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致辞 > 讲话稿
婚姻与家庭讲话稿(小编整理)
编辑:岁月静好 识别码:88-1038105 讲话稿 发布时间: 2024-06-16 21:15:5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婚姻与家庭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妇联的姐妹们:

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在美丽的宁夏,与妇联的领导们、朋友们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向大家介绍婚姻与家庭杂志,汇报我们的办刊工作。

有26年历史的《婚姻与家庭》杂志,一直是全国妇联指导妇女工作、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宣传舆论载体。我们的目标之一就是努力做好各级妇联组织的助手,成为妇女工作战线中的一支生力军和服务队。

但过去,对婚姻与家庭这本杂志的认识一直有模糊不清的地方。有些人认为情感问题、家庭问题只是个人的私事,与别人无关,与社会无关。婚姻与家庭杂志不就是登点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情吗?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

事实上,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就可能已经发现:婚姻情感话题正在越来越频繁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非诚勿扰》类的相亲节目为什么会火?《双面胶》《媳妇的美好时代》《幸福来敲门》这样的电视节目为什么收视率那么高?一部《婚姻法》的司法解释出台又为什么会让那么多人议论纷纷?就是因为“只有婚姻家庭幸福,人生才能成功圆满”的观念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而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又给人们的情感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个人能否妥善处理两性关系以及亲子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它除了关系到自身的生活质量、前途命运,以及一个家庭所有成员的幸福指数,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祥和。

每一天当我们翻开报纸,都会发现很多大大小小的社会事件背后,都离不开婚姻或家庭四个字。或许您还记得引发社会热烈讨论的药家鑫一案。药家鑫孤僻、偏执的思维和残忍的行事风格是如何形成的?从药家鑫父母在事后的反省中我们看到,从小母亲对他极度溺爱,父亲则对他极度苛刻,甚至因为弹不好琴,把他关到地下室,还对他奉行棍棒教育。如果通过心理学的分析可以发现,他在撞人后疯狂杀人的那一刻,潜意识里是在发泄对父亲的愤怒。一个三口之家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让另一个三口之家无辜受害,一个家庭不和谐,给社会也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夫妻因为吵架,摔死自己的孩子;婆媳因为不和,引发杀人血案……这样比比皆是的社会事件恰恰说明,家里的事没有一件是小事。

正如中国古训所说:家和万事兴。家庭和谐了,社会才能和谐。202_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高屋建瓴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把建设和谐家庭的意义提升到了新的高度。202_年7月6日,宋秀岩主席在全国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指出,我们要创新思想教育方法,扎实做好疏导妇女情绪、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随时随地为妇女化解心理困惑、疏导负面情绪,调适婚姻家庭关系。宋主席强调的这些工作,恰恰是《婚姻与家庭》杂志一直在做的事。可以说,《婚姻与家庭》杂志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无论从党的政策、妇联的工作方向还是社会大众的需求上看,都需要这样一本为家庭提供情感帮助的杂志。

而《婚姻与家庭》也在牢牢把握这样一个发展契机,致力于打造中国情感帮助第一品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她已经成为宣传、倡导“建设和谐家庭”的必读刊物,不仅影响和改变了众多的读者以及家庭,还成为各地妇联组织积极开展工作的好帮手。

下面,我通过杂志202_年所刊登过的一些选题与内容,具体向大家介绍一下《婚姻与家庭》的办刊特色,以及它在帮助妇联组织开展工作上的优势。

第一,提供情感帮助,是各级妇联“妇女之家”发挥情感疏导功能的有利武器。

202_年6月4日,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离婚率连续30年上升,每天我国有5000多对夫妻离婚。来自我们妇联的数据也显示,我国城乡婚姻家庭领域的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婚姻家庭类问题已经占妇联上访的60%左右。基于这样的背景,大家都明白解决妇女群众婚姻家庭问题很重要,但如何去做却陷入困境。找专家咨询,太贵;看心理学的专业书籍,又看不懂。

而《婚姻与家庭》杂志恰恰发挥着连接读者和心理专家的桥梁作用,著名心理专家黄维仁、岳晓东、金韵蓉、张德芬、李子勋、武志红、吴熙娟、乐嘉等,都是我们专家团队的一员。我们的文章通过一个个故事、一个个案例,配以专家点评,用通俗化解读的方式,让读者明白:在自己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应该怎么想,可以怎么办。应该说是花低廉的价钱获得了受益终生的权威指导。

202_年10月上半月刊登了这样一个故事《合法换妻,20年后的初恋回归看起来很美》:说的是江苏淮安有两对夫妻互为对方的初恋情人,相约在同一天去民政局离婚,然后重新组合。事情发生在今年6月份,当时有很多媒体报道这件事。但我们杂志的报道没有停留在新闻的层面上,也没有像很多媒体一样挖掘他们的初恋故事,而是把侧重点放在婚姻重组之后。像我们当初预料的一样,这两对夫妻在重新结婚之后,只经历了短暂的感情蜜月期,就开始发现对方已经不是自己记忆中的那个人,与初恋生活在一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甚至不如自己刚刚结束的婚姻。为什么会这样?接下去还能怎样?难不成再离一次婚吗?两对夫妻又重新陷入了苦恼之中。

虽然生活中我们也许不会像这两对夫妻一样有机会重新与初恋结合,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人的婚姻都或多或少会受到来自初恋的影响。尤其是当生活不如意时,就容易回过头去找原因,以为如果当初嫁给另外那个人,今天的日子会更好一些。在我们文章后面的点评中,专家分析说:世间不是完全没有重拾初恋后完美的结局,但是客观地分析一下,概率还是比较低的。一是因为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二是因为其实他们真正拥有的也只有记忆而已。对方的真实当年就未必有多了解,何况经历多年后彼此还会有许多变化。因此,她认为这两对夫妻的处理过于冲动,他们可以结束不满意的婚姻,但对于和初恋的再婚,还应有更理性的认识。要想到,初恋情人也绝不是完美的象征,他可能也有自己的难以接受、难以忍受的部分。和初恋的结合,也要经历从理想化到现实接受、磨合的过程。

读者看完这个故事后,对于这两对夫妻的问题所在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以后,自己或者朋友遇到类似的问题,也知道该如何去处理。所以,开个玩笑,再见到初恋情人,大家也不用那么激动了。因为你知道,就算你们鸳梦重温,一样有很多问题需要去面对。还不如下点功夫,努力把眼前的婚姻经营好。

今年的杂志中,类似这样典型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还有湖南张家界一对中国夫妻生下一个黑孩,引发了丈夫对妻子是否出轨的怀疑,这篇文章点题之处就是夫妻间的信任问题。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总之,经常听到妇联的同志向我们反映说:婚姻与家庭杂志真的很有用,看完了之后可以把里面的分析运用到接待上访的实际工作中,非常有效。

《婚姻与家庭》杂志正在努力成为和谐家庭建设必读刊物,也希望可以成为妇女之家常年可供阅览的必订刊物,今后我们要争取进入各级妇联的“妇女之家”,将我刊“情感帮助”的理念传递到千家万户。婚姻与家庭杂志将以不见面的专家身份,润物细无声地给予广大妇女潜移默化的影响。把杂志拥有的最权威的专家资源,转化成广大妇女自我疏导、自我调适、自我成长的有力帮手。

第二,宣传幸福榜样,是各级妇联组织开展和谐家庭建设的贴心助手。

在直面情感问题、化解家庭矛盾的同时,婚姻与家庭杂志也非常重视从正面来树立幸福榜样,弘扬家庭美德,宣传让爱情活在婚姻里的技巧。我们的理想就是要为人人都拥有纯洁的爱情、美满的婚姻、幸福的家庭而不懈努力,让爱情活在婚姻里,让爱活在家庭里。

中国的家庭关系正在由传统的义务型,转化为现代的情感型。这就使得夫妻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中心,夫妻之间的情感成为家庭中最为敏感的问题。夫妻之间有无爱情,是否情投意合,成为家庭中头等重要的事情。

在我们今年刊登过的人物中,有著名导演王小帅、《媳妇的美好时代》导演刘江、以一曲《忐忑》扬名天下的龚琳娜、与张艺谋一起导演印象系列的王潮歌,还有琼瑶、许常德、张德芬、痞子蔡等。

通过他们对自己幸福生活的讲述与感悟,读者可以学习到一些夫妻相处的技巧、婚姻保鲜的窍门,以及使自己的婚姻更幸福的理念。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幸福的婚姻不是没有问题的婚姻,而是善于解决问题的婚姻。

被动的女人总是等着天上掉下一个好男人,似乎找到了好男人就可以拥有幸福的婚姻。其实我们知道,两个好人在一起并不见得就幸福。只有主动经营婚姻,擅于解决问题的人,才能拥有好的婚姻。

这样的观点也一直贯穿在婚姻与家庭杂志的《体验》栏目中。在这个栏目中,我们请读者亲自体验心理学教给我们的一些相处技巧以及幸福方法,比如《这5天让男人当主妇》,让妻子得知丈夫的不容易,丈夫也体会妻子的辛苦;比如《将亲密一点一点吻回来》,简单的一个吻,就能化解夫妻关系日渐疏离的中年懈怠;比如《交换不能说的秘密》,通过夫妻互换日记,让对方得知原来面对同一件事情,我们的想法和需求如此不一样,我们都误读了对方;比如《5天挽回精神出轨的丈夫》……等等。这些文章告诉我们:其实只需要一点点心理学的技巧,只需要一点点的改变,爱就能重新回来。

第三,关注热点话题,为各级妇联组织把握妇女思想动态开展工作提供可借鉴的视角。

婚姻与家庭杂志一直密切关注婚姻家庭领域的最新焦点问题,剖析社会热点事件,引导读者更好地体悟婚姻、情感和人生,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人关系,从而建立和谐的家庭。而这些深入的分析、权威的解读也为各级妇联的同志们把握妇女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主动开展工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视角。

202_年母亲节前夕,“虎妈”引起了全球对中国式教育的关注和讨论。是不是中国的妈妈都是母老虎?中国的妈妈是专制、恐怖的代名词?虎妈的教育是否适合中国?在《中国式妈妈》的策划中,我们为读者还原生活中最真实的中国妈妈,并提供了更多适合中国妈妈的教子之路。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婚姻家庭中需要公证的事件越来越多。公证处从昔日的冷冷清清到如今的门庭若市,其实是时代和婚姻变迁的浓缩体现。针对这种变迁,本刊推出《新公证时代》的策划,解读婚姻家庭中与公证有关的种种故事,主人公背后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以及它反映出的婚姻在新时代的变迁和意义,并为公证时代的婚姻如何走向幸福提供了答案。

再有,就是最近媒体上最热的事情,想必大家也在关注。8月13日,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正式开始实施,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尤其是女性情绪的大爆发。引爆情绪的主要有两条: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离婚时,一方婚前贷款购买的不动产,应归产权登记方所有。简单说就是:公婆给儿子买的房,儿媳没份;老公婚前已支付首付款买的房,老婆婚后没份。

面对这两条规定,预想着将来丈夫出轨自己不得不净身出户的女性,在网络上宣泄着愤怒、不满和无奈。不少女性说,这其实是一部“男人的法律”,为男人出轨提供了便利,给婚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而女人对于婚姻的付出被全部忽视,然后一无所有。解释三真的这么不公平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这部法律,抨击它,还是利用它保护权益?

