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202_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观后感心得_伍淑清人物事迹五篇范文
编辑:落霞与孤鹜齐 识别码:77-1004976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5-22 15:25: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_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观后感心得_伍淑清人物事迹

伍淑清,香港商界奇女子。她祖籍台山市四九镇塘虾村,出生于香港,是香港美心集团老板伍沾德之女,祖籍广东台山。小编整理了202_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观后感心得4篇_伍淑清人物事迹,供大家参考。

更多感动中国伍淑清观后感作文范文(点击↓↓↓)

202_感动中国伍淑清观后感作文【3篇】

202_感动中国伍淑清观后感作文【4篇】

202_感动中国伍淑清观后感作文【范文】

202_感动中国伍淑清观后感作文【精选】

202_感动中国伍淑清观后感作文【最新】

202_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观后感【1】

40年前,一位来自香港的大小姐顶着各方压力,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获得中国“001”号合资企业许可证,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她本人也被人们称为“001小姐”,伍淑清。”

在香港,富豪的女儿们会被叫做“太子女”。她们从小在蜜罐里泡大,要啥有啥。但伍淑清是个画风不同的“太子女”,这都得归功于她老爸伍沾德。

伍沾德是白手起家的富豪。上世纪50年代,他和哥哥伍舜德从身无分文、没有背景的小餐馆打工仔开始干起,经过几十年打拼,成了拥有百亿资产的美心集团老总。

白手起家的富豪有钱之后,在教育子女方面一般会走两种极端。一种是“我吃过的苦不要让孩子再吃”;另一种就是“孩子要懂得赚钱不易”,培养他们从小吃苦,不能养尊处优。

伍沾德属于后者。他给伍家制定了自己的家风,那就是“节俭”和“谦虚”。在这样的家教理念下,身为长女的伍淑清聪明懂事,毫无所谓富家千金的娇气与傲气,还是个学霸。

在香港读完中学,伍淑清便前往美国学习工商管理专业,只用2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4年的课程,所有的功课都是“A”,被评为学校的“杰出学生”,而且是第一个被评为这个称号的华人学生。

有家族、学霸光环双重加持的伍淑清完成学业后,没有到家族企业去当“大小姐”。1970年,伍沾德的餐厅到日本世博会上参展,她跑到展会上,做的却是服务员。每天营业结束后,她顾不上身体的疲倦,还要跑去其他国家的展台去交流、学习,比一般服务员还辛苦。

伍淑清认为,这些基层工作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什么能够做我就去做,多做一点也无所谓,因为学到的东西都是自己的,别人也拿不走。”

回到香港后,伍淑清开始协助父亲经营集团旗下的星光、翠园两家餐厅。她一接手,就成功将两家餐厅打造成城中美食名店,“翠园”更成为游客访港必去的餐厅之一。

初试身手成功后,伍淑清开始创业,一手建立了香港世界贸易中心会,更成为“香港50富豪榜”中榜上有名的女富豪。

1978年底,伍淑清获邀到内地考察。这次的内地行,给伍淑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她也发现了一个商机。坐飞机时,她从空姐手里拿到食品,没想到食品冰凉,让人很不适应,周围的乘客也是抱怨连连。伍淑清灵机一动:要不要成立一家航空食品公司?

当时香港还没有回归,伍淑清还属于“外商”之列,内地也没有过此类先例。伍家父女想尽了办法,可两眼一摸黑,甚至找不到要从哪里入手……

那时,恰逢中美两国间的直飞航班即将开通,但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障碍:内地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有能力提供合格的飞机配餐。当时,首都机场的配餐间连冰箱都没有,用放入大冰块的木柜代替,大白菜就堆放在地窖里。美方人员来考察后,觉得实在达不到标准,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在东京中途停站配餐。

这件事,甚至惊动了小平同志,他坚持配餐必须在北京解决:“中途停站就不叫直航!”

