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春派观后感心得
从影片的整体效果来说,这部《青春派》在时代感并无多少脱节之处。重要的是,这部影片是真正从片中的那些学生的角度出发,真实地再现他们历经高考前后那段日子的生活。而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观看影片的过程则更像是一次重温自己学生生涯的过程,高考前后的经历几乎都会成为每个当事人心目中永远难以磨灭的记忆。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青春派观后感心得范文,请笑纳!
青春派观后感心得范文1
我们还没有老去,这依旧是属于我们的时代,但我们却真的以不在年轻了,90后,如果你是90年,没有读研的话,或许已经工作了,如果你是91年,那么你或许正奔波于自已找寻工作的路上,如果你是95年,那么你的高中或许已经结束了,还有的90后们或许已经早早的工作了……你是否还记得那段人生中痛并快乐着充满着恨与爱的高三岁月,是否还记得那个你喜欢的他或是她,是否还记得那个严酷冷漠现在回想却又那么可爱的班主任,那些逝去的恨与爱,《青春派》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其实若论起来,今年忆青春的电影是在是太多了,《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但这些电影其实并不属于90后,《致青春》的时代过于遥远并不属于我们,《中国合伙人》是一部成功者的励志青春回忆录,《小时代》则根本就不是中国人的青春记忆,但《青春派》却给了我太多的感触,这是一部能引起我共鸣的电影,没有经历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我的影评在《致青春》《中国合伙人》中从来都没有评论这部电影中的一幕幕是否真实,符合逻辑,但经历过那段高考岁月的我却总能找到那些已经渐行渐远同学的影子,我不知道一个班上同时出现有高富帅,有屌丝,有励志哥的概率是多大,但我的高中除了没有电影中那个有些搞笑的娘娘腔外他们都真实的存在于我的高中生活之中,而如果要让我在这部电影之中找到一个角色的话,那么我觉得是平庸的配角同学甲或乙是自已的定位,我几乎从来不是高中某件事的参与者,但我却一直是一个旁观者,所以当我去看这样一部电影的时候,电影中那些搞笑的桥段丝毫让我感觉不到有做作之感,电影中五个不经相同命运的高考少年在我眼中是那么的真实,这是一部让自已很难以一种客观的角度去评述的电影,因为这部电影好像一个回放带一般,演绎着我所亲历的一幕又一幕,如果说在我看过的数千部电影当中,我总是在看着别人的故事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则是在看我自已所经历的的故事,恨着那些曾有过摩擦的同学,恨着自已没有勇气向喜欢的她表白,恨着那给予自已痛苦和压力让自已做着无数试卷的学校和老师们,但却又爱着那些与我一同成长一起留下美好记忆的同学们,爱着或许在我人生中以远去的她,爱着那给予了自已传道授业解惑,帮助着自已成长的学校和老师们,这就是这部电影中的内容,这也是我所经历的青春岁月,谁的青春不曾疯狂,那些逝去的恨与爱,是我作为一名90后无法忘却的记忆。
一个时代总有着自已的故事,《青春派》就是90后时代的故事,生活总在继续着,我们其实也会慢慢老去,这个属于我们的时代也会老去,但这部电影却给我们这个时代留下了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印记。
青春派观后感心得范文2
青春无敌,在70后80后用爱情与事业祭奠完自己的沧桑之后,90后的青春终于踏入银幕,这一季,19岁的董子健凭借这部讲述“初恋”的《青春派》获封影帝,把90后青少年的生活变成一幕懵懂却又清晰的荷尔蒙印记,那是大学生活之外的另一块青春胜地,郁郁葱葱生长着关于学生时代关于爱情的话题。
谈论青春的时候我们说些什么?在《青春派》中,90后的青春始于那年夏天高中毕业礼上的表白,董子健走到同学的面前,面对掌心的小抄,第一次把家长和老师都视若猛兽避之唯恐不及的“我爱你”三个字大声说了出来,青春时代进入谁都无法再去刻意躲避的——初恋时期,这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必然经历。而影片值得探讨之处,在于并不避嫌的让家长和老师也参与进来,他们和观众一起分享自己对待青少年恋爱的态度,处理方式以及所得到结果。影片也是在这时开始把态度转化为笑料,以一种调侃的方式,去共同面对整个社会的担忧和尴尬。
当然,每个时代都有独具时代特色的初恋,董子健于众人面前和暗恋女生的牵手离场,无疑是90后的代表动作,此后或明或暗的情愫,或喜或悲的纠缠,对于事件的推演,导演并没有施以太多技术上的渲染,不过分矫情尽量真实,迅速建立恋爱又迅速失恋故事靠感情线前行;人物的环境设置也没有失去现实的根基,设定好的情境不会因为分离而改变,角色必须立身校园,感情走向则最终由时间来决定;此后的这一年,高考复读,成绩升降,暗恋表白,师生较量……成为关于“初恋”的核心记录,从那个夏天开始,在另一个夏天结束,这些刚刚举行完成年礼的高中生身上,埋藏了所有或清新灵动或热情朝气或散漫疏离或忧郁伤感的情绪表达。
而关于表演,第一次从影的董子健有着超乎想象的发挥,他在镜头前的表现,有一种仿佛经过淬炼的沉稳,一种无视镜头存在的冷静,可以秒杀无数科班出身的演员。对于一个没有任何表演经历却极具天赋的演员,其实他所做的就是在所有的故事情境下,真实袒露自己的内心,这种态度源于他角色的由来——董子健本来是被安排出演一个富二代的角色,原因是他身上有那种从未经历过困顿的从容和宁静,但在看过剧本之后,他认为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就是“居然”,他为此找到导演进行了一次真诚的交流,他说我虽然没经历过那些苦难,但我有过初恋,我知道那是什么感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孩子就这样创造了一个影帝的传奇。
《青春派》最终以全部提名的高美誉度,获得传媒大奖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和《青春派》一同获奖的还有郭敬明的《小时代》,两部影片,两种银幕中的青春与爱情,一个讲述90后想象中的青春生活,一个讲述现实的青春时代故事,像是出现在两个国度两个世界;两种故事,一个是物欲横流的奢靡,一个是情窦初开的迤逦,相较而言,我更偏爱《青春派》的那种纠缠萦绕和固结不解,那是一个90后的成人节礼物。
青春派观后感心得范文3
当年是因为对一个女孩的承诺而支撑着我熬过了暗无天日的高补生活,后来也是因为那个女孩我选择了生活四年的那座城市和那所大学,尽管后来终究没在一起,但是每想起高中生涯,那段故事总是会占据很大的空间,所以,当看到《青春派》里居然在高补生活中被黄晶晶的一举一动所左右,看到居然为了对方一条若有似无的短信而欣喜若狂,为对方一个小小的谎言而坐立不安时,我认定,这里面讲述的才是我的青春故事。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勇气像居然那样在拍毕业照的时候,站出来向心仪的女孩表白,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单纯到只为少年怀春而放弃高考,放弃那样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居然展现的是一个肆无忌惮的青春。看着座位前后无数次的传卷子的场景,仿佛把我带回到那个只会低头做题无暇抬头望远的年代。上大学遵循“及格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宗旨,而高三却是永远在为自己没能多考一分而捶胸顿足。你身边的死党总有一个是老师常常拿来教育别人的反面教材“你想学__X么?人家又不用高考,人家老爸是谁谁谁,人家将来又不愁饿死……你行么?你们行么”在那个既朴实却已经开始拼爹的年代,好像只有全身心备战高考才是唯一正经的事情。
