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致辞 > 演讲稿
市民政局殡葬管理所干部演讲(含5篇)
编辑:独酌月影 识别码:89-630127 演讲稿 发布时间: 2023-08-11 18:44:2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市民政局殡葬管理所干部演讲

市民政局殡葬管理所干部演讲

我来自市殡葬管理所。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我们很少“抛头露面”,而今天,我骄傲,能够代表民政局参加这样大规模高规格的演讲比赛,这来自于各级领导和各界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感谢大家!

想起****年 7 月第一天报到时,我一路上的忐忑——殡仪馆,每天与逝者打交道的地方,阴森吗?悲戚吗?我会害怕吗?我能胜任吗?而当我终于站到殡仪馆前面的大广场上,盛夏的阳光照着绿树青草,照着屋角回廊,驱散了我的不安。原来,经过几代职工的努力,现在的殡仪馆早已摆脱了人们想象中“阴森恐怖”的形象,做到了环境园林化,建筑宾馆化,设备现代化。服务呢?一走进殡仪馆业务室,就能看到醒目的标语“丧属至上,服务第一”,时刻提醒每一位职工,服务无止境!

一次,一位 90 岁高寿的爷爷去世,无论我们怎么劝说,家属也不同意将遗体立即送到殡仪馆,一定要按风俗让逝者在家呆三天。等我们按预定时间上门入殓,遗体已经发生了一些不好的变化。老奶奶和年过半百的子女都在哭,怪自己没有听从我们的劝说,哭得我们也心碎了。我们也是为人子女,怎能体会不到这份对亲人的爱与不舍?《殡葬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为了保护殡葬职工的健康,腐败遗体应立即火化,不能整容换衣,可同事们经不住家属的一再恳求,还是忍受着难言的异味,为逝者化好妆换好衣服。告别仪式上,逝者子女看到的是老人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卧在花丛中。他们紧紧抓住我们的手,一个劲儿的说“谢谢,谢谢你们!”我们殡仪服务员所要做的和一直在做的,就是用我们的真诚服务“让

逝者安息,给生者慰藉”。

殡仪服务不分工作日和节假日,不论酷暑严寒还是半夜三更,家属的电话就是指令!****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接到电话,便立即赶过去接遗体。这家人看到,大过年的,我们还能这样迅速地赶到,非常感激,一定要塞给我们每人一条香烟。被我们坚决谢绝后,家属感概地说,都听说现在殡仪馆是“一包烟一瓶酒下岗制”,真是说到做到啊!我们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真正做到“阳光殡葬”!

社会在发展,殡葬行业也面临新的挑战。为提供多层次、人性化的服务,做好“人文殡葬”,对困难群体我们严格落实惠民政策,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服务项目,更好地满足家属个性化的服务要求。去年春节,礼仪部接待了一位家属,要求情人节那天举办一场特别的告别仪式,祭奠在车祸中去世的妻子。时间紧迫,离 2 月 14 日只有五天,我们从没有做过这样的案例,如何布置,怎样落实……在一连串的难题面前,礼仪部主任张良华坚定的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每一位逝者有尊严的离去,让他们的家人没有任何遗憾!”她立即取消礼仪部人员春节轮休假,召开紧急会议,制定方案……告别时,逝者被鲜花簇拥着,正前方是用玫瑰、勿忘我编制的心形花环,哀乐换成了《婚礼进行曲》,原本黑色的挽幛换成了圣洁的白色,整个礼厅被营造得温馨静雅又不失庄重。看到这一切,逝者的丈夫跪倒在我们面前……

殡仪服务这个岗位就是这样,这里没有战场上硝烟弥漫、气吞山河的雄壮,也没有商场上惊涛骇浪、潮起潮落的博弈。我们每天身处低回婉转的哀乐声中,没有欢歌笑语,只有庄严肃穆,有时还要承受别人的误解。可是一代又一代的殡仪服务员就在这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付出,无私的奉献,以自己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家属对殡葬工作的认可!****2 年我所荣获“****市文明单位标兵”称号,遗体火化工董晓俊同志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遗体整容工沈学春同

