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0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教职工
收看“2020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后,大家看完感受如何?不如写写你的心得体会。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教职工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教职工一
课堂管理决定教学的成败。要提高课堂管理能力,并必须做到追求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营造良好的课堂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培养课堂中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以上认识,本人利用课余时间仔细阅读了《课堂管理会者不难》,对如何提高自己课堂管理能力,体会如下:
一、追求灵活多样地教育教学方法,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
课堂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保证课堂教育教学的顺利完成,它主要包括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定等。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是否恰当,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否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但至今,还有许多教师抱着这样的观念,上课就是不折不扣执行教案或者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的过程,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完成教案设计的过程。于是,在一些公开课或研究课上,上课的教师往往要上演事先准备好的“精彩”节目,面对自己熟悉的或不熟悉的学生,教师表演一番,师生之间以短平快的一问一答或集体回答为主,或形式的合作学习,一切顺着事先设计好的方案推进,教学环节丝丝相扣,衔接得天衣无缝。一堂课在教师娴熟的教学技巧表演结束。课毕,在一片掌声和啧啧的赞叹中学生满载着标准答案走出教室。这样的课堂新课标理念,教育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落实了呢?我看未必。当然,每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教学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无可非议的,而且必须做到的,但在教育教学中更应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因人而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即使这节课看去有点混乱,松散,但在这些混乱、松散的情景中师生智慧情感的真切流露与展现。它也能取得较好的课堂教育教学效果,这也是一堂高质量的课。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育效果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课堂环境包括课堂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物理环境包括学生课桌椅的摆设与陈列,室内光线的亮度,教室的采光与通风,室内工具箱的整理及其他教学设备的陈设等;而人文环境则是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情景布置,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等。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情景布置这无可非议,大多数学校都做得到,而且会越来越科学。但我认为,人文环境中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育教学环境中是举足轻重的。如果有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其他教育教学环境即使有缺陷,它也是能够完成弥补的。那怎样制造良好的师生之间互动的氛围呢?
我认为:
第一,教师要始终把自己看成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在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永远高于学生一等。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育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发展的引导者,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平等参与者,教学中居主导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主体,即使是接受性学习,他们也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表现出他们的主动性;课堂不是某个人的领地,教师只是课堂中平等的一员,身处信息时代,教师与学生同处一个信息平台,而且在这个平台上,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不知道的,不全的东西,并虚心向学生学习,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接受与尊重。
第二,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以激励为主。在心理学中,激励是指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在这一心理过程中,大脑皮层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作用下,始终维持兴奋的状态中,这样何愁没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氛围。当然,在激励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激励的方式要多样,既要有语言激励,(语言要多样化不能太单调),神态激励(教师用表情、动作、手势,不能太夸张),物质激励(份量适宜)。特别是语言激励,要真正发
自教师的内心的热望、欣赏与赞叹。
二是激励面要广。教师要把眼光放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对所有学生都充满期待,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是激励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程度不同,对于有些问题,基础好的学生解决了,就不一定给予表扬。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解决了,这时一定要大力给予表扬。记得在一次上课时,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自告奋勇地解决了一个问题,这时我给予大力表扬并鼓励,结果这个学生从那天起,无论是听课还是做作业都很认真,成绩也有了较大地提高。
良好的课堂教育教学环境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悦纳,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保证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时刻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使课堂教学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进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第三、培养课堂中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和相互关系。课堂中只有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教学任务才能得到充分落实。那么如何建立课堂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第一,要培育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应仅仅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导师,而且是学生的朋友。师生之间要真正达到这种关系,教师必须做到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爱学生是每位教师的天职。一则关于师生关系的调查显示:有近60%的教师说爱自己的学生,而感受到这种爱的学生仅占5.6%,另有47%的学生说“不注意,不知道这种爱”。由此看来,“恨铁不成钢”式的师爱让学生难以接受。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教师必须做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不溺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纯洁、神圣的师生情感。我想教师对学生有了这种爱,就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第二,要培育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心理问题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般的心理状态失调或行为问题,例如焦虑、受挫后情绪低落、自卑、孤独、多动、攻击等等。第二类是各种神经症,如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孤独症等等。第三类是严重的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就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而言,大多数是第一类问题,小数是第二类问题,第三类问题属极个别的。根据以上情况,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关系也是正常的,但我们教师要注意观察分析,特别是对小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或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帮助他们学习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群性、同情心;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热爱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发展其学习能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乐观、平和、愉快的心境;帮助学生培养独立自主精神,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要负责;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精神。我们要努力去营造融洽的同学关系,使学生之间友好相处共同成长。
