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课程实施策略心得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数学课程的实施策略心得》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要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解放学生、解放自己,降低课堂精力流失率、提高学习效率。让课堂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学生的身动、心动、神动和肯学、想学、会学成为课堂的基本元素。下面就是小编带来的数学课程的实施策略心得,希望能帮助大家!
数学课程的实施策略心得1
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手机版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数学课程的实施策略心得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九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对新课改加强认识,热情投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
首先,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这是一个认识问题,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如果落后于新课程改革思想理念,那么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一切都是空谈。什么是新课程改革?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是满头雾水,到底什么是新课改谁也说不出一个头道来,综合各种对新课改的释义也只能归纳出一个模糊的概念即:通过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教育教学真正进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它讲究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众所周知某种教育方式的确立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制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许适合当时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短,面对这些新情况,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有其不适应的地方。过去的教学是有许多弊病的。如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而不是被动的应试,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的。因此,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其次,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印度哲学家奥修有一句名言:“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TOP100范文排行”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脚之所以能忘记,恰恰说明鞋之合脚;如果鞋不合脚,脚就会被时时记住。同样,当学生在一种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生长时,我们就会欣喜地发现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在课堂上。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就会意想不到地被激活。这样的情形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并不鲜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当提供适合学生教育环境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用心记住: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要转变角色,走进新角色。我们教师就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和领路人,由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指导者和拓荒人。在教学方式上,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被知识牵着鼻子走。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反思自我,营造维持他们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第三,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关键。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制约课改的进行,今天的学生不再是几年前的学生了,范文写作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对新事物的追求与敏感往往超越了我们成年人。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以满足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要求,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突出的是“探究”,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当中,要让学生去想、去做,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去感悟知识。因此,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维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要有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以保证双方的协调发展。
数学课程的实施策略心得3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进发展,怎样进步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成了人们议论和探索的焦点,有效教学就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和教师得到更多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这本书从多方面给我们进行了阐述,使我们教师对有效教学有了深刻的理解,也给我们的工作给与指导。
思想汇报范文那么到底何谓有效课堂?“有效课堂”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一堂课是不是“有效”的,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假如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劳也是无效课堂,同样,假如学生学得很辛劳,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课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因此我以为教师只有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才能进步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因此,探讨有效教学策略对完成教学目标,进步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
一、备课策略
1、开放性备课策略。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开放思想,拓宽自己的备课视野,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成长空间。具体体现在:从封闭的自我个体备课转变为教师之间的`协作备课,这样教师可以取长补短,优化备课;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一些题目,然后教师从这些题目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题目,并将这些题目设计到教案中。
2、结构性备课策略。教师将某一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中来备课,这样就能更好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便于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3、范文网反思性备课策略。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在实践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使其不断地优化。
二、差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只有立足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爱好和熟悉结构的不同实施差异的教学,这样才能进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学。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他把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最高潜伏水平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尚处于形成状态,正在成熟的认知结构。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成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熟悉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动。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运用,心得体会范文有利于进步教师的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程的实施策略心得4
通过这次的远程网络通识培训,我聆听到专家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的精彩讲座,听后觉得收获很大。课堂教学必须做到有效的教学,否则,就等于浪费自己和学生的宝贵的时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要想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我觉得可以尝试以下两点:
一、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激励,把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的学习行为,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唤起探究欲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强烈兴趣的同时,还要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在课外完成。比如在教学《大树和小草》时,带领学生在校园先观察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并用简图把狗尾草画下来,观察狗尾草、樟树茎的相同和不同处。最后归纳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处。教师有目的的设置一些悬念,不仅使学生保持了持久的学习兴趣,而且节省了课内教学时间。
二、重视课堂教学情境化的创设,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样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盐到哪里去了》一课我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采用生动有趣的课件和照片,引起学生的高度的关注。学生会怀着极大的兴趣去探究、讨论、合作,产生好的效果。在设置情境时,做到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并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工作总结范文强化了学习动机,拓宽了学习的内涵和外延。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还有很多,做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探索路途还很长,希望在我们各位同仁的努力下,我们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会更上一层楼
数学课程的实施策略心得5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起初我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很气愤,我们做老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材,我们是在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不学啊?有的时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学。
但是最近学习了王金霞博士讲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后,我的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他会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这位老师,所以他更不会去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我们深究一下,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老师啊?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或老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老师发生矛盾时,他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有的时候是老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厌学了。
3、有的时候我们老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自己也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还有的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老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老师讲的话。”这样让他下不了台的老师他怎么会喜欢呢?不喜欢的老师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他更不会乐学了。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老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老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不能把课堂管死,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使其明确;然后要对学生建立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接着要在课堂上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舌功能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问题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老师借鉴。最后是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时要准确,肯定评价多于否定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为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只有我们老师做到了这些,能被学生所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
数学课程的实施策略心得
★ 2021大学班导工作总结与反思5篇
★ 幼儿园教研工作计划及内容6篇
★ 2021年学校教研室教研工作计划五篇
★ 幼儿园年级课题工作计划6篇
★ 教学工作计划书表格范文5篇
★ 2021六年级教学工作总结参考5篇
★ 高三年级工作计划与安排6篇
《数学课程的实施策略心得》是篇好范文参考,涉及到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我们,发展、知识等范文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主旨在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我们知道,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
几年的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 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结合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在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又要冷静下来对目前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问题进行反思。“摸着石头过河”,究竟摸
到哪些石头?摸得怎样?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下面对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样化与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应该明确“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是有区别的。“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多样化”是面向群体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该也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否则只是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二)、成功与挫折
课改中,教师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赏识和肯定,这很有必要;但也的确看到这方面存在误区。有的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律给予夸奖,即使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回答都表扬为“真了不起!真聪
明„„”,有的还误认为当前不能批评学生,批评就是否定,就会刺激学生,影响其上进心,对课上的一些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名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会给学生的全面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应该指出,表扬与批评都是对儿童行为的一种强化手段,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强化,并得到学生的认同,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与课改同行的路上,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课改引发我们深思,课改促使我们蜕变,课改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课改也引领了我们走进新的天地。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乔官镇常家庄小学 耿祥亮
通过对课程指导的学习,不仅使我对课程指导意见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教学理念给我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因此,本人通过对课程指导意见的学习,体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省市县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市教科院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础上,下发了《教学设计与评估》读本——“345”优质高效课堂。本书从数学的学科价值、教学方法与规律、教学基本课型与流程等方面做了全面的阐述。对加快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努力推进我县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教学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备课设计
1.分析教材,理顺教材的编排特点。
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只有通晓教材的体系,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并掌握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效地贯彻课程标准,设计出合理、切实可行的教案。
2、制定教学计划
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制定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情况制定。讲求实用,切忌照搬照套。计划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教学进度等。3.根据内容,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可采以下步骤:分析研究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创设教学情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习题、注重课堂小结、写好教学反思。
