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学校管理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案例1
编辑:清幽竹影 识别码:73-281259 学校管理 发布时间: 2023-04-01 21:02:40 来源:网络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案例

——大单元视域下小学低段语文口头作业的设计

2021年秋季,“双减”政策落地,它昭示着一个重塑全民教育价值观,重建教育机制体制的新时代呼啸而来,同时,也对学校内涵建设、专业发展、质量提升提出新的挑战。“双减”政策再次明确学生作业负担,要求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

其实,早在2013年教育部拟定实施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中就曾要求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口头作业也因此因运而生。然而,多年过去,当年低年级的口头作业是否优化改进、迭代升级,有效助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呢?

一、回溯:深剖低段口头作业之现状

为真实了解低段学生口头作业现状,笔者曾对周边几所学校的低段学生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情况堪忧:

1.作业种类单一,系统性不足

据调查,口头作业不外乎这么三种:认读生字、读背课文、阅读课外书,前两项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后一项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整个作业设计基本都是老师根据当天的教学进度临时安排,没有长远的计划,缺乏系统的规划,作业种类单一,不成体系,收效甚微。

2.作业过程乏味,吸引力不够

作业过程缺乏挑战性,绝大多数学生不用花太多时间太多精力就能完成。缺少独自思考的乐趣,缺乏同伴头脑风暴的刺激,也享受不到过关斩将后成功的喜悦,自然也难以激发学生作业的热情。

3.作业展示弱化,提升度不高

整个口头作业的布置、跟进与反馈都是“师——生——师”之间的单线联系,有的甚至没有反馈。缺失了展示交流的互动机会与平台,学生会觉口头作业的完成只为应付老师,长此以往,作业也失去了它本身应有的意义。基于以上这些考虑,笔者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将创意“通关卡”这种全新的口头作业模式引入小学低年级,从大单元的视域重新思考“双减”背景下的作业方式,发现新的角度,拓展新的视野。

二、突破:解锁低段口头作业之困境

什么是创意“通关卡”呢?笔者提倡的创意“通关卡”是指针对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口头作业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种种问题,从单元整合、学科融合、校内外联合的方式分层设计通关内容,引导学生以识字为出发点,带动组词、造句、读段、阅篇同步发展的一种崭新的创意作业模式。在通

关过程中,个体行动与群体行为相辅相成,既动脑,又动手,旨在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作业兴趣,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习得方法、锻炼能力、提升素养。接下来,就从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出发,谈谈具体的设计。

三、创新:设计低段口头作业之蓝图

义务教育新课标正在修订,新一轮课改已经开始。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自然,占据学生大量时间的作业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工具。素养导向下,把单元结构化,从大单元视域来通盘梳理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并在此过程中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

(一)绘制通关“地图卡”——让思维生发

通关“地图卡”相当于学生作业时的认知地图,拥有明确的目标和达成目标的作业路径。它是一次作业的导航单,也是思维开始生发的触点。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个集中识字单元,编排有《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4篇识字课,渗透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谜识字等多样性的识字方法,也蕴含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结合文本内容,笔者将学生口头作业的设计目标定位如下:

1.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借助多样化的识字方法巩固本单元44个生字。

2.尝试根据字义组词、造句,进一步加深对生字的理解。

3.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绘本故事展开阅读,并能把收获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4.自由组成小组,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

5.根据研究所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成果进行展示交流。

6.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反思学习过程,梳理学习所得。有了目标的引领,就可以开始着手绘制“地图卡”上的各个“卡点”。

1.研文本,精准把握作业起点一份作业的设计,需体现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层次,因此,笔者把字、词、句作为本次作业的起点,只有夯实了根基,才能有后续的深入。以上作业设计从字到词再到句,层层递进。通过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便于教师后续的跟进。当然,因为有课堂教学的落实,此项作业重点还在于巩固与检测,时间一般安排在一周内完成。

