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
一部反腐昌廉大剧,在反腐大潮的大剧中可谓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电视剧第一集就像狂风骤雨般的掀起了高潮,把观众的目光紧紧的锁住。小文档下载网网为大家提供“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范文五篇”,欢迎阅读。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一】
最近朋友圈已被湖南卫视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刷屏,这部投资了1.2亿的电视连续剧,主要讲诉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长侯亮平临危受命,率领检察官抽丝剥茧、层层突破,依法查办一桩股权案背后的职务犯罪,最终将腐败犯罪份子绳之以法。
剧中赵德汉住在一栋破旧的居民楼里,水龙头滴着水,下面还得用盆接着。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每月还得瞒着老婆给乡下母亲寄出300元生活费。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如“老农民”般的处长,竟是位“亿万富翁”。当我们的检察官走进他的隐秘豪宅,拉去盖布,一面用百元大钞堆成的钱墙,赫然出现……这位小官巨贪的原型就是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2014年4月,魏鹏远被检察机关带走调查时,办案人员在其家中发现2.3亿现金,清点金额时,当场烧坏4台验钞机。随着案情深入,我们也看到了形形色色的贪官,从中掺杂着小市民、知识分子、商人,关系错综复杂,宛如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作为掌管一个部门、一个市甚至是一个省的民生生计大脉的他们,没有发挥好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作用,不仅没有给老百姓带来福音,甚至还危害了整个社会。他们中不乏是贫苦农民出身,凭着自身的坚持努力才一步步走上高位,他们应该更能体会到底层老百姓的苦,也清楚的知道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怎样的官——可是他们没有。他们选择了钱财,选择了美色,选择了深不见底的“黑洞”。极少干部是一上来就贪污,大多数都是因为一念之差。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建行员工,如何避免犯他们同样的错误,唯有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首先必须强化理论学习,坚定自身理想信念。主动学习新形势下党的文件内容与会议精神,保持思想的纯洁性,做有坚强党性和政治责任的先进分子,做有坚定意志和高尚情操的合格党员;然后结合工作实际要立足现有产品,创新业务营销,提升服务能力,做到我知我会我营销,树立专业的服务形象;其次要坚持以“双基”管理为导向,配合网点管理实现“三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心态,紧跟行里的转型发展部署,始终牢记自己的工作责任和使命。培养一颗平常心,强化一颗责任心,永葆一颗进取心,做好岗位服务工作。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一位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酱面。
当这位腐败分子的面具被最终撕开的同时,与该案件牵连甚紧的汉东省京州市(虚拟地名)副市长丁义珍,却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侦察手段逃脱法网,流亡海外。案件线索终定位于由京州光明湖项目引发的一家汉东省国企大风服装厂的股权争夺,牵连其中的各派政治势力却盘根错节,扑朔迷离。
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遭遇离奇的车祸。为了完成当年同窗的未竟事业,精明干练的侯亮平临危受命,接任陈海未竟的事业。
在汉东省政坛,以汉东省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为代表的“政法系”,以汉东省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为代表的“秘书帮”相争多年,不分轩轾。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的到来,注定将打破这种政治的平衡局面,为汉东省的改革大业带来新的气息。
《人民的名义》绝不仅仅是一部反腐小说,而应该是广义的政治小说,是对中国目前政治生态的写照,很多都是生活中发生的。
通过《人民的名义》反腐倡廉电视剧,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些落马官员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手中权力去中饱私囊,满足私欲,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干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使国家财产和人民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失,最终受到了法律的惩处。警示教育片以案说纪、以案说法,触及灵魂、震撼心灵,使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洁从政教育,大家观后感慨良多,既为那些“台上领导”一下子变为“台下囚”感到遗憾,也为党内清除了一批“蛀虫”而庆幸,并一致认为,在领导、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非常必要,通过反腐倡廉教育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让拒腐防变的意识入心入脑,从心灵深处受到触动、得到启迪和教育,对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收看《人民的名义》的同时,我一直在想,“清官”和“贪官”之间有何质的区别?