志被评为“安徽省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遗体接运工张鹏同志被评为“****市优秀共青团员”。

今天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崇文尚德、务实创新”,各行各业都在以实际效能凝聚精神力量,建設美好****。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请不要忘记,那不起眼的角落里有我们默默的坚守。我们见证的是爱,我们付出的是爱,做好殡仪服务,不仅是对逝者和其家属的尊重,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我们的宗旨——“丧属至上,服务第一”就是用真心、用大爱,用文明优质的服务给每一个生命的故事画上最圆满的句号!不需要鲜花,不需要掌声,我爱上了这份平凡而又特殊的工作——我是一名殡仪服务员!

第二篇:市民政局主要职责

市民政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民政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研究起草本市有关民政工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划、政策。

(二)负责本市社会救助工作。牵头拟订社会救助政策、标准和实施办法;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组织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社区综合帮扶和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三)负责本市救灾救助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建设;组织核查、上报、发布灾情;组织、指导救灾捐赠工作,接收、管理、分配和监督使用救灾款物。

(四)负责本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拟订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的项目、标准和实施办法;管理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指导核对工作机构建设;研究分析居民经济状况。

(五)负责本市优待抚恤工作。拟订优待抚恤政策、标准和实施办法;负责革命烈士的审核报批和褒扬;负责民政部门管理的伤残人员的残疾等级评定等审批事项;指导优抚事业单位和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的管理工作;负责拥军优属工作。

(六)负责本市退役士兵、复员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和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接收安置工作。拟订接收安置政策、计划和实施办法;指导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和军供单位的建设、管理工作。

(七)负责本市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建设工作。拟订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和政策;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导基层群众自治建设,组织居(村)民委员会开展选举工作。

(八)负责指导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社区服务政策;促进城乡社区服务统筹发展;指导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注册,对社区公益服务项目进行监督评估。

(九)负责本市社会福利工作。拟订扶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政策、标准和实施办法;负责孤儿救助工作,指导孤儿权益保障工作;指导各类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和服务管理工作,负责涉外社会福利机构的审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十)负责本市慈善事业的促进工作。拟订促进慈善事业的政策;指导开展慈善募捐活动,引导、扶持和规范慈善组织的发展。会同有关部门拟订促进志愿服务的政策,协同有关部门对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进行表彰。

(十一)负责本市老龄工作。拟订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推动老年人相关法规政策实施;指导、协调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十二)负责本市职业社会工作者相关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职业社会工作者及其专业组织管理工作。拟订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制度、政策,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指导、协调各领域开展社会工作。

(十三)负责本市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拟订残疾人就业的扶持保护政策;负责城镇重残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障的复核;负责社会福利企业的资格认定;负责假肢矫形器生产装配企业的资格认定;负责残疾人进口用品免税的审核。

(十四)负责本市福利彩票管理工作。指导福利彩票的发行;会同有关部门管理福利彩票的销售市场;负责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的审批、监督和评估。

(十五)负责本市行政区划工作。研究和修订全市行政区划规划;负责乡镇、街道的设立、撤销、调整、更名和界线变更及政府驻地迁移的审核报批;负责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负责本市政区名称的审核报批;指导本市居(村)委会的设立、撤销、更名、命名。

(十六)负责本市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管理工作。指导本市居民的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负责涉外和涉港、澳、台居民、华侨的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负责婚姻介绍机构的管理;倡导婚姻习俗改革。

(十七)负责本市殡葬管理工作。拟定殡葬工作政策和标准;负责殡葬设施建设和管理事项的审批;推进殡葬改革。

(十八)负责统筹本市民政行政执法工作。承担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受理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

(十九)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市社会团体管理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有关社会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结合本市实际,组织和参与起草本市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措施。