一年以后,同样的毕业典礼,同样的居然喊停了正要准备拍照的全体师生,同样的泰戈尔,却讲出了不同的话。居然对撒老师说,我们不会忘记你,因为我们是真的恨你,我们不会忘记你,因为我们是真的爱你。相较一年前,居然和他的小伙伴们长大了,成熟了,如果说一年前的表白,是为自己无处安放的青春画了一个激动的感叹号,那么一年后的告白,则是为自己的高中生涯画上了一个平静的句号。句号没有感叹号那么感情强烈,可是那句歌词怎么唱来着:平平淡淡才是真。而且,一年后的泰戈尔名言,居然没有抄到手上,也在说明,或许,第二次的告白才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刘杰导演很好的把握住了影片的节奏,既没有让高潮来得太早而让影片慢慢归于平庸,也没有刻意的设置煽情的台词和桥段赚取观众的眼泪。一切就那样自然而然的发生了,居然是每一个有过高中或者高四生活的男孩子的缩影,有那么一个暗恋着的清纯女孩,有几个总能一拍即合的狐朋狗友,有那么一个让人恨之入骨的班主任老师,有一间恨过也想念过的教室……然后很多年之后,当你怀念这段生活的时候,也许不会记得那个清纯女孩的样子,却能清晰的忆起当时心跳加速的感觉,狐朋狗友们不再常常联系,可是想起来却还是暖暖的感觉,也许忘记了班主任老师姓什么,可他(她)当时站在讲台上怒不可遏的情形却恍如昨日,那间让人恨之入骨的教室,却好像再回去看看,看看曾经坐过的位置如今是坐着学弟还是学妹?
这样的青春故事不靠意淫,而是切切实实,但却并不让人觉得满眼尽是苦楚。《青春派》让人感慨,感慨完之后还会潜藏在内心里久久不能释怀,因为这里讲述的正是这一代人的青春故事,试问,谁能轻易释怀自己切实经历过的青春?
青春派观后感心得范文4
看完《青春派》,如同弥补上了一个遗憾,当时没能去影院看这部零差评的电影,一直记挂着,终于给补上了。都不能仅仅用神清气爽来形容。
这部片子是普通的,首先在于除开秦海璐基本上没有你能叫得出名字的大演员,当然如果你认得脸已经无限接近于正圆的蒋小涵的话就另当别论。即使有一大票的明星为它撑腰,为它摇旗呐喊,也是在片尾默默的出现,承担着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的任务。但是平心而论,《青春派》是电影市场上为数不多的真正懂得高中生青春的电影。
在《那些年》的空前成功之后,就掀起了一股青春题材的高潮,现在的电影题材仿佛只要沾了青春两个字的电影就如同吃了春药一般可以激情勃发,屹立不倒。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先说由芭乐出品,管晓杰导演的毁青春系列作品——《青春期》,全片宗旨就两个字——卖胸。你感觉到这些所谓的高中生简直跟我们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次元里,他们平时不温习功课,没有做不完的作业,校服可以允许明晃晃的露半个胸脯出来,体育课上还竟然男女搭档做练习……如果在导演眼中,这些菜算作是青春的话,那在我们的生活里出现这样的青春期,就注定如同希望身边的女同学有着赵奕欢那样的罩杯一样,终究只能是个幻想。
但导演似乎在有关乎青春的身体上看到了盈利的法宝,竟然莫名奇妙的开始了系列片的制作,女主角莫名其妙的毕了业,莫名其妙的离开有出现在男猪脚面前,莫名其妙的进了部队还莫名其妙的破了大案子。故事发展到这一步已经完全跑偏了,导演无非是想多植入几个网游广告赚一笔广告费,以至于到最后连对白都省了,让男主角在强烈的心理冲击下给观众献上了一段超现实主义的默剧表演。并且这个系列还莫名其妙的开始了付费收看,以至于很多想一睹女主芳容和身材的人都放弃该片该去搜写真集了。
然而芭乐却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进一步弄出了什么《青春如期》《我们都是坏孩子》一类的以高中生作为题材的电影作品,随着女主角档次的下降格调也进一步降低,由卖肉转为了卖淫。如果这就是您所谓的高中生的青春记忆的话,麻烦你还是放青春一条生路吧。
看过了这些完全没有诚意可言的影视强盗,也必须要承认还是有相当多的作品是正视和珍视我们共同的青春的,但是把生活搬到银幕上,往往就需要进行艺术的加工,而这样的加工在没有控制好方寸的情况下就容易产生变形,从而让观众感觉到不适的脱节感。说到这里其实很想吐槽一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但鉴于影片一开头玉面小飞龙就已经进入大学了,所以没啥可比性。
来说《全城高考》,同样是在黄冈中学取景,但是效果却有天壤之别。观众可以接受考生遭遇家庭的变故,环境的压力,但是当所有的学习外因素集中在一个半小时里集中呈现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些孩子并不是在接受高考的洗礼,而是在接受生活的磨练,毕竟,导演灌注于学习方面的镜头实在是太少了一点。而为了表现高中生在这个磨难中所谓的成长和救赎,就需要有一个人帮他们圆场解决问题,这就形成了那个装的了灯泡,种的了树,打得了流氓,调节的了家庭矛盾的全能教师……他的存在,成为了一切不适感的根源。
这样的对比之下就可以发现《那些年》与《青春派》的闪光点。他们是质朴的,质朴的接近于每一个人。正如九把刀所说的,有些事情只有你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将它有感染力的反应在胶片上,坐在座位后面用笔尖戳他的小暧昧,拿着扫把的大脑,黑夜中默默的想着那个可能跟自己不会有什么交集的女子,一次次的按亮再暗灭手机。这些细节不是找几个演员在中学操场上那本书,翻个墙就能表现出来的。
青春往往是浮躁的,但是有关乎青春的电影最怕的就是浮躁。怕急于将故事扩大,急于将节奏推进,急着让剧中的每一个孩子成长,急着亮出导演最后的情怀……因为那些每个人所珍藏的记忆,都被缝在最细小的针脚里,乍一看似乎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可是只要你找准了那个线头,情感的波澜就会引发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找到那个线头,并不需要面容姣好的学生,并不需要言语犀利的教师,甚至并不一定要向《青春派》中有着伪娘、富二代、凤凰男等脸谱化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角色是危险的,好在居然和女主很好的中和了几个过于鲜明的角色,并将它们融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但一定需要角色是温暖的,甚至是矫情的。每一个人的青春中都有矫情的驻足,或许是为了一个神一般的姑娘,或许是为了头可断血可流的兄弟,那份情感是迈出校园走向社会的人所不可言说的,也是我们回不去的时光。如同《此间的少年》,虽然只是学生作品,虽然演员的选择与书中描述差距过大,但是凭借着一个好本子,还是能让这股温暖的情怀缓缓流淌出来。