首先,他们的人生追求不同。“清官”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们的宗旨,国泰民安、国富民强是他们的追求。而“贪官”不同,他们追求的是富裕的物质生活。一心想着自己的小家。以不正当手段敛财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追求的是虚名实利。
其次,他们思想、立场不同。“清官”清楚意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尽力为人民利益着想。他们一身正气,大公无私,真正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正因为他们心中装着人民,所以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能抵制各种威逼利诱。而“贪官”则相反。他们误认为手中的权力是自己夺来的。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假公济私,可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更不用说各种诱惑了。
通过这次观看反腐警示教育片,再次警示我们:
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通过反腐倡廉的正面激励教育和反面剖析教育,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政策法规约束自己,用道德规范衡量自己,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查找差距与不足,提高觉悟。在思想上筑牢信念大厦的根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要慎重使用权力,严格遵章办事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明白,权力是谁给的,手中的权力应该为谁谋利。要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做到警钟常敲,时刻不忘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金钱的诱惑,永葆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本色,真正做到廉政、勤政、优政。
三、要注重加强个人自律意识的培养
要防腐拒变,自律是关键。个人的廉洁主要来自自律,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现实生活中,诱惑种种,稍有不慎,就会思想错位,行为出轨。轻者蒙人生污迹之羞,重者受身败名裂之辱,害人害己,悔之莫及。要拒绝腐败,抵御腐败,唯有管住自己,这就是防范在前的自律,也是摒弃侥幸,实实在在的规范修身。坚持自重、自警、自省、自立,保持一身正气,保持共产党员本色。
四、注重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和落实
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坚持教育方式的多样性,保持教育工作的持久性四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未雨绸缪,形成“不去为”的教育机制;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形成“不能为”的防范机制;培养廉洁为荣、腐败为耻的风气和氛围,形成“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形成“不敢为”的惩戒机制。
我们在工作中,时常也会遇到各种诱惑,我们应该牢记前车之鉴,提高自身修养,拒绝贪腐。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讲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长侯亮平临危受命担任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坚定支持下,率领检察官抽丝剥茧、层层突破,依法查处京州市山水投资集团侵吞大风服饰集团股权案背后的职务犯罪,最终将腐败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故事。曲折精彩的故事情节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反腐决心和严惩力度,以检察官侯亮平为代表,塑造了一群一心为民、刚直不阿、清正廉洁的群体形象,是一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展现温暖人性、紧扣时代的用心之作。
《人民的名义》能够成功顺利面世,少不了该剧的三大灵魂人物。编剧周梅森、导演李路以及最高检影视中心专职副主任范子文。而在周梅森与范子文有了运载《人民的名义》这个项目的计划后,李路成为最后一个“上船”的人,也成为了重要的领航者之一:“我们一直在等一个重要人物能撑起这个项目,他得是一个团队的主线,来让我们这条大船远航,然后李路就出现了。”周梅森说道。
李路坦言,为了拿到周梅森的剧本,自己不止一次前去拜访他:“当时听说梅森大哥,我二十多年的朋友,在写一个反腐剧本。我立即带着两瓶酒去拜访他,我们喝的很开心,热情洋溢。结果第二天我给他打电话,他说 我什么都没听见,我耳朵不太好。所以第二天晚上我又去了,继续和他聊。我知道《人民的名义》一定有很多他憋着想说的话。因为13年没有反腐剧了,他也有十年没有创作同类题材了,所以他一定有很多东西想表达。”据悉才看到前三集剧本,李路就立即支付了周梅森稿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该剧的运营和创作中。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时隔多年,反腐剧荧屏破冰。3月28日晚,《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黄金档开播。剧中涉及贪腐官员官至高层,一个大省的“半壁江山”都陷入贪腐。导演说:“电视剧能拍到这个尺度,是国家反腐力度使然。”
从28日晚播出的第一集看,该剧很接地气,不少内容取决于真实题材,比如某部委处长生活俭朴,吃炸酱面,骑自行车上班,可在其豪宅里藏着2.4亿元现金,相关部门清点时烧坏了几台点钞机。
关注反腐新闻的人应该都知道这样的“双面”官员不少。编剧也坦言,作品虽然是虚构的,但故事在现实中基本都有原型。
