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合集五篇]
编辑:深巷幽兰 识别码:65-777772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0-31 21:04: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6篇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1

摘要:声乐课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大部分中职学校音乐教师仍然沿用较简单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同艺术实践脱节严重,且忽视了学生自身特点,很大程度上制约中职声乐教育的发展水平。针对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需构建新型教学体系,融合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声乐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生;多样化教学;声乐

目前,中职学校声乐专业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这些弊端日益凸显。新形势下,我们亟需探寻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计划方案、开拓多样化教学途径,让中职生在学会歌唱的同时,还能掌握艺术技巧,培养出符合专业要求的工作者,真正达到教学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的,满足于社会需求。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性特点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年龄处在15至18岁之间,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比较强。然而,多数学生来自于各个县或农村地区,缺乏专业学习经历,综合素质难免参差不齐,且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也较薄弱,心理发育不够成熟,仅仅通过重复“老师示范,学生跟唱”这样简单的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无法掌握学习的要点和难点。针对上述情况,中职学校声乐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特点,寻找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多样化声乐教学模式

1.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不能一味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简单化、凝固化的教学模式,要多以亲切鼓励的语言加以引导,让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他们学习声乐的兴趣。(1)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逐步递进式开展教学。中职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对教师依赖性强,一开始目标不要定太高,然后逐渐加深教学难度,由浅入深、由简而难辅导授课。(2)善于运用多媒体结合教学,学生现阶段处于声乐启蒙教育阶段,需多听、多看、多感受,多媒体刚好具有集视、听、唱于一体的优势。教师应多播放名家的范唱视频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共鸣,从而主动探索演唱的精髓。(3)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音乐美感”,与学生一同分享,还要有“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式的超强语言表达能力。在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发现学习歌唱的乐趣。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更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2.注重理论知识学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往往只注重歌唱技巧的培养,会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声乐是通过歌唱表达思想的一种艺术行为,没有蕴含感情和思想的歌唱不能称之为艺术。例如,在接受歌唱表演实践之前,学生需了解歌唱中发声器官的构造、原理等,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科学发声的全过程,构建起声乐学习的基本认识。然后辅之创作背景、情感基调等多层次且系统的理论知识,结合形式多样的歌唱表演实践,这样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声乐学习体系。

3.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采取大课形式进行讲授

大课主要以声乐理论知识、发声训练技巧等为基础内容。以声乐理论知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地传授基础理论,让学生了解发音器官结构、正确歌唱姿势、呼吸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歌唱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培养专业基本能力。应用大课授课模式的优势就是能在集体时间内以点带面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有效地提升教学利用率。

4.小组课的教学优势

小组课是声乐教学中较普遍的教学方法,优势在于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能力、水平差异等,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通常教师综合考虑声乐基础、歌唱水平、个人特点等各方面因素,以3~5人为单位进行分组,既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又兼顾到小组的共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小组课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观摩、互相倾听,让他们能较清晰地辨别歌唱发声状态的正确性。而对于个别发声存在问题的对象,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通过讲解与范唱,及时纠正学生的歌唱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教师在解决歌唱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在交流经验和技巧中了解小组其他学生对同一首声乐作品不同的领悟层次与演绎风格,并与之做比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利于学生完整展示作品。如,在他们完全掌握作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重唱、齐唱、合唱、对唱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歌唱艺术魅力。

三、声乐教学融合艺术实践活动

声乐是一种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表演的艺术形式,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演来促进声乐理论知识的运用,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得失,才能形成更完备的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因此,中职声乐教学必须结合艺术实践才能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艺术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定期举办学生声乐观摩会,文艺汇报演出,让他们在实践中锤炼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中职音乐教师需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寻找更有科学性、有效性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现代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2

摘要:美术教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美术技能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实际对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同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旨在探索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思路,为培养高素质幼师人才队伍贡献一份薄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幼教师资力量就成为了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之一[1],同时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美术教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面对新形势下幼教专业学生就业要求的提高,如何有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不断思考总结的问题。因此,本人在从事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也对教学改革提出几点认识。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传统

高职教育一直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和服务型人才为首要目标,而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而言,重视美术绘画、手工制作等技能的培养一直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主导思想。但在日常教学中,传统而落后的单一式灌输和教师单一讲解等方法依然被广泛的运用,这就大大影响了美术课程的趣味性,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将这种老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多欣赏观察、多互动思考的教学模式,就成为了迫切需要改革的突出问题。

(二)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不完善

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是保证教学内容顺利实施,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最直接途径。而许多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的教学重视不够,开设的美术课程课时有限,根本不能保证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较好的掌握美术技能,学习质量无法提高。在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主要表现在:(1)美术课程总体数量偏少,理论课和实践课无法统筹安排,常有重视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现象发生;(2)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类课程相比,美术类选修课的数量太少,且不够细化,有些高职院校甚至只把手工课单独开设,对素描、水彩、简笔画、线描画等均不细分。此外,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还不具有系统性[3],这导致在美术教学中所用的教材不完备,教材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够。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材不是美术知识与技能要求太过专业,难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就是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就业需求脱节,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运用单一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主要包括绘画和手工制作两个部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紧密相连。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教学资源的运用仅仅局限于美术领域里,单一的从美术角度考虑问题,无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学生基础薄弱,对美术技能的掌握较差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偏低,文化基础普遍很差,学习能力不强,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美术基础,在美术专业知识方面几近空白。再加上入学后学习时间短,学生难以理解消化老师所传授的美术知识,从而制约了学生对美术技能的掌握。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浅见

(一)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对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均有不同,基本上都围绕着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时和授课时间。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模式也被大部分高职院校所认同[4],并也付诸于行动。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应该紧密围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设置,同一门课程,其理论课与实践课要放在同一学期或者同一个时间段内进行。比如,就简笔画课程来说,可以将简笔画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融合渗透,在讲完理论的同时立马进入实践的绘画中,这样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夯实美术绘画基础。此外,对于难度较大的课程内容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就业需要来安排课时。在教学资源的运用中,美术教学完全能够与其他学科实现教学资源的互动。比如在简笔画的创作教学中就可以将绘画与音乐、故事相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手工制作的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建筑学、戏剧学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们勤思考了,其美术表现力就会增强,学习时会更加积极主动,作品也就更加丰富奇妙,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授课内容

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中前进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迟早会被淘汰。教育教学中也要有“思变”的思想[5]。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美术学的发展以及美术教学中所运用的新方法,新手段,新内容,充分了解国内目前幼教机构的需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做合理化调整[6]。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所教授的美术理论与身边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懂得美术不只是幼儿教育中的必需品,也与我们的生产实际息息相关,从而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灵感。在授课方法上除了采用PPT、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外,也可以参考法律教学中模拟法庭授课的方法,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职场化,模拟教授幼儿美术的现场,让学生们了解职场。还可以定期举办美术比赛,让学生们自己构思创作,以个人或者团队均可,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同时,在考核的方式上也可以采取多样化,比如让学生们自己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品鉴,这有益于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结合学生实际,实现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校时不仅基础普遍偏低,而且在学生之间还存在着高低起点不一致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能快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有的学生则相对较慢;有的学生在入校前接触过美术,有一点基础,而有的学生则需要从零基础教起。这就使得在教学中既需要注重对零基础的学生传授基础,还要有基础的学生在能力方面的提升,从而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实现因材施教。对学生们进行集体授课的同时,可以对个别基础好的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让有基础的去帮助零基础的,尽量缩小学生们的差距。