202_年10月下半月刊热点栏目中,我们对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分别邀请了法律专家、女性专家、心理专家,从三个角度来解读。法律专家对女性关注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并指出人们之所以会这么评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新法存在误读,对部分新解释没有充分理解,不免有些断章取义。而且,不能孤立地看待新解释,不能离开婚姻法的主干来看,如果对新解释有了全面了解后,大家会发现,本次的新解释还是充分考虑了女性权益。

而女性专家认为:解释三的有些条款突出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条款对于婚姻关系中的弱势者不利,值得讨论。例如,目前中国农村的婚姻习俗大多是男方家庭提供婚房,女方家庭提供嫁妆,结婚之后女方承担更多家务劳动。按照这一司法解释,为家庭默默付出的农村妇女一旦离婚,可能会面临无处安身的窘境。尽管从长远来看,解释三中的一些条款对于改变传统的婚嫁习俗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从目前现实情况看,这一司法解释与《婚姻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立法原则存在冲突,似乎更多地考虑了婚前出资购买房产一方的权益,对于在婚姻中默默承担家庭照料责任,但无钱购买房产的弱势妇女的权益保护不足。

而心理专家的视角则更为独特,她认为解释三给社会(或者说女性)带来如此大的情绪反应,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女性对于婚姻的认知,更是女性在这个时代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但婚姻法其实是一部离婚法,它不管你平时怎么过日子。一部婚姻法跟一个人一辈子的幸福没那么密切。我们的生活不会因为一部婚姻法就发生彻头彻尾的变化,我们的将来怎么走,人格力量和成熟程度要负更大的责任。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背景下,都有过得好的过得糟的,全职主妇也有过得风生水起的,职场女性也有幸福得一塌糊涂的。说到底,法律是是为了让法官办案子方便的,而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它根本管不了。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部法律而杞人忧天,反而凭生许多烦恼影响自己眼下的生活。

除了婚姻法新解释的热点话题,我们做过的选题《开心网、人人网,微博,婚姻新杀手?》《想生二胎的,请举手》《父母的陪读人生》《有偿带孙,太现实还是太及时》《裸婚时代,细节如何打败爱情》《私奔,一场真爱的幻觉》都是紧扣新闻、抓住热点,在提供权威解读的同时,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作为本刊拳头产品的纪实故事,我们也选取当前最热或者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和人物,进行深度采访、深度解读,分析人性的善恶,探究案件发生的原因,给读者最智慧的启示。比如被媒体成为中国最后一个“流氓”的牛玉强妻子接受本刊专访,讲述别人眼中的“流氓”其实是一个对家庭极其负责的好丈夫;比如被死刑的打死城管的小贩夏俊峰,我们的记者采访他的妻子时,这个瘦小的女人说“不管结果如何,我都要让孩子知道世界是美好的,世界上的人都是善良的”,真的让人非常感动,我们愿意把这一份积极的想法传递出去,让这个社会因为有这样宽容、智慧的女性而变得更美好。

《婚姻与家庭》创刊至今,连续12年保持着稳定的发行量,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荣获了众多的荣誉。这除了与杂志的内容受大家欢迎之外,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效的宣传推广工作。而成绩的取得与各地妇联组织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也与各位领导和姐妹们的辛苦努力分不开。

在此,我衷心希望领导和姐妹们能够对杂志的发展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继续给予婚姻与家庭杂志更大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尝试,让更多读者都能了解、熟悉并喜欢我们的杂志。

最后祝在座的每一位婚姻幸福,家庭美满!接下来的几天,能有一个愉快的旅程!谢谢大家。

第二篇:婚姻与家庭的论文

对婚姻与家庭的认识

社会学说,婚姻家庭与性是人类最初级的生活圈,是连接个人与社会的中介。从个人活动的角度看,家庭是一个实体单位(家),从社会运行的角度看,它是一种社会设置(户)。抛却物质的需求不考虑,人最大的精神需求来自两方面,一是自身价值的实现或说得到认同,这主要表现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另一个就是情感上的依托和归属,这种情感的依托和归属就主要体现在家庭中。爱情只是家庭的一个相关物,有时它在家庭中的主导力量可能微乎其微。一个成年人,未婚且没有男(女)朋友,或是选择独身生活的人,他们的情感一定会经常的失落和迷失,这是事业上再大的成就也无法代替的。家在某种含义上可能就是一盏黑夜仍为你守侯的灯,孩子一声稚嫩的呼叫(爸爸或妈妈),爱人一句不经意的叮嘱,或是一家人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一个让你逃避烦琐的礼仪和人情世故的地方,一个安抚你伤痛,给你信心和勇气的地方,一个受伤时让你最先想到的地方。很难想象,如果下班后没有一个家为你守侯,你怎能保持上班时的精力充沛?如果没有一个家为你支撑,你怎么会有不断进取的雄心和壮志?所以大部分人都要成“家”,所以潘美辰会唱“我想有个家”,而且那么多人也跟着她一遍一遍地唱。这个“家”指的是社会学中的核心家庭,即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在“家”里,多半是已经进入平静期的爱情,不会有太多爱的激情和波澜,而是都化作了涓涓细流。在爱情萌发期和激情期显得特别重要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的体貌在这时就变的无足轻重了。品质、性格的重要性上升到了首位(离婚只听说性格不合的居多,倒是没听说过嫌对方丑陋的)而且年龄、生活方式、性别、经济生活都和爱情一样成为影响家庭和谐与完美的重要因素。这就是家庭的实质。是婚姻使爱情与家庭扭结为一体。爱情的终极阶段是婚姻,婚姻又是家庭的起点和基础。婚姻是什么呢?从实体单位的角度讲,婚姻就是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从社会设置的角度讲,婚姻的本质是一种契约(如果不离婚,就是生死契)它首先强调是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婚姻法》是其法律保障,结婚证书是其书面合同)婚姻,一般来说有爱情垫底,有性维系,有家庭相伴,有舆论道德约束,有法律维护。

以下就是我查阅到关于婚姻与家庭的资料。

“婚姻”一词早在《诗经》里便已出现,意指嫁娶,代表了夫妻双方,在商朝也出现了“家”的概念。我国的先民经历了群婚到对偶婚的阶段,经历了无家到有家的过

程。从原初的掠夺婚、买卖婚到一夫一妻多妾制,逐步完善了婚姻制度与家庭关系。在中国,“婚姻”一词虽然出现在嫁娶事实发生之后,但我们在周代的《诗经》里,已经能见到“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小雅·我行其野》)这样的说法,这儿的“昏姻”,指的就是嫁娶。另外,婚姻二字还分别代表了夫与妻,或者指姻亲的双方。“家庭”一词,则一直到南北朝时期方才出现,不过,与“家庭”同义的“家”这个字,却也和“昏”、“因”(“婚”、“姻”的本字)一样,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就能见到了。后来,春秋末期思想家墨子说:“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其含意也是非常清楚的。

我们现在一般把男女两性的结合,而且这种结合还形成了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夫妻关系称为婚姻。把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而产生的亲属间的共同生活单位称为家庭。家庭与婚姻有密切联系,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家庭是缔结婚姻的结果,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家庭是一种满足某种功能的结构.有人宣称家庭是一种普遍性的制度,他们认为家庭之所以被发现存在于每一个人类社会之中是因为它履行着某一项维系社会生活的基本功能,如繁衍后代,组织生产和生活、抚育和教育子女等。家庭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家庭的基础是两性的结合,被一定的社会制度所确认,成为婚姻关系。连接家庭成员的纽带一般是婚姻和血缘,血缘关系既是自然关系也是社会关系。家庭是婚姻关系的产物,血缘关系从婚姻关系而来,对家庭的存在与维系起着加固的作用。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人类生活的组织形式,家庭并不是从来就有、一成不变的,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可以说是人类社会中最具普遍性的一种社会制度和文化现象。家庭的职能、性质、形式和结构都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反之,又对一定生产方式的发展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形式。在远古时期,人类不知婚姻为何事,家庭为何物,有过漫长的混沌杂居阶段。原始社会早期阶段的人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在这数以百万年计的漫长时期内,任何意义上的婚姻家庭制度都不存在,人们过着毫无限制的、杂乱的性关系生活。

这些帮助了我更全面的认识了婚姻与家庭,加上老师精彩的讲课,对于婚姻与家庭我有了更深的认识。

婚姻与爱情,这是一个长久以来备受关注的无休止的话题。每个人对它都有自己的一套所谓“真理”。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有了婚姻,爱情就死去了。所以有那

么一群人始终宣扬着只谈恋爱不结婚。而在我看来也许有了婚姻爱情真的会死去,然而爱情就是那通往“坟墓”的道路,如果没有到达那“坟墓”,爱情也会死在那通往“坟墓”的道路上,变成连墓碑也没有的荒冢。从爱情到婚姻,这是一个完整的进化过程,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完成的生命的一个过程,可以说婚姻应该是爱情的升华。爱和情是应该分开谈论的,就像爱人和情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没有以婚姻为目标的,那只是情,而非爱。这样的爱情是残废的。