与其说编剧大胆,毋宁说时代使然。现实就是反腐态势高压,打虎拍蝇不止步。据不完全统计,十八大以来打掉的“大老虎”已有100多名,反腐真正做到了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既然如此,反腐剧就没有缩手缩脚、嗫嗫嚅嚅的必要。
反腐剧兴盛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年一部名叫《苍天在上》的反腐剧吸引了无数观众。其后,从《大雪无痕》到《国家干部》再到《忠诚》……反腐作品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民众之所以买账,原因再简单不过,痛恨腐败,力挺反腐,而反腐作品道出了民众心声。
时隔多年,反腐作品再度升温,同样契合了这一逻辑。正如有网友表达的期望:支持文学创作反腐,不忘初心,将反腐工作进行到底。
观众看反腐作品,绝不只是猎奇或者看个热闹,而是呼应中央反腐,希望通过制度建设压缩腐败的生存空间。而对于作家或编剧来说,创作反腐作品,当然也不只是展现腐败成就,而应该通过剖析腐败原型,挖掘出人性是怎么沦丧的、贪官是怎么“养成”的,这才能体现反腐作品的价值。
从中纪委的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和《打铁还需自身硬》,到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再到探究贪官心路历程的《追问》一书,与反腐有关的作品不断升温是好事。可以预见的是,反腐作品还将持续升温,如果这些作品能够提振民众对官员、官场的信心,并为当前反腐提供动力,助推构建清明的政治生态,则更让人欣慰。反腐没有完成时,反腐作品恐怕也没有完成时。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人民的名义”,反腐败究竟在较量什么?
这几天,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好评不断,引发热议。
一部电视剧再次带动了全社会对腐败问题的关注,也提醒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反腐败斗争,究竟是在较量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始终在路上,成效显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这不意味着反腐败可以停一停、缓一缓,须知道腐败与反腐败永远处在权力天平的两端,一直进行着残酷的较量,也只有反腐败的力度和强度不断加大,才会真正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从这个意义上说,反腐败的成绩都是暂时的,反腐败的斗争需要持续进行下去,这也是锤炼党员干部队伍、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
既然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持久战、拉锯战,那么这场必须打赢的战役究竟在争夺什么呢?不弄清楚这一点,就无法弄清楚反腐败斗争工作的重点和深远意义。当然,围绕着权力展开的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对不同主体而言,所较量的也不尽相同。
对官员来说,反腐败是在较量“如何用好权”。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但是它往往由官员直接行使,腐败就是滥用权力的结果。最朴素的理解,反腐败斗争就是让官员们敬畏权力、善待权力、善用权力。否则,不管官大如苏荣,为自己和家人谋利,开设“权钱交易所”;还是官小如魏鹏远,用审批权巨额受贿,成为“小官巨贪”,无不是异化了权力、扭曲了自我。其实,电视剧中的部委处长和副市长,都是权力观、金钱观出现了大问题,如此,谈何人生观、价值观,更没有对党和人民的初心了。
对政党来说,反腐败是在较量“如何更纯洁”。一个政党犹如一棵树,从小树苗到大树干,每一次成长都伴随着“阵痛”,需要找找蛀虫、杀杀病菌。相反,如果任由贪腐分子吮吸“营养”,就算是长大了也免不了千疮百孔,看似有规模、够庞大,但终究难以“参天”。说到底,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尤其是带领13亿多人民追梦的执政大党,自身不健康,如何有力量来干事创业。对执政党来说,反腐败就是对自身疾病的一场勇敢“反动”,是剜毒疗伤,这少不了疼痛,就像我们党在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6.2万件,给予纪律处分119.9万人,2014年以来共追回外逃人员2566名。数字背后是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成果,“纯洁”决不是形容词,而是反腐败斗争中的“动词”,是每一名党员都应达标的底线要求。
对人民来说,反腐败是在较量“如何得民心”。权力离老百姓很近也很远,就像人们在关注反腐剧、讨论反腐斗争一样。不过,官员廉不廉、政党纯不纯,老百姓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党能够从弱变强、从建党到建国,成功经验就在于“得民心”。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一语直击反腐败斗争的要害: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人心战。“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反腐败的实践证明,赢得民心需要打虎拍蝇、打虎拍蝇也赢得了民心。
“腐败最严重的不是贪了多少钱,而是人的堕落,是世道人心的失落。”《人民的名义》是艺术化了的现实,而我们更需要直面现实、直面问题。这也如同行进中的中国,不管速度有多快、成绩有多好,都不能忘了发展是在较量着什么,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而这也恰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人民名义”。
回归正声大雅 折射世道人心
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篇,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腐败官员的“两面人生”。反腐决心之强、贪腐为害之烈,通过视听语言呈现,让人尤觉震撼。
