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其他心得体会
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心得2020(优秀范文五篇)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81-531362 其他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6-18 19:14: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心得2020

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心得 5 篇

【篇一】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通知》的印发,使得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就关于单位绩效考核提供了指导方向、指导思想、考核依据。

一、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进一步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

二、要充分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领导干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实绩践行“两个维护”

《通知》指出,要充分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领导干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实绩践行“两个维护”。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表现和工作实绩,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基本依据,作为检验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尺度。

三、要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

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

《通知》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注重考核民生保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引导领导干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增强政绩考核群众参与度,在政绩考核中充分反映群众感受、体现群众评价。

四、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政绩考核内容指标

《通知》指出,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政绩考核内容指标。对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要求,精准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锻长板。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考准考实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以奖惩分明、奖优罚劣激励领导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发展。

五、加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工作组织协调

《通知》要求,加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工作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把关作用,强化组织部门主责主业意识,做好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工作衔接,力求简便高效,力戒形式主义。把考准考实干部政绩与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管理、推进落实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更好结合起来。

【篇二】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为引导党员干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高质量发展,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方向,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发挥职能作用的行动指南。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知事识人,重在考核。新时代,新要求,新担当、新

作为。对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政绩考核也要紧跟新时代步伐、紧贴人民期盼,用好政绩考核“指挥棒”,突出考什么、怎么考、如何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突出“考什么”,在细化指标上提升考核“精准性”。考核指标是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和核心内容。考核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要突出政治标准、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实绩作为政绩评价的基本依据;要对照新发展理念要求,坚持考人与考事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潜绩与显绩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充分考虑地方和部门工作性质、职能职责特别是关系民生福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放管服改革、提供公共服务等的实际成效,科学分级分类精准设置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社会评价等考核指标,引导党员干部找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突出“怎么考”,在以民为本上提升考核“人民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因此,政绩考核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考核方式,增强政绩考核群众参与度,在政绩考核中充分反映群众感受、体现群众评价。要坚持一时和一贯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和专项考核相结合,充分运用巡视巡察、审计等多种考核方式相互补充,将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贯穿于考核的全过程,把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标尺,防止考察失真、用人失误。

突出“如何用”,在奖惩分明上提升考核“实效性”。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政绩考核的最终目的在于奖勤罚懒,鞭策后进、鼓励先进,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要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

与评先评优、提拔重用、职级晋升、培养教育、问责追责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要建立考核结果公开制度,把政治坚定、人民满意、实绩突出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不断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激情,形成你追我赶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要加大对政绩掺假注水行为的惩治力度,树立正确的政绩和选人用人风向标。要建立完善优化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者撑腰鼓劲。

【篇三】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这就说明政绩考核不仅事关领导干部,而且还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因此,组工干部在政绩考核过程中要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以民为本、用好民意、为民服务,方能用好手中的“指挥棒”。

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政绩考核的出发点,以民为本。政绩考核从表面上来看,看的是领导干部的成绩单,但实际上看的是领导干部的“售后服务单”。因此在政绩考核中,组工干部要坚持将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出发点,重点看领导干部为人民群众解决了多少件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引导领导干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让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正确认识自己手中的权力,它来自人民。让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力,它不是为了所谓的“政绩”,而是要权为民所用。

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政绩考核的着力点,用好民意。如何让政绩考核更真实、更具民意、更高质量,还接地气,其实着力点还是在人民群众。组工干部在政绩考核中要增强群众参与度,不能远在庙堂之上,关起门来搞。而应该走进寻常百姓家,敞开大门欢迎人民群众参与,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以人民群众的认

可、“好话”作为衡量好政绩的标准,以人民群众的质疑、“坏话”作为检验政绩较差的依据。要注重分析群众主观感受指标,用好政务服务“好差评”,在政绩考核中充分反映群众感受、体现群众评价。政绩考核离不开人民群众,离开人民群众政绩考核就会失去重心,甚至偏离方向。因此,政绩考核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以人民群众为着力点,用好民意,才能更好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政绩考核的落脚点,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政绩考核的最终目的是把想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选出来,任人唯贤,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要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正说明了这一点。组工干部在政绩考核中,不仅要考核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而且更应考核领导干部从政的导向。要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组工干部只有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政绩考核的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以民为本、用好民意、为民服务,做到政绩考核与民相关,才能用好政绩考核这根“指挥棒”,让领导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篇四】

“为政之道,首在用人;立政之道,察吏为先。”政绩考核工作是考察干部综合素质的“试金石”,也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源动力”。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为新时代干部政绩考核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组工干部要用好考核“炼丹炉”,炼就政绩考核工作“火眼金睛”,真正为党员干部“画准像”。

深入实际观察干部,不断增添“炉中料”。作为干部选拔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如果工作作风不深入,就了解不到干部的真实情况。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近距离接触干部,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看其见识见解;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感情,看其品质情怀;观察干部对待名利的态度,看其境界格局;观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看其能力水平,才能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干部的优劣,考察干部的得失,千万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凭印象、做决断。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干部的优劣,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要充分依靠群众,把评价干部的标准和尺子交给群众,让群众给干部“画像”“打分”。

