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幸福了吗》心得体会
编辑:落花时节 识别码:65-853707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2-30 15:29: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幸福了吗》心得体会

读《幸福了吗》心得体会

幸福是什么?问得很多,答案却大同小异着,从来没有什么破解,也就从来没有什么创新。

当然,这要谈到幸福的标准。常见的是,物质标准和精神标准。每个人对标准的自我认知有很大的差距,认知的不同跟幸福的感受密切相关。大多数人认为物质生活优越,最起码说得过去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物质标准,精神层面就很难有具体的指向了,一般人还是转而指向了实际生活,如健康、工作、家庭……而且对每一样的标准都要达到合格以上才行,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幸福感就很难谈起了。我想说的是,这所谓的合格实在太玄乎了,每个人评判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而且想要满足这所有的标准,这样的幸福并不普通。

一般来说,幸福点低的人,容易感到幸福。只需一点点自然的亲近,只需一点点美好的触动,幸福就来了。当然,还有个充分条件,那就是痛苦点要高。否则,幸福是真幸福,痛苦也是真痛苦,成了情绪的两个极端,顶多算作真性情,幸福的指导性意义难以找到。

想要幸福点低,那你要做知足的人。很多幸福都是让比较比少了,比没了。太在意比较的人,令人生厌,愚不自知。跟谁比呢?比什么呢?所谓的标准又是什么?单说,每个人呈现出来的状态并不全面,你看的未必就是事实。再说,即使别人事事如意,样样完美,但也不应该影响你幸福的感受啊。年轻的幸福在于有大把大把的未来,年老的幸福在于活到老了。活着并且健康的人,都能感受到幸福才对。如果你把幸福加了很多条条框框,那么,幸福太难。事事如意,样样要强,这真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如果你幸福的标准只有一条,健康就好,那么,你想不幸福都难。

想要痛苦点高,那还真不是说说就行。除却遗传、家教、个性等因素,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经历及其内在意志之间的协调性。一般来说,室外的小草比温室的花朵痛苦点要高,风雨洗礼多了,承受能力自然强了;同样处境的小草,意志力强的痛苦点相对高。

久之,主观意识上强化对美好的感受,而淡化对痛苦的感受。这样一种有意识的选择,跟幸福应该是一条路上的。

从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但仅凭理论论断幸福,真正是纸上谈兵。幸福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似乎满足了所有的标准,你还感觉不到幸福。是不是这样的人好日子过多了,闲出来了痛苦?或者是这样的人幸福的标准调得太高,几近奢侈。更有一种原因是,在精神的国度里产生了脱节,一方面对精神生活有很高的追求,一方面又缺乏追求精神生活的能力。在矛盾中茫然着,即使妥协,即使抗争,也许也改变不了什么。

最让人惋惜的一种不幸福是,犹如小草总是顽强的破土而出,泥土总是卷土覆盖。最让人动容的是,小草的信念没有变,泥土的执着也没有变。只是时间在流逝,所有的一切变得重要而迫切,重要的是,时间带走的幸福,岁月不会还给你,此时彼时差别太大,时间就不再是时间了。动容之中,如果需要得到一点开悟,那会是什么呢?

幸福只是追求的对象,和结果之间没有必然关系。不应以是否实现愿望为判断幸福的标准。即使追求的结果不尽如人意,追求的本身也可以是幸福的,也会另有收获。拥有只是幸福的一种表现形式,失去又何尝不是?

