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法教学心得体会
书法教学心得体会
6月23号,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在独树小学举办的**县小学书法教学现场会,聆听了两位优秀教师的书法教学和领导的讲话,感触颇深。
陈宝艳老师《宝盖头的写法》讲的非常精彩,孩子们练字的劲头十足。在课堂上不光注重了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更是从读帖、描红、临写、评价等方面来诠释了宝盖头的渊源和它的写法、用法。不仅教孩子写字,更教会了孩子如何做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于万清老师讲的是如何运用毛笔来练习独体字的书写,讲究一个“重心平稳”。以前也拿过毛笔,但是总不知道如何下笔,于老师的课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们知道。中国的汉字因其独一无二的魅力而日益受到世界的关注。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好的享受。以前一直以为写好字就学好了书法,几位老师的课让我意识到书法是门艺术,需要用心去学,花时间去学。要想在书法上有所成就,首先得会观察,观察将直接影响到写字的准确度,只有全身心的“进入”字帖才能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做到了,要会读贴,读贴要读到字的笔法、字法、墨法、章法,要读出每一笔画的特点,读出笔画的律动和节奏。读贴读准了,就可以临帖了,当然,这里的临帖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尽量准确地还原古人的用笔,临帖的时候要入贴、入骨,这样写出来的字才“筋”“骨”“肉”俱在,才不会和古人的字看似两张皮。观察、读贴、临帖之后进行仿作,仿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可进行加进自己的风格进行创作。
几位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时不时地提醒孩子的书写姿势、握笔姿势。而且,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这是参加此次观摩课老师们普遍所达成的共识。所以,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平时一定要坚持练字,掌握这一专业技能,这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又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传
承好它。书法教学要从 娃娃抓起,真正的让“书法教学走进课堂”,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就一定能够干好它。
第二篇:书法教学心得体会
书法教学心得体会
说到书法,我总是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让我接触到书法以及和书法密切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享受学习书法和教书法带来的快乐!
上班后,我一直当班主任教语文课,但是,在我心里,我一直对书法难以割舍,于是在2005年,我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成教院的书法专业,2007——2008年我到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书法硕士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学习,在这几年中,我有幸结识了欧阳中石先生、卜希旸、张同印、解小青教授等许多好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书法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纽带!
欧阳先生在给我们上课时,曾经说过这样十六个字,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他还说:“在今天来说,‘作字行文,文以载道’的功能不是只有书法才可以完成的,印刷的书籍和电脑的信息化处理可以更加快捷地完成,那我们的书法还能干什么呢?书法可以焕发‘文’与‘道’的光彩。这样写和那样写,情况就不一样。可以把文章写得非常工整,展示内容的肃穆、庄严;也可以用草书的办法来写,展示内容的灵动、节奏。这个‘彩’是用手展示出来、焕发出来的!”
说的真好!原来国学不止在书本上,她可以以书法这种绝美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从此再看经典诗文,我就将他们设想成书法的形式,便越觉得文学的美好,书法的可爱!我对书法的学习也不仅是临摹了,我常将自己喜欢的成语,诗句进行书法创作,这样不仅熟悉了诗词,我的书法水平也提高了,而且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更加深入!
2008年徐校长让我承担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以创建学校书法特色文化,这让我非常感动,因为早在2005年我在首都师范大学学习书法时就已经非常想成为一名书法教师了,现在有了这样的锻炼自己的平台,我下定决心干好这个工作!
开发这一课程,得到了徐校长及学校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
学校在教室短缺的情况下腾出一间教室做书法教室。我们利用已有的条件创设书香氛围,我邀请了我十分敬重的首都师范大学的张同印老师和我的研究生课程班的同学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的陈茂才主席为我们的教室书写匾额——墨缘轩,二位老师的大作悬于教室墙壁之上,让我们的小教室一下有了书卷之气!学校为学生准备了大书桌、画毡、毛笔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必备的学习用具,并且购买了我需要的多部书法学习及教学书籍。
2013年,学校进行校园改造,徐校长决定将新建好的一间大教室作为书法教室,并且请设计师为新教室做了精心的设计,很快,蕴含着丰富传统文化元素的新书法教室就投入使用了,我和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新教室,我们一起拥有了一个感悟优秀文化,不断追梦的空间!