2.究学情,精心开发作业拓点一份好的作业应该能体现跨学科的探索与实践,真正发挥差异作业的有效性。虽然才一年级,但在作业设计时,笔者也尽力开发与本次作业相关的各个拓展点,努力渗透跨学科整合的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引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让能力得以提升,思维得到发展。

以上作业设计结合文本内容进行适当拓展,绘本的选择跨越了学科的界限,引导学生既从句走向段、篇,带着兴趣展开阅读,又走出语文学科的桎梏,实现跨学科整合。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挑选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探究,通过动手实践将自己的研究所得进行展示。在与小组同伴的合作,与全体参与人员的展示交流中取长补短,收获语文书外更为丰富的知识,课堂外更为出色的能力。此项作业因需阅读、探究、实践、展示、交流,历时较久,可与认字组词说句同时进行,一般安排两到三周左右。

3.观进度,精确提供作业支点作为作业设计者,教师亦是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的陪伴者和引领者。随着作业任务向纵深推进,一路上教师必然会发现很多问题。当学生遭遇困难时,教师需站在学生的角度精确提供作业支架,助推学生作业进程,比如下图的“通关秘钥”。“通关秘钥”实则是提供学生完成通关作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学生借助这些“拐杖”顺利通过个个关卡,积累下种种经验,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也是教师对学生实现从扶到放的必经之路。

(二)建立通关“档案卡”——让思维可视

通关“档案卡”相当于作业档案,完整地记录学生作业的全过程,可反复查阅,一路走来的经验累积、能力提升、思维进阶都可观可视。

1.线性布点——构建学习链条,发现问题有效的创意“通关卡”不是纯粹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乏味过程,而应是充满趣味性、挑战性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互动频繁。例如一下第一单元的创意“通关卡”中,分布着“认字——组词——说句——阅读——探究——展示——交流”等一个个微型的知识点、实践点、探究点。教师借助“通关卡”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预定的微型点,一个个点串联起来,就构成了一条线。学生在这条学习链的构建过程中充分感知、主动体验,自觉成为知识的构建者,终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然,在学习链的构建过程中,笔者也预设,尽管有“通关秘钥”的帮助,学生还是会遭遇诸多困难,预计最为主要的是以下几点:(1)怎么读绘本,并以此为起点阅读更多书籍?(2)怎样有条理地把绘本内容说给爸爸妈妈听?(3)选择话题后怎么去寻找伙伴组成合作小组?(4)小组内怎么分工合作,有效展开主题探究?(5)怎样把小组合作的最终成果成功展示出来?

2.范学退隐——呈现学习蓝本,共研问题

毕竟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以上问题光凭个人或小组是无法有效解决的。这时,可打通学科之间、校园内外的壁垒,将所有资源充分调动起来,给每个小组配备一个顾问团(一位任课老师+一位家长),随时给予技术支持和信心鼓励。全方位动员,立体式合作,为学生的作业进程保驾护航。同时,作为语文老师,还应做好适当的示范引领。例如最后一个成果展示问题,教师可出示“范学引领单”:合适的蓝本是极好的学习导言。以上“范学引领单”,以老师自身的探究、成果的展示作为学习蓝本,全过程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历程,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接受他们的评价。这样,一来在学生眼中教师就不再是一项作业的局外人,教师的学习者角色获得认同;二来也为学生顺利完成作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范学逐渐退隐,而学生在借鉴、模仿中逐渐实现方法的习得,策略的迁移。

3.辩式实践——构建学习模型,解决问题

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在完成一份通关作业时,总会出现个体之间能力的差异,团队之间优劣的差别。面对不胜理想的作业时,教师应该感到庆幸,因为这是非常宝贵的生成性资源,用好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辩式实践,就是引导学生从辩证的角度看待有所欠缺的作业,充满诚意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看待作业,另一方面,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在大家的帮助下达成作业目标,体现作业价值。因而,每一份作业都构建了一条教学路径,不同的作业,给学生创设了“辩学”的舞台和空间,让他们将每一卡点的作业问题辩得更加清晰明朗。这个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性、探索性经验,锻炼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造性的学习是作业的更高目标。

