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色花教学反思
金色花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色花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色花教学反思1泰戈尔的《金色花》是一篇意境优美、朗朗上口的美文,研究他的教法与学法的文章有很多,且各有各的侧重点,本课的设计尝试将课文的教学与名著阅读的指导教学结合起来,从在课堂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加以拓展,进而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金色花》属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诗歌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母子情深画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突出体现了本单元“至爱亲情”的主题。诗歌短小精美,活泼欢快,适合朗诵,因此我在设计这堂课时,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融入意境,感悟亲情。
《金色花》是印度诗圣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一首,泰戈尔是亚洲获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他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抒写“爱、欢乐、光明”,诗歌自由的结构、深邃的思想、灵动的想象、神秘的宗教气息,在20世纪初的中国文坛曾引起了轰动,影响了郭沫若、冰心、徐志摩等一代文学先驱。
这样一位文学巨匠,学生们自然会有一种仰慕,渴望更多地了解他,而泰戈尔的散文诗至纯至真,丰富灵动的想象又很贴近青春萌动学生对爱与美的理想追求,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因此我又从拓展初中学生阅读视野的角度增设了“品读泰戈尔的精美诗句导入”“走近诗圣——泰戈尔”,“拓展阅读深赏析《新月集》中的《告别》《同情》《花的学校》《玩具》等贴近学生实际的精美诗作”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对泰戈尔及其主要诗作有进一步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经典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整堂课既有诵读品味,亲情感悟,也有经典阅读指导,课堂容量大,覆盖面广。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想象画面,描述场景,对比阅读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较好。
但因泰戈尔的诗思想内涵丰富深邃,要深入去领悟思想的精髓需要做较为深入的研究,一堂课时间较紧,一些作品只能是做一些浅层次的分析,如何使课堂效果更佳,今后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金色花教学反思2《金色花》是诗人泰戈尔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本课教学时,我紧扣教材围大纲进行备课,教学。首先抓住本课重点难点各个击破,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在朗读中去感受作者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其次,在学生了解把握本散文诗的写作特色之一借物抒情的手法后,让学生进行创意表达。
我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一块去感悟诗歌。借助音乐,图片,通过朗读,理解,想象来逐步感悟。
教学方法,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进行朗读,理解,感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假如我变成了……”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
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本堂课,也有不完美的遗憾。由于朗读环节花时过多,导致“创意表达“这一教学环节略显仓促。我原设计通过《金色花》的教学后,让学生真正掌握借物抒情这一写作方法,通过对学生当堂写作的片段的点评,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从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可惜留下的是遗憾。
我想,只要多去专研业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金色花教学反思3我所上的《金色花》一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获得些许的赞扬。反思本节课一个个真实的情景,对于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建构活力课堂颇有感悟。
1、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课堂
程少堂老师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富有学科个性和教学个性的审美快感。
在《金色花》一课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学生读得非常认真,虽然读得不是很好。于是在我的启发诱导之下,有不少的同学大胆地用稚嫩的童声来读,重音、语速,情感都把握得很好。例如冯尔学当读到“我不告诉你”时,那稚嫩的略带撒娇的童声引起在场听课老师及同学们的笑声。
2、关注动态生成,把握瞬间精彩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就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他还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引领课堂教学,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上《金色花》一课时,我在课的结尾设计了一个环节:以“假如你在妈妈生日的这一天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会变成什么呢?” 请学生倾诉内心至爱。有一个男孩子说,会趁妈妈出去的时候,偷偷地把地板擦得干干净净,把家里的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也有同学说,希望变成一架飞机(一艘轮船),让妈妈乘坐到世界各地去旅游。也有同学说,希望变成一棵树,春天勤生绿叶,长得枝繁叶茂,夏天母亲可以在树下乘凉,为她遮风挡雨,秋天树上的果实成熟了,母亲可以摘下解渴,如果她需要钱了,就砍掉自己身上的树枝去卖……我以及听课的老师都被同学们的真情深深打动了。在这种氛围中,许多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都纷纷发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此时下课铃声响起,我说出了此番结束语:同学们,沐浴着母爱成长的你们要懂得加倍地回报,去爱你们的母亲,爱你们的同学,爱你们的老师,爱祖国和人民。愿你们在被爱与给予中拥有一个丰富美好的人生!”
