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摘 要:以传统的问题教学法为依据,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导学提纲―基础知识的全面检测与过关―重、难点精讲―重、难点分层运用―分层作业的布置与培优辅差”五步式的“分层导学法”,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关键词:导学提纲;基础知识;难点精讲;分层运用;分层作业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学理念随春风吹到我校。通过学习洋思中学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对我影响很大,学习这种先进教学经验,根本在于改变观念,要实实在在地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这学期,学校在七、八年级中开展“分层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分层导学”教学模式作为新生事物,老师们感到有些茫然,无从下手。教师学习是前提,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听游董事长的讲座,再派年段代表到洋思中学学习。这样,全体老师先从思想上学习新理念,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由于没有经验、只是听了几节讲座,如何上课?心中没谱。因此,我选择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单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进行尝试教学,因为这部分内容较浅显,学习目标的提出有可能通过自学完成,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导学提纲指引下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预习环节)
教师在学习目标的提出方面、注重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个课题时,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1)实
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其装置的选择;(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自学能独立完成;第二个问题具有开放性,计划在课堂交流中完成。
二、基础知识的全面检测与过关
教师在提纲方面一定要注意既要与教学目标联系又能让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轻易得到答案。如制取二氧化碳你可以问学生这样的问题;(1)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
(2)根据原理你应选择怎样的装置。(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与制取氧气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三、重点、难点精讲
对于一些学生自学没有学会的知识点老师在这里就要起到点拨的作用。首先,老师要成为一个与其他同学身份相同的学习者,以便放手让学生进行教学讨论。例如,当学生提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会与制取氧气混淆时,这时老师就要给学生提示,学生有了提示,就可以进行思考讨论了。
其次,老师还是一位引导者,以“生”的身份,对于一些模糊的认识进行质疑,引导讨论。如:老师引导学生说:“刚才有个同学说长颈漏斗可以随便摆放,你们觉得对吗?如果不对,长颈漏斗应该怎样放呢?为什么要这样放?请大家讨论后再告诉我。”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找答案。
最后,老师还是一个合作者。老师要走到学生中间来,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的信息,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
四、重点、难点知识分层应用
结合课后习题及以下问题完全可以把问题搞清楚。
五、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可以结合学生练习册勾出一些分层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批改,从而全面了解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
通过批改作业后对于优生可以适当拔高,对于后进生要把知识点再讲一遍直至完全搞懂为止。通过这六个环节的学习,学生体验到成功,参与热情高涨,能力得到培养,效果较好。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1)分组讨论时,说闲话的现象较多。(2)有些学困生不愿发言,也不知如何发言,小部分学生游离于小组之外,不参与学习讨论。(3)讨论轰轰烈烈,但有价值的东西较少。(4)在合作学习上,学生表现的机会不均等,优生独霸课堂。(5)时间不好调控,一课时内容要用两课时完成。
通过本次学习,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在以下方面去努力:
“分层导学”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与学生的角色的成功互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了提高,并逐步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确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但“分层导学”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模式的形式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会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情况。要把“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分层导学法”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展开教学,在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性学习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无疑而生疑,由思疑而释疑,从而逐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编辑 杨兆东
第二篇:化学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法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我们根据教育理论中“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的原则”和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内分组理论”,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化学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我采用了“五段式”教学模式。
根据班级中好、中、差三个层次组学生的实际,依据信息论关于人体机能的五个阶段:信息输入,信息交流,信息放大, 信息反馈和评价,确定了“分层教学”新授课课堂模式的基本程序――“五段式教学法”,即:分层设疑、依纲探究――分组讨论、引导点拨――启发诱导、归纳小结――分层练习、评讲深化――巩固引申、应用创新。
一、分层设疑,依纲探究
1、设疑激趣。思维自疑始,教师应用各种事例、实验等巧妙地设疑,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依纲探究。应针对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自学能力,在提问角度和难度上有所区别。如:在《氯气》一节中,三个层次组的探究提纲为:
基础组:
1、氯气是由什么原子构成的?
2、制取氯气的原料是什么?
提高组:
1、制取氯气实验用了哪些仪器?
2、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用什么物质做干燥剂?
超越组:
1、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为什么用饱和食盐水?
