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学校管理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创新案例
编辑:清香如梦 识别码:73-253012 学校管理 发布时间: 2023-03-30 10:08:50 来源:网络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

创新案例——苏武传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教学部 余姣)

一、本案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苏武传》的基本知识点,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积极性。

(二)能力目标

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三)情感目标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培养学生树立重责任,讲奉献的精神品质,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千年传承过程中,体现的“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二、本案例思政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体会“苏武精神”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重责任讲奉献”的中华精神。作为一个正直的人,不能没有高贵的气节,苏武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在多次逼降面前,始终保持着坚贞的气节,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伟大的精神指引社会发展的方向,伟大的精神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伟大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前进的不竭动力。他的忠贞,他的坚忍,他的信念,他的气节,都是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发扬的。

三本案例课程思政设计

教学内容

思政要素融入点

育人目标

1.苏武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清醒得外交意识,手持的汉旌节可以磨断所有旌穗,心里的汉国威仪是不能受到半点侮辱的;不畏艰苦,长年累月与恶劣环境做斗争的生存勇气,展现了其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品质。

让学生体会苏武身上“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君子品质,我们的民族自古便有这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仁人志士,共同凝聚为一座精神的长城,护卫起我们民族的一片天。

结合历史不同时期的著名人物的行为表现,启发学生思考新时代的学生应该有怎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苏武牧羊北海边,雪地又冰天,羁留十九年。渴饮血,饥吞毡,野幕夜孤眠”,如果苏武没有强健的身体,那么他也无法坚持十九年,除了坚定的意志,强壮的体魄也是我们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体育,始终在习近平心中有非凡的分量。在谋划国家发展时,他坚定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倡导全民健身;在开展对外交流时,他常以体育为媒,增进中外人民情谊;在国内考察调研时,他悉心推进体育工作,妙语鼓励体育健儿。在日常生活中,习近平也是不折不扣的“体育迷”,喜欢游泳、爬山,对足球、排球、网球、篮球业武术如数家珍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全民健身的理念在我国早已深入人心。近年来,全民健身的硬件设施覆盖越发广泛,参与人数大幅增加。全民健身给中国人带来的幸福感日益增长。做为青年学子我们要散发属于我们的朝气,放下手机走到操场参加体育运动,强壮我们的身体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

3.怎样读《汉书》

习近平谈读书之道

使学生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增强文化自信。

四、实施过程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

1.讲授法+讨论法——以点带面,由浅入深,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讲授《汉书》的价值。运用问题启发方法,引导学生讨论《汉书》在文学和史学方面的价值。

2.启发法——启发学生结合实践,在知识梳理中自主思考本单元主题的思政融入点和育人目标,使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深入学生内心,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学生责任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3.项目任务法——围绕家国情怀主题,给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设计的权力,启发学生结合社会热点,以微视频、微话剧、经典诵读和创办刊物等多样化方式完成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增强学生文化自信,锻炼学生文献查阅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小组沟通协作能力。

(二)组织与实施

(三)考核与评价

教师对学生本单元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采取过程性多元考核评价模式。课堂上设置多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实践环节,计入成绩评定,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本案例学生成绩评价表)

五、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经典阅读兴趣,厚植家国情怀。

本案例从学生接受能力和难易度出发,按照“为什么读——读什么——怎样读”的设计思路,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在《苏武传》导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苏武精神当代价值。时代不同了,但气节作为仁人志士的基本品格,却始终没有改变。所不同的是,过去要接受艰难困苦的考验,现在则要接受物质享受方面的考验。课后作业和教学反馈环节显示,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苏武精神的当代价值,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身体素质有重要价值。现在国家富强了。物质生活也相对丰富多了,糖衣炮弹的请惑比直截了当的艰苦生活更难以拒绝,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考验一个人坚强意志品质的时候,一味追求荣华富贵和物质享受,最终将会成为人民的敌人和历史的罪人。

六、特色与创新

1.教学内容上,优化整合,将经典导读与思想解读有机融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了课程思政教育和学科内容的有效结合。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信念与意志;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是他精神的高度概括。让学生在文本细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深入浅出地解读儒家思想内涵,从而让学生在纵向历史脉络与横向对比中,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科学性,增强文化自信,让课程思政做到“润物无声”。

2.将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思政落脚点,将实践成果作为课程思政检验环节。本案例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将课程思政学习效果落实到多个观测点,重点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和项目任务教学法。教师给学生充分选择权,小组成员自主选择微话剧、小视频、路演等方式,展示“苏武精神”的内涵解读。学生在小组协作过程中,培养了文献搜索分析、小组协作探究、演讲语言表达、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等综合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创新案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