在这里,学生在老师营造的和谐的对话氛围中,与本文对话、与自我对话,敞开心灵,思绪飞扬,从而在熏陶感染中建构起新的思想链条,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在课堂上,没有纯粹的理念,一切细节同时都是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人所上的《金色花》一课在许多细节处理上反映了教师的理念仍有待转变。如:问题的探究未够深入,学生的思维仍受着老师的操纵。我想,要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归根结底还是要转变理念,提高自身素质,让语文课因每一个富有个性的“我”而精彩吧。
金色花教学反思4《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诗歌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角度,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初读课文,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 “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 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
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不足之处是教师的示范朗读由于普通话不够标准,影响了朗读效果,以后在这方面还须努力。
金色花教学反思5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课堂设计先以一篇感人的文章铺垫课堂的感情基调,以朗读贯穿始终,让每个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更好的感悟文本,读出自己的感受。中间的表演朗读把朗读推向了高潮。各位同学朗读基础不一,可以在比较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朗读的难点是这段对话:“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我让学生试读,又让学生想像人物当时的表情姿态来读,这样的朗读铺垫,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了人物间的情感,最后读出了妈妈当时的疼爱、惊喜、责怪、牵挂等;读出了孩子的俏皮、撒娇、可爱。再指导学生利用学到的诗歌抒情手法现场创作口头小诗歌,不仅深入理解了诗歌的写作方式,更在构思中加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一举两得。最后通过全班讨论发言的形式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并能影响学生以后的生活,弘扬中华美德,使文章内涵得到拓展。
从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来看,这堂课超越了考试的局限,通过正规、非正式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经历,并通过比较阅读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这就让学生知道:语文有多大的外延,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语文味(诗味)怎样获得,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和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
金色花教学反思6我在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上,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节课重视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与领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阅读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我注意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但对话并不是让学生自发的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情感去钻研诗歌,进而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师应该参与其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做到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分享学生的收获。为此,我设计了四个环节来体现我的教学思想:
一是发给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己去筛选感兴趣的材料,感悟家庭之爱。通过一系列关于家庭之爱的图片及漫画切入本诗。
二是通过美读感悟诗中情感。
三是通过品读分析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散文诗。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倡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四是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诗歌要求学生多诵读,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多诵读,让学生在反复、比较的诵读实践中增加语感,发展语感,加深领悟。
金色花教学反思7我在《金色花》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这些环节的设计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不断与文本进行生命的对话,张扬个性,使学生既有读书之乐,又有发现之喜。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谈感受,学生互相评议,学生谈生活。学生一旦被尊重,被推上主人的位置,他就会有精彩的表现。在谈与妈妈的点滴故事中,有位学生谈到早饭后妈妈的叮嘱,多么实在,多么动情。可见学生真正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关爱。相信,在平常琐事中,他也会认为妈妈的唠叨其实是一种幸福。在此基础上,老师恰如其分的地引入歌曲《烛光里的妈妈》,音乐的渲染,将学生的情感带入更高、更浓的境界。以至于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出了“妈妈,我爱你!”的肺腑之言。至此学生真正被深深感动了。
作业的布置是对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或为母亲做一件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感动、学会表达爱,作业看似简单,实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疏忽的。作业的布置正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向妈妈表达爱的机会。
总之,这堂课我以朗读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感悟课文,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的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理解尊母、爱母这一伟大主旨,并付出实际行动。今后我不仅继续贯彻这一教学理念,还要在引导学生质疑创新上多做尝试。
金色花教学反思8《金色花》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以“亲情,家庭”为主题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积累字词。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感受泰戈尔散文诗的诗画美和诗意美。
上课之前,我对这堂课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资料基本上也都把朗读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重点后,我决定把这堂课设计为以朗读为主。因为在这之前,学生并没有真正的了解过朗读要注意的一些事项,所以我又把指导朗读作为朗读的关键,设想以此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较详细的了解朗读要旨。
除了从语言上把握诗歌的美感之外,课文关键语句分析也是帮助理解诗歌情感的重中之重,我把这些融入课文小问题研讨,期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分析研究。当然对课文内容的探讨离不开联系事实生活,而且这首诗歌的母爱主题与生活紧扣,最容易从诗歌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体悟生活。
金色花教学反思9一、导入
幻灯出示金色花图片和词语“妈妈”,然后说:“同学们,老师今天考一下你们的想象力,看谁能说出“花”和“妈妈”是什么关系。
生:是母子关系,孩子是花朵,妈妈是温暖的阳光,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灿烂地开放。
师:就“母子”与“子母”的用词纠正一下。
生:妈妈像花一样美丽。
生:花是我献给妈妈的礼物。
师:同学们的想象非常好,把花当作孩子,用花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献给妈妈的诗──《金色花》。
二、读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幻灯出示:本文写“我”与母亲的几次嬉戏?各是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找一名学生朗读,纠正字音,然后思考。
生:写了三次嬉戏,第一次写妈妈作祷告时,“我”把花香送给妈妈;第二次写妈妈读书时,“我”把影子投在妈妈的书页上;第三次写妈妈傍晚到牛棚时,“我”再落到地上,请求妈妈给我讲故事。
生:还有一次,写“我”在新叶上跳舞,悄悄到开放花瓣,看着妈妈工作。
师:归纳起来共讲了三种情况。板书如下:
悄悄开放,散发香气
嬉戏 投影在书页上,伴妈妈读书
傍晚在牛棚现身,请妈妈讲故事
三、品
师:下面我们来品读这首诗。幻灯出示要求:
分组讨论: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能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吗?把写得好的地方画出来在旁边写写批注,讨论后每组选一代表发言。
全班交流:
生:第四段写得好,它写出了孩子对母亲深深的爱。
师:你怎么体会出来的?
生:在母亲作祷告时孩子把花香送给她。
师:同学们闻到花香了吗?闭上眼睛仔细地嗅一嗅,看一下有什么感觉。
生:好香啊,我感到心情愉快,好像有一股清泉从我心中缓缓流过。
师:你体会得太好了。那么,孩子要借这花香表达对母亲的什么感情?
生:对母亲的爱。
师:你能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吗?
生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好。
生:我认为“我不告诉你,妈妈。”这里写得好,他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无私。
师:他为什么不告诉妈妈?
生:这是他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妈妈的感情,为自己能为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是发自内心的不求回报的行动。
生:我认为第五段写得好,这里写妈妈读书时,“我”把影子投在妈妈的书页上,而且投到她正读的地方。这体现了“我”对妈妈的依恋,充满童趣。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仔细,而且用了“依恋”和“童趣”这两个词,非常贴切。
生读。
……
四、悟
幻灯出示要求:
分组讨论:归纳一下,你从文中感受到什么?然后分角色朗读一下。
生:我感到母爱子,子爱母,母子非常融洽亲密。
师:同学们的体会都非常深刻。板书:
对母亲深深的爱 融洽的亲情
五、拓展延伸
出示:你是否也有与此类似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同学教我一首歌──《妈妈的吻》,回家后,我调皮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给你唱一首歌,你亲我一下吧。”“好!”妈妈答应了。我咿咿呀呀地唱起来,妈妈指着我的小鼻子说:“你呀,调都跑到北京去了。”说着亲了我一下我也趁机亲了妈妈一下,我们都笑了。”
师:你能给大家唱唱这支歌吗?