“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甫一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文艺当与时代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也成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
电视剧中触目惊心的贪腐画面,是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的艺术再现。在调查武长顺案件期间,举报人到中央纪委接受约谈,为避免被打击报复,一路竟换了三次车牌;白恩培放任妻子搞权钱交易,事发后,仅仅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少数人的腐败行为,甚至让编剧周梅森感叹,“远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以让观众对反腐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我不干好事也就罢了,我还干这么多的坏事,就自己感觉到自己简直是不可饶恕”“钱财有什么用,钱财没有使我心安理得,反而让我罪孽深重”,这是落马官员**、魏鹏远的忏悔。但到要承担后果时才幡然醒悟,一切已为时晚矣。女县委书记袁菱落马后,常常回忆昔日在大学工作时的生活。她始终记得,夏天的时候,一家三口省吃俭用买了个空调装在9平方米的书房,全家挤在空调前吃饭,其乐融融。可如今,这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滥用权力带不来幸福,不义之财给不了心安,很多人看不透这朴素的道理,最终只落得“树倒猢狲散”。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人们对反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老虎”“苍蝇”一起打,让反腐败只是一阵风、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对侵蚀百姓利益之举坚决打击,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承认,“这一步迈出去之后,你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靠个人不容易停下来”。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反腐是紧箍,更是保护。雷霆的行动、强力的震慑,助推了政治生态好转,正如周梅森所说,“改善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系,让能干的人得以发挥,让正气得以张扬”。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
第二篇: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
《人民的名义》是一幅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这部作品大尺度地把当前社会的敏感话题、热点事件、官场生态、干部的选拔任用、公安检查的办案、以及政府部门之间和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政府与企业、官商之间、官民之间的点点滴滴细腻地展现在公众面前。不仅让人对腐败官场不良生态环境的恶性后果有了深刻的认识,更真实地反映了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总书记一语直击反腐败斗争的要害。《人民的名义》里那位赵处长家里壁柜和床堆满了人民币,总额高达2亿3千多万!官员的腐败导致财富转移到少数人手中,加剧社会经济的不平等,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土壤。“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是一党执政的国家,腐败带来的危害直接针对执政党、侵蚀执政党的权力基础,所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才能让有抱负的人得以施展,让正气得以张扬,真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的富足与幸福。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自身而言,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正如一位“落马”官员所说,“这一步迈出去之后,你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靠个人不容易停下来”。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紧箍”,更是对官员的保护。
那些大大小小的“老虎”“苍蝇”,有谁是天生的?从“好同志”沦为“阶下囚”,轨迹总是相似的。行差踏错的第一步,往往就是“无”字当头——对党章党规视若无物,无组织无纪律,无底线无节操。心中无戒,行便无忌,最后无法回头、无路可走。
打铁还需自生硬。强化理想和信念的坚守,补足红色血液,拒腐防变,筑牢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防线。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依托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大背景,坚持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两手抓、两促进。把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同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区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党员领导干部,更要率先垂范,熟悉熟知法律法规、政策原则、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等,让规矩了然于胸,使法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
