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差异化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差异化教学心得体会
单 丽
作为一位和信息技术课程同步成长起来的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发展并逐步走上正轨,心里感到无比的欣喜和自豪。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做人求真的主战场。对于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好好进行研究,如何减少教师的多余灌输性讲解以及学生的差异性,增加学生的自主合作性学习,完善课堂教学,创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双方平等、积极、探索的互动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在教学中,我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低年级学生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不认识字,听不懂教师下达的命令,如果很生硬地去讲解课堂内容,那么学生可能很难听懂。于是我就准备了一些非常鲜活,并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并制作了一些相关的课件,搜索了一些相关软件辅助教学。例如教学“鼠标用法”时,我选择了一些有关绘画方面的软件来让学生练习,还有一些小的儿童涂色软件,让学生在涂色或是绘画的过程中,学会画的整体布局,学会审美,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更重要的是练习了鼠标的各种用法。达到了设计本课的教学目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但不难学,而且还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这样,学生不再被动地去跟随教师学,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引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引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指法》一课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我让学生通过指法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我还进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下课后,有的学生还说:“下节课我一定要超过他……”更有学生说:“老师,我要和你比……”对操作不理想的学生,我解决的办法是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有时还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耳濡目染。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三、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在教学中,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例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教师首先不是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出示“五边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同桌合作画出“五边形”,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五边形”会画了,其他的三角形、七边形等同样可以很快画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渐学会自学。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我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探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将逐步走向成熟、趋于完善。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课是一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科,出于这一点,许多信息教师都会觉得既然学生的兴趣很浓厚,那么课堂的效率自然会很高,因而忽略了建立高效课堂这一方面。其实我觉得兴趣只是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学习的目的性还没有达到一事实上的层次,故在课堂上的学习也只是处于表象的一种热情,真正领会的却不是很多。所以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应注重高效课堂的建立。通过多年的课堂实践,我在建立高效课堂方面做了如下几点总结:
一、师生交流绿色化
课堂上,要营造一种老师和同学一起学习的氛围,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已经不是很陌生了,一些简单的操作也掌握了一些,如果这时教师还是采用传授式教学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一起讨论着学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效果、兴趣,从而达到调节教学的目的。在这方面,我和学生建立了一条课堂交流的绿色通道。在这条通道上传递信息的是我们约定好的一套动作语言:拍拍手。当我听到有拍手声时就知道有的学生需要求助,这时再适时的去帮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更强。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而言,我们还可以用空间留言,从面在课下也能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课堂上的这条绿色通道让师生体验了默契,教学内容遵循大纲,但看似是学生在拟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来了,高效的第一步也就达到了。
二、课堂训练立体化
信息课的课堂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生几乎整堂课都在动手操作,面对一计算机的吸引,学生很难再去认真的听老师所传授的新知识,这时如果采取“广播”教学,往往会让学生反感。这就要求课堂训练时有一定的技巧。以下是我从以下七方面进行分析:
1、展示目标,分配任务:师生共同确定目标,学生对本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基本的了解。教师结合学习目标,通过小组组长给学习小组分配探究学习的任务。例如在三年级“用规则图形画图”这一课中,我让学生首先明确这节课只是用“圆”这个工具,如果有的小组不是用圆来做图就“违规”了。这样学生自然的就会把精力放到这里。
2、组内分工,自主探究:各小组组长根据本小组成员的实际水平差异及个人愿望,把本小组所承担的任务向本小组成员分配更加具体的任务。各成员领到任务后,根据学习目标和所分配的任务,贯彻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问题进行大胆剖析,明确思路,形成对问题的独到看法。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在下一环节中利用集体智慧解决。此环节落实与否的关键是合理分组,学习小组以2到4人左右组成为宜,每个小组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小组内由教师指定或定期选举正副组长,负责组内学习、活动、检查、监测、考核等组织工作,保证本小组合作学习的正常运转。注意小组内男女生的搭配,落实好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逐步落实“兵”教“兵”策略。例如在讲授课文时,我先是展示了一下成熟的作品,然后把问题全部留给学生,学们们对课题有了兴趣自然的会去课本中找相应的命令,几个成员把找到的进行交流后组成一段能发出声音的程序,这样的成就对于学生来说比教师单纯的传授要好的多。
