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致辞 > 演讲稿
心理健康演讲稿(五篇模版)
编辑:清幽竹影 识别码:89-748908 演讲稿 发布时间: 2023-10-14 18:14: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心理健康演讲稿

心理健康演讲稿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心理健康演讲稿》的内容,具体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篇一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

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 21 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

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篇二

本学年,我担任高一(十)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配合政教处的工作,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班主任教育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

一、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寻找鼓舞学生前进的力量

班集体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目标的实现中逐步发展的。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不断奋进的动力,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共同感情,激励和指导全班学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不断有新的奋斗目标,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就充满信心,班集体就能朝气蓬勃,不断地奋发上进。

本学年,新生入学,学习任务非常艰巨,为了防止部分同学因跟不上而泄气或思想上不重视,我反复给他们讲了高一学年新课改的意义及其重要性,让他们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人与人的正确交往。重点抓自觉学习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与任课老师加强联系,二是抓自己的学习时间,即早读 15 分钟、自习课和晚上的晚修时间。督促课代表做好组织记录工作,并及时总结,以便学分认定。其次,继续抓好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工作。利用班会课请成绩优秀的同学、成绩进步快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方法。

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培养优良班风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优良的班风是指在集体成员中普遍具有的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和习惯。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它以无形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

首先从组织好班会入手。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班会包括班务会、民主生活会和主题班会。我充分利用班会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如课堂纪律、课间要求、考勤制度、考试纪律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班集体中的问题,提出巩固和发展班集体体的措施;制定班级公约,总结班级工作;讨论班级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定期的时事教育;处理偶发事件等等。

其次是对班干部的培养。

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该进行教育和培养。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对班委会的工作要经常检查,而切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给班干部自己放手不管。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三、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打下良好基础。

四、做好逆反心理学生的疏导工作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针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不同成因,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疏导工作:

1、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我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循序渐进,不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二是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三是开

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4、合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接受心理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接受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为此我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艺术周,科技周,校运会等活动契机,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合作精神。

六、有效地进行家访或电访

对学生进行家访或电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这项工作开展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配合,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学生的一个好机会,更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本学年我走访了近40多个同学,并与家长保持经常的联系,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增进了师生,师长情感,促进了

教育工作。

总之,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班同学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篇三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 21 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

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第二篇:心理健康演讲稿

一、何为健康?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演讲稿。”即健康包括三方面:

一、身体健康;

二、心理健康;

三、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解释“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指挥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方面达到正常水平。身体健康标准大家比较了解,它可以用数据加以量化,心理健康无法用数来表示,那么如何来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心理疾病挑战全球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在美国每年0.6%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的行列(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8.3%),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近5000万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据研究估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在法国,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费用超过购买食品的费用。镇静药每年使用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定”的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2亿人,已经成了世纪病;有30%至40%求医者有精神卫生问题;20%人口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据联合国统计,自杀居意外死亡之首。

科学研究发现,有很多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统称为心身疾病。心理健康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也起着重要作用。1989年,一日本青年报考一家大公司,公布考试结果,名落孙山。得知这一消息,深感绝望,顿生轻生之念。幸抢救及时,自杀未遂。忽传来消息,他被录用了。原来统计出了差错,实际是名列榜首。还没来得及高兴,很快又传来消息,说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个人连如此小的人生打击都承受不起,曲折的奋斗之路上建功立业呢?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调查了各界许多名人之后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来自于学士和专业技术,85%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1976年奥运十项全能冠军詹纳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

心理健康不仅与疾病、事业的成功有关,还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杭州有个9岁的孩子,张毅,小学三年级,学习优秀,班长少先队中队长,1989年2月2日上午,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当天中午,姐姐张萍(小学年级)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张毅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张毅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然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用红领巾吊死在窗框上。一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一名牌大学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无力自拔,留下了遗书,匆匆就走了。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本人曾经对西部五个省市20个地区的中学生做过调查,发现有77.9%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有5.2%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2%,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32%。

