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致辞 > 讲话稿
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会议上讲话五篇范文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88-1104177 讲话稿 发布时间: 2024-08-14 22:38:01 来源:网络

第一篇: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会议上讲话

在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目录 一、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浙江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2 一要应对危机,防范化解国际疫情蔓延的风险。

..............................................................2 二要化危为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3 三要抢占先机,争取更多领域成为“重要窗口”。

...............................................................3 二、充分肯定去年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取得的成绩(略)

.......................................................4 三、科学研判当前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困难和机遇..............................................................4(一)从全球市场看.........................................................................................................4(二)从国内市场看.........................................................................................................4(三)科学应对................................................................................................................4 四、全面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 2.0 版.........................................................................5(一)着力帮扶企业应对当前危机。

................................................................................6(二)着力推进国际化的产业链布局重构。

.....................................................................6(三)着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7(四)着力提升平台能级。

..............................................................................................8(五)着力推进产业改造升级。

.......................................................................................8 五、协同推进各项任务落实...................................................................................................10 一要形成工作合力。

.......................................................................................................10 二要创新政策措施。

.......................................................................................................10 三要畅通帮扶渠道。

.......................................................................................................10

一、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浙江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

总书记在当前境外疫情正在加剧蔓延,处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的冲刺阶段,来浙江调研并作重要讲话,特别要求复工复产要化危为机,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重构,包括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的布局,作出具体而明确的指示。我的理解,核心就是要求我们应对危机、化危为机、抢占先机。

一要应对危机,防范化解国际疫情蔓延的风险。当前企业面临的危机主要有:一是市场销售不畅风险,受疫情扩散影响,外部市场萎缩,出口受阻,订单大量下降、取消;二是供应链中断风险,各国为控制疫情传播严格限制人员流动和交通运输,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生产供货不足;三是产业链断裂风险,部分行业核心技术、装备和高端材料、零部件存在“卡脖子”现象,疫情促使发达国家加快产业链重塑,甚至“去中国化”;四是中小企业资金链风险,受成本上升、市场销售不畅影响,企业库存积压、收益下降、现金流减少,资金周转困难;五是核心岗位人才进不来的风险等。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持“两手硬、两战赢”的要求,积极应对危机,严格落实国家和省里的政策措施,持续深化“三服务”活动,帮助企业应对危机、渡过难关。

二要化危为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随着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这也给我们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打造全球投资避风港和人才蓄水池、加快海外投资并购、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地位等带来新的机遇,包括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首台套的推广应用、产业链的布局、进口替代等等。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进关键核心科技攻关和核心领域技术产品推广应用,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三要抢占先机,争取更多领域成为 “ 重要窗口 ”。我省在数字经济发展、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总书记要求我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我们要全面梳理各自领域的“金名片”、新亮点、新优势,以一张张标志性引领性的“金名片”支撑起“重要窗口”,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走在前列。如在高站位建设改革强省方面,要深化“亩均论英雄”、科技体制改革等,以改革促动力、激活力;在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方面,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家示范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

区等标志型工程建设,加快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在高起点建设网络强省方面,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标志性工程建设,着力打造“三区三中心”。在高水平建设创新型省份方面,面向未来谋划布局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多领域打造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重大科技平台。

二、充分肯定去年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取得的成绩(略)

三、科学研判当前传统制造业改 造提升的困难和机遇

(一)从全球市场看 ,新冠疫情加速扩散,企业在产业链配套、订单出口、资金链方面遭受了较大冲击。传统制造行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规模偏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差,遭受了首当其冲的影响。一是工业产品出口大幅下降。二是产业链配套阻断制约产能发挥。部分企业原材料或核心零配件存在较高断供风险。三是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企业资金链风险。

(二)从国内市场看 ,短期供需失衡、长期有效需求不足,工业经济承压较大。一是生产增速回落较大。二是企业亏损面较大。三是用电增速大幅下滑。

(三)科学应对 ,在大势大局中抓住传统制造业高质量

发展机遇。一是疫情短期冲击不会改变我省经济增长的正常轨道。二是疫情短期冲击不会改变我省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三是疫情冲击带来了产业链、供应链修复和调整的战略机会窗口。四是国家一些改革红利正在逐步释放。

动 四、全面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 0 2.0 版

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已连续开展了 3 年,在平台整合、空间集聚和低散乱企业整治方面强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今年开始的新 3 年,要着重在质量、效率、动力提升上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全面实施改造提升行动2.0 版。2.0 版的内涵概括起来讲就是“五化二链一市场”:即推进传统制造业集群化、数字化、服务化、品质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和多元化、数字化的供应链,支持企业推进数字化营销渠道改造拓市场,努力创建全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先行区、示范区,为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打下坚实基础,力争到 202_年实现:一是集群化改造方面,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重点行业全覆盖;二是数字化改造方面,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全覆盖;三是服务化改造方面,重点行业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全覆盖;四是品质化改造方面,“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五是绿色化改造方面,现有标准下的“低散乱”企业全部出清,今年要实现亩均税收 1 万元以下的低效企业全部出清。重点要抓好五个“着力”:

(一)着力帮扶企业应对当前危机。一是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要在贯彻为企业减负 2700 亿元的基础上,实施好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 1500 亿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二是要加强政策执行的跟踪、储备。全程跟踪各项企业减负政策落实情况,确保畅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同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诉求,适时制定出台新的政策,加大逆周期的调节力度。三是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精准绘制重点产业链图谱,依托税务、海关、电力等部门数据,开展产业链运行态势监测预警,分级分类防范化解风险。四是做好资金支持工作。积极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列入国家政策支持清单,力争为小微企业争取到更多资金支持。五是帮扶企业拓市场。继续深化“百网万品”拓市场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业全面实现营销模式数字化提升,加大浙江制造精品的推广应用力度,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今年,省政府与阿里巴巴开展战略合作,启动实施浙江制造拓市场“春雷计划”,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抓实抓好。

(二)着力推进国际化的 产业链布局重构。一是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打造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加快推动我省

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打造“415”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二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建立科技攻关与产业链安全专班,聚焦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集中开展攻关,有效防范化解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和关键核心技术断裂等风险,坚守安全生产底线。三是抓好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进口。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窗口期,想方设法争取多购进过去想买而难以买到的关键核心技术、高技术产品、核心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四是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进一步加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布局建设力度,推广应用核心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五是深化产业链全球精准合作。支持龙头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开展国际并购,共建科创平台,优化产业链国际布局,加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强化重要资源、技术、产品多元化供应和互利合作,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国际合作与治理,提升供应链节点安全。六是抢先布局进口替代。借鉴华为“备胎”计划,在前期数字经济产业进口替代方案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实施传统制造业重点行业进口替代系统化方案,全力推进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等的推广应用。