认真开展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提升教学经验。教师特别是名师培养对要养成注重积累教学典型案例、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学札记)的习惯,及时记录教学中案例、故事和心得体会,总结提升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体系。上半年教研室将组织“教学案例”“教学札记”等征集评选活动,交流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任课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形成教后必反思的习惯和敢于自我揭示问题的态度,内容可以有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坚决杜绝教后不反思的现象和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三、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数学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能更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
2、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
3、引导学生自主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具体感受所学图形,积累对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感性认识,可以发展空间观念。
4、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注意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发展数学思维。
四、学生习惯、能力的培养 1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在全县小学推广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基本要求和策略。其次是通过加强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各学校要把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当作教学工作的重点抓好落实。把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与“五四工程”达标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进行,从细节入手,从生活入手,从学习入手,从行为入手,常抓不懈,使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监督引导学生规范对待每一处生活细节。还要及时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与家长一道共同做好学生习惯培养工作,使每个学生在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等方面得到发展。重点培养学生“准备上课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完成作业的习惯,整理知识的习惯”等。组织学习习惯养成、方法方面的经验交流,并编辑成书。
2、加强基本运算能力的培养(口算、估算、笔算、验算)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讲究训练形式。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师要讲究训练形式,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2)培养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3、逐渐培养起学生“自我检查”的意识
加强应用题的自我检查在应用题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自我检查的要求和督促,只要求学生检查最后结果是否正确。应用题的自我检查就是检查自己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是否正确,它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思维判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实际上学生解答应用题发生困难或出现错误时,问题主要在理解题意和综合分析数量关系上,因此学生虽然检查结果,看似结果与列式计算无误,但由于列式有误,解答仍然错误。因此,要减少学生解题错误,教师应加强自我检查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要检查计算结果,而且还必须从理解题意开始,对整个解题思路、过程进行检查。只要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习惯,并教给他们检查的方法,必定收到明显的效果。小学阶段应用题占了很大的比重,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了初步的锻炼,对今后学习数学提供了一定的思维保障
4、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图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究他们的特征,观察物体教学时要注重学生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激发参与观察和操作的兴趣,改进学习方式,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如: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应选取现实性的素材,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把学习统计的内容与认识可能性结合起来,加强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第四篇:浅析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策略
浅析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策略
【摘 要】众所周知,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入现代数学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数学的形式、内容与方法,而且影响着数学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关键词】整合;认知;策略;提高
信息时代,数学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数学教育工作者在不遗余力的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策略进行着初步的探索。
一、根据学习任务的具体性质确定学生取向的数学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介入数学课程领域,可以通过新旧数学教学模式的整合促进新数学教学模式的生成,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数学教学价值取向。整合后的数学教学模式应当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主数学活动空间和主动能动的数学活动时间,保证有必要的师生互动活动、生生互动活动以及学生与数学媒体的交互活动,通过数学课程中内在活动性的张扬而促进学生真正的数学理解,推进数学学习任务的进展。整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对既有许多教学模式(如知识强化模式、自我测评模式、练习反馈模式、复习阅览模式、合作交流模式、问题解决模式、自主探究模式等)的反思和运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对传统(特别是有意义讲授模式、启发发现模式)与现代两类教学模式的互补与辩证施用过程。但无论哪方面的整合都不应当脱离具体的学习任务,数学教学模式的整合应当针对具体学段的具体课程任务而进行,我们可以整合出如下类型的数学教学模式:基于了解数学基本事实的教学模式,基于理解数学基本理论的教学模式,基于掌握数学基本方法的教学模式,基于数学建模应用的模式,等等。在上述模式下,可以发挥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透彻分析、讲解的优势与信息技术条件下利用技术突破数学教学难点的优势,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内高效率地掌握有关数学事实。例如,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这样就能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再如,在课后学生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复习和巩固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自己决定进度,针对自身情况逐步深人地复习己经学过的知识内容,提高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
二、从促进学生主体的潜能和优化认知过程出发
数学课程中的信息化认知工具主要可分为两类:数学型认知工具和教学型认知工具。借助直观形象充分表现了数学的动态性,使得图像化的信息方式不但使数学中的图形表示法成为可能,而且使得这种表示法在许多推理和学习活动中明显地优于文字的、符号的表示法。通过图形的方式,数学型认知工具还提供了一些数学结构,这是大多数教学型数学认知工具所无法做到的,同时,大多数数学型认知工具还允许对有关数学对象直接施加作用,并可观察这些用图形表示的关系随后所发生的变化,这必然会反过来帮助学生意识到这些数学关系的存在,理解它们的本质。从课程效果来分析,这类数学型认知工具尽管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但仍有与其他认知工具进一步整合的必要。事实上,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有关规律,上述认知过程颠倒过来也许更加有效,也就是说,应让学生们去探究什么样的作用会导致这些关系的特定变化,不仅仅注意到视觉上的直观,而且为进一步理解数学的关系或结构埋下伏笔。教学型的认知工具包含电子数学课本、数学题库系统、数学课件、数学教学包、数学积件、互联网技术等学习工具或环境,目前的主流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系统。
三、整合课程内容防止无用信息及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泛化和异化