2、制取氯气实验装置和启普发生器有何异同?该装置适于制取什么样的气体?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制气装置?学生自学时要做到: 逐字逐句认真读课本;积极思维动脑想问题;随时思考动笔画重难点;读完课本尝试做习题;不懂的地方及时问。
二、分组讨论,引导点拨
1、四人小组讨论。此环节相当于信息论中信息交流,是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形式。讨论的方式是由前后排四个学生为一小组,每小组安排一名小组长,主持本组学生讨论。各小组依据提纲,交流和讨论学习的体会和遗留的问题。
2、教师引导点拨。当学生持有不同意见争论不下时, 教师应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其方法如下:定向阅读。讨论到一定“火候”时,可诱导学生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重读课本。提倡边读,边思考,边分析,边讨论。通过增设实验、改进实验、重做验证实验,并再读课本, 辨清模糊认识。
三、诱导分析,归纳小结
小结是信息的放大,是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经过探究、讨论后, 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零散的认识层次也是比较低。因此, 需要教师引导, 学生进行讨论归纳, 将零散知识点, 串成线,织成网,以利于学生的知识内化。
四、分层练习,评讲深化
通过各种形式训练,了解学生学习知识达到的程序,并及时矫正,促其知识的内化。在信息论中,此环节相当于信息的反馈和评价。
1、分层练习。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不同难度的三套题目分别对三个层次组学生进行测试,取得反馈信息。
2、评讲深化。试题评讲方法:一是教师将三套题答案公布出来, 让学生自我批改,自我评估;二是小组长掌握答案,同学间互批。小组长组织本小组讨论,分析错误原因。教师巡回指导, 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和补偿性教学。评讲内容:每节课准备1~2 道压轴题,教师着重分析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方法或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悟出道理。
五、巩固引申,应用创新
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或概念有较好领会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有一定难度、综合程度较高的问题,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情景中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达到学以致用,学有创新之目的。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创设新情景,用课堂里获得的知识, 改变条件, 提出新问题, 让学生随堂解决或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或生活中的现象。如:
1、久置氯水应该有什么变化,写出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总之,化学教学采用“五段式”分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充分发展,能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第三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地理课堂“问题导学”教学的实践心得
地理组:赵燕利
自2010年8月开始,我校为加快新课程的研究步伐,积极落实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理念,大力推广“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作为新教师的我收获很多,我也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谈一谈我在“问题导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导学案——学生自主探究的“导航仪”
“问题导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为前提,充分了解课本知识,小组讨论解疑释惑,课堂上也小组为单位进行展开,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发现在导学案设计编写时,要有鼓舞性启发性的激励文字,这样便于学生主动完成导学案,鼓舞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一直充满激情。问题设计要有层次,这样便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精心编写的导学案,可以有效地控制好课堂教学节奏,使教与学协调同步、教学合一。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学案组织学习时,要从说话指挥——点拨指导——激励评价——关注细节入手。教师作为导学案教学的组织者,要在学前、学中、学后运用知识点拨、学法总结性的话语来指导全班作环节性推动,安排学生上黑板展示讲解,安排小组发言,从而保障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在贯穿于整节课各环节的学习探究中,教师都应适时地给学生以必要的点拨指导。在课堂上根据学情作练前、连中、练后的点拨性评价,在学生板演时作点拨评价补充。对学生点拨评价时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导学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的原则来组织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导学案”——这一“导航仪”的作用。
二、“问题导学”——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问题导学”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而得到实施的。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主要特点如下:
1、各有所展。“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从教学整体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公平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导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是一-1-
种主动达标的行为。比如,我在讲《数字地球》那节内容时,最后设置的问题是“假如你是‘数字地球’的代言人,请为它编一句广告词?”每一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了广告词,这给学生一个公平的展示机会,也满足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融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精华。“问题导学”教学法在传统的启发性教学上,既要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又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的互动关系。变“带着知识走近学生”为“学生自己走进知识”。
3、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导学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可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个体、群体在活动的进行中形成对知识和经验的感悟,并回归现实生活,解释客观实际,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形成新的经验。
三、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在于它变“学会”为“会学”。学生根据“导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并且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
其次,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自主完成导学案的“自学”阶段到整理、概括知识点,甚至到小组合作探究的“共学”阶段,“问题导学”能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再次,“问题导学”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导学案”注重了知识的能力价值,引导学生重视对问题的分析、探讨和解决,使学生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习能力。
除此以外,“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听课,完成作业,而是自主的学,合作探究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同时也就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满堂灌,而是实时的点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导学”教学让学生自学自练,合作互助,板演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了自学能力。“问题导学”教学老师讲得少,学生练得多,学习过程活跃而实在,检测手段严格而实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大大提高。
总之,我觉得“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教学的实践运用,充分证明了“问题导学”教学科学、实用,真正实现了知识探究与方法探究的和谐融合。
第四篇:语文导学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给学生一个机会,还老师一个惊喜
语文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自去年十月份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来,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在全校乃至全县得到广泛的好评和推广。运行之初,我不敢妄自评价导学案的价值,只是觉得茫然而困惑,具体情况大致是;1;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这样是否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是在真正意义的研讨,2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保证预习质量。3.不同班级及教师如何对同一份导学案进行完善和个性不改。4如何更有效地避免两极分化即;好的更好,坏的不坏。也就是所说的尖子生冒尖,学困生脱贫。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全组成员在校领导的带领下讲评讲评,讲讲评评。最后形成了我校自己的风格。渐渐地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老师讲得少了,学生问题多了,思维活跃了,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视野开阔了,随之而来的学习兴趣浓了,当然了成绩更是可想而知了。真可谓是;给学生一个机会,还给了老师一个惊喜!
伏龙泉中学
申报人:李颖 2012年4月12日
第五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心得
自开学到现在高一数学一直实行问题导学课堂的授课模式。我也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谈一谈我在“问题导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导学案——学生自主探究的“导航仪”
“问题导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为前提,充分了解课本知识,小组讨论解疑释惑,课堂上也小组为单位进行展开,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导学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的原则来组织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导学案”——这一“导航仪”的作用。
二、“问题导学”——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问题导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而得到实施的。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主要特点如下:
1、各有所展。“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从教学整体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公平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导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是一种主动达标的行为。
2、融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精华。“问题导学”教学法在传统的启发性教学上,既要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又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的互动关系。变“带着知识走近学生”为“学生自己走进知识”。
3、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导学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可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个体、群体在活动的进行中形成对知识和经验的感悟,并回归现实生活,解释客观实际,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形成新的经验。
三、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在于它变“学会”为“会学”。学生根据“导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并且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
其次,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自主完成导学案的“自学”阶段到整理、概括知识点,甚至到小组合作探究的“共学”阶段,“问题导学”能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