(三)着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一是深入实施“凤凰行动”“雄鹰行动”。一企一策,精准点穴式地支持企业发展

壮大,加强国际国内并购重组。二是加快实施“雏鹰行动”。千方百计创造更好产业生态,推动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三是进一步抓好重大项目投资。着眼于补链延链强链,重点推进 100 个左右引领性重大项目,带动实施 202_ 个左右重大产业项目,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支撑作用。四是提前谋划填补国际市场空白。抓住疫情结束后的市场填补契机、转型升级契机和产业出海契机,抓紧谋划我省产业发展,提升海外市场占有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着力提升平台能级。一是大力推进平台整合。全面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通过要素集聚、机构精简、职能优化,实施竞争性的差别化政策供给,打造高能级平台。二是创建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抓紧制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评价标准,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遴选创建一批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推动优质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高能级平台集中。三是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把小微企业园建设作为解决小微企业“低散乱”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加快建设。开展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和星级评定工作,探索小微企业园综合能源供应改革试点,降低运营成本,加快创建数字化园区,提升运营管理和服务能力。

(五)着力推进产业改造升级。一是积极开展工业土地全域治理试点。玉环通过改造提升,建设 59 个小微企业园

区,实现小微企业全部入园发展。宁波鄞州今年开始工业土地全域治理试点,力图闯出一条新路。要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类似试点,研究制定相关标准,探索经验。二是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研究制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四个百项”省级重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鼓励和支持省内智能制造装备、软件企业牵头制定智能制造标准,遴选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面向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地区,试点建设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三是加快培育自主品牌。全面开展品质质量提升行动,完善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实施“浙江制造”标准引领工程,积极构建覆盖主要产品与国际接轨的“浙江制造”先进标准体系,推动“浙江制造”认证国际互认。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打造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四是加快推动绿色制造。推进实施绿色制造技术改造项目,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鼓励各地开展绿色供应链建设与管理示范,实施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通过设计、制造、供应链、园区管理等全流程推动完善绿色制造体系。五是加快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全面摸排低效企业和“低散乱”企业基数,研究制定整治提升的细化方案,按照绿色化改造的时间节点抓好落实。

五、协同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一要形成工作合力。省转升办要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工作清单,明确任务内容、完成时间节点和责任单位,抓好年度工作组织实施;要鼓励各地在 1.0 版的基础上,探索 2.0版新经验,6 月底前研究提出 2.0 版的具体标准体系。各成员单位要密切协作,通力配合,加强指导服务,推动各地完善工作举措和配套政策。

二要创新政策措施。经信、科技、人力社保、商务、金融等部门,要加快落实疫情防控、稳企业防风险的各项政策,全力推进省科技攻关与产业链安全工作专班组建运作,加大科技攻关、产业链构建、融资畅通、国际并购重组、人才引进培养、项目落地等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加大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的用能、用地、排放等资源要素保障力度。

三要畅通帮扶渠道。充分发挥企业服务综合平台的作用,建立三级联动的长效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流程的服务。加快开发应用企业码,并首先在制造业企业中推广应用,不断完善企业码功能,打造政府和社会了解企业、服务企业的快速通道。经信和税务部门要加快数据共享,深化大数据平台建设,做

好产业链运行分析和全球精准合作支撑。

第二篇: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会议上讲话

在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前境外疫情正在加剧蔓延,处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的冲刺阶段,来浙江调研并作重要讲话,特别要求复工复产要化危为机,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重构,包括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的布局,作出具体而明确的指示。我的理解,核心就是要求我们应对危机、化危为机、抢占先机。

一要应对危机,防范化解国际疫情蔓延的风险。当前企业面临的危机主要有:一是市场销售不畅风险,受疫情扩散影响,外部市场萎缩,出口受阻,订单大量下降、取消;二是供应链中断风险,各国为控制疫情传播严格限制人员流动和交通运输,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生产供货不足;三是产业链断裂风险,部分行业核心技

术、装备和高端材料、零部件存在“卡脖子”现象,疫情促使发达国家加快产业链重塑,甚至“去中国化”;四是中小企业资金链风险,受成本上升、市场销售不畅影响,企业库存积压、收益下降、现金流减少,资金周转困难;五是核心岗位人才进不来的风险等。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持“两手硬、两战赢”的要求,积极应对危机,严格落实国家和省里的政策措施,持续深化“三服务”活动,帮助企业应对危机、渡过难关。

二要化危为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随着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这也给我们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打造全球投资避风港和人才蓄水池、加快海外投资并购、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地位等带来新的机遇,包括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首台套的推广应用、产业链的布局、进口替代等等。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进关键核心科技攻关和核心

领域技术产品推广应用,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三要抢占先机,争取更多领域成为“重要窗口”。我省在数字经济发展、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我们要全面梳理各自领域的“金名片”、新亮点、新优势,以一张张标志性引领性的“金名片”支撑起“重要窗口”,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走在前列。如在高站位建设改革强省方面,要深化“亩均论英雄”、科技体制改革等,以改革促动力、激活力;在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方面,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家示范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标志型工程建设,加快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在高起点建设网络强省方面,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标志性工程建设,着力打造“三区三中心”。在高水平建设创新型省份方面,面向未来谋划

布局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多领域打造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重大科技平台。

二、充分肯定去年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取得的成绩(略)

三、科学研判当前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困难和机遇(一)从全球市场看,新冠疫情加速扩散,企业在产业链配套、订单出口、资金链方面遭受了较大冲击。传统制造行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规模偏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差,遭受了首当其冲的影响。一是工业产品出口大幅下降。二是产业链配套阻断制约产能发挥。部分企业原材料或核心零配件存在较高断供风险。三是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企业资金链风险。

(二)从国内市场看,短期供需失衡、长期有效需求不足,工业经济承压较大。一是生产增速回落较大。二是企业亏损面较大。三是用电增速大幅下滑。

(三)科学 应对,在大势大局中抓住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机遇。一是疫情短期冲击不会改变我省经济增长的正常轨道。二是疫情短期冲击不会改变我省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

