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202_看《决胜时刻》观后感_《决胜时刻》观后感主题[精选合集]
编辑:紫陌红颜 识别码:77-967532 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4-19 16:39: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_看《决胜时刻》观后感_《决胜时刻》观后感主题

《决胜时刻》是博纳影业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骄傲三部曲”的重磅之作。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2_看《决胜时刻》观后感_《决胜时刻》观后感主题5篇,希望你喜欢。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1

这是渡江前夕的踟蹰;这是最终战场的炮火;这是中国成立的凯歌。一九四九,几十年的拼搏,一代人的心血,在这个节点凝聚、喷薄。

本片全篇都在描画渡江决战前后的场景,特别的是,本片的节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沉重阴郁,描绘的中心也并未放在战争的准备与进行,反而是围绕的领袖毛主席,以轻松明快的方式讲述他身边的故事。

片中的毛主席身份多样,但突出表现的是他作为父亲、作为老友、作为长辈和蔼而活泼的一面。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领袖形象。我们一次次地从他与身边人的互动中受到感染。无论是替李讷捉麻雀还是送陈有富恋爱锦囊,这种带有反差的滑稽感让全场陷入欢乐。

不过也正是存在这份温馨,战争的残酷才更加刻骨铭心。片中的战斗画面所占的篇幅并不长,但每一个镜头都能触动人的灵魂。当英舰紫石英号进犯守区,炮火漫天,我们坚毅还击,粉碎了洋人脑中的大清印象。当解放军硬摇着木船从反动派的轰炸中挺进,踏上对方自以为坚不可摧的防御江岸,当战士们全身已被烈火焚烧,他们仍怒吼着向敌人扑去,眼中闪亮着对未来的希望。

田二桥,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稚气未脱,在信中表露了自己的向往。站在高地,身中数弹,仍紧握旗杆。无数的战友一同托起旗杆时,也托起了他坚毅的灵魂。

任弼时,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拖着病躯用小提琴为老战友们完成了最终的献礼,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鸣响了圣歌。

毛人凤,狠毒如斯,在蒋介石最终放弃轰炸天安门时,一问,再无言。

这是人民的胜利。我们站起来了。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2

影片《决胜时刻》让大家在重温激荡人心的光辉历史中,深感新中国成立的不易,这是无数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要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昂扬饱满的工作精神、奋发有为的工作态度,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响,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8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归根结底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结果。新时代,斗争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作风,更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党员干部唯有永葆“踏平坎坷成大道”的精气神,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才能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经风雨、壮筋骨,行稳致远。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情怀。梦想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逐梦之途也从不是一马平川,而仍有重峦叠嶂、狂风疾雨,我们还有不少硬仗、苦仗要打。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情怀,始终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向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看齐的核心意识,把“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怀着真挚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才能在逐梦之路上阔步前行。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实干情怀。俗话说:“100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实干是检验斗争精神的试金石,也是逐梦成真的唯一道路。总书记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话振聋发聩。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铁杵磨成针”的实干情怀,像雷锋同志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像焦裕禄同志那样,“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以担当实干、攻坚苦干、善谋巧干,强发展、惠民生、优服务,让复兴梦想在“干”中绘就,让美好生活在“干”中实现。有实干精神,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始终有破浪前行的勇气动力。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情怀。斗争就就意味着流血流汗,甚至付出生命无。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无一不是党员干部以忠诚奉献铸就的。逐梦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情怀,向黄大年、李保国等优秀共产党员看齐,以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凡是吃苦吃亏的事,主动走在前面,毫无保留地把智慧和温暖带给群众,满腔热忱地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做到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当好党的“代言人”、群众的“贴心人”。

看完电影《决胜时刻》让我觉得,党员要有“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廉情怀。清廉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也是取信于民、奋斗前行、实现梦想的重要品格。在逐梦路上,有腐蚀诱惑,也有清苦寂寞,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涵养“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廉情怀,把加强党性修养当着终身必修课,修好廉洁自律的心学,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心有纪、行守纪,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清廉服务赢得群众信赖,聚集逐梦前行的强大人民力量。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3

电影《决胜时刻》讲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自1949年再回北平进驻香山后,到国共和谈、渡江战役再到筹划新中国的建立等一系列事件。