有些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惧怕婚姻,害怕责任,所谓“不想做以后会让双方后悔的事”。可是第一个用双脚直立行走的灵掌类动物是知道会进化成人类才选择从树上搬迁到地上生活的吗?婚姻不是数学题,不会有人明知道答案是错的还要去写,但是在爱情与婚姻里没有人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因为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你看待生活担待生命的态度,天长地久有没有?当然有!为什么大多数人不相信有?因为他们没有找到人生旅途中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也就是冥冥中注定的那一个。为什么找不到?茫茫人海,人生如露,要找到最合适自己的那一个谈何容易?你或许可以在40岁时找到上天注定的那一个,可是你能等到40岁吗?在20多岁时找不到,却不得不结婚,在三四十岁时找到却不得不放弃。这就是人生的悲哀。

当有人选择结束一段婚姻去追随自己的那个注定的人,也许有人骂她或他的选择是背信弃义,骂他人品低劣,也许有人欣赏他或她的坚持是对的。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对与错,只是我们都站在不同的位置上,只能看到事情的一面。曾经有个为了所谓真爱而放弃原有婚姻的人,当我问他是否后悔时,他说:“选择婚姻是对家庭负责,选择真爱是对自己负责。”而这个抛弃了家庭的人,他真的错了吗?只有他自己知道。婚姻与家庭其实是一个意思,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家庭则关系到两家人甚至社会。只不过婚姻比较狭义的指一夫一妻,而家庭则广泛的连带着子女,双方父母甚至一大票的兄弟姐妹叔伯妯娌。家庭是婚姻的必然产物,是一种责任,义务,有结婚的必要就要有接受一个新的大家庭的觉悟。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得不负的责任里,即要为人,那么就永远无法逃脱责任。就像那句话,生活就像强奸,既然不能反抗,那就享受吧。是“反抗”还是“享受”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态度问题。

最后,希望自己以后能在婚姻与家庭这个人生课题上做得更好,俗话说:“嫁人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希望我也能找个好人家!

第三篇:婚姻、爱情、家庭与法

侗族的婚姻

婚姻从其原始状态起便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故事之一,侗族的婚姻也不例外。侗族婚姻在择偶范围、求爱艺术、定婚情趣、婚礼仪式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特点,形成独特的婚姻文化。

一、从婚姻制度看,侗族婚姻系一夫一妻制 这一制度的确立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在进入氏族社会后,形成了许多以姓氏为标志的固定婚姻集团。这些集团即使迁徙远离,也要遵守互相间形成的婚姻关系,不得中断。这样便给后代婚姻带来桎梏,束缚了氏族内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于是不得不改变原来的婚姻关系,在姓氏或者说氏族内“破姓开亲”,分裂为彼此互为婚姻的婚姻集团,建立新的婚姻关系,这种新型的婚姻关系使得同一氏族内远隔数代、年龄相当、不同辈份的人可以成婚,扩大了通婚范围。

二、从择偶的角度看,侗族婚姻一般以自愿为基础,但解放前由于受汉族封建习俗的影响,包办婚姻逐渐增多。

除接近汉族地区的地方比较讲究“年庚八字”外,大多数地方都不讲究年庚八字,对财产、门第、贞操等也不看重,考虑较多的是勤劳与否,有无亲族等情况。通常只要彼此情投意合,同一辈份,或远隔二三代的不同辈份,不同氏族,均可为婚,但除有“破姓开亲”的外,一般同宗不婚,姨表兄弟姊妹被视为同胞共同的兄弟姐妹,不能通婚。

三、从恋爱的方式看,侗族男女青年都有自由恋爱的权利,他们的恋爱也是自由的。在南部方言区,平日里,青年的社交活动一般是通过“行歌坐夜”方式互相了解,建立感情。行歌坐夜,就是通过互唱情歌来谈情说爱。行歌坐夜的地点大体有两种,一是女家的木楼,二是侗家村寨的公用木楼,即“月堂”。在姑娘家木楼上行歌坐夜,为黔东南和与湖南省毗连地区风俗,称为“行歌坐月”。这些地区的侗族男女年到十一二岁以后,即在少年时期,便开始分别聚于某家或月堂,由老人为之教歌、学唱,进行恋爱前的训练。女孩长到十五六岁,即可与族内或邻居的姊妹、姑娘结成同伴,于晚间聚集在某家或月堂,一边从事针线或其他手工活路,一边等待外寨或外民族的小伙子来谈情说爱。每当夜幕降临,小伙子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弹着琵琶到外寨、外氏族去寻找自己心爱的姑娘。届时大家同聚一堂,分别围坐于“火塘”旁边或长廊下,男的弹起琵琶,女的边做手工,边吟歌相合,或谈情说爱,或以对歌为乐。若双方情投意合,感情深厚,男方则集资买糖或鸭子,女方则凑糯米,合煮稀饭,同食夜宵,借以表示情深意浓。若其中某女与某男情投意合,难舍难分,则互换信物,表示定下终身。随后男方可告知父母,请媒人到女方家撮合,若遭到女方父母阻拦,可双方约逃,私奔男家。

私奔成婚是紧张的,男方要请众家族商议,作好一切应变措施。私奔前,男方通知女方作好准备和具体时间。届时,男方带两名聪明能干的伙伴一同前往。鸡叫三更,女方在家人不发觉的时候,由两位知心姐妹送到路口,就跟着男方走了。到男方家后,众家族紧急商议,先把男女双方转移隐藏,防止女方家族来人抢回。而后在家族中选择一位德高望众、能言善辩的人,赶到女家去报信,并对女家父母陪礼道歉,说尽好话,以求谅解。若女家没有什么意见,就可以讲定认亲日期和彩礼等事。男方家去认亲时,要备足彩礼。去时,要六个男的挑彩礼,六个女的陪同新娘回家,但必须在鸡叫前赶回。认亲以后,便可在娘家一住三年,逢年过节和农忙季节,男方派人去接回,直到女方怀孕后才到男方家定居。

如果引婚不能取得女方父母及众家族的同意,报信后,女方家族要到男方家来追回姑娘。这时,男女双方回避,由父母及众家族出面,热情招待,说尽好话。若女方家此次追不回姑娘,下次就不会再来。男家为了建立好关系,还派人多次去女家说情,同意后,即可认亲,否则,从此不允许姑娘回家。有的直至生一二个小孩后,再派人到女方家说情,女方家同意后,方可往来。也有的从此断绝关系,永不往来。

四、从婚姻的缔结方式看,实行结婚自愿原则。

说亲:今称“求婚”,实则为男方托媒人带礼物(糖果)到女方家求亲。若女方家同意就收下礼物,若不同意则婉言谢绝。如果家中不答应,而女方和男方生死在一起,男方家会亲媒人第二次到女方家说亲;女子主动请支持她的族里人去跟父母做工作。女子当面接糖果交给父母,大部分父母只好依从。这样,说亲就算成功了。

相亲:又称“看屋”。婚姻是人一辈子的终身大事,马虎不得。特别是女方,为防止男方花言巧语的诱惑而上当受骗,要对男方进行全面查访、衡量门户、比较人品,落实言行是否一致。女方在姑嫂和婶婶的陪同下到男方家走一趟以探虚实,国为她们有眼力和经验。此行极为关键,弄不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男方早有思想准备,多方迎合,家里扫得干干净净,并设宴款侍。女方通过亲眼察看,便与姑嫂和婶婶商量,思想统一后,如女方满意便入席吃饭,并接受男女的馈赠。不满意,无论路程多远,滴水不喝即转身回程。

煮小篮子:相亲后,男方这时要准备一桌酒菜和礼物,由媒人、家族长辈和兄弟一起去女方认亲。妇方把很亲近的叔叔、伯伯、堂兄、堂妹请来,双方介绍相认,说明来意,得到女方家人的认可,称“开口礼”。同时征求女方父母意见确定煮大篮子的日期。

煮大篮子:叫“讨八字”,又叫“定婚”。这天可热闹了。一般男方要杀一头猪(备八桌酒菜的肉)、一担酒、两斗米、一担“家媒酒菜”、一担开礼的肉和糖、鞭炮等,还要送去4至8件衣料,同时备有一份“鸾书”,“鸾书”上写有男方年庚,到了女方寨子开始放鞭炮,要让全寨的人都知道今天某家女孩定婚。这时,女方的家族老少、亲戚朋友,早已在家门口迎候,放炮迎接。开始操办酒席。酒席过后,男方拿出“鸾书”,文房四宝,放在桌子上,请女方哥哥或弟弟,堂兄提笔,把女方的年庚写在“鸾书”上,男为乾、女为坤。这叫“合八字”、也叫“发八字”,写完,兄弟还要讲几句吉语祝贺。男方叩头拜谢用茶盘接过“鸾书”。从此定为亲家,女方就是男方的人了。第二天或第三天酒醉饭饱回家,相互来往也慢慢的多起不。

报日子:煮大篮子定亲后,男方拿着双方的年庚八字找预测先生择定结婚日子。由媒人拿着结婚吉日“课单”(上面写有成亲日子时辰)和礼物到女方家通知成亲的具体日期,同时把“花园酒钱”交给女方的父母,叫“报日子”。

哭嫁:侗族婚礼隆重而有特色,当成亲吉日选定后,姑娘在出嫁前就开始“哭嫁”。一到晚上,寨上姑娘们就去陪嫁,互相用歌倾诉情怀。嫁娘唱的多是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和兄弟姐妹离别之情,姑娘们唱的多是对嫁娘的祝福和思念。嫁歌音调低沉,如诉如泣,情真意切,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在场的人们也难免要流下串串热泪。尤其是屈从父母的嫁娘,心想要与心上人永远离别,歌词更加辈切,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哭嫁人。如果恋人在场,但家里人必加提防,不使意外发生。男方在婚前几天就要作好新房布置及洒席等准备。