(生唱其他同学主动鼓掌)
生:去年放寒假时,我得了一张奖状。回到家,妈妈正在洗衣服,我悄悄地走过去,从后面捂住妈妈的眼睛,故意变了声调,说:“你猜猜我是谁?”妈妈猜了好几次才猜中我,我把奖状放在她面前,妈妈看到奖状后开心地笑了。”
六、活动:请你露一手
出示要求:本文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金色花──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现对父母的爱。
生:假如我是一片云
假如我是一片云
一片富有爱心的云
当妈妈在田间劳作时
我会飘到他的头顶
为她遮挡如火的骄阳
当妈妈流下汗珠时
我会洒下蒙蒙细雨
为妈妈送上 一阵清爽
(师生同时热烈地鼓掌)
师:你写得太好了,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诗篇,多么纯真的感情啊!
……
七、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大文学家泰戈尔的作品受到了母爱与父爱的熏陶,希望大家以后都能爱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爸爸,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金色花教学反思101、在上这堂课当中,我本着让学生学会关爱的感情的精神,让学生先从文本入手,进行了一次“感激母爱”的体验,让学生从一篇课文出发,体验了母爱的无私,以及对于母爱的回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朗读过程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在朗读中更深刻地把握诗歌感情。课堂问题的设置,也能将读与思结合,提高学生的鉴赏力,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堂课是可取的,因为它强调了人文价值。
2、我在教学实践中,最为强调学以致用的原则,泰戈尔高超的写作技巧,我们虽不说能学到他那种境界,但是学其精髓,能在实践中用点皮毛,也总是好的,能力不就是在一点一滴中进步的吗?于是我本着培养学生想象手法的实际运用能力的目标,将想象的作用在学生脑海中深化,在用这种手法来改改自己的作文,做到学以致用。
3、在本课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体会泰戈尔名句时,学生投入还不够,或许是初一的学生,还不能把握深层次的感情;另外就是学生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时,碰到一些困难,就是想象的内容陈旧,想象的范围狭窄,让我知道,要培养学生创新和想象的能力时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需要在以后教学中不断深化。
金色花教学反思11《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两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情感美。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所以本节课大多数学生的朗读多有提高,真正做到了以读代析。
但是还是存在不足,尤其是在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探究时,还是流于形式。学生只是把课前在参考书上抄来的答案念一遍,根本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今后一定要避免这样问题的发生。
金色花教学反思12这是一堂徒具骨架而没灵魂的课。整节课上下来总觉得缺了点感觉,我想那就是语文味儿吧。尽管在课堂上几次三番地想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中,但总是浅尝辄止,整节课还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的。
预设的教学重点是“读一读、说一说”这两个环节,希望通过这两个环节学生能到字里行间去摸打滚爬,有所感,有所悟,但显然这个目标没有达成。缪老师和包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中的问题:朗读指导不到位。
首先是朗读的目的不明确,为“读”而“读”,尽管朗读的形式有所创新,师生配合读、男女声合读等,但学生被老师驱赶地读,只求形式不求实效。二是朗读的形式把握不当,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功能,有一定的章法可循。特别是齐读,是教师必须谨慎选择的,滥用齐读会使学生产生殆倦,压抑课堂气氛,齐读应放在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有所了解、有所感触之后,它是教学效果的一个检测。第三是自身的朗诵功底还有待提高,教师范读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在电教设备如此先进的今天,完全可以采用一些名家的朗诵,以提高教学效果。
这节课的教学还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传统的未必是不好的。在我有限的视野范围里,语文备课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环环相扣,通过逐层深入的问题解读文章;一种是板块分解,通过各个环节来解构文章。凑巧这次龙飞采用的是第一种形式,而我则采用的是第二种,在备课时我参考了很多资料,龙飞上课时用到的那些问题我很多次地看到,但每次心里都很排斥,都老掉牙的问题了,拿不出手。我苦心孤诣地设计了“读一读、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等环节,自以为创新高于一切,却忽视了语文教学中一些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整体感知。因为缺少这一环节,学生对这首散文诗的理解总是支离破碎的。板块式教学的最大弊端在于割断了课文中原有的情感脉络,语文的“听、说、读、写”很多时候是一个综合体,不能截然分开。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改一改浮躁的毛病,对传统的一些教育方法也不能一概否定,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上创新。
新课标中强调语文应该注重整体感知和熏陶感染,教师应努力调动文字本身的力量,引领学生去感知文字背后魅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文本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其中分析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大学时非常喜欢陶渊明的“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自己读文往往囫囵吞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而现在走上讲堂发现把“感觉“说出来是见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对自己没有感觉的文章产生感觉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说实在的,对泰戈尔的《金色花》我兴趣不大,我也无法体会其中蕴含的母子情,后来查阅了很多资料,慢慢有了感觉,但始终不是自己的,我想这是我的课上不深刻的根本原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是一个笑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而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是这节课留给我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以上几点导致我这节课如浮光掠影一般,留给学生的东西并不多,他们随我在地面上挖坑,却没有深入去取水,他们的心灵没有得到滋养。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一堂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堂课应该像一部小说一样,有悬念、有高潮,使观赏者不忍释手。但显然我若要到此境界还需要一定的时日和磨练。这次开课留给我很大的思考空间,我,将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在认真反思后,我觉得将这课堂做如下改变:导入——录音范读——整体感知(五个画面)——说说你最喜欢那个画面,为什么(在此过程中渗透朗读指导)——集体朗读——与《仿佛》做一个对比——将“写一写”部分留为家庭作业。
金色花教学反思13《金色花》是诗人泰戈尔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本课教学时,我紧扣教材围大纲进行备课,教学。首先抓住本课重点难点各个击破,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在朗读中去感受作者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其次,在学生了解把握本散文诗的写作特色之一借物抒情的手法后,让学生进行创意表达。
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环节清楚:由儿歌《娃哈哈》导入新课,用花喻人,从而使本课的难点迎刃而解了。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在深入探究这一环节时,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全面准确的理解感悟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又为创意表达奠定了基础。
我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一块去感悟诗歌。借助音乐,图片,通过朗读,理解,想象来逐步感悟。
教学方法,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进行朗读,理解,感悟,表达。
本堂课的教学不能说是一堂高质量的课堂,也有不完美的遗憾。由于朗读环节花时过多,导致“创意表达“这一教学环节未完成。我原设计通过《金色花》的教学后,让学生真正掌握借物抒情这一写作方法进行作文训练,我还准备了一篇范文《假如我变成一条毛毛虫》进行写作指导。从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可惜留下的是遗憾。
我想,只要多去专研业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在此,也真诚感谢各位领导,同仁的赐教。
金色花教学反思14初读泰戈尔的《金色花》,就被其深深的迷住。这虽是一篇外国文章,但亲情是永恒的,是不分国界的。文章以她的真挚而纯真的情感而打动我们的心灵。
这是一篇篇幅短小的散文诗。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教学法,借朗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朗读形式我采用了几种,如:个体大声朗读,录音播放,分角色朗读,集体朗读等等。结果这为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朗读中,在想象里,三次嬉戏成了三幅灵动的画面,把朗读与文章的品读的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产生双重的教学效应,即读得好,又品得巧。一篇小小的文章因朗读变得摇曳多姿,生趣盎然。
这篇文章,文意并不难懂,无须用太多的时间流连,只要巧妙的设计开头和结尾。开头放在引起学生对作者的喜爱上,这样就会对他的作品有所期待。然后由读,而诵。从而引导大家培养文学美感。
结尾可拓展,从而引发学生的想象力,试着让学生用自己方式的向母亲表达至诚的爱意,从而达到教学的高潮而让学生有所收获和学习的乐趣。
原来最自然的课才会让学生学得自然和快乐!