一开始,民航部门联系的是日本、瑞士的合作方,但都没能谈成。这时候,香港美心集团进入了他们的视线。因为事关重大,民航总局又专门请示了邓小平。邓小平只问了一个问题:“这个伍家会不会做面包?”

这一问,算是问着了,美心集团在香港有着“西饼大王”的称号,面包做得鼎鼎有名。邓小平当场拍板:“那就可以了。”伍家父女听后,信心大增。

那时,公司手续一直办不下来,中美通航时间又已经定好,民航局负责人跟伍沾德说:“老伍,我们都是中国人,您个人能不能帮忙先垫付费用?”伍家父女听后,马上将价值500万港币的机器设备运到北京。

1980年4月12日,伍淑清终于拿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外资审字(1980)第一号》许可证。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也是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注册编号是“001”,人们风趣地称其为“天字第一号”。伍淑清本人“001小姐”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

202_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观后感【2】,伍淑清相信的那个理由帮助她获得了新进展:国家高层得知消息后高度关注合资兴办航空食品这件事。

国务院连续三次召集各有关部门专门会商此事,邓小平也在得知消息后对此给予了肯定,甚至还关心了美心做的面包是否掉渣。因为他在法国时,吃过法国的面包,并留下深刻印象,而是否掉渣则是他认为评价面包好坏的重要标志一。

后来,这个插曲也被改编到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予以了不完全真实的反映。

得到邓小平“面包不掉渣,很好”的肯定后,伍淑清信心大增,开始双管齐下赶时间,抢进展:一边开始围绕建工厂进行实质性筹备,一边接着谈。甚至准备先把工厂建起来,然后再谈。很多人认为她太冒进了,但她义无反顾,谈判期间就耗资500万港币,将所需的食品机械从海外订好并启运到北京。

500万港币在1979年是一笔不少的投资,伍淑清的压力自然不小。最终,艰难的谈判在一个清晨取得了实际进展。198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了京港合资经营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注册编号为001号。

因为事前已进行了建厂筹备而且主要设备都已基本到位,批文下达的第二个月,伍淑清运筹下的北京航空食品便正式开业投产了。

1980年5月3日下午,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合资企业诞生了。时任中国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江泽民莅临祝贺,为历史性的“001”号剪了彩。

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成立填补了中国民航航空食品生产的空白,开启了中国引进外资和兴办三资企业的序幕。伍淑清也因此成为标志性历史人物。

“频繁的公务和旅行拓展了我的事业,丰富了我的阅历,更赋予了我崭新的人生意义。”伍淑清告诉记者,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的践行者之一,她参加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公司。从此,为密切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间的经济联动而奔波成了她全部生活的基调。“这让我有幸见证了这几十年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变化。”伍淑清笃定的眼神中透着满满的坚毅与自豪。

作为香港“西饼大王”伍沾德的女儿,伍淑清出生豪门却朴素低调、兢业打拼—珠宝、八卦等“标签”都与她无缘;至今未婚,每天凌晨1点后睡觉,6点起床,她还总说工作时间不够用。在旁人看来,这位含着金汤匙出世的“太子女”牺牲太大,伍淑清本人却不这么看。“人生没有所谓的牺牲,只有选择。我可以选择每天穿金戴银,聊天打牌,悠闲地度过这一生,但那不是我想要的。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

下一页查看更多

第二篇:感动中国人物伍淑清事迹观看心得

内地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创办人,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世界贸易中心执行委员会主席,香港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执委会主席……美心集团创办人伍沾德之女、71岁的伍淑清,小编整理了感动中国人物伍淑清事迹观看心得范文精选3篇,欢迎借鉴参考。

感动中国人物伍淑清事迹观看心得范文【1】

内地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创办人,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世界贸易中心执行委员会主席,香港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执委会主席……美心集团创办人伍沾德之女、71岁的伍淑清,但她现在最看重的是“园丁”的角色。

