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其他心得体会
高三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共五篇)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81-619351 其他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8-06 00:43:09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三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

高三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

高三语文研讨会于 11 月 24-26 在崇义召开,这次选址崇义,是因为在崇义这个偏远的地方却有一支战绩辉煌的语文教学队伍。本次研讨会就是由向崇义中学语文组学习取经和高考专题报告两大块组成。

一。崇义中学语文组的建设 作为一个县城教学队伍,崇义中学语文组师资并不是很雄厚,面对的也只是本县城自己的孩子,受限于适龄儿童的数量,他们的学生并不是选优拔尖,但是在最近的三年高考中,无论文史类还是理工类,他们的平均分都在 100 分以上,在赣州十八个县市的重点中学中排名一、二。他们的成功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一)大环境 崇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文氛围浓厚的地方,苦学、苦教就是他们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崇义中学的校长更是极度重视语文这门基础学科的功能和意义。、1)以严治校,为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从军训开始,从学生的头发、跑操、穿校服等细节抓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举全校之力,强化语文的学习。每周两节阅读课,每天固定的新闻电视时间、练字时间,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3)强化教研组的建设,为每位老师提供专项经费用于专业书刊的订阅。教研组年级之间传承有序、资源共享。备课组分工协作、专人专题、群策群力。

(二)小细节 1)强化非智力因素。从端正书写,强化审题,规范答题等角度杜绝

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2)教学上推行“慢进度,缓坡度”的原则,紧扣教材,回归教材,将知识细化。

3)考试针对性强,学什么、考什么,考后更通过错因分析表,进行反馈训练。

二。高考语文专题分析,建议。

研讨会下午,南康中学的邱老师结合近几年语文高考,对各个题型逐一进行分析,提出复习建议,重要又一下几点:

1)文言文考试重点以人物,叙事类文本为主,但应重视从未考过的“何、若、为、焉”这几个虚词。

2)诗歌鉴赏中,用典、意象、情感是考查重点,也应注意语言风格,练字题型的出现。

3)小作文的命题,表达方式是“主料”,修辞方法是重要“配料”,要警惕相关句式知识的考查。

4)大作文还是会贯彻专家们“纠偏”和“导向”的使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的导向。

三 2014高考新动向 1)2014高考,语文试卷格局将发生变化,取消第一、第二卷的划分,试卷将以专题的形式组合。

2)名著导读题将增加分值,为 4—6 分,分为一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

第二篇:11年高三语文教师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1年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语文备课组:石庆松

2011年10月16——17日一天半的时间,我参加了2011年黔东南州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会议在凯里一中会议室举行,在州语文教研所的充分准备和精心的安排下,研讨会内容充实而丰富,对高三语文备考复习起到了很有建设意义的指导作用。

1010分钟,听了江西省临川一中的肖丽霞老师的《分析及高三复习心得体会》的讲座。

肖丽霞老师首先回望分析了题思想、认识,指出话题作文逐渐淡出,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两分天下,命题思想在于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关注生活、关注人生价值、注重理性思辨。然后又对稳为主、稳中求变,尽量让考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论。在命题形式上话题作文淡化,情真实”参与生活、体验人生。最后肖丽霞老师对一要处理好写与评的关系,文,三要解决好三种流行病,提倡个人气息、文化气息。

肖丽霞老师首先对17号上午8:00——12年作文作出了自己的预测,指出命题内容将以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相对稳定。“文体特征鲜明”应该引起重视。命题基调在于二要做好两种题型,2011年临川省语文试卷进行了点评,:30

11年的高考作文,从命题形式、命

11年全国各地试卷评分标准上指出了“感年作文备考提出建议,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指出四个月11,一上午的时间,中间休息了试题分析等几个角度谈了自己对今年高考各地区语文试题的“内容丰富”12还主张引导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审美情趣,方面的特点,一是文本具有浓郁的江西文化特色,二是选读文本的阅读难度更平衡,三是语文性更强、语文味更浓,四是探究题与文本的结合更密切。然后对各个题目做了具体的解说,对20份高考作文样卷从评分标准的角度进行了分类点评。最后提出了2012年作文备考的应对策略,一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要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的常态,三是要阅读大量的文言文篇章。学建议,吃透《考试大纲》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