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在权力的运用上,一定要处处设防,把握权力关口。赵处长的前任就是倒在了贪腐上,按照一般的政治逻辑,接任的人是“不敢腐不想腐”,可是他还是走上腐败的道路。为什么?因为在一次应酬,让丁义珍硬生生的把银行卡送到了他的手里,利益摆在眼前,思想防线全面瓦解。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认清大势和态势,主动慎微慎独慎始慎终、自谨自严自省自重,借助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平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出出汗,多晒一晒规矩的阳光、多除一除心灵的细菌。
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良好家风,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一些领导干部最终“祸起萧墙”,问题往往肇始于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李达康的妻子欧阳菁,是城市银行的副行长,丁义珍从她那“拿钱走账”;侯亮平的发小蔡成功来求他办事的时候,先拿着烟酒,美其名曰土特产,送给他;侯亮平收下一瓶酒,推掉其他的之后,蔡成功瞄上了侯亮平的儿子,马上又拿着溜溜球和游戏机上门。家风是人格的镜子,亦堪称涵养作风的源头活水。把家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时代的使命,亦是你我的职责。以“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的格局厘清亲情与权力的边界,以拒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定力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党员领导干部才能远离贪欲之害,让清廉成为对家人和社会最好的馈赠。
虽然看到乱象不是主流,但他们表现出来的却是普遍的,给社会的榜样是消极和负面的,对社会的危害和杀伤力是巨大的,政府部门如此,企事业单位如此。好在国家加大反腐力度,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这场硬仗中下了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反腐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社会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极大地提倡和弘扬,让老百姓看到了党中央的决心,也看到了国家未来希望的曙光。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定不移惩腐败,锲而不舍抓作风,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第三篇:观《人民的名义》有感
管控欲望
绝不失控-
----观《人民的名义》有感
这些天完整的观看了热播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我从中看到了两个词:欲望和失控。
《人民的名义》主要讲述了由工厂拆迁、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以检察官侯亮平(陆毅饰)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一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
记得那里面侯亮平说:“欲望用到正常的方面就是理想,用到这方面就是毁了,就下地狱了!”其实地狱离我们多么近啊。现在的社会,压力大,矛盾多,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大,总有些人看到别人日子过的红火,看到别人买车买房,享受奢华的物质生活,心里就不平衡了,就眼红了,想要得到自己本不应当得到的东西,想用自己手中的那么一点点权力去换取物质上的享受。
人,无欲则刚。不去渴求那些看上去华美,其实烫手的东西,才能保持自身的刚直,行得正走得端;才能“不怒而威”,成为别人的表率。“
“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之所以会盯上领导干部,是因为,他们嗅到了某些臭味儿。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人应当是自我约束的,但是在这里我看到了“失控”。就像片子里张琨的那句话:“脑子里的那根弦就绷得松了。”于是自己就开始失控了。
贪腐者的失控其实很简单,我们中国本来就有着请客送礼的传统,逢年过节,亲戚朋友坐一起喝喝酒,聊聊天,联络一下感情,再正常不过了。但是,身为一名人民公仆,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比常人更加的自我约束。齐斌讲了他的第二个教训,就是交朋友。“权钱交易的朋友不可用。”那些人总是从一点儿小恩小惠开始,渐渐的将你拉入堕落的深渊,到后来就成了明目张胆的好处费,甚至自己收钱成了习惯,竟然完全不再把这当成犯罪。片子里张乾德就将自己讲的很清楚,从05年开始的吃喝、烟酒、衣服,到后来按比例收取好处费,一个拥有大好前程的农机技术人员就这样成了国家的蛀虫。
从收礼到贪污,他们仅仅只是走错了一步,却不得不用自己的自由与家庭来弥补。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些现身说法的罪犯,用他们声泪俱下的忏悔,用他们对自由和家庭的渴望,给我们实实在在的敲响了警钟。一旦私欲膨胀,利欲熏心,权力就会成为埋葬自己的坟墓。一旦放松警惕,心存侥幸,罪恶就会如洪流一般将自己吞噬。
通过这次观看,再次警示我们: 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当正确的看待个人的荣辱得失,努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态度,认真学习,时刻将党的宗旨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放在心头,才能保证自己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成为对家庭、对儿女负责的人。