多年来,她一直以促进青少年教育健康发展为己任,为香港及内地青少年的交流发展作出诸多贡献。她深深忧虑当代香港青少年在成长中因缺乏国家观念而被误导、被利用,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让香港青少年全面了解国家的文化及历史发展,增加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运用香港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平台,让他们树立正确而全面的世界观。

位于香港小西湾的中华基金中学,是伍淑清示范教育理念的基地。该校自202_ 年办学以来,一直提倡“立根中华文化,开拓国际视野,五育并重,发挥个人潜能”。位于校舍六楼的“中国数据中心”是该校学生学习中史科的最佳地点。这里既有丰富的图书,也有先进的影音播放器,摆在架子上的书大多是伍淑清亲自从北京带回来的,分成“香港概况”、“一带一路”、“改革开放”、“中国概况”四个部分,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

感动中国人物伍淑清事迹观看心得范文【2】

在一些人看来,商人和企业家其实是不一样的概念。就商人而言,他们的目的就是赚钱,很少会从中拿出部分回馈社会或者是做一些实事。与之相比,企业家的概念则相对较广,虽说同样是赚钱,但真正能够称得上是企业家的人其实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和奉献之心。就目前而言,其实排行榜上有很多富豪都是纯粹的商人,而不是企业家。自外资进入内地以来,其实第一位真正的意义上的企业家并不是李嘉诚,而是一位女性,她的名字叫做伍淑清。

搜索引擎上对伍淑清的介绍十分简单。伍淑清出生于1948年,毕业于香港嘉诺圣心书院、美国加州Armstrong学院,最为重要的是,她是美心集团老板伍沾德的女儿。1970年,22岁的伍淑清从美国留学归来之后便回到了香港,并出任香港WTC(俱乐部)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但事实上,伍淑清的传奇事迹并不只是如此简单。

1978年,伍淑清刚好30岁,也恰逢改革开放正式开始,但合资企业的条文尚未正式出台。不过尽管如此,伍淑清却下定决心开展内地投资。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当时绝大多数人的普通话都讲不标准,伍淑清更是只会说粤语,听不懂内地人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为了方便交流,伍淑清特意学习了2个月的普通话之后才去到内地考察。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伍淑清从香港去内地只能是乘坐民航飞机。不过当时飞机上的食物却没有现在这般美味,当时飞机上的东西都是冷的,空姐还是到处提着暖水瓶走来走去为乘客冲茶。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一缘由,伍淑清从那时开始便萌生了做航空食品的想法。不过在伍淑清下定决心做航空食品之前,其实是有一件历史事件发生的。

1979年1月份,中国与美国正式破冰,当时确定了中美通航的相关议程。不过在通航的谈判过程中,美国提出中美航线的配餐必须符合国际标准。为了建交,当时中国答应了这条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当时的首都机场,其为航班所提供的配餐还只是一个仅仅只有30多个人的小配餐间,是根本无法达到美国所提出的国际标准的条件。

到了1980年3月份的时候,中国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而真正为其解决这一难题的,其实还是伍淑清和她的父亲伍沾德。同年4月12日,伍沾德拿到了许可证,并在5月1日的时候正式成立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这家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注册号为001,一手促成这一伟大事件的伍淑清也被人誉为001号小姐。

感动中国人物伍淑清事迹观看心得范文【3】

什么才叫“香港特色”?伍淑清虽出生在殖民地时期的香港,但祖国情却深扎在她心中。她在儿时读的意大利修女学校,墙上虽然挂着英国女王画像,还是会教学生中国历史、中国古文。“我的国文老师大多是从北京、上海过来的,他们也带来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那时候读的孙中山、岳飞等书,都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爱国教育应该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的。那些偏颇的、非理性的成分,都不是真正的爱国。”伍淑清认为,香港与内地实行的是不同的政治制度,培养的人才各有侧重,爱国教育也应有不同,要抛弃鸵鸟精神,也要抵制懒政思维。

