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多媒体情境下的教学心得体会
编辑:眉眼如画 识别码:65-864881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4-01-08 15:04: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多媒体情境下的教学心得体会

多媒体情境下的教学心得体会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乐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以及原理。这种新的信息形式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乐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集中注意力,激发表达欲望,与教师形成互动,而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赋予的新的表达方式。

二、实现全员参与,实时效果反馈

多媒体技术的参与,决定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互动的、全员参与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让全体学生始终积极参与,解决了“饶幸心理”(即传统教学中一次只问一个人)和“失落心理”(某些积极踊跃发言的同学没有机会进行回答)两大课堂提问的弊端,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使学生在不断地参与中获得愉快的、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参与品质得到培养和提高。反馈信息能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处于最佳思维状态,进行及时调整课堂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这里所指的反馈是在课堂教学中的及时反馈,学生的思维状态、课堂的参与气氛、学习新知识后的情感表现等都是我们课堂教学反馈的“晴雨表”,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参与及时被教师掌握。

第二篇: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作者:李红霞

单位:宝坻区马家店初级中学

关键词:创设情境 合理运用 摘要:

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一、创设轻松地“课间五分钟”情境,活跃教学氛围。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培养合作意识。

五、创设师生亲身体验合作情境,营造创新氛围,共同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六、结尾烘托气氛,营造情境。

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整合优化政治课教学中还需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1.应注意与时事材料或客观事例相结合。2.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特点。3.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4.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实现各种教学情境的优势互补。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在中学课程中,思想政治是一门理论性、思想性强,而且是比较抽象的课程 对学生来说,政治课往往学起来很枯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始终是思想政治教师一个必需面对的课题。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与现实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容量和效果,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轻松地“课间五分钟”情境,活跃教学氛围。

要保障一节课45分钟的效率,必要地、充足地、有效地休息是必不可少的。提前5分钟来到教室,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钢琴曲、流行曲等,并配有优美的画面。实践证明,这种轻松情境的创设,不仅潜移默化地给予了学生美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程度、审美修养与能力,切实保障了下节课的45分钟的效率。在讲初一政治《自己的事自己干》时,课前播放一首《男儿当自强》,不仅享受美妙的音乐,更重要的是营造激励学生自强的氛围,由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入手,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给课堂注入了活力,形成了清新、向上与激昂的教学氛围,为上课做好铺垫。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这句名言深刻的揭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浓厚的兴趣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启动有关器官处于最活跃状态,能发动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自强不懈地进行学习。由于学生普遍觉得思想政治课比较抽象和乏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外部条件,以一种新颖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而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利用它的直观情境,以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信号对学生的综合刺激,能把课本中抽象的理论和原理用直观的视、音频的形式表现出来,为学生创造学习知识的的实际情境,支持学生积极地构建知识,进行问题求解。就能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原理变得通俗易懂、形象具体,便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自己的事自己干》导入

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贴近生活实际的两幅图片,分析树和爬山虎的生长状态有何不同,画面欣赏,直观形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同学们初步体会到我们要做象树一样直立生长,自强自立,不依赖他人的人,因为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从而引出这节课的主题。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所谓教学问题情境,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某个课题而精心设置的悬念、冲突、矛盾、迷茫等心理刺激。这些刺激包含着种种实际问题,且为学生感兴趣,设置教学问题情境的主旨,就是要把学生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实物图象或运动着的事物所吸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能清晰的展现实物图象,而且可以将社会现象以漫画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而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提高概括能力。在讲《自己的事自己干》第二个环节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两组漫画,内容分别为学生值日和新生报到的情景,图中的人物都是不能自立的表现,设计疑问:这些青少年身上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总结什么是自立?青少年要不要自立?通过青少年身上较常见的事例引发学生的相关体验,把学生要学的新知识变成他们的新问题,把疑难问题变成悬念或冲突设置出来,这样做,利用计算机提供给的问题情境,学生利用视觉、听觉等刺激进行交互式的学习和问题求解。一来“思维起疑难情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来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面临的问题产生联系,或同化、同构,或顺应、改组和重构;三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心理动力,如兴趣、情绪、毅力和接受挑战的兴致,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四、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培养合作意识。

