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编辑:雪海孤独 识别码:65-847969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2-25 22:04: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主要描写的黄山的“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貌和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奇妙。这篇文章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给人以没得享受和熏陶。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让同学们产生一进步了解和欣赏《黄山奇石》的想法,从而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读文,感受黄山奇石。课文采用的是总分的形式,先具体概括再具体介绍每一种奇石,语文优美,用词精湛,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激发了学生们对黄山的喜爱。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使黄山的风景更准确、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身临其境。又通过了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了,课文大致是从四个方面介绍黄山风景区的,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

二、成功之处

1.注重学生的诵读,课上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读的更好”激起学生的比赛兴趣,激发阅读动力,用配乐以及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想读”。

2.展开想象,对课后的黄山风景区的其他图片进行,文字句段的仿说仿写,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既能体会到黄山的秀丽神奇也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生动传神。

三、不足之处

1.学生的互动还是不足,能说出来的也只能几名同学,可能学生的感受不够深刻。

2.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得不到保证,相当多的学生能通顺的读,但读不出情感。

3.最后的描写奇石,有的同学能仿的很好,但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词汇,写的不够生动具体。

四、改进措施

今后,我要加强探究性学习,在创造性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学生,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202_学年第一学期十月份教学反思

屠传煜 柳营路小学 202_.10 第十五课: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区、仙、尽、管、猴、逼、峰、照”8个生字;认识部首“山”字旁;能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峰”。

2、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闻名中外”、“逼真”、“云海”等词语的意思。

3、能结合词语,进行相关的句子练习。

4、能照样子展开想象,把石头的神奇之处说清楚,说完整。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结合词语,进行相关的句子练习。

2、正确朗读课文,能照样子展开想象,把石头的神奇之处说清楚,说完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图片,导入新课:

1、欣赏“黄山风景图片”,初步感受黄山美景。板书:黄山。

2、听记句子,练习说话,初步了解黄山。

(1)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位于哪里呢?听老师读句子,边听边记: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2)学生交流,随机学习生字:“区”。(3)齐读句子。

3、说话练习。

(1)理解词语:闻名中外(说说闻名中外的近义词)。

(2)说话练习:现在请你用上“闻名中外、黄山风景区、我国安徽省南部”这3个词语说一句话,你能有几种说法? 媒体随机出示:(预设)

我国安徽省南部的黄山风景区闻名中外。我国安徽省南部有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

4、揭示课题。

(1)媒体出示: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2)板书:奇石(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知道课文写了哪些黄山奇石:

1、自读课文:课文写了哪些黄山奇石呢?打开书本,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把奇石的名字圈出来。

2、学生交流。

(1)课文写到了哪些奇石?

(2)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奇石?(随机板书)

3、集中识字。

(1)学习生字“仙”。

(2)学习生字“猴”(注意中间部分的书写)。(3)多音字正音:奔、都。

三、研读课文,体会石头的奇特之处:

(一)学习课文第2节,了解“仙桃石”的奇特。

1、轻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仙桃石”外形的句子。媒体出示:“仙桃石”是一块形状像桃子一样的巨石。它似乎是从天上仙人那儿飞下来的。也许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底部一小块挨着下面的石盘子。尽管这样,多少年来,它还是牢牢地站在那里。(1)学生交流,出示图片。(2)齐读句子。

2、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叫它桃子石呢?

3、出示图片,动手比一比,感受“仙桃石”的奇特之处。

媒体出示:也许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底部一小块挨着下面的石盘子。尽管这样,多少年来,它还是牢牢地站在那里。(1)做动作,谈感受。(2)指导朗读。

(3)学习词语:尽管(正音)

4、师生合作朗读第2节。

(二)学习课文第3节,了解“猴子观海”的奇特:

1、理解:“猴子观海”的“海”指什么?

2、出示图片,直观感受“猴子观海”的逼真。

3、那文中又是怎么写的呢?