三是疫情冲击带来了产业链、供应链修复和调整的战略机会窗口。四是国家一些改革红利正在逐步释放。

动 四、全面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 2.0版 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已连续开展了 3年,在平台整合、空间集聚和低散乱企业整治方面强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今年开始的新 3 年,要着重在质量、效率、动力提升上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全面实施改造提升行动 2.0 版。2.0 版的内涵概括起来讲就是“五化二链一市场”:即推进传统制造业集群化、数字化、服务化、品质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和多元化、数字化的供应链,支持企业推进数字化营销渠道改造拓市场,努力创建全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先行区、示范区,为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打下坚实基础,力争到 202_ 年实现:一是集群化改造方面,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重点行业全覆盖;二是数字化改造方面,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全覆盖;三是服务化改造方面,重点行业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全覆盖;四

是品质化改造方面,“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五是绿色化改造方面,现有标准下的“低散乱”企业全部出清,今年要实现亩均税收 1 万元以下的低效企业全部出清。重点要抓好五个“着力”:

(一)着力帮扶企业应对当前危机。一是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要在贯彻为企业减负 2700亿元的基础上,实施好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1500 亿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二是要加强政策执行的跟踪、储备。全程跟踪各项企业减负政策落实情况,确保畅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同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诉求,适时制定出台新的政策,加大逆周期的调节力度。三是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精准绘制重点产业链图谱,依托税务、海关、电力等部门数据,开展产业链运行态势监测预警,分级分类防范化解风险。四是做好资金支持工作。积极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列入国家政策支持清单,力争为小微企业争取到更多资金支持。五是帮扶企业拓市场。继续深化“百网万品”拓市场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业全面实现营销模式数字化提升,加大浙江制造精品的推广应用力

度,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今年,省政府与阿里巴巴开展战略合作,启动实施浙江制造拓市场“春雷计划”,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抓实抓好。

(二)着力推进国际化的产业链布局重构。一是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打造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加快推动我省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打造“415”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二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建立科技攻关与产业链安全专班,聚焦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集中开展攻关,有效防范化解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和关键核心技术断裂等风险,坚守安全生产底线。三是抓好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进口。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窗口期,想方设法争取多购进过去想买而难以买到的关键核心技术、高技术产品、核心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四是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进一步加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布局建设力度,推广应用核心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五是深化产业链全球精准合作。支持龙头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开展国际并购,共建科创平台,优化产业链国际布局,加强“一

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强化重要资源、技术、产品多元化供应和互利合作,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国际合作与治理,提升供应链节点安全。六是抢先布局进口替代。借鉴华为“备胎”计划,在前期数字经济产业进口替代方案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实施传统制造业重点行业进口替代系统化方案,全力推进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等的推广应用。

(三)着力增 强企业竞争力。一是深入实施“凤凰行动”“雄鹰行动”。一企一策,精准点穴式地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加强国际国内并购重组。二是加快实施“雏鹰行动”。千方百计创造更好产业生态,推动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三是进一步抓好重大项目投资。着眼于补链延链强链,重点推进 100 个左右引领性重大项目,带动实施 202_ 个左右重大产业项目,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支撑作用。四是提前谋划填补国际市场空白。抓住疫情结束后的市场填补契机、转型升级契机和产业出海契机,抓紧谋划我省产业发展,提升海外市场占有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9(四)着力提升平台 能级。一是大力推进平台整合。全面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通过要素集聚、机构精简、职能优化,实施竞争性的差别化政策供给,打造高能级平台。二是创建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抓紧制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评价标准,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遴选创建一批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推动优质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高能级平台集中。三是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把小微企业园建设作为解决小微企业“低散乱”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加快建设。开展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和星级评定工作,探索小微企业园综合能源供应改革试点,降低运营成本,加快创建数字化园区,提升运营管理和服务能力。

(五)着力推进产业改造升级。一是积极开展工业土地全域治理试点。玉环通过改造提升,建设 59 个小微企业园区,实现小微企业全部入园发展。宁波鄞州今年开始工业土地全域治理试点,力图闯出一条新路。要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类似试点,研究制定相关标准,探索经验。二是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研究制定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四个百项”省级重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鼓励和支持省内智能制造装备、软件企业牵头制定智能制造标准,遴选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面向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地区,试点建设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三是加快培育自主品牌。全面开展品质质量提升行动,完善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实施“浙江制造”标准引领工程,积极构建覆盖主要产品与国际接轨的“浙江制造”先进标准体系,推动“浙江制造”认证国际互认。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打造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四是加快推动绿色制造。推进实施绿色制造技术改造项目,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鼓励各地开展绿色供应链建设与管理示范,实施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通过设计、制造、供应链、园区管理等全流程推动完善绿色制造体系。五是加快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全面摸排低效企业和“低散乱”企业基数,研究制定整治提升的细化方案,按照绿色化改造的时间节点抓好落实。

五、协同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一要形成工作合力。省转升办要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工作清单,明确任务内容、完成时间节点和责任单位,抓好工作组织实施;要鼓励各地在 1.0 版的基础上,探索 2.0 版新经验,6 月底前研究提出 2.0 版的具体标准体系。各成员单位要密切协作,通力配合,加强指导服务,推动各地完善工作举措和配套政策。

二要创新政策措施。经信、科技、人力社保、商务、金融等部门,要加快落实疫情防控、稳企业防风险的各项政策,全力推进省科技攻关与产业链安全工作专班组建运作,加大科技攻关、产业链构建、融资畅通、国际并购重组、人才引进培养、项目落地等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加大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的用能、用地、排放等资源要素保障力度。

三要畅通帮扶渠道。充分发挥企业服务综合平台的作用,建立三级联动的长效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流程的服务。加快开发应用企业码,并首先在制造业企业中推广应用,不断完善企业码功能,打造政府和社会了解企业、服务企

业的快速通道。经信和税务部门要加快数据共享,深化大数据平台建设,做好产业链运行分析和全球精准合作支撑。

第三篇:202_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项目指南

附件1

202_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 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项目指南

为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_江苏行动纲要》,促进企业制造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制定如下项目指南。

一、企业制造装备升级项目

(一)大中型企业制造装备升级

1、支持重点。千家大中型企业实施制造装备升级项目。包括:数控装备普及应用,运用先进数控、智能成套(专用)设备、工业机器人,实现关键工序核心装备升级换代;现有装备嵌入式改造,运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应用软件、能源管控系统、故障诊断系统、传感和通信系统等软件、通信技术对现有装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关键岗位工业机器人应用,汽车、电子电气、机械加工、船舶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轻工家电、医药制造等行业企业运用焊接、装配、涂装、分拣、搬运等工业机器人替代换岗,民爆、化工、煤炭等特殊行业企业运用安防、排爆、巡检、救援等特种机器人替代换岗;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围绕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装备互联互通、生产过程调度、物流配送、产品信息追溯、环境和资源能源消耗监控、设计生产联动协同等方面进行车间智能化改造,开展示范智能车间创建,推进一批示范智能工厂建设。