多维立体考察干部,时刻关注“炉中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干部,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才能提高识人用人的分辨率和清晰度。突出重点进行实绩考核,深入基层进行实地分析、实绩评价,注重在重点工作一线看干部、选干部,把重点岗位作为培养、考察干部的“炼金炉”,将干部考核从“闭门考察”向“开门考察”转变,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用好群众评价这面镜子,倾听干部考核中的群众声音,从群众角度照出干部工作“实景”、照出干部作风“死角”,让干部考核考透、核准。

注重一线培养干部,精准“灶”就“炉下火”。“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从实践中培养选拔好干部,既要靠干部自身加强实践锻炼,也要靠组织积极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平台。要建立上级党政机关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制度,建立和完善选拔优秀村(社区)干部担任乡镇党政领导副职,注重从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选拔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加大从基层一线招录公务员比例,不断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要优先从具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优秀干部中选拔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使那些沉得下去、踏实肯干的干部,受

到鼓励、受到器重,避免把基层锻炼当“镀金”、作“跳板”,真正使培养锻炼干部的过程成为提高干部能力素养的过程。

“大器不可小用,小士不可大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干部考核工作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在“准”“全”“效”上下功夫,激励干部敢为人先、担当作为,敲响改革的鼓点、踩实发展脚步,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篇五】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近日,中组部印发了《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围绕新时代、新气象、新思路,展望新格局、新发展、新未来,为组工干部握好“指挥棒”、持稳“度量衡”划定范围、找准基调,为广大领导干部设定“基准线”“高标杆”,促使其成为“为天地立心”的“刚正清官”、“为民生立命”的“忠厚廉吏”。

“度”准干部理解力,擦亮忠诚担当的干部底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准确理解新发展理念,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才能成为干事创业的“先行者”“弄潮儿”。用政绩考核度量干部的政策理解力,考察干部是否具有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能否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将党的方针政策、人民的建议诉求、社会的发展动向作为“枕边书”“随身册”,把增强政策学习力、提升理念理解力作为自身目标。

“量”好干部执行力,锤炼真抓实干的干部作风。领导干部是“火车头”“掌舵手”,干部的贯彻执行力、应急处变力直接影响群众工作的效率、效果。紧握政绩考核“指挥棒”,设置直指干部贯彻效率、执行效果的具体考核指标,用“成绩单”“记事簿”“排名榜”说话,让“行动派”“实干家”脱颖而出,令“理论派”“空想家”自惭形秽。通过考核将干部的“注意力”“关注点”转移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来,变考核为动力,促使干部努力为自己的“考核表”增添“加分项”“闪光点”。

“衡”清干部“群众缘”,塑造贴近民心的干部形象。干部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干部要眼睛向下、意志向上,脚步向下、视野向上,真正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肩并肩,将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好政绩考核“度量衡”,就要让群众走上干部考核的“评判席”,将群众感受、公众评价引入干部考核范围,引导领导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出点子,让群众成为干部成长的“见证者”“记分员”。

充分发挥干部政绩考核的“度量衡”作用,引导广大干部聚焦于高质量发展,着眼于民生大小事,才能重塑干部作风,建强干部队伍。

第二篇: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心得体会

【篇一】

真理往往掌握在广大人民群众手中,群众的“脸色”直接检验着领导干部工作的“成色”,群众的“好口碑”才是政绩出彩的“好奖杯”。领导干部要牢固宗旨意识,把群众满意的标准贯穿于干事创业全过程,坚决把一切为民之事、安民之事、利民之事、富民之事办好办实,做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矢志不渝的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因而,在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同时,老百姓的“话语权”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当前一些地方的干部考核中,往往只“唯上”,上级领导的评价占据了相当重的比例,而在社情民意测评时,只是发发表、问问卷了事,一大堆“书面式”的问题,群众看得云里雾里,“稀里糊涂”就完成了测评。这样的考核,群众的“话语权”没有得到充分尊重,考核结果难免失准失实。“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要坚持眼光“向下”,把“指挥棒”交给群众,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干部干得好不好,人民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

尊重群众“话语权”,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照妖镜”。一些领导干部,干工作只“唯上”不“唯下”,只求领导满意,不求群众认可,“自以为是”的干事情,与人民立场相对立,与群众路线相背驰,时常干出一些让群众不满意、不认可的“蠢事”。群众小事是民生大事。在民生工程建设中,很多被忽视的细节,往往是老百姓最关心的地方,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的便与不便、利与不利。如果地方领导干部在“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上大做文章,在政绩考核征求群众意见时,群众自然不会有“好言好语好脸色”。要善用政务服务“好差评”这把利剑,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政绩归于人民,在矢志奋斗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开展政绩考核时,要坚持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赞不赞同、高不高兴、拥不拥护、支不支持”来衡量。要着重点看领导干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是否坚定人民立场,能否坚定不移走好了群众路线,能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了最高位置;

