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我变成了一棵树》评课稿(通用)(5篇材料)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65-829721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2-09 10:29:0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我变成了一棵树》评课稿(通用)

《我变成了一棵树》评课稿范文(通用8篇)

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我变成了一棵树》评课稿范文(通用8篇),欢迎大家阅读。

《我变成了一棵树》评课稿1

一、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别人的看法,从而使思维更广阔,认识更深刻,学生之间的互议和交流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时也促进了全员参与,提高表达能力。

二、不足之处

同学想画面的同时,又让他们想心里话,后一问题响应者比较少。原因是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同学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分开进行,后一个问题,可以让同学在默读文后进行,可能效果会好一些。说自身的内心话既是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同学对语言情境的感情体验。

三、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出示自学提示(两个中心问题),让学生走进课文,从文中找出问题答案,解决本文重难点;接着再次读文,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的精彩语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完课文后,让孩子们积累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或诗句,丰富自己的语言。最后,发散孩子们的思维,进行一次小练笔《假如我是一棵树》,抓住“读写结合”点,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

《我变成了一棵树》评课稿2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是本文寓意深远。课文以小树为线索,实质是写残疾男孩。小男孩成全了一棵树,母亲成全了小男孩。两条线索交织着讲述着同一个故事:成全一个生命。读完课文,你的灵魂会感到震撼:为那棵差点被夺去生存资格儿最终高大挺拔的树苗的坚韧,为那位终于成功了的残疾男孩的自信和阳光,更为那位成全了一棵树和一个孩子的伟大母亲。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立了三个目标。一是在阅读中感受孩子的坚强和乐观,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体会自信、乐观的心理情绪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培养健康心理。二是在读书中感受作品语言的质朴与含义的深刻,把握文章结构线索上明暗两条线交织着讲述着同一个内容的特点。三是从语言文字中去体会人物的情感,借助想像填补文章空白,抓住细节描写感受不同语言环境中细节描写的不同作用。感悟孩子的坚强执着和乐观,体会母爱的伟大。

在教学本课的开始,先抓住题目理解课文。让学生理解了“成全”的意思,通过课题,知道了一个小孩救活了一棵险些被丢弃的小树苗,使之成长为一棵大树。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孩子成全一棵树的同时,也是在通过自己的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成全着自己。

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课文。“母亲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联系全文,让学生弄懂促使母亲作出这项重大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是什么,明白孩子成全一棵树的同时也在成全着自己,同时感受母爱的伟大。让学生理解“一拐一拐”在文中多次出现的用意:第一次是交代孩子是个残疾人,后几次是为了表现孩子取得成功是比常人付出了更大的努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了思维训练,在思维深刻性,广阔性上进行了尝试,尤其是两次想象环节的设计更突出体现了这点。在具体想象情节环节设计中,我有意给了孩子们一些必要的支撑,如“让我们走进孩子挖树坑这个画面:看,孩子吃力地挥动着铁锹,当他碰到一块很大的石头,他(动作);当他细细的小手被磨出水泡时,他(神态),当母亲唤他休息时,他说(语言),此时此刻,他想(心理)”这本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但在操作过程中,我忽视了环节的整合过程,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割裂开来,缺乏一个整合的完整过程,使想象空间不够宽广,这是最令我遗憾的一点。

全课的教学重难点设定为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自信健康的心理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学会自信面对生活。这是将语言训练与心理教育巧妙结合的训练点。语文课上要学习语言表达,进行思维训练,并在情感熏陶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启迪情智。学科渗透不是改变学科教学的根本特点,而是借助于学科本身特点,在语言文字品评过程中渗透相关心理教育,这里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这节课在这点上进行了有益尝试,不够成熟但有所收获。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常常是注重的情感忽视了内容,重视了文字忽略了内涵,侧重了朗读轻视了思维,在遗憾中尝试,又在尝试中反思。课堂永远是新鲜的,学生永远是鲜活的,动态的课堂,随机生成的教育契机,需要我们不断是思索和尝试。我深知道路漫长,但我已起行。

《我变成了一棵树》评课稿3

《我变成了一棵树》从一个孩子的心理来想象一棵树的感觉,但它所要叙述的又不仅仅是“我”变成一棵树的感觉。从妈妈出现在树下,随后又住进树上的鸟窝起,“我”变得有些紧张起来。“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妈妈看破,又盼望着妈妈能认出自己。读到最后,我们才知道,“我变成了一棵树”的意思其实是说,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在母亲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会被错认的使。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学生的想象也得到了尽情发挥,学生说得意犹未尽。在孩子们的心中,想象的世界里要什么有什么,想去哪就去哪,科技要多发达就有多发达。所有在现实生活中还不能实现的,在想象的世界什么都实现了。你看,我们的孩子对未来充满着多大的希望呀!我们的孩子多会想啊!