出嫁:嫁娘出嫁当天,新郎家要派出十多人的迎亲队伍(称“官亲郎”)到新娘家接亲。女方待迎亲对伍到达屋边时。便将大门掩上,以歌盘问。如“官亲郎”对答不出,就不得从大门而入,但迎亲人员中都有熟练的歌手,是不会被拦住的。进到新娘家后,便享受丰盛的酒肉款待。当晚,举行歌会,称“嫁歌”,伴嫁的男女青年可以嬉戏“官亲郎”,用锅底灰拌水抹“官亲郎”的脸等,以试探其机敏和歌才。嫁歌往往都是一唱一和,对答如流。“嫦娥奔月”唱到“昭君出塞”,歌声不断到通宵达旦。明天。一般嫁娘于“卯”时出门。新娘在“官亲郎”和“皇客”的簇拥下,穿着“露水衣”,顶着布伞(也有坐轿者)上路。出大门时,由其兄弟背过门槛或背上花轿。“女官亲”提着火把或马灯走在前面,唢呐在后,紧跟着新娘和皇客,后有嫁奁,一路上吹吹打打,迎亲对伍十分状观。

躲喜:当迎亲对伍行至新郎家门时,男方全家都要回避,叫“躲喜”。此俗风趣而又诙谐,平谈而又奇巧。在新娘进门时刻,作为亲郎家的亲人却悄悄的躲藏起来。这个神秘而隐蔽的地方谁也找不到,只有主婚人心中明白。按照侗家婚俗,男方的父母和新郎是不能过早的各新娘见面的。侗家人认为,新人过门时年青气盛。如果过早见面,一来冲了喜气,对新人不利,二来新人与公婆过早见面,以后公媳、婆媳之间会经常发生口角,伤一家和气。新郎和新娘过早见面,会感情平淡、阴阳相冲。只要躲过一阵喜气临门的高潮,就会化解矛盾,洪福齐天。

接亲:迎亲对伍来到新郎大门前,由接亲婆上前收合布伞或启开轿门,将新娘和皇客迎进中堂或火铺上,打出一盆热水(内掺有甜酒汁,含甜密之意)给新娘洗脸。换上男方备好的新装,待皇客吃完甜酒各油茶后,迎新娘和女皇客进洞房挂帐子,取出娘家送的被子铺床。还要讲吉语祝福“天长地久,早生贵子”。挂帐毕,全家人便和新娘皇客见面。拜堂(也有不拜堂的),尔后新娘进入洞房。当晚,大摆宴席款待宾客,酒歌唱到天明。男家众亲一般要设宴三天,第一天为“迎亲下马酒”,第二天为“家族迎亲酒”,第三天为“皇客上马酒”。三天酒宴新郎新娘不能同房,新娘由女皇相陪。宴毕,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转脚”,在娘家住一宿,第二天回到婆家,炖一个猪肚子共餐,叫“合肚”,象征全家和睦团结。新娘回门后,新婚夫妻才可入洞房、共度蜜月。

五、从解除婚约和离婚的方式看,实行自愿原则。解除婚约大多因男女双方小时候由父母包办婚姻,长大后,自觉不当而解除。女方不愿意,只要将原来男方包来的茶叶、盐巴一包退回男方家,就算是解除婚约;男方不愿意,亲自到女方家说明就算完事。不管谁先提出,只能说自己不配对方,不能说别人的短处。离婚方式同样实行自愿原则,若男女双方婚后感情破裂,一方不同意,经双方家族长者调处,由提出方补偿另一方资金和物资,达成协议,就算是离婚。达不成协议的由寨老裁决,寨老决不了的,移交法院裁决。

综上所述,侗族的婚姻制度在经历了远古时代的掠夺婚后又进入包办和自主婚姻并存的发展阶段,这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婚姻制度在不断完善并实现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这种“不落夫家”的婚姻习俗,是新嫁娘对做闺女时娘家生活的深沉的流连忘返,是远古母系社会尊重母系亲情的古风的回响,也是现代社会对已提上日程的维护妇女权益的呼吁。

第四篇:佛化婚姻与佛化家庭

圣严法师:佛化婚姻与佛化家庭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圣严法师 发布时间:202_-7-12 19:51:02 繁體版

谈如何建立美满婚姻

佛教是不赞成结婚的吗?当然不是。不过,佛教的确赞叹出家的功德,那也并不等于反对在家人结婚,信了佛教的人也不会都该出家。其实,唐宋时代,在家的佛教非常兴盛,我们可以从敦煌石窟的文字记载、图画、或雕刻中,看到许多关于在家居士家庭生活的描述。宋、元朝以后,佛教渐渐隐遁山林,与人世间渐渐疏远,因而造成一般人认为佛教是仅属于出家人的错误观念。很多父母,如果发现自己的子女亲近道场、亲近法师,就会很担心他们出家。事实上并不尽然!你们就经常亲近寺院,却没有因此而准备出家。出家不是消极地逃避,仅有极少数人适合出家、出得了家。

在家居士是佛教的基础,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如何彼此相待。甚至还有经典讲到结婚之后,怀孕、生子的事。例如《善生经》、《玉耶女经》,均对夫妻亲子有明确的伦常原则。《长阿含十六经》明文说:为子求善婚娶是父母的义务。《中阿含经》亦明言:“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顺夫。”并说: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则无捐耗。”由此可知,佛教并不是与世隔绝的。诸位菩萨很幸运,能够参加我们第一届的佛化婚礼。今天请诸位来上课,就是从佛教徒的立场、从将来要踏入人生另一境界的立场来认识婚姻。

一、婚姻的意义

婚姻本身是责任和义务的肯定与承担。通常一般人在结婚之前,认为自己还没有结婚,可以什么都不管,不但没有想到如何让父母颐养晚年,其至还一直接受父母呵护照顾;可是,结婚之后因为有了家室,同时因为孩子的诞生,才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而产生家庭的责任感。所以结婚和没结婚是完全不一样的人,婚姻本身是家庭责任的肯定与开始。

有人说“婚姻是链锁”,“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也有现代年轻人认为,反正结了婚还可以离婚,为什么一定要结婚,不结婚不是很自由吗?这是不负责任、过份浪漫而不务实的态度。如果结婚的时候就准备离婚,还结什么婚!结了婚还要求绝对充分的放肆,还结什么婚!结婚是一份责任,岂能儿戏?请诸位菩萨一定要肯定:婚姻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是人生绝佳的历练。

现今社会问题最多的,莫过于金钱及男女色。印度因为天气炎热,一般人都很早熟,女孩子十二、三岁就能结婚,甚至更早。气候炎热加上居住空间小,所以一般人多半在树下或门前露天而眠,因此男女之间的性行为比较混乱。释尊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而规定在家居士一是要守五戒,其中的不邪淫戒更是非守不可。由此可见佛教对婚姻的重视,及夫妇彼此之间要互守信诺、互守贞操等观念的强调。可是,中国自五四新思想的学者们提倡“守贞操是吃人的礼教”,及毛泽东主张“破四旧”及“一杯水”,因此把中国弄得家庭不像家庭,夫妻不像夫妻,所以今日的中国大陆,也在注意正常的婚姻关系了。

站在佛教徒的立场,五戒中的不邪淫戒,是夫妻共守。因为邪淫不仅是家庭问题,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这种罪业是很重的。大家千万不要认为逢场作戏没有关系,假戏真演,终会导致婚姻破裂;而且以生理健康而言,男人在外面宿娼嫖妓,可能感染花柳病、梅毒、爱滋病的病毒,而带回家传染给太太,贻祸给后代。就心理层面而言,不论男女,一个人有了外遇,便会造成另一半的不平衡,因而第四者也可能接著出现,问题不断衍生,造成社会的不安,这个责任实在太大了。所以婚姻的社会责任是不容忽视的!

结婚是两个家族的结合,人际关系因之扩大而改变。面对人生的新境界,更应秉持慈悲的精神,来对待、照顾另一半的亲人,公公婆婆及岳父岳母。同时也应以智慧来处理自己的公私事务,以理性来迎接儿女的出生,给予适当的教育。这是在婚姻过程中,应该学习负起的责任与义务。

二、建立佛化家庭的意义

(1)以宗教信仰来促进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满

宗教信仰是非重要的,这次法鼓山农禅寺举办的联合婚礼,我们准备赠送每一对新人一尊观世音菩萨像,是特别请艺术家设计雕塑后制成的白瓷观音像,希望你们不论居家空间的大小,都能虔诚供奉此尊观音菩萨。从此这不仅是你的家,也是你们共同修行的道场。

供奉观世音菩萨有二种意义,一是学习、模仿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精神。如果能像观世音菩萨那样慈悲,夫妻还会吵架吗?还会打小孩吗?还会弃父母于不顾吗?还会对朋友不忠诚吗?不会的!第二种意义是,菩萨的确是有感应,当在有困难、有麻烦时,要以佛菩萨为模范,同时祈求佛菩萨给予力量和信心,让你们在平顺中共渡一生。夫妻双方由于同床异梦、意见不合是正常的。要在观世音菩萨的保佑下,互相的调和,彼此包容。

有的人结了婚以后,夫妻吵架,就来找我,我的方法,通常是谁来就骂谁,“有理扁担三,无理三扁担”,因为吵架是两张嘴巴之间的事,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吵,一会儿就吵不下去了,有了这种认知,就算对方不改变,家庭也不致于破裂。结婚仪式的本身很简单,但在婚后的未来,则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彼此一定要以宗教的信仰为依归,有了共同宗教信仰的家庭,一定会美满、幸福。

(2)以家庭的净化,提升人品、净化人间

净化人间要从净化家庭开始,也就是要从建立佛化家庭开始。以佛菩萨的慈悲、及智慧,为我们学习的重点。提升自己,净化家庭,进而影响周遭的亲人、朋友,再扩及社会,达成净化人间、建设人间净土的目标。

三、如何建立佛家庭(1)建立婚姻的共识

建立佛法家庭,是希望从你们两个人结婚时开始,就是一个佛教家庭。如何建立佛教的家庭呢?首先须要建立婚姻的共识,那便是彼此关怀、彼此尊敬、彼此体谅、彼此礼让、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这才像是互为同修的菩萨,互为善友,互相提携的佛化婚姻。

如果遇到你的另一半陷于情绪的低潮,现出消极、无奈、孤单寂寞、惊恐失望的时候,你应该鼓励他(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待我们再好好努力,千万不要灰心!我会陪著你共同度过难关,而且我们的孩子也需要你的照顾!”这就是互相关怀。