幸福没有和任何一样事物之间划等号,爱情不等于幸福,事业不等于幸福……如果你把幸福等同于一样指标,那幸福就多了一种负担。必须要怎样怎样,为此可以不顾一切,这样也许多了更多幸福的机会。只是,在这不顾一切中,要付出多少,要舍弃什么,就要看幸福在你心中的位置如何。要用大半生的纷扰,换来时断时续的宁静,你愿意吗?要用一生的等待,换来最终的执手相伴,你愿意吗?要你忽略原则,放下尊严换来幸福,你愿意吗?如果愿意,这也不错。最起码这样做了,你离你想要的幸福近了。

如果不愿意,也许是这样的幸福在你心中的分量不够,也许是让你舍弃的是你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要知道让一个人改变自己的精神世界,等于是换了一个人,原来的你只是空壳。

幸福再好,总觉得也不必太着力了,那种非什么不可的较劲,不知道是跟自己过不去,还是跟幸福过不去了。

第二篇:《幸福了吗》心得体会

读《幸福了吗》心得体会

幸福是什么?问得很多,答案却大同小异着,从来没有什么破解,也就从来没有什么创新。

当然,这要谈到幸福的标准。常见的是,物质标准和精神标准。每个人对标准的自我认知有很大的差距,认知的不同跟幸福的感受密切相关。大多数人认为物质生活优越,最起码说得过去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物质标准,精神层面就很难有具体的指向了,一般人还是转而指向了实际生活,如健康、工作、家庭……而且对每一样的标准都要达到合格以上才行,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幸福感就很难谈起了。我想说的是,这所谓的合格实在太玄乎了,每个人评判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而且想要满足这所有的标准,这样的幸福并不普通。

一般来说,幸福点低的人,容易感到幸福。只需一点点自然的亲近,只需一点点美好的触动,幸福就来了。当然,还有个充分条件,那就是痛苦点要高。否则,幸福是真幸福,痛苦也是真痛苦,成了情绪的两个极端,顶多算作真性情,幸福的指导性意义难以找到。

想要幸福点低,那你要做知足的人。很多幸福都是让比较比少了,比没了。太在意比较的人,令人生厌,愚不自知。跟谁比呢?比什么呢?所谓的标准又是什么?单说,每个人呈现出来的状态并不全面,你看的未必就是事实。再说,即使别人事事如意,样样完美,但也不应该影响你幸福的感受啊。年轻的幸福在于有大把大把的未来,年老的幸福在于活到老了。活着并且健康的人,都能感受到幸福才对。如果你把幸福加了很多条条框框,那么,幸福太难。事事如意,样样要强,这真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如果你幸福的标准只有一条,健康就好,那么,你想不幸福都难。

想要痛苦点高,那还真不是说说就行。除却遗传、家教、个性等因素,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经历及其内在意志之间的协调性。一般来说,室外的小草比温室的花朵痛苦点要高,风雨洗礼多了,承受能力自然强了;同样处境的小草,意志力强的痛苦点相对高。

久之,主观意识上强化对美好的感受,而淡化对痛苦的感受。这样一种有意识的选择,跟幸福应该是一条路上的。

从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但仅凭理论论断幸福,真正是纸上谈兵。幸福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似乎满足了所有的标准,你还感觉不到幸福。是不是这样的人好日子过多了,闲出来了痛苦?或者是这样的人幸福的标准调得太高,几近奢侈。更有一种原因是,在精神的国度里产生了脱节,一方面对精神生活有很高的追求,一方面又缺乏追求精神生活的能力。在矛盾中茫然着,即使妥协,即使抗争,也许也改变不了什么。

最让人惋惜的一种不幸福是,犹如小草总是顽强的破土而出,泥土总是卷土覆盖。最让人动容的是,小草的信念没有变,泥土的执着也没有变。只是时间在流逝,所有的一切变得重要而迫切,重要的是,时间带走的幸福,岁月不会还给你,此时彼时差别太大,时间就不再是时间了。动容之中,如果需要得到一点开悟,那会是什么呢?

幸福只是追求的对象,和结果之间没有必然关系。不应以是否实现愿望为判断幸福的标准。即使追求的结果不尽如人意,追求的本身也可以是幸福的,也会另有收获。拥有只是幸福的一种表现形式,失去又何尝不是?