3、互助学习,相互答疑:即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兵”教“兵” 策略。在交流中相互答疑解疑,并对仍存在的疑问寻求解决方法。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化,继而去伪存真,逐步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
4、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即组内交流合作,达成初步共识,为小组展示作准备。学生在相互质疑中,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重新修正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形成初步的内化知识体系。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组长组织本小组推荐代表,为展示本小组的新成果作好准备。这充分使用了学生的“竞赛”心理,例如在三年级“精心之作”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采取让每位学生作一幅画的方法,而是让每们学生对这自己心中的作品进行粗略的构思之后进行小组作业,让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来完成,这样既提高了作品的质量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合作的过程中还能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互补。
5、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在教师的调控下,各学习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这一名代表,须是学习中下游的学生。目的:一是督促在第二步的探究学习时,把“兵”教“兵”策略落到实处;二是为后面的再交流、再补充提供机会,做好铺垫。指导思想:面向全体,注重学生能力的锻炼。
6、本组补充,纠正提高:即针对小组代表的成果展示,先由同组成员进行纠正、补充。为使本组的成果被全班同学认可,在本组代表展示时,同组成员聚精会神,以便及时进行纠正、补充。这一环节中,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激励。指导思想:小组代表展示时,全体同学积极思考。
7、异组交流,质疑拓展:即在本组交流基础上,由其他小组的同学对其成果进行质疑,通过相互质疑与补充,达到拓展知识与提高能力、展现智慧的目的。这一环节中,需要对质疑活跃而有效的小组给予奖励。指导思想:相互质疑,锻炼思维,锤炼语言,拓展知识,展现智慧。
以上各环节,可以彼此交错,教师要适时调控,把握全局。此种课堂教学以小组教学为主,辅之目标教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质疑学习等多种方法;以学生的学习和展示为主,辅之教师的适时点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于学生因理解深度或广度不够而影响课堂达标的问题要做好适时的诱导,对于学生自身仍解决不了或存有争议的问题给以适当的点拨,对于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属课标要求范围内的,做好恰如其分的讲解。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不思考前不讲;对于问题,学生不展示之前不讲;以对小组评价为主,辅之对学生的个人评价,力争达到面向全体,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学习状态最佳化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要建立高效课堂,光是教师激情洋溢地投入是不够的,随时把学生的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才是关键。否则,再好的设计也只能让教者黯然神伤。
1、表扬调节
表扬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我们要抓住时机表扬,让学生保持在一种兴奋、自信的状态下学习。表扬多了,就要避免雷同平淡,那样的话表扬效果会打折。有针对性的,充满感情的表扬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欣赏。对于发言中的学生,教师可以随时插进自己的评价语言,而不一定要等到发言完毕,让学生早一点得到鼓励,更利于提高他下面的发言质量。
2、激将调节
有时,知道一些问题有难度,担心学生不肯深入思考,便故意自语似的说:“这个,恐怕完全答对的人不多。”学生都想成为那“不多的人”中的一个,阅读得便格外仔细,思考得也特别认真。这个,不需要等到汇报交流,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有时,就要下课了,看一看表,明确告诉他们还剩最后几分钟,再抛出一个任务。“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呢?”话音落下,你就看吧,这最后的几分钟绝对会掀起一个小高潮。
3、幽默调节 一堂课40分钟,学生难免会有疲倦的时候,而有的学生当众发言又总显得胆怯、紧张,抓住时机幽默一把,能够放松身心、调节状态。
4、比赛调节
内容适合的情况下,安排一些小比赛,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调节学习状态。
第三篇:《差异化教学》读书心得体会
《差异化教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差异化教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差异化教学》体现了格利·格雷戈等十数位差异化教学领域专家的智慧的书籍。
从方法论的角度系统地探讨差异化教学,并结合案例研究,为我们的大脑构建一个清晰、系统的“差异化教学”知识网络。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格利·格雷戈明确指出了教学中差异化的普遍性。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学校的发展,学校开始根据学生生理的差异来区分学生。
不同年龄和年级的学生被安排到不同的班级,学科从最初的混沌状态中被分成不同的部分。在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差异化教学思想开始萌芽。
教师可以认识到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差异,并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来处理这些差异。然而,标准化的试应要求阻碍了差异化教学的发展,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差异化教学才成为一种“帮助所有学生成功的思维方式和模式”。
格利·格雷戈认为,差异化教学是创造积极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安全”的基础。这里的安全包括身体和智力上的安全。
如果一个学生的校园生活不断受到欺凌、嘲笑和排斥的威胁,他就很难集中精力学习。其次,当个体感受到压力时,大脑的认知功能主要受情绪控制,学生的理性思维很难发挥其作用,这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障碍。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抱怨的问题:为什么教室死气沉沉,为什么学生不主动,不配合,为什么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不感兴趣?