我一直记得《此间》的结尾,令狐冲靠在一棵树上,“这个故事既然没有一个开始,也就不需要一个结束。”这或许就是青春题材的导演要做的,构筑一个代表性的形象,认识到他既不是没有少年情怀的书呆子,也不是不惮与高考压力的情圣,用自己的经历去衡量这两个标准,然后让这份年少的经历发酵舒展开来。不需要开始,也不需要一个结束,因为在这期间随手截取的一段,已足够成为最美的诗篇,这是我们对于青春题材电影的态度,也是我们对于青春的态度。
青春派观后感心得范文5
青春是人生的春天,但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今年关于青春题材的电影不少,人生最绚丽的季节充满各种诱惑,但也是酸涩和甜蜜相伴。从《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再到《青春派》,青春各异,但却充满各种迷茫和坚守。而《青春派》的出现,虽然有些类似《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的青春爱恋谜题,但主题却更具有大陆特色和丰富的内涵。
今年的青春题材影片成就了国产票房高涨的主力,《致青春》的七亿多,《中国合伙人》的五亿多,《小时代》接近五亿,《青春派》目前票房还未知。但《青春派》是唯一具有写实主义风格的影片,而且最关键的是击中了全民高考的激烈竞争的现实,它不象其他青春题材的影片,只反映了大学生活片段,而《青春派》让我们看到那些挣扎在题海又被情感纠结的莘莘学子们,所以说相对于起跑线的不一,《青春派》注定要一枝独秀。
影片《青春派》没有抛锚现实的残酷,也不是纠结于爱情和事业二难选择的《致青春》,当然更不是埋头苦苦创业艰辛不已的《中国合伙人》,也不是泡于名牌时装华丽梦境的《小时代》,《青春派》讲述的就是一个叫居然的男孩,在毕业之际勇于发表爱的宣言,但这勇气之后却是一连串的失态,落榜和失恋,最终明白自己的真爱和志向在何方。影片毫无疑问还是主打励志青春风,主角没有被学业打倒,也没有被爱情抛弃,最终他和互相爱慕的晓帆一起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影片聚焦全民高考这一现实非常的靠谱,跨入大学之前,这样的千辛万苦任何人都无法淡忘,影片有段班主任撒老师调教模拟考试不理想的齐明智,撒老师认为三无(无钱、无权、无势)的学生不应该自暴自弃,应该为自己拼搏,“累死你一个,幸福你一家!”,话丑理正,这可是戳中全民高考的要害。这是父母的期待,这是自我的追求,因为上了好的大学,人生的理想起跑线才算是及格的。虽然上大学不是唯一出路,尽管现在的大学生泛滥成灾,二三本成堆,就业不理想,但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至少竞争力还是不错。
影片《青春派》风格朴实无华,没有蓄意的得瑟和张扬青春的风采,当然董子健的表演是电影的一大亮点,他真实的表现了主人公的挫折和痛苦挣扎,影片通过很多特写镜头,董子健几乎非常自然流畅的交足功课,他让很多学子明白一个道理,爱情只是维特的烦恼,现实就是要活出自己的风采,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才能收获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爱情。影片正能量励志青春特色,由于董子健的精彩表演,他获得了202_年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之第10届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奖。当然影片中其他角色的表现也非常抢眼,比如咏梅演绎的母亲,还有秦海璐演绎的麻辣班主任。
青春题材影片成为国产影片的主力军,关键点还是影片大部分都充满正能量的励志特色,象《致青春》虽然耿耿于怀被抛弃的爱情,但各自都反悔和顿悟,寻找属于自己的真幸福。《中国合伙人》就更是名副其实的励志传奇故事,而《青春派》同样是抒写挣扎在高考洪流中的奋斗和拼搏,痛苦和希望,所以说观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希望更多充满励志特色而故事又不失精彩的青春电影涌现,正青春的人生观,扬理想的风帆。
青春派观后感心得范文
第二篇:《青春派》观后感
看完《青春派》之后
——陆洪剑(笔)
青春是可贵的,青春是单纯的,青春是值得怀念和回忆的。本部影片以高考为主线,以高中生早恋为导火索,一个高中生(16岁)情窦初开,在高考前五天向自己喜欢了三年的女生表白了。
这部影片取自于你我青春的影像,真实的让人心头微酸,书本、课桌、教室、老师,苦闷的高三,高考倒计时,抓不住的爱人······,这是我们的青春!勇敢追求爱情的男孩居然高考落了榜,家里陪他走上复读的道路。在一年当中,居然和他的伙伴们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问题,被现实生活和成长的烦恼挤压,但是懵懂纯真的爱情不期而至,他们在支离破碎中享受成长的快感。
班主任对他们的苛刻要求和伤害自尊的话,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的高三和补习的时候,像这样的老师现在已经很少了,负责,有担当,热爱工作,关心同学,以同学的成绩提升为第一要任。像居然的妈妈那样的家长到是很多,就像是全部赌注都压在了孩子的高考上,虽然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关爱,但也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在成人礼上,他们呼喊出“我们可以恋爱吗”的青春渴望,同我们每个人一起,重新经历一次生长的洗礼,对于高考、成长重新看到了新的意义。
虽然结局在我看来不是很完美,但是也留给了观众想象的空间,高考并不能决定命运,但是一段感情却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特别是初恋。我现在经过高考已经将近三年了,我的初恋也不是高中,时过境迁,电影上面的一个个片段就像我的昨天,曾经的回忆一幕幕的在脑
海闪现。
青春,为了爱而努力过,为了爱而坚守过,为了爱而放弃过。青春,为了未来而奋斗过,为了面子而争执过,为了情感而哭泣过。我们的青春已逐渐逝去,剩下的只有缅怀和回忆,珍惜即将逝去的青春,让回忆不在断片。
第三篇:《青春派》观后感
观《青春派》有感
学院:理学院 教师:俞燕姓名:位宏 学号:2012518006 日期:202_