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通过反腐倡廉的正面激励教育和反面剖析教育,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政策法规约束自己,用道德规范衡量自己,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查找差距与不足,提高觉悟。在思想上筑牢信念大厦的根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要慎重使用权力,严格遵章办事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明白,权力是谁给的,手中的权力应该为谁谋利。要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做到警钟常敲,时刻不忘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金钱的诱惑,永葆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本色,真正做到廉政、勤政、优政。
三、要注重加强个人自律意识的培养
要防腐拒变,自律是关键。个人的廉洁主要来自自律,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现实生活中,诱惑种种,稍有不慎,就会思想错位,行为出轨。轻者蒙人生污迹之羞,重者受身败名裂之辱,害人害己,悔之莫及。要拒绝腐败,抵御腐败,唯有管住自己,这就是防范在前的自律,也是摒弃侥幸,实实在在的规范修身。坚持自重、自警、自省、自立,保持一身正气,保持共产党员本色。
四、注重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和落实
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坚持教育方式的多样性,保持教育工作的持久性四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未雨绸缪,形成“不去为”的教育机制;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形成“不能为”的防范机制;培养廉洁为荣、腐败为耻的风气和氛围,形成“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形成“不敢为”的惩戒机制。
第四篇:观《人民的名义》有感[推荐]
观《人民的名义》有感
——从五十万到两个亿
最近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一位国家部委项目处长被举报受贿,当最高检侦查人员在其豪宅搜出一面墙的钱后,该处长瞬间心理防线崩溃以至痛哭流涕。四年多时间贪污两个多亿,用这位贪官处长的话说“一直坐立不安,但又收不住手”,而这一切都开始于收到的第一张五十万的银行卡,在激烈思想斗争了一个月后他还是取出了五十万元,对金钱的贪欲之门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住了。
心动源于一念间。平心而论作为平民子弟,该处长生活朴素,被抓时还在吃炸酱面,每个月给老母亲寄300元,对贪来的钱一分都不敢花,被查之后自知难逃国法还主动检举揭发行贿者,从这一点来看该处长并非生来就是贪官,而对金钱的贪欲则取决于对那张五十万元银行卡的态度,面对拒绝受贿心安理得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拿钱办事的两难选择,他最终选择了后者,而欲壑难填,一旦贪欲之门大开,又怎么能关得上呢?在现代社会巨大生活压力和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之下对送上门的钱有几个人能做到断然拒绝?世上本无贪官,大抵不过是人性本身的私欲膨胀,而又不能及时自我克制,以至于善念被贪欲蒙蔽罢了。正如儒家心学“四句教”所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的本体是如同明镜般明亮的,之所以产生善恶只是因为意念发动了,当面对善与恶时,人的良知会本能的做出判断,正如贪官在收到第一笔五十万时也会做激烈的思想斗争,知道自己如果真的拿了钱会面临党纪国法的制裁,而那些能抵制住金钱权利诱惑的人也并非道德多么高尚或天生没有私欲,只不过在面对欲念做出选择时能尽量保持本心不动罢了。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阳明先生在总结其四十余天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时说道“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宁王朱宸濠因为一心贪念皇帝的宝座,所以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围绕这一意图而展开,贪念一动则众恶相引而来,基于对人性这一弱点的充分了解,其意图和计划也就不难被识破了,而阳明先生则因为不动心则心如明镜,顺善念而为,知正念动而扩充,对手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他看得清清楚楚,故而能随机而动,杀伐决断了然于胸。
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不动心”可以理解为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为与不为之间的选择则取决于个人的内在修炼了,与外界无关,因为外物永远是变动不居的,对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并没有绝对的。圣贤如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等尚且不能做到完全不动心,更何况芸芸众生的我们呢?由此想到我们国家当前的高压反腐,拍苍蝇打老虎固然大快人心,但给予公职人员相对优厚的待遇,使其经得住体制外花花世界的诱惑一心为公,或者准许有特长的公职人员留职创业而无后顾之忧未尝不是一种思路。名利场虽容易让人迷失却也催人奋进,而世上本无绝对的权威和信仰,人人皆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也,但是假如内心没有一个定盘针,在物欲横流的大海上随波逐流只能是险象环生,心学智慧虽然发挥不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但是至少也能指引人走上人间正道吧。
第五篇: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