释尊教导我们,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皆是未来的佛。所以要尊敬对方,即使对方不尊敬你,甚至虐待你,也要认为这是助你成长的逆增上缘。这不是教你逆来顺受,而是在无法避免的情况已经发生的时候,就要学习接受事实,并且由衷地感谢一切助你成长的各种因缘。“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如果对方一时无法改变,一定要调整自己,时时以尊敬、尊重的态度,来与对方相处,视其为未来佛、现在的菩萨。互敬、互重,此种方式,对家庭生活的和谐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家庭问题的发生,是来自夫妇双方不能相互礼让。曾经有一位男居士在禅七期间痛哭流涕,他告诉我说:“一味嫌弃太太,是我这一生最大的罪恶,出禅堂后,我一定跪在太太面前,好好地向她赔罪、忏悔,并由衷地谢谢她多年来的包容。”禅七结束后的第二天,便见他的太太跑来告诉我:“感谢师父!本来我先生已经准备和我离婚,如今,我捡回了先生。谢谢师父。!”这是很不容易的。夫妇之间一定要互相礼让,尤其是先生对太太忏悔,因为一般而言,使得先生向太太赔罪是比较难的。

(2)怀胎之教育

结婚后,有不要孩子的权利,如果仅为自私,便是不负责任的想法,也是拒绝成长的观念;如果不自量力拚命生孩子,也是自害害人的事。有了孩子,才会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生养儿女是多么的不容易!从怀孕到生产,从生产到小孩上学、结婚、成家,成家之后,还要帮他立业,牵肠挂肚,万般呵护。没有孩子,不会知道为人父母的责任,也很难知道为人父母的辛苦。但现代的社会,不论中国人也好、西方人也好,结婚之后,非但忽略了双亲的奉养,还因忙著事业,而把小孩小给父母去“含饴弄孙”当褓母,这是颠倒了。

佛教非常重视胎教,大藏经中有关胎教的,至少有三部:

一、《菩萨处胎经》,二、大宝积经《佛说入胎藏会》,三、大宝积经《佛为阿难说处胎会》。孕妇怀胎的时候,要作如此想:这是菩萨来入胎,怀的是一尊小菩萨。千万不要认为:“生孩子嘛!把小鬼生出来就好了”,如果你认为那是小鬼,他真的会变成小鬼;如果你视他为菩萨,他会是个菩萨。心的念头是非常重要的。怀孕时,心中常念观音菩萨,多看观音菩萨像,经常观想菩萨慈祥的面容,对胎儿很有用;我们要经常保持心平气和,想要生气的时候,就赶快念观念观音菩萨。怀胎时,不可以暴饮暴食、生活不正常。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表情及心理现象,都会对胎儿产生直接的影响。丈夫们可能认为始教仅是母亲妊娠中的事,跟做父亲的没有关系,其实你的身心状态会影响到你的太太,也就会影响到腹中的胎儿。所以良好的胎教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

(3)小菩萨的培育 当小菩萨会爬行时,就要开始教他拜佛;在还未识字之前,可以让他看佛教故事的儿童图画,例如佛陀、观音、佛在《本生故事》种种类似童话的传说,救度众生的感人事迹,培养孩子们慈悲对待一切众生的情怀。许多父母都主张父母不要对孩子灌输宗教信仰,让他们长大后自己选择需不需要宗教信仰。这种观念绝对是错误的,这等于说,小孩子还不懂事,不要教育他们什么是危险和安全的情况,等他们长大了让他们自己选择需要不需要避免危险确保安全。这那算是爱护孩子及尊重孩子呢?所以佛教的信仰,应该从很小的时候,就得开始打基础立印象,更何况母亲怀胎时,就已经在念观音菩萨圣号,其实他在胎里就是佛教徒了,为什么还要等他长大再让他自己决定信佛不信佛?在宗教信仰方面,父母宜多给小孩一点时间,小孩才能健康地长大,心理上才不会古怪。

(4)夫妇的生活

“原谅对方”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有一对皈依弟子,结婚四年后,有一天来跟我说,他们要离婚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丈夫说:“性格不合,生活方式不一样。我这个太太,吃苹果不削皮,吃橘子不吐丝,还常常把擦桌子的抹布拿来擦碗筷”太太也说:“我先生每天晚上睡觉前不漱口也不洗脚的,上臭下臭,我觉得跟死尸睡在一起,我还能睡得著觉吗?”这可有趣了,吃苹果不削皮,吃橘子不吐丝,不漱口,不洗脚,都变成了离婚的理由。夫妻之间原本就不会有什么大事,但是最讨厌的就是这些鸡毛蒜皮、芝麻绿豆的小事,因为天天都为了这些细故争吵,就变成了水火不相容的局面,事虽然小,日子过得蛮不舒服,结果就可能闹离婚了。其实夫妇的共同生活,必须练习著包容对方,能改就改,不能改也是小问题,只要太太不红杏出墙,先生不拈花惹草,其他都是小事,怎么样也不应越闹越严重,乃至要离婚的程度,否则便证明你对婚姻的诚意不够,认识不清,必须好好反省,绝不能轻言离婚。

还有,要谅解对方,不要怀疑对方;夫妻之间要互信、互爱,不能猜疑,就算先生在外面真的有一点事情,你也要相信他,久了他会觉得惭愧:“太太这么相信我,对我这么好,我竟对太太不忠实,实在太不像话了。”夫妻双方彼此要绝对信任,而互信是从谅解、宽恕中来的。做为一个佛教徒,你要相信对方,相信他绝对会守五戒中的不邪淫戒,相信他会念观世音菩萨,学习著关怀对方、原谅对方,婚姻必定会美满。

第五篇:佛化婚姻与佛化家庭

佛化婚姻与佛化家庭

圣严师父著

果茂整理 目录

一、谈如何建立美满婚姻 1.婚姻的意义

2.建立佛化家庭的意义 3.如何建立佛化家庭

二、佛化婚礼与佛化家庭

三、婚礼不应仅是习俗 1.三宝为佛化家庭的指归 2.伦理是佛化家庭的要素 3.修行是佛化家庭的提升

四、佛教对于家庭的看法 1.净化人间,必定要净化社会

2.净化人间的著力点,是从净化的家庭开始 3.佛化的家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4.家庭的成员都当各尽各的责任和义务 5.佛化家庭的经济生活,应该有三个原则

五、如何看待你家小菩萨------------------谈如何建立美满婚姻

佛教是不赞成结婚的吗?当然不是。不过,佛教的确赞叹出家的功德,那也并不等于反对在家人结婚,信了佛教的人也不会都该出家。其实,唐宋时代,在家的佛教非常兴盛,我们可以从敦煌石窟的文字记载、图画、或雕刻中,看到许多关于在家居士家庭生活的描述。宋、元朝以后,佛教渐渐隐遁山林,与人世间渐渐疏远,因而造成一般人认为佛教是仅属于出家人的错误观念。很多父母,如果发现自己的子女亲近道场、亲近法师,就会很担心他们出家。事实上并不尽然!你们就经常亲近寺院,却没有因此而准备出家。出家不是消极地逃避,仅有极少数人适合出家、出得了家。

在家居士是佛教的基础,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如何彼此相待。甚至还有经典讲到结婚之后,怀孕、生子的事。例如《善生经》、《玉耶女经》,均对夫妻亲子有明确的伦常原则。《长阿含十六经》明文说:为子求善婚娶是父母的义务。《中阿含一三五经》亦明言:「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顺夫。」并说: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则无捐耗。」由此可知,佛教并不是与世隔绝的。诸位菩萨很幸运,能够参加我们第一届的佛化婚礼。今天请诸位来上课,就是从佛教徒的立场、从将来要踏入人生另一境界的立场来认识婚姻。

一、婚姻的意义

婚姻本身是责任和义务的肯定与承担。通常一般人在结婚之前,认为自己还没有结婚,可以什么都不管,不但没有想到如何让父母颐养晚年,其至还一直接受父母呵护照顾;可是,结婚之后因为有了家室,同时因为孩子的诞生,才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而产生家庭的责任感。所以结婚和没结婚是完全不一样的人,婚姻本身是家庭责任的肯定与开始。

有人说「婚姻是练锁」,「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也有现代年轻人认为,反正结了婚还可以离婚,为什么一定要结婚,不结婚不是很自由吗?这是不负责任、过份浪漫而不务实的态度。如果结婚的时候就准备离婚,还结什么婚!结了婚还要求绝对充分的放肆,还结什么婚!结婚是一份责任,岂能儿戏?请诸位菩萨一定要肯定:婚姻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是人生绝佳的历练。

现今社会问题最多的,莫过于金钱及男女色。印度因为天气炎热,一般人都很早熟,女孩子十二、三岁就能结婚,甚至更早。气候炎热加上居住空间小,所以一般人多半在树下或门前露天而眠,因此男女之间的性行为比较混乱。释尊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而规定在家居士一是要守五戒,其中的不邪淫戒更是非守不可。由此可见佛教对婚姻的重视,及夫妇彼此之间要互守信诺、互守贞操等观念的强调。可是,中国自五四新思想的学者们提倡「守贞操是吃人的礼教」,及毛泽东主张「破四旧」及「一杯水」,因此把中国弄得家庭不像家庭,夫妻不像夫妻,所以今日的中国大陆,也在注意正常的婚姻关系了。

站在佛教徒的立场,五戒中的不邪淫戒,是夫妻共守。因为邪淫不仅是家庭问题,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这种罪业是很重的。大家千万不要认为逢场作戏没有关系,假戏真演,终会导致婚姻破裂;而且以生理健康而言,男人在外面宿娼嫖妓,可能感染花柳病、梅毒、爱滋病的病毒,而带回家传染给太太,贻祸给后代。就心理层面而言,不论男女,一个人有了外遇,便会造成另一半的不平衡,因而第四者也可能接著出现,问题不断衍生,造成社会的不安,这个责任实在太大了。所以婚姻的社会责任是不容忽视的!

