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其他心得体会
2020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五篇范文]
编辑:落花无言 识别码:81-531377 其他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6-18 19:22: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0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

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怎么写?对于南京大屠杀,从小时候听人讲述,到中学历史课本中学习,再到现在的看电影,每一次我的感受都很深,一起来看看2020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5篇,欢迎查阅!

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1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设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首次以国家名义悼念大屠杀死难者。

在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81年前古城南京发生的那场惨绝人寰的惨案,仍是让人不忍卒读。和平来之不易,国耻勿忘,历史必须铭记!南京大屠杀带来的伤痛从未被时间抹去,人们对国家公祭日这个纪念日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多么重要。国耻难忘,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民族振兴,才是对侵略者最好的回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悲痛会随时间久远而湮没,但历史的启示不会。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铭记历史、唤醒记忆、开创未来的举措。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如果说南京大屠杀是近代悲剧的极致,那么当历史翻开这一页,我们最终看到黑暗的离去和光明的到来。筑梦中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我们当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把爱国奉献的热情转化为创造创新的不竭动力。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国家精神、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的传承。国行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国行公祭,不为宣扬复仇与怨恨,是为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国家公祭日,中国人民将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但人们知道,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每一个人,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让中国人民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让民族精神提升,让中国人民更加爱国。

“卅万冤魂招不去,百年凄雨惕重来”。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恰如振聋发聩的警钟,提醒人们: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远铭记,铭记南京的疼痛、南京的眼泪;每一个中国青年要不断前行、振兴祖国的动力。

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2

12月13日上午十时整,很多人聚集在南京死难者清凉山丛葬地“侵华日军南京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前,沉痛悼念和缅怀逝去的同胞。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近千名师生佩戴白花,面向纪念碑列队肃立,齐声高唱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死难者默哀一分钟,同一时间,防空警报声响彻南京上空,校园内外汽笛齐鸣,行人也纷纷驻足面向纪念碑方向默哀。默哀毕,学生代表向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师生代表在发言中说,国家公祭、民族呼声,河海同心、开创未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珍视和平,凝聚力量、奋发图强,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用知识的力量,用责任的担当,真正成为打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筑梦人”。最后全场人员绕纪念碑一周并献花。活动中,很多社区居民以及远道而来的校友和民众也纷纷在纪念碑前敬献鲜花,进行悼念。

自11月底以来,河海大学的同学们自觉自发组织了国防生主题教育、学生骨干主题教育等各类悼念祭奠活动,通过宣誓、签名、手折紫金草和千纸鹤、电影展、发放宣传手册、陈列展板以及签名墙等活动寄托对遇难同胞的哀思,表达不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决心。参加活动的同学们们纷纷表示公祭日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死难者的悼念,也是对世人的警示,作为青年大学生,要时刻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此前,为迎接首个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到来,河海大学还开展了系列悼念活动,参加了“紫金草行动”,与多家媒体共同开展了多次祭扫活动,以加强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正能量。

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3

又到一年12·13国家公祭日。山河肃穆,草木含悲。中华门城墙上留下的弹孔依旧清晰可见,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一件件实物记录着历史,凄厉的防空警报响彻南京上空。

2018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1周年,也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中华民族巨大的耻辱因此产生。为悼念大屠杀死难者并揭露侵华日军残忍罪行,日本有识之士于广岛、大阪、名古屋等多地举办纪念活动,呼吁人们铭记历史、开创两国和平友好的未来。

对于历史,最大的悲哀,不是无知,而是知道后所表现出来的漠视!想想历史课上,讲近代史最严肃的话题时,课堂里发出的阵阵笑声;再看看谈到历史问题时,很多人满脸的不屑。对历史的无视,在这阵阵笑声和一脸不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很多中国人在无视什么?历史吗?不是!而是自身的存在价值!是很多人心中没有力量。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这是苦难历史带来中国的深刻教训。几年来,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这何尝不是对历史最深沉的祭奠、对先辈最好的告慰!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两国间和平、友好的未来。民族需要力量,人民需要力量。中国人必须以史为鉴,珍视今日和平生活,远离战争恶魔。愿中日两国今后能够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4

作为一名大学的学生,在南京,我呆了已是快满四个月了,我终于鼓起勇气去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祭奠那些在烽烟战火中永恒消逝的生命。

和我期待中的阴霾天不大一样,这是一个大晴天。从看到初中历史课本上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描写以来,我就一直在想着:有机会的话,应是在那样的一个阴霾天,用滚烫的心去触摸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灰黑冰凉的记忆。然而这次却有点讽刺,在温暖的,甚至是有点刺眼的阳光中,我踏入了这座城。

这是一个周末,没有多少人来,冷清的感觉与晴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还未进入馆内,但气氛已然被旁边的雕塑和音乐烘托得稍显压抑,相信没有一个人看到这组雕塑时心里是没有震动的。首先进入视野的也是最大的一个雕塑是一位丈夫死于日本人屠刀之下,手里抱着死去的孩子,自己也被强暴了的母亲。她衣衫褴褛,头微仰,像是在哀嚎老天的不公,又像是在控诉日本人的暴行,表情痛苦欲绝,我能够看到她的绝望与愤怒。再往前,能看到一些稍小的雕塑:背着已经死去的奶奶的少年,抱着已死小孙子的老人,趴在已死母亲身上的婴儿??他们的亲人都是惨死在日本鬼子的钢刀,炮弹之下的。这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仇与恨,而是一个名族的血与泪!伤痕太深,怎能愈合如初?我知道这些雕塑丝毫没有夸张当时的情景,自己在之前也想象到了那些血淋淋的场面,然而到这里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雕塑的基座下是默默地泛着涟漪的水,那应是整个名族为纪念死难者而流下的永不干涸的清泪。

进入馆门,看到来参观的各色各样的人:像我一样的学生,工人??没有一个人不怀着敬畏的神情,我感到一丝丝的欣慰。历史的教育没有只停留在课本里,学校中。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关注这段受难史。整个场馆按照时间的顺序布置,从抗日战争的背景开始讲起,配以大量的图片,文物,文献,视频和仿真的场景等,讲到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以及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等。进入第一个展厅,看到墙壁上刻满了遇难者的名字,我忍不住用手轻轻地抚摸它们,想稍稍抚平他们心中的伤痕,想稍稍安抚它们凄怨的灵魂。橱窗里面看到最多的是日本兵遗留的枪支弹药和其他生活用品。刚开始我还抱着些许“考古”的心理,但当我看到一枚枚桐叶军功章时,我愤怒了----它们是日本人用多少中国人的血铸造的,一枚接着一枚,暗示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不复存在。那些侵略者将自己的骄傲建立在鲜血之上,他们应该受到谴责。