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
《人民的名义》3月28日开播,顶级团队保驾护航。该剧以经济飞速增长下的贪污腐败事件为创作背景和故事线索,通过影视艺术手段精准表现检察官查案办案过程。看完《人民的名义》你有什么心得感想呢?把观后心得写下来吧!下面小编也整理了一些人民的名义的心得体会,供你参考!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篇1 3月28日观看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制作的警示教育电视专题片《人民的名义》,可以增强全局干部职工防腐拒变的思想意识。
电视剧主要讲述了由小官大贪的赵德汉被抓从而暴露了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九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人民的名义》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反腐败决心和人民检察官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积极响应党中央反腐主题,通过影视艺术手段,刻画和展示中央反腐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和感人故事。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民的名义》中众多案例,都不是偶然发生的,这些贪官都是因放松了思想的改造导致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扭曲,都是从“不拘小节”一步步变为巨贪,都是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权力成为私欲的工具,触目惊心,发人深省,警示深刻。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铸牢“三个基础”,时刻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贪官们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放松了对工作的要求,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真实可信、不出假数”的理念,着力打造诚信统计,打造领导用得上、群众看得懂的统计,不断提高统计服务“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一是加快改革,加快一套表及其配套改革进程;打造基本单位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协同监管、科学决策、科学统计奠定基础;加快在地统计改革,促进城区经济监测,推动城区经济发展;加快地市级标准化局建设进程,推动全市统计工作登台阶上水平。二是夯实基础,推行统计数据质量全过程的控制办法,在全市推广统计诚信全员承诺制度,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审慎评估制度的执行,实施标准化管理;建立基本单位共享、一套表采集两个平台,完善基本单位名录、一套表数据、统计诚信、宏观决策四个信息数据库,构建稳固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三是依法行政,XX年1月1日新《统计法》正式实施,我们将继续坚持“为守法而执法”的理念,在执法过程中全力推行执法顾问制、限期责令整改制、行政处罚备案制、违法告知制四项制度,推进统计执法由“以罚代管”向“以整改纠正为目的”转变,实现统计执法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两促进、两提高。
程度、欧阳菁等高官的逐步堕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的缺失。在工作中我们将健全监督机制,用制度来约束权力,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钱。一是工作制度,完善督办工作制度,实行工作限时办结;始终坚持对局机关进行“治庸治懒”检查制度,在财务上执行预算制、日清月结等制度着力打造勤政机关。二是任用制度,全力推行市委《干部轮岗指导意见》,实行“公开竞争、实名测评、双向选择”等方法,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三是学习制度,严格执行《牡丹江市统计局学习培训规划》,充分利用年报会、工作会、普法等机会,从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多个方面加强对统计队伍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一支“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总之,通过观看《人民的名义》对我们有很大的警示,我们深深地感到增强防腐拒变的防范意识,还要必须做到三个“始终保持”,一是始终保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二是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优良传统;三是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不断地反省自已,检查自己的行为,彻底与贪污腐败、损公肥私行为决裂。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篇2 一位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酱面。
当这位腐败分子的面具被最终撕开的同时,与该案件牵连甚紧的汉东省京州市(虚拟地名)副市长丁义珍,却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侦察手段逃脱法网,流亡海外。案件线索终定位于由京州光明湖项目引发的一家汉东省国企大风服装厂的股权争夺,牵连其中的各派政治势力却盘根错节,扑朔迷离。
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遭遇离奇的车祸。为了完成当年同窗的未竟事业,精明干练的侯亮平临危受命,接任陈海未竟的事业。