(二)研究本市社会组织发展的全局性、方向性问题,提出社会组织发展的专项规划和政策建议,做好规划和政策落实的协调、服务工作。

(三)负责社会组织的筹备审批;社会组织的成立、变更和注销登记审批;负责社会组织的检查和各类专项检查。

(四)研究拟订行业协会的改革发展方案、布局规划和有关政策,承担行业协会的协会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责,负责对行业协会负责人的教育培训。

(五)指导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开展社会组织规划化建设;组织指导社会组织培训工作;协助开展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建设。

(六)指导开展群众活动团队备案工作;研究并负责涉外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指导社会组织对外交流与合作。

(七)监督管理社会组织的活动,查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依法对非法社会组织实施查处和取缔。

(八)协调有关部门整合和利用各方资源,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人才开发、合作交流等服务。

(九)负责有关行政复议受理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

(十)承办市政府及市民政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篇:市民政局2008工作总结

市民政局2008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战略布局,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在着力抓好第八届村民委换届选举、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基础上,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周密部署, 圆满完成第八届村民委换届选举工作 在去年邵家渡街道试点基础上,周密部署、依法指导、大胆创新、稳步推进第八届村民委换届选举各项工作,顺利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又稳又好”的换届选举工作目标,选举过程中的五项创新举措得到省、台州市组织部的高度评价。截止目前,全市993个行政村的989个完成了换届选举,换届选举率达99.6%,换届成功率达99.3%,选民参选率达96.7%。共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委会班子成员4731名,其中女委员904人(其中女主任7名);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4.1岁,比上届降低了2.3岁,35周岁以下858人,占总数的18.2%;高中及以上文化的1243人,占总数的26.3%;有2721名农村种养殖大户、农村实用人才进入村委会班子,1069名村级后备干部当选,新一届村委会班子的综合素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性别结构均比第七届有了很大的优化。

选举结束后,扎实开展了“进村扶任”工作。指导帮助各村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制度,进

人,新增低保对象2154户、4215人,增加补助对象3153户、6122人,确保了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另外,为缓解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向城乡低保户发放物价补贴536.69万元。

二是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按照“保重点、全覆盖”的原则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对低保户、五保(三无)对象、三老人员、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住院医疗费实行零起点救助,救助标准为35%—50%,救助上限为5万元;其他对象起补线为3万元,救助标准为15%,救助上限为3万元。对低保对象和五保(三无)对象开始实行门诊医疗费救助,五保(三无)对象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年600元。此外,为及时有效救助困难家庭,审批次数从去年的每季度一次增加到每两个月一次,并对特殊困难对象实行了即时补助。2008年,全市共落实医疗救助资金732.6万元(其中按人均6元列入财政预算678 万元,去年结转资金54.6万元),1-10月份实际支出417.04万元,其中门诊医疗救助687人,发放救助金41.88万元;大病住院医疗救助737人,375.16万元。

三是集中供养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2008年,全市共有五保(三无)对象772人,已集中供养701人,集中供养率达90.8%。投入200万元资金,对古城街道等6所敬老院实施改建、扩建和新建(在河头镇岭景新建1所敬老院,对白

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站坚持每星期两次“上街巡查”,共救助了291名流浪乞讨人员,有效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全面落实优抚政策,积极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

一是制定下发了《临海市2008双拥工作要点》,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双拥活动,积极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特别是重大节日期间,双拥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春节期间,市委、市政府、军民共建单位、部队驻地群众、私营企业,纷纷开展了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向驻地部队赠送了价值10多万元慰问品、慰问金;清明节期间,举行了为期7天的东湖烈士陵园祭扫活动,党政军领导、机关干部、学校及社会各界人士共计5万多人次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八一期间,全市上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军地联欢活动,庆祝建军81周年座谈会在国贸大饭店隆重举行,市领导分组慰问了来自灾区官兵和企业军转干部,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成员单位积极开展为基层连队办实事活动,全市各界向驻地部队赠送了慰问品和慰问金35多万元,“双拥”氛围日益浓厚,军民“鱼水情”不断加深。