在关于阅读的报告中,肖丽霞老师首先谈了特点,指出就体裁而言,文学类文本在非课改区以散文为主,课改区小说占半壁江山,课改区实用类文本以传记为主。就内容而言,所选文本坚持了社会主流导向,关注生命,三是亲近自然、感悟自然。从选文来源看,突出了地方特色,现当代名家多。然后对散文为主,江西省考小说的概率较大,较大。江西是文化大省,命题将会进一步凸现地方特色。题目将更加开放,探究性学习、个性化阅读等理念影响会进一步明显。最后提出2012年高考备考建议,一是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二是建立科学的训练模式,三是树立文体训练意识,四是注重思维过程的分析,五是增强答题规范意识。

在对今年临川及全国语文卷的分析中,高考试题和答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四吃透和重视双基的教2012年阅读作出预测,提出命题趋势以实用类文本考科普文章的概率指出了试题中存在的问题和值得

2011高考阅读题的二是关注人生、、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和学生,重视基

一是面向文化、面向传统,肖丽霞老师对江西省语文商榷的地方,看得出下的功夫很大,值得我们学习。

肖老师报告结束以后,州语文教研所负责人,首先对考试大纲的各个题型做了具体详细的分析,指出了注意事项,重点内容并针对具体题型提了一些复习备考的建议。然后指出了贵州省11年高考复习计划,这部分内容我已经落实到了咱们自己的复习计划之中。最后州教科所领导提出了高三教学及复习的建议,指出讲授新课阶段,进行单元跟踪测试,不主张综合性的练习。每次测试的讲评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各考点的复习要扎实有效。作文要早下手,重点训练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漫画作文等题型。要加强课外阅读,最好有每周两节连堂阅读课等。

下午2:00左右,在校长的带领下,各个学科的老师从凯里返校,我也随着大家回到了我耕耘的地方——榕江一中。

这次会议内容充实丰富,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指导高三复习起到了很好的帮助,我做了详细的会议记录,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和其他老师一起学习领会会议的精神,把握高考动向,优化复习方案,争取在12年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三篇:(济南语文)高三研讨会

高三二轮教学应注意的几点

一、深入研究高考试题

思想方法要正确。

横向:2012年全国各省区试题分类 纵向:全国课标卷四年试题分类

纵横比较的意义:全面、正确地了解高考命题特点,分析高考命题走向。

横向上比如作文,2012年全国17套作文题目:(1)都是材料作文。

事实类的材料。北京的材料,央视《朝闻天下》2012.5.17;重庆的材料,《参考消息》2012.4.20;辽宁的材料,《读书》2011.7.故事性(含寓言)材料。天津卷的“鱼与水”,安徽卷的“梯子横放” 语录型材料。山东卷,孙中山的《致邓泽如及南洋国民党人函》1913.12.25;上海卷,“心灵的微光”,《爱默生集》;广东卷,“对生活时代的选择”整合了历史学家汤因比及居里夫人的话语而形成的;江苏卷,孟郊、艾青、罗曼·罗兰; 江西卷,拥有什么和没有什么;福建卷,冯骥才的话。共6个省区。

文学型材料。湖南卷的“双手”,四川卷的“手握一滴水”

(2)材料角度小而具体,避免了宏大语料。大纲卷、课标卷、北京卷、天津卷、重庆卷、浙江卷、辽宁卷、湖北卷、安徽卷,共9个。

(3)材料本身体现哲理性。上海卷、江苏卷、江西卷、四川卷、湖南卷、福建卷,共6个。

(4)文体方面。14省区的作文文体是自选;3个省区规定了文体:福建、江西、湖南,违背了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精神。

(二)再看纵向上

2006—2012年三年山东卷:

论述类、文言文、文学类文本、实用类以及诗歌阅读的梳理和比较。比如作文:

2006年:诗歌《星星》(雷抒雁)——新材料作文。2007年: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话题作文 2008年: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话题作文 2009年:《见证》 ——命题作文 2010年:“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新材料作文。

2011年:这世界需要你 ——命题作文。

2012年: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新材料作文

二、加强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一)关于有效教学的认识 有效教学:一是指有效率的教学,二是指有效果的教学,三是指既有效率又有效果的教学。前者:高效率不一定有好效果,甚至不一定有效果;低效率也不等于无效果;比如,十年磨一剑,效率很低,但效果却很好。中间:侧重于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排除了效率的参与。后者:一种境界,一种理想化的追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

按照效率的解释:从数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看,就有一个投入和产出的比。教师“教”的投入和学生“学”的投入,学生学得投入才能导致“学”的产出,即收获。检验教学效率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根据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其量的比就是教学的效率。