课程内容是学习对象,来源于社会文化。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课程内容必然通过选择而不断更新。事实上,随着上一个世纪的结束,数学已经摆脱了人们习惯上仅仅用纸和笔所进行的符号操作活动以及从属于它的数字计算以及几何命题证明。数学的内容不应是那种冷酷的、严格的训练和长期安置在最终状态下不允许有评价及创造余地的固定不变的知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数学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和调整,增加现代科学技术需要的内容并正确反映现代的数学观念,例如,不少国家在其有关文件中提出要减少算术计算的份量,把数学课程中计算活动的侧重点转移到重视运算的意义,恰当的应用、对运算结果合理性的判断以及合理步骤的选择上去。中小学数学教育毕竟是一种基础性的数学教育,在考虑技术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考虑学生因素,即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发展的限度和潜力,相关数学课程的延伸既不可能增加大量的新知识,又不可能弃置原有的知识另起炉灶。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已经作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的有益尝试,但同时我们还必须自觉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整合本身的艰巨性和繁杂性,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整合的过程中应动态地平衡技术、数学、社会、学生之间的关系,平衡数学基本技能、数学概念理解与数学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电化教育研究读本
[2]《数学课程发展中的平衡关系》.中小学教材教学丛书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整合如何实施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整合如何实施
太原师范学院
郭昕昕
大家都知道,数学这门学科可谓是中学课程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对广大中学生来说,学好数学尤为重要,而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所以,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一项改革紧迫任务,这牵制着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因此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普遍运用,促使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有机整合,它为学生提供了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提供了一个探索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锻炼思维、激发创造,优化课堂教学。
本文通过自己的搜集,了解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一些概念,了解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前提条件、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作用。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涵义
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加工、应用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技术。
2、数学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
3、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
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数学结构、数学内容、数学资源以及数学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中学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实际分析
现在中学的信息技术虽然较前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很多地方(尤其在农村)硬件资源相对还很薄弱,许多学校和家庭还无法配备计算机,更难说上网汲取信息资源,所以对信息技术单纯认为是计算机或根本就什么都不知道,对网络信息资源更难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甚至于还常常曲解。在这种有限的条件下,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就显得任重而道远,既不能脱离实际的盲目进行,也不能封闭止步不前,而是要每一位教师担起这个重任,逐渐的加以引导,正确的加以使用,让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教育服务,这应该成为现在教师当务之急的正确认识。
通过我这些年的观察,担任数学教学课改的老师虽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但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教学过程还是运用原来的模式,很少老师能把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所以做好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利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和简化数学的教学。
三、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用美丽生动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以活泼动态的生活情景吸引学生,可把学生的兴趣引入教师为教学内容所创设的教学情景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讲圆的有关性质前,可让学生在网上搜索古代人们利用圆进行工作生活的实例,为什么车轮、轱辘是圆的,不是方形或其他形状?在学习三角形定义后,提问:为什么固定物体的架子都采用三角形而不是四边形,是否三角形有其独特的性质呢?你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他的例子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感受到学生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是有用的,从而培养了学习兴趣。然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一定来自数学知识本身,在教学设计中巧妙的安排也能使学生感到趣味无穷,引人入胜。
2、简化难点,展现过程,强化认知
教育的艺术不是简单、机械地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情感的闸门一旦开启,教师就要因势利导,使其在不断的激励中得到陶冶和升华。我曾经看过一段视频,在七年级(上)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学习《截一个几何体》时,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事先让学生准备了用萝卜和橡皮泥做的正方体,一个模型只能截一次,截完后难以再还原使用,使多同学只能截出三角形和四边形,全班仅有一个同学截出了五边形,六边形没有人截出来,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老师用了一个较大的模型当场给学生展示了五边形、六边形的截法,但好多学生仍然截不出来,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过后这位老师利用计算机当场给学生演示生动、直观,学生不光能看出怎样截才能利用到五个面、六个面截出五边形和六边形,更能很快明白为什么截不出来七边形?这样一来,不光在教学中省时少力,使学生一进入初中感到材料新奇,更恰当地化解了本节的疑点和难点,使学习内容小解过程与方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3、探究裎,经历体验
随着新教材实施,教师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信息源,而是教学活动中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探究,亲身实践成为学生学习主要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亲自操作探索,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进行“税收问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索“税收咨询”的网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网站上用“协作”与“对话”的方式进行探索,学习各种税费的计算方法,了解各种税收政策。
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实施途径
1、注意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数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本学科特点去构建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即“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合作式”学习模式)。
2、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3、高度重视本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4、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
5、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为了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学教并重”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应该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进行,不能把“整合”变成技术与教学的简单“叠加”,那是没有意义的。要求教师密切注意教学环境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
总之,要实现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数学学科特点、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原则。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把这些工具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使多种教学资源相互融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我是一名师范类的学生,以后很有可能会教书育人,之所以选择探究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是因为我喜欢当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与领悟,我为数学的信息化教学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多的收集一些信息技术的知识,争取在我大学毕业之后,为当一名合格的教师做足充分的准备。
系别:计算机系
姓名:郭昕昕
学号:201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