三、心理健康条标准

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前景也觉得光明美好。

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的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协调和统一。能独立地作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关于青少年心理,有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年轻的病人?他们怎么了?”那些企图自杀的高中学生;害怕笔尖的中学生;不敢看人的初三学生;害怕死亡的高中生;被拘留的高一男学生;自杀未遂的中专生;能力不足的大学高材生;不会与人交往,无法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中学生,一般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一阶段总的可成为青春发育期,或青少年期。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期的中学生身心都正处在急剧的发展、变化和成熟时期。如果这期间发展(尤其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这种不良影响极可能伴随他一生。

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有关专家学者们进行了调查研究。有关调查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这些枯燥的数字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

近几年,国内有关中学生心理卫生方面的许多调查都表明,在中学生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者,其比例在10~20%左右。应该说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有些只是偶尔存在心理问题,但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消失了,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中学生是为数不多的。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集中反应。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我认为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适应问题。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适应不良即对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能力差,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是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尤其是初一。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其二,生活上,进入中学后大多数学生才开始住校生活,脱离了父母的照顾和保护,很多事都要自己亲历亲为,重新学习去做。对于那些在溺爱下长大的孩子来说,独立生活也很困难。其三,中学的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度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肯定与前一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在这方面也可能不适应。其四,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感到困难。因此,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小学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而感到烦恼,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在第一学期后会得以解决。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失调,重则会诱发为心理疾病。

(二)情感问题。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高级而稳定的体验。对于中学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亲子沟通和异性交往,演讲稿《心理健康演讲稿》。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需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强烈的时期,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等。他们的这种不满往往直接指向父母。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发展,自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不想父母过多地管教,最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采取与积极向上相对独立的行为方式,带着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极端方式发泄,久而久之与父母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不愿与父母沟通等,这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苦恼,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在情感上,中学生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异性交往。

13、14岁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对情爱都充满美好的向往。因此,这个时期,尤其是初中生,容易出现令老师和家长害怕的“早恋”问题。其实异性吸引以致的异性间的单独交往也属正常,只是交往双方,无论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恋爱,都会遭到教师、家长以及周围人的压力和反对。而他们自己也面临着以学业为重,还是以感情为重的选择,于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矛盾和痛苦,他们稚嫩的双肩怎能担负这些呢?于是,出现问题在所难免。高中生在这一问题上要比初中生好。因为他们的身心发展相对成熟,由于知识的积累对性也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不会因为性好奇而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举动。

(三)学习问题。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都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学习刻苦,态度端正,智力发展正常,可学习效率低下,他们要么是学习技能障碍,要么是方法欠缺,长期失败使学习自信心丧失。对中学生而言,也存在上述情况。但初

三、高三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心理问题尤为严重。据调查,初

三、高三学生中,相当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考试焦虑,甚者会失眠、患神经衰弱症。这对他们考试时正常水平的发挥,乃至今后的成长都是不良的影响。

(四)行为和人格偏离

1.行为障碍,或称不良行为。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懒散,对抗行为等。这些多见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群体。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下,追求虚荣,追星族心态和迷恋电脑游戏的不良行为快速上扬。

2.人格偏离。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具有的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偏离主要是个体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中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偏离有:(1)自我意识偏差,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全面、不准确,因而抑郁、闭锁。(2)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需要。(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狭窄、好表现的。这些不良心理品质不仅会让自己生活无乐趣,还会阻碍自己健康成长,面对不容乐观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是分析原因,寻找出路的时候了。

五、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上述四大类,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我们应当从生理、家庭、学校、社会等生物的、环境的、教育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生物学因素

众所周知人的发展是指身心健康、平衡发展,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在成长过程中,任何生物、化学、物理因素影响了脑的健康发展都可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1.遗传因素。遗传素质对于人体的成长发育及性格、智力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家谱分析研究,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家族中患有各种精神病、发育迟滞等病史者明显多于正常学生。这说明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容否认。

2.母孕期及分娩因素。遗传因素是通过母亲怀孕来完成的。因此,在母亲怀孕时,其营养、情绪及身体健康状况都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母亲营养不良可使儿童智力低下,失去好奇心等,母孕期若遭受严重外伤,或分娩时发生诸如早产、难产,新生儿窒息等都会影响孩子心理功能的健康发展。