总之,教师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而且,管理方法要不断创新和变化,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课堂环境和学生的发展,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技能,取得良好的课堂管理效果。
2020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教职工二
在听过林院长、于书记、龚晓宽教授关于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讲座报告,并观看电影《钱学森》之后,我感触良多,并开始反思自己对于科学、学术的态度。近几年来,我国的科研不端案例呈不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受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在本该十分纯洁的象牙塔中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等存在着抄袭、捏造等学术不端行为。因此,对于我们刚刚进入专业科研领域的研究生进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教育非常必要,也很迫切。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术研究,而严谨的学术规范,良好的学术道德,是营造研究生的良好学风,以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引导研究生走上正确的科研道路的重要前提。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习活动的开展,特别是研究生的学习活动,不仅需要我们勤奋努力,更加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到自己的结论。如果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我们将不可能独立的进行研究,只能在前人的理论中打转,永远没有突破和创新。而在生活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会带来很多,比如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等等。在这个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浮躁的情况下,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坚守。不仅是对于社会现象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应该有自己的坚持,至少是对人性良善的坚守、对人的尊重,而不至于与社会某些不良的风气同流合污。我想,这种坚守也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只有拥有自己的想法、见解,才能够选择自己的坚持和信念。
通过电影《钱学森》,我看到了钱学森的一生,他这一生是为国效力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更是谦卑的一生。钱学森对于学问、科学的态度是严谨的、谦卑的,这种敬畏科学的研究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从事研究的人学习。他的这种谦卑的态度使他不断的攀登科学的高峰,不断的追求真理,不断的求实创新。这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是真正的研究态度,也是对于真理最基本的态度。而我们的研究态度就太过浮躁了些,既急于求成,又追名逐利,没有把追求真理放在第一位上,这样就不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钻研,来探索。因此,我们需要永远保持着对真理谦卑的态度,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追求。
我们要在深入认识学校学术道德规范的细则与要求以及行业常规的基础上,秉承诚信的品质,不断地求实创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精神。在学术研究中,诚信最主要体现在对学术道德规范的恪守之上。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精神文明建设更上层楼,在高校与科研机构涌现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日益提升。但也有部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对待学术的态度不够严谨,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不尊重他人成果和知识产权,或在研究时急功近利,研究成果无法反映客观事实等情况时有出现。我们应以此为鉴,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做一名合格的研究者。
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学术研究,未来也会有人继续深造或者进入高校或各种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因此,提高学术道德水平,培养严谨的优良学风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学术道德是衡量一个研究者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直接反应研究者的科研态度与学术态度,对学术道德的轻视,将使研究者的科研工作步入歧途,无法产生优异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国家来说,研究者的科研工作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只有重视学术道德规范,才能保证高素质的科研工作。研究生是国家的科研工作的继承人与接班人,只有从在校时期起便注重学术道德的培养与提高,才能保证个人研究道路的正确与国家科研工作的发展。
作为研究生,我们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平等待人、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把握前沿、注重实践,把握机遇,争取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我们的毕业论文选题要宽厚、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攻关、取得成果后要扩大战果,撰写论文应严谨规范。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与学术规范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
我们要尊重科学事实,践行学术道德。坚持严谨求学,诚实做人。自觉维护
学校学术声誉,坚决抵制为人、为学上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在科研、论文过程中要倡导严谨学风,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与利;反对在学术研究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以实际行动端正和践行学术道德。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刊物引文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自控能力,努力拼搏,严谨求实,用实际行动共建学术伦理。要倡导严谨治学,维护学术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
2020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教职工三
学风建设是衡量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我院对学风建设活动高度重视,狠抓实效,切实做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自学院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以来,我院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筹划,制定方案,开拓创新,把学风建设月活动落到了实处。通过一个月的工作,圆满完成学风建设月活动方案的各项日程工作活动安排,同时为了落实学风建设,优化管理职能,我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并在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堂文明促新风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建立良好学风的前提,我院学生会学习部长期开展“到课率抽查”借此整顿课堂纪律,杜绝学生迟到早退旷课退等不良现象。
具体措施为:
1.由学生会学习部根据课程安排,制定学习部干事课堂考勤抽查安排表,于每周对各班级上课出勤率及课堂纪律进行随机抽查;
2.为让院分团委及学生会委员更加了解学院课堂情况,学习部还制定院分团委及学生会委员课堂考勤安排表,于每周对各班级上课出勤率及课堂纪律进行随机抽查;
3.学习部将每周结果汇总,于次周星期一交至党委彭书记处,并公示。
4.凡缺勤者给予院内通报批评,缺勤情况,呈报学院,根据相关文件给予处理;迟到早退现象严重、上课纪律较差者,根据学院领导讨论给予处理。