2、申报条件。(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原则上高于省内同行业水平。(2)申请的项目经有权部门核准或备案,项目环评、能评、土地等相关手续完备(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规定无需相关手续的项目,请作出说明并提供相应依据),优先

— 7 — 支持列入重点投资项目计划、“双百工程”计划、智能制造三年滚动计划、省重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项目计划或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工业投资项目计划的项目。(3)202_企业购置数控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或购买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及智能化改造解决方案服务等方面的投资所发生的技术设备及服务的发票额不低于1500万元;同时提供有效的设备购置发票和相关服务的购买发票,发票开具时间为202_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并提供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已获得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设备发票不得重复申报。(4)申请奖励的智能车间须是省优秀示范智能车间,同时企业提供该车间在建设过程中的设备发票。

3、支持方式。按企业已经购置先进数控装备、智能(专用)装备、工业机器人以及支付智能化改造解决方案、各种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服务等产生的投资额(按有效发票累计)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对示范智能车间给予一次性奖励。

4、申报主体。符合上述条件的大中型企业(申请奖励类项目除外)。

(二)装备技术自主研制应用

1、支持重点。企业实施重大装备技术自主创新项目。包括:重大智能装备研制和技术攻关项目,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智能化生产线、高性能数控金属切削与成形机床、多轴联动加工中心和柔性制造单元、精密仪器仪表、智能关键部件等重大智能装备研制攻关;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信息与通信业、消费品工业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工业机器人、高性能动力和储能电池、数控装备及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产品质量攻关。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和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示范项目,工业机器人及自动控制系统、高端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轨道交通装备、特高压超高压智能输变电成套设备、节能环保装备、电子通信装备、智能先进医疗设备等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和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项

— 8 — 目,高档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智能电网及能源互联网、工程机械及核心部件、化学合成类创新药和纳米、碳纤维、石墨烯战略新材料等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2、申报条件。重大智能装备研制和技术攻关项目采取招标形式组织项目,具体要求见招标公告。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项目:(1)申请示范应用项目,须为省级认定的首台(套)重大装备和成套生产线,具有良好的行业推广应用价值,研制单位与典型用户单位合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品持续改进或服务支撑体系,成套装备202_-202_年单个合同额不低于200万元或累计销售额不低于1000万元(提供发票),单机及关键部件202_-202_年累计销售额不低于500万元(提供发票)。(2)申请保险补偿项目,须为列入《省重大装备(首台套)保险试点入围企业及产品名单》(以下简称《名单》)的重大技术装备(产品)。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项目:列入《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的新技术新产品,202_年累计销售(购置)额不低于500万元(提供发票)。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项目:经批准建立的省制造业创新中心。

3、支持方式。首台(套)重大装备示范应用项目按合同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项目按新增销售额分档给予奖励,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项目对创新中心建设投入额给予补助。保险补偿项目支持按《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江苏保监局关于开展江苏省重大装备(首台套)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苏经信科技〔202_〕277号)》执行。

4、申报主体。首台(套)装备研制单位,新技术新产品生产单位,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牵头单位。

二、企业互联网化提升项目

(一)大中型企业互联网化提升

1、支持重点。千家大中型企业实施互联网化提升项目。包括:研发设计协

— 9 — 同化,完善产品研发设计数字化网络化环境,建立及时响应、持续改进、全流程创新的产品研发设计创新体系,发展众创设计、众包设计、用户参与设计等新型研发设计模式;生产管控集成化,加快信息化升级改造,促进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SCM)、产品数据管理(PDM/PL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关键管控软件的普及,促进软硬件系统集成互联、管控系统解决方案及咨询服务的推广应用;购销经营平台化,加快企业电商发展,促进企业开展线上购销、供应链管理和创新服务,支持行业特色电商平台建设,发展以销定产、个性化定制等产品销售模式;制造服务网络化,提高产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运用移动O2O(线上线下)、云计算、大数据等打造用户聚合平台、多元社交平台,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创新,开展远程维护、质量控制、故障预警、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

2、申报条件。202_企业在研发设计、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制造执行、资源计划管理、电商平台建设、供应链管理、市场服务等重点环节的信息化投入不低于500万元;同时提供有效的信息化软硬件、系统集成和相关服务购置发票(可包含管控集成、平台建设等费用,智能终端、仿真仪表购置费用,信息基础设施适应性改造费用等),发票开具时间为202_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并提供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

3、支持方式。按企业购置信息化软硬件、系统集成和相关服务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研发设计协同化环节优先支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

4、申报主体。符合上述条件的大中型企业。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研制及产业化

1、支持重点。企业或相关单位实施软件、物联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研制及产业化和支撑服务企业制造装备升级与互联网化提升项目。包括:软件产业

— 10 —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基础软件及工业软件研发、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示范、工业互联网标准及核心技术,为制造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提供嵌入式软件等信息技术支撑及系统解决方案。物联网、集成电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互联网+”物联网重大应用,微型和智能传感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超高频及微波RFID的研发和应用;智能工业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智能穿戴设备、移动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新型显示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北斗卫星导航芯片、模块及应用系统和重大平台的研发和产业化;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高端路由器、高性能服务器等信息通信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面向行业应用和省级以上产业基地园区的产业共性技术及平台系统的开发和应用;01、0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已完成课题的产业化应用;高端通用芯片设计、先进封装测试及平台建设。互联网创新创业载体与服务保障,省市共建互联网产业园和互联网众创园、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互联网骨干企业及创新大赛落户企业;工业大数据服务中心、人才团队等服务支撑。行业电商平台及智慧江苏建设平台,综合电商服务、信息服务等重点平台企业服务于省内大中型企业的生产要素配置、供应链管理和模式业态创新;有线上规模、有发展潜力的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纺织等重点行业龙头型特色B2B电子交易平台和其他创新服务平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行业重点服务平台、信息消费公共服务平台;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农村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工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工程、信息安全保障工程等。

2、申报条件。软件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化:企业202_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研发基础软件及工业软件,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工业应用软件、能源管控软件、故障诊断软件、工业互联网、传感和通信系统协议等,项目为202_年1月1日后启动,实施期不超过3年,计划总投入不低于600万元;为制造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提供嵌入式软件等信息技术支