金色花教学反思15第一,抓住朗读这一环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文学作品,很好地把握作品内容。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学习文学作品,更要在诵读中体会其美感。朗读要反复细致地加以指导。描述个对话部分的语气和情感表达都有不同,尤其是对话,要朗读好并不容易,需要反复品味。
首先,教师范读。教师范读注意把握感情的基调,舒缓、温馨、深情。注意到了重音、语速、节奏、感情。教师的朗读给学生一个示范的作用,并且把学生带入文学作品的情境之中。
其次,让学生美读课文。一首好诗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也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让学生美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轻轻地读出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学生的朗读是通过语言文字对散文诗画面理解的过程,在学生的朗读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几个形象:跳舞,匿笑,金色花的林荫,嗅到花香,母亲去牛棚。
再次,通过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
学生在朗读中把握住孩子的调皮、快乐,母亲焦急,爱怜,责怪,撒娇等形象。
最后学生带着感情再一次朗读课文,并概括诗歌描绘的内容。孩子希望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去陪伴母亲。跳着欢快的舞蹈,散发缕缕芳香,投下小小的影子等,表达一个顽皮的孩子对妈妈的爱和依恋。
第二,我认为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创造能力。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模式,不再是书本知识的复制者,应该是创造能力的培养者。语文教师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充分挖掘教材中创造性因素,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指导学生解读和运用的能力,通过知识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表述,提到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进行“创读”。教学中,我这样讲: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被父爱和母爱包围着,但是我们是否真正感受到了呢?吃一顿饭感觉很轻松,穿一件干净的衣服感觉神清气爽,这后面隐藏着妈妈多少艰辛的换水。我永远忘不了,自己上大学时母亲难舍难分的眼泪,当时我不理解,现在才读懂了那些泪珠的内涵眼泪挂着一颗惦念的心,意味着远离的孩子是否能吃好饭?能否洗好衣?一个女孩子能否得到安全?可是,读懂了母亲的时候,却无法回报,“十年生死两茫茫”。同学们不要把这遗憾留给将来,有谁过生日的时候向母亲表达过爱意呢?就借这个机会,向妈妈说出你心中的爱吧!老师抛砖引玉,学生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第二篇:金色花教学反思
金色花教学反思15篇
金色花教学反思1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两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情感美。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所以本节课大多数学生的朗读多有提高,真正做到了以读代析。
但是还是存在不足,尤其是在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探究时,还是流于形式。学生只是把课前在参考书上抄来的答案念一遍,根本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今后一定要避免这样问题的发生。
金色花教学反思2
初读泰戈尔的《金色花》,就被其深深的迷住。这虽是一篇外国文章,但亲情是永恒的,是不分国界的。文章以她的真挚而纯真的情感而打动我们的心灵。
这是一篇篇幅短小的散文诗。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教学法,借朗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朗读形式我采用了几种,如:个体大声朗读,录音播放,分角色朗读,集体朗读等等。结果这为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朗读中,在想象里,三次嬉戏成了三幅灵动的画面,把朗读与文章的品读的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产生双重的教学效应,即读得好,又品得巧。一篇小小的文章因朗读变得摇曳多姿,生趣盎然。
这篇文章,文意并不难懂,无须用太多的时间流连,只要巧妙的设计开头和结尾。开头放在引起学生对作者的喜爱上,这样就会对他的作品有所期待。然后由读,而诵。从而引导大家培养文学美感。
结尾可拓展,从而引发学生的想象力,试着让学生用自己方式的向母亲表达至诚的爱意,从而达到教学的高潮而让学生有所收获和学习的乐趣。
原来最自然的课才会让学生学得自然和快乐!