42前几天闲来无事就看了这部《青春派》,本来只是听别人推荐的说很好看,直到我看完,我才发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自从出现了那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们就一直期待内地影坛能出现一部类似的、能唤起我们青春记忆的作品。不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悸动与迷惘,也没有《致青春》那样多的伤感和遗憾„..不是别人的故事,更多的,它能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或多或少的产生共鸣,觉得电影里面某一个人物的故事其实讲的就是自己。我们可以在影片里清晰地看自己成长的影子,那些被岁月洗涤过的酸涩,那些到我们到白发苍苍的时候还记忆犹新,总会去忍不住回忆的点点滴滴。终于,我等到了这一部《青春派》。光看阵容和剧情介绍,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这是一部典型的小成本制作,找了“青春”这个讨巧的题材打打怀旧牌,最后落入俗套,看到的只是矫揉造作和无病呻吟。可是,相信我,这次你们全错了。《青春派》是一部一气呵成,没有刻意雕琢的电影,许多桥段和台词都可以让观众在这样一个炎热的夏天,会心的大笑之后走出电影院,然后沉浸在自己关于青春的回忆里。有一些温暖,但绝不是躁动不安的感觉。60后的导演刘杰在这部电影里讲的是95后的故事,这样的年龄差距,让人很大程度上会担忧影片内容是否“接地气”的问题。事实证明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刘杰交出了一份让让人感到满意的答案,它不局限于某个年龄层,它是每一位面对过高考的人都熟悉的场景。也有过很多反映高考的电影,如《全城高考》、《高考1977》„.但是前述高考主题的电影之所以没能收获成功,是因为在创作方面,“为高考而高考”,把“高考”这个特定定义下的场景拍的过于程式化:太贴近生活,观众没必要再去过一遍那段相对而言其实很枯燥的日子;太过远离生活,观众又会觉得太假,产生不了共鸣。
《青春派》在这方面把握的很好,真正做到了故事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初衷,高考的残酷得到了如实反映的同时,也把高考之前那段时光中可能的趣味点都挖掘了出来,还拼凑成了一盘味道不错的菜:电影从一开始,就让观众觉得“有戏”,愿意看下去(由于涉及到剧透,原谅我卖个关子),虽然整个故事说白了就是围绕男主角如何希望通过复读,考上自己心仪的女孩所在的大学所展开,但是每一段围绕这个核心的桥段,都不温不火的衬托出了主题,恰到好处的带动了情节的发展。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样,《青春派》并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绪,或者感天动地的感情,只是一群平凡的年轻人,平凡的故事,但是故事足够真实、自然,足够让观众被影片所触动,足够让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些和自己有关的往事„.值得表扬的是本片的演员们,虽然大都是地道的高中生,但是塑造的人物,都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深刻,高中时代的纯真、倔强,17、8岁年龄的梦想与追求,都被他们本色的“演”了出来。这也算得上是刘杰导演的聪明之处,毕竟经过演技熏陶的职业演员,能找几个能演得好高中生的本来就难于登天,更何况在这样一部“群戏”颇多的影片里,稍不留神,职业演员的表演就会鹤立鸡群,显得非常突兀。
我深信,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都是呼唤真善美的,所以我不大相信筹备着搬上大银幕的网络电影《青春期》能有什么样出色的票房收获,那种重口味的青春也许也会发生在你我至少是我们身边的朋友身上,但那种青春,不是值得我们一再回味,小心翼翼地储存在自己的记忆里的,但是,《青春派》是的。也许我们可以说《美国派》是属于美国青少年的青春狂欢,《放牛班的春天》是属于欧洲孩子的顽皮记忆„.那么,《青春派》在我看来,是近年来中国影坛少有的可以贴上类似标签的电影。看完《青春派》,我回忆无限,想起了自己的高中,似乎也有和男主角居然想似的经历,也曾那样喜欢过一个人,只是没有想男主角那么勇敢的表达出来,我的喜欢被高考埋在了心里。所以我看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唤起了我心里的共鸣,唤起了我高中那种充实忙碌,痛并快乐着的感觉,颇有感触!这部电影清新,搞笑,又有几分励志,真的很不错,很值得推荐,虽说是小成本制作,但是确实是一部很经典的电影!
第四篇:《青春派》观后感(通用)
《青春派》观后感范文(通用10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春派》观后感范文(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春派》观后感1拍高考题材的电影不少,但是能做到如此掌控的电影却很少见。
16岁的时候,高考失败,重新复读,觉得这个世界所有东西都在跟自己作对,家长、老师、高考、女友、同学、邻居。而正是在这个复读的一年中,加速了成熟的脚步,复读的不只是高考,而是从青葱到青春的成长。
青春的成长就是不断经历第一次的过程。没有恋爱过,没有告白过,青春的热血会冲破自己的懦弱。但是青春的热血一般伴随的都是头破血流的反省。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总会在你热血的时候给你当头一击棒喝,人难免就又会缩了回去。走一步,退两步,思第三步,哪一段第一次不是这样。
青春的成长总会伴随着亦敌亦友的朋友,他们会跟你争妹子打得头破血流,也会在外敌当前的时候做你最坚强的后盾。他们可能跟你在同一个宿舍,你们没有深交,但当他消失的那一刻,好像又掏空了你生命中的某一种习惯。他们可能外向可能内敛可能单纯可能细腻,但你总能接受各种多样性而又不带成见。
青春的成长就是第一次的恋爱,大千世界的恋爱故事大体是你爱的人爱别人,而爱你的你不爱。这个基本的道理我们都知道,但是体验了第一次才知道为什么恋爱的魔力让你对不爱你的人专情,而对爱你的傲慢。男主角居然也只有在自己失恋的深渊才能体会父母要离婚的伤感,哪怕他早就知道这是一个局。也就只有在时间和对恋爱新的体验中,才知道应该欣赏爱你的人对你的付出,双宿双飞去了人大。
所以说,青春的成长就是从懵懂到体谅。电影里面,像我们影子的中学生们都像我们曾经一样,老说别人幼稚,而自己干着没有担当的幼稚的事情。而我们接触了社会,知道我们无法保护同伴,知道我们身边看起来跟我们一样人有着不同的身家,知道我们对朋友背负的重担的无知程度,知道我们父母老师所经历的不能言说的痛。知道了这些,很难再幼稚下去。所以,我们体谅、我们担当、我们分担、我们才可能进化成更好的人。
虽然字幕的最后,居然和晓凡都考去了人大,虽然居然懂得了晓凡换发型的原因,虽然看起来居然这一次要紧紧抓住爱自己的那个人的付出,但青春总伴随着来来回回。说不定他会再次放弃爱他的人选择他爱的人。但是,在复读恋爱的这一段旅程,他只是更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想要什么。所以,青春的第一次,总要尝试,不在尝试中失败,哪能从失败中找到成功呢?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青春的故事。很明显,80后90后的青春不是北京胡同家属大院,山西汾阳晃荡迷茫。但对于青春的叛逆,青春的成长,每个重新翻看这一段的人,总会敲击到内心的共鸣。
秦海璐的老师演技真是神一般的,前面泼辣又幽默,最后说心里话那一段说到动情的地方,忍住眼泪而上嘴唇还一直抽动,真是细腻到家了。
各位中学生主角更是非常抢镜,男主角让人想起当年的夏雨,而李飞的饰演者每一场戏都让电影院充满欢乐。
《青春派》观后感2明天,8月2日,由刘杰导演执导的《青春派》将盛大起航全国放映。这是部怎样的片子?讲述了什么?