幸福没有和任何一样事物之间划等号,爱情不等于幸福,事业不等于幸福……如果你把幸福等同于一样指标,那幸福就多了一种负担。必须要怎样怎样,为此可以不顾一切,这样也许多了更多幸福的机会。只是,在这不顾一切中,要付出多少,要舍弃什么,就要看幸福在你心中的位置如何。要用大半生的纷扰,换来时断时续的宁静,你愿意吗?要用一生的等待,换来最终的执手相伴,你愿意吗?要你忽略原则,放下尊严换来幸福,你愿意吗?如果愿意,这也不错。最起码这样做了,你离你想要的幸福近了。

如果不愿意,也许是这样的幸福在你心中的分量不够,也许是让你舍弃的是你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要知道让一个人改变自己的精神世界,等于是换了一个人,原来的你只是空壳。

幸福再好,总觉得也不必太着力了,那种非什么不可的较劲,不知道是跟自己过不去,还是跟幸福过不去了。

第三篇:《幸福了吗》心得体会

读《幸福了吗》心得体会

幸福是什么?问得很多,答案却大同小异着,从来没有什么破解,也就从来没有什么创新。

当然,这要谈到幸福的标准。常见的是,物质标准和精神标准。每个人对标准的自我认知有很大的差距,认知的不同跟幸福的感受密切相关。大多数人认为物质生活优越,最起码说得过去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物质标准,精神层面就很难有具体的指向了,一般人还是转而指向了实际生活,如健康、工作、家庭……而且对每一样的标准都要达到合格以上才行,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幸福感就很难谈起了。我想说的是,这所谓的合格实在太玄乎了,每个人评判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而且想要满足这所有的标准,这样的幸福并不普通。

一般来说,幸福点低的人,容易感到幸福。只需一点点自然的亲近,只需一点点美好的触动,幸福就来了。当然,还有个充分条件,那就是痛苦点要高。否则,幸福是真幸福,痛苦也是真痛苦,成了情绪的两个极端,顶多算作真性情,幸福的指导性意义难以找到。

想要幸福点低,那你要做知足的人。很多幸福都是让比较比少了,比没了。太在意比较的人,令人生厌,愚不自知。跟谁比呢?比什么呢?所谓的标准又是什么?单说,每个人呈现出来的状态并不全面,你看的未必就是事实。再说,即使别人事事如意,样样完美,但也不应该影响你幸福的感受啊。年轻的幸福在于有大把大把的未来,年老的幸福在于活到老了。活着并且健康的人,都能感受到幸福才对。如果你把幸福加了很多条条框框,那么,幸福太难。事事如意,样样要强,这真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如果你幸福的标准只有一条,健康就好,那么,你想不幸福都难。

想要痛苦点高,那还真不是说说就行。除却遗传、家教、个性等因素,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经历及其内在意志之间的协调性。一般来说,室外的小草比温室的花朵痛苦点要高,风雨洗礼多了,承受能力自然强了;同样处境的小草,意志力强的痛苦点相对高。

久之,主观意识上强化对美好的感受,而淡化对痛苦的感受。这样一种有意识的选择,跟幸福应该是一条路上的。

从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但仅凭理论论断幸福,真正是纸上谈兵。幸福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似乎满足了所有的标准,你还感觉不到幸福。是不是这样的人好日子过多了,闲出来了痛苦?或者是这样的人幸福的标准调得太高,几近奢侈。更有一种原因是,在精神的国度里产生了脱节,一方面对精神生活有很高的追求,一方面又缺乏追求精神生活的能力。在矛盾中茫然着,即使妥协,即使抗争,也许也改变不了什么。

最让人惋惜的一种不幸福是,犹如小草总是顽强的破土而出,泥土总是卷土覆盖。最让人动容的是,小草的信念没有变,泥土的执着也没有变。只是时间在流逝,所有的一切变得重要而迫切,重要的是,时间带走的幸福,岁月不会还给你,此时彼时差别太大,时间就不再是时间了。动容之中,如果需要得到一点开悟,那会是什么呢?

幸福只是追求的对象,和结果之间没有必然关系。不应以是否实现愿望为判断幸福的标准。即使追求的结果不尽如人意,追求的本身也可以是幸福的,也会另有收获。拥有只是幸福的一种表现形式,失去又何尝不是?