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追求“中庸”之道,只有按照“中等”水平的学生设计教学,使高水平的学生感到无聊,因为在课堂上缺乏挑战,而另一部分学生因为难度太高,不合适压力太重,所以放弃挑战。
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注意联系学生的学习和学习目标,并计划为学生的学习经验,因材施教的解决问题。
当然,将这种“差异化”设计推广到每个人身上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教师通常采用分组的方法。教师可以提前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在课程任务设置中调整任务难度,学生觉得具有挑战性,同时又不至于超过其能力范围。
其次,格雷戈里等专家认为了解学生的学习优势也是差异化教学的必要前提。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优势知识,提供多样化的获取知识的途径。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差异化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差异化教学
广元市实验小学 周莉琼
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学习过程,尤其是对语文思想意义的领会,更是因人而异。近期六年级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我感到就学生个体而言,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对课文学习的认识和对课堂教育的领会,也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因此,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年龄及生理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将这些理念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在对智力水平、知识能力、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平等考虑的前提下,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照顾差异,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方式,促进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实现差异性教学。所谓差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差异,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对知识和技能基础不同的学生实行的分层次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又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呢?现根据本人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深入分析个性差异,科学设计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 在本人几年来的小学语言教学实践中,由于小学生客观存在的身心、认知、情感等领域各种素质发展的不平衡,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在课堂上,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优等生吃不饱,教师的过多讲解对于他们来说味同嚼蜡,不利于他们的更进一步发展;后进生认为进度太快,自己无法跟上,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越学越差,恶性循环导致他们对语文学习感到惧怕;对于中等生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呢?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会发现:小学生,在口语交际、阅读与写作等领域都存在着个体间的差异及个体内能力发展不均衡的差异;在兴趣爱好、学习方式上也存在着差异。有的口头表达能力强,理解文章却不得要领;有的长于阅读,却疏于写作;有的喜欢诗文,有的喜欢小说;有的关注人物命运,有的注重故事情节;有的倾向于独立学习,有的喜欢合作学习;有些学生通过口耳相传更能学好,而有些学生需要依赖触觉或动觉信息才能学好。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可以将学生分成ABC三层,A层即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善于发现问题,主动学习。B层即中等生,这一层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平平,课堂学习中注意力比较集中,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C层即后进生,这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针对这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例教学古代诗歌,对A层学生的要求是,理解内容,品味含义深刻的诗句,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背诵全诗等。对B层同学的要求是:理解内容,品味含义深刻的诗句,背诵全诗。对于C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基本理解诗歌的意思,能够熟读即可。这样目标不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跳一跳都能完成任务,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
二、结合个性差异中激发各层次学生创造能力
我认为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面向中等,兼顾优差生的原则。具体来看,就是让基础较差的C层的学生完成识字、在文章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句子等浅层次的任务;让B层的学生找出的自己喜欢的句子,赏析品味语言的妙处,最后再让A层的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质疑问难,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交流时可以让c层学生先回答,B层的学生补充,最后由A层的学生归纳总结,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同一篇文章中对较难的内容让优生去解决,较易的问题留给基础薄弱的学生。
三、小组合作中促进各层次学生共同进步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可依据学生的差异特点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不同层次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到。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但仍然难以调动B、C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主要在于大部分学生缺乏成功体验,导致产生“等待”“从众”等消极的心理。为此,我在实施差异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差异特点合理的优化了合作学习小组,采用差异组合式学习方式,有效的照顾不同层次学生,使其能够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差异组合式学习方式,通常是四人组成,其中一个为A生,两个为B生,一个为C生,他们的分工是:在各自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A生对B生“拔高”学习和C生的“达标”学习负有辅导责任,班级排座位的方法是以A生为中心或以C生为中心的“茶馆式”法。这种组内分层法,能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每位学生的能力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取长补短,完成学习任务。
四、针对个性差异中实施不同的评价方法
小学素质教育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以尊重学生主体,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进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该过分强调评价甄别和选拔功能。”针对这一教育理念,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呢?我们深知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尤其是阅读、写作水平,学生的差异十分明显,如果非要让一个某方面能力欠缺的学生,不折不扣地达到全班统一的要求,这样做是不合理的,是违背课改教育理念的,也是缺乏效率的,从心理角度分析,也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制定不同的富有个性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主动参与语文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个性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和提高。为此,我在教学中通常根据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采用小组评价、个人自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成长记录袋的形式,让学生记录下每次测试的情况,帮助他们分析自己所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我们每个教师就是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尊重差异,正视差异,实施差异教学方法,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第五篇:差异化教学
差异化教学
英语是一门交际工具、是一门实践技用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大量地反复地模仿,训练运用。
我教的其中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后来我决定根据实际情况对此班进行差异化教学,也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各自情况“因人施教”。并为自己订立教学目标,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尔后完成好单元的部分目标,从而达到完成总目标。
有一次上此班的课是一节认识新单词和新句子的新课,我先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读上一堂课教会他们的单词和一些简单的句子,让其他学生知道学习成绩好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对一些优秀的学生我会经常在私底下或他们家长的面前表扬他们。
跟着在教学生新单词和新句子的时候,我利用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等媒介让他们加深感观认识;通过分排、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通过做游戏、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运用语言能力。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随时根据情况变换学生的角色,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接受,达到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方面,我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不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在差生的教学方面,他们常常表现出缺乏进取精神、害怕困难和回避矛盾,缺少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盲目从众,不善于独立思考,上课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还有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注意到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他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我随时注意自我调控。为了激起差生的兴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单词。当差生回答正确时,我总是面带笑容地说:“very good”,他们往往因得到赞扬而激动,这样差生开口的习惯就会慢慢的养成,从而增强了他们学外语的信心和兴趣。
小学三年级的英语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应该以素质教育为主要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