金色花教学反思3
我在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上,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节课重视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与领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阅读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我注意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但对话并不是让学生自发的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情感去钻研诗歌,进而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师应该参与其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做到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分享学生的收获。为此,我设计了四个环节来体现我的教学思想:
一是发给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己去筛选感兴趣的材料,感悟家庭之爱。通过一系列关于家庭之爱的图片及漫画切入本诗。
二是通过美读感悟诗中情感。
三是通过品读分析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散文诗。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倡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四是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诗歌要求学生多诵读,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多诵读,让学生在反复、比较的诵读实践中增加语感,发展语感,加深领悟。
金色花教学反思4
《金色花》是诗人泰戈尔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本课教学时,我紧扣教材围大纲进行备课,教学。首先抓住本课重点难点各个击破,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在朗读中去感受作者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其次,在学生了解把握本散文诗的写作特色之一借物抒情的手法后,让学生进行创意表达。
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环节清楚:由儿歌《娃哈哈》导入新课,用花喻人,从而使本课的难点迎刃而解了。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在深入探究这一环节时,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全面准确的理解感悟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又为创意表达奠定了基础。
我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一块去感悟诗歌。借助音乐,图片,通过朗读,理解,想象来逐步感悟。
教学方法,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进行朗读,理解,感悟,表达。
本堂课的教学不能说是一堂高质量的课堂,也有不完美的遗憾。由于朗读环节花时过多,导致“创意表达“这一教学环节未完成。我原设计通过《金色花》的教学后,让学生真正掌握借物抒情这一写作方法进行作文训练,我还准备了一篇范文《假如我变成一条毛毛虫》进行写作指导。从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可惜留下的是遗憾。
我想,只要多去专研业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在此,也真诚感谢各位领导,同仁的赐教。
金色花教学反思5
《金色花》是诗人泰戈尔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本课教学时,我紧扣教材围大纲进行备课,教学。首先抓住本课重点难点各个击破,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在朗读中去感受作者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其次,在学生了解把握本散文诗的写作特色之一借物抒情的手法后,让学生进行创意表达。
我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一块去感悟诗歌。借助音乐,图片,通过朗读,理解,想象来逐步感悟。
教学方法,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进行朗读,理解,感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假如我变成了……”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
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本堂课,也有不完美的遗憾。由于朗读环节花时过多,导致“创意表达“这一教学环节略显仓促。我原设计通过《金色花》的教学后,让学生真正掌握借物抒情这一写作方法,通过对学生当堂写作的片段的点评,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从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可惜留下的是遗憾。
我想,只要多去专研业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金色花教学反思6
《金色花》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以“亲情,家庭”为主题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积累字词。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感受泰戈尔散文诗的诗画美和诗意美。
上课之前,我对这堂课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资料基本上也都把朗读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重点后,我决定把这堂课设计为以朗读为主。因为在这之前,学生并没有真正的了解过朗读要注意的一些事项,所以我又把指导朗读作为朗读的关键,设想以此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较详细的了解朗读要旨。
除了从语言上把握诗歌的美感之外,课文关键语句分析也是帮助理解诗歌情感的重中之重,我把这些融入课文小问题研讨,期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分析研究。当然对课文内容的探讨离不开联系事实生活,而且这首诗歌的母爱主题与生活紧扣,最容易从诗歌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体悟生活。
金色花教学反思7
今天第二节我在初一4班上课一节公开课《金色花》。《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想象奇特,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适合训练朗读的佳作。其内容看似浅显易懂,实际上要多读、读懂才能真正感受作者写这篇诗歌的绵长意蕴。据此,我这节课的设计是以“读”贯穿整个课堂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2、品味诗歌精美语言,感受人间至爱亲情。
整堂课有几处比较成功的地方:
1、老师亲自示范朗读,然后学生在语气音调和感情把握上有个准则。
2、在赏析完人物形象后,设计了情景朗读。
3、整个课堂还算流畅,思路较清晰,引导和点评比较及时。
当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学生的代入感不够强,如果在课前,或者让学生写几句想对妈妈说的话时,请同学播放小时候的照片,分享自己与妈妈的故事,便更能唤起孩子们对妈妈小时候的回忆,更能引导他们对妈妈的依恋;
2、在品读句子把握人物形象的环节可以给学生参考表述的句式,培养规范,学生便会更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
3、如果最后多一点时间请学生分享对母亲说的话,这堂课会显得更加完整。
最后,衷心感谢周级长、杨晓仪老师陪我一起磨课,给我许多修改意见,我的成长离不开你们的陪伴与帮助!感谢陈主任张主任还有各位老师莅临指导,课后给了我许多宝贵建议!初三老师因为要改卷子没能过来,这是我的一大损失。当然也得感谢我们初一4班的孩子们,他们太棒棒哒了!
金色花教学反思8
1、朗读中注意尊重学生自己的感受,设计的自由朗读和默读,都是为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程度来解读课文,虽然会有层次的差异,但正是因为有了差异,才会有学生的主动反思,才会有进步。而实际上,学生大多都能理解诗歌的主题,对关键句子的把握也比较准确。
2、合作朗读,相互点评环节中,从第四段开始,读的学生特别多;最后两个自然段,大概有三十多个学生站起来读。“这首诗写的是孩子对母亲的爱,可是刚才读第一、二小节的时候太平淡,没有突出母子之间的幸福和甜蜜。”另外还有同学从节奏和重音方面来点评。从这样的点评看来,在听的过程中,“合作朗读”让我知道了同学们大多喜欢诗歌最后几段,因此,对诗歌的解读就以第8段的母子对话为突破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朗读指导的过程也就是师生共同探索文字背后蕴涵的
诗人感情的过程。以学生最喜欢的诗句为突破口,顺应了“民意”;反复的朗读和相互点评,有利于深入理解关键句,也同时活学活用了朗读技巧,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3、中国有句古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教学《金色花》却只让孩子爱自己的母亲,那是遗憾的。爱自己的母亲,爱别人的母亲到爱那些和母亲一样圣洁、正直和善良的人,这才是泰戈尔思想中的“大爱”。利用“金色花”的宗教色彩,让学生理解诗中赞颂的是包括母爱在内的“大爱”,拓展学生对“爱”的理
金色花教学反思9
我在《金色花》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这些环节的设计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不断与文本进行生命的对话,张扬个性,使学生既有读书之乐,又有发现之喜。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谈感受,学生互相评议,学生谈生活。学生一旦被尊重,被推上主人的位置,他就会有精彩的表现。在谈与妈妈的点滴故事中,有位学生谈到早饭后妈妈的叮嘱,多么实在,多么动情。可见学生真正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关爱。相信,在平常琐事中,他也会认为妈妈的唠叨其实是一种幸福。在此基础上,老师恰如其分的地引入歌曲《烛光里的妈妈》,音乐的渲染,将学生的情感带入更高、更浓的境界。以至于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出了“妈妈,我爱你!”的肺腑之言。至此学生真正被深深感动了。
作业的布置是对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或为母亲做一件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感动、学会表达爱,作业看似简单,实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疏忽的。作业的布置正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向妈妈表达爱的机会。
总之,这堂课我以朗读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感悟课文,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的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理解尊母、爱母这一伟大主旨,并付出实际行动。今后我不仅继续贯彻这一教学理念,还要在引导学生质疑创新上多做尝试。
金色花教学反思10
【教学设计简说】
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是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富有童趣,也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母子情。这首诗以孩子的口吻抒发对母亲的爱,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揣摩品位,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并尝试借助意象写诗文
3、学习过程中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写诗抒情。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欣赏一首歌曲,阎维文的《母亲》(录音机播放歌曲),这是一首献给母亲的深情的赞歌,的确,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们将如何报答这挚爱亲情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泰戈尔的《金色花》去感受这至爱亲情吧。(板书文题)
二、学习《金色花》
师:哪位同学能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课文?