按照效果的解释:必须排除效率因素的存在,而应充分考虑到时间这个变量:高效与低效、有效与无效、显效与隐效、长效与短效。就语文而言,知识性内容(即记忆性知识。其他学科恐怕也是这样)的教学效果显性效果明显,而理解、鉴赏和表达的教学效果隐蔽性和滞后性特征就格外突出,短时间内难以见效。不能因为当时的效果不明显就否定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结论:讲究课堂的有效教学,最终目的应该是追求有效果的教学。

有效教学要从优化教学过程开始。

(二)课堂有效教学应注意的几点 程序性知识尽量不讲

比如语言表达中的图文转换,漫画和图表。比如漫画: 程序性知识:

(一)关于漫画 1.什么是漫画?

1.漫画有什么特点?

2.漫画的构成:标题,主体,画注。

(二)高考漫画试题类型 1.描述画面内容 2.说明漫画内容 3.揭示寓意 4.拟写题目

5.评价漫画投入点和好处(赏析性文字)

(三)漫画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四看:看标题,看画面,看画中文字,看夸张处。一想:想画外音(寓意)

以上这些知识就是程序性知识,没意义。花了时间(10—15分钟),浪费了精力。

方法性知识尽量少讲

比如文言文翻译:

1.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2.翻译时考虑文言句式:

固定句式:被动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宾短语作补语)3.掌握翻译的原则:留、补、调、删、换

阅读类文本尽量精练

先说这些程序性(过程性)知识: 1.各类阅读文本考点阐释 2.各类阅读文本命题的特点 3.命题的走向 4.案例

比如论述类文本阅读6个考点,文学类8个考点,实用类9个考点,文言文8个考点。

二轮复习要选择题目进行文本的综合训练

一是文本的选择,二是题目的选择,三是精练,四是精讲

知识类考点尽量多看

比如字音、字形、易混词(近义词)、成语、标点、名句名篇 方法:学生方面,识记、积累,长流水,不断线。

教师方面,课堂检测,并及时反馈。

比如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重点掌握12个,而、乃、其、且、若、为、以、因、于、与、则、之。

三、讲与练要协同一致

忌讳:只练不讲,或者只讲不练,甚至讲与练不同步。

1.阅读类文本的讲与练的问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小阅读)6个考点,文言文阅读8个考点,文学类文本8个考点,实用类文本9个考点。

原则:老师少讲考点,学生多做训练;

训练宜采用综合训练的做法。

本学期前半段可以就文本中的个别考点开设专题课,现在开始到下学期的四月底宜进行综合训练;

阅读类文本,阅读是一个综合、整体系统,因此,训练也应该综合进行,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快速选择文本的能力、快速阅读的能力,快速审题、思考的能力、快速组织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提高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2.专题的讲与练的问题

3.综合性练习的训练与讲评的问题

一律放在课堂上进行。

四、作文教学要扎实有效

忌讳:脚踩西瓜皮——走过场; 泛泛空练,泛泛而讲,针对性不强。

(一)精选题目

(二)加强审题立意的训练

体现思维的活跃性、独特性和开放性。说白了,就是思维的角度问题。目标:达到立意的准、新、深

(三)开足开全八种作文课型

1.作文讲评课

①对本次作文的不同层次进行归类;优点;存在的问题。

②每次讲评要有侧重,不能面面俱到:审题立意,结构,语言;文体选择,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材料的丰富、新鲜;等等。2.作文批阅课

针对自己学生的作文;两个班交叉进行。目的:体验作文批阅过程,提高认识水平。

①提供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中的内容、表达,发展等级中的特征。②综合分等打分;分项分等打分。③每人四篇,一课时完成。④交流批阅情况。⑤批语,必须签名。3.作文分析与评价课

提供3—4篇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侧重40—46分之间的二类作文)和普遍性的作文。同时,适当考虑到文体。

目的:分析和评价每一篇作文的优缺点。

操作:三个15分钟:15分钟阅读,15分钟分析和评价,15分钟课堂交流。4.作文修改课

三篇具有代表性作文的升格训练。目的: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

重点:二等卷如何上升一个层次。

范围:立意方面,材料方面,过渡衔接方面,语言方面,结构方面,开头结尾方面,等等。

5.作文欣赏课

目的:领悟优秀作文的优秀之处,提高鉴赏水平。

①选文范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三年来的高考优秀(题目)作文。②选文标准:不同文体,适当考虑发展等级的几个方面,特色突出和大众化思路(构思)。③数量:3篇