三、结语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有云: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科教才能兴国,而教育教学改革更关乎国情民生。美术教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培养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社会对具备美术技能的幼师人才的需求不仅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动力,也是“民生”任务之一。这就需要我们以培养高素质幼师人才为目标,在美术教学中不断改革,求新,这样才能为幼儿教育事业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3

论文题目: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目的及意义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塣。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要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因此,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4

一、民勤县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现状

(一)农村幼儿园在管理方面比较松懈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农村幼儿园在管理方面比较松懈。特别是部分幼儿园在保育、安全、后勤等方面管理较差,有的幼儿园甚至只能算得上是一个把幼儿集中起来玩耍的场所,至于幼儿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二)条件简陋

笔者通过走访发现,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条件普遍很差,教室比较简陋,幼儿活动的空间也比较小,很多设施都比较陈旧、落后,而且规模也较小,教师和学生也比较少。在很多农村幼儿园当中,既没有教具,也没有开启幼儿智力的游戏场所和设备。这样的幼儿教育环境,远远不能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近几年,国家对幼儿教育事业比较重视,很多农村幼儿园也在逐步的修建和翻新中,所需要的幼儿教师也随之增多。为了弥补幼儿教师数量上的不足,新招聘了很多幼儿教师,都是从音、体、美等高校毕业,对于幼儿教育可以说一窍不通,根本无法进行幼儿教育。再者,由于县城的幼儿园不断扩建,通过考试等方式,将农村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调到县城,导致农村的幼儿园教学陷入绝境。虽然国家对幼儿教育比较重视,但让幼儿教师参加培训和外出学习的机会还比较少,即使有这样的机会,也是县城的幼儿教师优先,农村的幼儿教师没有机会参与培训。

(四)学生在校上课时间得不到保障

由于民勤县地广人稀,村庄分布比较零散,一个乡镇一般只有一两所幼儿园,这样给幼儿上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经过调查发现,校车接送幼儿上学最远的要一个小时,这样就很难保证幼儿在校的学习时间。

二、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策略

(一)对幼儿教师要进行科学的评价

对教师的科学评价,可以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可以实现幼儿高效率课堂。幼儿教师和幼儿是一样的,赞美对于教师来说是对教师辛勤劳动和付出的肯定。对教师进行科学的评价,就要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工作态度、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综合、科学的评价,并与年度考核以及相应的工资待遇挂钩,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资金投入

有关部门要加大农村幼儿园建设资金的投入,每一个乡镇的中心幼儿园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如场地、房屋、设备、设施等。农村幼儿园的一个优点就是地方比较宽敞,如果部分幼儿园有条件,可以对幼儿园进行绿化,让幼儿园变成花园式的学校,为幼儿创造一个舒心、愉悦的游乐场所,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学园、家园。

(三)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要改变农村幼儿园的教学现状,首先要从教师队伍建设出发。一是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享受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例如,优先考虑农村教师的职称问题等。二是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对于一些培训成绩优秀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并把培训结果与教师职称挂钩,让更多的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培训当中,为自己补充新鲜的血液。

三、结语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幼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农村幼儿园在前进的道路上十分坎坷,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笔者坚信,在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幼儿教育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5

题目: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运用的调查研究——以成都市部分幼儿园为例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材料作为学前儿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石,它的提供对幼儿认知能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科学教育观曾指出科学知识、科学道理、科学奥秘、科学魅力的真正源泉不在书本,而在于大自然中。可见,生活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为:

1、通过实践调查,了解当前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运用的情况。

2、结合前人研究的经验与成果,初步对生活材料进行维度的定义,并为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运用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方法。

二、研究意义

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科学内容,而选择生活材料即是选择生活化科学教育。

1、从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来说,利用生活材料进行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更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有利于教师把握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从学龄前儿童自身的发展来说,为其下一步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有利于激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持久的探究爱好。有利于促进其个性的良好发展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3、从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来说,对教师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有指导性的作用与意义。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生活材料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科学地科学教育,采用可行性地方法提高科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学前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

(一)国外研究

目前国外科学教育主要是一种以儿童为主的生活化教育,它侧重于儿童的个体性和自然性,尊重儿童自主发展。

1、在科学知识获得的同时,更加重视科学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注重科学教育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2、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从制定科学教育课程的目标中和科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无不体现着科学教育的生活化。

3、多数关注点在于儿童,而对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生活材料的研究也只是范围性研究,还未具体到学龄前这一年龄阶段。

(二)国内研究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专家学者的不断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以儿童为主,使课程、环境、方法、评价等儿童化。同时,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活动对于儿童学科学具用指导价值,让教师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与材料,变关注文本为关注生活。

2、材料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对材料的选择要讲究科学性;材料的准备要切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能力;注重操作材料的多样性,让幼儿有更多探索思考的空间。

3、科学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学前0—3岁或3—6岁的年龄阶段。

二、发展趋势:

1、确定了发展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具体纲领,更加重视学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中生活材料的运用研究。

2、科学界人士直接参与基础教育改革,以开发智能、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情感、兴趣等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方兴未艾,运用信息技术改革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的趋势日益加强,使生活材料利用率达到更优化。

3、生活材料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运用更加细致化。

综上所述,现在研究的不足主要在于:

1、研究方法单一,大多数是针对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很少将这些建议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从概念出发的理论性研究,缺少对各个年龄段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生活材料运用的具体情况的调查。

2、研究内容主要针对的是0—6岁阶段的学前儿童,未具体到各个年龄阶段(如0-1岁、5-6岁等),且没有明确的对生活材料进行维度的定义。未能直接运用。

故本研究将针对以上的不足,通过总结前人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制定科学地问卷调查表和访谈内容。通过教师、家长等对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生活材料运用现状的调查,了解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具体情况,发现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运用中的不足点。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相关文献和调查的资料,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打算随机抽取成都市各幼儿园以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运用现状进行调查,并结合相关的文献综合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可行性的意见与建议。其研究内容如下:

1、学龄前儿童的年龄探究特点及其科学教育的意义。

2、初步对生活材料进行维度的定义。

3、生活材料对开展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影响。

4、生活材料在现今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运用情况。

5、分析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运用中不足的原因,提出如何更好的围绕生活材料进行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建议和意见。

拟采用的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论证等)

文献法,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如何运用方面的知识。

访谈法,随机抽取成都市公办和私办幼儿园各两所,通过对其的教师、幼儿以及家长进行网络、电话或者面对面的访问,来了解幼儿园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时是否运用了生活材料,运用的情况以及他们对生活材料的认识和相关建议

实地观察法,随机抽取成都市公办和私办幼儿园各两所,通过实地观摩的方法来了解教师如何利用生活材料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6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以下是学前教育硕士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第二篇: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1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以下是学前教育硕士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2