3.生产发育及营养因素的影响。出生后至成熟期(16岁左右)的一段时间,孩子的生长发育与营养对孩子心理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足在幼年时可表现为说话晚、走路晚、运动不协调、环境适应能力差等。这类儿童长大后出现各种心理障碍的机率明显高于正常发育儿童。

4.其他生物学因素。诸如在成长过程中的外伤、躯体疾病、中毒等直接影响脑功能而造成心理障碍的意外情况。

(二)家庭因素

孩子最初的教育是由家庭提供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接受什么样的教养,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有以下三类:

1.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应该包括住房环境、家庭成员组成、经济条件等自然结构。住房环境拥挤、嘈杂、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会阻碍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从小环境来说,若夫妻不和睦、经常吵架、打架对孩子也很不利。如果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离异、一方或双方遗弃、死亡等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害,青少年违法犯罪多源于此。

2.家庭教养态度。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有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四种。而其中以民主的教养态度最好。家庭成员对子女教养态度一致,以平等的态度、民主的方式对待子女,严而不厉、宽而不娇、爱而不溺、放而不纵,注意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培养孩子求知向善的自主能力和勤奋好强的品质。反之,其他教养态度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家长的教育方法。父母教育孩子只有良好心愿,没有科学的方法仍然不能担当起“全面的素质教育”的职责。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要求过于严厉,甚至是苛刻,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犯了过错就罚,考试没达到要求则打,除了学习,什么都可以让孩子不做。这样培养出的子女怎么会学习轻松,怎么会不产生逆反心理,又怎么能独立生活,适应新环境呢?

(三)社会因素

1.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是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其成长的场所。学校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是中学生长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如果学校的教育方针正确,方法得当,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身心健康的人才。反之,如若教育方针、方法上存在问题(具体可表现在教学水平、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教育方法、教师素质、教育态度、学校人际关系、校风等方面),就会阻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

2.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地位、风俗习惯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中学阶段正是个体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心理品质形成时期,若受社会不良风气,像金钱至上、追求享受、“走后门”、吃喝送礼、黄色刊物等的影响,对学生健康向上的品质的塑造百害而无一利。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染缸,人生活其中,很难不受影响,因此,良好社会风气,健康社会文化才是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营养品”。

(四)简析当今中学生的几种心理矛盾

第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是很努力的,他们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第二,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中学生越来越讲究“实际”,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据我们的抽样调查,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宴。男生中“烟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讲究穿着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还随身带着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的服饰。但这些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就连平时学校组织的大扫除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在一些中学生中是相当普遍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爱劳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第三,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同时也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这类学生往往通过记日记、画画、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感。他们很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而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解决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和学生交朋友,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

第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 “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是因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家长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学,什么事都可以不管”,所以造成了中学生的实际上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生活上,出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第五,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

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老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第六,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现在许多中学生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能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家有了不幸,他们能自觉地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学的道德水准不够高,他们靠偷窃来捐款,通过打架斗殴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分数。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对这一矛盾,老师要巧于引导,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在大部分的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4.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其中,学习压力感,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若暂时性的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很可能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许多心理学者认为,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

(五)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家庭不和而出逃、自杀或伤人的案例很多,但却很少有家长认为这是一种心理问题,更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每个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懂得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努力培养引导,这个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作为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家庭民主权。做父母的应该既注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也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规则,积极鼓励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准则强加给孩子。若必须行使父母权利时,也应向孩子说明为什么必须这样做的理由。这一点对青少年非常重要。

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性交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等。

今天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而且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应该具有勇于参与竞争的良好心态。可是他们中的不少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弱,也缺乏社会交往能力,而许多心理障碍与疾病都与适应能力差及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的焦虑有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交往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助于中学生心理潜能的发挥和身心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素质。

第三篇:心理健康演讲稿

一、何为健康?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包括三方面:

一、身体健康;

二、心理健康;