个人的力量虽势单力薄,伍淑清却坚持“香港特色”的爱国教育。1998 年,她成立了“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每年组织香港青少年到内地参观学习,如带学生回北京、西安等地,除了参观天安门、长城之外,更让他们全方位地体验当地文化,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十几年来,组织的香港“交流团”已有100 多个,不少香港青少年通过了解国家历史,增进了对祖国的归属感。202_ 年,她先后自费组织香港专家学者,编辑了适合香港青少年阅读的历史简明读物《国史百闻》、《香港百闻》等书籍,目前已成为香港青年了解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第三篇:有关202_感动中国伍淑清人物故事观后感心得

搜索引擎上对伍淑清的介绍十分简单。伍淑清出生于1948年,毕业于香港嘉诺圣心书院、美国加州Armstrong学院,最为重要的是,她是美心集团老板伍沾德的女儿。小编整理了有关202_感动中国伍淑清人物故事观后感心得精选3篇,欢迎借鉴参考。

202_感动中国伍淑清人物故事观后感心得【1】

内地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创办人,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世界贸易中心执行委员会主席,香港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执委会主席……美心集团创办人伍沾德之女、71岁的伍淑清,但她现在最看重的是“园丁”的角色。

多年来,她一直以促进青少年教育健康发展为己任,为香港及内地青少年的交流发展作出诸多贡献。她深深忧虑当代香港青少年在成长中因缺乏国家观念而被误导、被利用,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让香港青少年全面了解国家的文化及历史发展,增加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运用香港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平台,让他们树立正确而全面的世界观。

位于香港小西湾的中华基金中学,是伍淑清示范教育理念的基地。该校自202_ 年办学以来,一直提倡“立根中华文化,开拓国际视野,五育并重,发挥个人潜能”。位于校舍六楼的“中国数据中心”是该校学生学习中史科的最佳地点。这里既有丰富的图书,也有先进的影音播放器,摆在架子上的书大多是伍淑清亲自从北京带回来的,分成“香港概况”、“一带一路”、“改革开放”、“中国概况”四个部分,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

202_感动中国伍淑清人物故事观后感心得【2】

在一些人看来,商人和企业家其实是不一样的概念。就商人而言,他们的目的就是赚钱,很少会从中拿出部分回馈社会或者是做一些实事。与之相比,企业家的概念则相对较广,虽说同样是赚钱,但真正能够称得上是企业家的人其实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和奉献之心。就目前而言,其实排行榜上有很多富豪都是纯粹的商人,而不是企业家。自外资进入内地以来,其实第一位真正的意义上的企业家并不是李嘉诚,而是一位女性,她的名字叫做伍淑清。

搜索引擎上对伍淑清的介绍十分简单。伍淑清出生于1948年,毕业于香港嘉诺圣心书院、美国加州Armstrong学院,最为重要的是,她是美心集团老板伍沾德的女儿。1970年,22岁的伍淑清从美国留学归来之后便回到了香港,并出任香港WTC(俱乐部)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但事实上,伍淑清的传奇事迹并不只是如此简单。

1978年,伍淑清刚好30岁,也恰逢改革开放正式开始,但合资企业的条文尚未正式出台。不过尽管如此,伍淑清却下定决心开展内地投资。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当时绝大多数人的普通话都讲不标准,伍淑清更是只会说粤语,听不懂内地人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为了方便交流,伍淑清特意学习了2个月的普通话之后才去到内地考察。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伍淑清从香港去内地只能是乘坐民航飞机。不过当时飞机上的食物却没有现在这般美味,当时飞机上的东西都是冷的,空姐还是到处提着暖水瓶走来走去为乘客冲茶。