生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读完)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2:我觉得他在读的时候没有读出小男孩那种调皮的语气,还有妈妈生气的语气。
师:那你能有感情的给我们读一句吗?
生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师:有点意思,但是好像味道还有点不对,妈妈在孩子“失踪”一天之后,终于发现孩子又回来了,她仅仅生气吗?
生3:她还会很高兴
师:对,又惊喜又生气,下面我来给同学们读一下,同学们请注意小男孩和妈妈不同的语气。
(师配乐朗读,生鼓掌)
师:谢谢,谁来评价一下老师读的怎么样?
生:老师读的很好,读出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的形象。
师:下面我们再来朗读。(生齐读)
师:这次好多了,学习诗歌一定要多读。那么你从文中读出了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妈妈,用“我从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_小男孩(妈妈),从___________看出。”句式说话。
(学生思考片刻)
生1: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从“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出。
生2:我从文中读出了一个孝顺的小男孩,从“我”让妈妈嗅到花香,投影在妈妈读书的地方可以看出。
生3:我从文中读出了一个撒娇的小男孩,从“我不告诉你,妈妈。”可以看出。
师:不错,咱们一起读读这几句话,注意读出撒娇、调皮、欢快的语气。 (生齐读)
师:还有吗?
生4:我从中读出了一个勤劳的妈妈,从文中“黄昏时,你拿着灯到牛棚干活”可以看出。
生5:我从文中读出了一个关爱孩子的妈妈,从文中“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可以看出。
师:同学们,学了这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大家一定还有不少的感触。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都有关爱我们的父母,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令你感动的能体现母爱(父爱)的细节?
生1:小时候,我生病住院了,妈妈整天陪着我,喂我吃的,晚上就在我的脚边睡一会儿,很辛苦。
生2;有一次,我在公园和妈妈走散了。我很害怕,妈妈通过广播找到我时,眼睛都哭肿了。妈妈紧紧的抱住我,那时我很感动。
师:是啊,父母是天底下最关心我们的人,如果你想回报这份爱,你愿意变成什么呢?仿照《金色花》,用“假如我变成了__________,我会__________”说几句话。
生1:假如我变成了一架飞机,我会载着妈妈到世界各国去旅游。
生2:假如我变成了一只蝴蝶,我会跳出最美的舞蹈,让妈妈欣赏。
师:很富有诗意。
生3:假如我变成了一双手套,我会戴在妈妈的手上,让她的手冬天不再生冻疮。
师:真是个细心孝顺的孩子。
生4:我会变成一只百灵鸟,每天唱出动听的曲子,使妈妈不再烦恼,永远年轻。
……
师:大家说的很好,都能通过想象,借助一种具体形象表达对母亲的爱。刚才我们说了几句话,能不能再具体点,把它扩展成几段话呢?把文章写具体的法宝还是想象。比如想象你变成百灵鸟后你看到母亲在做什么?听到百灵鸟的歌声,母亲会怎样,然后你又怎么变回来,明白了吗?课后,大家仿照《金色花》,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教学反思】
一、注重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在教读本诗时,也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朗读方法和技巧,如掌握重音、控制速度、运用语调等,让学生有基本的独立朗读诗歌的能力。在本诗的教学中,我配乐范读,让学生在书上标明重音、停顿的地方,让学生自由朗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在朗读中获得优美的意境,得到美的熏陶。
2、将朗读和评点适时结合。我在教学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模式,将读和评相结合,先由学生点评,这既培养了良好的倾听习惯,也训练了学生辨析评价的能力,这样教师在抓住时机适时给予补充、提升,使学生既能认识不足,又有成就感,学习的积极性会很高。
3、将朗读和感知内容,理解意象,品位语言结合起来,这样做,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内涵。在品读诗的语言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品,在品读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浓浓的母子情,又锻炼了自己的朗读水平。
二、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很多问题不是只有一个答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本文围绕母爱,围绕亲情来写,可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说一说。要想抒写出自己心中独特的感受,就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联想想象能力。在本课拓展延伸的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谈谈自己与父母相处的几个感人的细节,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变成什么”去回报母亲的爱,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课堂气愤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三、进行模仿写作
我让学生仿照《金色花》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模仿写作环节成了这一课的亮点,这也是教学环节中最有时效的方法——创造。
总之,语文课永远是一门艺术课,还需要我们把它完善成自然而实用的艺术品。我将不断努力,辛勤耕耘,勇于探索,做一个新课标的真正实施者。
金色花教学反思11
一、导入
幻灯出示金色花图片和词语“妈妈”,然后说:“同学们,老师今天考一下你们的.想象力,看谁能说出“花”和“妈妈”是什么关系。
生:是母子关系,孩子是花朵,妈妈是温暖的阳光,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灿烂地开放。
师:就“母子”与“子母”的用词纠正一下。
生:妈妈像花一样美丽。
生:花是我献给妈妈的礼物。
师:同学们的想象非常好,把花当作孩子,用花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献给妈妈的诗──《金色花》。
二、读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幻灯出示:本文写“我”与母亲的几次嬉戏?各是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找一名学生朗读,纠正字音,然后思考。
生:写了三次嬉戏,第一次写妈妈作祷告时,“我”把花香送给妈妈;第二次写妈妈读书时,“我”把影子投在妈妈的书页上;第三次写妈妈傍晚到牛棚时,“我”再落到地上,请求妈妈给我讲故事。
生:还有一次,写“我”在新叶上跳舞,悄悄到开放花瓣,看着妈妈工作。
师:归纳起来共讲了三种情况。板书如下:
悄悄开放,散发香气
嬉戏 投影在书页上,伴妈妈读书
傍晚在牛棚现身,请妈妈讲故事
三、品
师:下面我们来品读这首诗。幻灯出示要求:
分组讨论: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能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吗?把写得好的地方画出来在旁边写写批注,讨论后每组选一代表发言。
全班交流:
生:第四段写得好,它写出了孩子对母亲深深的爱。
师:你怎么体会出来的?