本办法自实施以来,对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自律意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绝大部分班级出勤率均为100%,课堂纪律良好,认课老师满意度较高。
在已取得成果上,我院学生分会将继续加强对课堂纪律、出勤情况的监督机制。除开展常规抽查外,我院学生分会加大了晚检力度,将我院的学风建设引向规范化、制度化。
二、寝室文明争创优
良好的寝室环境是广大我院学生树立良好学习观的前提,我院学生会生活部开展定时检查与抽检的形式整顿寝室卫生,引导我院学生真正意义上把寝室当家,做到寝室卫生、人人有责。
具体措施为:
1、由学生会生活部精心部署安排,在维持原有星期二、星期四下午定时检查的基础上加入了抽查检查;
2、将相关检查结果报学生会留底并在学生会委员会与班长书记会上公示。
3、凡在学风建设月中,表现差的寝室将计入班级月月评最终的评定中给予相应的扣分警告。
三、早晚检成效好
为了让广大同学有个好的精神状态迎接当天的学习生活,我院学生会纪保部加大了早检力度,针对部分睡懒觉的同学加大了思想教育,更规范的督促其参与早检。学生分会三检部门也加大了晚检的力度,主要是督促学生在晚上加强学习,杜绝上网聊天及玩游戏等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活动。
以上工作的开展在完善我院学风建设的同时,也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切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没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发扬好的方法,去其糟粕,争创先进。
2020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教职工四
目前,学风的主流是好的,学生中刻苦勤奋的是绝大多数,他们深知学习的重要,懂得时间的宝贵,具有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其中涌现了不少优秀学生和学习标兵。但是,近年来在学风方面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会自主学习,表现为心气浮躁、急功近利的学习态度,为应试而学、为升学而学、为分数而学,把学习作为一种“敲门砖”的现象很普遍,因而一旦考上大学的目标实现后,就会在理想的真空中迷失自己。在中小学阶段,由于成长的每一步都是由老师或家长为他们作的选择,因此大学生中缺乏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能力,大学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并不鲜见。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没有把学习作为一种兴趣爱好,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生命的组成部分,因而一旦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不再学习、不思进取,这不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学风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不是孤立的现象,既有社会影响,也有学校原因;既有常规因素,也有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不利影响;既有教师、管理者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的综合。
针对学风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学风问题的专题学习和讨论,明确意义,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明确学风建设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内在要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学校育人的主要形式。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要靠学习才能获得,学习效果要以良好的学风作为依托。要明确学风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学风与教育质量密切相关,优良的学风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以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为重点,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为优良学风的形成奠定思想基础。
深化教学改革是教学管理的重点,也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动力。我们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_-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1],为学生创造发挥其学习主动性的环境和条件。
优良学风的形成是和教学管理紧密联系的。要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管理有章法,对照有标准,评估有依据,使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要坚持从严治教,强化管理。
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学校常规体系包括制订学习计划、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小结、学习资料积累、学习管理等各个环节构成的综合系列。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严格的、有序的、反复的训练,提出各个环节的目标要求,指导各个环节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按常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科学学习的良好习惯。
加强考风考纪管理。考试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础环节。考风的好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志,是校风、学风的集中反映。在考试工作中要强调“四严格”,即严格考试要求,严格考场纪律,严格巡考检查,严格评分标准。对个别考试作弊的学生要从严惩处,增强透明度,扩大教育面,充分发挥校规校纪对学风建设的强化和导向作用。
加强学习环境管理。环境是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必要条件。学校作为促进学生投身学习的一种环境,其力量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每所学校都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文化,是学生从学校生活的几乎每个方面获得的难以言传的信息和感受。[2]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对正常教学秩序和建设优良学风有着直接的影响。典雅的建筑设施,合理的校园布局,优美的校园环境,这些丰富的静态文化都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暗示、感染、启迪,能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丰富学习生活,消除学习疲劳,有益身心健康。因此,要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搞好校园景点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以及校园的美化、绿化和净化工作;要适时添置图书资料和教学设备,提高人均占有量。通过加大投入、完善设施、美化环境,为学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营造良好环境。
2020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教职工五
无论是古希腊的至理名言“知识即美德”,还是我国的传统观念“知书而达礼”,都说明学术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
科学事业的发展过程,既是学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过程。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术研究,而严谨的学术规范,良好的学术道德,是营造研究生的良好学风,以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引导研究生走上正确的科研道路的重要前提。
我们所提倡的“诚信为学,恪守学术道德”,具体体现在从事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活动,把内化于自身学术良知中的学术规范升华为行动的纲领。不断把外在的准则转化为内在的要求,只有在头脑中形成高尚的学术道德品质,才会在实际的学术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学术行规,不闯学术的‘红灯’。大学是高度宽容高尚的科学道德情操是科学研究的精神力量,而智力成果与人的品格之间的关系,也远比一般认为的要密切得多。和包容的地方,但是“对学术不端行为是零容忍”。稿多发、论文造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不同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让人警醒。科研不端行为是伴随科学的发展产生的,要依靠科学界自身努力和全社会的关注去消除在外在准则要求的同时,更要有科研工作者的自律。学风浮躁是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而学风浮躁又与现行的评价体系相关。而要克服学风浮躁、学术评价中急功近利的倾向,需要“诚信为学”,学习活动的开展,我深感遵守学术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的深远意义,在日后的学习与学术研究中,从事学术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恪守学术界公认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严谨踏实的学风和笃信诚实的原则从事科学研究,做一名合格的、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首先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认识了我校学术道德规范的细则与要求。如:在学术活动中,应该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学术成果的署名应真实,署名者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此外,还有其他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也是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当遵守的。