— 11 — 撑及系统解决方案,以及重点行业云计算和大数据示范项目,202_年累计的相关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不低于500万元(须提供为企业提供相关信息技术支撑的销售发票)。物联网、集成电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拥有相应的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或省级以上认定的鉴定成果等研发成果,以及相应的市场应用基础,项目前景好、实施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202_年项目投入额原则上不低于500万元。互联网创新创业载体与服务保障:省市合作共建的互联网产业园、互联网众创园及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园;202_入围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i创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及一二等奖落地项目;工业互联网标准、大数据标准研制。工业大数据中心及重点行业云服务平台(此类项目采取招标形式)。行业电商平台及智慧江苏建设平台:具有较好的管理团队和较强的人才研发队伍,项目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申报行业电商平台项目,须具备一定平台建设、开发、整合、应用能力,能够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满足行业内企业电商业务拓展需求,202_年平台交易规模超过100亿元,或交易规模超过10亿元且增幅超过80%;申报智慧江苏建设平台项目,须符合智慧江苏建设行动方案重点支持方向,列入省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承担省级以上(含省级)示范试点重点任务。

3、支持方式。软件、物联网、集成电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产业化项目按项目投入额(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的,按信息技术服务收入额)(凭202_有效发票)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省级互联网产业园、众创园等,根据共建协议执行及绩效评估情况给予奖补;202_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i创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及一二等奖落地项目给予奖补;对软件与互联网双创团队、软件人才培训、互联网创新创业培训给予补助;行业电商平台建设项目按202_平台建设投入(凭202_有效发票)的一定比例予以补助;智慧江苏综合服务平台按照项目投资额的一定

— 12 — 比例给予补助;智慧江苏建设示范工程给予一次性奖励。

4、申报主体。符合条件的项目实施企业或园区运营主体,高校科研院所可作为参与单位联合申报。

三、产业绿色发展项目

(一)节能改造和绿色制造

1、支持重点。企业实施节能改造、绿色制造和节能环保装备自主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包括:节能改造,工业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实施的锅炉(窑炉)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利用、配电变压器和电机更新及系统节能改造、能源管理中心建设、能量系统优化、半导体照明等节能改造项目,区域性能效在线监测与管理平台示范工程建设项目。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及工业循环经济),节水、废弃物资源化、有毒有害物质减量(替代)、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改造、机电产品再制造、低碳试点工业园区试点实施方案明确的公共平台及基础能力建设、国家绿色转型试点城市公共平台建设项目。节能环保装备(产品)产业化,节能锅炉窑炉、高效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装备、半导体照明产品、水和大气污染防治装备、绿色港口岸电设备系统等产业化、规模化建设项目;应用省内自主研发的环保技术装备、绿色港口岸电设备系统,实施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水污染减排的示范应用项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认证项目。

2、申报条件。节能改造项目:依托改造的生产装置应符合产业政策且投产2年以上,实施以节能为目的的改造(工业节能改造项目节能量不低于500吨标准煤,其中电机系统节能改造项目节电量应不低于100万千瓦时,半导体照明项目节电量不少于30万千瓦时),项目技术和设备投资额不低于500万元(半导体照明项目技术设备投资额不低于100万元),项目至202_年底已完成投资60%以上。电机更新项目应按照《江苏省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2_-202_年)》,— 13 — 202_年以来购买列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目录内的一级、二级能效电机,并安装替代原有老旧电机;配电变压器更新项目应按照《江苏省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2_-202_年)》规定,202_年以来购买的通过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节能产品认证的能效等级二级以上产品,并已安装使用。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及工业循环经济)项目:改造项目依托的主体符合产业政策要求,项目技术先进,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效果显著,项目技术和设备投资额不低于500万元,项目至202_年底已完成投资60%以上,其中节水改造项目节水量须达到10万吨以上;煤炭高效清洁利用重点为列入各市《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方案(202_-202_)》,在焦化、煤化工、工业锅炉和工业炉窑等四个领域,应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实施的改造项目。节能环保装备(产品)产业化项目:项目技术和设备投资额不低于500万元,其中绿色港口岸电设备系统应用示范项目不低于100万元(提供有效发票),项目至202_年底已完成投资60%以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合同能源管理的基本要素,即改造投入的70%以上由节能技术服务公司承担,节能技术服务公司通过与企业分享项目节能效益获取收益;节能技术服务公司具备相应业务资格;项目在202_年底前建成竣工投产,节能效果明显、效益良好;项目未获国家合同能源管理专项扶持资金。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认证项目:针对万家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开展培训、咨询和组织体系效果评价等,或企业能源管理体系通过第三方机构认证并获得证书。

3、支持方式。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节能量分档奖励;区域性能效监测与管理平台项目根据工作量和投资额(凭有效发票)给予补助;绿色制造、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项目按项目技术设备投资额(凭有效发票)给予分档奖励;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认证项目按工作量给予补助或给予定额奖励。

4、申报主体。符合上述条件的项目实施企业、节能技术服务公司等。

(二)化解过剩产能及淘汰落后产能

1、支持重点。企业202_承担并完成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低端落后产能任务。

2、申报条件。项目列入省计划任务,202_内完成并通过省市考核验收。

3、支持方式。根据实际完成淘汰或化解的产能数量,和相应行业(测算)奖励系数给予奖励。

4、申报主体。承担省计划任务的企业。

四、企业生产制造服务项目

(一)改善中小微企业服务环境

1、支持重点。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各类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包括:服务体系建设和创业服务,各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能力建设和平台网络项目建设以及实施国家和省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计划,开展公益性公共服务活动等;小企业创业基地实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改造(不含厂房建设),开展创业辅导服务等;为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提供设计研发、工艺改造、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信息化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转型升级咨询诊断、创新资源共享与链接等服务的机构加强能力建设和专项服务;重点产(行)业特色产业集群高标准厂房建设奖补及使用租金减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智能化升级,加大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的投入力度,打造一批细分市场占有率高的“隐形冠军”企业和填补国内空白的专精特新产品,引导规上小微企业装备数控化率提升。融资和培训服务,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开展的公益性融资服务;实施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育、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高端发展人才培养、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创业创新人才培训项目等。市场开拓和合作交流服务,重点支持省经信委组织或委托第三方组织开展的中小微企业市场开拓和合作交流活动。