我深深的感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让我更加热爱这一工作,这样贴心的理解与支持转化成我更加努力工作及研究的动力!
我校历届学生多次参加全国、市、区级比赛,并取得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有个毕业的学生给我写的信:信是这样写的:
冯老师:两年没联系了,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我,我是王晨旭,几年前,您教我们软书,让我喜欢上了这中国古老的文化,成为了我的一项特长!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吧,不久前我得了大兴区的书法比赛二等奖呢!
看到这封信我非常高兴,因为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他们因为曾经在小学阶段学习过书法而爱上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最后,我要说,当书法老师,能日日与书法,与国学经典相伴,倍感幸福!我希望孩子们在我的影响下能:亲近书法→喜爱书法→学习书法→热爱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传统文化是温暖的,美丽的,可以陪伴自己一生的……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研究,和孩子们一起感悟国学智慧,展现国学魅力!
第三篇:学书法心得体会
学书法心得体会
岁月如梭,新的一年不可逆转地又要结束了。或许是逢年多思的缘由,书法与人生这一看似互不相干的命题,却时常萦绕于心,并且有了以笔留痕的冲动。
人生难,学书亦难。人年少时,言谈举止常常无所畏惧。而到中年,无形中就变得有所顾忌甚至小心翼翼了。究其原因,大概是真正领略到生活的不易与人生的艰辛吧。对于学书,可以说是“童心便有学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因之获得不少夸赞与奉迎。而窃喜之余,甚至以己之长较他人之短,内心不免生出些许的轻浮与自傲。当聆听了南开大学书法研究生导师田蕴章教授的三百余集书法讲座之后,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方知什么叫大、什么叫家、什么叫风范。羞愧之余,庆幸自己被田老适时地导引向“书法人生”的“中年“,开始变得理性而自知了。按照古人通论,成一画家得需十年,而成一书家得需二十年。真正的书家,既是文人,又是墨客。自己年近不惑,已无缘于书家光环。然有幸直面书法这一国学文化的高峰,虽然像无知的孩子挨了巴掌,但已知足矣。我感到书法是上苍赐予我人生中年的礼物,让我在传统文化中感知中年的厚重,在提笔临习中体味努力的艰辛。对于书法,不仅是写好字而已,还有其背后丰厚的国学文化。没有国学文化支撑的书法是苍白的,把书法看成只是写好字的认识是肤浅的,而背离书法之“法”、盗用“书法”之名的所谓“创作”、“艺术”更是装神弄鬼、迷惑良知甚至是别有用心的。同样,对于人生,如果仅仅满足于吃喝拉撒、养尊处优,我们的人生将是怎么样的一种境界?我们的社会将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社会来讲,不允许我们无为,更不允许我们无知。
人生有道,书学亦有道。立足于现实的多元化思潮,人们常讲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也由此产生诸多的人生态度。我想,不论哪种活法,都是要有前提的,就是在尊重个人意志自由的同时,遵守社会普遍法则、伦理道德等等。概而论之,就是活出自己而又尊重他人,正所谓人生大道。正如田老所言,如此大道,你不遵守它,别人就要骂你。而书法之法则,是古人赋予汉字音、形、意“三美合一”的大道。前及二王父子、欧颜柳赵,后到苏黄米蔡、近代书家,尽管体范不同,但仍大同小异,万变不离其宗,从而成就了书法之大法,且千年传承,为人称道。而时下,热衷名利之风,以丑为美之行,有悖书法初衷,愧对先贤志士。坏的风气,反映在个人行为和人生态度上,就是多了无知、多了无畏、多了投机、多了伪装,其渗透并颠覆着主流社会价值观与书法之大道,认为我就是法。相较于田老,几十年如一日,师古而不泥古,享受着“笔墨情深何寂寥”,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和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
书法之法,有人生之巨细事。有道是,人字好写人难做。然对书者而言,人字难写,人亦难做。凡学书者都有这样的体味:
一是简字往往难写。一二三四五,之乎者也哉,这些看似简单的字,用得最多,要写好却难。因此,古人给其注入的法则也很多,一旦写不好,毛病极易显现。故古人常以小楷为日课,心不厌熟,手不厌精,可谓熟能生巧、妙笔生花!对于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看似简单,但凡食人间烟火者,个中滋味自知。对个体来讲,简单的事办成了,小事做成了,则往往成就了大事,甚至成就了梦想。
二是繁字蕴含人生哲理。所谓繁字,笔画多,结体难,更需假以时日。为此,古人在宏观上把握字形,微观上处理笔画。常常惯以虚实、迎让等法则,做到布排匀称,虚实结合,平险一统,顶天立地。联系人生处世,人们常常满脑子的事,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以书法此道理解团队精神等等,则常常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是当书匠易,难在为文。联系人生,当书匠好似人们长躯体,多是生理意义上的东西。真正的书家,难在为文。文是灵魂,书是载体,更象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人的一生可以在物质财富积累上达到极致,而对精神层面的不少东西却难以企及,给短暂的人生增添了许多缺憾,使得我们身上少了些令人回味、值得传承的东西!