其次是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精神。在学术研究中,诚信最主要体现在对学术道德规范的恪守之上。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精神文明建设更上层楼,在高校与科研机构涌现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日益提升。但也有部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对待学术的态度不够严谨,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不尊重他人成果和知识产权,或在研究时急功近利,研究成果无法反映客观事实等情况时有出现。我们应以此为鉴,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做一名合格的研究者。
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学术研究,其中的大部分人在未来也将进入高校或各种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因此,提高学术道德水平,培养严谨的优良学风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学术道德是衡量一个研究者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直接反应研究者的科研态度与学术态度,对学术道德的轻视,将使研究者的科研工作步入歧途,无法产生优异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国家来说,研究者的科研工作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只有重视学术道德规范,才能保证高素质的科研工作。研究生是国家的科研工作的继承人与接班人,只有从在校时期起便注重学术道德的培养与提高,才能保证个人研究道路的正确与国家科研工作的发展。
总体上说,高校的学风是好的,教师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体现了良好的师德风范,维护了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和良好形象。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这些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在这当中,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学风不正,不能严守学术规范,比如学风浮躁、理论脱离实际、低水平重复,甚至粗制滥造、急功近利;另一个层面是学术不端,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比如抄袭剽窃、伪造事实、篡改数据等等。这些不良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影响了学术声誉,损害了学术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及时制止,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必须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在学术道德和学风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愿我们携手共同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道德,遏制科研不端行为,共建良好学风”。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将从我做起,贯彻落实学术道德规范,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开展学术研究,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第二篇:2021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
2021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4篇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1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求真求实的科学文化内涵,形成了以科学精神为精髓的人类社会的共同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从摆脱中世纪的蒙昧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到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乃至20世纪以来新技术革命浪潮引领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精神不仅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千百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追求。
科研活动作为科学技术的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杜撰、篡改、剽窃和伪科学等。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了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
道德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准则,高的道德标准造就卓越的人格品质。学术道德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而言也是如此,恪守学术道德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才会有生命力,才能铸就一名学者高尚的学术人格。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指科研活
动中的科研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研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研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者规范之中。科学道德主要包括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自觉抵制弄虚作假、浮躁浮夸等学术不端行为等。我们应该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中,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学风。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应当从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科学规范四个部分分别展开。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的共同信念、价值、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包括追求真理的信念、用于探索的精神、遵循实证的方法,讲求理性的态度。
作为研究生,在通向科学的路程中我们更进一步,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学风为以后的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我们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和实事求是。我们的毕业论文选题要宽厚、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面对困难,认真对待实验中的一点一滴,不弄虚作假,应严谨规范撰写论文。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我们要尊重科学事实,践行学术道德。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德,加强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自控能力,努力拼搏,严谨求实,用实际行动共建学术伦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2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炒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虽属个别,但若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位于前列,显然,它比建功立业、著书立说更为重要。德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就学者而言,学术道德是立身之本。“贺海波事件”,表面上看似单一的,实际上是一种现象的表露;表面上看似偶然的,实际上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事件已对浙江大学的声誉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而且这些伤害和影响还将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能否尽快挽回影响,对我们是一大考验。