2、申报条件。服务体系建设和创业服务项目: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产业集

— 15 — 聚区须经过国家和省示范认定,具备较强的公共服务能力和良好的服务业绩。小企业创业基地上入驻企业数不低于50家,小微企业数不低于80%,上培育进入规模企业不低于3家,创业基地建设和服务投入不低于50万元;各级服务中心、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应用服务软件,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服务人才引进与培养,改造服务场地及设施等提升管理和服务等能力建设和服务支出投入50万元以上;承担国家和省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计划任务,开展公益性公共服务活动5场次以上,服务小微企业数100家以上,小微企业满意度达到90%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上软硬件投入和技术服务支出100万元以上,或为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资源共享与链接服务30次以上;重点产(行)业特色产业集群高标准厂房建设及使用先进地区高标准厂房建设项目须于202_年9月底前竣工;重点产(行)业特色产业集群提供高标准厂房租赁服务的机构对小微企业收取租金标准低于市场一般标准20%以上,租金减免比例不低于40%。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智能化升级项目:省认定的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产品企业;202_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苏南、苏中地区企业在装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产品研发投入总额不低于600万元,苏北地区企业不低于300万元(提供有效发票);技改和设备投入项目经有关部门备案,202_年底前能竣工建成且建设期不超过2年,申报前项目实际投入总额应达到计划投入总额的50%以上;企业202_年上缴税收,苏南、苏中地区企业不低于300万元,苏北地区企业不低于100万元。融资和培训服务项目:省内各地设立的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平台、统贷平台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户数超过100家或融资总额超过3亿元;省内各类培训机构参与实施中小企业人才培训“百千万”工程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培训资料齐全,培训学员满意率80%以上。市场开拓和合作交流服务项目:须经省确定或协议委托实施完成的项目。

3、支持方式。按照项目建设投入、提供服务所发生费用给予补助,委托公

— 16 — 益性公共服务项目根据计划完成情况或计划委托情况给予补助。

4、申报主体。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运营单位、服务项目实施机构。

(二)信用体系建设(另行通知)

(三)生产性服务业

1、支持重点。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企业服务型制造项目。包括:工业设计融合发展和产业化,工业设计对接、设计与制造融合发展平台,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成果产业化。智慧物流示范,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示范、智慧物流互联网交易平台示范和智能化综合交通物流示范。服务型制造,制造企业加大服务环节投入,在总集成总承包、个性化定制、在线支持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融资租赁服务等方面形成的重点示范项目。

2、申报条件。工业设计融合发展和产业化项目:工业设计融合发展平台项目实施单位要有完善的服务机制、专业的服务能力和成功的融合发展案例,工业设计中心成果产业化项目实施单位要有完善的工业设计管理机制、专业的工业设计队伍和成功的工业设计产业化成果;项目对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企业设计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项目产业化预期前景好,实施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工业设计融合发展平台项目202_年累计投入不低于300万元,工业设计产业化中心成果项目总投资额不低于500万元。智慧物流示范项目:项目有完整的项目需求分析、投资计划及实施方案,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或备案;有完善的平台运作团队、制度和专项周转资金保障;本项目正在实施;总投资额不低于1000万元(其中用于智慧化物流改造的投入不低于30%)。服务型制造项目: 202_年企业服务化累计投入不低于300万元;项目预期前景好,实施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

3、支持方式。按照项目实施单位主营业务收入、项目投入等给予补助。

4、申报主体。服务型制造、工业设计融合发展和产业化项目实施单位;省

— 17 — 重点物流基地(园区)和企业。

(四)制造业企业兼并重组

1、支持重点。企业围绕强化延伸产业链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施的兼并重组成功案例,尤其是实施跨国(境)高端制造企业并购、国外研发机构和品牌收购等。

2、申报条件。发起兼并重组、并已报备《202_江苏省兼并重组项目信息库》的入库企业;202_成功并购国内外企业且社会影响大、行业带动力强、运行质态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兼并重组交易应为符合国家规定并已取得相关批准手续的非关联企业交易;并购完成后,发起方企业须绝对控股;兼并重组协议中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实际出资额折合人民币1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海外并购放宽至6000万元)。

3、支持方式。分档奖励。

4、申报主体。兼并重组发起方企业。

第四篇:宁波市长在工业转型升级大会上讲话

攻坚克难调结构 始终不渝促转型 继续推进宁波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c 同志们:

这次现场会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向好态势明显、但国内外经济形势仍有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鉴定信心,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指标,打一场漂漂亮亮的转型升级攻坚战,继续推进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持我市工业经济走在全国前列。上午参观了几家企业,我总体感觉企业在转型升级上主动性比较强,做的都不错;刚才鄞州区介绍了工业转型升级经验,杭州湾新区做了表态发言,市经委通报了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情况,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过去,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取得的成绩相当不易 过去的202_-202_年,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多、形势最复杂的时期。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导致全球出现了经济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面临严重衰退,全球需求市场急剧萎缩。这种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市这样高外向度的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自202_年二季度起,工业产、销增速跌破20%的较高增长平台,并呈现逐季下降态势,特别是当年四季度,连续3个月产、销出现负增 长(当季增长-3.3%),发展趋势严峻。202_年1-2月份我市工业生产、效益、出口全面深度下滑,企业生产信心严重受挫,工业投资严重不足。在这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宏观调控政策,202_年7月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干部进企业、服务促发展”活动,并先后出台“保稳促调”19条意见、“扩大内需”12条措施和23条政策、“金融保障”18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深入实施工业“两创倍增”计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创新服务方式,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工业经济发展好于预期。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工业产值迈上新台阶。202_-202_年连续两年全市工业产值超过万亿,分别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4、5位,工业增加值列第6、8位。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4830、947.4亿元,同比增长39.3%和36.6%;工业增加值增速预计比全国平均高5个百分点左右。规模企业数量过万家,截至202_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839家,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标。工业效益稳步提升,202_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利润达到452.7亿元,利税846.5亿元,分别是202_年的1.2倍和1.3倍,均列副省级城市第5位;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有60%来自工业企业,工业经济是我市财政的主要支撑力量。工业吸纳就业进一步增加,202_年全市制造业从业人员超过100 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口近40%。202_-202_年我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贡献了全市GDP的49.3%,工业经济发展不仅支撑了全市经济较快增长,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城市化推进、服务业发展、扩大就业和居民增收,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了主导作用。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以临港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主导地位显著,202_-202_年全市重化工业规上产值分别为6367和609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71.6%和74.8%,利润分别贡献60.1%和74.6%。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8.9%,高于工业产值年均增速5.4个百分点。202_年,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1257亿元,同比增长1.8%,高于同期生产增速5.4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15.4%,创历史新高。据对纳入统计的426家高新技术企业调查,202_年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的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4.87%,远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制造业企业15.42%的水平。目前,全市有209种工业产品销售量居全国同行业前三甲,其中135种产品居同行业首位。由于我市的文具、模具、注塑机、橱具行业在全国具有相当高的市场占有率,因而,我市先后被评为“中国文具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注塑机之都”、“中国橱具之都”。

