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教学交流及观摩活动的心得体会
编辑:雨雪飘飘 识别码:65-716931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9-27 00:52: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新课程教学交流及观摩活动的心得体会

新课程教学交流及观摩活动的心得体会

莫洪祥

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启动,2011年1月7日至9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新课程教学交流会及新课程教学观摩活动,听了三位专家的专题报告之后,对于物理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

本次物理新课程教学交流会中,三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他们分别是:杜金山,马桂君,朱建廉,现对他们的专题报告汇报如下:

杜金山老师的报告为《现代课堂的构建与教学——探索教学改革“途径与方法”的实践》,上午从8:30分开始一直到11:50分,时达3个小时的激情演讲,受到了在场观众的好评,从整堂的报告来看,杜老师借助温总理看望钱学深的例子,从教育质量和水平的角度深入地分析了目前教育的现状;其次以自己2003年期间的校长经历,具体分析自己在校长期间大胆尝试教学改革的过程,大胆尝试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杜校长还对当前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的对比性研究,中国孩子严重缺乏民族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杜校长无愧是当下教学改革的先驱。

马桂君老师的报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学观摩课,第二个阶段为《新教材课例分析》的专题报告。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的教学观摩课中,从教学设计,马老师首先对牛顿三大定律采用引导的启发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回答出来,学生回答之后,马老师对学生的答案一一作了补充和说明,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把牛顿三大

定律以及相关的理解呈现出来,然后就以7个典型的例子对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解析。从整堂课的呈现方式来看,马老师用词非常有讲究,比如关于牛顿第一定律,我们一般说,通过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了什么?而她却这样陈述: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什么?显然这两种陈述方式截然不同,从物理学史的角度来看,后者的陈述方式更体现出牛顿的伟大贡献,后者的陈述方式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在第二个阶段《新教材课例分析》中,马老师主要是从探究学生实验的角度作了大量的分析,通过马老师对学生实验的分析,我明白了在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探究实验的重要性。

朱建廉老师的报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圆周运动”及其“线速度”》教学观摩课,第二个阶段为《思考 〃 实践 〃 感悟——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研究》的专题报告。关于第一个阶段的观摩课中,朱老师主要采用“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即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文本资料回答,从整堂课来看,在朱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指导下,学生获得了应有的实际学习需要。在第二个阶段中,朱老师主要讲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如何备课,如何教学,从他的讲解中我感悟到:要想上好课,就得首先备好课,要想备好每一堂课,就要研究如何备课。花数年的时间备好这一堂课,终身就不需要备课。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观摩活动,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传统的教育理念慢慢地在逐渐淡化。在以后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会把我所学到的东西渗透到我的工作中去。

第二篇:参加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参加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石场乡中心完小 施鹏博

2012年9月14日——16日,我有幸去潍坊参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观摩活动。在三天的学习中,先后聆听了5位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或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知名优秀教师的不同风格的示范课5节。被大师的独特而精彩的授课所感染、所震撼,他们演绎了一幕幕在新课程教育目标引领下践行课改的精彩历程,一堂堂凸现“原生态”、彰显窘异风格,“读”来令人振奋而情绪高涨。下面简单介绍我的几点体会:

一、毋庸置疑这些示范课,非常直观、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新课改目标宗旨: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学习能力提高,真正做到以学生主体发展为本——凭借执教者的循循诱导,鼓动学生积极参与,不断质疑、思考,学生有了自觉的探究意识、探索言行,学习兴致被激活了,自然会充满灵动、活水荡漾,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真的觉得非同一般,鼓舞人心。我从中感悟很深,受益非浅,事实就该这样。课堂教学还其本来面貌,体现“原生态”教学特性,没有一点做作与拖泥带水;教学过程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如此宽松、民主交流讨论协商、人文化的情境氛围之下思考、体验、探索、自觉学习,全体学生都在进步与成长,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崭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尤其敬佩这些在小学界堪称大师的特级教师们,他们有着精湛的驾驭课堂教育的组织管理与语言表达的能力,名不虚传,可见其平时深厚的教育功底与令人惊叹的教育睿智。

二、这些名师虽然他们和孩子是第一次接触,但总是能很快地了解孩子,也让孩子了解他们,熟悉周围的环境,放松心情,自然轻松地过度到课堂。有时问的问题既激发孩子的兴趣,又很睿智的进入到新课学习中,润物细无声,没有娇柔矫作之嫌。特别刘德武老师在给孩子上课时,和他们是那么的亲近,对他们是那么慈爱,好象爷爷在给孙子讲生动有趣的故事一般,牢牢地吸引着孩子们。课堂上,孩子是聪明的,老师更是睿智的。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有时有点出忽意料,老师们总是细心地呵护着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尽情地展现自己,同时又很有策略地把他们不知不觉地引回来,时时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自己去探索,从而解决问题。