往里走,就是重点的南京大屠杀部分,配有很多当时日本军人屠杀平民事情的照片,其场景不可谓不悲惨。所建造的很多仿真场景,也真实地再现了日本人的累累罪行。被轰炸过的房屋满目疮痍,残垣断壁上的炭火还未熄灭,让人如穿行在狼藉的街巷之中,看着家园顷刻间化为灰烬,亲人身首异处,有着无尽的恐惧和恨意。还有根据幸存者回忆出的一个个小房间,隔着窗,能看见幽暗里惨死的无辜百姓。特别是对一家人的迫害,我之前对其中的惨状有所耳闻,当我真的面对这幕场景时,我仿佛看到了那个黑色的天,听到了那些痛苦的哀嚎声,闻到了那些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看到那些妇女受迫者的史料,无论是视频,图片,还是文字,都能让我看到一幅幅惨痛的画面,让我深深的握紧了拳头,我作为男人的自尊被深深伤害,他们残害了我们中国的女人,世间最恶毒的词都无法形容那些加害她们的日本人!对于她们来说,一生已毁,有的不忍其辱,了断了性命,但冤魂恐怕永久地留在了人世间,挥之不去;有的为了生活,仍然继续着一生,她们多希望自己可以失忆,不要再让那些噩梦般的记忆夜夜刺痛着心灵,艰难,漫长......还有最惨绝人寰的场景:“万人坑”----层层堆积的白骨,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开始我是不愿进去的,并不是怕见这样的尸骨,怕被眼前的一幕幕吓到,或者心里留下什么阴影,而是怕里面的那种气氛,更是害怕亵渎了这些尸骨的在天之灵。我个人认为我们这些后人应该做的首先是让这些尸骨入土为安,而不是作为一种历史的罪证而暴露于外,毕竟他们已经有过不幸。但是最后我还是进去了,不是为了心中的那份对日本人的恨意,而是为了对那些受难者的铭记。原本以为自己看到那些白骨会慌张,然而我错了,真正临到那一刻,心中反而有一种异常的平静,不知缘由的平静。这平静不代表麻木,这是一种深思,是一种铭记。单纯的仇恨已不能代表此刻心中万般纠结的心绪,这些心绪要花一生去清理,关于生命,关于战争,关于和平...正如李自健的《屠生佛》留给我的思考一样,那幅油画左边是两个手拿屠刀,趾高气扬的日本士兵,中间是一座尸山,尸山顶端是一个活着的幼儿,右边是两位僧人。画里有罪孽,有控诉,有苦难,有希望,有宽恕,还有无尽的思考......参观虽然略显的匆匆忙忙,但我的内心仍然在略显压抑的纪念馆中激动不已,在此期间我受到的最大的触动就是这些不幸的灵魂在那个中华民族最羸弱的时代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现代人们对那段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追求,对生命的敬畏。整个过程中,我也体会到纪念馆设计者们的苦心,他们并不完全是在向世人控诉那段黑色的历史,而是给我们当代人足够的警示:暴力带来的只是无尽的苦难,和平才是人类应该永远追求的主题。理解了这样的初衷,才能够理解整个场馆的内容布置。夕阳西下,那橙色的余晖铺满在整个纪念馆内,为端庄肃穆的纪念馆笼罩上一层温暖的霞光。透过那层柔柔的光线,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永远逝去的生命。他们不再面目狰狞,眼中不再透着无尽的恨意,相反的,他们面目安详,那是沉淀恨意之后从内心最深处释放出来的宁静祥和,那是对罪恶的宽容,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在暖色调的晚霞中,我从内心深处感触到了那段历史带来的无尽的思考,同时也感知到了最真实的平和。我想,这温暖的霞光不仅温暖了那些无辜的受害者的灵魂,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这些后人,它其实是想让我们不要永远记着恨,不要永远生活在对罪恶的厌恶之中,而是应该记得那些教训,那些用鲜活的生命换来的和平。回首望去,馆内那破旧的城墙,虽依然孤独地伫立在那里,却不是在控诉着一段黑色的历史,而是在展望着一段美好的未来......丧钟为不幸的逝者而鸣,也将为忘记苦难,曾一度失去精神信仰的民族而鸣。不要让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作为一个景点而被后人铭记,而是作为一段永不被尘封的历史让后人永记于心!

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5

清晨,寒风凛凛,国旗护卫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国旗升起后又徐徐降下,为死难者下半旗致哀!

今天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大早,朋友圈、微博便被各类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消息刷屏。然而,不同于平时看到双十一商家刷屏信息、明星犯罪刷屏信息,在看到这样的消息时,我会不厌其烦的每一篇都点开仔细阅读。每一次看到那些深刻而沉重的文字,我的内心都会剧烈波动,似乎悲痛的历史就在眼前。每一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追思和呼唤,追思逝者,呼唤和平。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有一面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幸存者逝世,照片墙的灯变会熄灭。今年,有了些许不同,因为这一年,有太多的幸存者离开了我们,活着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我们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在时间的长河中努力挣扎、抢救,让这一段悲痛的历史被国人所牢记,被国际所认可,希望能够得到给予中华民族如此惨烈灾难的国家的道歉、忏悔和追思。然而时间,并不会为我们的心愿而停留,哪怕只是那一秒。

幸存者葛道荣说过一句话:虽然这里的灯都会熄灭,但记忆不会熄灭;幸存者们不会被忘却,真相更不会被忘却。

那一天,一定会悲壮的到来,但他们永远会活在人们的记忆中,记忆不会被抹去,历史不会被遗忘,真相不会被掩盖。牢记历史,牢记灾难,是为了明天的崛起、强大和坚韧;是为了昨天的灾难不会重新出现在明天的时间长河中;是为了让逝者安息,让生者追忆。

今天,南京为死难者下半旗致哀,全国人民为死难者默哀追思。相信在今后的每一天,每一位国人都会记住这场灾难,牢记历史,展望未来!