202_感动中国伍淑清人物故事观后感心得【3】

据伍淑清回忆,由于当时没有外资进入内地的先例,所以公司的审批手续一直办不下来。此外,当时国内的经济状况其实还是十分紧张,民航局的负责人当时还直接找到了伍淑清的父亲伍沾德,并对他说了句“我们都是中国人,您个人能不能帮忙先垫付费用?”就是因为这句我们都是中国人,伍沾德在一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就决定自己先垫付500万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说伍沾德考虑了一分钟不到,是因为当时的他也不懂普通话,翻译之后,伍沾德才立马因为那句我们都是中国人而决定出资500万港元。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当时伍沾德做出这一决定的时候,没有签合同、没有担保,他愿意拿出这500万港元其实完全是因为一句话。

北京航食成立之后,伍淑清便一直深耕内地市场,而北京航食所带来的利润也被伍淑清再次合资成立了富华食品有限公司、北京航空地毯厂等16家合资企业。此外,伍淑清在中信集团内部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北京中信大厦落成之后,伍淑清就在中信大厦的顶楼开了一家港式粤菜餐厅,这家餐厅被人成为“世界之窗”。后来,伍淑清还在上海雁荡大厦开了另外一家世界之窗。虽说目前伍淑清仍旧没能登上富豪榜,但估计她早已赚到了亿万身家。只可惜的是,如今已经71岁的伍淑清仍旧未婚,她将自己人生中大部分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北京航食这家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企业。

第四篇:202_感动中国伍淑清事迹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202_候选人物——伍淑清,香港回归后,伍淑清致力于香港和内地的交流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积极增进香港青年对中华历史和文化的认识。组织青少年赴内地交流学习百余次。小编整理了202_感动中国伍淑清事迹心得体会精选4篇,欢迎借鉴参考。

202_感动中国伍淑清事迹心得体会【1】

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祖国怀抱。当天,伍淑清和父亲一起,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参加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伍淑清到现在都记得父亲当时高兴的样子,对于父亲来说,能看到中国人可以自己管自己的地方,感触颇深。

伍淑清:父亲在美国出生,两岁回来,在香港读小学,在广州读中学大学,所以他们这代人觉得中国人的身份很重要。1947年以后,父亲来香港工作,当时香港是英国殖民地。50年以后看到香港是一个中国自己的地方,他们这代人的感触非常深,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202_年我们参加奥运会的时候,中国代表团出来,我爸爸非常高兴地站起来,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他这么激动。他们这代人平常不出声,但心里都希望看到自己国家强大,也希望自己为国家做点事情。

据不完全统计,四十多年来,伍氏家族为内地教育、文化事业捐资超过2亿港元,而伍淑清本人穿梭往返于香港和内地不同城市之间3000多次。近些年,伍淑清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社会活动上,希望在青年工作和教育事业方面多做些事。

202_感动中国伍淑清事迹心得体会【2】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很多人连其他省都很少有机会去,更不要说境外了,对外部世界所知很少,一旦打开国门,大家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很丰富、很精彩,有点目不暇接的感觉。实际上,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在某种意义上是真正打开了与外部世界接触、学习的一扇窗,而境外投资者则打开了通往中国内地、了解内地市场的一扇门。

北京航食刚成立的时候,在首都机场附近,整个公司只有一栋十分简陋的二层小楼。用今天的眼光看,那时创办第一家合资企业就如同那二层小楼,条件艰苦、举步维艰。

1980年,北京城里的绝大多数餐馆还在烧煤块或蜂窝煤,北京航空食品公司的厨房已经用上了洁净的管道煤气。案台、蒸锅、炒锅全部是不锈钢的,清洁时用高压水枪冲一冲就好。通电的煎炸锅外有个旋钮,可以随意控制油温……这些如今看似平常的厨具,在40年前绝对让人眼前一亮的设备。