(三)完善通关“检测卡”——让思维反刍

有目标就一定要有评价,把评价任务嵌入通关“检测卡”,引导学生展示、评价、反思,做到展评思一致,才能真正实现经历过的是技能、留下来的是素养;阅读过的是篇章、留下来的是道。

1.我型我秀——展示:我学会什么?一次通关作业,于学生而言,就是一次奇妙的旅行。在展示自己作业成果时,他们或欢呼,或雀跃;或颓丧,或气馁。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心情,而非注意到在此过程中自己真正收获到了什么。因而,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把学生作业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随时记录下来。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记录的方式可多样化,比如:文字日记、照片留存、影像录摄、调查报告等等。这些“实证材料”的展示,引导学生回顾一路走来的作业历程,帮助他们重新梳理一个个作业“关卡”中自己究竟学会了什么?之后,还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重新回忆、记录自己独特的学习过程,这既是对“学习档案”的丰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的快乐,作业的乐趣,也为今后更高难度系数的作业打下扎实的心理基础。

2.我评我赞——评价:我学得怎样?

对于充满创造性、个性化的“通关”口头作业,需要开发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才能根据需要弹性运用各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评价。结合创意“通关卡”中的潮娃评价,在最后作业总结阶段,笔者又设计了个人评价单、小组评价单和整体评价单这三种评价单,旨在从个人、小组、班级这三个维度对一次“通关”口头作业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以此帮助学生找出闪光点,发现不足处,为今后的作业指明新的方向。

个人评价单,主要是针对个人,在小组内开展评价。重在关注个人在作业中的积极态度,在小组内与小组成员间的合作程度以及个人搜集到的资料,取得的成果。在此评价过程中,个人的活动态度是放在首位的。

小组评价单,主要以小组为参评单位参与班级整体评价。重在突出小组合作的成果,肯定小组在作业探索、创新中所取得的成就。在此评价过程中,更关注小组成员间的配合及互助程度,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意识、团队精神。

整体评价单,主要是由老师对整个班级在本次作业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关语文能力、探究精神以及合作态度方面的闪光点进行评价,肯定学生在作业中的付出与收获。同时,委婉地向学生指明不足之处,并以寄语的方式,温馨提醒学生引以为鉴,在今后的作业中能扬长避短,争取新的收获。

阶段评价(创意“通关卡”潮娃评价)+总结评价(三类评价单)的结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卡点,不同的维度检测自己在作业过程中学得怎么样,也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这激励着学生不断向更好的自己迈进。

3.我思我想——反思:我何以学会?

如果说展示环节是知识与经验的回顾与总结,那么反思环节就是方法与技能的梳理与提炼。一份通关作业的完成,经历了一个个知识点,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用到了一个个秘钥,通过反思,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

(1)之所以有所收获,是因为我积极参与了——个人潜能是无穷的;

(2)之所以顺利完成,是因为我选对了方法——方法选择是关键的;

(3)之所以如此快乐,是因为有同伴的帮助——团队合作是高效的。

学生通过反思,更深刻地明白了自己为何能顺利完成作业,也促使他们在今后的作业中自觉运用这些方法,最终达成授人以渔的目的。

当然,一份开放性的作业设计不以结果为唯一评价指标,过程的体验收获远大于最终结果的呈现。秉持着这样的理念,笔者开始在小范围内进行创意“通关卡”的实践,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笔者也在课标的引领下对这一领域作更深入的探索,不停地调整、完善、优化设计力图使之更为系统、科学,使得创意“通关卡”这种全新的口头作业模式真正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之举。

本文分析了“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低段语文口头作业存在的真实问题,将创意“通关卡”这种崭新的作业模式引入小学低年级。立足大单元视域,突破学科之间、校园内外的壁垒,借助通关“地图卡”“档案卡”“检测卡”,促使学生的思维生发、可视、反刍,使作业亦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工具。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案例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