《青春派》主要是讲述高三学生的生活与心理、情感。男主角是一个浪漫派人士,他在高考前拍毕业照时,鼓起勇气当众朗诵泰戈尔的诗,向心仪的女生表白,获得了对方的接受。然而,甜蜜的初恋刚刚开始却被闻讯而至的母亲所破坏。倒霉的事情总是接踵而至。当他想要爬墙去追回离开的恋人时,却摔伤了尾骨。失恋的低落,受伤的难受,这些都让男主角高考失利,最终没能考入恋人所在的学校。
男主角决定复读,追上恋人黄晶晶的脚步,追上这段令人心酸又甜蜜的爱情。而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不少讲义气的哥们儿,与他们共同度过了一个精彩的高四岁月。
看到《青春派》的时候,我脑子里闪现的就是,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到《小时代》再到《青春派》,这些都是讲述的青春。青春电影扎堆放,是我们缺少青春吗?
是也不是。
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青春解读,有的无理取闹,制造了一些笑点后归于沉寂;有的高高在上,只为了编织那不切实际的梦;有的却希望从更接地气的角度来诠释大众的青春,成功与否,还待明日你我的反应。
青春电影道出了我们隐秘的白日梦,也拍出了我们的摇摆不定,更让我们再次面对那精彩又紧张的高三生活。这些电影让我们怀念着那年岁月,对于早已过了青春岁月,抓着青春尾巴的我们来说,这些电影似乎也不无道理,不无看头。
很多人说,《致青春》让我们明白了“只有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而《小时代》则进一步“深化”了,说“只有长得好看又有钱的人才有青春”。而《青春派》会告诉我们什么呢?也许只有疯狂的人才有青春?还是高三是最值得回忆的青春,也是最残酷的青春?我们难以定义。
青春,就在你我心间。就如童心,不拘于年龄,不拘于外貌,谁都可以拥有,只要她真正拥抱青春。
青春尚未丢失,为何要看着青春电影缅怀你逝去的青春?走出电影院,走出你的“狗窝”,走出你狭隘的世界,向新的世界迈进,你会发现电影中的青春只是艺术品,唯有生活才能让你真正走进青春。
《青春派》观后感3《青春派》的导演刘杰此前一直致力于小成本文艺片的拍摄,本片之前他拍摄的三部作品都是典型的文艺片,题材多集中于偏远地域和小人物身上,更注重人性的挖掘与刻画。《青春派》是他的首部商业片,而且是以他“60后”的身份来拍摄一部反映“90后”的电影,具有较强挑战性。
不过,从影片的整体效果来说,这部《青春派》在时代感并无多少脱节之处。重要的是,这部影片是真正从片中的那些学生的角度出发,真实的再现他们历经高考前后那段日子的`生活。而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观看本片的过程则更像是一次重温自己学生生涯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高考”具有特别意义和地位的国家来说,高考前后的经历几乎都会成为每个当事人心目中永远难以磨灭的记忆。《青春派》中出现的大量学习气氛紧张的教室、宿舍学习场景以及严师、口号、决心等等元素都在这一段记忆中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甚至影响到了每一个参加过高考的人的一生。这些熟悉场景的再现无形中使得影片贴近真实生活,显得自然亲切,更具说服力。
除了高考,影片涉及的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就是“早恋”。片中的男主角居然在毕业之前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向自己心仪的女生表白,结果引来了轩然大波,导致高考失败,不得不复读一年。在复读过程中,这段感情成为支撑他坚持下去的动力,而也正是这段感情的失败,是他真正走向成熟,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影片真实的再现了这一特殊年龄段的感情的懵懂与冲动,客观反映了这一代人对于爱情的态度,同样对于有着高中经历的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在记忆中,即使在那学业高度紧张的日子里,几乎每一个心目中都有着自己喜欢的“那一个”,只不过是很少有人有片中居然这样的勇气而已。居然的感情经历不一定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但却有着每一个从这个年龄段走过的人的影子。
虽然是一部表现高考压力的电影,导演刘杰也未刻意将影片变得过于沉重,而是为影片加入了不少喜剧元素。因为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一段时期的经历往往是痛苦与快乐并存。重要的是,这段经历对于成长具有极强重要的意义。除了学习,影片还在很多细节上再现了这个时期的很多美好的东西:恋情、信任、友情和热情,更有成长过程中进步带来喜悦。在这部影片中,没有单纯的对于高考制度的所谓“控诉”,更没有板起脸来对于“幼稚”的指责与批判。有的是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的熟悉的场景与经历,甚至连片中那陪读的老妈和让人“又爱又恨”班主任都看来是如此熟悉而亲切。可以说,这一部《青春派》,既不仅仅是“长的漂亮的人”的青春,更不是“有钱人的青春”,而更像是每一个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普通人的青春。也正因为如此,这部影片才会显得如此亲切,让人感动。
《青春派》观后感4“姹紫嫣红开遍,也不过是断壁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青春告诉我们唯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等到花开。
电影《青春派》讲述了一位高三学子居然在高考前五天拍毕业照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大声地用泰戈尔的诗句向暗恋了三年的女同学黄晶晶表白,展示了年少青春的张狂。然而初恋的甜蜜很快被匆匆前来的妈妈破坏了,初恋很快就结束了,高考却大受影响失利,最后居然选择了复读。
也许在居然长大之后会为那次的疯狂而后悔不已,可是在那时,居然一定是不想让自己的青春留下不唯美的遗憾才做出那样疯狂的举动。居然在第二次照毕业照时,他用泰戈尔的话来总结过往:“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花自然会继续开放。”
但我却并不赞成居然的想法,青春就像是路边绚烂一时的野花,绽放时纷纷扰扰,凋零时落英缤纷,短暂而凄美!“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试看春残花尽落,便是红颜老死时。”青春,我们需要坚定地往前走,因为我们辜负不起。
我认为人的一生也许会邂逅许多美丽,但只有适时而开的那朵花才是属于自己的,过早采撷只会加速她的凋零。也正是因为如此,影片的最后,并没有交代居然的爱是否修成了正果。我想,应该是没有吧!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居然看着骑着单车的男孩,也会心中一动,想起那充满活力的青春,追忆那些疯狂的往事。回想起曾经喜欢的那个女孩,但却发现自己已记不清的她的轮廓,记不清她的面容。
《青春派》中撒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破釜沉舟,拼他个日出日落,背水一战,干它个无怨无悔。”而青春最需要的也正是这样的无怨无悔。
只有不间断地追求不停止的奋斗,不消失的梦想,才能创造青春之辉煌,才能拥有无悔的青春。但这种无悔的青春并不是要把人间的酸甜苦辣尝遍,也不是要把不属于这个时期的事都经历一遍。所谓无悔应当是平静淡然的姿态,完美地走在青春路上,不盲目慌张,最终也不后悔。
记得有哲人说过:“若花不开在路上,就一定会开在路的尽头。”我说,在青春的这条路上,我们不必过早地追求不属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东西,只要我们努力了,奋斗了,青春之花就一定会开放在路的尽头,所以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一路向前,静待花开!