④课堂授课方式:三个15分钟——15分钟阅读,15分钟书面点评,15分钟课堂交流。师生、生生互动。6.写法鉴赏课

可以单独分解进行,也可以整体进行;不同文体,或者同一种文体的鉴赏。(1)开头写法欣赏(2)结尾写法欣赏(3)中间写法欣赏 7.学会分析论证课 8.作文审题立意课

(1)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2)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3)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

重点:材料性作文的审题立意;不同类型的材料都要围绕“含意和范围”做具体分析。

(四)问题作文的面批

面批的作用:学生被关心的感觉;找出不同学生作文的不同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促使学生作文水平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

面批的原则:

(1)一对一原则。

(2)针对性原则。问题作文。

群体方面:作文问题大(甚至书写)、问题多的同学的作文。

每个班15——20人。

个体方面:抓住一篇文章的关键问题,忌面面俱到。

(3)时间性原则。首先是效率:第一时间,完整的时间;趁热打铁;根据一学期的作文次数,确定面批的次数。

(4)实效性原则。下一次作文能起到面批带来的作用,体现出学生作文的进步。面批的内容:

六点:思维方面的(写作角度方面),内容方面的,材料方面的(新鲜程度,或者使用恰当性),构思方面的,结构方面的,语言方面的,文体选择方面的。

面批的要求:

(1)姿态:平等交流

(2)语言:亲切和蔼,娓娓道来

(3)问题:指出文章最大的缺陷或者不足(4)准备:提前作好记录

(5)预约:面批的集中性和效果的保障

(五)加强学生素材的积累 教师整理并提供,分工明确。

(六)提供足够量的高考优秀作文

2010——2012年三年的全国各省区高考优秀作文。

选文标准:

(1)考虑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

(2)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3)发展等级中的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4)感情真挚,角度新颖。

第四篇: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为不断深化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提升高三历史教学和备考的实效与质量,全省高三历史教研会于XX年9月4日在东湖中学闪耀开幕。来自北京武汉宜昌的专家和老师在会上展现了具有鲜明特色、精彩纷呈的高质量报告和示范课。这次会议会期虽短,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求真务实。

本次活动追求方法牵引、点拨提升、和谐发展的目标;从高考试题命题思路、高考试题分析评价、高考阅卷评分和2012年高考第一轮课堂教学复习的角度,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探讨高中新课程改革、新高考要求和发展趋势与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三者的有机结合,寻求促进高三历史教学和备考有效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天上午是由国家高考命题专家组历史试题命题专家郝瑞庭作了《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命题原则与发展趋势》。这个报告从命题的角度来探讨新课改的理念,强调“课改引导高考,高考推动课改”。历史新课程的三大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考查的内容上,强调是历史课程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知识;考查的内容与教材的内容不一定有点对点的直接的联系;考查的目标更侧重于思维能力的考查,而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这就要求老师要用课程观去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新课程观背景下,强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成为必然,体现课改理念,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将以往考查知识为重点扭转到对考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郝老师提醒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历史常识、史观的考查。

2、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制度及其背景、社会变迁中的历史背景。

3、用各种方法激活考生思维:包括深入法、特例法、换例法,尽量将问“是什么”变为问“为什么”

4、学科内综合试题的试题结构: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小切口、大跨度的布局。试题能力与目标:突出历史认知能力的考查,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辨证的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选修模块:范围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考核目标侧重于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力的考查。

第一天下午由华中师大一附中的陶涛老师作《XX年文综历史高考回顾与展望》的报告。先对XX全国卷分析试题特点:1.完成传统高考的平稳收官;2.彰显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精神3.实现重点、热点问题的科学考查4.关注中国历史,强化史学功能。最后对教学、备考提出建议与反思:

一、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有意义的专题。

目前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知识点的堆砌,在教材外,无节制地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史实,于是出现多种教材同时用,新老教材结合上等情形。“在新课标下,基本知识点的确定比较困难。在考试测量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对此加以缓解,并且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实质是把握历史学科的功能,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设计有效的专题。另一方面,高考命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即结合时下中国发展的热点话题,运用历史知识加以阐释,以形成正确的认识。如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卷37题以“民本”与“民主”为切点,探究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希望引导大家形成认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然有自己的特色,单纯的仿效西方是行不通的。因此,理性看待时事热点,从历史的角度正确考察当下发展问题,是备考中专题设计的重要依据。