生:在母亲作祷告时孩子把花香送给她。
师:同学们闻到花香了吗?闭上眼睛仔细地嗅一嗅,看一下有什么感觉。
生:好香啊,我感到心情愉快,好像有一股清泉从我心中缓缓流过。
师:你体会得太好了。那么,孩子要借这花香表达对母亲的什么感情?
生:对母亲的爱。
师:你能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吗?
生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好。
生:我认为“我不告诉你,妈妈。”这里写得好,他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无私。
师:他为什么不告诉妈妈?
生:这是他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妈妈的感情,为自己能为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是发自内心的不求回报的行动。
生:我认为第五段写得好,这里写妈妈读书时,“我”把影子投在妈妈的书页上,而且投到她正读的地方。这体现了“我”对妈妈的依恋,充满童趣。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仔细,而且用了“依恋”和“童趣”这两个词,非常贴切。
生读。
……
四、悟
幻灯出示要求:
分组讨论:归纳一下,你从文中感受到什么?然后分角色朗读一下。
生:我感到母爱子,子爱母,母子非常融洽亲密。
师:同学们的体会都非常深刻。板书:
对母亲深深的爱 融洽的亲情
五、拓展延伸
出示:你是否也有与此类似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同学教我一首歌──《妈妈的吻》,回家后,我调皮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给你唱一首歌,你亲我一下吧。”“好!”妈妈答应了。我咿咿呀呀地唱起来,妈妈指着我的小鼻子说:“你呀,调都跑到北京去了。”说着亲了我一下我也趁机亲了妈妈一下,我们都笑了。”
师:你能给大家唱唱这支歌吗?
(生唱其他同学主动鼓掌)
生:去年放寒假时,我得了一张奖状。回到家,妈妈正在洗衣服,我悄悄地走过去,从后面捂住妈妈的眼睛,故意变了声调,说:“你猜猜我是谁?”妈妈猜了好几次才猜中我,我把奖状放在她面前,妈妈看到奖状后开心地笑了。”
六、活动:请你露一手
出示要求:本文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金色花──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现对父母的爱。
生:假如我是一片云
假如我是一片云
一片富有爱心的云
当妈妈在田间劳作时
我会飘到他的头顶
为她遮挡如火的骄阳
当妈妈流下汗珠时
我会洒下蒙蒙细雨
为妈妈送上 一阵清爽
(师生同时热烈地鼓掌)
师:你写得太好了,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诗篇,多么纯真的感情啊!
……
七、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大文学家泰戈尔的作品受到了母爱与父爱的熏陶,希望大家以后都能爱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爸爸,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金色花教学反思12
1、在上这堂课当中,我本着让学生学会关爱的感情的精神,让学生先从文本入手,进行了一次“感激母爱”的体验,让学生从一篇课文出发,体验了母爱的无私,以及对于母爱的回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朗读过程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在朗读中更深刻地把握诗歌感情。课堂问题的设置,也能将读与思结合,提高学生的鉴赏力,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堂课是可取的,因为它强调了人文价值。
2、我在教学实践中,最为强调学以致用的原则,泰戈尔高超的写作技巧,我们虽不说能学到他那种境界,但是学其精髓,能在实践中用点皮毛,也总是好的,能力不就是在一点一滴中进步的吗?于是我本着培养学生想象手法的实际运用能力的目标,将想象的作用在学生脑海中深化,在用这种手法来改改自己的作文,做到学以致用。
3、在本课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体会泰戈尔名句时,学生投入还不够,或许是初一的学生,还不能把握深层次的感情;另外就是学生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时,碰到一些困难,就是想象的内容陈旧,想象的范围狭窄,让我知道,要培养学生创新和想象的能力时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需要在以后教学中不断深化。
金色花教学反思13
本文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散文诗,重点是品读课文,把握文中深挚的母子之情。在教学中,两个班的教学内容一样,但是过程是不一样的。
54班的投影坏了,因此上课只用了学案,按照学案按部就班,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虽然也有合作,也有探讨和展示,但是总觉得比较死板,气氛比较沉闷。刚好两节语文课是一、三节,第二节课的时候重新思考了一下方案。
我把课文中的一些字词换掉了,结尾的对话也掉转了语序,然后再课件上展示出来,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说改的好,还是原文好,请说明理由。同学们讨论非常热烈,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地把学案上的问题都解决了。学生感觉时间过的很快,在课堂上也很愉快,因此,我觉得在55班的课是比较成功的。
由此想到:对于一篇课文,我们需要不断的琢磨,不断的钻研,以求找到最好的切入点,采取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不着痕迹的渗透在教学环节当中。换字法的设想来源于韩军博士的一堂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此法可用于诗歌或散文诗当中,收效不错。
金色花教学反思14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散文诗》中的第一篇,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我在教学设计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后获得些许的赞扬。反思本节课一个个真实的情景,对于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语文课、建构活力课堂颇有感悟。
1、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课堂
程少堂老师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富有学科个性和教学个性的审美快感。
在《金色花》一课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第一次教师在优美的钢琴伴奏下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先对文章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通过教师的示范激发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热情。之后学生自读得非常认真,在我的启发诱导之下,有不少的同学大胆地用稚嫩的童声来读,重音、语速,情感都把握得很好。在分析文章时用“从( ),你看到一个( )的妈妈/孩子。”时,让同学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同时,用朗读来读出妈妈的慈祥、对孩子的担心,孩子的调皮、可爱。最后在音乐的陪衬下全班齐读课文,读得就非常有感情了。
2、关注生命体验,体会人间真情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就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他还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这节课的情感教育就是感恩母亲,可是对母爱的认识学生们还不深刻,所以我在课堂设计时准备了几张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作为一个母亲的不易。课前准备了很多学生和母亲的合影,在教师动情的旁白和韩红深情演唱的《天之大》的音乐伴奏下,孩子们看到了妈妈,想到了妈妈的辛苦付出,接着出现一张成年的鸟儿给给妈妈喂食的图片,让孩子们思考“动物都知道感恩母亲,那我们人类呢?”自然产生感恩母亲的情感。
3、情感深化,以读促写