第二篇: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

每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设立公祭日是为了让人们勿忘国耻,那么2020年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范文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1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蒙受了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百年苦难,深知和平的宝贵,最需要在和平环境中进行国家建设,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

30万!那是一场中华民族遭受的浩劫。日本侵略者的兽蹄践踏着东北三省,华北平原,甚至大半个中国。日本人曾狂妄地认为屠杀可以征服一切,但中华民族的血能够白流吗?在那短短的8年中,中华儿女献出了无数不屈的躯体,拯救着这古老的民族。半个世纪,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勇的中国人赶出了神州。

今天,中国人依然崇尚和平,不可能向日本发动一场报复性的战争。现在中国人必须从国力上超过日本,赶上世界。这样,才能告慰那残遭劫难的30万英灵。

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共产党员们,应该吸取教训,为历史谱写新的辉煌,像祖辈那样,把青春和生命融入这场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改革之中!

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2

作为一名__大学的学生,作为一名水之子,在南京,我呆了已是快满四个月了,我终于鼓起勇气去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祭奠那些在烽烟战火中永恒消逝的生命。

和我期待中的阴霾天不大一样,这是一个大晴天。从看到初中历史课本上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描写以来,我就一直在想着:有机会的话,应是在那样的一个阴霾天,用滚烫的心去触摸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灰黑冰凉的记忆。然而这次却有点讽刺,在温暖的,甚至是有点刺眼的阳光中,我踏入了这座城。

这是一个周末,没有多少人来,冷清的感觉与晴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还未进入馆内,但气氛已然被旁边的雕塑和音乐烘托得稍显压抑,相信没有一个人看到这组雕塑时心里是没有震动的。首先进入视野的也是最大的一个雕塑是一位丈夫死于日本人屠刀之下,手里抱着死去的孩子,自己也被强暴了的母亲。她衣衫褴褛,头微仰,像是在哀嚎老天的不公,又像是在控诉日本人的暴行,表情痛苦欲绝,我能够看到她的绝望与愤怒。再往前,能看到一些稍小的雕塑:背着已经死去的奶奶的少年,抱着已死小孙子的老人,趴在已死母亲身上的婴儿??他们的亲人都是惨死在日本鬼子的钢刀,炮弹之下的。这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仇与恨,而是一个名族的血与泪!伤痕太深,怎能愈合如初?我知道这些雕塑丝毫没有夸张当时的情景,自己在之前也想象到了那些血淋淋的场面,然而到这里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雕塑的基座下是默默地泛着涟漪的水,那应是整个名族为纪念死难者而流下的永不干涸的清泪。

进入馆门,看到来参观的各色各样的人:像我一样的学生,工人??没有一个人不怀着敬畏的神情,我感到一丝丝的欣慰。历史的教育没有只停留在课本里,学校中。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关注这段受难史。整个场馆按照时间的顺序布置,从抗日战争的背景开始讲起,配以大量的图片,文物,文献,视频和仿真的场景等,讲到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以及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等。进入第一个展厅,看到墙壁上刻满了遇难者的名字,我忍不住用手轻轻地抚摸它们,想稍稍抚平他们心中的伤痕,想稍稍安抚它们凄怨的灵魂。橱窗里面看到最多的是日本兵遗留的枪支弹药和其他生活用品。刚开始我还抱着些许“考古”的心理,但当我看到一枚枚桐叶军功章时,我愤怒了----它们是日本人用多少中国人的血铸造的,一枚接着一枚,暗示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不复存在。那些侵略者将自己的骄傲建立在鲜血之上,他们应该受到谴责。

往里走,就是重点的南京大屠杀部分,配有很多当时日本军人屠杀平民事情的照片,其场景不可谓不悲惨。所建造的很多仿真场景,也真实地再现了日本人的累累罪行。被轰炸过的房屋满目疮痍,残垣断壁上的炭火还未熄灭,让人如穿行在狼藉的街巷之中,看着家园顷刻间化为灰烬,亲人身首异处,有着无尽的恐惧和恨意。还有根据幸存者回忆出的一个个小房间,隔着窗,能看见幽暗里惨死的无辜百姓。特别是对一家人的迫害,我之前对其中的惨状有所耳闻,当我真的面对这幕场景时,我仿佛看到了那个黑色的天,听到了那些痛苦的哀嚎声,闻到了那些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看到那些妇女受迫者的史料,无论是视频,图片,还是文字,都能让我看到一幅幅惨痛的画面,让我深深的握紧了拳头,我作为男人的自尊被深深伤害,他们残害了我们中国的女人,世间最恶毒的词都无法形容那些加害她们的日本人!对于她们来说,一生已毁,有的不忍其辱,了断了性命,但冤魂恐怕永久地留在了人世间,挥之不去;有的为了生活,仍然继续着一生,她们多希望自己可以失忆,不要再让那些噩梦般的记忆夜夜刺痛着心灵,艰难,漫长......还有最惨绝人寰的场景:“万人坑”----层层堆积的白骨,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开始我是不愿进去的,并不是怕见这样的尸骨,怕被眼前的一幕幕吓到,或者心里留下什么阴影,而是怕里面的那种气氛,更是害怕亵渎了这些尸骨的在天之灵。我个人认为我们这些后人应该做的首先是让这些尸骨入土为安,而不是作为一种历史的罪证而暴露于外,毕竟他们已经有过不幸。但是最后我还是进去了,不是为了心中的那份对日本人的恨意,而是为了对那些受难者的铭记。原本以为自己看到那些白骨会慌张,然而我错了,真正临到那一刻,心中反而有一种异常的平静,不知缘由的平静。这平静不代表麻木,这是一种深思,是一种铭记。单纯的仇恨已不能代表此刻心中万般纠结的心绪,这些心绪要花一生去清理,关于生命,关于战争,关于和平...正如李自健的《屠生佛》留给我的思考一样,那幅油画左边是两个手拿屠刀,趾高气扬的日本士兵,中间是一座尸山,尸山顶端是一个活着的幼儿,右边是两位僧人。画里有罪孽,有控诉,有苦难,有希望,有宽恕,还有无尽的思考......参观虽然略显的匆匆忙忙,但我的内心仍然在略显压抑的纪念馆中激动不已,在此期间我受到的最大的触动就是这些不幸的灵魂在那个中华民族最羸弱的时代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现代人们对那段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追求,对生命的敬畏。整个过程中,我也体会到纪念馆设计者们的苦心,他们并不完全是在向世人控诉那段黑色的历史,而是给我们当代人足够的警示:暴力带来的只是无尽的苦难,和平才是人类应该永远追求的主题。理解了这样的初衷,才能够理解整个场馆的内容布置。夕阳西下,那橙色的余晖铺满在整个纪念馆内,为端庄肃穆的纪念馆笼罩上一层温暖的霞光。透过那层柔柔的光线,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永远逝去的生命。他们不再面目狰狞,眼中不再透着无尽的恨意,相反的,他们面目安详,那是沉淀恨意之后从内心最深处释放出来的宁静祥和,那是对罪恶的宽容,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在暖色调的晚霞中,我从内心深处感触到了那段历史带来的无尽的思考,同时也感知到了最真实的平和。我想,这温暖的霞光不仅温暖了那些无辜的受害者的灵魂,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这些后人,它其实是想让我们不要永远记着恨,不要永远生活在对罪恶的厌恶之中,而是应该记得那些教训,那些用鲜活的生命换来的和平。回首望去,馆内那破旧的城墙,虽依然孤独地伫立在那里,却不是在控诉着一段黑色的历史,而是在展望着一段美好的未来......丧钟为不幸的逝者而鸣,也将为忘记苦难,曾一度失去精神信仰的民族而鸣。不要让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作为一个景点而被后人铭记,而是作为一段永不被尘封的历史让后人永记于心!