三、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解释“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指挥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方面达到正常水平。身体健康标准大家比较了解,它可以用数据加以量化,心理健康无法用数来表示,那么如何来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心理疾病挑战全球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在美国每年0.6%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的行列(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8.3%),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近5000万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据研究估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在法国,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费用超过购买食品的费用。镇静药每年使用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定”的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2亿人,已经成了世纪病;有30%至40%求医者有精神卫生问题;20%人口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据联合国统计,自杀居意外死亡之首。

科学研究发现,有很多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统称为心身疾病。心理健康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也起着重要作用。1989年,一日本青年报考一家大公司,公布考试结果,名落孙山。得知这一消息,深感绝望,顿生轻生之念。幸抢救及时,自杀未遂。忽传来消息,他被录用了。原来统计出了差错,实际是名列榜首。还没来得及高兴,很快又传来消息,说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个人连如此小的人生打击都承受不起,曲折的奋斗之路上建功立业呢?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调查了各界许多名人之后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来自于学士和专业技术,85%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1976年奥运十项全能冠军詹纳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

心理健康不仅与疾病、事业的成功有关,还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杭州有个9岁的孩子,张毅,小学三年级,学习优秀,班长少先队中队长,1989年2月2日上午,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当天中午,姐姐张萍(小学年级)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张毅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张毅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然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用红领巾吊死在窗框上。一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一名牌大学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无力自拔,留下了遗书,匆匆就走了。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本人曾经对西部五个省市20个地区的中学生做过调查,发现有77.9%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有5.2%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2%,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32%。

三、心理健康条标准

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前景也觉得光明美好。

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的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协调和统一。能独立地作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关于青少年心理,有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年轻的病人?他们怎么了?”那些企图自杀的高中学生;害怕笔尖的中学生;不敢看人的初三学生;害怕死亡的高中生;被拘留的高一男学生;自杀未遂的中专生;能力不足的大学高材生;不会与人交往,无法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中学生,一般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一阶段总的可成为青春发育期,或青少年期。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期的中学生身心都正处在急剧的发展、变化和成熟时期。如果这期间发展(尤其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这种不良影响极可能伴随他一生。

(三)学习问题。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都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学习刻苦,态度端正,智力发展正常,可学习效率低下,他们要么是学习技能障碍,要么是方法欠缺,长期失败使学习自信心丧失。对中学生而言,也存在上述情况。但初

三、高三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心理问题尤为严重。据调查,初

三、高三学生中,相当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考试焦虑,甚者会失眠、患神经衰弱症。这对他们考试时正常水平的发挥,乃至今后的成长都是不良的影响。

(四)行为和人格偏离

1.行为障碍,或称不良行为。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懒散,对抗行为等。这些多见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群体。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下,追求虚荣,追星族心态和迷恋电脑游戏的不良行为快速上扬。

2.人格偏离。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具有的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偏离主要是个体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中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偏离有:(1)自我意识偏差,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全面、不准确,因而抑郁、闭锁。(2)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需要。(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狭窄、好表现的。这些不良心理品质不仅会让自己生活无乐趣,还会阻碍自己健康成长,面对不容乐观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是分析原因,寻找出路的时候了。

五、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上述四大类,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我们应当从生理、家庭、学校、社会等生物的、环境的、教育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生物学因素

众所周知人的发展是指身心健康、平衡发展,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在成长过程中,任何生物、化学、物理因素影响了脑的健康发展都可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1.遗传因素。遗传素质对于人体的成长发育及性格、智力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家谱分析研究,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家族中患有各种精神病、发育迟滞等病史者明显多于正常学生。这说明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容否认。

2.母孕期及分娩因素。遗传因素是通过母亲怀孕来完成的。因此,在母亲怀孕时,其营养、情绪及身体健康状况都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母亲营养不良可使儿童智力低下,失去好奇心等,母孕期若遭受严重外伤,或分娩时发生诸如早产、难产,新生儿窒息等都会影响孩子心理功能的健康发展。

3.生产发育及营养因素的影响。出生后至成熟期(16岁左右)的一段时间,孩子的生长发育与营养对孩子心理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足在幼年时可表现为说话晚、走路晚、运动不协调、环境适应能力差等。这类儿童长大后出现各种心理障碍的机率明显高于正常发育儿童。