幸福没有和任何一样事物之间划等号,爱情不等于幸福,事业不等于幸福……如果你把幸福等同于一样指标,那幸福就多了一种负担。必须要怎样怎样,为此可以不顾一切,这样也许多了更多幸福的机会。只是,在这不顾一切中,要付出多少,要舍弃什么,就要看幸福在你心中的位置如何。要用大半生的纷扰,换来时断时续的宁静,你愿意吗?要用一生的等待,换来最终的执手相伴,你愿意吗?要你忽略原则,放下尊严换来幸福,你愿意吗?如果愿意,这也不错。最起码这样做了,你离你想要的幸福近了。

如果不愿意,也许是这样的幸福在你心中的分量不够,也许是让你舍弃的是你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要知道让一个人改变自己的精神世界,等于是换了一个人,原来的你只是空壳。

幸福再好,总觉得也不必太着力了,那种非什么不可的较劲,不知道是跟自己过不去,还是跟幸福过不去了。

第四篇:幸福了吗

白岩松写下那本著名的《痛并快乐着》十年之后的最新随笔作品。是他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期间的心灵成长全纪录。《幸福了吗?》其实是“不惑”而“惑”的白岩松又一次对人生的思考。

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

他在书中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通过一件件中国发生的大事件,不断探索每件事给我们的带来的思索。放眼世界探索幸福的真谛。

“现在办公室里大家都开始做人了,谁做事呢?”。“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开完会之后我发问‘为什么你们永远不说不?为什么你们不对自己不认可的东西表达愤怒?为什么你们不认为:不,应当这么做!’”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白岩松所赞成正确的工作状态是为了办好事可以争执、阐述自己的不同意见。这不妨碍在平时彼此成为好朋友。直率与不妥协才能真正办好事。表面上的和谐,没有一点的争执并不是真正为了把事做好,没有了意见与建议,任何工作只会停滞不前。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应真正尊重现场,更多的报道要来自一手的现场;文风要变,要从空话套话中解放出来;中央台应重新回到重视业务部门的传统上,而不是行政为中心。”我看出新闻得贴近人民,得讲实实在在的事。9.11没有直播,非典刚开始在广州爆发没有告知民众都影响了CCTV的公众影响力。任何一项新发生的大事件,每个人有权利也十分想第一时间得到真相。这也是新闻生存的价值所在。在网络发展无比迅速的如今,消息源也越来越大众化了。新闻正努力证明在电视中的生存能力。

“CCTV必须服从命令,而我更只是一个小小的卒子,请战也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或许有人担心,我们的直播会显出我们在看美国人的笑话,因此‘大气’一些,不直播吧,但恰恰这一个‘大气’,小气了许多,也错过了一段真实的历史。”我看出新闻工作者所面对的“上层”的压力。在伊拉克战争时期,就算自己抱着豁出命来的拼命想法,但是却在压力下不得不放弃。就仿佛有时当事者大义凛然,但想成事却阻力重重一样。

这本书表达在这个世界,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不要拿自己的人生过别人的生活,不管你是商人政客学者工人,你只要内心平静祥和,你就是幸福者。在成天的忙忙碌碌中,在追逐事业、操劳家庭中。有时停下脚步,整理思绪,静下心来放空自己的身心,可能会对人生有新的思索,在平静下来思考以后,获得属于自己所需要的幸福。正如文中所说“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的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一笑:走的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曾经年少轻狂,但那时只有简单的生活,追求也是简单,人虽一无所有,但是过得简单快乐,便拥有无处不在的幸福。

第五篇:《幸福了吗》读后感

《幸福了吗》读后感

0923010024叶亚运09计算机1班

在这个乱象与功利充斥着的社会,有着痛苦与焦虑的我们,小时候常常挂着嘴边的“我很幸福”仿佛离我们原来越远,一去不返。幸福,成了眼下最大问题的同时,也成了未来最重要的目标。

可是幸福在哪里?