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3

今天,十二月十三日,是国家成立的第7个国家公祭日,83年前,日本对中国大举进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导致三十几万的中国同胞牺牲。设这个国家公祭日,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带着仇恨,而是让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十三号这一天,我们的领居都观看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相关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邻居王奶奶:日本那些强盗,在中国的地盘撒野,太可恶了,简直就像没人性的禽兽!

邻居吴叔叔:这些日本鬼子,实在是太坏了,烧杀抢掠不说,到现在还在抵赖,想埋没真理,明明杀了三十多万中国人,却说只杀了十到二十万人。难道十到二十万人不是人吗?你们凭什么这么说?你们为什么不敢作敢当?在强国面前是只老鼠,在弱国面前是只老虎!

邻居陈同学:日本人像一群发了疯似的老虎,清朝的皇帝更是腐败无能,居然看着这么多人白白牺牲,却无法报仇!

其实,每一个人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他们如此惋惜与愤怒,是因为他们是中国人。一个爱国的中国人!

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4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牢记历史的民族。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国人,包括海外的炎黄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我们纪念历史,是为了避免悲剧不再重演。是为了正告那些已经、正在或者妄图对中华民族施加罪孽、图谋不轨的国家和民族:团结、坚强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没有任何人可以胆敢再次侵犯,这个家的名字就叫——中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训,坚持不懈的奋发努力,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让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势力对我们望而生畏,让我们成为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的有力的力量!

是的,我们倡导和平、友爱。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较量,在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都非常激烈。让我们记住,30万同胞惨遭日军杀害;让我们记住,八年抗战,有3500万军民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勿忘历史,勿忘耻辱,勿忘那个年代我们受辱的局面,珍惜革命先烈用血拼出来的天下,珍惜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惨痛的历史面前,我们不仅要铭记真实的历史,更要吸取经验教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永远处于被动受辱的地位,任何时候,都要努力强大我们自身,只有中国强大了起来,立于世界强国之席,让外国侵略者不寒而栗,那我们才真正是不战而胜。

我们唯有时刻睁大警惕的眼睛,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民族自爱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觉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少年强,则国强,不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着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奉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5

泛泛而论,祭祀作为一种典型的仪式,通常是文明成熟的标志。文明成熟,才有礼典。华夏文明发育较早,具有完备多样的礼典仪轨,而祭祀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即所谓“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并依此创立了专门的祭祀日。传统节日中的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都与祭祀有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祭祀文化的成熟。祭祀不仅包括宏大的天子祭,也包括士庶祭,都成为国家活动和家族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不过,曾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礼典仪式现在已渐趋消亡,不再是常规性的重要活动,其规范也逐渐瓦解。这其中,有国家形态在近代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也有祭祀文化的生存土壤发生变化的原因,过去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已不复现,对祖先的崇拜也由于家庭结构向原子化演变而削弱。近年来,虽然敬天敬地敬祖先再成时尚,但强调的也多是文化符号的意义,或者成为给地方经济发展搭建的平台,其本来意义已有所消散。相对而言,民间尽管失去了传统祭祀规范的许多内容,但仍然存在基于情的祭祀活动,而在国家层面的祭祀活动,尽管仍然零星存在,比如为“9·18”事变悼念、为“5·12”大地震悼念,但没有制度化规定。

那么,今天需不需要设立国家公祭日?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说过去因敬天敬地敬祖先而创造的祭祀文化,反映了一个文明的成熟,那么今天是否会忘记历史,也在考验一个民族是否成熟。

国家公祭日提供的庄严感,有助于恢复历史的庄严,特别是在虚无主义消解历史的价值判断之时。历史的荣耀和悲情,需要我们正确体会;国家公祭日提供的舆论平台,有助于帮助我们连接历史和现实,为我们找到历史中的正确定位;国家公祭日有助于我们回顾审视历史悲剧,维护基于历史形成的判断,防止历史被人为歪曲。而这些对于历史的冲击,一直在发生。

南京大屠杀警示意义是世界性的国家公祭日就是通过直面历史上的悲情时刻,以达到以史为鉴、警示后人的目的。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不乏对于悲情时刻的记录。以什么样的历史悲剧作现实的镜鉴,有不少选项。为什么确定的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不是其他?

其一,南京大屠杀象征着中国苦难近代史的高潮时刻。中国自近代以来所遭遇的外部压力,给整个民族留下了许多历史疤痕,而八年抗战最为艰苦,中国军民付出的牺牲最大,中国向现代性转变的进程被阻滞得最为严重。

其二,迄今为止,83年过去了,日本作为那场侵略的始作俑者,始终没有作出应有的历史反思。最近两年,还通过篡改历史、为侵略正名等方式,为修改和平宪法、重启军国主义之路制造声势。

其三,日本近年来的这些行为,不仅让中日关系降至冰点,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对二战后形成的国际政治和安全体系构成了潜在威胁。

还原历史真相,需要一面真实折射历史的镜子。警惕历史反复,告诫颠覆历史的行径,需要一面真实的镜子。传递和平声音,需要一面真实的镜子。而无论从反法西斯主义还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看,南京大屠杀都不仅是历史留给中国人的伤痛,也是留给全世界的伤痛。如同奥斯威辛集中营,其警示意义是世界性的。

第三篇:2019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总结演讲稿

12月13号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2周年,同时也是第六个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19国家公祭日的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2019国家公祭日心得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举世震惊,今年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时间在流逝,可历史不能忘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如今,我们的国家日渐强大。已经有能力保护国人,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灭种的危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这是苦难历史带给中国的深刻教训。改革开放四十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不断强大。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局部战争仍然时有发生,我们始终应该牢记历史,存有危机意识,不能懈怠,抓住机会,不断发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更应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牢记使命。虽然,基层公务人员所面对的大多是琐碎的工作。但却都关乎百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每个基层工作人员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忘初心,汇聚到一起,才能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才不会让悲剧重演。