要着重点看领导干部是否真正深入人民群众,能否切实做到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暖民心,能否从群众“急难愁盼”处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要着重点看领导干部决策是否充分体现了群众意志,能否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能否能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不断完善“社情民意”考核机制,主动引导群众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把群众的口碑当作干部考核的重要“风向标”。

【篇二】

“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充分发挥好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突出政治性,把握群众性,聚焦科学性,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断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以科学高效的政绩考核推进高质量发展。

用好政治“标尺”,把牢正确方向。党的干部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除了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建设,坚守政治方向这个“生命线”外,组织人事部门也要当好“把关人”的角色,精准识别干部的政治觉悟、政治素养、政治表现,对那些不能旗帜鲜明讲政治的人,坚定予以“一票否决”,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

用好民心“标尺”,瞄准发展实效。“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用好民心标尺,就是要把群众满不满意、拥不拥护作为重要标准,善于用群众眼光来识别干部。作为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理解群众、融入群众,常怀忧民、敬民、惠民之心,带着真情实意与群众打交道,与群众成为真正的朋友。对标民生保障目标考核任务,全力投身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等工作中,用解决问题的实绩实效取信于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用好科学“标尺”,定出公平标准。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考准考实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根据职位高低、岗位职责、工作内容等,结合领导干部和普通干部的管理制度,在加强日常考核的基础上,制定目标清晰、量化明确、易于操作的考核标准,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精准考核。此外,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将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奖励惩罚的重要导向和依据。“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用活用好政绩考核的标尺,激励引导广大干部不断提高想为的思想觉悟,激发勇为的工作激情,增强善为的真才实干,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篇三】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

知事识人,重在考核。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要充分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对以政绩考核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安排部署。只有舞活政绩考核“指挥棒”,立起标尺、指明方向、开出良方,才能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全面提升治理水平和能力,最大限度推进高质量发展。

立起政治标尺,划定“硬杠杠”。旗帜鲜明讲政治是衡量干部的首要标准。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切不可忽视政治标准的首要地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常态化开展政治素质考核与工作实绩考核相结合,既看理想信念又看思想境界,既看政治表现又看实绩担当,重点检验考察对象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听党话、跟党走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让政治标准具体起来、鲜明起来、落得下来,进而引导各级干部严守政治言行“硬杠杠”,以高质量发展实绩践行“两个维护”。

指明为民方向,浇灌“幸福花”。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只有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时刻关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认真倾听记录群众评语评价,才能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尽己所能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要把群众满意度纳入政绩考核的评判标准,把考核触角拓展到基层、延伸到一线,把考核功夫用在平时、下在经常,通过蹲点调研、入户走访、谈心谈话、田间测评等方式,多到群众家、多坐热炕头、多听群众说,不仅在乡语口碑中看工作成效,更看百姓笑脸,用心用情浇灌“幸福花”。

开出发展良方,精耕“责任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强动力和路径图,也是衡量干部政绩的赛马场和试金石。因此,让政绩考核落细见效,离不开高质量发展这个重要衡量指标。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上级决策部署和当地高质量发展主线,充分考虑考核对象的部门职能、工作性质及具体职责等因素,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纳入其中,科学设置党的建设、生态环保、项目建设、社会治理等考核指标,在细化实化指标中评准考实。同时,切实强化结果运用,把考核高质量发展的结果作为选人用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把有政绩、干实事、群众爱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留下来。

【篇四】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指出,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政绩考核内容指标。对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要求,精准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锻长板。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考准考实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以奖惩分明、奖优罚劣激励领导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发展。

考核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组工部门作为干部管理直接部门,要优化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用好考核、任期考核、平时考核、专项考核等方式,综合运用巡视督查、大数据、分析研判等多种方法,考准考实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把真干假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辨别出来。要把政绩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等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奖惩分明、奖优罚劣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发展。

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各级组长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工作举措,不断规范党员干部考核体系,促使广大干部不忘初心使命,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扛重活、打硬仗、创实绩。

【篇五】

政绩考核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国从秦汉时期就开始对官吏进行考核,到唐代官吏考核制度更是进一步发展成熟,政绩考核和评估机制的建设也可以说是一个全球化的课题,不论是我国古代的考课法,还是西方各国的公务员法,各国都很重视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及其政绩的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政绩考核工作在推动树立高质量政绩观,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行为模式,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方面发挥着新的重要作用。

没有高标准,就难有高质量。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鲜明的政绩考核导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提升政治站位、理念思路、工作机制和能力作风,切实担负好新时代赋予组织工作的职责使命。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教育,树立“真抓实干”的政治“风向标”。组织部门是政治机关,任何一项工作都是政治工作。要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这个总原则,以坚决的态度、鲜明的导向、管用的措施,推动政治建设落实到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强化政治“风向标”作用,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干部政治表现考察办法,加强对公务员考录遴选、党员发展等政治把关,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切实担负好新时代赋予组织工作的职责使命。

