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后作业创新探究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衔接阶段,学生经过了小学阶段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在迈入初中阶段时从知识水平到道德品行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对于知识内涵的探究欲望也愈加强烈。数学学科本身知识点的特性与其他学科就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知识形式的抽象性、理论性及空间立体感等特点,成为初中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过程。
在“双减”政策推行的教育改革进程中,教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创新性探究的过程中对于学科课后作业的设计萌生了更加开阔和新颖的思路,尤其在数学学科的课后作业设计中,“双减”政策的推行让教师设计和学生实践的思路更加开阔。
一、“双减”政策的推行对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
1.有效拓展了教师进行课后作业设计的思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应试教育理念影响的深远性,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和思维切入点,包括课后作业的设置,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虽然新课程改革进程已经在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形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依然延续着传统教学模式时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并且对于知识链接的有效形成也是非常不利的。
在“双减”政策的推行指导下,相当于从政策高度要求教师对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创新,让课后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产生共振,在这样的背景和要求下,教师在进行数学学科课后作业的设计时,在提高学习效率和巩固教学效果的目标指引下,要不断拓展自身课后作业设计的思路和知识切入点,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理解的同时打开自己的思维视野,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出发来理解数学学科中的知识点内涵。
2.有效提升了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巩固的积极性“双减”政策的提出与实施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调研,从教师到学生在接受时都存在一定的时间过程。在很多学生的思维认知中,但凡是课后作业都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的心态是不积极的,甚至是存在一定抵抗性心理的,这也是一直以来在各个阶段各个学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状。
在“双减”政策落地的指导下,教师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学形式和课后作业的设计出发点,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官刺激,在新颖并且具有一定探究性的课后作业形式中,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后作业完成的实践探究中。
3.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内涵的多元化固定的教学模式与单一的课后作业总是“成套”出现的,新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双减”政策的并行,将数学学科知识点的内涵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双减”政策指导下的数学学科课后作业形式创新中,教师从知识点的不同角度出发,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内涵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与了解。
4.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提升中的创新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当下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初中数学学科中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过程中,课后作业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环节。在“双减”政策的推行过程中,课后作业形式的创新性不仅让学生更加享受课后作业完成的过程,更从实践角度出发让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过程中充满创新意识,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中的创新性。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基础性原则
1.开阔性原则课后作业的布置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内涵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内涵的过程。在初中数学学科的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首先要严格遵循“双减”政策的要求,将“减负增效”作为课后作业设计的基本出发点,然后在结合教学教学研究内容的前提下,从更加开阔的思维视角和知识切入点来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丰富内涵。
2.多元化原则新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原则已经贯彻落实的非常好,在“双减”政策不断落地的进程中,对于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享受作业完成过程。基于学生成长阶段的差异性特征,教师在进行数学学科课后作业设计时要以更加新颖的设计思维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世界奥秘的探究中。
3.目的性原则数学学科知识点内涵的分布形式是庞杂无序的,但是其中的内在联系又是非常紧密的,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科学习中,教师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的目的性要十分明确,在清晰的巩固目标指引下进行的作业设计,实效性更强,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目的明确的课后作业设计形式是践行“双减”政策“减负增效”要求的最好佐证。
4.拓展性原则,21世纪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基调是创新,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的知识依托形式也是创新,在“双减”政策指导下的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形式中,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之一,创新原则理念下带来的是更具拓展性的知识形式和内容,对于学生成长中创新意识的形成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初中数学学科课后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在拓展性原则中创设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课后作业形式,不断引导学生形成自身创新性思维。
三、“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学科课后作业创新型设计的具体策略
1.层次性课后作业新课改中明确规定,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占据绝对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实际水平,并根据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将分层教学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也要遵循分层教学的模式,在数学学科教学内容不断巩固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自身水平的提高。在初中数学学科课后作业的层次性设计中,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然后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
譬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针对基础相对较差学生,教师可以从基础性知识的巩固出发,让学生对相关定理和公式掌握得更加扎实;对于基础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从更高的层次设计更具拓展性的题目,让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自身思维认知的进一步延伸,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联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课后作业完成中的成就感,并能够在学生学习自信心逐渐建立的过程中,为后续课后作业设计的延伸埋下伏笔。
2.生活性课后作业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将最终作用于生活。在初中数学学科中很多知识的总结与提炼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很多知识点在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双减”政策的推行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角度出发结合教材知识,创设出极富生活性的数学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教育过程实效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譬如在学习了《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的内容后,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可以从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比如水龙头滴水的现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统计家里的水龙头在一定时间内滴水的次数,然后估算出浪费的水的大概体积,具有生活性和探究性的课后作业设计,让学生的参与兴趣空前高涨,在实践中得出的数据更是对于学生“节约用水”意识的良好启发。
3.趣味性,课后作业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思维认知和心理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程度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学生内心的“猎奇心理”依然十分强烈,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究欲望依然是高涨的。在“双减”政策指导下的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兴趣出发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对于课后作业的完成抱有浓烈的期盼心理,在课后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双减”政策下的减负增效的改革实效。
譬如在学习《概率》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比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近三个月来福利彩票一等奖的中奖记录,并根据数据尝试计算一等奖的中奖概率,本身具有一定趣味性的设计对象,让学生的参与欲望不断高涨,在兴趣盎然中对于概率相关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
4.开放性课后作业,21世纪社会进步的主基调是创新与拓展,这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各个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转换的主要指导思想。在“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行中,教师也可以从创新理念出发,将课后作业的形式设计的更具开放性,不断引导学生思维视野的开阔。
譬如在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学习后,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让学生自己进行目标事物的选择,然后根据已学的一次函数的知识内容进行函数图像的绘制,并解出该方程式的答案,自主选择空间相对开放自由的课后作业设计中,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切入点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双减”政策带给学生成长路上的变化,不仅是课业负担的减轻,更重要的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意识,在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创新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实现个人的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