二是积极落实各项优抚政策,进一步完善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优抚对象生活保障制度。调整提高了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向2005、2006冬季入伍的1164名义务兵(其中进藏兵52人)家庭发放优待金82.04万元;对479名参

半年,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9件,变更登记1件,名称预登记10件;办理社团成立登记6件,注销登记1件,变更登记5件;社团年检年审工作基本完成,全市社会团体应检97家,已检80家,待注销9家,责令改正8家。三是婚姻、收养登记工作进一步规范。更新了婚姻登记系统,婚姻登记信息实现全省联网;制定了《临海市婚姻登记处奥运会期间婚姻登记应急预案》,积极应对奥运会期间出现的婚姻登记高峰,确保367对新人在8月8日奥运开幕式当天完成婚姻登记。上半年全市共办理结婚登记4860对,离婚登记617对,补领婚姻证790本,出具无婚姻登记证明1319件,登记合格率100%;办理收养登记55件。四是扎实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投资7.8万元,建立并开通了临海市地名网站和电子地图,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

五、积极探索,全面推进老年福利事业

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为老服务体系为突破口,以改善老年人物质文化生活为目标,全面推进各项老龄工作,积极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一是积极实施“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启动了“悦华”敬老基金项目,计划在100个行政村建成老年活动中心。二是加强民办养老福利机构建设。召开了民办敬老院负责人会议,与各敬老院签订了安全责任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并对敬老院工作人员开展了护理、消防等方面的培训;根据

(四)着眼于增进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完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继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双拥活动,积极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扎实推进“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法律拥军、民企拥军”,尤其是要做好重点民营企业与全市困难重点优抚对象和现役军人家庭之间的结对帮困工作。

(五)着眼于增强服务社会功能,进一步完善公共事务管理服务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大三沿五区坟墓治理和生态墓地建设的促建力度,切实完成治理任务;加强对违规建造坟墓依法查处和墓石料墓套加工点管理。二是全面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完成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启动无居民岛屿命名的准备工作。

2008年10月30日

第四篇:市民政局工作计划

市民政局工作计划

xx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全市民政工作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省市共建大xxxx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部、省民政会议精神和全市十二次民政会议精神,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强基层民政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民政政策创制,着力提高民政服务管理社会化、科学化水平,切实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骨干作用。

一、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1.完善减灾救灾管理机制。完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分工合作的防灾减灾决策运行机制。做好救灾物资采购储备工作,完善救灾捐赠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灾害救助能力建设,确保灾情发生后灾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坚持“减、防、抗、救”并重原则,不断提升救灾应急处置能力,努力提高减灾救灾工作水平。

2.加大灾后救助工作力度。按照《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规程》、《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灾区民房恢复重建管理工作规程》,推行自然灾害救助评估工作,切实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性生活救助、因灾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和冬春生活救助等工作。加强救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严格救灾捐赠款物统计管理,不断提升救灾工作规范化水平。

3.推进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申报成立xxxx市减灾委员会,完善防灾减灾工作机构。探索建立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减灾工作联动机制。继续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和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教育,加快推进市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力争全市4个以上社区达到“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

二、社会救助工作

4.规范城乡低保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加强低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监督机制,推动城乡低保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继续完善基本民生经费递增机制,适时提高保障标准,坚持动态管理,实行“应保尽保、应出尽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5.完善救助工作机制。搭建市、区(县)两级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确保年底前在所有区县低保审核审批流程中运用。推广社会救助“一厅式办公”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为困难群众提供简便、快捷的社会救助服务。扎实做好医疗救助、教育资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6.提升五保供养工作水平。贯彻落实《xxxx市农村敬老院管理办法》,切实解决敬老院编制、经费及人员待遇问题,年内入住50人以上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完成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引导五保户特别是失能、半失能对象到敬老院生活,确保所有建成敬老院入住率达到85%以上。全面开展敬老院星级评定活动,加大奖励考核力度,加强绩效管理,做好全国模范敬老院评选推荐工作。