在我国,学术腐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例如制造学术泡沫、搞假冒伪劣、抄袭剽窃、进行钱、学、权的三角交易、从事注水学位教育或培训、在学术评审拉关系以及办刊收费等等,都是学术腐败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具体体现。事实上,在学术界,腐败现象的存在早已有之,而学术腐败的法律规范实际上也已算不上是一个新问题,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已有学者撰文提出了这一问题。学术规范问题已经由一个单纯道德层面上的问题日益演化为一个身跨道德与法律两个层面的重要现实问题。对这一问题,单纯依靠道德建设已难以甚至无法收到实效,必须要在强化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学术法制建设,提高法律介入学术研究领域的频率与效能。应当尽早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有法可依。这既是依法治国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基本要求,也是现阶段治理学术腐败的内在需要。此外,从根本上来说,学术腐败的产生主要还是根源于目前我国极不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这种畸形的科研评价机制日益腐蚀着学者们的学术良知与职业精神,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不愿意再坐冷板凳,而更倾向于在学界投机钻营,谋名取利。基于此,要从根本上治理学术腐败,不仅要重视学术法制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更要重视良好学术体制的建设。毕竟,只有当我们从体制上根除了容易滋生学术腐败的土壤,并进而净化了学术研究的环境时,才能够使学术腐败因最终无处容身而归于消亡。
学术风气不仅关系到学术自身的传承与创新,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学者的学术研究不仅为社会生产思想和理论,而且为社会提供理想和信念。不良的学风不仅损害学者和学术的形象,而且会影响公众对价值理想和价值导向的认同,从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研究生学术诚信的缺乏危害程度非常大,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缺乏的原因既有社会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学术诚信建构的主要途径在于:从外在方面创设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和建立良好的学术评价制度;从内在方面狠抓养成教育,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观念,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
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学习材料,我深有体会。
长期以来,高校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潜心研究,严谨治学,敬业奉献,为发展科学、繁荣学术、教书育人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良好的师德规范。但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仍有发生,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损害了学术形象,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
通过这次学习,我充分认识到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它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科学的社会信誉、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我一定以规范严格约束自己,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恪守学术界公认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严谨踏实的学风和笃信诚实的原则从事科学研究。硕士研究生阶段是学术素养养成的重要阶段,恪守学术道德规范要从日常学习、研究的每一个细节做起。最重要的就是诚实正直,包括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正确引用;研究成果、统计数据等完整准确;署名真实,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负责。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3
本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主旨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为主导;同时也是为学习贯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科技三会”精神和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而召开的。
大会先由党中央有关领导进行发言,接着由黄旭华院士、施一公院士、怀进鹏院士进行重要报告宣讲。
我们观看学习了关于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的视频,我深有体会。长期以来,高校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潜心研究,严谨治学,敬业奉献,为发展科学、繁荣学术、教书育人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良好的师德规范。但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仍有发生,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损害了学术形象,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此外,我充分认识到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它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科学的社会信誉、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报告会在大家意犹未尽的情绪中圆满落下帷幕,我们都受益匪浅,学到的不仅仅是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精神素质,还有一颗爱国报国的心。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观看报告会对学术工作规范性、学风建设严谨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今后要更深入地学习此次会议精神,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三位院士的精彩报告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坐标”示范课,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要像他们那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在各自的工作和学习岗位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向身边的先进人物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4
科研活动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了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
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氛围。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出现,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有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从根本上说,科学文化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或者说发育不良的问题,是科技事业发展与社会资源配置趋势出现偏差或者说悖离的问题。“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比喻形象地说明,科学文化对于科研人员学风道德的塑造具有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同样,高尚的学风道德也会对科学文化的发育发展乃至全社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良好风范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以优良科学道德和学术素养为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
目前,我国科学文化发育严重滞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文化相对于商业文化处于弱势,这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一是对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尊重不够,过分看重短期目标,急功近利,缺乏“十年磨一剑”的长远打算和执着精神;二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重缺失,缺乏批评质疑的精神,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三是受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官本位”、学术霸权问题突出;四是在涉及人的科研活动中,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科研伦理底线受到挑战;五是公民科学素质不高,对科研活动的监督能力和作用不强。这些问题都助长了学风浮躁和不端行为发生。