题目: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运用的调查研究——以成都市部分幼儿园为例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材料作为学前儿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石,它的提供对幼儿认知能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科学教育观曾指出科学知识、科学道理、科学奥秘、科学魅力的真正源泉不在书本,而在于大自然中。可见,生活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为:

1、通过实践调查,了解当前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运用的情况。

2、结合前人研究的经验与成果,初步对生活材料进行维度的定义,并为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运用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方法。

二、研究意义

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科学内容,而选择生活材料即是选择生活化科学教育。

1、从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来说,利用生活材料进行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更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有利于教师把握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从学龄前儿童自身的发展来说,为其下一步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有利于激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持久的探究爱好。有利于促进其个性的良好发展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3、从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来说,对教师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有指导性的作用与意义。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生活材料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科学地科学教育,采用可行性地方法提高科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学前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

(一)国外研究

目前国外科学教育主要是一种以儿童为主的生活化教育,它侧重于儿童的个体性和自然性,尊重儿童自主发展。

1、在科学知识获得的同时,更加重视科学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注重科学教育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2、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从制定科学教育课程的目标中和科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无不体现着科学教育的生活化。

3、多数关注点在于儿童,而对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生活材料的研究也只是范围性研究,还未具体到学龄前这一年龄阶段。

(二)国内研究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专家学者的不断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以儿童为主,使课程、环境、方法、评价等儿童化。同时,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活动对于儿童学科学具用指导价值,让教师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与材料,变关注文本为关注生活。

2、材料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对材料的选择要讲究科学性;材料的准备要切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能力;注重操作材料的多样性,让幼儿有更多探索思考的空间。

3、科学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学前0—3岁或3—6岁的年龄阶段。

二、发展趋势:

1、确定了发展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具体纲领,更加重视学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中生活材料的运用研究。

2、科学界人士直接参与基础教育改革,以开发智能、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情感、兴趣等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方兴未艾,运用信息技术改革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的趋势日益加强,使生活材料利用率达到更优化。

3、生活材料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运用更加细致化。

综上所述,现在研究的不足主要在于:

1、研究方法单一,大多数是针对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很少将这些建议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从概念出发的理论性研究,缺少对各个年龄段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生活材料运用的具体情况的调查。

2、研究内容主要针对的是0—6岁阶段的学前儿童,未具体到各个年龄阶段(如0-1岁、5-6岁等),且没有明确的对生活材料进行维度的定义。未能直接运用。

故本研究将针对以上的不足,通过总结前人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制定科学地问卷调查表和访谈内容。通过教师、家长等对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生活材料运用现状的调查,了解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具体情况,发现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运用中的不足点。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相关文献和调查的资料,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打算随机抽取成都市各幼儿园以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运用现状进行调查,并结合相关的文献综合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可行性的意见与建议。其研究内容如下:

1、学龄前儿童的年龄探究特点及其科学教育的意义。

2、初步对生活材料进行维度的定义。

3、生活材料对开展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影响。

4、生活材料在现今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运用情况。

5、分析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运用中不足的原因,提出如何更好的围绕生活材料进行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建议和意见。

拟采用的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论证等)

文献法,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如何运用方面的知识。

访谈法,随机抽取成都市公办和私办幼儿园各两所,通过对其的教师、幼儿以及家长进行网络、电话或者面对面的访问,来了解幼儿园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时是否运用了生活材料,运用的情况以及他们对生活材料的认识和相关建议

实地观察法,随机抽取成都市公办和私办幼儿园各两所,通过实地观摩的方法来了解教师如何利用生活材料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3

一、民勤县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现状

(一)农村幼儿园在管理方面比较松懈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农村幼儿园在管理方面比较松懈。特别是部分幼儿园在保育、安全、后勤等方面管理较差,有的幼儿园甚至只能算得上是一个把幼儿集中起来玩耍的场所,至于幼儿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二)条件简陋

笔者通过走访发现,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条件普遍很差,教室比较简陋,幼儿活动的空间也比较小,很多设施都比较陈旧、落后,而且规模也较小,教师和学生也比较少。在很多农村幼儿园当中,既没有教具,也没有开启幼儿智力的游戏场所和设备。这样的幼儿教育环境,远远不能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近几年,国家对幼儿教育事业比较重视,很多农村幼儿园也在逐步的修建和翻新中,所需要的幼儿教师也随之增多。为了弥补幼儿教师数量上的不足,新招聘了很多幼儿教师,都是从音、体、美等高校毕业,对于幼儿教育可以说一窍不通,根本无法进行幼儿教育。再者,由于县城的幼儿园不断扩建,通过考试等方式,将农村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调到县城,导致农村的幼儿园教学陷入绝境。虽然国家对幼儿教育比较重视,但让幼儿教师参加培训和外出学习的机会还比较少,即使有这样的机会,也是县城的幼儿教师优先,农村的幼儿教师没有机会参与培训。

(四)学生在校上课时间得不到保障

由于民勤县地广人稀,村庄分布比较零散,一个乡镇一般只有一两所幼儿园,这样给幼儿上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经过调查发现,校车接送幼儿上学最远的要一个小时,这样就很难保证幼儿在校的学习时间。

二、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策略

(一)对幼儿教师要进行科学的评价

对教师的科学评价,可以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可以实现幼儿高效率课堂。幼儿教师和幼儿是一样的,赞美对于教师来说是对教师辛勤劳动和付出的肯定。对教师进行科学的评价,就要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工作态度、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综合、科学的评价,并与考核以及相应的工资待遇挂钩,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资金投入

有关部门要加大农村幼儿园建设资金的投入,每一个乡镇的中心幼儿园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如场地、房屋、设备、设施等。农村幼儿园的一个优点就是地方比较宽敞,如果部分幼儿园有条件,可以对幼儿园进行绿化,让幼儿园变成花园式的学校,为幼儿创造一个舒心、愉悦的游乐场所,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学园、家园。

(三)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要改变农村幼儿园的教学现状,首先要从教师队伍建设出发。一是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享受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例如,优先考虑农村教师的职称问题等。二是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对于一些培训成绩优秀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并把培训结果与教师职称挂钩,让更多的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培训当中,为自己补充新鲜的血液。

三、结语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幼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农村幼儿园在前进的道路上十分坎坷,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笔者坚信,在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幼儿教育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4

论文题目: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目的及意义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塣。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要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因此,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5

摘要:美术教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美术技能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实际对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同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旨在探索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思路,为培养高素质幼师人才队伍贡献一份薄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幼教师资力量就成为了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之一[1],同时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美术教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面对新形势下幼教专业学生就业要求的提高,如何有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不断思考总结的问题。因此,本人在从事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也对教学改革提出几点认识。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传统

高职教育一直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和服务型人才为首要目标,而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而言,重视美术绘画、手工制作等技能的培养一直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主导思想。但在日常教学中,传统而落后的单一式灌输和教师单一讲解等方法依然被广泛的运用,这就大大影响了美术课程的趣味性,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将这种老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多欣赏观察、多互动思考的教学模式,就成为了迫切需要改革的突出问题。

