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侯讲话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3月,是我们学习雷锋的传统文明月。几十年过去了,在雷锋精神的照耀下,一代代青少年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学雷锋从小事做起。
一提起雷锋,中国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位普通的中国士兵,在他短暂的二十二年的人生岁月中,以平凡朴实的言行,展现出一种令人震撼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一提起雷锋,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生前所做的每一件小事:帮列车员拖地、打扫候车室,为丢失车票的大嫂买票,给困难战友家中寄钱等。所以人们常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可见在他那短暂的人生中做了多少好事,给别人带来了多少快乐和安慰。是啊,多少人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我们向雷锋叔叔学习,就要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开始,从身边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你就是一个爱清洁的环保小卫士;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你就是一个有爱心的好朋友;珍惜每一分钟,勤奋学习,你就是一个爱学习的小标兵;见到师长、父母问一声好,你就是一个懂礼貌的的好孩子;再过两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你送给妈妈一本字迹清秀的作业;或为她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或为她声情并茂地朗诵一篇课文,献上一曲动听的歌等等,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学雷锋的具体表现。这一切,不仅仅别人得到了快乐,你自己同样也是快乐的。
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我们都希望别人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关爱自己,帮助自己,那种被关爱的感觉是幸福的,甜蜜的,快乐的!相反,别人也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是啊,只有人人都奉献自己的爱,我们的世界才能永远充满快乐!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学习雷锋,从点滴小事做起,大家互助互爱,做一个新时代的“小雷锋”!
第二篇:侯文静
高考体育训练
高考体育训练一直受到学校的重视,体育高考率也是学校总体升学率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把高考体育人数看作是高考人数的增长点。高考体育生是一个特
殊的群体,他们不同于普通的高考生,也不同于其他体育专业训练队队员,因为体
育生的目标直奔高考。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运动员间的成绩差距日益缩小,体育
高考竞争也愈演愈烈,对于实力相当的对手来说,得失往往取决于心理能力的高
低上。比如,赛前能否消除杂念,保证睡眠,能否进行有效的心理预演,比赛中能否
将唤醒水平控制在适宜的程度,使心不颤,手不抖,能否阻断观众乃至监考教师的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到当前任务上,等等,都可能对比赛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那么如何在赛前赛中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整以保证技术,战术,身体潜力的充分发
挥,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已经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如能端正考生训
练态度,制定科学训练方法,处理好训练与放松、训练与饮食、训练与文化科学习
等的关系,将对提高训练队员运动能力及体育高考升学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准备从运动训练方法,运动心里等角度论述高考体育训练。
参考文献:
[1]药宏亮.析高考体测中考生的焦虑.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1996-03-15
[2]连文毓.202_年福建省高考体育测试成绩评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2_-03-20
[3]张利. 段齐.体育专业招生考试身体素质测试计分标准研究——以安徽省高
考体育测试为例 .黄山学院学报,202_-10-20
[4]王君.202_年山东省高考体育加试成绩评析. 潍坊学院学报,202_-07-15
[5]崔海富.怎样带好高考体育训练队 .教书育人,202_-02-12
0802 侯文静
***
第三篇:淮阴侯
淮阴侯列传导学案
课题:
淮阴侯列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等相关文言常识
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
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
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
学习重点:
1、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
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
学习难点:
1、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
2、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由旧知往新知的延伸
2、设计相关的问题切入
具体环节:
心得体会
我有妙招
导入新课:司马迁的身世经历中甘愿受宫刑,然后卑贱屈辱的苟活着的原因是有比尊严更加尊贵的事情需要他去做。因为屈辱地受胯下之辱而青史留名的人物是谁?他为什么会这样?要想了解真相,我们就来研读《淮阴侯列传》吧。
示标: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
知识链接:
根据平时的积累,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有关韩信的故事。
自主探究和展示
一、整体把握,注意自己体验:
1、自读课文,把握所选文字的主要内容,写出本文的主要情节。
2、写出自己阅读本文后的主要感受或是疑问
3、交流感受、探讨疑问
二、研读文本1----3节
1、自己朗读并翻译1——3节课文
2、掌握加线词的意义:
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饮
不为具食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竟漂数十日
吾哀王孙而进食
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
于是信孰视之
3、指名翻译
4、品味、把握重点语句的含义
“怒,竟绝去”表现韩信怎样的个性?
韩信对漂母之言“必有以重报”,此语有何潜藏信息?
钻胯下前的韩信“孰视之”有怎样的含义?
三、拓展:补充三个故事的结局:(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思考:从这个材料,我们可以看出韩信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四、研读文本4---7节
整体把握:
(一)先研究文本P138中“阅读与探讨”部分的“萧何追韩信”“登坛拜将”,提问:这是从正面还是侧面写韩信的卓越才能?
(二)4——7节是写与赵国之间的一场战争,给这场战争取一个名称,并且说说是从正面还是侧面表现韩信的军事才能。
(三)问题探究:
(1)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
(2)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细部揣摩:
(1)写出对加线词的理解: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议欲下赵
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诸将效首虏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然竟以胜,此何术也
驱市人而战之
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韩信使人间视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止,舍,)
令其裨将传飱
今日破赵会食
出、背水陈
信建大将之旗鼓
(2)指名翻译
(3)品味、赏析关键语句
评价成安君的话“义兵不用诈谋”以及“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兵法运用
明确:
评价文中一处描写:“赵军望见而大笑”
明确:
佯应曰“诺。”“佯”有何含义?
明确:
这件事表现出韩信什么特点?
明确:
此中“不察”有何意思?
