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区位优势深化改革开放心得体会
发挥区位优势深化 改革开放心得体会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何建华认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以开放促改革,改革的成就与开放密不可分。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由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到中西部全域开放的过程。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也面临着新课题、新任务。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并采取切实举措推动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以开放促改革,改革的成就与开放密不可分。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由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到中西部全域开放的过程。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也面临着新课题、新任务。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就要求我们从更高层面、更新角度认识经济发展优势,尤其是要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
国家确定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需要充分发挥新疆的区位优势。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要发挥新疆区位优势,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把新疆自身的区域性开放战
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
从西部大开发形成新发展格局来看,喀什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具有“先发带动后发”、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明显优势。新疆是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形成“国内大循环”的广阔腹地,又是通过“一带一路”面向周边国家乃至欧洲实现“双循环”的前沿平台。东中部的富集性产业比如家电、汽车、服装、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如果转移到西部地区生产,在原材料、物流、劳动力成本,以及开拓周边国家新兴市场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东中部先发先富地区通过产业转移,将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引入新疆等西部地区,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将有助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畅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从自身发展来看,喀什和霍尔果斯两个经济开发区具有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源与增长极的显著特点。喀什是祖国的西大门,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如何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是经济开发区面临的比其他地区开发开放更为艰巨、更为复杂的发展难题。因此,在理念创新、功能定位、产业发展、人才引进、政策落实等方面,对两个经济开发区的要求都要高于当地经济
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这样才能形成示范效应,拉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要进一步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新疆仍需努力融入内地开放的整体格局,也仍需不断探索改革创新的实践之路,这样才能释放出更大的发展潜力。
第二篇:发挥区位优势
发挥区位优势、突出蔬菜产业
加快农民全部增收步伐
中共大桥社区党支部在全区蔬菜产业发展大会上
交流材料
我村位于钟山区西北部,距离市中心区15公里,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辖九个村民小组,1040户、4013人(男2118人,女1895人),劳动力2240人,海拔1500——1800米之间,年降水量1100——1200毫米,无霜期228——242天。全村蔬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200亩发展到今2000亩。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蔬菜种植及畜牧养殖,属于典型的城郊型农村,九个村民小组均通公路,八个组以实施了连户通路硬化,节水灌溉工程覆盖1500亩。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为5600元,2011年为5750元。
我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怎样正确引导村民、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引种试验为准绳,依靠城区优势,积极调整蔬菜产业结构,进行品种换代更新,带动养殖业发展,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工作思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围绕城乡餐桌计划,狠抓蔬菜产业发展,为推进农民增收打牢经济基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为蔬菜产业发展打牢物质基础。狠抓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为农民提高科技含量。狠抓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为农民提高市场商品蔬菜竞争力。狠抓养殖业发展,为蔬菜产业提供肥源保障。狠抓蔬菜协会组织建设,保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搭建产业平台。
通过几年学习培训的工作努力,在区委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全村蔬菜产业呈现了突飞猛进。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蔬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200亩扩展到2000亩。每年向城区市场提供商品菜1.2万吨,创产值1200万元。畜牧产业向前发展。全村建成三元杂交仔猪基地,现养殖能繁殖母猪800余头,年存栏仔猪1.6万头,商品猪养殖存栏0.6万头,出栏0.5万头。蛋鸡养殖发展到6万羽,畜牧产值创收1139万元。实现了全村两大产业总产值233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由2002年的1500元增加到2011年的5750元。蔬菜产业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取得新突破,基本农田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加强。广大村民科技种植含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蔬菜产业、畜牧产业迈向新机制,我们的主要体现是在六个方面。
一、发挥区位优势,围绕城市消费培育主导产业,为全面推进农民增收及新农村建设壮大经济支柱。我在实现中深深体会到,我村是一个纯农业村,辖区内无任何矿产资源,要正确引导广大村民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带动养殖业才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济实力支撑。离开了经济基础,一切都是空谈。改革开放前,我村虽然地处城郊厂矿,但受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村民吃不饱、穿不暖、有怨气,改革开放后,我村就有了很大发展,但和先进发达村比,差距越拉越大,干部群众也十分着急,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始终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充分利用土壤肥、水源好、交通便利的优势,围绕城市和矿区对农产品的需求,实施餐桌