从前的我们对毛主席的印象似乎只停留在“一位伟大的领袖”。而电影选取了许多生活的小事,让毛主席在我吗=们的心中逐渐丰满。

“我离开北平时才26岁,转眼间56喽。”轻松的语气,微笑的神态,然而三十年来的辛酸苦楚有几人知晓。刚入北平便知火车站外有国民党埋伏,依然微微笑着从容迎接。这种幽默豁达或许早已经深入了主席的骨髓,如此才能让他一次又一次带领着人民解放军走过一次次危难。

和女儿一起抓小鸟,躲在树后悄悄等待的模样完全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关心下属的感情生活,教他用诗经里的爱情诗歌表白,事成之后满脸骄傲;为了能去戏园看梅先生的戏,“套路”自己的警卫员;看着老乡捎来的辣椒笑弯了眉……这一件件的小事让主席十分的“接地气”,主席不再是处于云端只能仰望,他就是我们身边一个伟大的普通人。

“一切为了人民”是贯穿共产党、人民解放军工作的基础思想,为了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而奋斗不息。国共和谈本不必谈,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足够的力量解决一切障碍”。但为了人民免受战火纷扰,我们一让再让。“天下为公”是他们永远的初心。南京政府派来的和谈代表来到北平时说“人人笑容挂念、容光焕发”。全国上下都渴望着解放军的到来,因为他们带来和平与自由。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影片中也有许多对比。已经解放了的北平总有暖融融的阳光鲜明的色彩,哪怕是夜晚也温馨祥和,而国民党那边,不论何时总是一片阴云笼罩,压抑悲凉;共产党内部上下同心,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国民党内部四分五裂互相猜忌、推卸责任。而国民党军官毛人凤办公室悬挂的“天下为公”更有些许讽刺意味。

影片末尾时,16岁的田二桥紧紧抓着旗杆不让它倒下,最终献出自己的生命。那封留着弹孔,浸着鲜血的信是他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有这样一些满身烈焰从炮火中走来的人,胜利怎么会不属于我们。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4

《决胜时刻》是博纳影业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骄傲三部曲”的重磅之作。电影《决胜时刻》讲述了1949年3月,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至北平香山,在这里指挥渡江战役、会见民主人士、筹备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等重大事件。香山作为革命圣地,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电影《决胜时刻》在香山双清别墅内取景拍摄,真实还原了70年前香山的一段历史。

电影《决胜时刻》聚焦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展现真实的历史轨迹。紧张迂回的谈判桌上、火光漫天的枪林弹雨,片中的每一帧镜头,都蕴藏着中华民族崛起和复兴的曙光。《决胜时刻》不仅着力于时代的刻画,更聚焦于人物的塑造,力求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用生活化的场景,让观众零距离、全方位地感受领袖风采。

本片着重塑造了毛泽东的形象,少见地刻画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形象。片中,毛泽东与身边战士陈有富、田二桥等人的互动,对女儿的暖心陪伴,让观众意识到伟大领袖也是生活中真实可感的人。在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奏响一曲人性的温暖之歌。

电影《决胜时刻》聚焦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燃情岁月。这一年春天,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踏上了“进京赶考路”,翻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这一年,国共和谈破裂,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迎来解放的曙光;也在这一年,共产党人齐心协力,负重前行,架构起新中国的四梁八柱,举办开国大典,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5

9月9日晚,我有幸观看了影片《决胜时刻》。这部影片真可谓鸿篇巨制,是一部史诗级大片。看过之后,仍叫人意犹未尽。

《决胜时刻》主要讲述了1949年毛主席领导解放军实现最终胜利的点滴故事。说它点滴,因为影片中生动地再现了毛主席在领导人民取得最后胜利的过程中的生活细节。这之中有乡愁,有幽默,有深情,有辛劳,将这位伟人塑造得淋漓尽致,形象在战火飘飞的生活中更加高大挺拔出来,让我对毛主席有了更亲切地认识和更崇高地敬意。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与小战士二桥的幽默和感人故事,毛主席让二桥回乡照顾家人,感激的二桥一家英勇投身于渡江战役之中,最终二桥壮烈牺牲,染了血的信送回了主席手中,主席潸然泪下。看这段的时候,我忍不住泪水。毛主席是伟人,但他更有与人民群众血水相融的情感。当然,影片中也有毛主席西郊阅兵时气吞山河之势,有新中国领导人与国民党谈判时的风度气概,有渡江战役时战士们的英勇无畏……这部影片,写尽了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我获益匪浅。

难忘那夜的观影。没有这决胜时刻,哪有我们的幸福安宁!