(二)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不完善

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是保证教学内容顺利实施,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最直接途径。而许多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的教学重视不够,开设的美术课程课时有限,根本不能保证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较好的掌握美术技能,学习质量无法提高。在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主要表现在:(1)美术课程总体数量偏少,理论课和实践课无法统筹安排,常有重视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现象发生;(2)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类课程相比,美术类选修课的数量太少,且不够细化,有些高职院校甚至只把手工课单独开设,对素描、水彩、简笔画、线描画等均不细分。此外,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还不具有系统性[3],这导致在美术教学中所用的教材不完备,教材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够。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材不是美术知识与技能要求太过专业,难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就是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就业需求脱节,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运用单一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主要包括绘画和手工制作两个部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紧密相连。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教学资源的运用仅仅局限于美术领域里,单一的从美术角度考虑问题,无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学生基础薄弱,对美术技能的掌握较差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偏低,文化基础普遍很差,学习能力不强,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美术基础,在美术专业知识方面几近空白。再加上入学后学习时间短,学生难以理解消化老师所传授的美术知识,从而制约了学生对美术技能的掌握。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浅见

(一)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对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均有不同,基本上都围绕着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时和授课时间。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模式也被大部分高职院校所认同[4],并也付诸于行动。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应该紧密围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设置,同一门课程,其理论课与实践课要放在同一学期或者同一个时间段内进行。比如,就简笔画课程来说,可以将简笔画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融合渗透,在讲完理论的同时立马进入实践的绘画中,这样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夯实美术绘画基础。此外,对于难度较大的课程内容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就业需要来安排课时。在教学资源的运用中,美术教学完全能够与其他学科实现教学资源的互动。比如在简笔画的创作教学中就可以将绘画与音乐、故事相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手工制作的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建筑学、戏剧学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们勤思考了,其美术表现力就会增强,学习时会更加积极主动,作品也就更加丰富奇妙,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授课内容

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中前进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迟早会被淘汰。教育教学中也要有“思变”的思想[5]。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美术学的发展以及美术教学中所运用的新方法,新手段,新内容,充分了解国内目前幼教机构的需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做合理化调整[6]。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所教授的美术理论与身边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懂得美术不只是幼儿教育中的必需品,也与我们的生产实际息息相关,从而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灵感。在授课方法上除了采用PPT、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外,也可以参考法律教学中模拟法庭授课的方法,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职场化,模拟教授幼儿美术的现场,让学生们了解职场。还可以定期举办美术比赛,让学生们自己构思创作,以个人或者团队均可,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同时,在考核的方式上也可以采取多样化,比如让学生们自己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品鉴,这有益于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结合学生实际,实现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校时不仅基础普遍偏低,而且在学生之间还存在着高低起点不一致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能快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有的学生则相对较慢;有的学生在入校前接触过美术,有一点基础,而有的学生则需要从零基础教起。这就使得在教学中既需要注重对零基础的学生传授基础,还要有基础的学生在能力方面的提升,从而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实现因材施教。对学生们进行集体授课的同时,可以对个别基础好的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让有基础的去帮助零基础的,尽量缩小学生们的差距。

三、结语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有云: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科教才能兴国,而教育教学改革更关乎国情民生。美术教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培养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社会对具备美术技能的幼师人才的需求不仅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动力,也是“民生”任务之一。这就需要我们以培养高素质幼师人才为目标,在美术教学中不断改革,求新,这样才能为幼儿教育事业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6

摘要:声乐课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大部分中职学校音乐教师仍然沿用较简单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同艺术实践脱节严重,且忽视了学生自身特点,很大程度上制约中职声乐教育的发展水平。针对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需构建新型教学体系,融合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声乐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生;多样化教学;声乐

目前,中职学校声乐专业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这些弊端日益凸显。新形势下,我们亟需探寻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计划方案、开拓多样化教学途径,让中职生在学会歌唱的同时,还能掌握艺术技巧,培养出符合专业要求的工作者,真正达到教学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的,满足于社会需求。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性特点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年龄处在15至18岁之间,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比较强。然而,多数学生来自于各个县或农村地区,缺乏专业学习经历,综合素质难免参差不齐,且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也较薄弱,心理发育不够成熟,仅仅通过重复“老师示范,学生跟唱”这样简单的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无法掌握学习的要点和难点。针对上述情况,中职学校声乐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特点,寻找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多样化声乐教学模式

1.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不能一味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简单化、凝固化的教学模式,要多以亲切鼓励的语言加以引导,让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他们学习声乐的兴趣。(1)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逐步递进式开展教学。中职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对教师依赖性强,一开始目标不要定太高,然后逐渐加深教学难度,由浅入深、由简而难辅导授课。(2)善于运用多媒体结合教学,学生现阶段处于声乐启蒙教育阶段,需多听、多看、多感受,多媒体刚好具有集视、听、唱于一体的优势。教师应多播放名家的范唱视频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共鸣,从而主动探索演唱的精髓。(3)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音乐美感”,与学生一同分享,还要有“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式的超强语言表达能力。在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发现学习歌唱的乐趣。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更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2.注重理论知识学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往往只注重歌唱技巧的培养,会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声乐是通过歌唱表达思想的一种艺术行为,没有蕴含感情和思想的歌唱不能称之为艺术。例如,在接受歌唱表演实践之前,学生需了解歌唱中发声器官的构造、原理等,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科学发声的全过程,构建起声乐学习的基本认识。然后辅之创作背景、情感基调等多层次且系统的理论知识,结合形式多样的歌唱表演实践,这样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声乐学习体系。

3.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采取大课形式进行讲授

大课主要以声乐理论知识、发声训练技巧等为基础内容。以声乐理论知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地传授基础理论,让学生了解发音器官结构、正确歌唱姿势、呼吸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歌唱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培养专业基本能力。应用大课授课模式的优势就是能在集体时间内以点带面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有效地提升教学利用率。

4.小组课的教学优势

小组课是声乐教学中较普遍的教学方法,优势在于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能力、水平差异等,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通常教师综合考虑声乐基础、歌唱水平、个人特点等各方面因素,以3~5人为单位进行分组,既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又兼顾到小组的共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小组课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观摩、互相倾听,让他们能较清晰地辨别歌唱发声状态的正确性。而对于个别发声存在问题的对象,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通过讲解与范唱,及时纠正学生的歌唱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教师在解决歌唱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在交流经验和技巧中了解小组其他学生对同一首声乐作品不同的领悟层次与演绎风格,并与之做比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利于学生完整展示作品。如,在他们完全掌握作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重唱、齐唱、合唱、对唱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歌唱艺术魅力。

三、声乐教学融合艺术实践活动

声乐是一种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表演的艺术形式,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演来促进声乐理论知识的运用,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得失,才能形成更完备的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因此,中职声乐教学必须结合艺术实践才能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艺术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定期举办学生声乐观摩会,文艺汇报演出,让他们在实践中锤炼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中职音乐教师需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寻找更有科学性、有效性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现代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题目: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目的及意义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要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因此,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第四篇: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1

摘要:声乐课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大部分中职学校音乐教师仍然沿用较简单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同艺术实践脱节严重,且忽视了学生自身特点,很大程度上制约中职声乐教育的发展水平。针对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需构建新型教学体系,融合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声乐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生;多样化教学;声乐