结婚是两个家族的结合,人际关系因之扩大而改变。面对人生的新境界,更应秉持慈悲的精神,来对待、照顾另一半的亲人,公公婆婆及岳父岳母。同时也应以智慧来处理自己的公私事务,以理性来迎接儿女的出生,给予适当的教育。这是在婚姻过程中,应该学习负起的责任与义务。

二、建立佛化家庭的意义

(1)以宗教信仰来促进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满

宗教信仰是非重要的,这次法鼓山农禅寺举办的联合婚礼,我们准备赠送每一对新人一尊观世音菩萨像,是特别请艺术家设计雕塑后制成的白瓷观音像,希望你们不论居家空间的大小,都能虔诚供奉此尊观音菩萨。从此这不仅是你的家,也是你们共同修行的道场。

供奉观世音菩萨有二种意义,一是学习、模仿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精神。如果能像观世音菩萨那样慈悲,夫妻还会吵架吗?还会打小孩吗?还会弃父母于不顾吗?还会对朋友不忠诚吗?不会的!第二种意义是,菩萨的确是有感应,当在有困难、有麻烦时,要以佛菩萨为模范,同时祈求佛菩萨给予力量和信心,让你们在平顺中共渡一生。夫妻双方由于同床异梦、意见不合是正常的。要在观世音菩萨的保佑下,互相的调和,彼此包容。

有的人结了婚以后,夫妻吵架,就来找我,我的方法,通常是谁来就骂谁,「有理扁担三,无理三扁担」,因为吵架是两张嘴巴之间的事,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吵,一会儿就吵不下去了,有了这种认知,就算对方不改变,家庭也不致于破裂。结婚仪式的本身很简单,但在婚后的未来,则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彼此一定要以宗教的信仰为依归,有了共同宗教信仰的家庭,一定会美满、幸福。(2)以家庭的净化,提升人品、净化人间

净化人间要从净化家庭开始,也就是要从建立佛化家庭开始。以佛菩萨的慈悲、及智慧,为我们学习的重点。提升自己,净化家庭,进而影响周遭的亲人、朋友,再扩及社会,达成净化人间、建设人间净土的目标。

三、如何建立佛家庭(1)建立婚姻的共识

建立佛法家庭,是希望从你们两个人结婚时开始,就是一个佛教家庭。如何建立佛教的家庭呢?首先须要建立婚姻的共识,那便是彼此关怀、彼此尊敬、彼此体谅、彼此礼让、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这才像是互为同修的菩萨,互为善友,互相提携的佛化婚姻。

如果遇到你的另一半陷于情绪的低潮,现出消极、无奈、孤单寂寞、惊恐失望的时候,你应该鼓励他(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待我们再好好努力,千万不要灰心!我会陪著你共同度过难关,而且我们的孩子也需要你的照顾!」这就是互相关怀。

释尊教导我们,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皆是未来的佛。所以要尊敬对方,即使对方不尊敬你,甚至虐待你,也要认为这是助你成长的逆增上缘。这不是教你逆来顺受,而是在无法避免的情况已经发生的时候,就要学习接受事实,并且由衷地感谢一切助你成长的各种因缘。「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如果对方一时无法改变,一定要调整自己,时时以尊敬、尊重的态度,来与对方相处,视其为未来佛、现在的菩萨。互敬、互重,此种方式,对家庭生活的和谐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家庭问题的发生,是来自夫妇双方不能相互礼让。曾经有一位男居士在禅七期间痛哭流涕,他告诉我说:「一味嫌弃太太,是我这一生最大的罪恶,出禅堂后,我一定跪在太太面前,好好地向她赔罪、忏悔,并由衷地谢谢她多年来的包容。」禅七结束后的第二天,便见他的太太跑来告诉我:「感谢师父!本来我先生已经准备和我离婚,如今,我捡回了先生。谢谢师父。!」这是很不容易的。夫妇之间一定要互相礼让,尤其是先生对太太忏悔,因为一般而言,使得先生向太太赔罪是比较难的。(2)怀胎之教育

结婚后,有不要孩子的权利,如果仅为自私,便是不负责任的想法,也是拒绝成长的观念;如果不自量力拚命生孩子,也是自害害人的事。有了孩子,才会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生养儿女是多么的不容易!从怀孕到生产,从生产到小孩上学、结婚、成家,成家之后,还要帮他立业,牵肠挂肚,万般呵护。没有孩子,不会知道为人父母的责任,也很难知道为人父母的辛苦。但现代的社会,不论中国人也好、西方人也好,结婚之后,非但忽略了双亲的奉养,还因忙著事业,而把小孩小给父母去「含饴弄孙」当褓母,这是颠倒了。

佛教非常重视胎教,大藏经中有关胎教的,至少有三部:

一、《菩萨处胎经》,二、大宝积经《佛说入胎藏会》,三、大宝积经《佛为阿难说处胎会》。孕妇怀胎的时候,要作如此想:这是菩萨来入胎,怀的是一尊小菩萨。千万不要认为:「生孩子嘛!把小鬼生出来就好了」,如果你认为那是小鬼,他真的会变成小鬼;如果你视他为菩萨,他会是个菩萨。心的念头是非常重要的。怀孕时,心中常念观音菩萨,多看观音菩萨像,经常观想菩萨慈祥的面容,对胎儿很有用;我们要经常保持心平气和,想要生气的时候,就赶快念观念观音菩萨。怀胎时,不可以暴饮暴食、生活不正常。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表情及心理现象,都会对胎儿产生直接的影响。丈夫们可能认为始教仅是母亲妊娠中的事,跟做父亲的没有关系,其实你的身心状态会影响到你的太太,也就会影响到腹中的胎儿。所以良好的胎教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3)小菩萨的培育

当小菩萨会爬行时,就要开始教他拜佛;在还未识字之前,可以让他看佛教故事的儿童图画,例如佛陀、观音、佛在《本生故事》种种类似童话的传说,救度众生的感人事迹,培养孩子们慈悲对待一切众生的情怀。许多父母都主张父母不要对孩子灌输宗教信仰,让他们长大后自己选择需不需要宗教信仰。这种观念绝对是错误的,这等于说,小孩子还不懂事,不要教育他们什么是危险和安全的情况,等他们长大了让他们自己选择需要不需要避免危险确保安全。这那算是爱护孩子及尊重孩子呢?所以佛教的信仰,应该从很小的时候,就得开始打基础立印象,更何况母亲怀胎时,就已经在念观音菩萨圣号,其实他在胎里就是佛教徒了,为什么还要等他长大再让他自己决定信佛不信佛?在宗教信仰方面,父母宜多给小孩一点时间,小孩才能健康地长大,心理上才不会古怪。

(4)夫妇的生活

「原谅对方」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有一对皈依弟子,结婚四年后,有一天来跟我说,他们要离婚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丈夫说:「性格不合,生活方式不一样。我这个太太,吃苹果不削皮,吃橘子不吐丝,还常常把擦桌子的抹布拿来擦碗筷」太太也说:「我先生每天晚上睡觉前不漱口也不洗脚的,上臭下臭,我觉得跟死尸睡在一起,我还能睡得著觉吗?」这可有趣了,吃苹果不削皮,吃橘子不吐丝,不漱口,不洗脚,都变成了离婚的理由。夫妻之间原本就不会有什么大事,但是最讨厌的就是这些鸡毛蒜皮、芝麻绿豆的小事,因为天天都为了这些细故争吵,就变成了水火不相容的局面,事虽然小,日子过得蛮不舒服,结果就可能闹离婚了。其实夫妇的共同生活,必须练习著包容对方,能改就改,不能改也是小问题,只要太太不红杏出墙,先生不拈花惹草,其他都是小事,怎么样也不应越闹越严重,乃至要离婚的程度,否则便证明你对婚姻的诚意不够,认识不清,必须好好反省,绝不能轻言离婚。

还有,要谅解对方,不要怀疑对方;夫妻之间要互信、互爱,不能猜疑,就算先生在外面真的有一点事情,你也要相信他,久了他会觉得惭愧:「太太这么相信我,对我这么好,我竟对太太不忠实,实在太不像话了。」夫妻双方彼此要绝对信任,而互信是从谅解、宽恕中来的。做为一个佛教徒,你要相信对方,相信他绝对会守五戒中的不邪淫戒,相信他会念观世音菩萨,学习著关怀对方、原谅对方,婚姻必定会美满。(1994年9月26日晚7时至8时30分为法鼓山农禅寺举办第一届联合婚礼前召集22对准新人上课时讲词)------------------佛化婚礼与佛化家庭

法鼓山的理念是为了「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可是,想要提升人的品质,一定要站在人的立场,以人的身分,完成人的高尚品格,然后就能「人成即佛成」了。当人都成佛时,人所处的环境就是净土。同时,在其他的人都还是凡夫的时候,只要个人内心净化、生活净化、品格提升,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建设人间净土的人,也能享受、体会人间净土,这是自己来建设净土,并且将净土分享给别人。

一、婚礼不应仅是习俗

人的出生是由于父母的结婚,父母的结婚就是建设佛化家庭的基础。

人类的社会是依靠人与人的结合,互相的支援关怀,彼此呼应照顾,共同合作努力,才能成为一个和谐安祥的社会;而其中的成员,就是以男性与女性的家庭,为组成一个社会共同体的基本单元。如果在一个社会体的结构中,男女之间没有夫妇的分际,也没有家庭的伦理,一定会制造出许多的乱源。所以,世间不论任何的宗教和哲学,乃至于现代的社会学者,都主张要有正常一夫一妻的婚姻关系。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既能维系人类社会的和谐,也可促成人类子孙的绵延。

男女的结合是人生的大事。结婚的仪式是证明一对男女已经成长成熟,必须负起做为一个成年人的责任,也是建立另一代人伦关系的开始。从两个单独的个人而成为一对夫妇,他们彼此之间必须共同遵守信诺、责任、义务。所以一个人在结婚之前和结婚之后,对于人生的体验和责任的承担,是完全不同的。

由于结婚的行为,成为风俗和习惯之后,男女结婚,举行婚礼,便形同演戏。目的只是在向亲友宣告,或者是为了取得法律上的认可;在忙碌、□张、应酬,不但自己花钱,也让亲友花钱之外,并不能为一对新人在观念和心理上产上神圣、庄严、负责的教育功能。因此,凡是有儿女结婚,父母都很劳累,也让亲友破费,造成一种浪费而无益的礼俗;在结婚之后也不能保障这对新人能够互爱互敬,白首偕老,这是非常可惜的事。二、三宝为佛化家庭的指归