2019国家公祭日感想

今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南京参加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活动,纪念82年前南京大屠杀惨案中30万死难者的亡灵,唤起13亿人民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整个公祭过程庄严肃穆,引领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回顾,振奋青年一代对未来的憧憬。

看了公祭过程之后,心不由己地想起身边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太缺乏爱国主义教育了,今天这样的大型活动,他们是不会自觉观看的,甚至说,既是看了对他们触动也不会太大。

为什么这样说呢?或许你会觉得我是在胡说,但我还是想说说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基本上是生下来就与父母分离,靠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这些隔代抚养的孩子,大都任性,自私,缺乏家庭观念,无集体意识,一切唯我独尊,根本谈不上爱家爱国。等到入学之后,学生从一年级就被灌输分数观念,学校引导着学生围绕着分数转,什么思想品德、音乐、美术课根本没有教师教;一些学校干脆把思想品德课本扔在后勤处,过一段当做废品卖掉。学生们从来没有唱过国歌,参加过升旗仪式,你看到的五星红旗是校长随便叫个学生拉起来的。不少学生上初中了,还不会左右转,不会唱国歌,更不懂什么历史、国情。

因此,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小学生抓起。使他们从小就知道社会主义祖国的来历,就能唱国歌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校应该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当做第一要事抓,培养学生的家庭、集体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处处想祖国,祖国的利益高一切的理念。

2019国家公祭日有感

今天是2019年12月13日,也是第六个国家公祭日。设立国家公祭日,让远去的硝烟重新浮现,让人民遭受的苦难再度重温,举国公祭,为的是在不断坚守和平发展、向往和平的同时,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们对和平的祈愿,许愿墙上的种种心声表达得淋漓尽致,对于过去我们不是抓住不放,是想在历史的惨痛经历中不断珍惜现在的和平,懂得珍惜,并对过往的屈辱和苦难时刻警惕,不断砥砺人性道义,审时度势,铭记历史、牢记使命,用浓浓的爱国情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入侵南京,进行了40多天毫无人性的大屠杀,共残害了30多万生灵,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无法将这一天这一天承从记忆中抹去,这一天满是屈辱和苦难,时刻提醒着我们肩上的的责任、心中的使命。

那么当历史翻过这一页,留给中华儿女的是远去的黑暗和光明的未来,如今的中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每一位国人都应该以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中华民族像羔羊般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远去,中国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有能力保证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伟大国家。

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们无怨无悔,甘心奉献个人的青春铸就强国强军的伟大事业,这种精神,是爱国的、是理性的、更是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学习的。我们要把这种爱国精神落到行动上,时刻牢记时代使命,在奋斗前进的路上永不停歇。把国家、民族放在人个的前面,努力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9国家公祭日体会

我们在历史深处挖掘沉痛过往,帝国主义的铁蹄似乎还在踢踩践踏,侵略者的刀似乎还在铮铮作响,我们唯有抚摸伤痛,让它结痂,化作坚韧铠甲;收捡断壁残垣,重铸民族信仰,像锈迹斑斑沉睡于地下几千年之久的青铜戈矛,越磨砺,越光芒。

居安思危,忘战必危,公祭日回顾历史、反思历史,不是要挑起敌对情绪,而是要我们都竖起警觉的耳朵,听,今天的世界在平衡中并不太平,人心之变化,地区之复杂,有时候远超我们的想象。你一定不会漠视我们的历史长河中那些跌倒而未颓顿的片段;一定不会遗忘我们的民族艰苦摸索中那些创痛而未绝望的细节;更不会错过我们的国家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高歌猛进的时代大潮。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弄潮儿,是水手,不必徘徊,不必彷徨,不必迷茫,党和国家领导人就站在巍巍巨轮之上,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不忘记忆,离不开历史的载体。设立国家层面的纪念日,是以国家名义对历史的记忆;各种各样的纪念碑、历史遗迹,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记忆,都是在告诉世界、提醒后人,渴望和平、走向复兴的中国人民,不能、不会更不应淡忘那些曾经沉痛的记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就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祖国,每一个人都应牢记神圣职责,砥砺前行,这便是对南京遇难同胞的纪念。

2019国家公祭日总结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位于中国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为悼念遇难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纪念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

来到一个大空地的地方,有一个母亲唤子的雕像,这个雕像就像是一个母亲正在呼唤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却迟迟未现,这个情景真动人心弦。过了大空地,便看见一小块地喷着十股小喷泉,这个便是“祭灵泉”。过了“祭灵泉”,就来到了“万人坑”遗址,这个“万人坑”遗址就是日本侵略者杀害南京同胞的铁证,上面赫然用中、日、英三种文字镌刻着“遇难者300000”。中文和英文,这容易理解;日文,用在这里,更容易理解。这是一座用日本侵略者屠刀建起来的建筑。对具有正义感的日本人来说,这是一根日本民族的耻辱柱。

我没有哭的欲望,因为我没有看到血腥。这里是战场,这里又不是战场;来这的人很多都很虔诚,大家心无杂念地在悲凉的歌声红拜祭着漂浮在头顶上的冤魂,一切都那么清晰。

这里面的人的遗骨,有的残缺不齐,有的已经被子弹射得乱七八糟,有的还很完整,有的遗骨已经消失无踪了。同时望着飘着小雨的天空,苍天仿佛也在为死去的同胞落泪。

馆内很大,但却没什么建筑,大片的空坪占据它的中心。坪中散落着鹅卵石,散落着沙粒。在这看不到生机勃勃的空坪中,偶尔又能遇到挺拔的小草,在悲颤的音乐中亭亭玉立。小草啊,你是真的不了解你脚下的土地吗?

“滴……嗒……滴……嗒……”,不知是什么声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出一点声响,像水滴的声音。随着这声音的发源的方向,我渐渐地看见了三个大字“十二秒”,我很好奇,便走了进去。里面比较黑暗,墙上也后很多很小的照片,总是一闪一闪的,还散发着微弱的亮光,看了注释后才明白——墙上那小小的模糊得看不清的照片,是被杀者的照片,而每隔12秒,一个照片就将在墙上消失—落下,并发出像水滴落下的声音,这样就代表这个人从人时间结束了宝贵的生命。我看完后,给我的震撼非常大,这是太残忍了!它们仿佛像一道闪电从我的心头划过,把我的心划痛,并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出门,发现在门口的雕塑柱上,停着一群白色的鸽子。鸽子象征着和平,但这只是代表了善良的中国人的心思,当人家不想和平的时候,只有战争才能找到和平之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记住这一段惨痛的历史,齐心协力,振兴中华,是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强大!