(三)创新推进力度加大

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2_-202_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 动经费支出分别为76.4和82.6亿元,是202_年的1.22和1.32倍。环比增长22.1%和9.6%。创新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分别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0家,累计分别达到8家、135家。两创示范企业204家,截止202_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创新成效逐步显现,据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评价报告,宁波市入围中国城市综合能力评价50强,最具创新环境城市、中国最具创新动力城市、中国最具创新绩效城市三个单项分别居第7位、第7位和第12位。专利、品牌和标准战略实施进展较好。截止202_年,我市拥有驰名商标297个、中国名牌61个,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品牌之都”称号,国家级品牌总量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和全省首位。202_-202_年我市专利授权量2.57万件,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截止202_年底,我市共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5个,龙头企业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比率达39%,已经和计划主持、参与制修订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共475项。

(四)产业集聚水平提升

工业产业布局由“低、小、散”向“园区化”、“集群化”转变。保税区获“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称号,保税区将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光电产业基地,宁波化工园区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电力、钢铁、造船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共形成近150个块状经济,其中年产值超过10亿元以上的近90个,多年居浙江省首位,我市塑料机械、西服衬衣、模具产业、家用小电器、文具等5大产业集群 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_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名单,服装、家电被省认定为现代产业集群的示范区。38个产业基地获得市级工业设计、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基地称号。

(五)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企业规模明显扩大。202_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平均销售规模为6886万元,涌现出一批市场份额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突出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202_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839家,其中,销售收入超百亿的企业达到8家,超10亿元企业76家,超亿元企业1300家。生产效率方面,202_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9.3万元/人,比202_年提高了17.7%。企业管理更加规范。截止202_年累计上市公司达到25家,在副省级城市中居于前列;许多过去的个体制、家族制民营企业也逐步转向合资、合作、股份制运作的模式,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公司制民营企业成为民营企业主体。

(六)节能减排成效较好

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大工作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资源节约方面,组织实施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50个项目被纳入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备选项目库。十一五”前四年,我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6.2%,可完成“十一五”节能的80%,为“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减排方面,北仑电厂脱硫、镇海电厂油改气和脱硫工程和一批污水管网和处理厂等重点项 目陆续投用,预计202_年万元GDP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4.5万吨和12.3万吨,分别比202_年下降13.6%和42%。循环经济方面,我市成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全面展开,202_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0.1%,建成可再生资源回收工程回收网点94个,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五家。

可以说,过去的两年,我市工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极其不易,值得充分肯定的。纵观全市的工业经济工作,我认为,我们始终注重把握好以下四点:一是坚持把实现工业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来抓。我们始终不渝地实施工业“两创倍增”计划,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加大工业金融财政支持力度,主抓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二是坚持加快工业调结构促转型不动摇。大力实施专利、标准、品牌战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全力推进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实施“5+5”产业优先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实施“低产田”改造,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三是坚持科学调控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并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增促调”政策,科学调控工业产业方向和投资结构;同时,注重发挥投融资等市场机制作用。四是坚持狠抓作风建设不动摇。202_年7月以来全市开展了服务企业活动,广大机关干部下基层、进企业,送信心、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建立8718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增强发展信心。实践证明,不论形势多么严峻,道路多么难走,只要我们坚持正确发展方向不动摇,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二、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我市工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当前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从我市工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来看,还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可持续发展水平不够高等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加快推动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我市工业由大变强,形成新优势,增强新活力,提高工业经济竞争力和抗风险力。

(一)充分认识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转型升级是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不断演进的过程。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转型升级的过程,转型升级必然贯穿在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综观近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领先发展,部分新兴国家迅速崛起的历程,无一不是在10-30年时间里,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经济的转型升级,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转型升级是实现我市“创业创新、走在前列”的根本途径。经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宁波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创新制度,走出了一条民营经济活跃、开放度高的内外源经济共同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实现了从“轻小集加”向“重大群创”转变、从 工业小市向工业大市的历史性跨越。我市工业不仅为自身和国民经济其他各个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还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工业消费品,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和提供就业岗位的主要源泉。宁波市在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关键是工业做出了贡献、走在了前列,实现了两个“半壁江山”,即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均超过50%,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今后,工业要继续发挥支柱作用,成为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支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参与国际和地区间产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力量,这些都必须通过工业转型升级来实现。

转型升级是推动“宁波制造”向“宁波智造”转变的长期任务。一要形成共识,进一步形成转型升级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发展主题的共识;形成转型升级是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甚至是阵痛过程的共识;形成转型升级是经济增长应回归理性增长的共识。二要确立理念,牢固树立“阵痛”就是重生、磨难就是财富的理念,“有限空间无限发展、有限资源无限创造”的理念。三要把握原则,始终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原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并重”的原则,“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互促共进”的原则,以及“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加快工业发展动力由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产业结构由一般加工为主向高加工度、资本技术密集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发展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型升级。

(二)切实增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202_年我市按照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按全部人口(含外来人口)计算,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国际产业发展规律表明,人均GDP 达到五千到一万美元这个阶段,是产业结构快速变化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由过去部门之间的不协调转向研发设计、品牌培育、营销体系、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关键环节的滞后。可以说,工业化过程既是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过程,更是经济结构持续调整转型升级的过程。我市的企业大多成长于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多数处于国际产业链的末端,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较弱,经济发展中的结构问题逐渐显现。国际金融危机传递的信息进一步表明,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已发挥到了极致,需要来一次全新的产业革命,以赢得新一轮发展的先机。而这,则需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国际发展环境正发生一系列带有转折性、阶段性特征的新变化,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进程加快,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内区域性竞争日益激烈。无锡等城市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发展后劲强势,后发优势明显。我市如裹足不前,将面临着“标兵渐远、追兵逼近”不进则退的不利局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既是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应对各 种经济风险的根本之策,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所在。从历史角度看,任何一次经济危机都是全球产业布局的“洗牌”过程:落后产能被淘汰,新型产业脱颖而出,成为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我们要增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利用资源、汇率等倒逼机制,主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制高点。

三、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全力抓好未来一段时期工业经济发展重点工作

我市工业转型升级要紧紧抓住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给工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战略机遇,以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长三角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方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以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突出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创新链,努力推进产业集聚型、效益提升型、创新驱动型、绿色低碳型、两化融合型、品牌引领型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宁波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主导、引领和示范作用。