在汉东省政坛,以汉东省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为代表的“政法系”,以汉东省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为代表的“秘书帮”相争多年,不分轩轾。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的到来,注定将打破这种政治的平衡局面,为汉东省的改革大业带来新的气息。
《人民的名义》绝不仅仅是一部反腐小说,而应该是广义的政治小说,是对中国目前政治生态的写照,很多都是生活中发生的。
通过《人民的名义》反腐倡廉电视剧,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些落马官员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手中权力去中饱私囊,满足私欲,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干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使国家财产和人民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失,最终受到了法律的惩处。警示教育片以案说纪、以案说法,触及灵魂、震撼心灵,使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洁从政教育,大家观后感慨良多,既为那些“台上领导”一下子变为“台下囚”感到遗憾,也为党内清除了一批“蛀虫”而庆幸,并一致认为,在领导、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非常必要,通过反腐倡廉教育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让拒腐防变的意识入心入脑,从心灵深处受到触动、得到启迪和教育,对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收看《人民的名义》的同时,我一直在想,“清官”和“贪官”之间有何质的区别?
首先,他们的人生追求不同。“清官”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们的宗旨,国泰民安、国富民强是他们的追求。而“贪官”不同,他们追求的是富裕的物质生活。一心想着自己的小家。以不正当手段敛财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追求的是虚名实利。
其次,他们思想、立场不同。“清官”清楚意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尽力为人民利益着想。他们一身正气,大公无私,真正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正因为他们心中装着人民,所以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能抵制各种威逼利诱。而“贪官”则相反。他们误认为手中的权力是自己夺来的。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假公济私,可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更不用说各种诱惑了。
通过这次观看反腐警示教育片,再次警示我们:
通过反腐倡廉的正面激励教育和反面剖析教育,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政策法规约束自己,用道德规范衡量自己,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查找差距与不足,提高觉悟。在思想上筑牢信念大厦的根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明白,权力是谁给的,手中的权力应该为谁谋利。要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做到警钟常敲,时刻不忘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金钱的诱惑,永葆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本色,真正做到廉政、勤政、优政。
要防腐拒变,自律是关键。个人的廉洁主要来自自律,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现实生活中,诱惑种种,稍有不慎,就会思想错位,行为出轨。轻者蒙人生污迹之羞,重者受身败名裂之辱,害人害己,悔之莫及。要拒绝腐败,抵御腐败,唯有管住自己,这就是防范在前的自律,也是摒弃侥幸,实实在在的规范修身。坚持自重、自警、自省、自立,保持一身正气,保持共产党员本色。
四、注重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和落实
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坚持教育方式的多样性,保持教育工作的持久性四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未雨绸缪,形成“不去为”的教育机制;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形成“不能为”的防范机制;培养廉洁为荣、腐败为耻的风气和氛围,形成“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形成“不敢为”的惩戒机制。
我们在工作中,时常也会遇到各种诱惑,我们应该牢记前车之鉴,提高自身修养,拒绝贪腐。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篇3 话剧《人民的名义》是“反腐”戏,但它没有在贪腐事实及对其查处的外部情节上过多着墨,全剧聚焦的是贪腐者和反贪者之间的情感纠结和人格较量。它向人们勾画了一张庞大复杂的权钱之间利益交换的关系网,触目惊心!在这张庞大关系网的背景之下细密编织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夫妻之间的人情网,发生在这张网中的复杂博弈和激烈绞杀,更让人惊悚和愕然,也更让人感慨和唏嘘。
该剧在充分展现党和国家反腐决心的同时,深挖剧中人物的复杂关系与微妙的情感变化,该剧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进行最大化体现,打造一出极具艺术性的现实主义反腐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