交流出示:你瞧,石猴的两只胳膊抱着大腿,一动也不动地蹲在陡峭的山峰上,仿佛在观看翻滚的云海。

(1)学习生字:峰(学习“山字旁”,指导书写)。(2)朗读指导,注意停顿。

(3)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形象逼真。(4)学习生字“逼”。

4、朗读第三节。

(三)学习课文第4节,了解“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的奇特:

1、理解“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是同一组石头。

媒体出示:“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阳光照在山峰上,那几块石头就像一只金光闪闪的公鸡,高昂着头,伸长脖子,面对天都峰啼叫。可是,当你爬上天都峰,再回头看那“金鸡”时,那只公鸡却变成了五个“老爷爷”,你拉着我,我牵着你,笑呵呵地朝天都峰走来。

2、读读第4节,数一数共有几句话?分句学习第4节。(1)学习第2句。

出示: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阳光照在山峰上,那几块石头就像一只金光闪闪的公鸡,高昂着头,伸长脖子,面对天都峰啼叫。学习生字:照。指导朗读。(2)学习第3句。

出示:可是,当你爬上天都峰,再回头看那“金鸡”时,那只公鸡却变成了五个“老爷爷”,你拉着我,我牵着你,笑呵呵地朝天都峰走来。教师引读。学习第1句。

教师小结:同一组石头,从不同角度竟然发生了变化,难怪作者说—— 媒体出示:“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齐读。

四、复习巩固,完成练习:

1、填空练习。(1)正确朗读词语。

媒体出示:有趣、金光闪闪、啼叫、云海、奇特、桃子。(2)记一记这些词语的书写。(3)完成书后填空。

媒体出示:黄山上有许多形状()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的名字。“仙桃石”像(),“猴子观海”中的石猴仿佛在观看翻滚的(),“金鸡叫天都”像一只()的公鸡,对着天都峰()。集体交流。

2、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朗读词语:闻名中外 仙桃 似乎 尽管 逼真 山峰 翻滚 金光闪闪。

2、正确朗读课文1-4节。

3、选择合适的词语放进括号里,连起来读一读: 闻名中外()的黄山 陡峭()的名字 翻滚()的山峰 金光闪闪()的云海 有趣()的公鸡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类的文章,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不少奇特石头,从而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神奇。

在教授这篇课文中,教师主要是抓住了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开始教学。为了让学生体会写景类文章的共性,教师在上课开始就让学生把《黄山奇石》的第一小节和《鸟岛》的第一小节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两者的共同之处。学生通过朗读发现两篇课文在第一小节都介绍了“黄山和鸟岛的地理位置”,以及两者闻名中外的原因,不同之处就在于,“鸟岛”从“鸟”字中就可以感受到,“鸟岛”必定是以“鸟”闻名中外,而黄山则是因山上的奇石闻名中外。这两篇课文的共性,也是与其他写景类文章的共性,在第一小节都会介绍所要描写景物的所在地理位置,这在今后高年级的课文中都会有所体现。

再此,觉得在学习了第一小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质疑,思考文章下面会写什么,从而引出下文肯定会写黄山上有哪些奇特的石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寻找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奇石时,学生的寻找出现了偏差,主要是围绕“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上,学生会认为这是两块不同的石头,其实不然,只是学生没有认真阅读课文,如果仔细读课文就不难发现,两者其实为一。这里,教师也不慌不忙,让学生自己阅读第四小节,寻找答案,而经过阅读,学生也发现了两者其实是一块石头。在课堂上,教师还是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紧紧围绕文本进行学习,多读、多思,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阅读,这样学生才能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找到答案。

在具体学习三块石头时,教师的侧重点也不同,“仙桃石”的重点是位置,“猴子观海”和“金鸡叫天都”则是姿态。“仙桃石”在教授中,教师让学生自己体会奇特之处,抓住了关键词“一小块”,并与“巨石”相联系,从而感受“仙桃石”虽大,但是与下面山石只有一小块相连,这就是仙桃石的奇特之处。“猴子观海”和“金鸡叫天都”则是抓住了姿态,更侧重与人们的想象。