那时,国内食品物资比较匮乏,香港市面上很容易见到的食品在北京的市面上极少见到或根本没有。比如孢子甘蓝、甜豆、青芦笋等蔬菜都是出口级的;大块的牛排、羊扒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从挪威进口的橘红色三文鱼上,有漂亮的白色油脂线;成箱空运来的大龙虾,到了北京还是活的……绝大多数北京航食的工人都没有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装龙虾的箱子里还需要放保持低温的蓝色冰块加以保鲜。

当时内地的面粉筋制不够高,烤出来的面包没有嚼劲,当然,稍不留神,面包就会掉渣。为了制作口感筋道的各式西餐面包,北京航食还从国外采购了高筋面粉和其他原料。

曾任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总经理的徐柏龄那时是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局长。他说,1980年北京航食成立之前,国内飞机上的餐食都是由北京管理局之下机场的一个下属配餐间来做。30多名配餐人员,日均配餐600余份,仅供应三家外国航空公司。

徐柏龄回忆到,当年,配餐车间的工人们就骑着自行车,提着食盒,里面装点罐头、面包、苹果之类的。罐头是梅林牌的午餐肉、凤尾鱼一类。在一些老式的飞机上,中式炒菜等餐食盛放在一个个铝制的大饭盒里,统一加热后再分给旅客。那种感觉,和普通单位里的大食堂差别不大。为了提升国内航空餐食质量,徐柏龄曾到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过专项考察,也考虑过与境外配餐公司合作。“但合作首先要有钱,要有外汇。而动用外汇,是需要外汇指标的,我们民航那时没有外汇或外汇指标。”徐柏龄说。

当时,美心集团提供的不仅仅是外汇、设备的购买渠道,还有在食品制作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技术。“那个时候,伍家在香港的生意已经很大了,对各方面的行情非常熟悉。而且他们经常到外国旅游和商务考察,考察了国外的好多家公司,最后才决定在哪家买。”徐柏龄坦言,即使当时给中国民航相同的资金去国外买设备,也买不到像北京航食这么好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对国外的技术和设备了解甚少。

时间走过40年,发展至今的北京航食,范围远不止首都机场路上那幢二层小楼。1995年,北京航食在原来的小楼旁边修建了一座3层的配餐楼;202_年,又在顺义区南法信镇建起一座占地面积52791平方米的全新配餐楼。

北京航食创立之初,董事长、总经理由内地人员担任,副董事长、副总经理由港方人员担任。很多公司事务,实际上都由伍淑清来负责打理。

202_感动中国伍淑清事迹心得体会【3】

开始,内地员工都有点怕这位香港来的“资本家”。不过,慢慢地,大家发现这位“资本家”并不可怕,后来好些人都跟伍淑清成了朋友。员工们都很爱护这个企业,生产出的每份食品都能达到国际标准。很多人30多年来一直跟着伍淑清共同打拼,相当一批女职工,从刚来时的一个小丫头,到现在都快退休了。但员工们都知道有个香港的老板“伍小姐”。

与其他老式的国营工厂有所不同,国营厂的工人们手头的“标配”常常是一个印有“抓革命促生产”或“工业学大庆”字样的、500毫升以上的搪瓷缸,而航食的工人们走出厨房车间时,公司里则为他们配备了可以供应热水的饮水机,旁边放着一摞锥形的一次性纸杯,员工可以随时取用,十分卫生,也很方便。那时候起,在航食上班就开始打考勤卡了。每个人几点来几点走,卡上都记着一清二楚。工人们觉得,过去在香港电影里看到的场景突然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有点惊讶,也有不理解,但也慢慢培养了守时间、讲纪律的好习惯,再也不用靠班组长的吆喝去管理工人的考勤了。每逢遇到追加投资、扩大生产等重大问题,伍淑青都会拿出详细的方案和充分的理由,一桩桩一件件都具有说服力,这让北京航食人印象比较深刻。