目前,中职学校声乐专业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这些弊端日益凸显。新形势下,我们亟需探寻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计划方案、开拓多样化教学途径,让中职生在学会歌唱的同时,还能掌握艺术技巧,培养出符合专业要求的工作者,真正达到教学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的,满足于社会需求。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性特点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年龄处在15至18岁之间,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比较强。然而,多数学生来自于各个县或农村地区,缺乏专业学习经历,综合素质难免参差不齐,且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也较薄弱,心理发育不够成熟,仅仅通过重复“老师示范,学生跟唱”这样简单的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无法掌握学习的要点和难点。针对上述情况,中职学校声乐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特点,寻找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多样化声乐教学模式

1.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不能一味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简单化、凝固化的教学模式,要多以亲切鼓励的语言加以引导,让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他们学习声乐的兴趣。(1)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逐步递进式开展教学。中职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对教师依赖性强,一开始目标不要定太高,然后逐渐加深教学难度,由浅入深、由简而难辅导授课。(2)善于运用多媒体结合教学,学生现阶段处于声乐启蒙教育阶段,需多听、多看、多感受,多媒体刚好具有集视、听、唱于一体的优势。教师应多播放名家的范唱视频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共鸣,从而主动探索演唱的精髓。(3)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音乐美感”,与学生一同分享,还要有“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式的超强语言表达能力。在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发现学习歌唱的乐趣。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更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2.注重理论知识学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往往只注重歌唱技巧的培养,会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声乐是通过歌唱表达思想的一种艺术行为,没有蕴含感情和思想的歌唱不能称之为艺术。例如,在接受歌唱表演实践之前,学生需了解歌唱中发声器官的构造、原理等,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科学发声的全过程,构建起声乐学习的基本认识。然后辅之创作背景、情感基调等多层次且系统的理论知识,结合形式多样的歌唱表演实践,这样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声乐学习体系。

3.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采取大课形式进行讲授

大课主要以声乐理论知识、发声训练技巧等为基础内容。以声乐理论知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地传授基础理论,让学生了解发音器官结构、正确歌唱姿势、呼吸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歌唱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培养专业基本能力。应用大课授课模式的优势就是能在集体时间内以点带面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有效地提升教学利用率。

4.小组课的教学优势

小组课是声乐教学中较普遍的教学方法,优势在于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能力、水平差异等,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通常教师综合考虑声乐基础、歌唱水平、个人特点等各方面因素,以3~5人为单位进行分组,既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又兼顾到小组的共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小组课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观摩、互相倾听,让他们能较清晰地辨别歌唱发声状态的正确性。而对于个别发声存在问题的对象,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通过讲解与范唱,及时纠正学生的歌唱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教师在解决歌唱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在交流经验和技巧中了解小组其他学生对同一首声乐作品不同的领悟层次与演绎风格,并与之做比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利于学生完整展示作品。如,在他们完全掌握作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重唱、齐唱、合唱、对唱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歌唱艺术魅力。

三、声乐教学融合艺术实践活动

声乐是一种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表演的艺术形式,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演来促进声乐理论知识的运用,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得失,才能形成更完备的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因此,中职声乐教学必须结合艺术实践才能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艺术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定期举办学生声乐观摩会,文艺汇报演出,让他们在实践中锤炼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中职音乐教师需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寻找更有科学性、有效性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现代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2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以下是学前教育硕士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3

一、民勤县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现状

(一)农村幼儿园在管理方面比较松懈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农村幼儿园在管理方面比较松懈。特别是部分幼儿园在保育、安全、后勤等方面管理较差,有的幼儿园甚至只能算得上是一个把幼儿集中起来玩耍的场所,至于幼儿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二)条件简陋

笔者通过走访发现,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条件普遍很差,教室比较简陋,幼儿活动的空间也比较小,很多设施都比较陈旧、落后,而且规模也较小,教师和学生也比较少。在很多农村幼儿园当中,既没有教具,也没有开启幼儿智力的游戏场所和设备。这样的幼儿教育环境,远远不能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近几年,国家对幼儿教育事业比较重视,很多农村幼儿园也在逐步的修建和翻新中,所需要的幼儿教师也随之增多。为了弥补幼儿教师数量上的不足,新招聘了很多幼儿教师,都是从音、体、美等高校毕业,对于幼儿教育可以说一窍不通,根本无法进行幼儿教育。再者,由于县城的幼儿园不断扩建,通过考试等方式,将农村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调到县城,导致农村的幼儿园教学陷入绝境。虽然国家对幼儿教育比较重视,但让幼儿教师参加培训和外出学习的机会还比较少,即使有这样的机会,也是县城的幼儿教师优先,农村的幼儿教师没有机会参与培训。

(四)学生在校上课时间得不到保障

由于民勤县地广人稀,村庄分布比较零散,一个乡镇一般只有一两所幼儿园,这样给幼儿上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经过调查发现,校车接送幼儿上学最远的要一个小时,这样就很难保证幼儿在校的学习时间。

二、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策略

(一)对幼儿教师要进行科学的评价

对教师的科学评价,可以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可以实现幼儿高效率课堂。幼儿教师和幼儿是一样的,赞美对于教师来说是对教师辛勤劳动和付出的肯定。对教师进行科学的评价,就要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工作态度、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综合、科学的评价,并与考核以及相应的工资待遇挂钩,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资金投入

有关部门要加大农村幼儿园建设资金的投入,每一个乡镇的中心幼儿园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如场地、房屋、设备、设施等。农村幼儿园的一个优点就是地方比较宽敞,如果部分幼儿园有条件,可以对幼儿园进行绿化,让幼儿园变成花园式的学校,为幼儿创造一个舒心、愉悦的游乐场所,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学园、家园。

(三)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要改变农村幼儿园的教学现状,首先要从教师队伍建设出发。一是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享受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例如,优先考虑农村教师的职称问题等。二是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对于一些培训成绩优秀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并把培训结果与教师职称挂钩,让更多的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培训当中,为自己补充新鲜的血液。

三、结语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幼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农村幼儿园在前进的道路上十分坎坷,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笔者坚信,在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幼儿教育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4

摘要:美术教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美术技能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实际对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同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旨在探索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思路,为培养高素质幼师人才队伍贡献一份薄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幼教师资力量就成为了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之一[1],同时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美术教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面对新形势下幼教专业学生就业要求的提高,如何有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不断思考总结的问题。因此,本人在从事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也对教学改革提出几点认识。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传统

高职教育一直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和服务型人才为首要目标,而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而言,重视美术绘画、手工制作等技能的培养一直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主导思想。但在日常教学中,传统而落后的单一式灌输和教师单一讲解等方法依然被广泛的运用,这就大大影响了美术课程的趣味性,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将这种老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多欣赏观察、多互动思考的教学模式,就成为了迫切需要改革的突出问题。