第二篇:《决胜时刻》观后感

《决胜时刻》观后感3篇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结束,毛泽东主席率中共中央入驻双清别墅之后,到开国大典之间这段时间发生的轰轰烈烈而又波云诡谲的众多历史事件,包括国共和谈、跨越长江、政治协商、开国大典等,其间还穿插着领袖、普通人的战友情、亲情、爱情及与国民党特务你死我活殊死搏斗的描写。

影片里有几个点感触较深,记录如下:

毛主席看梅兰芳演“霸王别姬”,他说,“项羽孤家寡人,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不足取”。这里我看到的是领袖与普通人的不同:他也在看热闹、品唱腔,但他更随时在思考,在回顾历史、吸取教训,所以才有后来“宜将于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军炮击英国“紫石英”号并致其搁浅投降的片段,场面恢弘,特效真实,看着过瘾。

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给其他领袖演奏小提琴。其实他当时才45岁,但长期过度操劳,他的身体已经彻底毁了,一年后他就将逝世。此刻,他打起全部精神,为他亲爱的战友、他一生的知音们再奏最后一曲;

毛主席的卫士田二桥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场面很感人。他在敌人阵地的最高处竖起红旗的时刻,却不幸被两颗罪恶的子弹击中,只有16岁,牺牲在新中国即将成立的前夜。他的战友前赴后继,举住红旗不倒,后面是一个俯视镜头,满银幕是那面红旗在飘舞,也象征了新中国建立一步一血的艰辛。很多观众肯定会记住这个画面,而我还记得与田二桥相关的之前的一个片段:他的年龄现在看还只是个孩子,爱玩是天性。他和李讷用筐扣麻雀,总是扣不到,就偷偷放了一个铁皮做的小鸡在筐底,逗得李讷可开心了。那个铁皮上弦小鸡我小时候也有。

影片最后的开国大典,使用的是真实的历史记录,原影原音重现。当毛主席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历史弘音响起的时候,心中顿时升腾起骄傲与自豪之情。

总之,这部电影是一部尊重历史、制作精良、充满正能量的好电影。通过这次观影,我又重温了一遍那段如火如荼、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一次美妙的精神享受。

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电影《决胜时刻》再现了1949年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进驻北京香山双清别墅,并在此会见民主人士、指挥渡江战役、筹备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历史画面。观看此电影,是对新中国成立前后那段历史的一次温习,让大家更加懂得新中国成立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如今的幸福生活,是靠无数人的流血牺牲换来的。再看历史,方知珍惜的重要性。

电影利用小故事、小人物,从侧面体现大人物的运筹帷幄。而且还打破了很多主旋律电影的叙事常规,从小处入手,用细节感人,整部影片有笑点、有泪点、还有震撼人心的大场面。

其中有一个电影片段,有个小战士在挨批的时候被毛主席看见了,不仅询问了详情,还批准了他返乡看望家人,唯一的条件是要把所见所闻写信说给他听。这个小故事体现了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心系百姓,心系人民,可亲可敬。还有一个片段,让我深受感动,就是渡江之后士兵拿着枪往岸上跑,在向前跑的时候遭到国民党的炮弹袭击,可是战士们没有退后,从熊熊烈火中继续奔向前方,就算身上已经满是火焰,依然阻止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一种什么样的意志,让他们勇往直前?我想,这应该就是无私奉献,这应该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这应该就是共产党的初心。

通过这次重温历史,感触颇多,了解了过去,想到了现在,让我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激励员工牢记革命理想和宗旨,9月19日下午,xx公司工会组织职工观看爱国影片《决胜时刻》。

曾看过影片预告9月20日首映,对影片很期待,没想到公司9月19日给职工们提前观影的机会,我马上报名参与了观影活动。故事叙述了一九四九年春,中共中央领导进驻香山,经历了国共和谈、蒋介石各种恶意破坏,以失败告终,而共产党渡江战役一天突围、解放南京,解放战争进入最后的决胜时刻的历史详细描写。

影片中最让人振奋人心的是渡江战役,战役只用了一天就成功突围、突围中战士们用人墙当护盾,身披“火甲”冲入敌方阵地,与敌人相拥而亡壮烈牺牲;小战士田二桥誓死护卫红旗等画面,有欢笑有泪水,非常感动和震撼。