是啊,对于我们大学生,幸福在哪里?高中时候的幸福,或许是一张考卷的高分,一次课堂上的表扬,一篇被老师当做范文的作文,可是当我们拼命挤上高考的独木桥,踏上向往已久的大学校园时,却茫然四顾,失去了目标,不知该去何处。既然如此,何来幸福。大学校园,越来越多的男生女生,一面抱怨这空虚,一面却逃课玩游戏睡觉逛商城,矛盾的活着。也许过的自认为很快乐,但是面对一科科红灯高挂的成绩或者越来越少的精神与知识积累,内心深处肯定隐藏着一份悲哀。

《幸福了吗》不仅仅是白岩松凭借二十年新闻人的身份对自我与社会的质问,我觉得更适合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自我质疑与升华。

全书贯穿的一大中心就是现代人缺少信仰,这也正是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

中国其实一直不缺乏信仰。不管有文化没文化,我们的信仰一直藏在杂糅后的中国文化里,藏在爷爷奶奶讲给我们的故事里,藏在唐诗宋词之中,也藏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于是,中国人曾经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尊重教育,懂的适可而止。所以在中国,谈到信仰,那是中国人才会明白的一种执着。可是那是“曾经”。可能,我们这代人,终于不再明白。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先消灭了一批古老的信仰,接着,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各种欲望如期而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这一代90后的生活。物质生活的提高,让年轻一代的攀比日益严重,拜金主义在校园盛行,富二代的嚣张行径层出不穷。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着实令人堪忧。

随之相伴的还有各式各样的权利。目前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我爸是李刚”**,在社会上闹得风风雨雨,依仗着父辈的权利,硬是可以压制着受害者抬不起头,伸冤比登天还难。于是,钱和权,就越来越像是一种信仰,说白了,它们与欲望的满足紧密相连。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让人能够迷失,似乎很少有人能够跳出这个怪圈。

有位学长告诉我,基本上求职的大学生所看职业的深度,都是为了工资的高低,眼里常常伴随着房子和车子,像思想道德课上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已经一去不返。在他的眼中,我看到了无奈与悲哀。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但现今时代的青春却拥有肉眼可见的艰难。时代让正青春的我们必须成功,而成功等同于房子、车子与职场上的游刃有余。这些都像是新的三座大山,压的青春年华喘不过气来。

我们的青春应当浪漫一些,应当激情一些,不那么功利与现实,可是如今的我们不敢也不能。房间不断上涨,物质要求不断提高,莫名的压力喷涌而至,作为当代大学生,几乎都充满了些许悲观。所以,就生活而言,热了《蜗居》与《裸婚时代》。

现实之所以如此,与信仰有着直接关系。如今还有多少年轻人有梦想,有激情,我为之奋斗终身的信念与动力。老一辈人能够创造出的辉煌与成绩,全凭借一颗燃烧不止的心,不会像我们一般迷途、麻木的或者。同时如今的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缺乏耐性。过去人们有空写信写日记,后来变成短信、博客,而现在已是微博,140个字以内要完整的表达,沟通与交流都变得一短再短。但是我们不能被快节奏的生活拖着自己的灵魂前进,适当的放慢脚步,想一想我们该做些什么,想一想自己的未来,看一看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我们能改

变什么。这就是一种信仰,能够让人成长的信仰。

入党也是一种信仰,不是一种利益相关,而是一种责任。在苦难来临时能够奋勇向前、战斗在前线的责任,在同胞受苦受难时会为之流泪为之抗争的责任。这不仅是交交党费给你的一份荣耀,更是一种信念,一种信仰,由祖祖辈辈千千万万英雄豪杰流血流泪换来的一份信仰。

读完了《幸福了吗》,白岩松的字字句句都让我触动颇深。读后感篇幅虽然不长,但是我所感悟的精神力量会一直在我的内心,在我的血液中流淌。

《幸福了吗》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