第三篇: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让项目志在必得
怡天物流商贸港地处“南京都市圈”和“苏北都市圈”交界地带的盱眙县,虎踞中心,撼动天下。
地理上,盱眙位于江苏省西部,淮安市南端,东与金湖县、安徽省天长市相邻,南、西分别与安徽省来安县和明光市交界,北与洪泽县、泗洪县接壤,具有先天的商圈优势。
行政上,盱眙归属淮安市,淮安作为江苏省省委、省政府战略规划下的苏北中心城市,未来将享尽天时、地利、人和资源。区域优势将促使“苏北都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促进商品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未来苏北商品流通业这个产业链的绝对优势,而盱眙处在连接南北节点上,发展机遇不言而喻。
交通上,宁淮、宁宿徐两条高速过境穿越盱眙三分之二的乡镇,盱眙到南京只需45分钟,已融入南京一小时经济圈,距省内其他大中城市都在2小时左右,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盱眙成为苏北地区重要的交通中转和枢纽。
怡天物流商贸港,先谋而后动,取势于未来,决胜千里。
政企联动,让项目横空出世
作为盱眙县委、县政府“四都、三园、两基地、一港”战略规划中的一港——怡天物流商贸港,在城市发展的大战略下进行规划设计,让项目跟上城市一起发展,成为盱眙城市北扩东移的助推器。
按照政府规划和要求,盱眙怡天物流商贸港的建成,必将带动盱眙的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在盱眙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在提升盱眙城市化建设水平、改善城市商贸、优化城市功能、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加速推进盱眙的城市化进程、做强苏北的商贸物流产业提供强有力支持。当地党委、政府专门为本项目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重要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和成员,并专为本项目出台系列优惠政策,为项目带来强大支持。
规模优势,让项目无与争锋
盱眙怡天物流商贸港规划总占地1488亩,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为新一代的专业市场集群,立志打造中国县域城市标杆项目。由温州立人集团和淮安国康公司投资30亿元兴建,为铁佛镇、县委办和盱城镇共同引进的三产服务业重点项目。
在城市发展大战略规划下,本着科学发展的原则,项目将分期滚动建成。本项目拟建“家居建材市场、水产品市场、农机农资市场、灯具市场、木制品市场、精品家具市场”等六大专业市场;三大区:物流仓储区;商务办公中心区;物流装卸区;一平台:国际贸易网上交易平台;一车站:公交首末站。为华东地区最具规模的一级综合商贸市场集群。
专业优势,让项目自然天成
盱眙怡天物流商贸港由浙商企业——温州立人教育集团投资建设,作为专业市场的资深开发商——温州立人教育集团,近年来发展迅猛,在开发或运营的专业市场项目有:上海意邦国际建材品牌中心、淮安国际商城、盱眙怡天物流商贸港等,在开发的住宅项目有:盱眙小太湖•国际新城、宝应尚东理想城等。怡天物流商贸港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盱眙乃至苏北地区三产服务业龙头项目之一;将成为长三角北部地区重要的商贸集散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和生产要素供给中心;将直接辐射周边县市和盱眙各乡镇乃至整个苏北。辐射消费人群将达1000万人。项目直接带动就业岗位达15000余人,间接为项目服务就业岗位将达40000余人。建设期间可累计实现税收2亿元,全面投入运营年可实现税收8000万元以上并逐年递增,用工和营业户可达1.5万人以上。
第四篇:区位优势
示范区位于陕甘宁蒙经济板块中心区域、呼包银经济带中部和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属于国家“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北部承接“小金三角”地区的经济辐射,东南部依托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接续产业,邻近的腾格里、美利、乌斯太园区的产业发展为区域一体化和产业分工、产业延伸提供了可能。建设中的临策铁路和规划中的吉兰泰-巴音-中卫铁路将使示范区成为内蒙古重要的“北开南联”大通道。
align=“center”>
第五篇:发挥区位优势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
发挥区位优势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
——龙港街道中村村生态文明村建设材料
龙港街道中村村位于龙港街道驻地,全村有1510户,总人口3696人。全村社会总收入25834元,人均收入12825元。村党委、村委会早在2007年就积极开展了生态文明村建设,先后完成了文化大院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特色农业建设等项工作,为了切实改变群众生活居住环境,村党委率先响应上级号召,积极探索加快新农村改造,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工作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助政策,加强领导,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村里先后成立了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亲自抓、负总责,一名村委会副主任负责抓规划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印发了《致村民的一封信》,让村民全面了解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内容,取得村民的大力支持,召开村民代表会,宣传政策,释疑解惑。做好工作通报,及时通报工作进度。目前我村已开发居民住宅楼6栋,安排居民240户,新建街面三层商住楼30多套。投资440万元,对振中路等多处道路进行了硬化,面积达到44000平方,硬化率达到96%以上,全村安装路灯200盏,完成了小区绿化、美化工作,全村绿化面积达到30000平米,超额完成了上级要求的各项指标。现在后庄子自然村整体开发正在进行中。完成后,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以上。
二、加大文化投入,营造良好的文明建设氛围
我们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注重把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与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相结合,村里投资 360万元建成了文化大院,新建广场2处,休闲娱乐景点1处,新购置了健身器村40余套,成立了秧歌队、腰鼓队、舞蹈队,引导广大村民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通过组织引导、宣传教育,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读、唱、讲、做”活动和“四德工程建设”、法律宣传等项活动,在村里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
三、发挥特色农业优势,建设生态文明村
我村是个农业大村,有良田2000多亩,经济田1200亩,为了让农民增收,我们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村里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引进了丰香、甜宝等效益好的草莓新品种,在村里形成了产业优势,为方便群众买卖,村里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草莓市场,进一步地拓宽了村民增收的渠道。
目前,我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已基本达到了“五星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