1988年、202_年,京港双方又分别续签了15年的二期合同、20年的三期合同。从1980年到1987年,从1987年到202_年,再从202_年到202_年,美心和民航局分三个阶段的合作,合作期限和投资规模不断提升,而美心的股份份额却按照一开始的承诺不断减少,做企业和做人一样,讲诚信、讲规则是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北京航食副总经理汪峻峰认为,公司始终营利、在重大问题上没有分歧,是合资双方持续合作的坚实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8年年底,中国共批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19万余家。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合资企业在三资企业中的比例已呈下降趋势。中外双方在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经营管理理念的差异,逐渐凸显。但在北京航食,京港双方的合作一直顺畅稳定。

202_感动中国伍淑清事迹心得体会【4】

美心集团是香港最大的饮食集团,由伍淑清的父亲伍沾德先生和伯父伍舜德先生创办于1956年。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在香港餐饮业、旅游业名气颇大,经营中菜、西菜、日菜、东南亚菜、快餐、西饼、星巴克咖啡店、东海堂,以及为很多家香港当地的工商、教育等机构及医院提供机构餐饮服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心创办潮江春、北京楼、洞庭楼、锦江春、沪江春一系列外省菜馆,以及弁庆日本料理、桃山日本料理两间高级日本餐馆。

那时正值中美直航准备开通,当时从北京到旧金山需要长达30小时的飞行时间,现在说起来都是笑谈。只要是乘坐过长途飞机旅行的人就会明白,如果中途停航用餐就不是直航了,所以为这条航线乘客提供的服务应该用中国人自己生产的航空食品,让乘客也能在空中享受到中国的美食。伍淑清最初的想法就是要为国家做件实事,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和食品标准,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办一家中国人有话语权的企业,同时为国家培养紧缺的食品人才。

1979年6月,当时中国民航局的沈图局长等人开始与伍沾德和伍淑清父女进行协商和谈判,这次谈判持续了长达一年多。现在看来,当时搞合资企业有点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很幸运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机,但那时国家刚刚表示要开放,合资企业还没有先例,前途未知,当时这种小心翼翼的心理很普遍。

作为港方代表,伍淑清参与了与中国民航商谈合作事宜的全部谈判,刚开始谈得很费劲,双方的沟通不是很顺畅,主要困难是伍淑清听不懂普通话,也看不太懂简体字,她就只好用笔和纸沟通,用繁体字交流。毕竟是第一次商谈合资企业,合同一次次修改,双方都要考虑各自的利益,但谈判始终在一种十分友好的氛围中进行。

但中美直航迫在眉睫,时任民航总局局长沈图请伍家的企业做开业前的准备。由于没有先例可循,在合资航空食品公司具体报批中,国务院甚至连续三次召集各有关部门,对合同上的21项条款逐一斟酌。有一次,从头天晚上10点一直谈到第二天早晨6点,真可谓通宵达旦。

第五篇:关于感动中国202_感动中国伍淑清观后感作文

感动中国202_候选人物——伍淑清,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企业家。伍淑清一家人爱国爱港,改革开放之初,伍家父女北上创业,创办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小编整理了关于感动中国202_感动中国伍淑清观后感作文精选3篇,欢迎借鉴参考。

感动中国202_感动中国伍淑清观后感作文【1】

40年前的冬天,伍淑清在第一次来到内地的火车上听到“改革开放”的讯息。一年后,伍淑清的父亲伍沾德先生拿到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许可证,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进入内地的香港企业家,并始终把个人事业与国家发展需要紧密相连。

而今,回顾过去40年的人生轨迹和第一家合资企业的发展历程,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全球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终身名誉理事,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名誉董事长伍淑清平和的话语下,充满感慨:“从我们这样一家企业在内地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快速发展。”看似平和的话语,其实包含着许多人无法想象的波澜壮阔。