影片唐国强老师塑造的毛主席,不仅展示了在大事面前运筹帷幄的大将风范,也刻画了生活中主席对身边警卫员陈有富亲事的关心、周到体贴的给二桥准备回家的礼物和与女儿亲和的游戏,体现了毛主席对民众对国家的大爱之情。

影片整个画面清晰,颜色鲜亮,场面震撼,演员表演细致,让人不自觉的油生爱国主义情怀和胜利荣誉感,看完后激动的心请久久不能平复,深刻地认识到革命先烈们为了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天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让我不由感到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三篇:《决胜时刻》观后感

《决胜时刻》观后感

8月20日,测绘所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影片《决胜时刻》。影片回溯了党中央领导人于1949年春进驻北平后,在香山全力筹建新中国的燃情历史,该片讲述新中国成立前,以毛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北京香山双清别墅为中共中央指挥中心,在这里运筹帷幄,克服重重苦难,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故事。

本片着重突出表现毛主席作为父亲、作为老友、作为长辈和蔼而活泼的一面。和女儿一起抓小鸟,躲在树后悄悄等待的模样完全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关心下属的感情生活,教他用诗经里的爱情诗歌表白,事成之后满脸骄傲;为了能去戏园看梅先生的戏,“套路”自己的警卫员;看着老乡捎来的辣椒笑弯了眉……这一件件的小事让主席十分的“接地气”,主席不再是处于云端只能仰望,他就是我们身边一个伟大的普通人。正是存在这份温馨,战争的残酷才更加刻骨铭心,深感新中国成立的不易,这是无数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影片中无数先烈前赴后继的奋斗让我明白了,今后要一切向前走,不忘走过的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一名党员我们不能忘记老一辈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所做出的贡献,战争年代,先烈们奉献的是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建设时期,先辈们奉献的是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奉献就在于能够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实实在在地干有利于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事,不问索取,只讲付出,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精神。在我们身边,这样埋头苦干、实干,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的先进典范时有涌现。这些先进人、先进事就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突出体现,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方向。我们党员要艰苦奋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更让我懂得,今后要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如今的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有新的机遇,我们党员要抓住这些机遇,不断发展,让国家繁荣富强。要抓住这些机遇,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学习的力度、韧度和厚度,决定了一个人视野的宽度、思想的深度和事业的高度。因此,只有抓好学习,不断积累优良经验,担负起责任,才能走得远。我们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党员,要走在时代的前面,做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与奉献者,让我们的青春在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中绽放出光彩。“我们要将抓住机遇,凝心聚力,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我们要将斗争精神融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中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升华,升华中落实到行动,为民族的复兴不懈奋斗!

第四篇:决胜时刻_观后感

《决胜时刻》观后感

日前,大家集体观看了教育片《决胜时刻》,影片反应了渡江战役前夕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期内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说实话,影片采用一种剪影式的手法,反应当时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故事,有大人物、大事件,也有小人物和生活中的琐事。观影时我曾经在想,为什么叫《决胜时刻》,按说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的统治已经是摇摇欲坠了,这个时候如何叫决胜?应该是摧腐拉朽才对。但是在影片的第一组镜头,毛泽东带领着党中央领导集体入驻北京西山,而不是直奔北京城金銮宝殿时,我忽然明白了,这一时期的确是决胜时刻,他们决胜的,不仅是国民党反动派,还有历史和未来。

一、谦逊战胜傲慢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出发,经河北唐县、保定、涿州,奔赴北京。毛泽东把此行比做“进京赶考”。是“赶考”而不是“当官”,因为他们心中保持了一份谦逊。这份谦逊,是留给历史的,是留给人民的,对自己的力量根源之所在,中国共产党人有清醒的认识。当抗争者与执政者的身份发生转化时,更需要保持这份清醒,而不是被大城市的繁华和权力的欲望所掌控;他们请来了诸多的民主人士,召开了第一次政协会议,没有因为自己取得政权就忘乎所以。时至今日,总书记依然提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赶考,永远在路上”。这是一种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谦逊。

与之相对的,是我们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外国殖民者的傲慢。在历史上,蒋介石在抗战结束后,志得意满地看着自己手下四百万美械装备的军队,曾放言五个月消灭中共,48小时消灭中原解放区,结果三年之后,其统治土崩瓦解;影片中的“紫石英号炮战”,也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二战结束,英国人尽管已然日薄西山,却傲慢地认为中国人不敢对英国军舰开炮,紫石英号跑到交战区耀武扬威,并试图阻止解放军渡过长江。我不是愤青,但在影片中,人民解放军的炮火炸得紫石英号碎片乱飞时,我依然想要仰天怒吼:“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谁敢来侵略就揍他丫的!”