作为当代硕士研究生,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科学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科研规范和治学态度。我们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平等待人、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把握前沿、注重实践,把握机遇,争取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我们的毕业论文选题要宽厚、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攻关、取得成果后要扩大战果,撰写论文应严谨规范。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与学术规范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尊重科学事实,践行学术道德。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严谨求学,诚实做人。自觉维护学校学术声誉,坚决抵制为人、为学上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在科研、论文过程中要倡导严谨学风,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与利;反对在学术研究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以实际行动端正和践行学术道德。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刊物引文规范。在学术论文中应明确表明引用他人成果与观点等内容;杜绝剽窃、抄袭、篡改、伪造、泄露、一稿多投和故意歪曲他人学术观点等违反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行为。要促进学术建设,共建学术伦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德,加强自律。弘扬诚信正义,谨承诺言,坚持品行为立身之本,勇于与不良风气做斗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自控能力,努力拼搏,严谨求实,用实际行动共建学术伦理。要倡导严谨治学,维护学术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大力倡导学术批评,积极推进不同学术观点间的自由讨论,创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精神。
第三篇: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心得
2018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观后感
10月15日下午,根据学校统一安排,我在 楼,通过视频形式实时观看学习了《2018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报告会主会场设在人民大会堂,分别邀请了中船重工719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等三名院士作了报告。三名院士分别结合他们自身科研工作经历,向广大师生和科技工作者深入地介绍了什么是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给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在校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示范课。观看过后,三名院士深入浅出的报告让我感慨很深。
一是我国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优良品格令人敬佩。黄旭华院是我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自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开始,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出于保密工作的需要,直到1986年近30年间从未回过老家探望双亲,其间经历父亲去世。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他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黄旭华院士所作的报告《使命、责任与担当》中,他详细地叙述了我国核潜艇事业如果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在面临外国技术封锁的情况下,核潜艇工作者如何一步步地克服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步步地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30年的隐姓埋名,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甚至连父亲的葬礼也没能参加,换来的是我国的核潜艇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更先进,不断发展壮大的事业,为我国国防事业、科研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我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中付出的汗水、努力与艰辛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那种“此生没有虚度”的人生评述和“此生属于祖国、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的人生感悟,正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爱国奋斗精神和责任担当的集中体现。二是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是科研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施一公院士是闻名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2008年,因为祖国对自己的召唤,他放弃了在海外经过十几年打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就和优良的待遇。放弃了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占据一个楼层的500平方米的实验室、每年可有丰厚的科研经费和不菲的年薪收入。远隔重洋回到祖国。在施一公院士所作的报告《做诚实的学问做正直的人》中,他结合自己求学、科研和工作的经历,详细阐述了学术品味、学术道德、学术道路的深刻内涵。有一次,系主任兼实验室导师自认为发现了一个生物物理学中重大理论突破,激动地向学生们演示。施一公当场敏锐地指出导师在一个演算上的错误。从此,导师对他刮目相看。毕业时,导师公开宣布“施一公是我最出色的学生”。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是科研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要想做出优秀的科研成绩和成果,必须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要有独立人格,不可触碰学术道德底线。科学研究是让人牵肠挂肚、茶饭不思、情有独钟的美好事业,要坚持走下去,从日复一日的重复、无路可走的焦灼,到柳暗花明、灵光乍现的起伏中体会从事科研的幸福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做学问必须诚实,这是基本的学术道德;做人也要诚实,但更重要的是正直”,施一公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相信和他正直的人品和诚实的学术道德是分不开的。
三是良好的学术风气是我国科研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怀进鹏院士长期从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互联网软件技术与系统研究,先后担任国家“十五”863计划计算机主题和国家“十一五”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为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域的战略规划、实施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组长,牵头完成了6册标准化指南和9份研究报告,共同组织了8项国家标准、25项国家标准草案的制定,两次获得国家信息化突出贡献奖。在怀进鹏院士作的报告《弘扬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汇聚科技强国建设磅礴力量》中,他生动讲述了中国科学家明德楷模的感人故事,阐释了中国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以全球视野研判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趋势,诠释了精神文化建设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以历史眼光关照中国现实,反思了科学精神缺失对中国发展的影响,阐明了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培植科学传统,涵养精神气质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在大科学时代,中国由跟跑并跑走向领跑、走向无人区,我们比以往更加强烈地需要弘扬科学家追求真理,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更加强烈地需要敢于自信、敢于坚守、敢为人先。探索追求真理、好奇心、专注力和开创性是所有科学家秉持的精神,对中国科学家而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新时代更应发扬的精神内核。近年来,黄大年、南仁东、钟扬为科学事业忘我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先进事迹在科技界和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情怀;敢为人先,坚毅执着的精神;淡泊名利,忘我奉献的情操,精益求精,真诚执着的人格,都体现了“祖国至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优秀科学家们却具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勇于承担国家和民族责任,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这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具体践行。我们不仅是要缅怀老一辈优秀科学家,更重要的是树立和弘扬其精神,激发一代又一代人秉持这样的精神,为建成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奋斗。
