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双减工作提质增效经验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双减”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实教育厅、XX市教育局文件要求,XX小学多措并举,协同联动,在提质增效、减轻
学生作业负担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机制。
一、建设学习共同体,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双减”要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这就要
求学校和教师必须做出调整,进行一场教育方法的自我革命,注重专业水
平和学科理解的提升,在日常教学中实现课堂高效。
我校深深意识到这一点,从2019年10月起,便开始在行动研究中稳
步推进学习共同体建设,坚定不移地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学校管理的逻辑
起点和工作重心,让校本教研成为学校运行的主旋律,努力构建“让教学
变成协同研究”的教学新生态。同时树立大课程观,逐步构建形成”
1+N”课程体系。建立了能够指向课堂、课程建设和教师成长的学校管理
逻辑,让教育生态重构成为一种可能。
为了整校稳步推进,先做顶层设计。我校把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每一次
行动,称之为“灯塔行动”。“灯塔行动”本土化研究体系:
(一)迭代升级课堂教学新样态
我校原有的课堂教学样态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
展提升”,本着传承和发展的原则,构建“让教学变成协同研究”的教学
新样态。迭代升级的课堂教学路径为“提出问题,自主学习—互助探究,达成共识—公共分享,串联提升”。
建模是为践行提供抓手,是实现超越模型的必经之路。课堂教学转型
是一种改变、一种探索,实质是一种“教”与“学”的翻转,老师要做
“忍者神龟”,把课堂“还给”孩子,课堂中强调“倾听、对话、串联、反刍”的经历,最重要的是建立师生、生生间“基于倾听的对话关系”。
课堂结构发生变化,更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学力也随之大大加
强。
(二)建立校本教研新范式
建立“观察—描述—反思—改进”的校本教研新范式。即:以不间
断的课例研究为主,用焦点课堂形式来呈现的教研。让教研重心下沉,成立“语文学科工作坊”“数学学科工作坊”“英语学科工作坊”“艺术
+综合学科工作坊”4个学科工作坊,首批参与教师50多人,占专任教师的一半,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各工作坊实施每月一课例制度。每一课例
以“集体备课确定初案—试教一次确定学案—课例呈现集中观察—课例
研讨再出发”为活动循环,形成“学案+反思+观察报告”为内容的材料
积累。听课教师身份也发生翻转,由“观教”走向“察学”,通过对学生
完整学习历程的观察,发现学生思维的困惑点,找到影响学生学习的因
素,从而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各工作坊在集体备课时对基础性问题和冲刺挑战性问题尤为重视,我们深知只有高品
质的教学设计才能引领学生不断攀登高阶思维。
为了实现理想中的课堂样态,学科工作坊教师沉潜课堂,在每一次教
学现场中寻求答案。随着践行的不断深入,学校也随即形成了一系列的校
本教研机制,比如:领导班子下沉,保障教研时间,提升教研品质,开展
课例研究、外出听课学习、邀请专家指导、共读理论书籍等等,为教师搭
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现在,根据每学科每月一课例制度,课例研讨每学期在四个学科工作
坊中展开,已经成为我校校本教研常态。目前为止,学科工作坊里有二分
之一的老师都在校内做“基于倾听的对话关系”的课例展示,每一课例都
遵循校本教研新范式。
在行动中,我们不断释疑,在研究中,也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比如
渐行渐深中一个问题愈发凸显,高品质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前
提,这就要求教师对知识体系要精准把握,对学科素养要足够理解,否
则,就是阻碍课堂深耕的大问题。所以接下来我校会在学科理解上进行引
领,使教学回归本质,努力让学科工作坊的老师逐步成长为“专家型教
师”。
就这样,通过不间断的课例研讨不厌其烦地深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细
节,复盘、反思、怀疑、否定、调整、重建,真实面对学习困境,在质疑
和释疑的循环中,不断精进,就是想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为学生成长赋
能。期待理想中的课堂样态早日形成,不断迈向课改深水区。
(三)建设教师成长新路径
建立“读书-实践-写作”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为了满足教师阅读和学习需求,学校为教师购置了《静悄悄的革命》《学校见闻录》《教师的挑
战》《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南京样本》等学习共同体系列丛书,组织领航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写读后体会,进行线上分享。
同时,以一个学期为周期,分类整理完成读书成果和校本教研文集,名为《思享汇—向青草更青处漫朔》。将这些成果汇聚成“资源库”,每一位领航教师既是资源库成果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这种“微研究”方
式保障团队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卓越成长。目前已经整理形成几十本文集,未来还会整理形成学生层面的文集。教师的写作热情被点燃,每一次课例
研讨后,学科工作坊的教师基于观察基础上撰写的观察报告便纷沓而至。
两年多来,在《江西教育》《内蒙古教育》等教育刊物和
XX市深度学习共同体和深度学习共同体公众号发表10多篇文章。
两年时间,团队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团队教师也实现拔节式成长。有两名工作坊教师被评为XX市教学能手,两名教师被评为XX市“名
教师”,三名教师参加XX市课堂基本功竞赛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八名
教师被评为元宝山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每个学科均有一名教师参加
元宝山区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并获得可喜的名次。我校也被评为XX市
“名学校”。学习共同体建设不断激发团队教师的内驱力,课堂迭代和深
耕的愿景也在团队教师一次次蜕变中趋于达成。
(四)创建学校管理新逻辑
我校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入推进
“1+N”课程一体化建设。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龙头,各活动课程和德育课
程协同推进,使创生性课程纵向衔接、学科课程横向融通,课内课外深度
融合。不断深化原有的课程,生成新的课程,最终形成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和成长规律的课程实施体系,完成教育生态重构。
“双减”提质增效如何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布
置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这是本学期开学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在“双减”
政策下,我们应从学科多联动——通过“灯塔行动”,建立以倾听对话为主的协同学习课堂样态,逐步
实现课堂教学的迭代和升级。
深化“家校携手,育见未来“行动。每学期11月份为家长进班助教
月,遴选各行业家长的精品课程,充分利用资源,拓展学习领域。
(四)创建学校管理新逻辑
我校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入推进
“1+N”课程一体化建设。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龙头,各活动课程和德育课
程协同推进,使创生性课程纵向衔接、学科课程横向融通,课内课外深度
融合。不断深化原有的课程,生成新的课程,最终形成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和成长规律的课程实施体系,完成教育生态重构。
“双减”提质增效如何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布
置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这是本学期开学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在“双减”
政策下,我们应从学科多联动——通过“灯塔行动”,建立以倾听对话为主的协同学习课堂样态,逐步
实现课堂教学的迭代和升级。
深化“家校携手,育见未来“行动。每学期11月份为家长进班助教
月,遴选各行业家长的精品课程,充分利用资源,拓展学习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