(二)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不完善

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是保证教学内容顺利实施,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最直接途径。而许多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的教学重视不够,开设的美术课程课时有限,根本不能保证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较好的掌握美术技能,学习质量无法提高。在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主要表现在:(1)美术课程总体数量偏少,理论课和实践课无法统筹安排,常有重视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现象发生;(2)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类课程相比,美术类选修课的数量太少,且不够细化,有些高职院校甚至只把手工课单独开设,对素描、水彩、简笔画、线描画等均不细分。此外,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还不具有系统性[3],这导致在美术教学中所用的教材不完备,教材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够。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材不是美术知识与技能要求太过专业,难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就是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就业需求脱节,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运用单一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主要包括绘画和手工制作两个部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紧密相连。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教学资源的运用仅仅局限于美术领域里,单一的从美术角度考虑问题,无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学生基础薄弱,对美术技能的掌握较差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偏低,文化基础普遍很差,学习能力不强,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美术基础,在美术专业知识方面几近空白。再加上入学后学习时间短,学生难以理解消化老师所传授的美术知识,从而制约了学生对美术技能的掌握。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浅见

(一)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对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均有不同,基本上都围绕着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时和授课时间。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模式也被大部分高职院校所认同[4],并也付诸于行动。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应该紧密围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设置,同一门课程,其理论课与实践课要放在同一学期或者同一个时间段内进行。比如,就简笔画课程来说,可以将简笔画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融合渗透,在讲完理论的同时立马进入实践的绘画中,这样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夯实美术绘画基础。此外,对于难度较大的课程内容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就业需要来安排课时。在教学资源的运用中,美术教学完全能够与其他学科实现教学资源的互动。比如在简笔画的创作教学中就可以将绘画与音乐、故事相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手工制作的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建筑学、戏剧学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们勤思考了,其美术表现力就会增强,学习时会更加积极主动,作品也就更加丰富奇妙,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授课内容

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中前进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迟早会被淘汰。教育教学中也要有“思变”的思想[5]。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美术学的发展以及美术教学中所运用的新方法,新手段,新内容,充分了解国内目前幼教机构的需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做合理化调整[6]。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所教授的美术理论与身边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懂得美术不只是幼儿教育中的必需品,也与我们的生产实际息息相关,从而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灵感。在授课方法上除了采用PPT、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外,也可以参考法律教学中模拟法庭授课的方法,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职场化,模拟教授幼儿美术的现场,让学生们了解职场。还可以定期举办美术比赛,让学生们自己构思创作,以个人或者团队均可,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同时,在考核的方式上也可以采取多样化,比如让学生们自己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品鉴,这有益于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结合学生实际,实现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校时不仅基础普遍偏低,而且在学生之间还存在着高低起点不一致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能快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有的学生则相对较慢;有的学生在入校前接触过美术,有一点基础,而有的学生则需要从零基础教起。这就使得在教学中既需要注重对零基础的学生传授基础,还要有基础的学生在能力方面的提升,从而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实现因材施教。对学生们进行集体授课的同时,可以对个别基础好的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让有基础的去帮助零基础的,尽量缩小学生们的差距。

三、结语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有云: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科教才能兴国,而教育教学改革更关乎国情民生。美术教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培养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社会对具备美术技能的幼师人才的需求不仅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动力,也是“民生”任务之一。这就需要我们以培养高素质幼师人才为目标,在美术教学中不断改革,求新,这样才能为幼儿教育事业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5

题目: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运用的调查研究——以成都市部分幼儿园为例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材料作为学前儿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石,它的提供对幼儿认知能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科学教育观曾指出科学知识、科学道理、科学奥秘、科学魅力的真正源泉不在书本,而在于大自然中。可见,生活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为:

1、通过实践调查,了解当前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运用的情况。

2、结合前人研究的经验与成果,初步对生活材料进行维度的定义,并为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运用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方法。

二、研究意义

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科学内容,而选择生活材料即是选择生活化科学教育。

1、从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来说,利用生活材料进行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更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有利于教师把握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从学龄前儿童自身的发展来说,为其下一步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有利于激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持久的探究爱好。有利于促进其个性的良好发展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3、从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来说,对教师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有指导性的作用与意义。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生活材料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科学地科学教育,采用可行性地方法提高科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学前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

(一)国外研究

目前国外科学教育主要是一种以儿童为主的生活化教育,它侧重于儿童的个体性和自然性,尊重儿童自主发展。

1、在科学知识获得的同时,更加重视科学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注重科学教育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2、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从制定科学教育课程的目标中和科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无不体现着科学教育的生活化。

3、多数关注点在于儿童,而对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生活材料的研究也只是范围性研究,还未具体到学龄前这一年龄阶段。

(二)国内研究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专家学者的不断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以儿童为主,使课程、环境、方法、评价等儿童化。同时,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活动对于儿童学科学具用指导价值,让教师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与材料,变关注文本为关注生活。

2、材料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对材料的选择要讲究科学性;材料的准备要切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能力;注重操作材料的多样性,让幼儿有更多探索思考的空间。

3、科学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学前0—3岁或3—6岁的年龄阶段。

二、发展趋势:

1、确定了发展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具体纲领,更加重视学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中生活材料的运用研究。

2、科学界人士直接参与基础教育改革,以开发智能、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情感、兴趣等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方兴未艾,运用信息技术改革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的趋势日益加强,使生活材料利用率达到更优化。

3、生活材料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运用更加细致化。

综上所述,现在研究的不足主要在于:

1、研究方法单一,大多数是针对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很少将这些建议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从概念出发的理论性研究,缺少对各个年龄段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生活材料运用的具体情况的调查。

2、研究内容主要针对的是0—6岁阶段的学前儿童,未具体到各个年龄阶段(如0-1岁、5-6岁等),且没有明确的对生活材料进行维度的定义。未能直接运用。

故本研究将针对以上的不足,通过总结前人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制定科学地问卷调查表和访谈内容。通过教师、家长等对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生活材料运用现状的调查,了解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具体情况,发现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运用中的不足点。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相关文献和调查的资料,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打算随机抽取成都市各幼儿园以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运用现状进行调查,并结合相关的文献综合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可行性的意见与建议。其研究内容如下:

1、学龄前儿童的年龄探究特点及其科学教育的意义。

2、初步对生活材料进行维度的定义。

3、生活材料对开展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影响。

4、生活材料在现今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运用情况。

5、分析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运用中不足的原因,提出如何更好的围绕生活材料进行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建议和意见。

拟采用的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论证等)

文献法,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生活材料在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如何运用方面的知识。

访谈法,随机抽取成都市公办和私办幼儿园各两所,通过对其的教师、幼儿以及家长进行网络、电话或者面对面的访问,来了解幼儿园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时是否运用了生活材料,运用的情况以及他们对生活材料的认识和相关建议

实地观察法,随机抽取成都市公办和私办幼儿园各两所,通过实地观摩的方法来了解教师如何利用生活材料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学前教育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学生论文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学生论文开题报告1

【摘要】

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手段是顺应时代发展、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信息化手段和对电钢琴主控系统的剖析,对面临新形式、新环境下教师应积极转变心态,调整原有上课模式,提高课堂效率表达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信息化;主控系统;电钢琴实训室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专业培养对象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钢琴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它的教学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学前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对于钢琴弹奏基本是零基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入校前不会弹奏钢琴或仅受过一些不规范或短期的训练。由于学制所限,钢琴课程仅有两年半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要培养出上岗快、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是我们钢琴教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建设电钢琴实训室的意义