同时,认为第五小节的处理其实也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去思考既然已经介绍了“三块石头”,那为何还要写第五小节,罗列了那么多的石头,而且都具有奇特的名字,学生开始或许对于这样的问题无法进行回答,因为他们是不知道文章是如何布局谋篇的。这里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把第五小节中的这些石头都像前面三小节那样,把每块石头都介绍得非常具体,那会出现什么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应该会发现,如果这样,文章就没有结束之时,而且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应该知道人们是根据这些石头的姿态,为这些石头起的名字,那光从这些名字就已经可以体会这些石头的奇特之处了。那如果没有第五小节,文章又会出现什么问题,这里可以让学生回到第一小节去进行阅读,让学生思考黄山上的石头怎么样,学生通过阅读不难发现,黄山上的石头既多又奇特,这样如果只有三到五小节,那黄山石头多的特点就没有体现出来。

第三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李咪娜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主要介绍了黄山“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及“金鸡叫天都”这四种奇石。由于教室条件的限制,多媒体无法应用,这个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上有一定的困难。

在导入课文时,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切入点,通过介绍黄山的美丽风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并用适当的夸张的表情勾起他们的兴致。

由于没有多媒体,教学时,我们只能依靠课文的三幅插图对黄山的奇石进行想象。在体会黄山的奇和趣时,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和朗读进行体会。让学生从朗读和自己的想象中来体会黄山奇石。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教师的师范作用很重要。教师在示范了一两段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朗读课文,自己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

最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仿写最后一段中所提到的其他奇石,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让他们更加的体会黄山的奇特和有趣。

不足的是,在教学时,生字词的教学还是有些拖沓,环节设计的也不是很进奏。

第四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精选文档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教师上完一节课过后,要写好教学反思,总结教学成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山奇石》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到您!

本课的素质目标是学会8个生字,认识14个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本文描写了黄山的‚仙桃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和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奇妙。从作品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有难度的。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课文的特点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了接近素质目标,我在教学中首先注重了学生读文,感受原文精神。课文采用的是先概括后具体珠方法来介绍黄山的奇石,语言优美,用词精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感受作品,激趣破题,创设情境

引用神话故事进入,‚黄山上有这样一块奇石,远远望去,那奇石好像传说中的天狗,你知道这‘天狗’是怎么来的吗?二郎神扬戟有一只非常勇猛的哮天犬,它整天跟着主人打仗,立下了很多功劳。有一次它把玉皇大地送给二郎神的一面镜子打碎了,这可闯下了大祸,因此被罚下天宫,来到这里,每天晚上,它就会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月亮,回想起在天上的那些日子,它多想重新回到二郎神的身边啊!‘天狗望月’由此而得名。‛接着板题,《黄山奇石》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感受作品内容,设问:听完录音,你知道了什么?(有好几个学生举手,我知道了故事中的二郎神的狗就是‚天狗望月‛还有的说,我知道了‘天狗望月’是怎么来的。)文中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我并暗暗惊叹,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重视学生的朗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生学生对文本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学生看着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如:第一自然段,共两句话,让学生自读,设问:第一句:讲什么,第二句:讲什么,这自然段讲了什么?(第一句交代出黄山的地理位置,这一段概括介绍黄山的秀丽景色,写出怪石的有趣)。

1:学生自读2——5自然段,设置朗读方式。领读,填读,设悬读,(边问边读)抓住重点句,如:‚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及三个动词,‚站‛‚伸‛‚指‛把‚仙人指路‛这块石头描述得栩栩如生。)填读:‚仙人指路‛像_____________……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5自然段

‚仙桃石‛好像——;‚猴子观海‛就像————;‚仙人指路‛真像————;‚金鸡叫天都‛就像—————;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去读,去想。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个性化,人性化,尽可能使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喜欢的内容,多读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喜欢怎么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同桌汇报。在朗读过程中,我还利用了适当演示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文意,这种方式,学生兴趣浓厚,产生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