《青春派》观后感5中国人向来有悠久的考试历史,长达1300多年的漫长科举制度为我们提供了无数考试的素材。时至今日,范进中举时的疯狂或许已经不再呈现,但对于考试本身的热衷却仍然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初考、中考、高考、考研、考博、托福、雅思、考公务员……中国人可谓活到老考到老。
当然,在众多的考试中,高考依然是最重要的一环。每逢六月则各种奇招倍出,纷纷为之让道,所谓天大地大高考最大,全民关注的目光每年都让原本就闷热的六月更加热浪滚滚。说到底,在这个没有更多惊奇的年代,高考已经是一道另类的奇观,让我们体验着不同平常的感觉。
在这种氛围之下,由刘杰执导的《青春派》的出现或许不算突兀。相对于前段时间那部在黄冈中学拍摄的《全城高考》,这部由黄冈广电出品的作品更关注高考者的内心自我,于是本片观众也会注意到出品方里面的黄冈要素。说起来,黄冈作为高考的神迹之一,全国百分之九十的同学大概都曾经咬牙切齿地做着他们的试卷复习高考。只是不知道两部关于高考话题的作品都跟它有关,到底是巧合还是故意。
作为一个喜欢边缘题材的导演,刘杰选择高考这一热门话题确实有些一反常态。然而,相对于国内娱乐氛围中高考近乎被禁忌的现状,或许拍摄高考题材其实才是一种真正的另类。而且,虽然是拍摄这样相当严肃的话题,他也试图以一种非主流非官方的方式来诠释。
高考是一大群人陪着一个人在受罪,哦,或者也可以说是在成长。漫长却又煎熬的时间里考验的不光是自己,董子健饰演的居然,就在表白失败、高四复读重新开始高考冲刺,此间的利害关系,父母、老师、老师和同学都会给予压力,当然更为紧要的是自我对个人的认知。
世界从来都不是我内心的世界,虽然叔本华、尼采都以为世界是他们的意志,但至少不是我们的意志,当然也不是居然的意志。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更像是一个加速器,它让那些稚嫩的心灵在煎熬中迅速成熟。或许,只有在复读的过程中,居然才看到黄晶晶(安悦溪饰演)之外的世界。
如今的世界早已经不是当初的蒙昧年代,所以也不会再有那种天真到一无所知的女生。其实就生理发育而言,女生要比男生成熟的更早。在一个不再有各种强制限制的年代,十七八岁的女生事实上已经远非同龄的男生所能理解。对于刚刚开始的恋爱感觉来说,青春其实就是一场错位的故事,而在这其中谁先成熟谁掌握着主动。于是,本片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一样,又明显处在内心世界女强男弱的局面,即便电影中的恋爱不能成功,事实上也会给一些观众以某种自我认可式的期待。
《青春派》观后感6不疯狂,怎叫青春?当他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大声对她读出泰戈尔的诗时,当他为了她高考交白卷的时候,当他站在站台望着她远去的背影的时候,我知道我做不到那种疯狂,我也很想如此疯狂。高考都离我有两年半的时间了,却勾起了我缅怀青春,祭奠高考的心。与居然(男主角)相比,我的高中生活就是一张白纸,搜肠刮肚想了一番,无非是无休止的考试和题海,顶多就是两周一次的“放风”时间。总之,我的高中一片空白,或许,也不是一片空白,只是少了一种类似QQ空间的东西来记录心情吧。整个高中时代,我究竟收获了什么?
除了上课、吃饭、睡觉,我不记得自己有过什么其他的活动了,按着老师的安排,重复着同一件事,虽然也会因为成绩时好时坏而伤心,在成绩出来前胆战心惊,真不知道那些题海教会了我什么,我又从中学到了什么,如果是坚持,我只能“呵呵”了,当时用心做的试卷,现在又记得多少,该是都还给老师了吧!
就算记得,拿到现在又有多少有用呢?现在想想,高考成绩出来时我也没必要那么在乎,在挤破头的这场大战中,我走过了独木桥,但我是失败者,因为我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我自感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也不敢谈及此类话题,但事实是,我不比任何人差。
在人生的道路上,高考是一个出路,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是折点,非终点。怎么办,高中三年,我真的回忆不起来什么,或许真的是我太沉默了,因为在那种环境下,我根本不想表现什么,比成绩我是失败者,在那里便会受到冷落(事实上,不管在什么地方,你做的优秀,便会是大家簇拥的对象)但是每个人都有闪光点,都该成为一个中心。糟了,高中的那些战友我又还记得哪些?我都记得,可是有什么用呢?只有几个交心的朋友,真心相待。
当需要一双手的时候,会不吝的伸出来吗?大概,不踢你一脚就是好事了吧!回到现在,大学生活,没有了束缚,没有了限制,一切都是自主,我反而觉得很轻松(虽然偶尔会因为一些事感到压力到)但我是开心的,我有自己的安排,有自己的目标。好了,大学里也还有好多目标没有完成呢,言尽于此吧。很是期待第二部,从别人的故事中找寻自己的影子,借以安慰自己吧。
《青春派》观后感7昨晚看了好久以前一直想看的《青春派》。
这部电影是四五年前的了,在我初中毕业的时候上映的。一直没机会去看,当时要会员又找不到资源,久而久之也便忘了。之前和现在观看的这两个时间段都挺尴尬的。如果在那时候看,一只脚还没踏进高中可能还不能感同身受,而现在呢另一只脚已经离开高中一年了,更多的成了回忆与念旧。
影片以泰戈尔说开始,以泰戈尔说结尾。讲述的是一个高三毕业生因早恋而高考失利,重新走上复读的道路,再次经历了一次艰辛充实疯狂的高三生活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相比其他的一系列青春片,我在里面感受到了现实中你我最真实的高中样子。董子健凭电影一炮而红,不觉得他长的帅,但是却舒服的平易近人,感觉就像是身边的同学,尽管他现在快当爹了。
看完电影,想起了我的高中班主任,和电影里的撒老师很像。有着一头刻板的短发、凌厉的目光、利落的动作和说一不二的威严。说实话,很多时候很怕她,但在心里又很佩服她,因为她说的每句话都很在理。在过去的读书生涯里遇见过很多的好老师,有两类不会忘记。一类是相处时就如同朋友,没有高高在上,在那时便喜欢毕业后还是会怀念他对我们好的那种;另一类便是相处时不喜欢不理解甚至是厌恶,到毕业后才会渐渐发现读书时他对我们的付出与爱。而撒老师和我高中时的班主任是属于后者,就像男主结尾时对老师表达爱意时所说“我们永远不会忘了您,说恨您,但也很爱您。”
我们用一个6月进行高考,却在以后的每个6月里来怀念这场考试。但是,我并不喜欢中国的高考制度,不喜欢一考定终生的说辞,甚至不喜欢高考。什么“不苦不累,人生无味,不拼不博,高三白活”“拼一载春秋,搏一生无悔”这些誓言太为夸大。就在今年的浙江新高考改革中,看到落榜生的数量大大增加,那些原本是二本的考生到最后却只能走上专科与复读的道路,真的挺唏嘘,实力的较量里最终却成了凭运气所决定去留。寒窗苦读十二年,不注重结果是假的,即使到最后怀念的是过程,那也是在考上大学以后。
影片的另一个关键词是早恋。早恋害男主成了班里唯一的落榜生,同时早恋也蜕变了男主,让他逐步成熟,之后考上了名牌大学。早恋是好是坏?很多青春片告诉我们,青春是用来追忆的,早恋是没有结果的,但是没有早恋的青春是会后悔的。看过关于早恋的所有影片中,最喜欢的是来自泰国的《初恋这件小事》,里面的女主为了靠近优秀的男主,努力让自己成为了更好的自己,用同样优秀的自己去吸引了优秀的他。这种正能量的喜欢在青春里才显得有意义。