(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按照“有限资源、重点突破,发挥比较优势、培育新优势”的原则,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核心,以完善产业链、提高价值链为目标,积极改造提升一批重点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抓好实施九大产业调整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一段时期,石化、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九大优势产业仍 是支撑我市制造业增长的重要主体。我市要加快这些重点优势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明显增强,提升重点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再建我市重点优势产业的新优势。二是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创意设计、节能环保产业,力争在掌握产业核心专利和关键技术产业化取得较大突破。加快发展汽车整车、新能源汽车,积极发展以重大成套技术装备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择优发展炼化一体化,推进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发展海洋高技术、生命健康长夜。三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在研究开发、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后勤保障等非制造环节,在满足本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同时,为其他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探索推进多形式、多层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等服务机构建设。鼓励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重点支持管理咨询、技术专利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市场营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等中介机构,为产业集聚区内部各企业解决生产、技术、管理、品牌、人才、信息等各方面问题提供支持和服务。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四是推进产业链延伸,建立专业化分工体系。以重点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导向,以产业链为核心,大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投向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和提升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选择与其配套密切的关键协作企业的配套 技改项目予以扶持,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在产业链的上下游构建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集群化发展的专业化分工产业组织体系。五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要制定重点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的导向目录和相关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制造工艺和技术,加速推广各项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相关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名单。

(二)加快推进产业基地建设

块状经济是宁波工业发展的亮点,优势明显,但块状经济的传统性弱点同样明显:资源有机整合不够,企业产品同质化,知识产权意识不强,低、小、散,过度竞争的负面效应大,单位产出低等。我们要以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把产业基地建设成为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的重要载体,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区、引领区和示范区。一是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契机,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一批新兴产业和重点优势产业基地,集中统筹安排新增工业用地指标,优先向基地内企业供地。严格产业项目准入制度,凡是新建、改建和迁建项目一律进特定产业基地,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二是抓紧建立健全产业基地建设评价考核机制,对各地产业基地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纳入对各地政府和相关政府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以形成上下联手推进产业基地建设的强大合力。三是完善产业基地的服务方向。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供公共 服务,从单纯的减地价、提供政策优惠,向提供技术、品牌、信息、市场、融资扶持等公共服务转变,重点支持建立由政府主导和社会化相结合的技术研发平台、检测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以及融资担保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公共支撑体系。四是实施区域品牌战略。依托产业基地,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牵头或由中小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专业商标品牌基地,推广应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努力培育知名区域品牌。五是着力抓好宁波纺织服装和慈溪家电两大省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示范区主管部门要编制建设发展专项规划,提出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区域品牌建设、产业园区建设等思路,各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示范区内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开发等项目建设,对示范区建设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优先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三)加快推进组织结构梯队优化

坚持“内外并举、育优引强、梯队推进、融合发展”的原则,培育发展“三个一批”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企业组织化水平。一是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制定并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对于临港重化工业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鼓励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进行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提高规模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抢抓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家新一轮产业规划布局调整的契机,建立专业的招商团队,以基地为载体,以构 建完善产业链为纽带,积极引进跨国公司、中央属企业和市外大型民营企业等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市设立生产、研发和营销基地,并在要素供给方面优先予以保障,促使其加快形成产业规模。二是发展一批“专精特新”行业龙头企业。选择一批在行业内基础较好、潜力较大、具有一定行业带动性的企业加以重点培育,制订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加快推动它们向专业化生产、精益化管理、自主化创新、集约化经营、信息化带动、品牌化运作等方向发展,示范带动面上行业内其他企业发展。三是壮大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示范企业、已转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等范围内,选择一批在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理念和文化创新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中小企业加以重点培育。通过进一步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指导,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

(四)加快推进动力机制转型升级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掌握自主技术为核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技改投入,促进两化融合。一是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继续大力实施专利、标准、品牌战略,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参与国内外标准制(修)订工作制订和树立品牌意识。着重抓好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加速科技产业化。二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逐年扩大技术改造扶 持资金,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增强市场竞争力。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在技术装备改造、工艺改进创新、产品水平提高和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加快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和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抓好技术改造滚动计划实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效应。三是加强技术创新。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继续实施“两创”示范企业工程。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选择具有一定优势和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不断提高核心技术和重要应用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四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产业基地为依托,以“5+5”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示范基地(园区)、企业和项目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五是形成创新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在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之外,还要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创立市创新风险投资基金,鼓励企业或个人等各类民间资本参与组建风险投资机构,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引导各金融机构建立适应高技术产业特点的信贷体系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六是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以团队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核心技术人才。大力培养、引进创新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重点保障其住房、医疗、子女就学和进修深造等方面需求。建立继续教育机制,定期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快培养企业家队伍。

(五)加快推进生产方式转变

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和资源要素供给的巨大变化,建立完善绿色发展机制、转变生产方式是提升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潜力,维护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一是建立“绿色”产业的引导机制。按照“改善存量、优先增量、选择重点、差别发展”的原则,制定鼓励发展“绿色”经济的产业目录和相关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大力发展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的“绿色”产业。按照产业发展的实际要求,大力研究开发适用的各类绿色制造工艺和技术,并加速推广各项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积极帮助企业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地方和国家标准。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各机构,分行业、分产品制定统一的绿色产品采购标准,充分发挥政府绿色产品采购的推动作用,共同构建全社会绿色消费模式。二是建立节能减排的倒逼机制。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考核评价制度和奖惩措施,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和工作问责制。完善节能管理和能耗指标体系,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减排评估机制,从源头上控制高能耗、高排放投资项目。加强重点用能企业动态监测管理,加快推进能源监察、清洁生产审核、电平衡测试、节能诊断等各项节能措施。全面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深入开展节能示范项目 16 试点工作。大力加强节能技术交流合作,筹备建设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的产业化基地、中介服务基地、示范应用基地和国际合作基地。三是建立落后产能的转移淘汰机制。根据我市工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行业企业评估标准,科学设立劣势落后产业企业转移淘汰目录,分步骤、分层次地引导企业有序淘汰转移。对列为转移类产业的新建项目,原则上不予核准和备案。根据有序转移的实际情况,对转移企业搬迁进入宁波异地产业园区的,可进行适当的转移补助。对列为淘汰类产业,不允许该产业新建企业注册登记,通过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劳动保障等执法力度,相关主管部门责令其在规定期限内停止生产,逐步淘汰。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同志们,当前的形势仍然复杂和严峻,工业经济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任务繁重。我们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创新思维,为加快宁波工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2_—202_)》

国务院发布《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2_~202_年)》

发布时间:202_-02-09来源:省经信委

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2_~202_年)》(国发[202_]47号,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把整个工业作为规划对象,并且由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中长期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确定了未来5年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重点骨干企业达到3%以上,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一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15%左右,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主要工业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70%,大中型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达到80%以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十一五”末降低21%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规划》从转型升级要素角度提出了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三是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四是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五是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六是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七是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八是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会议上讲话五篇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