在学生产生感恩母亲的情感后,我设计了一个“爱要勇敢大声说出来”的写作环节,让学生设想“假如你也可以变成一个你想要成为的事物,来报答你的妈妈,你会为她做什么呢?”动笔写出来。学生现在早已经沉浸在刚才动情的情景中,心中满是对妈妈的感激,自然一气呵成,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写话练习。我以及听课的老师都被同学们的真情深深打动了。在这种氛围中,许多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都纷纷发言表达对母亲的爱。此时下课铃声响起,我说出了此番结束语:同学们,沐浴着母爱成长的你们要懂得加倍地回报,去爱你们的母亲,
在这节课中,学生在老师营造的和谐的氛围中,与本文对话、与自我对话,敞开心灵,思绪飞扬,从而在熏陶感染中建构起新的思想链条,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金色花教学反思15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诗歌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角度,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初读课文,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
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不足之处是教师的示范朗读由于普通话不够标准,影响了朗读效果,以后在这方面还须努力。
第三篇:《金色花》教学反思
《金色花》教学反思
俞咪咪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诗歌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角度,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初读课文,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 “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本堂课也有很多失误,留有遗憾: 失误之一:教学环节多,容量大,落实得不够深入。对有些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激励评价较少。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还不够自然。
失误之二: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自己的范读,还需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失误之三: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是合作学习较少。
教学中虽有遗憾,但遗憾也是一种美,因为唯有这种遗憾才能时时刻刻鞭策着我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力争做到更好。我深知,只要辛勤耕耘,精益求精,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游刃有余,把学生带入充满诗意的艺术殿堂。
第四篇:《金色花》教学反思[范文]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金色花》教学反思
李梅
反思一:关于课前准备的自我反思
《金色花》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以“亲情,家庭”为主题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积累字词。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感受泰戈尔散文诗的诗画美和诗意美。
上课之前,我对这堂课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资料基本上也都把朗读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重点后,我决定把这堂课设计为以朗读为主。因为在这之前,学生并没有真正的了解过朗读要注意的一些事项,所以我又把指导朗读作为朗读的关键,设想以此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较详细的了解朗读要旨。
除了从语言上把握诗歌的美感之外,课文关键语句分析也是帮助理解诗歌情感的重中之重,我把这些融入课文小问题研讨,期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分析研究。当然对课文内容的探讨离不开联系事实生活,而且这首诗歌的母爱主题与生活紧扣,最容易从诗歌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体悟生活。反思二:关于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课堂设计先以一篇感人的文章铺垫课堂的感情基调,以朗读贯穿始终,让每个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更好的感悟文本,读出自己的感受。中间的表演朗读把朗读推向了高潮。各位同学朗读基础不一,可以在比较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朗读的难点是这段对话:“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我让学生试读,又让学生想像人物当时的表情姿态来读,这样的朗读铺垫,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了人物间的情感,最后读出了妈妈当时的疼爱、惊喜、责怪、牵挂等;读出了孩子的俏皮、撒娇、可爱。再指导学生利用学到的诗歌抒情手法现场创作口头小诗歌,不仅深入理解了诗歌的写作方式,更在构思中加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一举两得。最后通过全班讨论发言的形式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并能影响学生以后的生活,弘扬中华美德,使文章内涵得到拓展。
从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来看,这堂课超越了考试的局限,通过正规、非正式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经历,并通过比较阅读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这就让学生知道:语文有多大的外延,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语文味(诗味)怎样获得,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和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反思三:关于教学实践后的自我反思
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把朗读设计为本课的重点是合理的,朗读过程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诗歌感情。课堂问题的设置,也能将读与思结合,提高学生的鉴赏力,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一篇课文进行了一次“感激母爱”的体验,让学生从一篇课文出发,体验了母爱的无私,以及对于母爱的回报。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堂课是可取的,因为它强调了人文价值。
但本课例也有一些“败笔”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指导朗读过程忽略了教师自己的示范朗读,而教师在朗诵泰戈尔的其他诗作时,流于应付,情感平淡,该如何处理,还有待提高自身的朗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读水平,而且录音机的效果也欠佳。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引导还不够很好的把握,作到收放自如,这是一直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第五篇:《金色花》教学反思
《金色花》教学反思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诗歌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角度,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初读课文,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 “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不足之处是教师的示范朗读由于普通话不够标准,影响了朗读效果,以后在这方面还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