二、贯彻新课程理念,在互动探究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常规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用结论解释结论,用概念阐释概念,以致学生知识固化,不善迁移。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概念、结论活化理解,灵活运用。

2、每堂课每个专题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思想,用思想(观念)引领课堂,激发学生思考和共鸣,最后能用这种思想(观念)解决问题。

3、题海式的训练应该被摈弃,指导学生写论文等形式可以尝试。一方面命题人一直没有放弃以小论文形式入题考查(新课标卷评价材料中西方崛起的观点);另一方面写论文的训练方式有很多优点,符合新课程理念,因为在论文写作中学生参与了整个探究的过程,找材料、论证、写成文字报告并相互协作等。

4、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已成当务之急。最重要的是史观和史学研究新成果的了解和运用。例如,一线还有不少教师在讲述中国外交史的过程中,一边用“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已经被弃置的理念讲近代史,一边又用“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体系”的理念贴标签,二者相互纠缠,让学生莫衷一是,无法形成理性的认识。简单且有效的办法是发掘高考题的引导功能,将各种类型、各种专题的高考题加以整合,就可以形成很有意思的新专题。

三、培养考试能力,在教学备考中渗透学科技能培养。

第二天上午由参与XX年高考评分阅卷的蒲丽萍老师做《由高考评分细则看应对策略》

一、制定评分细则的基本原则

1、原则上与标准答案一致。每道题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2、整分原则:只给整数分数。

二、阅卷评分的基本要求

1、多评制

2、误差控制

3、回评制

结论:相对稳定、公正、公平原则下的高校选拔人才

学生存在问题:基础不牢,历史概念模糊不清。审题不准,能力欠缺

(1)、对概括等能力要求做不到,只能照抄原文

(2)、对题意理解不到位:要求领会对秦汉隋唐统一强盛的作用,结果在谈关中周边地区产生的消极不利影响

(3)、表达能力差;非术语较多。民贵君轻被表达为“民为大,君为小”,“民比君大”,“民权大于君权”。

(4)、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差,答题没有层次,有的跳跃性大,条理不清

(5)、思维不活,不能从不同角度发散思维(政、经、思文、对外)

三、教学建议

1、转变观念:选拔、学生

2、教学中渗透新课程要求,突出新材料、新情境(选材视野开阔,思路大而立意深远)

3、体现课改理念,基础、能力与方法并重,考查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天下午,东湖中学和宜昌中学的两位中学的老师上了2堂高三复习课,两位老师都注重研究新课标,从明确课标和考纲要求开始,在注重理解概念的同时,

分析、掌握主干知识中的可考点;结合主干知识,分析相关热点问题。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需把握以下几个结构:

1、明确课标和考纲要求;

2、把握基本历史概念;

3、明确章节知识结构和核心知识点;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探究热点历史问题;

5、解析近年经典高考、调考题目。

会议展示了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研究和备考的成就,体现了我省高中历史教学多元发展的特色,发挥了教研的引领作用,必将促进校际交流与校本教研。比如:选修课开设(因省2012年高考方案待定——可能是宁夏模式:在四个选修中任选一,如考生把四个选作题都答则以第一个为准,故建议在四个选修模块里选二个,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给其高考选择答题余地,只是能力培养如有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教学里一定要落实),方法论(历史的辩证的看问题。实践上是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概述、评价等能力,这也是高考命题的题眼),试题设计思路(每个主观题都有中心思想,注意立足与课标知识背景下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察新视角,注意区分有效与无效材料的区分),必修与选修教学方法与容量的把握(不过分追求具体知识的记忆,讲究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的螺旋上升、视野的全局开阔)等,我会在今后的历史课堂中不断学习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践行,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第五篇: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为不断深化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提升高三历史教学和备考的实效与质量,全省高三历史教研会于2011年9月4日在东湖中学闪耀开幕。来自北京武汉宜昌的专家和老师在会上展现了具有鲜明特色、精彩纷呈的高质量报告和示范课。这次会议会期虽短,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求真务实。