感动中国202_感动中国伍淑清观后感作文【2】

1978年12月10日,伍淑清从深圳罗湖到成都,第一次踏上了内地的土地。12月23日,在从武汉到广州的火车上,她从广播里听到了邓小平的声音。伍淑清回忆说:“我的普通话和四川话都不太好,具体内容记不住了,但关键的话却至今记得很清楚,邓小平说:‘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欢迎外商到中国投资’。”来自北京的这个声音非同一般,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信号。

1979年,伍淑清便带了几个朋友和同事到内地具体考察。那个时候,没有从香港到四川的直达航线,这些“香港同胞”要先从香港坐火车到罗湖,到罗湖后,从深圳坐火车到广州,再坐飞机经贵阳到成都,辗转几个地方,用了一整天的时间。10多天的考察后,由于内地交通基础设施十分落后,速度很慢,服务水平很低,他们反反复复转火车、换汽车、改乘轮船,多次折腾,最后终于返回香港,从那些天奔波辛劳的切身经历中,伍淑清体会到了内地交通条件和服务真是差到了非彻底改善不可的地步。到港后第一件事就是向父亲伍沾德讲述在内地的亲身感受,认为与当时的香港比较,内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就连当时属于豪华交通工具的飞机上为乘客提供区区几种简单的食物都是冰冷的,交通设施、服务理念、技术设备等等都有差距。但同时,她也敏锐地看到内地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市场巨大,一旦发展起来,有着令人向往的潜力。

通过考察,伍淑清对民用航空领域产生了兴趣。早在1978年10月9日,邓小平就指示民航要用经济观点管理。1980年2月14日,邓小平还指出,“民航一定要企业化”。

中国民用航空业的历史是一部值得所有中国人(包括港澳台以及海外侨胞)引以自豪的历史。1949年11月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民航初创时,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每公里157万吨。从这一天开始,新中国民航展开了飞翔的翅膀,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经历了十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在发展的过程中,民航由于领导体制几经改变,航空运输发展受当时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比较大,那时候,1978年,航空旅客运输量仅为23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才只有每公里3亿吨。

经过再三斟酌,最后伍淑清向家人建议,可以考虑到内地投资发展,既可以抓住商机,还可以用自己经商的实践能够为国家做点事情。伍家一直是做食品行业的,考虑到在这个行业比较熟悉,也许可以把美心集团在做香港食品的经验和内地航空服务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和改善内地交通条件结合起来,也就是把香港和国外现代食品业的理念、技术形成的餐厅从地面搬到“空中”。

感动中国202_感动中国伍淑清观后感作文【3】

伍淑清认为,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都源自于教育,她自己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子。伍淑清祖籍广东台山,1948年中秋出生在香港,少时就读于香港,后赴英美留学。

伍淑清上小学时,来自北京的中文老师教他们中国历史、古文,也常常讲起内地的情况、北京的故事。这样的教育不仅为伍淑清打下了扎实的中文基础,也赋予了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感。1998年,伍淑清发起成立“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每年资助组织香港中学生到内地参观考察。202_年,伍淑清成立了中华基金中学。谈到她创办的学校和香港其他学校的区别,伍淑清说我们学校的校歌是中文的。教学以英语为中心,也要懂得普通话和广东话。学校常常组织学生跟老师去内地和国外考察。每次出国,伍淑清都会安排学生到当地的中国使领馆拜会,在国旗下唱国歌,让学生们知道出了国,为他们提供保护的是中国的使领馆。伍淑清讲她曾花2万多元钱从内地买地球仪空运到香港,她说因为内地买的地球仪不仅有中文名字,而且大陆跟台湾是一个国家。而在香港或其他地方买的地球仪,台湾有可能和大陆是分开的。

因为担心当代香港青年在成长中因缺乏国家观念而被误导、被利用,伍淑清邀请了多位有心人编写了《国史百闻》,介绍近当代一百宗历史事件。同时,专门培养能够教授中国历史的老师,让香港的年轻人了解,香港和国家是不可分的。

202_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观后感心得_伍淑清人物事迹五篇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