4.其他生物学因素。诸如在成长过程中的外伤、躯体疾病、中毒等直接影响脑功能而造成心理障碍的意外情况。

(二)家庭因素

孩子最初的教育是由家庭提供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接受什么样的教养,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有以下三类:

1.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应该包括住房环境、家庭成员组成、经济条件等自然结构。住房环境拥挤、嘈杂、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会阻碍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从小环境来说,若夫妻不和睦、经常吵架、打架对孩子也很不利。如果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离异、一方或双方遗弃、死亡等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害,青少年违法犯罪多源于此。

2.家庭教养态度。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有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四种。而其中以民主的教养态度最好。家庭成员对子女教养态度一致,以平等的态度、民主的方式对待子女,严而不厉、宽而不娇、爱而不溺、放而不纵,注意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培养孩子求知向善的自主能力和勤奋好强的品质。反之,其他教养态度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家长的教育方法。父母教育孩子只有良好心愿,没有科学的方法仍然不能担当起“全面的素质教育”的职责。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要求过于严厉,甚至是苛刻,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犯了过错就罚,考试没达到要求则打,除了学习,什么都可以让孩子不做。这样培养出的子女怎么会学习轻松,怎么会不产生逆反心理,又怎么能独立生活,适应新环境呢?

(三)社会因素

1.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是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其成长的场所。学校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是中学生长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如果学校的教育方针正确,方法得当,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身心健康的人才。反之,如若教育方针、方法上存在问题(具体可表现在教学水平、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教育方法、教师素质、教育态度、学校人际关系、校风等方面),就会阻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

2.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地位、风俗习惯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中学阶段正是个体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心理品质形成时期,若受社会不良风气,像金钱至上、追求享受、“走后门”、吃喝送礼、黄色刊物等的影响,对学生健康向上的品质的塑造百害而无一利。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染缸,人生活其中,很难不受影响,因此,良好社会风气,健康社会文化才是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营养品”。

(四)简析当今中学生的几种心理矛盾

第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是很努力的,他们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第二,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中学生越来越讲究“实际”,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据我们的抽样调查,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宴。男生中“烟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讲究穿着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还随身带着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的服饰。但这些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就连平时学校组织的大扫除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在一些中学生中是相当普遍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爱劳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第三,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同时也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这类学生往往通过记日记、画画、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感。他们很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而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解决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和学生交朋友,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

第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 “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是因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家长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学,什么事都可以不管”,所以造成了中学生的实际上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生活上,出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第五,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

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老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第六,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现在许多中学生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能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家有了不幸,他们能自觉地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学的道德水准不够高,他们靠偷窃来捐款,通过打架斗殴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分数。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对这一矛盾,老师要巧于引导,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今天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而且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应该具有勇于参与竞争的良好心态。可是他们中的不少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弱,也缺乏社会交往能力,而许多心理障碍与疾病都与适应能力差及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的焦虑有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交往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助于中学生心理潜能的发挥和身心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素质。

第四篇:心理健康演讲稿

呵护光环下脆弱的心

Hello。大家好,我是信工系特别行动小组委派的特派员,我的名字是***,大家要负责保密哦,接下来由我给大家讲解心理健康小知识

与阳春三月一起到来的,是大学生犯罪的旺季!那,接下来呢,我们通过一个小事例分析一下。

当“复旦大学”一名医科在读研究生因中毒住院,而嫌疑人正是同寝的同窗,这不禁令人感到诧异,难道恨之入骨非要置他人于死地的仇恨就是“同室操戈”?说到这,同学们应该知道是复旦大学投毒案。好,时间回到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是受害人黄洋的室友,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

听完此事件,不仅扼腕长叹,不论投毒者杀人动机如何,是“故意”还是“误伤”抑或是其他,是对被害人的优秀羡慕嫉妒恨也好,或是心理扭曲导致的极端行为也罢,单是对其宿舍内饮水机投毒这一行为,就令人唏嘘不已,究竟是什么样的怨恨,使得投毒者的内心燃烧起如此仇恨的火焰,猛烈到必须以毁灭他人的性命来平复,对大学几年的室友下此毒手?是教育的缺失,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呢?个人感觉·此人心理有问题,还不是一般的问题,这是个大问题。