传统的钢琴教学采取“一对一”个别授课的教学方法,但在学前专业近几年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看,如果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首先,钢琴师资严重短缺。其次,钢琴造价高,很多中职学校的条件本身有限,难以满足教学需要,所以,建设电钢琴实训室,开展集体课教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钢琴信息化教学主要途径就是建设一间先进的实训室,这里拥有主控系统、电脑、电子示教板、投影、音响等设备。常规教学中每个老师每节课要面对20几个学生,在一对一教学环节中其她同学要自由练琴,此时教师很难做到全面兼顾,学生在练琴期间有可能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白白浪费时间,完不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方面同样的知识点至少要重复两次以上,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如果在电钢琴实训室上课以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信息化手段如何应用

系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主控系统及对应软件将多部电钢琴连接起来,通过耳麦实现授课。学生之间毫无干扰,且经过技术处理音质可达CD音质,零延迟、超保真、可集体授课、分组授课、一对一授课、自习、分组自习、编辑教室、监听、通话、示范、呼叫、保存及下发教材等功能。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兴趣,减轻了教学强度,提高了教学质量,降低了教学成本。在多人教学模式下,数码电钢琴有着传统钢琴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实用性。不但在手感,音色上包含了传统钢琴的所有特点,而且,多台电钢琴配合周边设备组成的教学系统结构合理,操作灵活,还可结合视频同步画面的方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

(一)授课

系统完全还原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学生琴是否发声。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通过学生控制器呼叫老师进行交流,同时在授课时还可以进行乐曲欣赏和课程录制等内容。学生可通过投影仪看到老师的示范动作。

(二)自习

教师可任意选择某一学生监听他的练习情况,同时可以单独为他辅导,形成一对一教学模式。可以通过选择工具栏上面的录音功能键对学生进行录音,以便课后老师了解学生对课堂的内容理解掌握情况。

(三)监听

教师在授课和练习过程中可以选择某一个或某一组学生进行监听,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同样在监听过程中学生的练习和授课不受干扰。

(四)呼叫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呼叫,教师可以即时解答。

(五)示范

教师可以选择某一个学生或某一组学生作为全班的当前示范对象。当示范学生演奏结束后,全班同学可进行点评。

(六)录音

本系统可对学生终端输入音频进行数字录音,实现了所听即所录的功能。一次可同时录1-5位学生或一组学生练习和考试情况。录完的内容可自动保存定义目录硬盘,方便老师课后检查。

(七)分组练习

教师通过编辑教室功能将全班任意一位或几位同学分组可使分组同学之间互联互通实现同学之间互助练习。教师可随意监听点评,而且每组之间互不干扰。

三、教师应转变传统教法,适应新时代要求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首先要求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设备,做到准确播放视频录像,用耳麦准确倾听学生演奏的不足,及时传达教学资源的传送,其次,集体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就不能是仅仅熟悉乐曲和讲课的内容,同时要周密地安排和设计好整个的教学过程,怎样讲解要点和难点,如何总结,是集体课组织教学的关键。要能把整堂课时间都安排得极为严密,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随着教师的要求而转移。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差异,以保证教学质量。总之,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能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创建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真正将学生引入美妙的音乐殿堂。其次,能提高钢琴教师对于集体课教学的掌控能力,不仅仅从弹奏技术,更是拓展教师从事多媒体教学业务平台,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学前教育学生论文开题报告2

18 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教师缺乏的社会背景下,导师制作为一种帮助实习教师学习和发展的途径,逐渐开始了在教师培养领域的探索和运用。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学前教师职前培养的质量已然成为国家政策制定者、理论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关注的重点。目前我国关于导师制在幼儿园教育领域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新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其在教师职前培养中的实践探索还很少见。同时,针对当前教师职前培养中“结合实践对师范生开展的教师教育培训与指导很少”的弊端,导师制为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等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基于笔者所在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导师制活动开展的经验总结和问题探析,笔者从导师构成、活动内容和形式、管理制度、外在支持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导师制的优化策略。

一、推行“双导师”,实行导师轮换制

导师的构成是“导师制”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经验丰富的各类教师可以帮助在校学生突破视野、知识和技能的.局限,更好地进行其专业学习和成长。目前笔者所在院校的导师制主要涉及到幼儿园一线教师及管理人员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学生反馈发现,幼儿园教师的指导多偏向于教学现象和实践技能,固然能够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但由于学生能力有限,无法对教学现象和案例进行理论解析。因此,笔者认为在导师的构成上,应推行“双导师”,将行业导师和专业导师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其中,行业导师主要来源于幼儿园一线教师、教研员、管理人员等;专业导师主要来源于高校专职教师、理论专家、教授等。

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得广阔的专业视野,导师制的实践运作可实施导师轮换制,保障导师资源利用的最优化。每位导师对于学生的专业培养及内容有着不同的见解,这直接导致了导师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笔者所在院校导师制活动的经验表明,通过导师轮换制,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教育理念、不同研究专长、不同专业视野的导师,可以提供学生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批判意识。从专业导师的角度出发,专业导师的配备可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有所调整。低年级的导师以基本专业课教师和理论专家为主,引导学生关注教育规律、教学现象、幼儿发展特点等;高年级的导师以专业技能课教师为主,包括教法课、游戏设计课、实践实习等。从行业导师的角度出发,应定期轮换来自不同园所、教研所的幼儿园教师、管理人员和教研员,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学理念和园所文化,体验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等。通过以上轮换制,让学生拥有“整个学校的体验”,并为学生创设可在不同教育机构和班级进行观摩学习的机会。

二、聚焦于问题解决,拓展导师制活动形式

“导师制”的开展过程是决定其成效的关键环节,尤其是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导师制的质量。通过笔者所在院校的实践探索发现,行业导师展开的活动确实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但活动内容和形式较为随机,无法满足学生的即时发展需求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活动内容应指向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需求和问题解决,拓展导师制活动形式。

一方面,活动内容应指向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需求和问题解决。本院校导师制活动的经验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具体需求,且在专业学习中将遇到不同的问题,因此导师制活动内容应基于对学生需求的调查与分析进行安排,指向学生的问题解决。根据笔者访谈发现:大一学生处在一个懵懂的阶段,导师可引导学生制定专业学习规划、了解专业前景、建立专业认同感等;大二学生将开始初步的专业学习,导师可结合幼儿园的教学案例和工作任务,引导学生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发展规律等;大三学生的导师制活动可依托于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大四学生的导师制活动可聚焦于就业指导、专业技能操练、心理辅导等。另一方面,扩展导师制活动形式,多角度解决学生问题。由于本院校导师制探索针对的学习对象是20xx 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因此本院校导师制的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涉及到校内专业讲座、校外观摩学习与参观。在活动内容指向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导师制的活动形式应根据内容的特点和性质灵活调整,拓展为案例分析、学生汇演、小组讨论、专题讲座、观摩学习、教学模拟、分享教学材料等多种方式。

三、健全导师制管理制度,争取多方支持和帮助

为保证“导师制”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建立科学规范的导师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尤其需要规范导师聘任制度、优化导师激励政策,并在此基础上争取学院、教务部门、后勤部门等多方支持与帮助。