在教学中,紧紧扣住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安排了说话练习“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对有些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可以适当放宽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想象激发创造的灵感,体会成功的喜悦。想象的多样性,符合生活的客观现实,便于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用发散的思维去想去做。在以低幼儿童为读者对象的童话故事中,作家往往更倾向于强调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积极面。借助于童年特有的天真和稚趣,这种积极的关系能够得到富于童年意趣的展示。《我变成了一棵树》将人与动物、植物的彼此相遇与认同,描绘得有如童年生活中一种真实的存在,也使不同生命间的这份交流、关怀显得格外自然。

《我变成了一棵树》评课稿4

“我是一棵树”这是我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做的一个游戏,是结合本周的教学主题《大树和小花》而开展的。最主要的是让幼儿能够知道用身体模仿树的形状,表达自己对树朋友的特征的认识。并且能够丰富肢体语言,学习合作表演。对树的组成有一定的认识。幼儿能互相合作,合作顺利。

在游戏中,印象让我最深的是幼儿之间能够在相互合作中较好的引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首先是幼儿活动能力得到提高,在语言活动中,教师注意帮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鼓励孩子行动、思考、学习。孩子对活动内容从不熟悉到了解,对语言题材从不了解到得心应手,玩法从一种扩至数种,从一个人玩到合作玩,自己分配好角色,幼儿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特别是那种排除障碍,战胜一切困难的能力对幼儿将终身受益。让幼儿有一种超越自己的感觉。

再次是幼儿的个性、品德得到培养。通过活动幼儿心理生理健康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品德的培养不断地得到落实。幼儿间的相互合作,大胆勇敢,自信心、成功感,克服困难毅力的形成都将会对幼儿的明天产生积极的作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总之: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世界,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世界。我们要因地制宜,及时的发现于扑捉。那才是最重要的。

《我变成了一棵树》评课稿5

本文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也对应了第五单元“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的人文主题。除了识字教学,本单元还是习作单元,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能结合课文中的奇特想象,让学生感受想象世界的神奇,打开思路,大胆展开自己的想象,为之后的想象习作打下基础。

我是这样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的:首先复习导入(生字和课文内容),在回顾课文时,我这样的导语“还记得我们上节课有位小朋友变身成树的原因吗?不想吃饭可以算得上这位小朋友的小小心愿了,一次神奇的变身就可以完成一个小小心愿,真不可思议”带领孩子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同时也是在告诉孩子们想象可以是从内心的小愿望开始的,这节课提到的的变身也是从这开始的;接着深入读文,感受想象的神奇,学生先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句子,和同桌交流,初步感受想象的奇特,在班级展示的环节,我则出示文中的几个句子,通过情境朗读、想象画面、动作演示、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进入想象的世界,同时这几句话刚好就是文中“我”变成树之后的神奇经历;最后大胆想象,创作表达,在感受过文中的奇特想象之后,我依靠板书,给学生总结写法,让学生理解这次的变身是从小小愿望开始,变身成功后会发生一系列奇妙的趣事,自己将要进行的练笔也要有这基本的两部分,学生由说到写,向大家展示自己大胆想象创造出的奇妙世界。

1. 给孩子相对宽松的课堂氛围。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想象单元,不局限孩子的思路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本身在这个年龄段是有天生的想象力的`,只是这些想象力需要被鼓励,更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所以在这节课堂上,我所有的课堂问题都是开放型的,对孩子们答案的多样性及时给与肯定,尤其是在感受课文有意思的句子时,我让孩子们想象鸟窝的形状还可以有什么,小动物可能是怎么住进来的,学一学小动物们对话的语气等,这节课上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

2. 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孩子们刚接触此类的课文,无论从感受文章语言还是学着文章写作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两个环节中,我都重视问题引导、总结方法等环节,带着孩子学会感受想象,学会写自己的想象。

3. 分层次指导写作。本篇文章结构相对不是非常紧凑,但是深入研究就可以发现,每一次的想象都是和自身现实生活连接的,就是我门说的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要让孩子们明白,想象可以实现自己内心的愿望,实现愿望后会创造出更多的不可能。这两项是缺一不可的,如果不说清,孩子们就会顾此失彼。这样分层次知道,孩子们当然就进行了两方面的训练。

4. 学法迁移,加以运用。每篇课文都是例子,我们是在用课文,而不仅是在学课文。本节课我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大胆想象自己的世界,如何想,如何写,我带着孩子一起在学课文中总结出课文的写法,孩子们的写作才会有了方向。

《我变成了一棵树》评课稿6

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其中自读自答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在朗读故事后,轻松答疑——英英不想去吃饭,所以变成了一棵树。梳理变成树之后发生什么这一问题时,学生能捕捉标记某一部分内容的描写片段,比如学生会读出第五自然段,概括“长出鸟窝”;会读第七自然段,概括“邀请动物”。这样就造成一旦这一部分的自然段跨度大一些,学生就难以准确概括,最大问题是容易细分环节,比如邀请“妈妈住进三角形的鸟窝”的部分,学生会目光聚焦在第11自然段,而忽略了其他顺承联系的段落,而“妈妈发现我的秘密”部分更是被学生分成了妈妈分零食、小动物讨论下雨和妈妈知道我的秘密等多个细化的内容块。个人猜测,是否与学生的思维相关,比如联系能力、划分能力。联系能力是因果关系,划分能力是分类关系,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前者是发现同,后者是寻找异。所以,在阅读中,需要强化训练联系思维和分类思维。