建党九十周年了,祖国在一天天繁荣昌盛,但是,我们还是与别的国家有差距。我们要更加好好学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蓝天!

走出纪念馆,空气格外新鲜,天特蓝,一切就像被雨冲刷过,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吧。

第四篇:2020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

每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设立公祭日是为了让人们勿忘国耻,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0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1

12月13日上午十时整,很多人聚集在南京死难者清凉山丛葬地“侵华日军南京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前,沉痛悼念和缅怀逝去的同胞。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近千名师生佩戴白花,面向纪念碑列队肃立,齐声高唱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死难者默哀一分钟,同一时间,防空警报声响彻南京上空,校园内外汽笛齐鸣,行人也纷纷驻足面向纪念碑方向默哀。默哀毕,学生代表向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师生代表在发言中说,国家公祭、民族呼声,河海同心、开创未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珍视和平,凝聚力量、奋发图强,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用知识的力量,用责任的担当,真正成为打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筑梦人”。最后全场人员绕纪念碑一周并献花。活动中,很多社区居民以及远道而来的校友和民众也纷纷在纪念碑前敬献鲜花,进行悼念。

自11月底以来,河海大学的同学们自觉自发组织了国防生主题教育、学生骨干主题教育等各类悼念祭奠活动,通过宣誓、签名、手折紫金草和千纸鹤、电影展、发放宣传手册、陈列展板以及签名墙等活动寄托对遇难同胞的哀思,表达不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决心。参加活动的同学们们纷纷表示公祭日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死难者的悼念,也是对世人的警示,作为青年大学生,要时刻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此前,为迎接首个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到来,河海大学还开展了系列悼念活动,参加了“紫金草行动”,与多家媒体共同开展了多次祭扫活动,以加强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正能量。

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2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蒙受了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百年苦难,深知和平的宝贵,最需要在和平环境中进行国家建设,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

30万!那是一场中华民族遭受的浩劫。日本侵略者的兽蹄践踏着东北三省,华北平原,甚至大半个中国。日本人曾狂妄地认为屠杀可以征服一切,但中华民族的血能够白流吗?在那短短的8年中,中华儿女献出了无数不屈的躯体,拯救着这古老的民族。半个世纪,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勇的中国人赶出了神州。

今天,中国人依然崇尚和平,不可能向日本发动一场报复性的战争。现在中国人必须从国力上超过日本,赶上世界。这样,才能告慰那残遭劫难的30万英灵。

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共产党员们,应该吸取教训,为历史谱写新的辉煌,像祖辈那样,把青春和生命融入这场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改革之中!

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3

作为一名大学的学生,在南京,我呆了已是快满四个月了,我终于鼓起勇气去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祭奠那些在烽烟战火中永恒消逝的生命。

和我期待中的阴霾天不大一样,这是一个大晴天。从看到初中历史课本上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描写以来,我就一直在想着:有机会的话,应是在那样的一个阴霾天,用滚烫的心去触摸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灰黑冰凉的记忆。然而这次却有点讽刺,在温暖的,甚至是有点刺眼的阳光中,我踏入了这座城。

这是一个周末,没有多少人来,冷清的感觉与晴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还未进入馆内,但气氛已然被旁边的雕塑和音乐烘托得稍显压抑,相信没有一个人看到这组雕塑时心里是没有震动的。首先进入视野的也是最大的一个雕塑是一位丈夫死于日本人屠刀之下,手里抱着死去的孩子,自己也被强暴了的母亲。她衣衫褴褛,头微仰,像是在哀嚎老天的不公,又像是在控诉日本人的暴行,表情痛苦欲绝,我能够看到她的绝望与愤怒。再往前,能看到一些稍小的雕塑:背着已经死去的奶奶的少年,抱着已死小孙子的老人,趴在已死母亲身上的婴儿??他们的亲人都是惨死在日本鬼子的钢刀,炮弹之下的。这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仇与恨,而是一个名族的血与泪!伤痕太深,怎能愈合如初?我知道这些雕塑丝毫没有夸张当时的情景,自己在之前也想象到了那些血淋淋的场面,然而到这里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雕塑的基座下是默默地泛着涟漪的水,那应是整个名族为纪念死难者而流下的永不干涸的清泪。

进入馆门,看到来参观的各色各样的人:像我一样的学生,工人??没有一个人不怀着敬畏的神情,我感到一丝丝的欣慰。历史的教育没有只停留在课本里,学校中。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关注这段受难史。整个场馆按照时间的顺序布置,从抗日战争的背景开始讲起,配以大量的图片,文物,文献,视频和仿真的场景等,讲到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以及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等。进入第一个展厅,看到墙壁上刻满了遇难者的名字,我忍不住用手轻轻地抚摸它们,想稍稍抚平他们心中的伤痕,想稍稍安抚它们凄怨的灵魂。橱窗里面看到最多的是日本兵遗留的枪支弹药和其他生活用品。刚开始我还抱着些许“考古”的心理,但当我看到一枚枚桐叶军功章时,我愤怒了----它们是日本人用多少中国人的血铸造的,一枚接着一枚,暗示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不复存在。那些侵略者将自己的骄傲建立在鲜血之上,他们应该受到谴责。