战胜者依然谦逊,失败者却还傲慢,历史自然做出选择。

二、民心战胜独裁

自古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是翻开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能够真正践行这一句话的,少之又少。首先,这个“民”是谁,值得商榷。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以起义者身份开国的统治者有几个,比如刘邦、刘秀、李渊和朱元璋等等,但是真正支持他们、拥护他们的“民”,绝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主阶级。国民党反动派依靠的是大资产阶级和外国买办,得的也是他们的心。北伐前期国民革命军所向披靡,可占领了南京之后,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实际上就是大资产阶级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危机,进而夺取政权的过程,因为他们想要维护少数一小搓人的独裁统治,就必须消除中国共产党对军队和政权的影响。虽然处于幼年期的中国共产党因此遭受了重创,但正如大地之子泰坦一样,代表着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只要还扎根在人民这片沃土上,就永远不会被打败,短短二十二年后,中国共产党人率领的百万大军,席卷天下,战无不胜,华夏神州转眼改换了颜色。在影片的最后,是前苏联摄制人员在开国大典上,拍摄的珍贵的彩色历史影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民那发自内心的,开心的笑容,这就是民心向背的最好体现。

一方是民心,一方是独裁,民心决定历史。

三、热爱战胜贪婪

影片中任弼时在知道自己身染重病,即将离世时,很正式地请来了自己的四个战友,为他们拉了一首小提琴曲,琴声无限眷恋。他眷恋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自己热爱的祖国,他遗憾的是无法为自己热爱的国家和事业继续工作下去,无法看到她变得更加美丽;与之相对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在一边布置长江防线,鼓吹着划江而治的同时,一边派兵将大量的国库黄金运到台湾,让原本就崩溃的国统区经济雪上加霜,至百姓民生于不顾。

这只是历史的一个缩影,在实际的历史空间里,以四大家族为首的蒋家王朝统治者,始终都是在疯狂而贪婪地掠夺着中国大地上的财富,连蒋介石的御用“文胆”陈布雷,都无法忍受四大家族的贪婪,劝说蒋介石让他们少贪一点,拿出一点钱帮助国家恢复经济,但遭到蒋介石的呵斥,最终心灰意冷,绝望自杀。

一方是热爱和奉献,一方是贪婪和掠夺,那么这片热土和这方人民,会选择谁,不是必然的吗?谁都无法扭转这种大势,这就是历史!

第五篇:决胜时刻观后感,

决胜时刻观后感3 篇

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要坚定目标。脱贫攻坚之路已行进至此,一路上我们的付出,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我们依然不能松懈,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初心不改的前进,特别是在这最后的决胜时刻,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我们要更比以前工作认真、努力,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脱贫攻坚的收尾之路,总结经验、细心负责,在这最后的时期,决不能出现失误,我们要昂首挺胸,面对着阳光,稳健地、大踏步地前进。

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要整治问题。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槌,面对问题不护短,整治问题不手软,工作中不能有侥幸心理,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我们要有一个信念,我们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为了广大贫困百姓能过上小康生活而工作,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切身体会百姓生活的不容易,用自己的努力加上他们的勤奋,为他们改变生活,用自己的力量走好脱贫攻坚这最后一段路。

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要转变作风。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关键在人,特别是干伍的作风建设,在如今的关键时刻,不可以有丝毫懈怠,我们要严肃干部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干部也要转变工作作风,对待贫困户要热情亲和,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保持昂扬的斗志,旺盛的干劲,在这最后阶段发挥出自己光和热。

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只有认真落实____总书记的要求,坚定目标、整治问题、转变作风,就一定能把脱贫攻坚这份工作完成好。

决胜时刻观后感·2 这是渡江前夕的踟蹰;这是最终战场的炮火;这是中国成立的凯歌。一九四九,几十年的拼搏,一代人的心血,在这个节点凝聚、喷薄。

本片全篇都在描画渡江决战前后的场景,特别的是,本片的节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沉重阴郁,描绘的中心也并未放在战争的准备与进行,反而是围绕的领袖毛主席,以轻松明快的方式讲述他身边的故事。