其次要建章立制,筑牢“为官不为”的制度“防火墙”。要坚决贯彻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建立健全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功能,打好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组合拳。注重组织力提升,突出政治性、聚焦高质量,制定出台标准化,整体优化提升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战斗力、服务力。还要坚守绝对忠诚、坚如磐石的品质,秉持忠诚公道的正气,针对廉而不勤、消极懈怠、庸政懒政等“为官不为”现象,定期开展专项整治和监督指导。

最后要完善机制,探索“为官有为”的改革“新思路”。处于创新的时代,要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表现和工作实绩,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基本依据,作为检验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尺度。做好组织工作也应该适应科学发展要求,鼓励各地各部门根据形势发展,因地制宜增设自定考核项目,激发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精准设置各项指标,创造性地更新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锻长板,以奖惩分明、奖优罚劣激励领导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发展。

政绩考核是党管干部的指挥棒,是领导干部政绩观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新时代组织工作的主基调、主旋律。新时期要把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政绩考核工作的始终,切实增强政绩考核与干部激励工作对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引领和保障支撑作用。

第三篇:改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初探

改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初探

杜元兰

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是社会发展重心的指示器,也是导引领导干部行为的指挥棒。改革开放以来,一度仅以经济发展、GDP增长为领导干部工作中心与热点,这些因素也是各地政府考核干部的硬指标。于是出现一种社会风气:各级干部热衷于追求经济效率、招商引资数量、地方道路、广场、楼堂馆所硬件建设,拼速度,比规模,政绩工程层出不穷,还美其名为打造招商引资环境;而对节能减排、资源环境保护、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问题缺乏热情,这方面工作是干部考核盲点,干部工作软肋。因此,当前研究改进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标准和方法很有必要也非常紧迫,特别是对于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社会管理能力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为什么要改进现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政绩考核体系是干部从政行为的风向标。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体系,才能使评价结果更准确地反映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才能使领导干部明确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也才能为群众准确地识别、评价、监督干部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一)现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由来和作用。从1980年初期到中期,干部考核从强调主观性的政治态度考核转向对具体的、可衡量的和量化的指标考核。到了198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已经建立了正式的关于县和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考核的指标。包括从工业总产值、税收、农业产量到基础设施的投资、人口增长率、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等,旨在将干部的政绩考核标准化和系统化。1995年,中央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工作实

绩考核的通知》;1998年,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2000年8月至2009年8月,中央又相继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考评试行办法》、《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等关于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文件。

作为一种激励机制,现行的干部政绩考核对于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有着强大的导向作用,即扮演了所谓的“指挥棒”的作用。首先,对地方官员的政治激励作用。这种政治激励在改革开放头20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具有明显的作用。干部政绩考核制度极大地激励着地方领导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这种制度在地方官员中引入了政治竞争,因为地方官员的升迁和物质利益直接与其政绩相关,更重要的是,它为上级官员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提供了实质性的手段。其次,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政府职能正在由微观走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全面管理走向有所侧重,正在经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分开的过程,着重要解决政府管理的越位、缺位与错位等问题。总的来说,现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目标和标准与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是相一致,对政府职能转变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成为落实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现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不足。现行的政绩考核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一些不足与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考核内容笼统,不能全面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尽管目前干部绩效考核内容也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目标完成情况、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内容,但从各单位 2

规定的内容来看,都比较原则和笼统,缺乏明确的量化标准,往往无法进行实际考核。有的单位简单地把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指标作为考核内容,缺乏具有本地方和本部门特点的专门考核内容,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受到严重影响。第二,考核指标设臵不合理,考核体系不完整与科学,考核指标单一性甚至唯一性。这导致部分官员成天围着GDP转,社会“弥漫”着浓浓的“招商引资”气息。第三,考核主体缺乏民意性。考核的主体主要是上级官员,缺乏让广大群众参与评判与监督的渠道与机制,使干部政绩没有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民意,其考核往往只能成为对上负责的一种手段。第四,考核泛滥名目繁多,滋生形式主义。大有通过考核来解决一切问题之势,其结果往往陷入一种“考核治国”的简单运作逻辑之中。第五,考核结果的定位与运用不够合理。有的部门或单位不能合理、及时、准确地运用考核结果,例如,有的强调考核结果的运用与干部的升降奖惩相挂钩,但给予什么鼓励、如何鞭策和惩处,缺乏统一的尺度和具体硬性措施,使考核结果的运用缺乏科学性。

(三)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应包含的内容。当前,政府工作具有目标多元性和价值多样性的特征,而“政绩”则体现了一种系统、全面和多层次的价值内涵。因此,领导干部的政绩不仅仅是所做成绩和所获得的效益,还包含行政成本、政府效能、政治稳定、社会进步、良性发展、持续运行等多种含义。因而,笔者认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通常都应评估领导干部政绩的四个方面,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经济性表示投入成本的最小化程度,考查领导干部的成本意识,开支节约程度。效率性表示既定投入水平下产出水平的最大化,一般通过投入产出比来衡量,包括生产效率和分配效率。效果性表示产出结果对组织的影响程度,一般通过人民群众对 3