三、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7.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贯彻落实《xx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政府供养制度、高龄老人保健补贴制度以及生活困难失能老人护理服务补贴制度,不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机构养老事业发展,建立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80个城市社区继续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示范活动,打造100个老年示范餐桌。在300个村探索开展养老服务工作,鼓励有条件的村发展农村互助养老,选择20个村开展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试点工作,年内全市力争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以上。完善社会养老服务准入、推出、监管机制。加大养老护理员培训力度,力争年内培训200名初级养老护理员。继续开展福利机构管理服务提升年活动,扎实做好等级评定工作。

8.积极发展儿童福利事业。全面落实《xxxx市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实施办法》,确保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儿童福利机构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等功能。继续做好“明天计划”等救助孤残儿童项目的实施工作。依法做好收养工作,不断拓展收养渠道,促进孤残儿童回归家庭。

9.稳步发展福利彩票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彩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强化团队建设,深化公益宣传,拓展市场开发,加强绩效考核,加强社会风险防控,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圆满完成年销量增长15%(20.75亿元)的目标任务。

10.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按照国家及省上关于支持和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慈善组织、慈善文化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公益财产管理制度、公益机构分类分级监管制度、行业评估制度和信息统计制度。加强慈善事业宣传,提高全社会公益慈善意识。

四、拥军优抚安置工作

11.深化拥军优属工作。结合纪念延安双拥运动70周年活动,深入开展“关爱革命功臣、情送基层官兵”活动,重点解决在乡老复员军人住房、基层部队随军家属就业等难点问题。扎实开展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和基层军民共建活动,进一步拓展双拥工作领域,深化双拥工作内涵,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进程。

12.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做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兵役法》、《退役士兵安置条例》、《陕西省实施〈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办法》的宣传工作,全面落

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建立“普惠”加“优待”的优抚保障模式,完善抚恤补助标准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指标挂钩联动机制,不断提升优待水平。积极探索优待抚恤和医疗补助新机制,不断完善优抚对象基本医疗保障办法,将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医疗保障范围。搞好零散烈士墓和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作。

13.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政策措施。加强宣传引导,完善扶持退役士兵创业优惠政策,推进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积极开展退役士兵免费教育培训。加大解决安置遗留问题工作督导力度,争取在年底前基本解决安置遗留问题。完善伤病残军人退役交接和安置工作规程,健全交接安置工作机制,确保具备移交条件的伤病残退役军人接收安置率达到100%。

14.提升军休服务管理和军供保障水平。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军休干部分散安置的服务管理模式,抓好试点、以点带面。搞好军休干部两个待遇的落实,继续做好军休干部房改工作,不断推进军休管理服务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加快曲江老年服务中心建设,尽快启动军供大厦工程,努力提升军供服务整体水平。

五、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建设

15.继续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加强村级民主监督,继续抓好难点村治理工作。开展村务公开情况专项检查,探索建立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干部、村级财务审计等制度。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水平。

16.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规范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管理待遇的意见》。探索完善“两委一站”工作运行机制,继续开展和谐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效能,提升居民自治水平。充分利用部、省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市级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社区管理服务技术手段,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认真组织好全市第五次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和xxxx年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工作。

六、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

17.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启动对部分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基层服务性、互助性、公益性社会组织,探索公益慈善类社会团体名称使用字号,推动同类型、同性质、同行业、同领域社会团体建立“枢纽(联合)型”社会组织,利用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社会组织。在有条件的区县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器,扶持初创期社会组织,促进社会组织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建立全市社会组织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检查、等级评估和信息公开等监管手段,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行为。

18.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按照《xxxx市社会组织评估办法》,认真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为推进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购买服务提供评判依据,推进政社分开。指导社会组织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内部治理机制、扩大公开透明度,加快建立“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社会组织体制。加大对社会组织负责人培训力度,提高社会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增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能力。

七、专项社会事务管理

19.搞好区划地名管理服务。认真做好县政府所在地撤镇设街办工作。积极推荐申报地名文化遗产,协调做好“旅游标识系统规范化推进”和“道路交通指示牌规范”工程,不断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组织实施第三轮勘界联检工作,继续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做好边界纠纷的预防和调解工作,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