本次活动追求方法牵引、点拨提升、和谐发展的目标;从高考试题命题思路、高考试题分析评价、高考阅卷评分和2012年高考第一轮课堂教学复习的角度,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探讨高中新课程改革、新高考要求和发展趋势与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三者的有机结合,寻求促进高三历史教学和备考有效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天上午是由国家高考命题专家组历史试题命题专家郝瑞庭作了《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命题原则与发展趋势》。这个报告从命题的角度来探讨新课改的理念,强调“课改引导高考,高考推动课改”。历史新课程的三大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考查的内容上,强调是历史课程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知识;考查的内容与教材的内容不一定有点对点的直接的联系;考查的目标更侧重于思维能力的考查,而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这就要求老师要用课程观去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新课程观背景下,强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成为必然,体现课改理念,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将以往考查知识为重点扭转到对考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郝老师提醒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历史常识、史观的考查。

2、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制度及其背景、社会变迁中的历史背景。

3、用各种方法激活考生思维:包括深入法、特例法、换例法,尽量将问“是什么”变为问“为什么”

4、学科内综合试题的试题结构: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小切口、大跨度的布局。试题能力与目标:突出历史认知能力的考查,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辨证的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选修模块:范围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考核目标侧重于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力的考查。

第一天下午由华中师大一附中的陶涛老师作《2011年文综历史高考回顾与展望》的报告。先对2011全国卷分析试题特点:1.完成传统高考的平稳收官;2.彰显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精神3.实现重点、热点问题的科学考查4.关注中国历史,强化史学功能。最后对教学、备考提出建议与反思:

一、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有意义的专题。

目前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知识点的堆砌,在教材外,无节制地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史实,于是出现多种教材同时用,新老教材结合上等情形。“在新课标下,基本知识点的确定比较困难。在考试测量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对此加以缓解,并且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实质是把握历史学科的功能,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设计有效的专题。另一方面,高考命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即结合时下中国发展的热点话题,运用历史知识加以阐释,以形成正确的认识。如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卷37题以“民本”与“民主”为切点,探究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希望引导大家形成认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然有自己的特色,单纯的仿效西方是行不通的。因此,理性看待时事热点,从历史的角度正确考察当下发展问题,是备考中专题设计的重要依据。

二、贯彻新课程理念,在互动探究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常规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用结论解释结论,用概念阐释概念,以致学生知识固化,不善迁移。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概念、结论活化理解,灵活运用。

2、每堂课每个专题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思想,用思想(观念)引领课堂,激发学生思考和共鸣,最后能用这种思想(观念)解决问题。

3、题海式的训练应该被摈弃,指导学生写论文等形式可以尝试。一方面命题人一直没有放弃以小论文形式入题考查(新课标卷评价材料中西方崛起的观点);另一方面写论文的训练方式有很多优点,符合新课程理念,因为在论文写作中学生参与了整个探究的过程,找材料、论证、写成文字报告并相互协作等。

4、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已成当务之急。最重要的是史观和史学研究新成果的了解和运用。例如,一线还有不少教师在讲述中国外交史的过程中,一边用“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已经被弃置的理念讲近代史,一边又用“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体系”的理念贴标签,二者相互纠缠,让学生莫衷一是,无法形成理性的认识。简单且有效的办法是发掘高考题的引导功能,将各种类型、各种专题的高考题加以整合,就可以形成很有意思的新专题。

三、培养考试能力,在教学备考中渗透学科技能培养。

第二天上午由参与2011年高考评分阅卷的蒲丽萍老师做《由高考评分细则看应对策略》

一、制定评分细则的基本原则

1、原则上与标准答案一致。每道题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2、整分原则:只给整数分数。

二、阅卷评分的基本要求

1、多评制

2、误差控制

3、回评制

结论:相对稳定、公正、公平原则下的高校选拔人才

学生存在问题:基础不牢,历史概念模糊不清。审题不准,能力欠缺

(1)、对概括等能力要求做不到,只能照抄原文

(2)、对题意理解不到位:要求领会对秦汉隋唐统一强盛的作用,结果在谈关中周边地区产生的消极不利影响

(3)、表达能力差;非术语较多。民贵君轻被表达为“民为大,君为小”,“民比君大”,“民权大于君权”。

(4)、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差,答题没有层次,有的跳跃性大,条理不清

(5)、思维不活,不能从不同角度发散思维(政、经、思文、对外)

三、教学建议

1、转变观念:选拔、学生

2、教学中渗透新课程要求,突出新材料、新情境(选材视野开阔,思路大而立意深远)

3、体现课改理念,基础、能力与方法并重,考查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天下午,东湖中学和宜昌中学的两位中学的老师上了2堂高三复习课,两位老师都注重研究新课标,从明确课标和考纲要求开始,在注重理解概念的同时,

高三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共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