诸如此类,云南大学马加爵案,吉林农大郭力维案,甚至是19年也未能破案的清华大学朱令案。众多惨案让人深思:同窗之谊,古来传颂,是什么原因让“睡在我上铺的ta”,竟成为生死仇人?现在的学生大多个性都比较强,自我为中心意识强烈;很多学生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客观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只看到不如别人的自己。

拿破仑曾言:“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他的心理。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往往就是靠心理划分的。”所以,要想赢得成功人生,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我们大学生要学会调节自我,保持心理健康。

如何才能达到完善自我,成人成才的目的?我想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完善人格。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

第二:情绪调节。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进行自我调节,合理疏导不良情绪极其重要。

第三:确立目标,规划未来。人生,需要启明灯,没有目标,没有规划,极易走弯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树立目标,做好职业规划就显得极其重要!总之,欲成才,先成人。只有时刻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工作中,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天地。所以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第五篇:《心理健康》演讲稿

《心理健康》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参加新青年新健康心理活动节启动仪式,我今天讲座的题目就叫《新青年,心健康》。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xx,是xx科技大学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同时也是咱职业高中的心理咨询老师。对于大家来说,心理咨询可能是个新鲜词。然而,我们很早就听说过心理咨询了。200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和宋丹丹表演的小品《钟点工》里,宋丹丹说过:我这工作往大了说叫家政服务,往小了说叫钟点工,在国外叫赛考类这斯特,翻译成中文叫心理医生!宋丹丹说得好,心理咨询师就是听你讲讲心里话、掏掏心窝的人!可能有同学就要问了:我有自己的聊天的地方、我有自己讲话的朋友,为什么要找心理咨询师呢?这是因为心理咨询师是可以让心理更健康的地方。同学们可能就更不理解了:我能吃、我能睡、我能说、我能笑,怎么会心理不健康呢?这个事情还真不能绝对,我先给大家讲讲心理健康是怎么定义的,大家对比下自己,看看自己心理是否真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解释“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指挥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方面达到正常水平。这些说法都太专业,一般来说,心理健康包括五个方面,下面我具体的介绍这五个方面: 第一:心理健康就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的协调,能适应环境。也就是说,当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自我调节能力很强。我举个例子,有一个高二女生来咨询,她找我说她虽然在高中已经生活、学习一年多了,但还是不适应高中的节奏,她在学校跟同学相处不好、上课又觉得老师讲课速度太快,于是每天给家里打电话诉苦。她总抱怨自己不属于高中,是上天让她在错误的地方出现了。这位女生就是典型的不能适应新环境,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在座的有很多是高一的学生,你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适应高中的生活。对于大家来说,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初中的学习方式、方法,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不过我相信在座大部分在这一方面都做的非常好,否则你可能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第二:心理健康就是有幸福感。这一条非常的重要,我想统计一下,认为生活很幸福的同学请举手,(。。。。)举手的人不多,我想请问各位,我们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那么为什么我们没有幸福感呢?可能有的学生会说,没钱!对了,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和理想不切合实际,有过多的无法完成的计划,你们现在是学生,学习是你们的任务,只有今天努力才能有明天的享受!现在就要求换手机、泡网吧、下馆子,你能办到吗?不能,所以心理就极不平衡以致失去了幸福感。有句俗话说的好,叫“知足者常乐”。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知足!同学们都很喜欢韩剧吧?都喜欢韩国的明星吧?但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就有四位韩国明星自杀。难道他们条件不好吗?肯定不是!他们年轻、他们漂亮、他们有钱,我们都很崇拜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会想不开呢?因为他们没有幸福感。如果这四位韩国明星能有幸福感,能够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很好的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今天我们就不会再为他们的逝去而叹息。卫生部报道,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平均每天接近800人自杀,然而二十年前,每天自杀的人数才是400。以上数据还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这些人最终走上绝路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幸福感。所以我希望大家珍惜你的生命,珍惜你的生活,珍惜你手中的幸福!第三:心理健康就是在人际关系中能够和谐相处。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与亲人、朋友相处,但有一部分同学在人际交往中还是有问题的,我发现这部分同学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有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需要。我见过一位学生,他家庭条件不错,从小被宠爱,到高中寄宿后还是把自己当作皇帝,总指挥别人干这干那,不久这位学生就被周围的同学孤立了。他就是典型的自我中心者。第二种是有自卑心理,这些人过多地自我否定从而产生自惭形秽的情绪,自卑就是一种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并因此而苦恼的情绪。这类学生做事总是畏首畏尾,从来不相信自己,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矮半截。第三有嫉妒心理,就是当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高于自己,有时候可能仅是一种似乎的感觉,于是产生一种由羡慕转为恼怒忌恨的情感状态。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狭窄、好表现的。第四是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有这么个例子,有一位同学经常在吃饭的时候打架,于是就被当作问题学生送来咨询。什么事情使他如此呢?经过我耐心询问,才知道这位同学是因为看不惯别人打饭不排队,他每次看到有人插队就想冲上去揍别人,很多次他就和别人真的打了起来。喜欢和讨厌本是人之常情,但因此影响正常生活,这样的同学你能认为他心理健康吗?以上这四种心理是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出现这些想法的同学都是心理不健康的。待会啊,我们支教团的宋老师和李老师会通过实际的案例给大家具体讲讲自卑和逆反心理。