明确:
小结
试对本课时所学内容作一简单小结。
《淮阴侯列传》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淮阴侯列传》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202_-06-04
202_-5-13 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等相关文言常识
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
3、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常识
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淮阴侯列传》叙写了哪几件事?根据叙写的事件划分文章的层次。
2、对照注释自己疏通文章,找出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标出自己不能解决的疑点和难点。
二、导入新课:
亮煌煌几页史书,乱纷纷万马逐鹿。雄赳赳一代名将,野茫茫十面埋伏。山埋伏,水埋伏;将军战术传千古。云埋伏,雾埋伏;功臣末路断头颅!疑兵疑阵在何处?战场埋伏、官场埋伏、朝廷埋伏、宫廷埋伏……啊!帅才不及帝王术!兵书不如圣诏书!空留下《十面埋伏》古琴谱;让后人评述,功过何如?
这是电视剧《淮阴侯韩信》的主题歌《十面埋伏》,将军战术传千古,功臣末路断头颅!一曲《十面埋伏》,一声叹息!在我们学过的《高祖本纪》中刘邦曾说过:“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见,刘邦是很赏识韩信的军事才能的。作为一代名将,“韩信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南摧楚兵二十万,杀龙且,而楚遂灭。汉并天下,皆信力也。”没有韩信就没有汉家王朝。可韩信的结局却是夷灭三族。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淮阴侯列传》,探究司马迁的态度和观点。
三、检查预习
1、注音
商贾()
晨炊蓐()食
漂()染
井陉()
裨()益
偏裨()辎()重
2、文章的结构层次
四、研读文本1----3节
1、朗读课文,小组内讨论解决在预习中的疑难点,并推举一人翻译课文。
词类活用:
通假字:
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重点句子翻译:
2、补充三个故事的结局:(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这三个故事,揭示了韩信怎样的个性特点?
五、研读文本4---7节
1、朗读课文,小组内讨论解决在预习中的疑难点,并推举一人翻译课文。
词类活用:
通假字:
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重点句子翻译:
2、研究文本P138中“阅读与探讨”部分的“萧何追韩信”“登坛拜将”。
讨论:这是从正面还是侧面写韩信的卓越才能?
3、4——7节是写与赵国之间的一场战争,给这场战争取一个名称,并且说说是从正面还是侧面表现韩信的军事才能。
4、问题探究:
(1)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
(2)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六、研读文本8——10节 :
1、朗读课文,小组内讨论解决在预习中的疑难点,并推举一人翻译课文。
词类活用:
通假字:
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重点句子翻译:
2、问题探究:
(1)有人说韩信是被吕后等设计陷害死的;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对此你怎么看?请认真研读课文,收集有关资料,说说你的看法。
(2)韩信墓前有对联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联中“一知己”和“两妇人”分别指代什么人?
七、研读文本11节
1、翻译课文
2、讨论司马迁对韩信的看法,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表达了怎样的历史观?
八、本文叙事曲折,情节起伏有致,试做简要分析。
九、检测题
1、一词多义
且: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
绝:从间道绝其辎重
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
秦之纲绝而维弛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穷且益艰,不坠青云之志
2、翻译句子
(1)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2)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3)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4)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第四篇:侯欢自荐书
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您好!
首先真诚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自荐信,这对一个即将迈出校门的学子而言,将是一份莫大的鼓励。这是一份简单而又朴实的自荐信。也许它的普通没深深地吸住您的眼光,但它却蕴涵着一颗真诚的心。为此,我诚心恳求您能阅读这份普通的心。
我叫侯欢,来自四川阆中,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届毕业生。今天我是怀着平静而又激动的心情呈上这份自荐书的。之所以平静,我的知识和能力不会让你们失望,将无愧于您的选择;之所以激动,我决定以无悔的青春走到你们中间,实现共同的辉煌。在这里,我不能向您出示任何有权威人士的推荐书来为我谋得职业,也拿不出一摞摞的获奖证书来做为我的筹码,而只能赁自己十几年来刻苦学习的结果和吃苦耐劳的本性来做为我的奠基石,如果说我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我年轻,年轻就是我的资本。
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血管里流着的是泥土的芳醇和农民的憨厚,也教了我坚韧不拔的处事准则和方法,家庭的贫困、父母的期望、社会的竟争是我学习的动力。我十分珍惜大专三年的学习。在校的三年里,我认真学习,勤奋刻苦,从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出发,努力掌握其基本技能技巧,深钻细研,寻求其内在规律一个人只有把聪明才智应用到实际上工作中去,服务于社会,有利于社会,让效益和效率来证明自己,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我坚信,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才能做出更出色的成绩!
请各位领导给我一个机会,我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请各位领导给我一个机会,我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此致
敬礼!
自荐人:侯欢
202_年12月12日
第五篇:留侯论
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材,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句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普通人受到侮辱,拔剑而起,挺身上前搏斗,这不值得算作勇敢。天下有一种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的对他施加侮辱也不动怒。为什麼能够这样呢?因为他胸怀大志,目标高远(的缘故)啊。
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麼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於授给张良兵书(而在於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在韩国已灭亡时,秦朝正很强盛,秦王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裏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势可以驾驭(连上句意思是:在锋芒之势上,是没有可乘之机的)。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裏的。为什麼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裏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藉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在会稽陷於困境,他到吴国去做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耽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麼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自然,秦始皇不能使他惊恐,项羽不能使他发怒。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於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因此随随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养那完整的刀锋(把自己的精锐实力保养得很好,等待对方的衰弊),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谁料到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气和度量不相称。啊!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吧(言外之意:正因为张良有能忍之大度,所以,尽管他状貌如妇人,却能成就大业,远比外表魁梧的人奇伟万倍)!赏析: 本文系仁宗嘉六年,作者为答御试策而写的一批论策中的一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之妙,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体现了苏轼史论汪洋恣肆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