初中时期的学生是半幼稚半成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错综复杂和矛盾交错的时期。这一时期,其感知事物的目的、记忆力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都得到显著发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是的,在崇尚自主的青少年学生精神世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融声、形、色为一体的功能,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有关政治知识的内容,不仅能启迪学生较好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而且能化难为易,帮助学生较

好的理解、掌握政治知识。在讲《自己的事自己干》“我”的自立表现时,根据课本内容提前设计了表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平时表现来完成,这样将很难的问题简单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五、创设师生亲身体验合作情境,营造创新氛围,共同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情境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特意、精心安排的,满含兴味、环节紧扣的程序中,自然地进入一个全新的认知,从而在学生不自觉中便激起参与的欲望,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而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在《自己的事自己干》比拼现场调查环节的叠衣服比赛中,学生和老师一起亲临现场的比赛,贴近于生活实际,氛围轻松,使学生产生参与的需要,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体验、感受自立成功的喜悦。使学习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记忆牢固。

六、结尾烘托气氛,营造情境。

教学烘托气氛,营造情境,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并以此行熏陶、浸染、教化之功。它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企及的,而这也正是我们实施课程整合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在《自己的事自己干》结尾的宣告下,送上老师的祝福,加背景音乐朗诵,让学生在理解自立重要性的基础上,增强自立的信心和勇气。最后以一首《真心英雄》结束,烘托气氛,到达高潮,让学生们在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增强自信,努力成为生活的强者,自立人生,从理性上升到感性。

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整合优化政治课教学中还需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1.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在思想政治课教育中,应注意与时事材料或客观事例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必

须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真实情境。设计真实情境,有利于克服政治课教学枯燥的理论讲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把真实的情境通过动画、图形、声音的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知不觉中学到新的知识,并内化到自己新的认知结构中,形成自己新的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特点。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方式,考虑在教学中如何与学生合作,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表述思想。我们在情境探究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认识到: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生之间的合作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在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应该设计一些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和充分的讨论,提取有效信息,来发现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在实际的多媒体情境创设时,我们往往容易忽略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实际上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才能对教学情境所展现的整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作出必要的反思,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体系,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3.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多媒体教学的情境创设,必须在形式、内容上,都应该有相应的不同的安排,这一点虽然是我们已有的共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又往往被我们忽略。这需要我们广大政治教师,努力更新教学观念,真正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展。

4.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实现各种教学情境的优势互补。

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各有各的长处,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传统教学手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决不能全盘抛

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如在复习课的时候,多媒体的大容量是有效率的,但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保证学生有思考和把要点记下来的时间,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影响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机地整合,可以有力改变思想品德课枯燥、干瘪的面貌,提高学生在学习兴趣、主体意识、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水平,创设情境,切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

第三篇: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心得体会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培训中,老师的案例分析是我受益匪浅: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授课教师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不仅教给我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旧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第四篇:情境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活动建构教学论心得 之对情境教学心得体会

活动建构教学论倡导构建“生命课堂”,强调要唤起学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存在方式,让课堂真正成为一个促进生命不断发展的场所,让置身其中的第一个人都体验到幸福和需要的满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建构心情境体验 为中心的范型。围绕“新课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崭新的变化,情境教学正成为义务教育阶段颇具生命力的教学手段。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创造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成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巧妙的引言,生动的开头既能吸引学生,使之全神贯注,又能启迪思维,使之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而且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打破以往常规、单调、机械、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课堂不会气氛沉闷,教学质量不会难以提高。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而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果,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在此谈谈情境教学的几点心得: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兴趣,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积极发言,那被调动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

一、导入情境

打开兴趣之门的钥匙五花八门,各显其通,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导入:

(一)故事导入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皇帝的新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丹麦有位著名儿童文学家安徒生,今天,老师讲个有关他的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舞会,一位小姐对他仰慕已久,于是大献殷勤,问他:“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地说:“谈不上喜欢。”小姐又问:“那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你们猜猜安徒生怎样回答的?(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今天,我们就一齐来欣赏《皇帝的新装》。在一片欢笑声中,学生们被引入进新的教学情境。

(二)抓住文题,激趣导入

课文的标题,往往与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它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在导入环节中,也可依据情况,从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直接在黑板上写下“走两步”,学生立即嚷道:“老师,错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则反问一句“走一步,再走一步,难道不是走两步吗?我们的作者好像连‘1+1=2’都不知道,还把题目写得这么复杂。是不是啊?”“不是!”学生肯定地回答道。“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做标题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此问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理解作者在悬崖石架上遇到困难时,父亲不抱他下来而让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自己走下来,以此来告诉作者也告诉读者“遇到困难,要学会自己去解决,要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克服,这样即使有巨大困难,也会容易战胜”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导入之后,自然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来,使原本较为深奥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了。

当然导入情境法远不止以上阐述的几点,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需要广大专家、教师的共同探讨。课文的教学是每个语文老师教授的重点,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走进课文,深刻的理解课文,这是所有教师的愿望也是难以达到的境界。由此看来,课堂情境教学是情境教学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二、课堂情境教学

1、让现实生活走进文章,以情动情。

初中语文教材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多是贴近中学生的生活的文章,所以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到课内,自己的亲身体验像润滑剂那样,不断加速运转,就能引起学生相同的情感体验,那么学生就可能真正地理解文章,达到情感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当好学生情感的调动者,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来体悟文中之情,“披情入文”以达到情感的共鸣。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轻松愉快。

2、让美妙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文章的氛围中。

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与文学本就都属于文艺,其中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音乐作品是音乐家、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景,创造气氛,还能使不同的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所以在我们的教学完全可以在有的时候利用音乐与文字的优势,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播放,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文章,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把音乐语言与文学巧妙融合,教学中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让生动的影像图画带学生走入文章的境界中。

可以说,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课堂教学时可以用一组组的图片、镜头甚至是一些影视的片段来展现文章所表达的内涵。语言文字是一种理性的表达,缺乏直观性、形象性,学生在理解一些文章时往往会有一定的困难,而借助影像图画,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影像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

4、课堂中形象的“角色”扮演。

有位教师上课后走上讲台,说是上课要用报纸,但忘了拿,然后让课代表去办公室拿,学生犹豫了片刻,问取什么报纸,什么时间的报纸,这位老师均未明确回答,只是教学生去拿。结果学生对老师群起而攻之,批评老师只说一个报字太笼统,不具体,不能明白教师的意思。而后老师随即指出平时同学们在作业中,生活中经常会犯这样的写话、说话不具体,不完整的毛病,在“报”字前面加上一句话,表明什么报纸,在名词前加上一些确定具体意思的话,意思会表达的更加具体,句子更加丰富,这种直接形象的教法使学生恍然大悟,自己不知不觉中配合老师扮演了情境中的“角色”并从“角色”扮演的亲身实践中收获重要信息。

课堂情境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努力积极探索,创造出适合学生并且富有感情的课堂情境,那么学生便会自主探索,愉快学习。

第五篇:浅谈多媒体辅助下的小学数学情境设计

浅谈多媒体辅助下的小学数学情境设计

202_

浅谈多媒体辅助下的小学数学情境设计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多媒体辅肋教学已经在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多媒体信息技术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将其应用于数学课堂必定为新一轮的数学课堂改革教学传统发挥出强大的生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求,加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推陈出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推行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手段的教学改革,是切实可行的方法、方案、技术和工具,是营造新的数学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

【关健词】 多媒体信息技术

新课标

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通过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从而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优点很多,能够解决常规课无法达到的目的。比如,培养学生信息资料的获取能力,自我研究的能力,网络的强大的交互功能,为教师在新环境下利用新手段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广大教师都在努力探索,以求能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得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伴随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现就几年来我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下的数学课堂的情境设计,谈谈我的做法:

一、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体验数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比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利用多媒体录象,创设了一个商场购物的情境,出示商品的价格,通过解决售货员问妈妈的这样三个问题“你应该付多少钱?”“找给你多少钱?”“你还有多少钱?”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再如,我在教学“平均分”时,我们利用步如飞录像创设一个“春游”的现实情境,让学生看看准备带些什么食品和水果,经过简短的讨论后学生马上回到以下几个问题“总数是多少”、“怎么分的”、“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还有没有剩余”。我用最少的教学时间完成了从生活原型到数学模型的过渡,对于“有效的数学教学”是非常关健的。

利用多媒体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情趣盎然。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方法,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趣味的问题情境,引导自主学习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具有一种积极作用的情感,而学习者的情感又往往作用学习的结果,情感的产生又是受特定的情境所限制,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如果有一个他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他的学习效果肯定非常的好。在数学教学中,如把学习内容放入到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以展示优美的图像、动人的声音、有趣的动画,是创设趣味情境的首选工具。

如教学“7的乘法口决”,一上课,课件演示,学生看大屏幕,白雪公主和并排站立在草地上的七个小矮人,每个小矮人手里拿一个气球。

师:屏幕上漂亮的白雪公主有几位好朋友,是谁呢?

生:七个小矮人。

师:数一数,他们都来了吗?

师:七个小矮人每人手里拿了一个气球,观察气球上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师:如果每人再增加一个气球呢?再增加一个呢?……

(随着学生数数,气球上依次出现7、14、21)。

生: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7。

师: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

生:28、35、42、49。

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

生:7

师:从这组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呢?3个7呢……

生:1个7是7,2个7是14……

在这一情境中,我成功地把生活化的情境转化到“找规律,再填空”的数学问题中,让学生步入了“数学味”的情境,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学生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

再如,我在“容量和容积”的教学中创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课件演示:森林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冠军争夺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进行“喝酒决赛”。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醉,猴子喝了2杯就开始醉摇晃了,老虎得意的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狮子很不服气,气吁吁的说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所以我是酒仙!”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认输,打起来了,于是同学们为了平息这场争斗纷纷主动的学习起来,容积这一数学概念很快的被引入到课堂中。

真是“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不但可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更在于制造新知识与学生求知心理的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中来,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

三、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开放问题情境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寻求多种答案。例如,我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在学生了认识了各种币值后,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多媒体出示):

苗苗:阿姨,我买一张邮票。

营业员:一张邮票的价钱是8角。

苗苗:啊?在人民币中,有1角、2角、5角,就是没有8角呀,这怎么办呢?

师:是啊,怎么付8角呢?你能帮苗苗吗?

学生经过思考、交流后得到了:拿8张1角,4张2角,3张2角张1角等多种的方法。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开放的情境,可以多方位的解决学生学习过程碰到的问题,如上面的的课件中非常方便的显示学生拿钱的方法,直观形象,生动快捷,学生的思维在开放的情境中无拘无束,纵横千里,自由驰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拓宽思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创设想像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数学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东西,如一些小故事“小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因此,我们需要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如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

时,创设一个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情境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做法是运用课件,我从故事导入,“唐僧师徒分梨”,唐僧师徒四人行走在一片荒草丛生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的来到师傅面前说:“师傅,口太渴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不一会儿,就背来一袋大梨,悟空说:“这里头的梨有重0.1千克的,也有0.10千克的,还有0.100千克的……”悟空的话还没有说完,八戒就抢着说:“我老猪的肚子大,我要吃最大个的梨,就是重0.100千克的那一个!”沙僧也不愿意了,沙僧说:“凭什么你要吃最大(重)的?要吃最大(重)的,也应该是猴哥,劳苦功高的吃最重的0.100千克的。”

两个人就吵起来了,悟空和唐僧在一旁哈哈大笑……至此,教师适时的提出问题:“悟空和唐僧为什么哈哈大笑?”