20.推进殡葬管理服务改革。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推进城乡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实施意见》,认真实施惠民殡葬政策,不断完善公益性公墓管理制度,稳步推进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促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继续加大殡葬执法工作力度,及时制止乱埋乱葬、复垒坟头、偷运遗体等违法现象。深入开展殡葬服务单位示范创建活动,扎实做好经营性公墓管理服务工作,积极推进殡葬改革,不断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水平,全年火化量比上年增长15%。加快xxxx市殡仪馆建设进度,确保6月底前迁入新址并试运行。全力做好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继续推行社区公祭活动,实现文明祭祀、平安清明。

21.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政策措施,完善与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救助。巩固“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活动成果,开展“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开展救助管理机构等级评定活动,确保街头无流浪儿童,确保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有关目标的实现。

22.加强婚姻登记服务管理。以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为抓手,指导有条件的区县积极开展等级创建活动,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婚姻登记工作执法检查,提高婚姻登记工作执法水平。加强婚姻文化和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促进和谐婚姻家庭建设。

八、法制建设和政策创制

23.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认真做好民政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起草工作,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不断完善民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依法行政督查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加强法制教育培训,搞好民政法制宣传,不断提升民政系统依法行政水平。

24.加强政策创制工作。建立下访调研工作长效机制,制定和实施调研和政策创制计划,围绕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城乡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养老服务社会化、社会组织作用发挥、区划地名工作适应城市化趋势、惠民殡葬推进模式和现实效果等内容进行深入调研,着力在政策创制、解决问题上求突破、出成果。

九、老龄工作

25.加大老龄工作宣传力度。加强老龄宣传工作组织网络建设,组织老龄宣传骨干培训,落实老龄宣传工作考核激励制度,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作用,加强对老龄工作和老龄活动的宣传。大力宣传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深化“敬老文明号”创建工作,继续开展孝亲敬老之星评选活动和数字电影巡映活动,组织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6.强化对履行职责督查评比。对成员单位履职尽责情况和区县老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评比,开展老龄工作先进区县、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继续开展老年宜居社区创建和老年温馨家庭评选活动。加强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专题培训和贯彻落实工作,做好老年人优待证办理及高龄老人生活保健补贴发放工作,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十、民政综合能力建设

2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按照省、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新形势、新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政策理论水平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制定出台我市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协调召开全市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加强社工知识宣传和社工人才培训,探索建立社工专业人才职业水平与薪酬挂钩机制,不断促进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28.加强财务管理和项目实施工作。严格预算管理,增强预算执行的计划性和科学性,不断提高民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财务监管,通过内部审计和监督检查等方式,对民政事业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民政资金安全运行。注重提高统计质量,为各项民政工作开展提供服务。按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推动民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形成以规划为引领,以需求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以规范化为方向的项目资金全程管理机制。

29.加强民政能力建设。按照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对民政工作提出的“一统四分”的职能要求,切实抓好能力建设。完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大民政”工作格局,提高社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着力转变民政发展方式,积极推进职能转变,落实层级管理责任,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形成高效运转的工作合力。持续推进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充实工作力量,改善工作条件,夯实民政为民基础。全面加强各级各类民政服务机构建设,建立管理科学、服务优质、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30.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和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以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大决策部署为重点进行专项执法监察。认真受理群众信访举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现象,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民政基层单位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树立民政为民务实清廉良好形象。深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落实中省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xxxx-2017规划》,完成民政系统惩防体系建设牵头任务。围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实践活动。