结果的满意程度来衡量。公平性表示接受服务的团体或个人是否受到公平的待遇,弱势群体是否能享受到应有的服务。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一套的考核标准和办法越来越不能客观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也不能真实体现一个领导班子的工作实绩。同时也难以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因此,当前必须继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和研究改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和方法,不断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二、积极探索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指标决定着政府工作的导向。建立科学完善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及绩效评估方法,就是要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绩效,引导政府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最终形成科学的地方发展观,真正做到勤政为民,求真务实。

(一)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政绩考核制度。政绩考核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制度的配套联动才能达到应有效果。从目前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方法来看,还需建立以下六项相关制度:一要规范干部岗位职责。目前干部岗位职责规范不明确,工作职责相互交叉,多头负责严重,干部履行职责随意大,考核时对其工作实绩往往难以把握。因此,必须要把建立党政干部的岗位职责规范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明确党政班子的主要职能,精简领导职数,科学合理地制定和规范班子成员各自的岗位职责,减少交叉兼职。二要建立与考核评价标准相衔接的统计支持系统。由于统计上的原因,一些比较能够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集中体现领导班子政绩、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指标,因为没有统计数据,在实践中无法核实。因此,要及早研究建立高效可靠的统计支持系统,把涉及考核 4 的经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及党建工作的主要指标一律纳入统计部门的业务范畴,定期公布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对一些指标也可通过审计办法予以审定。三要建立经常性考核机制。各单位平时要做好目标的自我监控工作,单项指标完成情况要每季向上级职能部门申报,经部门检查核实认定和考核办公室汇总审核,并报经分管领导审定后,纳入统计部门数据库作为年终考核依据。年底组织考核组进行全年工作实绩考核。四要探索建立民意调查制度。党委政府的服务对象是群众。因此,党政干部的政绩评价应以群众评价为主。如市场监管方面如何,应主要看“企业满意度”,在社会管理方面如何应主要看“公民满意度”,等等。为此,当前要把各地开展的“满意机关”社会化评比活动进一步规范化、正常化、制度化,作为民意调查制度的一种重要方式。今后可逐步将民意调查交由社会调查机构来完成,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五要建立考核责任追究制度。要精选考核组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素质。同时,严格相关责任及失责追究制,对不能履行工作职责、提供虚假情况、考核结果失真失实或违反纪律的人员,应根据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六要建立考核监督制度。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聘请政绩考核工作监督员,开通监督举报电话,建立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预告、公示和公议制度,将能公开的考核内容、过程和结果向公众公开,增加考核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新闻工作者、民主党派和各种民间社团代表的监督。通过多方位的监督,促使考核工作人员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严格遵守纪律,坚持考核程序,自觉做到公道正派,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

(二)必须把“民生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如今,各地 5

各部门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措施纷纷出台,使群众切实感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政绩考核体系时,按十七大提出的思路进一步体现民生观。因此,在考核干部政绩时,加大民生指标的分值设臵是一种有益探索。比如在经济发展指标中,强调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人均GDP及其增长率、地方财政收入及其增长率,与民生状况指标中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率、农村人均收入及其增长率等具有相同的分值,这样的考核可以让干部更加注重与民众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的社会建设,真正做到“群众最关心什么,干部就该考虑什么”。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是十七大部署的重大任务。随着对民生指标的日益重视和广大群众的有效参与,对干部的政绩考核必将会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更加真实。而全面、科学的考核体系,将促使广大干部真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而更好地心系民生、服务民生。

(三)必须把“环保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用环保指标考核干部,既是真实民意的反映,也是民意的诉求。我国作为人均资源匮乏的人口大国,传统的经济核算已经不再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因为过去的统计方法只对GDP经济增长数字进行统计,而没有体现生态、自然、环保等要素的统计。在生产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对环境、生物破坏也很突出,从根本上导致了经济价值的“提前消费”,而这种“提前消费”只会把经济发展带入死胡同。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实践也证明,忽略了社会层面的发展,其中包括人民生活质量、公共服务水平、民主法制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等,以牺牲能源消耗、环境资源为代价,带来的只是一时的经济数字增长,留下的却是永久的危害和隐患。我们只有把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 6

护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生产要素产生最科学的集聚效应,并营造出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经济有了一定能级和规模后,现代化建设更要突出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特别需要明确一种认识:GDP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指标,而经济发展也只是政府绩效的一个指标。我们不能忽略社会层面的发展,其中包括公平分配、公共服务水平、民主法制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等,都应成为对党委政府宏观评价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现行的干部制度之下,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对于地方政府的行为取向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发展观能否有效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的政绩观能否确立以及考核体系是否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讲,把环保指标纳入地方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环境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未完成任务、环境质量恶化、发生重大污染事件的责任人追究责任。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指标性的问题,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某些地方干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利于长远发展的错误执政理念。