《青春派》观后感8青春是稀里糊涂的,横冲直撞的,口号的,口号的,口号的,经历过高考的青春更是。那时候总懵懂却觉得前路很清晰,那时候总迷茫却觉得有梦想就有无限可能,那时候还是暗恋不敢说出口却再也不会有那样的单纯,那时候高三,残酷,高压,沉闷,却在愣头愣脑的青春面孔中透露着一股子鲜活。这样多美好,可惜没有这样美好的电影,拍过的几部关于高考的青春片,实在不敢恭维。直到《青春派》——这实在不是一个讨巧的片名。
《青春派》之所以成为第一部高考青春的美好影片,完全因为它建立在童话的云端上,尽量少地去描写那些压抑的存在,将更多视角放在了青春的情感上,并且这种情感美好而剔透,完全不像在中国高三所想象的那般,所以,美好出现了。当一种你想象中的美好突然袭击到你,而你潜意识中一直期待这种美好,那么火花就这么倏忽而至。
今天夏天北京很热,全国也很热,青春片也跟着热。我是盼着像《青春派》这样的小成本影片走红的,不仅是因为它这样如童话一样美好,还因为它是中小成本影片的典范。如果走打斗路线,中等成本的电影《激战》应该是一个标本。但小清新的,唯《青春派》。这部片子的档期不咋地,前有狼后有虎,对于中国院线经理而言,没有大明星的《青春派》不会讨他们的喜欢。但我说的正是明星这块。该片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角成功。虽然秦海璐贡献了这两年她最棒的配角演出,但男一号董子健才是亮点。这个据说是某大牌经纪人公子的90后演员,一出道就风华正茂。客观地说,很不错。无论是那股子青涩劲儿还是生猛的眼神,甚至有时候你都会想,这样的沉稳,像一个93年生的孩子嘛。前途无量。片中的几个女学生选得特别像高三生,很有代入感,而男一号周边的几个小伙伴,则各有性格,很好的调动了观众情绪,让人坠入其中,重回高三。嗯,多美好的高三啊。
青春电影能让人回到自己的青春,那便是最基本的成功了。《青春派》做到了。想起我高三时,跟同学在宿舍说着脏话说着理想,在课间休息时对着走过的女生吹口哨,跟同桌看到喜欢的女孩经过,她的小腿像葱白一样干净,想起那年4月1日逝去的张国荣,想起自己的爱情和友情,眼泪飘洒而至。看之前并没有对这部影片抱多少期待,拭去眼角泪的刹那扭头看了下四周,正有与我一样的动作在想念着各自的青春。
《青春派》观后感9前几天闲来无事就看了这部《青春派》,本来只是听别人推荐的说很好看,直到我看完,我才发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自从出现了那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们就一直期待内地影坛能出现一部类似的、能唤起我们青春记忆的作品。不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悸动与迷惘,也没有《致青春》那样多的伤感和遗憾?不是别人的故事,更多的,它能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或多或少的产生共鸣,觉得电影里面某一个人物的故事其实讲的就是自己。我们可以在影片里清晰地看自己成长的影子,那些被岁月洗涤过的酸涩,那些到我们到白发苍苍的时候还记忆犹新,总会去忍不住回忆的点点滴滴。
终于,我等到了这一部《青春派》。光看阵容和剧情介绍,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这是一部典型的小成本制作,找了“青春”这个讨巧的题材打打怀旧牌,最后落入俗套,看到的只是矫揉造作和无病呻吟。可是,相信我,这次你们全错了。《青春派》是一部一气呵成,没有刻意雕琢的电影,许多桥段和台词都可以让观众在这样一个炎热的夏天,会心的大笑之后走出电影院,然后沉浸在自己关于青春的回忆里。有一些温暖,但绝不是躁动不安的感觉。60后的导演刘杰在这部电影里讲的是95后的故事,这样的年龄差距,让人很大程度上会担忧影片内容是否“接地气”的问题。事实证明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刘杰交出了一份让让人感到满意的答案,它不局限于某个年龄层,它是每一位面对过高考的人都熟悉的场景。也有过很多反映高考的电影,如《全城高考》、《高考1977》?。但是前述高考主题的电影之所以没能收获成功,是因为在创作方面,“为高考而高考”,把“高考”这个特定定义下的场景拍的过于程式化:太贴近生活,观众没必要再去过一遍那段相对而言其实很枯燥的日子;太过远离生活,观众又会觉得太假,产生不了共鸣。
《青春派》在这方面把握的很好,真正做到了故事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初衷,高考的残酷得到了如实反映的同时,也把高考之前那段时光中可能的趣味点都挖掘了出来,还拼凑成了一盘味道不错的菜:电影从一开始,就让观众觉得“有戏”,愿意看下去(由于涉及到剧透,原谅我卖个关子),虽然整个故事说白了就是围绕男主角如何希望通过复读,考上自己心仪的女孩所在的大学所展开,但是每一段围绕这个核心的桥段,都不温不火的衬托出了主题,恰到好处的带动了情节的发展。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样,《青春派》并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绪,或者感天动地的感情,只是一群平凡的年轻人,平凡的故事,但是故事足够真实、自然,足够让观众被影片所触动,足够让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些和自己有关的往事?。值得表扬的是本片的演员们,虽然大都是地道的高中生,但是塑造的人物,都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深刻,高中时代的纯真、倔强,17、8岁年龄的梦想与追求,都被他们本色的“演”了出来。这也算得上是刘杰导演的聪明之处,毕竟经过演技熏陶的职业演员,能找几个能演得好高中生的本来就难于登天,更何况在这样一部“群戏”颇多的影片里,稍不留神,职业演员的表演就会鹤立鸡群,显得非常突兀。
我深信,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都是呼唤真善美的,所以我不大相信筹备着搬上大银幕的网络电影《青春期》能有什么样出色的票房收获,那种重口味的青春也许也会发生在你我至少是我们身边的朋友身上,但那种青春,不是值得我们一再回味,小心翼翼地储存在自己的记忆里的,但是,《青春派》是的。也许我们可以说《美国派》是属于美国青少年的青春狂欢,《放牛班的春天》是属于欧洲孩子的顽皮记忆?。那么,《青春派》在我看来,是近年来中国影坛少有的可以贴上类似标签的电影。
看完《青春派》,我回忆无限,想起了自己的高中,似乎也有和男主角居然想似的经历,也曾那样喜欢过一个人,只是没有想男主角那么勇敢的表达出来,我的喜欢被高考埋在了心里。所以我看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唤起了我心里的共鸣,唤起了我高中那种充实忙碌,痛并快乐着的感觉,颇有感触!这部电影清新,搞笑,又有几分励志,真的很不错,很值得推荐,虽说是小成本制作,但是确实是一部很经典的电影!