三、深刻的把握教材,并融会贯通到教学中。听北京特级教师田立莉老师的课,你会感到她对教材了然于胸,并做到融会贯通,才达到对知识深入浅出的、有系统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深刻的理解。使我感到田老师有很深的课堂教学功底。

四、听课回来有一句话一直在耳边围绕:“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语言诙谐幽默,还伴着徐长青老师生动的肢体动作。他再鼓舞学生积极踊跃展现自我,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营造一种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课堂氛围。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整节课活动、游戏中,矛盾—突破—升华,无处不显现出教师的智慧和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课堂成为创造智慧的场所。我想上课的学生一样终身难忘,这节课让学生终身难忘之处就在于他们从中领悟到了知难而退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真谛。徐老师这节课后面的教学没有过多的教具演示和媒体展示,也无“精心指导”和“反复叮嘱”,但学生探究意识的效果就会那样的神奇。原因何在?是数学思想与方法在学生思维中发挥了奇效。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探索活动中,展开想象、激活思考、享受成功的快乐,深刻地体验到了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作为现场学习的我庆幸能有机会参加学习,来此学习,长了见识,拓宽了眼界,收获颇丰,我们有许多感慨、许多感动,却无以言表。一天的学习不足以吃透,我们只好把这些优秀的前瞻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带回来,慢慢琢磨、学习、研究,并与同仁共学同享,以此践行我们的课堂教学,让我们的孩子从此不再害怕学习。

2012年9月18日

第三篇:外出观摩交流心得体会

外出观摩交流心得体会

水村小学 陈娟娟

温情相遇,激情碰撞。今日西小一行,从听课到讲座,真是一场听觉与视觉的盛宴。从硬件到软件,从教室墙壁上孩子们的书法、美文的展示到四位教师的讲座展示,诗一样的场景,诗一般的语言,让我如沐春风,身心再一次受到了全新的熏陶和震撼。

听了董晋蒲老师执教的《徐悲鸿励志学画》这一课,我深深的被董老师恰如其分的引导,高超的课堂驾驭艺术,及时且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评价所折服。董老师的课堂朴实、自然、大气,整节课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讨论,自读自悟,潜心会文。在老师的悉心启发引导下,领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与文本展开对话。课上董老师三次资料的补充,从学画时遭到外国学生的嘲笑,到参观画展后的落下疾病,再到成功后的画作;从刻苦勤奋的个人精神层面,到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都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董老师的课堂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让学生们“悟”得其神,“练”得其法,学生的个性与学生智慧得到尽情展现,课堂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三位老师的讲座就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她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可谓是异彩纷呈。朱新霞老师的“读”,看似简单,实则颇具心思;李新艳老师的“字”,自成一体,来自勤奋钻研,下了内功;凌阿丽老师的“缘结一节课”“践行十分钟”,来自对学生、对教育事业诚挚的爱与追求!张江霞老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我们大开眼界之时,又突然顿悟。不愧为语文教学教改园地的领头雁。她的引领必将让阳城教育走得更远。

今天的教研起到了拨开云雾的作用,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引领着我们教学的航向,今后一定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落实学生能力的培养,从点点滴滴做起,功夫下在平时。以前的我,像张江霞老师说的,只顾埋头拉车,很少抬头看路。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以后我要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感谢教研室今天为我们提供了交流与成长的机会。让我们共同听课观摩,听名师们的精彩纷呈的讲座,让我感觉我们确实不应只顾埋头赶路,应该抬头看路。教师是学生走进知识殿堂的敲门砖,我们应首先叩开学生的兴趣之门,让他们爱上语文,爱上读,乐于写,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打动学生的心。让我们带领他们,爱上语文,乐于读,喜于写,相信那时我们都会收获满满。

第四篇:观摩交流

简报

试量中心校试量中心校全体教师

到鹿邑伯阳学校进行新课改教学观摩活动为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试量中心校利用假日时间,组织教师到鹿邑伯阳中学新课改观摩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了试量中心校的新课改教学实践活动。