(四)必须把“行政成本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力度,其中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工作也取得了进展,但最终实现建设节约型政府的目标,还亟须加强控制政府行政成本的工作。从1986年到2005年我国人均负担的行政管理费用由20.5元到498元,增长23倍,而同期人均GDP增长14.6倍,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12.3和12.7倍。可见20年来人均负担行政费用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人均GDP和财政收支的增长速度。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86年的10%到2005年的19.2%。20年间增长将近一倍,超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5.6%的标准。同期,我国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只提高了0.5%,7

国防、科技和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下降了1.8、1.2和0.4个百分点。可见政府浪费加大了财政负担,挤占了科教文卫医和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因此,应把行政费用占GDP和财政支出的比重、公务员人均行政费用和行政费用增长率等作为行政费用的控制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既注重政府职能实现程度,又注重纳税人满意程度;既注重行政结果,又注重行政成本的政绩考核体系和赏罚分明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激发和保护政府官员节约和用好公共资源的积极性。

参考书目:

1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

2、赵家骐:《努力推进干部综合考评体系建设》,《人民日报》,2006年03月03日,第十五版;

3、楼阳生:《用科学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民日报》,2006年03月03日,第十四版;

4、周凯:《构建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学习时报》(学习教育专版),2004年05月31日;

5、张晓燕:《以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导向》,《学习时报》,第495期,2009年7月20日。

第四篇:2020年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心得体会

【篇一】

加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工作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把关作用,强化组织部门主责主业意识,做好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工作衔接,力求简便高效,力戒形式主义。

首先,不管做什么事,都离不开实际情况,立足实践,实事求是一直是我们党的工作方法。开展政绩考核,要真正深入基层去、深入群众去调研和考察,认真地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和愿望,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做到有据可依。

其次,正确的政绩观不应一味追求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还要看到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多少实惠。领导干部应该树立勤政爱民、务实担当的政绩观,时刻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将小我融入社会发展大我,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置于个人利益至上,实事求是,主动作为。

再次,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是要对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要求,精准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锻长板。要体现、突出考核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好重点任务攻坚战等的实际成效。

最后,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工作,要依据部门职能职责,突出考核服务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等的实际成效。要把领导班子承担的考核指标分解到班子成员,对不同岗位职责的领导干部,结合任务分工精准设置考核重点,要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篇二】

中共中央组织部近日印发了《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要充分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强化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实绩践行“两个维护”。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得人之要,首在识人。《通知》的印发,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基本依据,作为检验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担当和政治能力的重要标尺,有利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引导他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不断自我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性以及能力,做好表率,以团结协作全面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共同答好高质量发展的“考核卷”。

学会分类施策,突出工作中的实绩实效,审好“政绩”题。《通知》中指出,要精准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实行分级分类考核。考核就像一把“刻度尺”,虽然刻度一致,难免也会出现上下一般粗的现象。此次《通知》的印发就将“上下一般粗”的现象得到了解决,分类分级建立考核标准,重点抓重点破难题,更全面地进行“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因此,作为党员干部来说,在这场高质量发展的考核中,既保证基本目标任务的完成,更要通过考核补及短板,找准各自发展的特色亮点,从多方面、多角度推动工作的开展,在工作落实上不断寻求突破。

学会层层递进,深入基层走到人民深处,写好“群众”篇。“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更是我们党执政的坚实基础。《通知》中强调,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因为只有群众的口碑打好了,我们的工作才能有制有序地推进。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时刻将群众的评价作为自身考核的重要标准,时常俯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认真倾听百姓群众的心声,时刻关注群众的所思所想,尽己所能为百姓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人民群众的“公仆”,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学会综合运用,促进实干中的担当作为,答好“发展”卷。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之间有担当、有冲劲,才能扎实有序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现实中,有许多思想弱化的领导干部,干一天混一天,常常身在岗位不作为,只图一个安稳和谐,这样不仅自身消极,更带坏了党政领导班子的风气。此次《通知》的印发,便从如何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以及担当作为上提出了要求。党员干部要明白不管身处何处,不管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要时刻保持一颗“敢担当、有作为”的事业心,时刻从严要求自己,不断加强思想淬炼和实践锻炼,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真正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从而答好这场高质量发展的“发展卷”。

【篇三】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通知》明确了政绩考核的目的、方向和重点,对各级组织部门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完善考核体制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用好政绩考核“指挥棒”,要树立正确考核导向。有什么样的政绩考核导向,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唯有树立正确的考核导向,并围绕大方向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才能考出实绩。《通知》指出,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表现和工作实绩,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基本依据。这就要求各级组织部门在设置考核指标时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细化分解。

用好政绩考核“指挥棒”,要减轻干部迎考负担。考核要切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避免只看材料、只听汇报、只看数字等走马观花、过度留痕式考核,用好平时考核、专项考核等考核方式,注重深入基层工作一线实地走访调研,综合多种考核情况相互补充印证。要减少不必要的考核,减少考核频次和强度,要打破各部门各单位“单打独斗”的考核局面,避免重复考核、多头考核,删繁就简,在考核上切实为基层减负,特别是减轻基层干部迎检负担,确保考出真水平、真成效。