第四,心理健康就是在生活中,根据自己的情况,过着符合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说,我们要做自己的事,如果医生不治病去唱歌、警察不保护人民去种田,那社会就乱了。我们是学生,做一些与自己身份不相符的事,不仅不是酷,反而是不健康的表现。我有时会发现高中生中有恋爱的情况,就是俗称的早恋。别以为早恋就是早熟,从心理学上来说早恋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我问过一些早恋的学生,他们对恋爱的理解都出奇的一致,两个人住着豪华的别墅、看着蔚蓝的大海、吹着暖暖的海风、数着美丽的星星,花落花开、年复一年,直到海啸的发生。现在大家都觉得好笑吧?都觉得幼稚吧?但肯定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张韶涵有句歌词: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亲爱的那不是爱情,就像精灵住错了森林。希望大家不要住错了森林。

最后,心理健康就是要对未来有个良好的规划。你们有计划过自己的人生吗?是参加高考还是去工作,同学们有没思考过?一个人没有理想就像汽车没有方向盘。“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大家也许觉得凭借自己的能力怎么能把山搬开。但愚公做到了,还是在没有大型器械的古代。虽然最后愚公得到了神灵的帮助,但是他能最终实现梦想还是源于他远大理想和为实现理想孜孜不倦的奋斗。为什么他能做到我们觉得做不成的事?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远大的理想。从来不想明天会是怎样,从来不想明天该干些什么,这其实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也是心理不健全的表现。

听了以上五条心理健康的标准,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不敢说自己心理健康了,不过没有关系,偶尔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只要不让不良的情绪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能及时调节心理状态,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比如说现在有高一的学生觉得不适应高中生活,天天很忧虑,这都很正常,因为你们才来高中一个多月,还没经过正常的适应期。但如果有同学像我刚才说的那个学生一样,一年后还这样忧虑,对这部分人,大家说他心理健康吗?他们就需要来舒心坊,寻求心理疏导,否则他们无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对于我们职高的学生来说,而现阶段有你们应该怎样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人生说过:“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表现出来,但它却是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形成的。”生活中无关紧要的时刻形成的行为习惯,正是奠造人格的基石。习惯见之虽小,行之乃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心理品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生活中大家多注意细节,多扫地、勤学习、不抽烟、少打扮,小事情做好了也就是大好事,小事情做坏了就是大坏事了。许三多不就是因为小事而成功的吗?希望大家多学习、多观察,看看身边优秀的同学是怎样做的,学学杰出的伟人是怎样做的。以楷模为目标,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别人的榜样!