往里走,就是重点的南京大屠杀部分,配有很多当时日本军人屠杀平民事情的照片,其场景不可谓不悲惨。所建造的很多仿真场景,也真实地再现了日本人的累累罪行。被轰炸过的房屋满目疮痍,残垣断壁上的炭火还未熄灭,让人如穿行在狼藉的街巷之中,看着家园顷刻间化为灰烬,亲人身首异处,有着无尽的恐惧和恨意。还有根据幸存者回忆出的一个个小房间,隔着窗,能看见幽暗里惨死的无辜百姓。特别是对一家人的迫害,我之前对其中的惨状有所耳闻,当我真的面对这幕场景时,我仿佛看到了那个黑色的天,听到了那些痛苦的哀嚎声,闻到了那些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看到那些妇女受迫者的史料,无论是视频,图片,还是文字,都能让我看到一幅幅惨痛的画面,让我深深的握紧了拳头,我作为男人的自尊被深深伤害,他们残害了我们中国的女人,世间最恶毒的词都无法形容那些加害她们的日本人!对于她们来说,一生已毁,有的不忍其辱,了断了性命,但冤魂恐怕永久地留在了人世间,挥之不去;有的为了生活,仍然继续着一生,她们多希望自己可以失忆,不要再让那些噩梦般的记忆夜夜刺痛着心灵,艰难,漫长......还有最惨绝人寰的场景:“万人坑”----层层堆积的白骨,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开始我是不愿进去的,并不是怕见这样的尸骨,怕被眼前的一幕幕吓到,或者心里留下什么阴影,而是怕里面的那种气氛,更是害怕亵渎了这些尸骨的在天之灵。我个人认为我们这些后人应该做的首先是让这些尸骨入土为安,而不是作为一种历史的罪证而暴露于外,毕竟他们已经有过不幸。但是最后我还是进去了,不是为了心中的那份对日本人的恨意,而是为了对那些受难者的铭记。原本以为自己看到那些白骨会慌张,然而我错了,真正临到那一刻,心中反而有一种异常的平静,不知缘由的平静。这平静不代表麻木,这是一种深思,是一种铭记。单纯的仇恨已不能代表此刻心中万般纠结的心绪,这些心绪要花一生去清理,关于生命,关于战争,关于和平...正如李自健的《屠生佛》留给我的思考一样,那幅油画左边是两个手拿屠刀,趾高气扬的日本士兵,中间是一座尸山,尸山顶端是一个活着的幼儿,右边是两位僧人。画里有罪孽,有控诉,有苦难,有希望,有宽恕,还有无尽的思考......参观虽然略显的匆匆忙忙,但我的内心仍然在略显压抑的纪念馆中激动不已,在此期间我受到的最大的触动就是这些不幸的灵魂在那个中华民族最羸弱的时代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现代人们对那段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追求,对生命的敬畏。整个过程中,我也体会到纪念馆设计者们的苦心,他们并不完全是在向世人控诉那段黑色的历史,而是给我们当代人足够的警示:暴力带来的只是无尽的苦难,和平才是人类应该永远追求的主题。理解了这样的初衷,才能够理解整个场馆的内容布置。夕阳西下,那橙色的余晖铺满在整个纪念馆内,为端庄肃穆的纪念馆笼罩上一层温暖的霞光。透过那层柔柔的光线,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永远逝去的生命。他们不再面目狰狞,眼中不再透着无尽的恨意,相反的,他们面目安详,那是沉淀恨意之后从内心最深处释放出来的宁静祥和,那是对罪恶的宽容,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在暖色调的晚霞中,我从内心深处感触到了那段历史带来的无尽的思考,同时也感知到了最真实的平和。我想,这温暖的霞光不仅温暖了那些无辜的受害者的灵魂,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这些后人,它其实是想让我们不要永远记着恨,不要永远生活在对罪恶的厌恶之中,而是应该记得那些教训,那些用鲜活的生命换来的和平。回首望去,馆内那破旧的城墙,虽依然孤独地伫立在那里,却不是在控诉着一段黑色的历史,而是在展望着一段美好的未来......丧钟为不幸的逝者而鸣,也将为忘记苦难,曾一度失去精神信仰的民族而鸣。不要让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作为一个景点而被后人铭记,而是作为一段永不被尘封的历史让后人永记于心!

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4

1937年12月13日,残暴的日本侵略者进入当时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开始了长达6周的惨无人道的烧杀_掠,致使多达30万以上无辜的中国平民惨遭杀害。列宁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然而日本右翼分子选择背叛历史,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肆意篡改教科书,并声称“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谎言”着实让世界人民都为之感到震惊。

南京大屠杀是铁一般的事实,不是某些别有用心的右翼分子就能全盘抹杀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的受害者名单可以作证,当时任留在南京的外国记者们的口述笔录可以作证,战后审判日军战犯的军事法庭上的供词可以作证。日本右翼分子否定南京大屠杀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死于南京大屠杀的同胞亡灵不会答应,中国人民不会答应,爱好和平的世界各族人民也不会答应。

首个国家公祭日的开展,也意味着中华儿女开始向日本右翼分子做出反击,国家公祭仪式的举行说明的国家对“国耻日”的重视,也说明中国不忘国耻的信念,随着越来越多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老去和逝去,国家公祭日更具有非凡的意义,国家公祭日的举办除了证明南京大屠杀的铁证如山,更具有树立中华民族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伟大意义。

中国人的胸怀如海似天,只要日本勇于承认历史,中国人民就会对其抱有真挚的感情。希望日本方面本着对人民、对历史、对未来负责的态度,以严肃的态度妥善处理中日历史问题,认真吸取历史教训,方能保证中日关系的和谐友善发展。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当然,牢记历史并不是让我们沉湎于过去的苦难,而是让我们从苦难中吸取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是让我们拥有建设祖国的动力。只有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方能不让那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方能让全天下的中华儿女实现伟大中国梦!

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5

今天是2020年12月13日,也是第_个国家公祭日。设立国家公祭日,让远去的硝烟重新浮现,让人民遭受的苦难再度重温,举国公祭,为的是在不断坚守和平发展、向往和平的同时,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们对和平的祈愿,许愿墙上的种种心声表达得淋漓尽致,对于过去我们不是抓住不放,是想在历史的惨痛经历中不断珍惜现在的和平,懂得珍惜,并对过往的屈辱和苦难时刻警惕,不断砥砺人性道义,审时度势,铭记历史、牢记使命,用浓浓的爱国情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入侵南京,进行了40多天毫无人性的大屠杀,共残害了30多万生灵,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无法将这一天这一天承从记忆中抹去,这一天满是屈辱和苦难,时刻提醒着我们肩上的的责任、心中的使命。

那么当历史翻过这一页,留给中华儿女的是远去的黑暗和光明的未来,如今的中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每一位国人都应该以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中华民族像羔羊般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远去,中国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有能力保证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伟大国家。

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们无怨无悔,甘心奉献个人的青春铸就强国强军的伟大事业,这种精神,是爱国的、是理性的、更是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学习的。我们要把这种爱国精神落到行动上,时刻牢记时代使命,在奋斗前进的路上永不停歇。把国家、民族放在人个的前面,努力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有哪些?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让我们一起参与进来,不仅为了告慰死者,更是为了激励生者;不仅为了铭记战争、更是为了珍视和平;一起来看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5篇,欢迎查阅!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1