第四篇: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总结
通过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我们应该要懂得,要甘于寂寞,特别是做基础研究的、做数学研究的,要真正坐得住冷板凳,不要为外界喧哗的世界所迷惑,有定力,真正埋头苦干,做真正有价值的工作,这是发扬科学家精神最好的做法。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接下来请欣赏: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体会。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体会1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研究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不再仅仅意味着纯粹的知识探究,科学发现与科技创新成为现代国家支持下展开的活动,也是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角逐的焦点。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充满艰辛,正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感召下,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现实需要,成为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投身科学事业的内在动力。科学家精神,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所取得的每一个辉煌成就,都离不开科学家矢志报国、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怀和优秀品质。
去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当前,面对各种“卡脖子”的技术短板,如果没有以强烈爱国精神争生存、求发展,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迎头赶上的。广大科技人员惟有胸怀祖国,才可能认识到“卡脖子”技术问题不解决,就会使得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受制于人。惟有从这种生存意识和危机意识中激发精神力量,才会使得科技工作者像老一辈科学家那样,坚定不移地通过创新寻求突破,化不可能为可能。
如果说爱国精神是激发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的磅礴无比的情感力量,创新精神激发的则是创造性开拓未来的理性力量。发现与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猜想、论证、反驳、修正和提出新假说的过程。要实现原始创新并将其转化为独创性的科技成果,既要有理论创造的勇气,又要有严谨实证的态度。对客观知识的独创性发现,本质上也是一种主观创造的过程,不能没有方法、思想、观念和理论的创新,但这种创新绝非臆造,必须接受严格的实证检验,必须尊重科学研究的规律,特别是其在科学方法上的合理性。一些科学研究所遵循的严格的规范和程序,是长期经验积累的产物,是科学研究传统的精华,固然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质疑其合理性,但不应轻率地加以摒弃。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要充分尊重科研人员的好奇心和自由探索的动机,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好奇心与科学探索的氛围,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其次,要鼓励科研人员开展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学会在知识的边界寻找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观念。最后,还要促使科研人员认识到创新的社会影响,明确科学探索的责任,使其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和造福人类有机地结合起来,拿出更多独创的发现与创新,将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体会2
这个讲话传达出了为什么要科技,怎样搞科技。一讲到科技,自然离不开高质量发展,我们的发展如何能更加高效更加绿色,这都是需要科技的发展来助力。但讲话中更令我触动的是“加快科技创新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作为一名生命科学的学习者,我突然地就觉得,这句话才应该是所谓“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的落脚点。我们做科研,不该只是比拼谁发文章快,发论文多。发表论文对于科学研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决心和信心。在经历了疫情之后,我们心中那种科技应该为老百姓保驾护航的念头更加强烈了。这和科技发展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是异曲同工的。总之,书记的话让我看到了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需要,人民对科技发展的渴望,坚定了我在科研之路上攀登的决心。
李怡宁同学谈到:书记的讲话主要提到了充分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三个方面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但反映出的问题也值得警惕,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争端及新冠疫情之下,科技事业能否可持续发展与许多缺陷是否弥补息息相关。明确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有针对性地解决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弘扬优秀科学家应具备的精神,对当下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如书记在讲话结尾所说的:“我相信,我国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登上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作为登峰班的一员,我们应有勇攀高峰的决心与毅力,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努力贡献一份力量!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体会3
“要弘扬科学精神,培养诚信的科研品行,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切不可投机取巧,虚夸浮躁,绝不能伪造、篡改、抄袭触碰科研的‘红线’。”11月13日,在2019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指出。
万钢表示,一代接一代怀揣科技报国理想的科学家们,他们坚贞不渝地将科学研究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以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诚为共和国托起了无数星辰,他们创造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西迁精神彪炳史册,光照千秋。
万钢说:“弘扬科学精神,要矢志爱国奋斗,以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的发展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融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之中;要坚持传承育人,在知识理论传授和创新,治学理念方法继承和发扬的同时,注重将良好的治学精神和道德品行融入到学生的人格养成,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结合科研经历,与现场师生分享了自己始终专注于火炸药研究,锲而不舍担负国家赋予的使命的感人事迹。他勉励大家要把“不间断地思考”作为追求超越的一种工作学习方式,多问为什么、追问怎么做,追求问题本质并拓展思考。
“在做科研过程中,要有责任感,学会包容和诚信,杜绝学术腐败、抄袭、造假,浮夸浮躁等背离科学精神的行为,要发挥群体作用,关注学科交叉融合趋向,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大爱,忠于党、忠于人民,在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王泽山说。
今年已经82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全程站着讲完了自己的报告。“爱党信党跟党走,是一生中最正确、最坚定的选择;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实现价值;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容不得一点点的马虎和心浮气躁;只有摆正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摆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摆正个人和群众的关系,才能顺利前进。”通过四句话,钱七虎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阐释了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
现在钱七虎仍心系国防建设与人才培养,表示要在有生之年,继续在防护工程领域潜心研究,带好学生、培养人才、关心团队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指出青年学者是推动科技变革的先锋,他勉励青年学者要做爱国奋斗、诚实守正的科研人。曹雪涛呼吁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新时代的中国学派,“通过鼓励批判、质疑探索精神,允许宽容科学研究的失败,鼓励科技工作者立异鼎新,建立新学说、标立新学派、追求新境界,推动文化文明传承与创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出中国声音,走出中国道路,作出中国贡献”。