笔者所在院校导师制开展的经验表明,规范导师的遴选和聘任制度可以帮助导师树立强烈的责任心,主动参与导师制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首先,导师作为学生专业成长的引导者和启蒙者,其素质能够影响学生的观念、能力及未来的专业成长。学院在遴选和任用导师的过程中,应优先考虑有能力、有责任心、乐于分享的教师。其次,重视行业导师的教学经验。行业导师可以通过案例呈现、教学视频、经验传授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尽早体验未来的职业生活。再次,通过对学生访谈发现,学生对导师制活动报有极大的期望,且积极、认真地参与导师制活动,但是活动结束后往往很快就印象模糊,究其原因是活动内容往往难以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根据各年级的课程安排进行选择专业导师。此外,为提高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学院应优化导师激励政策。不管是行业导师还是专业导师,学院都应颁发正式聘书,并依据常规的工作量和学生人数,设定基本的指导报酬。同时,根据每学期学生和学校对导师的评价,可实施弹性工资制度:对于指导质量较高、态度认真的导师,给予导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设立连任制度;对于指导不力、效果不好的导师,给予适当的惩罚。

导师制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前培养的创新路径,受时间、场所、班车、材料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其运作依赖于学院、教务处、幼儿园等多方的支持与帮助。学院应通过多方宣传,提高学生和幼儿园对导师制活动的关注和认可,创设独有的导师制文化。对学生而言,导师制可为学生提供专业上的榜样和支持;对幼儿园而言,导师制可提供幼儿园教师和高校教师共同探讨和学习的机会,提高一线教师的理论水平;对高校教师而言,导师制可丰富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在三方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培育平等、尊重、互助互惠的异质性合作文化。此外,学院和教务部门应为导师制的顺利运作提供专门的物质资源,包括活动的场所、器材、运输工具、资料等。

结语

导师制作为学前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途径,能够增进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质量。因此在导师制的运作过程中,应推行“双导师”,实行导师轮换制;聚焦于问题解决,拓展导师制活动形式;健全导师制管理制度,争取多方支持和帮助。

学前教育学生论文开题报告3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当先的时候,知识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巨大,而幼儿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开端和根本,意义重大。在幼儿教育中,情感教育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笔者首先分析了情感教育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作用,然后结合实际谈谈幼儿开发教育的主要教育策略。可以说本次研究是一次观点和行为的创新,我会好好地珍惜。

现在世界各国的竞争焦点是知识和科技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都将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的首选途径。在我国有科教兴国的大背景,国家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这些都说明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而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各个学段培养的综合,幼儿教育担负着启蒙的重要责任,备受关注。在综合研究了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发现,在幼儿时期重视情感态度的开发与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意义非凡。

1情感开发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事项,这种方式的教育有别于通常情况下的教育,也不单单是简单的叠加新内容和动手操作,而是将情感投入到整个教育过程中,让幼儿在情感的指引下探究问题,发现答案的过程,能够使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会学习的长远意义。概括来说,情感开发追求的是有利于幼儿终身教育的大目标,也就是说现在实施的教育能否让幼儿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品质,对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要想实现这一长远目标就要关注幼儿内在的动机与兴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1交往能力与协作能力

幼儿都有着天真、活泼、可爱的共性特征,同时在智力、思维、性格上有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幼儿能够在活动中,通过与事物或者伙伴的相互作用,获得真实地体验才能对行为的意义有较好的理解,然后通过结果获得反思,进而对原有的认识与行为进行一定的调整。作为教师要为幼儿想方设法地创设、提供丰富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借助反思的过程来对行为的意义进行理解,然后指导幼儿通过正确的行为方式获得愉快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形成一定的良好品质。

1.2自信心和独立感

情感教育的"目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尝试教育,目前,情感态度的教育已经被纳入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只有让幼儿形成主动探究和积极学习的态度,才能让幼儿树立起终身学习的动机。在进行情感态度的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传统教育中热爱自然等目标的教育,同时还要重注教育幼儿爱护环境、珍惜生命的生活态度。除此之外,要引导幼儿去接纳别人的观点,要能够看到其他人的探究与发现,这也是进行幼儿情感态度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1.3关爱他人

通过对幼儿进行情感态度的教育,要让幼儿能够主动关爱他人的情感与态度,并引导幼儿去关注自己的家庭、集体以及周围一些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具体来说:

(1)通过情感态度教育,让幼儿可以对别人的情感、需要进行观察、注意,而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却没有意识到这些事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做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情感自然得到教育。

(2)通过情感态度教育,要让幼儿能感知别人的情感、需求,并能通过表情、语言、行为等与式表示同情或提供帮助;

(3)通过情感态度教育能够让幼儿对利益冲突的处理有一个全面的协调能力。如果出现个人利益冲突于他人利益时,幼儿能够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并把他人的利益做优先处理。教师要根据幼儿情感态度的实际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从而有效的提高教育的效率。

2幼儿开发教育的主要教育策略

“探究、发现、学习”是幼儿开发教育的主要教育策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教育策略的巧妙运用,能够达到一些事半功倍的效果。

2.1鼓励幼儿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幼儿的行为与思想方式的不成熟,经常会出现说错话,办错事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如何是好呢?教师要给幼儿出现错误的权利,这种错误也是其发展阶段的一个标志性特征,那些成人觉得错误的行为在他们的认知结构中或许是合理的,是正确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幼儿的错误有良好的处理方式,允许幼儿犯错,理解幼儿的错事。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一个幼儿的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使每一个幼儿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并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尤其对那些表面看是失败的幼儿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培养他们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和品质。

2.2选择恰当的教育材料

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材料所发挥的作用非常巨大,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刺激物来启发幼儿,同时也可能继续将其作为认识周围世界的良好媒体或可靠手段。正是材料引发了幼儿的探究活动,幼儿也正是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实现对物看世界的操作。要开动脑筋多开展一些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科学试验,要努力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的兴趣,使得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有新发现,在发现中实现学习。

2.3家长和教师有效合作

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日益得到广大家长的注意,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越来越密切。特别是对学校儿童的教育,学前教育就更加注重家长和老师的有效合作,应该说,完成幼儿学前教育的不单单是幼儿教师,而是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合力的结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说明了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幼儿发展的内容包括幼儿在一切环境下的成长,不仅仅指的是在幼儿园里的教育与发展,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不容小觑。只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得到良好的沟通和契合,幼儿的成长才会更健康、快乐。

3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开发不仅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很大,同时,幼儿开发教育的主要策略也受到关注。人的情感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所以,重视情感教育是理所应当的。在幼儿教育中,情感教育可以称为是桂冠明珠,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同时,对于幼儿的成长成才而言也是意义重大。相信,在幼儿园、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对幼儿的情感投入将越加增多,幼儿也会受到更多的关爱,成为思想积极,素质优良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梅崇铁。挖掘乡土体育资源培育幼儿健康体格--浅谈学前教育本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观察(中旬),20xx(10):18-19.

[2]辛志宏。浅谈舞蹈在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关爱明天,20xx(2):40-40,41.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合集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