用好政绩考核“指挥棒”,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考核干部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一票否决”不是一个筐,不能啥菜都往里装。容错纠错机制不是干部逃避责任的避风港,要严格规范容错纠错操作程序,包容干部在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方面的小过失,为能干事、敢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要关心关爱干部,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更好地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终身。

【篇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政之要,首在得人;

知事识人,重在考核。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即将迎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充分发挥政绩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考核评价干部政绩,必须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贯穿始终,坚持党中央部署什么、强调什么就重点考核什么。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表现和工作实绩,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基本依据,作为检验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担当和政治能力的重要标尺,督促激励干部从政治高度深刻理解政绩内涵,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实绩践行“两个维护”。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始终,推动领导干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考核领导干部政绩要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深入了解群众的真实评价,注重体察群众的主观感受,把群众的“好差评”作为干部的“正衣镜”、政绩的“度量衡”,引导领导干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时刻把人民安危冷暖、安居乐业放在心上,努力以造福人民的政绩赢得群众的点赞。

考核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要进一步优化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对照新发展理念,精准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引导各地各级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锻长板。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用好考核、任期考核、平时考核、专项考核等方式,综合运用巡视督查、大数据、分析研判等多种方法,考准考实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把真干假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辨别出来。要把政绩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等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奖惩分明、奖优罚劣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发展。

“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工作统筹衔接,不断提高政绩考核的质量和水平,促使广大干部不忘初心使命,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扛重活、打硬仗、创实绩。

【篇五】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这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举措,是组织工作向中心聚焦、朝大局聚力的重要体现,对进一步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夯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正确导向提供了坚强保障和有效遵循。基层党组织应顺势而为,挥好政绩指挥棒,开创高质量发展。我认为政绩考核应做到如下三点:一是反映群众评价,坚持守初心,顺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也是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政绩。要坚持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政绩考核的“定星盘”,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用干部考核推动民生工作,引导领导干部把人民安危冷暖、安居乐业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将民生工程完成情况、领导重视度、工作亮点创新、群众满意度测评等考核结果与干部年终考核、选拔任用挂钩,引导各地各级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长板,努力用高质量政绩赢得群众点赞。二是检验工作成效,力争怀众心,显公心。开展政绩考核,不能光看纸质的报表、资料、数字,走马观花,搞形式主义,而是要走进人民群众中间,心中装着群众,以人民群众的心为心。以人民群众的口碑为标尺,衡量干部履职尽责的能力,选拔任用那些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用心用情用力为民服务的好干部。考核评价干部要坚持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要凸显公平正义,要有公道心。要坚持全局眼光,全面科学考核评价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的原则,更加注重对干部履职尽责、为民服务方面的考核,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做到树恒心,立决心。此次《通知》的出台,对基层年轻干部来说是一次大考。如何能够顺利应对并脱颖而出,需要我们付出真情,要坚持学习和思考,树立恒心,强化决心,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常走村入户,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收集并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用实际行动、实在成绩取信于民。工作不是一撮而就,而是常抓不懈,我们既要有敢于扎根和奉献的恒心,又要有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的决心。坚持把基层一线工作当做人生路上磨炼的必修课,遇事不怕、处事不慌,将恒心、决心融入血液,在新时期的政绩考试中脱颖而出。“立政之道,察吏为先。”在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中,中共中央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我国改革发展中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生动呈现,广大年轻基层干部,要用心用情用力用功迎接好政绩考核这场“大考”,顺势而为,挥好政绩指挥棒,以自身能力提升促考核全面达标,以高素质“迎考”促高质量发展。

第五篇:2011政绩考核

2011政绩考核完成

情况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区安全生产工作在区工委、管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安监局的直接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为重点,紧紧围绕“减少一般事故,扼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大事故”的工作目标,在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安全生产大检查、事故隐患整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以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一、承担市、区下达指标及自定指标完成情况

(一)今年全区无一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数量在市下达的控制指标之内。2011年通过我局全体工作人员和区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安全生产工作效果显著,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二)深入贯彻实施《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切实加强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今年,于9月8日、9日开展2011年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重点做好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规模企业、人员密集场所等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共培训各类人员200余人,使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全区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三)加强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整改与监控工作。建立、健全重特大事故隐患登记、报告、整改和销案制度,为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安全预警提供基础,各类重特大事故隐患整改率为100%。

(四)以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年”为工作重心,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整顿和规范安全生产秩序,确保整顿工作取得实效。2011年对全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00余次,排查事故隐患300余处,其中无重特大事故隐患,签发整改指令书54份,停产停业整顿企业19家,事故隐患整改率达到100%。对高危企业中直管矿山企业和危化企业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检查,非直管建筑行业每月至少一次。

(五)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中安全生产工作各项指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年初组织考核组采取听取工作汇报、查看档案和座谈的形式对去年签订责任状的安委会成员单位和区属企业进行了认真考核,对各单位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将考核结果在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通报。