在处理中,我就是这么做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学习,通过读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总之,我在教学中的确实是按以上的教学思路去做的,学生也读了,而且反复读,我出示了一道课内阅读题,效果很不好,班上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做,稍差的学生是摸头不知脑,我非常不明白,虽然我把握住了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但在理解上没有得到进一步深化,因此,我认为还是让学生体会理解,从而进入课文意境,这是我今天教学本课要反思的问题,也是我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认真思考的问题,光多读,读不出思想精神,教学效果也是困惑的,只有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实,求真。

第五篇:黄山奇石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二年段 方圆

在这节课的开始,学生通过观看黄山风景图片,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而多种识字游戏的开展,恰当地调节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写字环节中,通过老师的范写,学生仔细观察,懂得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道理。

在本节课中,我关注到了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插图,进行看图想象,说出黄山奇石神奇在哪。学生图文对照,既有图片的直观印象,又有文字在头脑里构建的形象,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再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读出自己对黄山奇石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上面的教学片段,体现了以下特色:

⑴ 收集信息,沟通课内外,发展学生的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赶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在课前就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或向爸爸妈妈了解以及自己到课外书上找寻等手段,收集有关祖国名山大川特别是安徽黄山的资料,虽然这对于我们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件难事,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沟通了课堂内外,从课上学生的反应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动手找寻,不但了解了祖国与哪些名山大川,而且还知道了这些名山大川的个性特点,这样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查找,拓宽学习的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的精神。

⑵ 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共品奇石: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品石”过程中,我也能渗透新课程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你们想先观赏哪块奇石?”让学生自主挑选奇石进行观赏。这样,学生乐学爱学。课堂上,我还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奇石:“这几块奇石到底奇在哪里?”这样,学习课堂不再是少数人的舞台,而是全体学生的乐园。通过学生相互议议、相互说说,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学习、探究,从而使学生自己感悟道理。这样,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且使学生很快明白了问题的根源所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你发现了什么”的导向性提问,诱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使学生进入了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从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出,每人的发言可谓独到,个性得到张扬。“你还发现了什么”这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再次激发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也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孜孜追求的目标。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按照学法来研读课文,理解词义,读懂句子,而且还调动学生脑、眼、口、手各种器官投入学习,引导学生找找、读读、想想、悟悟、说说,在品读中让学生深刻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之处,既突破教学的重点,又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而且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⑶ 灵活运用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① 创设情景,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寻找奇石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本课的课题置于精美的画面背景上呈现于大屏幕,再配以优美动听的乐曲,通过这一视听结合的课件手段就能有效地营造出声画并茂的课堂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上课伊始,我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和老师一起去领略黄山的神奇风光,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非常想看黄山的奇石,学生带着好奇心,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② 突出重点,再现画面,帮助学生品赏奇石的神奇:

在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刻或内容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词、句、段。在教学中,当学生难以理解、掌握时,为减少老师繁琐的讲解,适时、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学生很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多么精彩的发言啊!学生对“翻滚的云海”有了深层次的感悟。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独立、主动、深刻、全面发展,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③ 巧妙播放,使学生产生再学习的愿望:

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有了再学习的强烈愿望。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是完全相吻合的。

2、要讨论和研究的问题:

⑴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在备课上,老师在备学生方面还不够。如本来我设计是先让学生品赏“猴子观海”这块奇石,因为根据事先我的估计,学生会对猴子比较喜欢,但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上课时,当我让学生自主挑选时,大多数学生竟喜欢先欣赏“仙桃石”,虽然我制作的课件是能灵活再现四块奇石,本人也能在惊慌之余及时镇定,但不免产生遗憾之处。

⑵ 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备课上下功夫,特别是在备学生方面,要考虑周全,要做好各种各样的备课准备;同时,对于学生的发言,老师要很好地进行评价和鼓励,要激发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确实,教海无涯,教无定法,上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面对遗憾,我将不断耕耘,不断探索,不断奋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这堂课作为自己进步的起点和动力。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