佛教徒可分为出家和在家的两大类,而以出家修道的人为僧,在家学佛的人为俗。出家是非常神圣、非常庄严的选择,但只有少数人有此福德因德,绝对多数的佛教徒都是在家人。不过,佛教徒的在家人和一般的在家人,也有所不同。在家的佛教徒必须依靠佛、法、僧三宝为人生方向的诣归;也应该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乃至不饮酒等的五戒。实际上这也是做为一个净化人心、净化社会最基本的生活方式。纵然无法将五戒持得清净,至少在结婚典礼时应该要知道学著遵守五戒,特别是不邪淫戒,那是终身非守不可的。

在佛化婚礼中,一定会劝勉新婚男女,要互相尊敬、互相礼让、互相关怀、互相谅解。要将夫妇中的另一半视为共同修行菩萨道的伴侣,所以佛教徒称呼自己的配偶为「同修」,或彼此互称「我家师兄」和「我家师姊」。有了孩子就将他们当成是助道的「我家小菩萨」。对于公公、婆婆和岳父母,就将他们当做成就自己修学菩萨道的「我家老菩萨」。如果能透过此种认识,彼此相待,则在遇到种种的家庭问题时,自然会运用佛法的慈悲和智慧来化解。所以我要说:净化人间始于佛化的家庭,建设佛化家庭始于举行佛化的婚礼,而佛化的婚礼就是为了提升人的品质。

在佛化婚礼中遵守素食,禁忌荤酒,不在婚礼中大摆宴席,也不大事喧闹,更不让亲友有致送厚礼的额外负担,由法师以三宝来为新人祝福,就是婚礼中最高的礼物,也是对于新人终身受用不尽的最佳礼物。

我们举办佛化的联合婚礼,更能符合环保节约的精神,而且使得参加婚礼的男女新人,在隆重、庄严、祥和、喜悦的气氛中,感受到婚姻是一桩神圣的责任和崇高的义务。也能让新人的父母亲友们,在佛化婚礼的参与过程中,分享到新人的喜悦和幸福。更能让新人感受到被欣赏、赞美、勉励的幸福。所以,佛化的联合婚礼,具有净化人心、净化家庭与净化社会的多重功能。

三、伦理是佛化家庭的要素

结婚之后的男女居士,必须要对婚姻关系的维护负起责任;要尊重并体会到对方是另外的一个独立人格,不要以自己的兴趣、个性、尺寸来要求对方;无论在任何情境之下,不可怀疑、批评、指责对方;发现冲突和矛盾,暂时不要处理,等待双方心平气和时,再解释、沟通,以取得对方的信任和谅解。同时,在任何时候,你又是配偶的一部份,所以切勿单独处理家庭中共同的财产、物品、生活方式,尤其于管教子女等的问题,必须取得配偶的同意理解。若出远门或已出远门,必须让自己的另一半知道你往何处,你在何处,是否平安、健康;要随时而适当的关心对方的身心状态和生活情况。

婚后至少要负起三个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第一是夫妇俩人自己的家庭,第二是公婆的家庭,第三是岳父母的家庭。不能因为自己娶妻或嫁人,就忽略了年长的父母及原来的老家。同时也要关怀自己的兄弟姊妹亲属的家庭的婚丧喜庆。否则会让年老的父母不安,也让亲戚朋友批评。不要期待父母亲友的援助,却要时时刻刻想到父母亲友是否须要关怀。最忌讳的是让父母说:「娶了媳妇,丢了儿子。」也不要让岳父母说:「嫁出去的女儿,等于泼出去的水」。否则的话,一定是真的不孝了。

四、修行是佛化家庭的提升

一旦生孩子,不论是男、是女,都应欢喜欢迎,悉心扶养,教育成人。夫妻不是怨家,子女也不是讨债鬼,子女是来帮助你成长,来促成你履行父母的义务,所以是你的小菩萨;要对子女付出耐心和慈悲心,要因才施教,给予适当的关怀和照顾。不可将子女当成自己的财产来支配;更不可将子女视为自己的替身来指望。尤其不可有养儿防老,期求反哺及回馈的心。虽然当教导儿女知道孝顺父母,可是站在做父母的立场,则但尽责任,不求回报,都是最健康的心态。

现代人的家庭,多半只有未成年的儿女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一旦成年,不论是否结婚,为了求学、就业,绝大多数会离开父母而过他们独立的生活。所以,当儿女快成年前,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到那时候,夫妇俩已是中年或步入老年,正好可以利用照顾子女的心情和时间,去关怀社会大众的福利,以义工的方式来奉献自己。最好是参加宗教团体的活动,一方面可精进修学佛法,同时也将对于子女的一分执著,转化为对大众的关怀和慈悲。所以在印度,人生可分为四个时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晚年期。少年及青年期是过家庭生活,求学和求业;中年及晚年期是过社会的生活和宗教的生活。

就佛教而言,婚后除了遵守三皈、五戒,更可以利用假期或假日,参加定期的修行,学习著过无牵无挂、无忧无虑的修道生活。比如:到寺院参加佛

七、禅七或受持八关斋戒,虽然如此,但自己依然过著有夫有妻的在家形态的生活,那确实是夫唱妇随、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不是彼此的纠缠,而是互相的提携,做一个愉快、自在、使自己满意、也让他人敬仰的在家居士。

(刊于1994年10月15日人生134期)佛教对于家庭的看法

我今天是根据复兴宗教的基本立场,同时探讨宗教界对于家庭问题及家庭建立的重视,而提出如下的几点浅见,向各位先进请教。

站在宗教的立场,对于现代的家庭,应作怎样的努力和怎么样的宣导才好。我们的宗教一向被认为是消极的、是厌世的、是逃避现实的,好像是说信了宗教的人,就是属于脱离人世的。很多人都认为我们佛教是出世的,其实我们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服务。

佛教对于家庭的看法,可以分做五点来讨论:

一、净化人间,必定要净化社会:

净化人间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净化社会,净化社会的目的是净化我们的世界。我们希望把对于佛教所说的净土,能够在人间建立起来。

二、净化人间的著力点,是从净化的家庭开始:

净化的家庭要从净化的婚姻开始。在过去的人都认为学佛的人,大概都应该出家,真正学佛的人都应该没有家庭。其实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就分有僧俗四众不同的佛教徒。只有少数的人,出家修梵行,绝对多数的佛弟子,都是在家人,而对于家庭的组成,就一定是从男女结合的婚姻开始,所以我们在近世以来,都在提倡佛化的婚礼,我们法鼓山便于今年推动佛化的联合婚礼。我们也编成好一本小书,叫做「佛化家庭手册」。

三、佛化的家庭必须具备三个修件:(1)孝敬父母如同礼敬供养三世的诸佛:

佛教徒称呼父母为「老菩萨」,对于已婚的男女而言,各有两家的父母。男女有父母及岳父母,应当平等敬养;女的有父母及公公婆婆,必须两者兼顾。

(2)夫妻之间是同修净业的菩萨伴侣:

我们中国人说夫妇应相敬如宾,但是在佛教徒来讲,夫妻之间彼此互称同修,互以「我家师兄」和「我家师姊」相呼应,把彼此当做共建幸福的善知识来看,所以应该相敬、相让、互助、互谅、互相的关怀。(3)对于子女要像母鸡来带小鸡那样的呵护备至:

我们中国人所说「养儿防老」这个观念,佛教徒并不赞成。佛教对子女的爱护和教养,目的不是为了防老,乃是为了尽责,因为人的福报与业报,各有因果、各有因缘。父母宜教导儿女孝敬父母的伦常观念,但不宜指望儿女一定要奉养父母,否则便会因指望而变成失望之时,衍生出无穷的的烦恼。

四、家庭的成员都当各尽各的责任和义务:

现代人在婚后的生活,应该对于三个家庭,负起关怀的责任:

1.就是在婚后由男女两人组成的小家庭,是夫妇两人自己的家庭。

2.是对父母的家庭,那要包括父母以及和父母共同生活的兄弟姊妹的家庭。

3.是对于岳父岳母的家庭,公公婆婆的家庭。

婚后的男女,都应负起要作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生育没有子女,虽然不一定有问题,但就不太像是一个标准的家庭了。作父母的应该有三个条件:

1.若希望子女的身心健康,则在怀孕之前,夫妇俩人都要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如果夫妇俩人没有平衡的身心、没有健康的身心,对于怀孕后的孩子是很有问题的。

2.在太太怀孕后,佛教徒非常重视胎教,所以孕妇和她的丈夫更应该经常保持身心的平衡和身心的健康,否则的话,胎教就有问题。曾有一位男士说:「丈夫大概不需要作胎教的工夫」,其实丈夫如果对妻子发脾气,便会影响妊娠的太太,如果正在怀孕中的母亲受了丈夫的影响,还要她身心平安,可能就大有问题了。所以夫妻两人应该共同担起胎教的责任来,乃至在子女出生之后,一直到子女成年为止,做父母的人,必须为了儿女的教养,要经常保持心平气和的健康状态。

因此,佛教徒也特别重视对子女的管教,做父母除了要平衡和健康的身心之外,应该要以身教、言教来陪著子女一同成长。因此佛教徒把子女称为「小菩萨」,自己是一个众生,所以当以迎接菩萨的心态,欢迎子女出生,他们是来成就自己修行的人,是来成就自己修成菩萨道的人,所以称他为小菩萨,所以要跟小菩萨一起成长。

五、佛化家庭的经济生活,应该有三个原则:

(一)赚钱的方法

应该用正当的方法,用自己的体力、技能、智能、资本、智慧来谋取生活的所需,但是要尽量避免同时跟在家佛教徒遵守五戒的条件相违背的工作,那就是不可以从事于杀生、偷盗、赌博、邪淫、妄语,乃至于买酒卖酒等行业。