由于小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课一开始,学生就为富有个性的人物及其对话所吸引,每个情节似历历在目,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每个梨一样重。”“都一样重(大)还吵,当然要人笑话!”老师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这些梨是一样大的?”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而不能,教师趁势而入,因势利导、展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将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就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再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分类时创设以下情境(课件展示):“鸡鸭智斗狐狸”故事,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话说一只狐狸抓住一群鸡鸭,正准备吃掉它们,突然想起狮子布置给它一道题,让它把一些三角形按一定的标准分开,它还没完成,正好让鸡和鸭来完成,如果它们做不来我再来吃掉它们,如果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就放了它们,这样狮子也不会吃我。不一会儿鸡和鸭都交上了自己的答卷。老师问最后剩下谁,谁被吃掉了?

鸡是这样分的:

鸭是这样分的:

问题一出,学生思维活跃,经过讨论最终知道了鸡是按角分的,鸭是按边分的,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正迁移。还有没有其它分法,再一次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在课件上直接进行拖拉三角形,进行分组,找到其它分组的情况:按有无直角分,按锐角的个数分,按有无钝角分等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由此可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出的多媒体课件,用于创设想像的问题境很令学生喜欢,上述课件就借用了学生扶危济困的心理激发学生很想帮助鸡和鸭不被狐狸吃掉的心理,领着学生走近三角形分类的标准,最后课件上出现鸡和鸭一起用分好的三角形压倒狐狸的身上,一边搬一说自己的分类标准,聪明一世的狐狸被众多的分类标准搞晕倒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获得了传统课堂中从来没有获得过的情感体验,对于解决数学问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网络创设虚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是艺术”,信息技术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为整合各类学习资源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起到非常积积的作用。如教学《生活中的负数》一课,我就充分利用网络创设情虚拟的情境。

情境一:网络课件展示首页,稚气的英文儿歌〈〈苹果熟了〉〉音乐背景下,成材小学的教学楼熠熠生辉。北就有一位小朋友特别想到海南去玩,他都想了好几年了,我们看看他是谁。(播放大头儿子在海边玩耍的录像)接着教师打开的邮箱(展示大头儿子发给我的电子邮件)内容是:

*老师,圣诞快乐!现在北京已经是寒冷的冬天了,寒假里,我想到海南玩,海南的小朋友欢迎我吗?听说你那里气温还挺热的对吗?这是从网上搜集来的关于明天我国部分城市的气温预报图,你能帮我认一认吗?

大头儿子

202_.12.25

教师打开邮箱附件的气温预报图,读出带有标志城市的气温预报。看一看从北到南气温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情境二:(大头儿子想聘请老师为免费的向导)

大头儿子到海南以下想聘请我当他的向导,我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可以我就当他的免费向导,同学们想听一听吗?昨天晚上我和大头儿子在网上进行象棋比赛,双方约定好5局3胜,昨天已经下了三局,想看一看结果吗?(如下表)

大头儿子和我下棋比赛结果

大头儿子

*老师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比赛结果

你觉得后面两局大头儿子至少要胜几局才能请我当他的向导。学生在设计比赛时就慢慢到理解了“输赢”也可以用下负数来表示,也逐步的学会了用正负数表示某些问题。

网络—一个学生成长离不开的地方。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活动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和扩展,网络上的学习材料多媒化、多样化、超文本化,为学生获得丰富多彩学习材料奠定了基础,为学生了解社会,理解教材起到有益的补充。上述案例中充分利用网络推出一个大头儿子这一学生喜爱的形象,通过实时的电子邮件的收发,获得气温预报图,丰富了学习材料,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有效的补充课本的不足。

教学中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创造良好的数学情境,能有效的化枯燥的为有趣,化呆板为生动,化复杂为简单,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处于快乐、兴奋的学习环境,非常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其它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中国电化教育》

3.《计算机辅助教学》

多媒体情境下的教学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