1937年的今天,日本侵略者靠着自己的坚船利炮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犯下了让全世界人都不可饶恕的罪行,在我们每个国人心中都留下了深深伤痕。83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国家蒸蒸日上,我们的国防日益强大,我们的社会欣欣向荣,一个富强文明的新中国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但是,在一系列成绩取得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我们应该能够清楚的看到,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前世界主题,但是一些不稳定因素并未完全消除,仍存在爆炸的隐患,中国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从国际环境看,无论是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妄图刻意抹去、美化曾经的战争罪行,还是西方媒体对中国发展的刻意“黑化”,围追堵截,都让我们感觉到中国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是需要我们全体国人团结一心、奋斗努力的。从国内环境看,一些境外势力刻意制造舆论,部分网民群众盲目跟风,历史虚无主义苗头呈现蔓延趋势,也给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敲响了一记警钟。

回顾战争是为了珍惜和平,铭记历史是为了奋力前行。中华民族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绩,靠的不是别人的施舍,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全中国人民勤劳的双手,这是任何人、任何团体、任何国家都无法否认的现实。一些西方面对中国发展速度,明追暗赌,有的甚至不惜采取卑劣的行径,还为自己标榜公平正义。从不久前“华为事件”我们也应该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定会有惊涛骇浪,会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我们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我们中国有信心、有勇气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反复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国弱则民无从而生。我们每一名中国都应该铭记历史、反思历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团结一致、奋力前行。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2

我们在历史深处挖掘沉痛过往,帝国主义的铁蹄似乎还在踢踩践踏,侵略者的刀似乎还在铮铮作响,我们唯有抚摸伤痛,让它结痂,化作坚韧铠甲;收捡断壁残垣,重铸民族信仰,像锈迹斑斑沉睡于地下几千年之久的青铜戈矛,越磨砺,越光芒。

居安思危,忘战必危,公祭日回顾历史、反思历史,不是要挑起敌对情绪,而是要我们都竖起警觉的耳朵,听,今天的世界在平衡中并不太平,人心之变化,地区之复杂,有时候远超我们的想象。你一定不会漠视我们的历史长河中那些跌倒而未颓顿的片段;一定不会遗忘我们的民族艰苦摸索中那些创痛而未绝望的细节;更不会错过我们的国家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高歌猛进的时代大潮。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弄潮儿,是水手,不必徘徊,不必彷徨,不必迷茫,党和国家领导人就站在巍巍巨轮之上,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不忘记忆,离不开历史的载体。设立国家层面的纪念日,是以国家名义对历史的记忆;各种各样的纪念碑、历史遗迹,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记忆,都是在告诉世界、提醒后人,渴望和平、走向复兴的中国人民,不能、不会更不应淡忘那些曾经沉痛的记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就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祖国,每一个人都应牢记神圣职责,砥砺前行,这便是对南京遇难同胞的纪念。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3

今天,太阳火辣辣的,像针扎在身上一样,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梅花山岗,怀念张自忠将军。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张将军的坟墓,这座又圆又大的坟墓座落在绿树成荫的山岗上,坟墓前的碑上记载着张将军的生平。事迹,四周长满了绿油油的草地,墓前放着一些花圈。花蓝,寄托了人们对张将军的怀念。四周高大的树木,像威武的将军保护着张将军。我们在张将军墓前排好了队,然后各班中队长向联合中队长报告人数,我们用整齐洪亮的声音词:“1938年,临沂战场硝烟弥漫,将军英勇坚毅,沉着应战,穷追猛打杀顽寇,揍得日寇心胆寒”,激昂的声音回荡在四周,我们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在老师的指挥下,我们同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和《烈士墓前》。我们默哀时回想当时硝烟弥漫的场景,仿佛听到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我们看见张将军和军队穷追猛打杀顽寇的情景。默哀完时,我们心情非常沉重。张将军为了我们的新生活用自己的生命跟敌人作战。“尽忠报国”周恩来副主席为他题词“为国捐躯”朱德总司令为他题词“取义为仁”。我们在张将军坟墓前宣誓,“树英雄理想,学英雄精神,走英雄道路,创英雄业绩。”最后,我们双手捧着精心制作的小白花,小心翼翼的放在将军墓旁,生怕把长眠在此的张将军吵醒。我想:张将军流血牺牲,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踏着革命烈士的足迹,继承革命烈士的遗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做一名好学生。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4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南京人不应忘却的历史,更是我们国人应该谨记的历史!

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造成30多万人遇难。这是多么令人发指的罪行!但是他们还在那里津津乐道,认为这是光荣的事情,我不知道他们的良知去那里去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的心灵上留下了永远的创伤,直到今天再去回想它,也是触目惊心让人充满愤慨。同时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国家档案局公布了最新资料片《南京大屠杀档案选萃》,用见证人记录日军暴行。程瑞芳对日军在安全区内所犯的烧杀劫掠奸罪行、南京难民遭受的非人待遇以及自己心路历程的逐日记录,它与举世闻名的《珍妮日记》一样,被称为“中国的珍妮日记”;1937年11月起,约翰马吉牧师任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对外籍人士行动严格控制,摄影摄像绝对禁止。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了真实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原始影像,为世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证据……他们的资料是极其珍贵,是不能用任何东西来衡量的。然而面对这些史实资料,日本右翼势力还在百般抵赖暴行,不承认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更不承认有南京大屠杀。但我们要谨记南京大屠杀,用历史资料说话,揭露日军罪行,让日本右翼势力百口莫辩!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表明了国家对南京大屠杀的重视程度,更警醒我们要谨记历史,勿忘国耻!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5

南京大屠杀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更可恨的是:日本右翼分子长期以来通过各种手段遮盖历史真相,未曾熄灭重燃侵略的野心。如今我们的国家在日益强大,在国际政治舞台逐步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丧权辱国的国耻不该被遗忘,更该被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在心。

虽然新中国建国后一直秉承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方针,在和平中,在发展中不断壮大,与日本也建立起了外交。但是那些必有用心、侵略野心从未磨灭的好战分子一次又一次的用实际行动挑战着两国爱好和平人民的底线,他们不择手段掩盖历史真相,把侵略战争美化成两国争端之战,其罪恶用心不言而喻。中国虽然爱好和平,绝不愿意主动挑起战争。然而,崛起的民族绝不会屈服于侵略者的铁蹄,半个多世纪以前,在面对装备优良的日帝国主义侵略者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民族统一战线奋勇分级,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捍卫了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今天,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发强大与自信,英勇的中华民族更不会轻易屈服。“公祭”是又一次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更是又一次凝聚中华民族勿忘国耻、自强不息的凝聚剂。

2020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悟[五篇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