片中的毛主席身份多样,但突出表现的是他作为父亲、作为老友、作为长辈和蔼而活泼的一面。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领袖形象。我们一次次地从他与身边人的互动中受到感染。无论是替李讷捉麻雀还是送陈有富恋爱锦囊,这种带有反差的滑稽感让全场陷入欢乐。

不过也正是存在这份温馨,战争的残酷才更加刻骨铭心。片中的战斗画面所占的篇幅并不长,但每一个镜头都能触动人的灵魂。当英舰紫石英号进犯守区,炮火漫天,我们坚毅还击,粉碎了洋人脑中的大清印象。当解放军硬摇着木船从反动派的轰炸中挺进,踏上对方自以为坚不可摧的防御江岸,当战士们全身已被烈火焚烧,他们仍怒吼着向敌人扑去,眼中闪亮着对未来的希望。

田二桥,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稚气未脱,在信中表露了自己的向往。站在高地,身中数弹,仍紧握旗杆。无数的战友一同托起旗杆时,也托起了他坚毅的灵魂。

任弼时,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拖着病躯用小提琴为老战友们完成了最终的献礼,为新生的 x 鸣响了圣歌。

毛人凤,狠毒如斯,在蒋介石最终放弃轰炸天安门时,一问,再无言。

这是人民的胜利。我们站起来了。

决胜时刻观后感·3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70 年前的今天,中国的历史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共谈判最终破裂,解放军挥师南下横渡长江,全国各地相继迎来解放,新中国成立已是箭在弦上。影片《决胜时刻》,就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为原型,采用丰满细腻的笔触和颇具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再现 70 年前,改变中国命运的神圣时刻。片中,既有领导人对革命事业的不忘初心,对新中国成立的未雨绸缪,又有普通战士的全新视角,无疑是对那段历史的尊重与还原。

影片以时间为线索,从领导人进驻香山工作开始,将开国大典前的历史事件一一呈现在大银幕上。从国共双方异常艰难的谈判到战火纷飞的渡江战役,到博采众长筹备新政协会议,将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系列大事带给观众。作为一部主旋律题材,《决胜时刻》处处体现出浓浓的新意,尤其注重

对小人物的塑造和对细节的把控,带来不同以往的全新观影体验。

《决胜时刻》虽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但并没有从厚重的战争场景入手,而是在刻画领导人的同时,选取了三个身份不同的典型人物,领导人的警卫员陈有富、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孟予,以及解放军战士田二桥,从三个不同的小人物入手,透过不同的视角来展开故事,三个人之间又有着某种巧妙的联系,穿插在领导人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说起来,导演在编排上相当大胆,以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所见所得和所感所想来推动剧情,不光视角独特代入感强,更是能够以小见大,透过小人物的言行来重新解读历史,再现峥嵘岁月。

除此之外,影片对毛泽东同志的塑造更具有人情味和家庭气息。工作之余陪女儿一起抓麻雀,在餐桌上和子女畅谈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关注子女的感情生活,温情满满的场景,亲人相聚的时刻,细致入微的刻画了领导人鲜见的家庭生活;工作中,关心年轻同志的成长,当得知小同志思乡心切后,批给假期并发放路费,让他回乡省亲,小同志深受感动;闲暇时间带着小战士一起看戏,并做东请客吃饭,与老板亲切地话家常。可以说,自始至终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像普通人一样,像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样,和蔼可亲又平易近人。这样的领导人,与以往的作品中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光贴近生活,更是有血有肉。

影片对国共谈判的历史,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进行了还原。谈判桌上,共产党一心想着推动谈判的顺利进行,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对国民党的要求一忍再忍、一让再让,为了和平的到来,在协议上不断让步;而国民党则是以谈判为借口拖延时间,妄图划江而治,暗中寻求美英等国的援助,私底下小动作不断,暗杀爱国和进步人士,以致手下将士不断起义。这一进一出之间,孰是孰非、高下立判。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周恩来回延安》、《古田军号》等国庆献礼的影片,相继与观众见面,都在从不同的角度,来追忆革命历史,重现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刻。影片《决胜时刻》,不光从全新的角度来关注领导人的生活,更有小人物的独到视角,并注重对故事和情节的把控,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视性。这样的作品,不光新意十足且接地气,无疑更值得观众细细品味。

202_看《决胜时刻》观后感_《决胜时刻》观后感主题[精选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