(六)突出重点,综合整治,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组织开展经常性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对排查出的重大特大事故隐患,及时制定整改计划并督查整改。2011,全区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七)消防安全为我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2011在我局与消防大队的共同努力下,全区未发生火灾事故。

(八)我局高度重视招商引资任务,按照区工委、管委要求,迅速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招商引资小组,使工作落实到位。

二、部门主要业务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责任,注重执法程序,确保每一起事故和隐患的查处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得当、程序规范。

(二)围绕重要时期、关键部位,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以检查和整治促稳定,不间断地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国庆安保”等专项检查活动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中,积极发挥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队伍的作用,对排查出的重大特大事故隐患,及时制定整改计划并督查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根据《安全生产法》和《锦州市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试行办法》要求,建立了责任落实制度和企业事故抢险保证金制度。通过对高危行业存储风险抵押金的宣传和落实,使全区高危生产经营单位风险抵押金缴纳率达100%。

(四)加强重点监控企业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一是认真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区重大危险源的底数,为强化监管奠定了基础。同时,将辖区内规模以上企业的安全生产相关资料全部录入微机建立了档案,进行动态监管,有效改善了重点领域的安全状况。二是建立完善了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和危化、非煤等专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今年,分别组织锦州万友机械部件有限公司、锦州华昌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东方国际集装箱(锦州)有限公司和锦州市燃气总公司天桥液化气站等四家企业开展了作业场所消防火灾应急救援和疏散逃生演练,使参与演练的400余名企业员工学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以及掌握逃生的本领,增强了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组织笔架山小学的36个班级、1700余名师生开展地震、火灾应急处臵和逃生自救疏散演练,切实提高了学校防范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组织开展了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安康杯”

竞赛系列活动。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年”的总体部署,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传安全文化,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活动日当天,共设立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栏30多个,发放传单3000余份、悬挂张贴各类安全生产宣传横幅和标语500余条。

(六)完善监管体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一是加强对安全监管人员的理论业务学习,努力掌握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提高调研分析能力、事前防范能力、突发应对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今年,我局先后派出多名局内安全监管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专题业务培训,通过学习提高了监管人员的行政执法能力。二是强化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推动工作落实。

(七)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组织开展事故调查,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八)2011年,努力减少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大、特别重大事故,全区未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

(九)进一步加大“12350”安全生产举报投诉电话宣传力

度,鼓励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安全生产举报工作,深入开展“12350”宣传月活动。积极协助信访、政法等部门做好群众上访、社会稳定等工作。今年,安全生产领域未发生一起群众上访事件。

三、2011年党建工作

今年以来,在区工委的领导和区工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我局党建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紧贴安监工作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了思想建设,紧紧围绕创建 “学习型机关”活动,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使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新的提高。

2011年局党支部共召开党支部党员大会4次、党支部委员会4次、党小组会6次,举行党课学习4次,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1次、基层组织民主生活会1次。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干部职工素质的重要手段,班子成员带头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组织讨论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新党章、十七届五中会议精神及国家、省、市相关会议、文件精神,并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干部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查,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正确地领会精神实质,同时,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工作管理水平。

(二)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局党支部把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了“四个结合”,使我局全体党员干部增强党建工作生机和活力,一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廉政准则》结合起来,使“创先争优”活动能落到实处。二是把“创争”活动与党员干部教育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的党组织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党员学习管理,通过利用宣传栏等工作空间和渠道,搭建党员学习交流的有效平台。三是“创先争优”活动与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结合起来。四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我局实际结合起来。我局坚持党员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以党支部为中心,带动全体同志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三)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形成整体合力。一是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策,特别是业务分工问题一律由局党支部会讨论决定;二是加强工作沟通,班子成员相互交流各自分管工作开展情况,使党政班子成员全面了解全局各方面工作的进展情况,有利于班子成员的工作沟通和配合协调;三是加强思想交流,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定期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通过民主生活会以及班子成员之间谈心活动,交流思想,相互勉励,共同促进。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班子各成员在抓好分管工作的基础上,对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负起责任,按照一岗双责的

要求,结合我局安监工作实际情况,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本局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是局党支部逢会必谈廉政建设,要求局全体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杜绝职务犯罪,重点在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机制和反腐倡廉教育机制上。

四、存在的不足

在回顾过去,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和克服。主要表现在:

一是全民的安全意识不够强。违章操作,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突出表现在无证驾驶、超速、超载等方面,部分群众对农用车非法载客的危险性认识模糊,农用车非法载客屡禁不止。特别是由于区内路况的改善,行车速度加快,老百姓安全意识跟不上,时有事故发生。二是企业安全主体责任难落实。部分企业普遍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的倾向,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齐,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投入不够,安全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安全设施不规范,导致安全基础工作薄弱,各类安全隐患比较突出。

三是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竣。主要表现在安全隐患多,整改难度大,安全生产事故仍处于多发态势,安全工作压力很大。

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心得2020(优秀范文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