四是书法与人生何须刻意描作。古代先贤之与书法,多是信手拈来,顺流而下,那份率真、自然、生动、亲切,留给了后人发自心底、任由心性的美,这大概也是书法的“特色美”。而时下有人否定古法,抛弃古法,自立门户,舍本逐末,哗众取宠,欺世盗名,令人堪忧。有人说,人生百分之三十是活自己,而百分之七十是当演员。对此,我亦认同。但我更看重的是那百分之三十,对那百分之三十的怜悯与留恋,就像追求书法那天真率真的自然美一样痴迷。我们的书法、我们的人生,如果一味地刻意描作,书法的价值、人生的价值又有多少呢!
面对书法,我感叹先贤。对于人生,我敬畏有加。能以书法之大道体味人生之艰辛,醒悟人生之厚重,在个体的高雅爱好中拾得人生些许,不正是饱暖之余享受生活、丰富生活的幸事吗?
第四篇:学书法心得体会
岁月如梭,新的一年不可逆转地又要结束了。或许是逢年多思的缘由,书法与人生这一看似互不相干的命题,却时常萦绕于心,并且有了以笔留痕的冲动。人生难,学书亦难。人年少时,言谈举止常常无所畏惧。而到中年,无形中就变得有所顾忌甚至小心翼翼了。究其原因,大概是真正领略到生活的不易与人生的艰辛吧。对于学书,可以说是“童心便有学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因之获得不少夸赞与奉迎。而窃喜之余,甚至以己之长较他人之短,内心不免生出些许的轻浮与自傲。当聆听了南开大学书法研究生导师田蕴章教授的三百余集书法讲座之后,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方知什么叫大、什么叫家、什么叫风范。羞愧之余,庆幸自己被田老适时地导引向“书法人生”的“中年“,开始变得理性而自知了。按照古人通论,成一画家得需十年,而成一书家得需二十年。真正的书家,既是文人,又是墨客。自己年近不惑,已无缘于书家光环。然有幸直面书法这一国学文化的高峰,虽然像无知的孩子挨了巴掌,但已知足矣。我感到书法是上苍赐予我人生中年的礼物,让我在传统文化中感知中年的厚重,在提笔临习中体味努力的艰辛。对于书法,不仅是写好字而已,还有其背后丰厚的国学文化。没有国学文化支撑的书法是苍白的,把书法看成只是写好字的认识是肤浅的,而背离书法之“法”、盗用“书法”之名的所谓“创作”、“艺术”更是装神弄鬼、迷惑良知甚至是别有用心的。同样,对于人生,如果仅仅满足于吃喝拉撒、养尊处优,我们的人生将是怎么样的一种境界?我们的社会将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社会来讲,不允许我们无为,更不允许我们无知。人生有道,书学亦有道。立足于现实的多元化思潮,人们常讲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也由此产生诸多的人生态度。我想,不论哪种活法,都是要有前提的,就是在尊重个人意志自由的同时,遵守社会普遍法则、伦理道德等等。概而论之,就是活出自己而又尊重他人,正所谓人生大道。正如田老所言,如此大道,你不遵守它,别人就要骂你。而书法之法则,是古人赋予汉字音、形、意“三美合一”的大道。前及二王父子、欧颜柳赵,后到苏黄米蔡、近代书家,尽管体范不同,但仍大同小异,万变不离其宗,从而成就了书法之大法,且千年传承,为人称道。而时下,热衷名利之风,以丑为美之行,有悖书法初衷,愧对先贤志士。坏的风气,反映在个人行为和人生态度上,就是多了无知、多了无畏、多了投机、多了伪装,其渗透并颠覆着主流社会价值观与书法之大道,认为我就是法。相较于田老,几十年如一日,师古而不泥古,享受着“笔墨情深何寂寥”,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和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 书法之法,有人生之巨细事。有道是,人字好写人难做。然对书者而言,人字难写,人亦难做。凡学书者都有这样的体味: 一是简字往往难写。一二三四五,之乎者也哉,这些看似简单的字,用得最多,要写好却难。因此,古人给其注入的法则也很多,一旦写不好,毛病极易显现。故古人常以小楷为日课,心不厌熟,手不厌精,可谓熟能生巧、妙笔生花!对于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看似简单,但凡食人间烟火者,个中滋味自知。对个体来讲,简单的事办成了,小事做成了,则往往成就了大事,甚至成就了梦想。二是繁字蕴含人生哲理。所谓繁字,笔画多,结体难,更需假以时日。为此,古人在宏观上把握字形,微观上处理笔画。常常惯以虚实、迎让等法则,做到布排匀称,虚实结合,平险一统,顶天立地。联系人生处世,人们常常满脑子的事,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以书法此道理解团队精神等等,则常常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是当书匠易,难在为文。联系人生,当书匠好似人们长躯体,多是生理意义上的东西。真正的书家,难在为文。