《青春派》观后感10早几天,妈妈带我去看了一部电影《青春派》,这部电影写了在高考前一些学生的表现,同时我也看出努力和不努力的差距……
我对电影里周强这一人物印象非常深刻,周强家里条件并不好,家里倾其所有只能送他一个人出来读书,父母寄予他的期望很高,因此他特别刻苦他不想让他们失望,每当深夜别人已经进入了梦乡,他就会带上书本去厕所利用那微弱的灯光看书,有时看到凌晨两三点才会拖着疲惫的身子会寝室,就这样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成绩越来越好,最后遥遥领先,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清华大学,我们看到了他灿烂的笑容。
而另外一个角色齐明智家里条件也不好,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父母亲很溺爱,从小没好好教育他,让他养成了许多坏习惯,他不爱学习,每次考试都落在最后,以致他读书越来越没兴趣,越来越自暴自弃,发展到后来他和老师对着干,老师也对他慢慢的失去了信心,他破罐子破摔,觉得这世界没有一个人爱他,关心他,最后发展到逃学,这让老师气愤不已,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高考他只考了343分,只能去最差的学校,这时他幡然醒悟了,但已太晚,他只好选择了复读,打算从头再来。
在这部影片里我还看到了一群伟大的妈妈,周强的妈妈省吃俭用为了他能读好书,再苦再累也不说,我觉得是爱的力量让周强勤奋读书,让他的人生划过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周强是我学习的榜样,想想我的物质条件比他好多了,我也有爱我的父母,我没有理由不努力。
齐明智学习不好,不是他不聪明而是他认真,我们不能做第二个齐明智,不能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一定要做个拼搏的孩子,让自己的人生绚丽多彩!
第五篇:青春派
《青春派》观后感
由于公选课的期末作业,所以写了。现在分享出来。
青春如歌,歌唱生活的传奇;青春如花,描绘人生的画卷;青春如舞,舞动生活的魅力。
我喜欢看电影,在网上看到青春派的介绍时,以为这应该不好看,因为国产的青春片如全城高考等不是很好看。但是我下电影时还是把它下载了,因评价不错。
青春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青春亦如流水和细沙,在不经意间就从指间滑落。珍爱青春,用心去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亮点。
16岁的时候,居然高考失败,重新复读,觉得这个世界所有东西都在跟自己作对,家长、老师、高考、女友、同学、邻居。而正是在这个复读的一年中,加速了成熟的脚步,复读的不只是高考,而是从青葱到青春的成长。
“泰戈尔说,沉默是一种美德。但我觉得在喜欢的人面前,便是懦弱。”青春的成长就是不断经历第一次的过程。没有恋爱过,没有告白过,青春的热血会冲破自己的懦弱。但是青春的热血一般伴随的都是头破血流的反省。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总会在你热血的时候给你当头一击棒喝,人难免就又会缩了回去。走一步,退两
步,思第三步,哪一段第一次不是这样。
“阿姨第一眼见你吧,就特别的喜欢你,就觉得呢,你是又聪明又懂事的女孩儿。那会儿,就是怕耽误你们俩的学习,不是不希望你们来往。”其实,回头看挺酸的:是居然的妈妈,要黄晶晶过来 哄居然读书。
所以说,青春的成长就是从懵懂到体谅。电影里面,像我们影子的中学生们都像我们曾经一样,老说别人幼稚,而自己干着没有担当的幼稚的事情。而我们接触了社会,知道我们无法保护同伴,知道我们身边看起来跟我们一样人有着不同的身家,知道我们对朋友背负的重担的无知程度,知道我们父母老师所经历的不能言说的痛。知道了这些,很难再幼稚下去。所以,我们体谅、我们担当、我们分担、我们才可能进化成更好的人。
“高考不仅仅是考学生,也是考家长。所以在这里,我要给各位家长提一个要求:没有什么比你孩子高考更重要的事了!所以你们有要破产的,请坚持坚持,熬过这一百五十八天;有要离婚的,也请先凑合凑合,等过了半年再说。现在你们最高的使命,就是高考!跟我高呼,奋战一百五十八天!为了孩子美好明天。”中国的教育以高考为准!“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考上的,一种是没考上的一考定终身。”这种教育埋没了多少人才,使多少家庭投入全部,而不能得到期待。
虽然字幕的最后,居然和晓凡都考去了人大,虽然居然懂得了晓凡换发型的原因,虽然看起来居然这一次要紧紧抓住爱自己的那
个人的付出,但青春总伴随着来来回回。说不定他会再次放弃爱他的人选择他爱的人。但是,在复读恋爱的这一段旅程,他只是更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想要什么。所以,青春的第一次,总要尝试,不在尝试中失败,哪能从失败中找到成功呢?
电影的最后,居然说我恨老师,又很爱老师。这是真心话!也是高考学生的真实写照,凡是想有所作为的学生都认同。
全篇最好的台词就是你说你拼爹不行,还不拼你自己。是啊!这就是中国!
如果让我给《青春派》给星的话,我给4颗星。它算不上一部经典之作,可就目前国产电影的整体水平来说,已经算是很上乘的了,青春里的青涩初恋,高考的压力,青春的稚嫩叛逆,这些都表现出来了,而且流畅,有层次,节奏感强,不刻意,不做作,真实接地气,一部很用心,很有诚意的作品。
可能我们曾经做错过,但是至少要让我们的未来无悔,青春是奋斗的季节,也是迷茫的时代,可能我们会走上歧路,但是我们一定要回到正轨上,学会珍惜身边的一切,勇于承担,不要因为错失或者过分执拗而伤害他人和自己,周强是个例子,黄晶晶也是个例子。
青春是握在手里的细沙
不知不觉已然漏去
青春是天上的一颗流星
虽然美丽却瞬间逝去
青春是幸福留下的阵阵香气
想要珍惜它已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