3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综合性工作。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继续做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积极开展文明机关、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继续认真做好综合治理、信访维稳、四城联创、保密教育、计划生育、节能降耗、目标考评、民政宣传、老干部管理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努力提高民政部门的综合服务水平,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第五篇:市民政局工作总结

xxxx年,全市民政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主线和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扎实推进恢复重建,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统筹发展各项民政事业,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民生工程圆满完成,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一)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从xxxx年12月起,城市低保标准提高至五城区及高新区300元/人月,其它区(市)县不低于245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二圈层区(市)县不低于1920元/人年,三圈层区(市)县不低于1720元/人年。通过开展低保普查,低保动态管理进一步落实。全市有城市低保对象49855户87864人,累计支出低保金1.86亿元,月人均补差164.98元;有农村低保对象74235户157399人,累计支出低保金1.28亿元,月人均补差65.62元;低保资金由金融机构代发率达99.9%。二是城乡医疗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医疗救助金累计支出2034.2万元,人均救助216.21元,超目标值97%;农村医疗救助金累计支出3987.12万元,人均救助212.12元,超目标值93%。三是城乡福利机构供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对象最低供养标准指导线调整为: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每人每月不低于260元,提高90元以上;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每人每月不低于150元,提高20元以上。市属国办福利机构“三无”人员伙食费标准提至每人每月300元。解决了市级福利机构流浪乞讨人员、精神病人和弃婴等“三无”人员的医疗救助问题。四是深化救助体系建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着力强化低保工作管理,统筹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解决以往救助政策“一刀切”带来的负面效应,促进部门信息共享。民政部、省民政厅对该文件充分肯定,并分别转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州)参阅。

(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一是推进敬老院建设。全年共新(改、扩)建敬老院14所1948张床位。开展敬老院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了服务管理水平。除精神病、传染病患者及书面申明不愿意入住者外,全市可入住的五保对象16893人实现了100%集中供养。二是结合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全年完成农村低保户危旧房改造2030户。三是推进国办福利机构建设。由上海市援建、设计床位500张的都江堰市社会综合福利院已竣工入住,建筑规模、设施设备全国领先。市儿童福利院“蓝天计划”主体工程xxxx年元月底将完成,市二福利院改(扩)建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

(三)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成立了慈善事业发展办公室,xx慈善会更名为xx市慈善总会,完成了换届选举,壮大了慈善力量。市人大常委会确定每年10月19日为“xx慈善日”。全年共募集慈善资金6561.47万元。“阳光”系列慈善救助项目取得新成绩:其中 “阳光圆梦工程”共救助城乡低保家庭大学生2071人,发放助学金553.75万元,确保了考上大学的城乡低保家庭子女一个不少地圆大学梦;“阳光宏志工程”荣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为61个“宏志班”2290名学生发放助学金830.7万元;“阳光育苗工程”救助1632名低保家庭中小学生,资助金额81.6万元;“阳光重建工程”计划投入1.2亿元捐赠资金实施公共设施恢复重建项目30个,其中已完成4个,在建26个。4月,由市上主要领导带队到中华慈善总会争取了价值6831.3万元的医疗设备,改善了基层医疗单位的硬件设施条件。全力打造社区慈善爱心超市救助平台,全年完成建设慈善爱心超市120所。

二、灾后恢复重建有序推进,受灾群众生活安定安全

(一)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及时发放灾后农房重建及维修加固补助资金,全市共发放农房重建补助资金22.68亿元,维修加固资金8.82亿元,均已100%发放完毕。完成了城镇住房重建中低保家庭、“三无”家庭和“三孤”人员收入核定工作。落实“特殊党费”援助农房重建补助资金发放,全市已审核确认128402户,已发放121337户、补助资金3.38亿元。加快推进全市民政系统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明确重建项目40个,计划总投资7.6亿元,已完成投资1.81亿元。积极推进基层组织阵地重建,“特殊党费”援建的627个村级活动场所项目已完工110个。

(二)积极稳妥做好过渡板房回收利用。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协调,出台了做好过渡板房回收利用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分管市领导任组长、民政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加强对区(市)县过渡板房回收工作的督促检查。各区(市)县坚持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对板房回收利用进行全程监控和无害化处置,确保环保安全,最大限度发挥了过渡板房再利

市民政局殡葬管理所干部演讲(含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