第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出它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黑夜的唯一光亮。”可见友谊在人生中的份量。确实如此,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能消除人的孤独感,缓解心理压力,振奋精神,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念,实现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大家都是语言相通、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年轻人,只要大家能在交往中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大家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敞开自己的心扉,与其他人多接触。一在于增进我们之间的友谊,二在于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第三,积极参加业余活动。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你们的文化课要求不高,你们的课余时间比较多。你们要善于利用闲暇时间,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等;要培养自己有几样兴趣爱好,如电脑、手工、打球等等。这样可以增添你的活力和情趣,使你的生活充实丰富、生机勃勃。若能够拥有一项或多项自己有兴趣而又擅长的爱好,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如果你们能写得一手好书法,或制得出精妙的手工艺品,或打得一手好篮球,这无异给你们的人生增添无穷的乐趣,也利于建立自信,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另外,你们可以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这也是业余生活的一大内容。以读书为乐事,既可以排遣烦忧,愉悦性情,又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启迪思想,有利于你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爱自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吗?人一生最大的宝藏是自己,最大的事业是如何经营自己。人生虽有终点,生命却是无涯;生活可以轻松,生命却要认真;目标可以一个一个的达到,实现自我却是永无止境。

人首先应自爱,爱自己是爱一切的开始。爱自己才能爱别人,爱集体,爱生活。作为时代的骄子、未来社会的栋梁,你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然而生命的困惑、成长的烦恼、失败的痛苦却如影随形,时刻困扰着我们。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调适能力,是我们走向成熟、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新青年,心健康”活动启动之际,我们向全校同学倡导这样一种生活理念:珍爱自己,关爱他人,努力构建和谐心灵、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用自己年轻的心去感受生命的活力,感受心灵的宁静,去体会人际交往的和谐,体会人间真情的温暖,去享受身心健康的快乐,享受美好的生活!

最后,我们向全体同学倡议:

第一、多学习心理保健知识——阅读心理保健的书籍、参加心理健康活动,增强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你们可以多读读《心理健康》教材,认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活动节的活动。待会啊,我们研究生支教团编排的心理健康栏目——心情故事就要在广播台开播了,希望大家到时能收听,更希望大家能喜欢这个节目,并能从中学到心理健康知识。

第二、多读好书——我们不能掌握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挖掘生命的深度;我们不能控制生命的外延,但可以丰富生命的内涵。好的书籍正如一只温柔的手指,为我们的人生指点出一条阳关大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好书胜过我们走很多的路。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我希望大家能多读读各类的经典名著、优秀书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士兵突击》、《读者》等等。第三、多倾听好歌——有没有这样一首歌,能让你轻轻跟着一唱一和?清新的歌词,优美的旋律绕过我们心灵深处的角落,暖暖栖息在心头,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好歌才能让人成长,但什么是好歌呢?好歌应该旋律动人并且内容积极。大家听过周杰伦的《蜗牛》和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吗?这两首好歌就曾经给我很大的动力,我高三那一年一直在听《蜗牛》,可以说是蜗牛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精神激励了我,是蜗牛把我送进了大学。这就是好歌的魅力!我希望大家多听听好歌,倾听好歌,既是享受更是激励。我们广播台的歌曲都很不错,希望大家多聆听。

第四、多进行交流——你们能够在这宁静的校园度过你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我希望你们珍惜这种缘分,一起分担痛苦,一起分享快乐,不论流泪还是微笑,你们能够并肩走过。第五、给心灵多一份关注——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不断审视自我、塑造和谐心灵;在人生的生涯中,我们需要不断评价自己、笑对美丽人生。

第六、勇敢寻求心理帮助——遇到困扰时,勇敢的敞开心扉,积极的走进心理咨询室,让心理辅导这道灿烂的阳光照亮你的心田,帮你拨云见日,迎接新的一天。

同学们,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相互拥抱才能展翅飞翔!有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长大?让我们的心灵多一份宽容,多一种感动,多一点坚强,让我们对生命充满信心和敬意,让我们越过彷徨,抛掉苦恼,释放悲伤,正视失败;让心坚若磐石,矢志不渝;让心韧若缆绳,百折不挠;让心纯若水晶,涤去污秽;让心烈如火焰,点燃生命!同学们都是健康、有为的新青年,我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理!谢谢大家!

心理健康演讲稿(五篇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