文是灵魂,书是载体,更象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人的一生可以在物质财富积累上达到极致,而对精神层面的不少东西却难以企及,给短暂的人生增添了许多缺憾,使得我们身上少了些令人回味、值得传承的东西!四是书法与人生何须刻意描作。古代先贤之与书法,多是信手拈来,顺流而下,那份率真、自然、生动、亲切,留给了后人发自心底、任由心性的美,这大概也是书法的“特色美”。而时下有人否定古法,抛弃古法,自立门户,舍本逐末,哗众取宠,欺世盗名,令人堪忧。有人说,人生百分之三十是活自己,而百分之七十是当演员。对此,我亦认同。但我更看重的是那百分之三十,对那百分之三十的怜悯与留恋,就像追求书法那天真率真的自然美一样痴迷。我们的书法、我们的人生,如果一味地刻意描作,书法的价值、人生的价值又有多少呢!面对书法,我感叹先贤。
第五篇:书法心得体会
陶冶性情,提高素养
-----练字心得体会
大学期间练过书法,辍笔许久,倍感生疏。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又重寻到了书法的艺术魅力,它是有精神和灵魂的,我们学习它要了解更多的书法知识写字技巧。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了解一些历代书法家及其作品。特别是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与耐性。那我一直以来是如何练习书写的呢?
首先,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需要写字的时候,我认真对待,绝不马虎,从一笔一划练起,因此渐渐地我的字有了明显的进步。
然后,我在工作之余,抽取一定的时间学习名家书法。比如每个星期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毛笔字,在练习的同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了,也让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更加充实。名家书法有很多,颜真卿的,柳公权的,赵之谦的,等等我都挺喜欢,不管是哪个书法家,不管是哪种字体,我都会加以练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练字过程中,我觉得智永的《千字文》比较具有实用性,在教学中可以提高自身的写字水平,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我觉得学习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练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第二,练习书法要勤于思考,最好能找个老师。书法是一种艺术,而要进入艺术之门,最好是能有一个引导者。如果能找到一个名家大师作为自己的老师,那么对于学习书法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若是找不到老师,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让一个字能够具有艺术感,即既漂亮美观,又具有神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我想这也是我要到达的境界。
第三,书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当然这指的是书法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当书法到达一个比较高境界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领悟,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书法中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字不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备,这才是好的书法。
书法的道路是漫长的,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继承传统,下苦功夫去练,才能有所创新,有所成果。只有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的去多临帖,多练,多写,才会进步。否则,写出的字是经不起观看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够练好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