几年来,试量中心校教师积极学习新课改精神,研究鹿邑县《高效课堂六步教学法》理论,不断探索实践新课改下的教育学的形式,现在,老师在进行课改实践中出现了新老教学理念的冲突,理念与实践的脱离,新形势老教法的混搭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打消老师心中的疑惑,进一步推行新课改,10月19日,试量中心校利用周六学生离校时间,由田家印校长牵头并亲自带领试量中心校七、八年级所有教师到鹿邑伯阳中学进行新课改观摩交流。上午,试量中心校教师十八人,分别于第二节和第四节共听伯阳中学二十五位教师上课,第三节两校教师进行了心得交流活动。下午,试量中心校全体教师,召开了一次新课改研讨会,会议提高了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坚定了教师新课改的决心。

这一学期,中心校将采取派老师出外培训,请名师来校讲演示范,与兄弟学校交流,学校政策引领等多策并举来促进新课改,确保新课改的顺利推行。

试量中心校2013年10月20日

第五篇:习作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习作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林婉露

2015年4月22日至4月24日,我有幸参加广西第五届小学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目睹了老师们别具一格的风采,各位老师用他们的智慧诠释着对课堂的理解,他们精心的设计,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我们深深地为之折服。短短两天的学习,开阔了我的视野,也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觉得这几节课的学段目标总体把握还是比较准确、恰当,重点突出,能创造性开发、处理和运用教材,着力激发、点拨、诱导学生,重视习作的过程和方法,良好习作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体现了指导-习作-讲评的环节,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比如:《场面描写》这节课,教学设计体现了老师很好的语文功底,无论是课的引入,还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都能感受到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魅力所在。值得学习的是,老师舍得放时间让学生明确要求,并有意识地提示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和积累的词句,教给方法,真正发挥了文本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到了一课一得。

二、课堂训练扎实有效。

1、注重激趣,创设良好的写话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写作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因素的优化,重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的情趣,巧妙实现“要我写”向我要写的升华与过渡。有了好的氛围,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写话激情,最终迸撞出思维的火花。如《魔盒里的秘密》,潘老师把魔盒引入课堂,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兴趣。贵港市的张展明老师写人物外貌特点时又以自己的外貌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快乐表达;陆金莲老师在知道劲舞描写时,以桂林山水的象鼻山贯穿全文,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美丽,也体会到景物的描写方法。

(二)、寻找生活中的习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心实感。”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如黄冬老师执教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以《灯光》这篇课文为例,激起学生的记忆。学生明确要求,习得写法后,又出示孩子畅所欲言,一步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关注,认真感受,从生活出发,擦亮了学生观察生活的眼睛,也打开了学生观察生活的思路,使得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提炼出很多用于习作的素材。再比如李银花老师执教的《我喜欢的一个人》,能创设劳动的情景,让学生一边感受语言的魅力,一边学到写作的方法。

(三)、引领清晰,点拨得法。

利用范文的引领和示范,引领学生读、赏析、悟、写,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加工材料组织成文,从例文中借鉴有用的方法,由扶到放,这样的方式基于学生现实生活,又指导学生的习作,学生乐于接受。如:黄冬老师执教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通过巧妙地分阶段指导,利用《背影》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动作分解法,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展开想象把特点说清楚,再抓整体,教师适当点拨,告诉孩子可以先总的说,再细细地说,也可以先细细地说,再总的说,不知不觉渗透观察、写话的方法。这样先说后写,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体现了作文指导的梯度。

(四)提高自主,培养修改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学生习作实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强调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次老师们都能舍得留下出时间给学生进行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评赏。比如:南宁市杨老师指导的《愿望》,就让学生先按照评比的要求修改,然后展示,全班同学再修改,这样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评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总之,老师们的课堂表现亮点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更多,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细细品味。下面就谈谈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习作教学要把准课标要求,不随意拔高、降低

《语文课程标准》对观察的要求在第一学段仅仅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不同于《语文教学大纲》的“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不难看出,课程标准更侧重学生观察的兴趣和态度,关注学生对周围事物即生活本身的观察,不在观察的顺序方面过多要求。直到第二学段,仍然坚持“观察周围世界”,第三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始终没有观察技法方面的要求,所以我觉得在低段提出按一定顺序,条理清楚是否拔高了要求。再如,排比句式在中段应仅仅是认识而已,是否一定要让孩子掌握呢?

2、习作教学要指导到位,增强语感的训练。小学生怕写作文的根本原因不是“没有生活”,而是“不会用笔表现生活”。教会学生如何用笔将自己现有的生活“说出来”,并尽可能说得好些,才是小学教师写作教学的任务。而习作教学难,难在课堂生成的捕捉和处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我想习作教学教师应主要从习作和修改这两方面入手,习作就要求我们要打开学生的思路,做到一课一得。

新课程教学交流及观摩活动的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