(二)用钱的方向

经济的收入应该要量入为出,不做守财奴,只知赚钱而不用钱。而用钱当分成四个方向:1.家庭的生活。2.营利的资本。3.留作资产。4.储蓄生息。

(三)财产的分配

除了家庭储蓄的经营所需之外,财产应该分三种用途:1.要孝养父母。2.要济帮助亲戚朋友。3.要布施贫穷供养三宝,做宗教及慈善事业。

在现代社会中佛教化的家庭,应当要有宗教的生活,宗教生活在佛教来讲,有三项准则: 1.由佛教化的结婚礼开始。

2.要用佛教化的观念和生活方式来教育子女。

3.应该要有居家的功课,每天要有定时定数的修持恒课。

这是作为一个佛教化的家庭的一些概念,以上敬请各位宗教界的先进各位教授学者指教。

(1993年9月30日讲于辅仁大学主办「家庭研讨会」的「宗教观对谈」会,另外尚有罗光、李夫懋等。本文为内政部社会公司的「社区发展季刊」转载)

如何看待你家小菩萨

以佛教而言,家庭即是弘法利生的基础,家庭成员关系的和乐、家庭教育的成功,便能提升个人品质,进而达到净化社会的目的。

不过,这几年台湾的社会转型快速,每个人在日常的食衣住行中,时时都要面对多元、混乱的社会价值观,而在这些大变动的社会环境下,家庭制度、子女的教育问题、亲子关系,也一直都在变迁中。在家庭亲职教育上,如何的落实、运用,本刊(人生)特别就此问题访问圣严法师。

问:一般世俗不了解佛教的人,大都认为佛教是排斥家庭生活的,请问佛教对于家庭的观念,究竟是采取什么样的一个态度? 圣严法师(以下简称师):

其实佛教的教化对象就是以出家人及在家人为主的,在家人则一定有家庭,夫妇结合,生养儿女,这就是家庭的基本结构,所以佛教不可能是排斥家庭生活的。而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当然是属于夫妻双方面的,但以佛法的角度而言,我们重视的是自己是否尽责任、尽义务,而不是去要求对方,计较谁该尽更大的责任。其实,只要夫妇两人都能真诚的照顾对方、关怀对方,对方一定也会有所回应的。如果夫妇两人都是佛教徒,并且都能以佛法相互扶持,这当然是最理想的家庭。

此外,夫妇两人在小孩来临前,应该要有相当的心理准备,要为即将到来的儿女,准备好最和谐的环境,这是一个佛化家庭的基础,也是一个重要的开始。

一、佛化家庭的基础和积极性

问:佛化家庭于现今的社会中,有何积极性的意义?

师:许多人共同生活的环境就是社会,因此而有各有种的社会型态,其中包罗万象。家庭是社会中的一个小单元,所谓的佛化家庭,基本上不可能离开这社会所提供的种种环境;我个人认为,佛化家庭于社会的积极意义就在于「以智慧照顾自己,以慈悲关怀家人」。

家庭也是社会的构成要素,如果大家都能使自己的家庭受到完善的照顾,能对自己的家庭尽责,这就算是照顾了社会,对社会尽了最基本的责任。而这必定也会影响周遭的人,甚至影响整个社会,至于其影响力的大小,则端看各人「智慧」和「慈悲」的程度了。但是,我相信一个佛化家庭,至少能为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带来一些祥和的作用,甚至对于提升人的品质也有一定的功能。

问:在佛化家庭中,父母的亲职教育必须要注意那些重点?

师:就佛教而言,胎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父母的亲职教育应从胎教开始。

母亲怀孕以后,就要使自己的孩子在胎里像是处于乐园一般,是一个非常愉快的环境。虽然胎儿当时仍未具有五官,意识也还迷迷糊糊什么都不知道,但是父母这时的心情,和这胎儿以后长成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母亲在怀胎期间要经常顾虑到肚子里有孩子,态度要保持温和、理性,心境要保持安祥、平和。此时,丈夫也要认为太太肚子所住的是一位小菩萨,对太太也要像是在款待贵宾一样,呵护备至。有了丈夫的体谅照顾,太太自然也能保持有平静、温和的心情,这样的孩子出生成长以后,就比较会理性、独立、富有责任和慈悲。

凡是怀孕的女信徒来见我,我都会劝她们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能使心里常生欢喜而法喜充满。我也告诉她们,绝对不能生气,否则对不起胎里小菩萨。

此外,父母对于子女的观念,千万不可以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财产看待,不要把他们当成是自己身体的一部份看待,更不要把他们当作是自己荣誉得失的一部份看待。孩子是一个独立体,一定要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把他们当作是一个远道来访的亲人,也是一位菩萨。他们来到这世界,参与家庭,是这个家庭的一员,虽然他现在还小,但他们也有他们的世界和他们的人格尊严。以后,更有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福报和业报。用这种想法来看待孩子,就不会寄望孩子一定要成龙成凤、恨铁不成钢等等的情形了。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父母应该要了解。不过,父母的照顾教养,是孩子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戾点。

二、提升人品的重要依据

问:如果家中有身心障碍的小孩子,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师:如果家中有身心特别的小孩,父母确实会比较费心,但如果能想著:

这是作父母的本身因为在过去世中作了恶业,所以现世要受折磨、受罪报,却连累著也让小孩子于现今受折磨,这是我们对不起小孩子,因此,更应该将小孩子当成佛菩萨看。能作如此想,慈悲心就会生起,就会更愿意照顾他。

如果相反的,总是想:哎呀!家里来个讨债鬼,我又没有作什么坏事,为什么要我受这种报应呢?再想到,小鬼来了以后,弄得全家都不安,恨他恨得不得了。这样子全家人还会快乐吗?然而这对小孩子是不公平的,对自己来说是没有良心,家中会有这种结果,也有大人的疏失,以及前世的业感!所以家中若有这种情形,就更要加倍地照顾小孩子。

农禅寺的信徒中,也有这类的状况,他们听了我的话,心境转了,家中的小菩萨也变乖了。

问:对于儿童的偏差行为,父母应该如何来看待或处理?

师:儿童的偏差行为,其形成的因素有很多种可能,父母亲应该要以尊重孩子的态度来处理,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比如说,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功课差,父母先不要认定孩子不聪明或不听话,这可能是老师方面出了问题,也可能是同学方面的困扰,交游方面出了问题,当然更可能是由于父母本身的问题。如果这时的处理不当,子女更非常可能产生反抗叛逆的心理,再加上环境风气的感染,于是心情低落,迟起晚睡,不肯读书,逃学、变坏,这些情形便很容易发生。

所以,尊重孩子并尽到照顾、劝勉、安慰、关怀的责任,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观念。有些父母喜欢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缩影:我现在如此,你也应该要如此;甚至盼望孩子做一些连自己都不曾做到的事,这就太过份了。我相信,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以后孩子出了社会,也不会尊重别人。相反的,如果父母非常尊重这个孩子,把孩子当作是现在的菩萨是未来的佛,这孩子一定会成为社会正常有用的人。

问:小孩子说谎是父母最常碰到的事情,而妄语是佛教的五戒之一,这种情况,父母又该如何来处理?

师:小孩子说谎是正常事,那个小孩子不说谎呢?我小时候也会说谎。必须明白孩子是以何种心态说谎,一般小孩子说的谎都不是太严重的事,尤其是小孩子为了自尊而撒的谎,此时的大人最好装作不知道,不要拆穿小孩子的谎言;如果谎言是对他人或他自己有了比较严重的妨害,那就必须好好和他沟通,让他知道说谎的后果严重。最好是告诉他一些较容易理解的故事譬喻,如放羊的孩子几次说谎呼叫:「狼来了」,结果真的遇到狼来之时,便无人来救了。倒楣的人,就是说谎的人。另外,也可以让他设想一下:现在他欺骗别人,让人家蒙受损失而痛苦,如果换个立场自己受人骗,愿意接受吗?这需要父母付出耐心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能够了解。

三、适时适当的关心和尊重

至于小孩子的任性问题,同样的,父母不应该以大人的标准来看待小孩子,健康的小孩子,调皮捣乱是正常的,小孩子活蹦乱跳,并不代表就是任性。所谓的任性是不听话,你说东,他偏说西,他一定要跟你背道而驰,而又根本没有道理。这时,父母还是要很有耐性的去了解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然后予以抚慰疏导。

但是,有时候小孩子任性的原因却是来自父母的溺爱或不关心,这种情况,事实上是比小孩子自己发生的问题还来得大,相信唯有在被父母关心和尊重的情形下,才能使孩子拥有非常良好的亲子感情。

同时,即使再忙也要拨出时间给孩子。若外出参加社交应酬,应将小孩子交待给褓母,或是送到邻居、亲戚家,不要让小孩子没人照顾而流浪到街头,像可怜的流浪动物一样,得不到父母的关怀,也不知道父母在做什么,当然就会自己去闯天下,耍小无赖、抽烟、打架等,慢慢地就变成了不良少年。

对于这点,佛教也有妥善的服务和照顾,譬如农禅寺及东初禅寺均设有儿童班,很受小菩萨欢迎。在西方,每个社区有互助组织,父母出门采轮流方式代为照顾小孩。孩子与孩子之间玩得非常开心,而且有大人看著玩游戏、讲故事,父母当然更可以放心的外出。这是很好的风气,我非常希望国内能打开这种风气。农禅寺设立的儿童班,就是做著抛砖引玉的工作,希望台湾的寺院都可以为信众作这方面的服务,带小孩子们唱唱佛曲、佛号,让他们多听听佛教的故事。

此外,农禅寺也将积极筹备儿童学佛营,希望能提供更多的服务,让法鼓山的会员,能更落实的构成一个一个的佛化家庭。以往,都只是父母来接受法鼓山的佛法,参与法鼓山所推动的一切理念。但是,他们在面对自己的小孩时,却不知道要如何做。大人的理念,小孩子可能不容易懂,所以,为了法鼓山诸位会员的佛化家庭能更容易建立,我们计划请这些小菩萨们到山上住几天,让他们能够在佛法慈悲的熏习下,去爱父母家人,爱同学,乃至爱一切的众生。如此,法鼓山「提升人品」理念才可能扎根。

(1983年5月15日原载人生月刊117期陈□至采访)

返回主页

返回目录

婚姻与家庭讲话稿(小编整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