者》影评观后感

最近吴京又上了热搜,与其他的艺人不同,他这次上热搜跟结婚、走红毯之类的活动都没有关系,他是因为自己的拍戏过程上了热搜,为了拍好即将上映的这部片子,他戴上了夹板拍戏。吴老师算不上什么小鲜肉,但是却永远有一批自己的“死忠粉”,毕竟他的演艺实力让人不得不佩服。

最近他正在忙一部九月底就要上映的大片《攀登者》,这部片子讲述的是一个为国攀登珠峰的故事,为了可以还原出电影最真实的感觉,拍摄过程中他甚至戴夹板拍戏,这些小小的细节让更多人开始期待起了这部片子的上映。

不过这些年里,吴老师的作品一直都不算特别多,但是只要是他的片子,都是精品。曾经很多人以为他会像很多从影多年的老演员一样,慢慢的就转型了幕后,不再像以前一样在荧幕前那么拼,但是他却用自己的实力像大家证明,只要自己有能力,那么就可以得到认可。为了拍摄到自己想要的片子,他敢倾家荡产地投入,就凭这一点,他也比别人更配得上如今的这份荣誉。

很多观众都在吐槽,太多的流量型艺人在拍戏时候让人感觉看了十分麻木,根本没有代入感。而且很多片子的剧情也是越来越相似,让人感觉一点新意都没有。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局势之下,吴老师抓住了观众的心。大家觉得没有新意,他就自己导演选择剧本;大家觉得演员不行,他就亲自上场自导自演。

正是因为可以把握住观众的需求,所以他的抗票房能力越来越强,只要演员表里有他,观众们都很愿意买单,因为大家都很信任他的实力。比起那些从一开始就泡在演艺圈大染缸的演员们不同,吴老师原来居然是武术班出身,他的家庭氛围也离不开武术的影响,所以他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武术了,后来还参加了很多与武术相关的活动,甚至还拿过不少在国际上都很有名气的大奖。

后来还进入了市区里的武术队。本以为他的人生应该是成为一个武术界的奇才,为国家的武术行业注入新血液,可是没想到最后兜兜转转他却意外进入了演艺圈。那个时候的他在师傅的推荐下,第一次参演了一部电影。正是这次神奇的体验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方向。其实武术和影视是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特别是在当时很多武打类的片子,很多导演都一直在寻求合适的替身演员,毕竟演员们都是没有武打的功底的,所以只要跟武打有关的片子,一般都需要寻找合适的武打替身。

吴老师那个时候就是利用了这个市场需求,得到了很多的片子的参演机会,虽然别人觉得他那个时候很顺利,但是其实他背后的心酸却很少有人知道。那个时候的他作为替身,虽然说薪酬的确是不低,但是他每天都在受伤,为了拍出片子里最真实的搏斗的各种高难度场面,他都是一点不含糊亲自上阵,认真对待每一个镜头,甚至为了拍好一个镜头,他可以一直被别人用木板打,最后自己动都动不了。

很多人觉得他的成功似乎来得有些突然,可是一切鲜花掌声哪里会来得那么容易。那些年受过的伤,全身上下的医院证明,都是他一路走来不容易得最好的见证了。虽然说早期他的粉丝群体真的不够强大,数量也不够多,但是近几年按照他的热度来说,他可以说是已经拥有全民粉丝团了。作为一个男人,他拥有自己的妻子的支持,在家庭上,义无反顾的付出;在事业上,他从不屈服。这样的男艺人,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人。比起那些利用自己的黑料以及各种花边炒作的艺人来说,他的确是不一样的,也的确是一个正能量的楷模。

希望吴老师可以一直坚持下去,一直用自己的正能量来影响更多后生演员,这样观众们才可以源源不断地看到更多优秀的国产好片子,才可以让国产的片子在国际舞台上收获更多的好评。不过这次的片子也是吴老师的大作,所以这个九月,相信吴老师一定不会让喜欢他的观众们失望。期待吴老师在这个九月让我们感受属于他的深厚爱国情怀以及独特的登珠峰经历的奇幻之处!让我们相约九月底,拭目以待!

202_《攀登者》影评观后感

这个国庆档,多部被人们所看好的电影将上映,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吴京电影《攀登者》,这部戏由吴京主演,当然还有其他几位实力派演员,如章子怡、胡歌、张译等,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实力派演员。

除此之外,还有《中国机长》这部戏也很有看点。这部戏由张涵予、杜江等主演,同样让人热血沸腾。不过,要比起明星实力和阵容以及让人更加热血沸腾的电影,当属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了。

《我和我的祖国》由陈凯歌、徐峥等多位大牌导演一起联合导演,演员阵容更是强大到无敌。包括吴京、葛优、马伊琍、张嘉译、黄渤、佟丽娅等等,可以说大半个演艺圈的明星都到了。

正因为这强大的明星阵容,使得很多网友都认为这部戏要赶超电影《战狼2》,票房很可能会载入历史。毕竟,今年国庆是70周年大庆,值得大家纪念的日子。所以,这部戏上映后必然会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认为《攀登者》和《中国机长》都要靠边站了。《我和我的祖国》会引发几代人的回忆,也会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自然会掀起一股观看的热潮。

不过,这部戏也引起了一些网友的吐槽,因为不少网友发现这部戏中有外国国籍的演员,比如陈飞宇就是美国国籍。还有陈凯歌在网络上也被传是美国国籍,当然陈凯歌本人并不一定是美国国籍。

并且,如果按照一些网友的理论,类似黄渤等孩子出生于美国的,也不太适合出演这部戏,因为黄渤就是美国孩子的爹了,怎么能适合演这部戏呢?对此,不知道您怎么看呢?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以及点映影评500字(推荐阅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