据了解,此次是中国科协联合各主办单位连续第九年举办报告会,截至2018年底,全国举办各类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近12万场,接受宣讲教育的研究生约853万人次、本科生约1109万人次,新上岗研究生导师、新入职教师和青年科技工作者约128万人次,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体会4
科学道德主要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学风问题是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规范、行为准则、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方面出现的失范现象。所以要抓好学风建设,首先要有科学道德。
科研活动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了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
通过学习,我对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科学道德及学风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认识到加强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一些案例了解到科研活动中的一些不端、不当行为,对科研伦理及科研规范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要有诚信的科研品行、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循和掌握严格的科学方法、要有责任意识、要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
目前学术界仍存在有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从表现形式看,世界主要国家的学术界倾向于严格界定三类科研不端行为:杜撰、篡改、剽窃。科研不当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数据的不当使用,违反科学规则,不当的同行关系,不当的师生关系,基于产出压力的不当科研。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造成了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扼杀创新活力;违背科学精神,贻误人才培养;损毁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公信力;加剧社会腐败的蔓延。在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不端行为惩处力度的同时,需要在科技界大力提倡道德自觉意识、加强舆论的引导。
我是一名硕士研究生,更要以身作则,切实的落实到行动中,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与学风建设。致力于追求科学内在的文化价值,努力担当起民族、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加强科学道德修养自律,杜绝各种越轨和失范行为,力戒浮躁浮夸,发挥科学道德表率作用,将前辈的优良作风传承下去。在自己做好这些要求是,同时也要告诫身边的科研人员戒骄戒躁,勿贪图名利,扎扎实实做学问,坦坦正正过人生。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在科研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对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研究生,我们更要在加强自身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避免出现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严格遵守科研伦理及科研规范,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
对于我们硕士研究生来说,科研伦理是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科研伦理是指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受试者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而科研道德考察的是科研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品行和诚实及杜撰、抄袭、剽窃及学术不当行为产生的根源、表现、危害及对策。科研人员在涉及到人的科研活动中要遵守尊重、不伤害、有利和公正四项原则。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体会5
1.科技工作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
科技应当是为人类生活谋福祉,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以前我总是天马行空根据幻想的事情不切实际的空想,而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脚踏实地,联系实际,为当下做些实事和力所能及的好事。科研工作离我或许还稍显遥远,但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应当是思想认识的一部分。
2.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
书记指出: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回想自己作为登峰班的一员,有的时候也会对于基础理论的学习稍显松懈。而我现在认识到,越是顶尖的关键性技术,越是有着厚实的基础做支撑,所谓厚积薄发,没有大量基础理论的累积终将难以有创新核心技术的成功研发。
3.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
就像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建设我们这个强基计划登峰班,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创新力的源泉。而优秀的科研创新人才应当全面发展,对于理工医各种科目都有着相当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刻苦学习,早了解早接触科研工作,登峰班学子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创新科研注入新鲜血液,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第五篇: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观后感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观后感
昨天下午,通过收看网络直播的方式,我聆听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听完三位院士的报告后,我谨记在心的就是在科研的道路上,创新和学术诚信是两个必不可少的品格。
报告会的一开始,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先做了一个简短的报告。他提出,科技使我们强国的引擎,而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途径,而科研则是创新的源头。希望全体科研工作者不为浮华所扰,不为名利所惑,对学术做到严谨认真,道德诚信,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李晓红院士则是引用了多个国内外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的例子和多个学术诚信的典范,来告诫我们要严守学术道德,弘扬科学精神。他对我们提出了三点建议,遵守一条“红线”,加强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始终保持学者的清醒与自律;坚定一颗“红心”,心怀爱国之情和科学报国之志,任何时候都要将自身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勇做一代“红军”,不畏艰难险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成为勇于追求真理的矢志不渝者。
邱勇院士则结合自己的有机光学领域的经历,深刻阐释了做学问要有执着的创新精神,做自己有兴趣且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重视学科交叉,敢于在陌生领域探索;要不断锤炼意志品质,培养高尚人格,追求高深学问。
周琪院士以自己和科研团队从事干细胞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成长经历为重点,通过生动详实的案例,鼓励同学们要克服浮躁、攻坚克难、加强自律,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牢固树立家国情怀,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拼搏奋斗。
在这些院士们的报告中,都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对于学术不端的零容忍,这也是对我们新一代科研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中国的科研未来和科学形象将会由年青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们代表,所以在学术道德上,我们也必须成为诚信典范。我们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一切学术不端行为,用敬畏的态度和审慎的目光对待自己的每一份学术成果,成为严谨治学的力行者和科学道德的捍卫者。
作为一名研究生,院士们的谆谆教诲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子里,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我也一定会牢记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初心,践行科技强国的使命,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的培养和期望,做到诚信科研,积极创新,对每一次的科学实验和每一组科研数据都做到严谨精确,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