学生在表达“我真希望变成……”时,一开始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分享。在完成作业本相关题目时,突然,一位同学轻轻念一句“这些都实现不了啊”,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声音冒出来了:“我换一个好了”“我这个好像有点……”我到孩子们身边时,甚至有些孩子用手把自己写的盖了起来。

“孩子们,请大家停一停。”这阵表达禁锢的空气必须要尽快祛除,“你们都听过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你们都敬佩爱迪生的智慧和努力,但是大家想过没有,我们更要珍惜的还有爱迪生敢想敢梦的自信啊!”学生若有所思,我继续补充:“爱迪生在煤油灯下学习时,脑海中冒出了一个美丽的梦想,要是夜晚能像白天一样光亮该有多好啊!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无法实现的梦,爱迪生把它变成了现实。”自我鼓励和相信未来,是圆场的一大法宝。

学生的表达非常个性:“我真希望变成一朵云,这样就可以游览整个世界了。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体越来越白,越来越轻,越来越柔软,到最后轻飘飘地飞到了蓝天的怀抱。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朵云!”

“我真希望变成一个隐形人,这样妈妈就不会发现我偷偷溜出去玩了。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体慢慢变得透明,脚步声也变得很轻很轻。呀,我真的变成了隐形人!”

《我变成了一棵树》评课稿7

今天,我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童话书《我变成了一棵树》,这本书是作家顾鹰写的。整本书是由27个小故事编写而成的,有《我变成了一棵树》、《兔子和雪人》、《女巫和她的猫》……每一个小故事都很精彩,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我变成了一棵树》。

《我变成了一棵树》主要讲了一个名叫英英的孩子,因为不想吃饭,所以变成了一棵树。她变成了一棵特别的树,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有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她邀请了许多小动物住进来,有小兔子、小刺猬、小松鼠……到了傍晚,妈妈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小动物们吃得津津有味。这时,英英肚子也饿了,她开始想念家里香喷喷的饭菜,她不停地流口水。最后,妈妈为她也准备了食物,英英发现世界上最关心她的人还是妈妈。

读完这个故事,我发现有时候我正玩得起劲,妈妈叫我吃饭或者写作业,我都会非常不耐烦和不高兴。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妈妈永远是世界上最关心我的人,她会包容我的一切,把最好的留给我。我决定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我变成了一棵树》评课稿8

有一天,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棵小小的树苗,被种在一座高而荒凉的山顶悬崖上,我是一棵樱花树,我相信我一定能开花,于是我就天天努力吸收水分和阳光。

我旁边的杂草、看上去要枯了的小树苗都劝我:“不要妄想了,长在这寸草不生的悬崖上你也就只能认命了!就算你长大了,开花了,也不会有人来看你,那你的努力只能前功尽弃了!”偶尔路过的小鸟、蜜蜂、蝴蝶也总是劝我放弃,可我对它们说:“我长大是为了我自己,我开花是为了完成我作为一棵樱花树最神圣的使命,不管别人看不看,不管别人知不知道,我总比那些杂草、枯枝败叶要强得多!不管怎样,我一定要开花!”

就这样,我一天天地长大、开花,种子随风飘落,落在我的`旁边,它们也像我一样开花结果,不久悬崖上遍布着樱花,花瓣落下来像给悬崖铺上了一层粉红色的地毯。这时,不管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城里人、城外人都来欣赏我。我抬头就是蔚蓝的天空,耳边就是小鸟的歌声,扑鼻的就是阵阵花香。我放眼望去有靠在树下休息的白发老人,有追逐嬉戏的稚嫩孩童,有花下拍照的美丽身影……,我顷刻间愣住了,悬崖上竟然变得这么热闹了!

从此以后,悬崖上再也没有杂草、枯树了,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篇: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

课题

我变成了一棵树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希、痒”等8个字,会写“状、狐”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想象的趣味。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我”变成树的乐趣。

教学

重点

联系生活,读懂想象,学会想象。

教学

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想象的乐趣,进行想象力训练。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本课“希、痒”等8个字,会写“状、狐”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通过朗读,了解“我”变成大树的乐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可有过奇思妙想,希望自己变成别的什么?文中的小朋友,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这样,玩的时候就没人打扰了。他真的变成树后,发生了许多奇妙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出示课件,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2.(课件出示2:树插图),请学生们想象,说说这些鸟窝里会住着什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我变成了一棵树。)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3)文中的生词。

形状

狐狸

丁零

巧克力

香肠

继续

秘密

痒痒

鳄鱼

抬头

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纠正读音:读准平舌音“醋”,翘舌音“状、肠

”,后鼻音“

丁、零、痒”。

3.理解词语:

(1)对于像“丁零”可以让学生发出类似的声音来理解。

(2)对于“痒痒、抬头”可以让学生做动作演示一下。

(3)对于“巧克力、香肠”可以出示图片,或者学生自己介绍的方式理解。

(4)还有些词语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查字典来理解。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进行习惯性评价。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有困难的生字,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学生质疑。

3.(课件出示4)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2)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4.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预习,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①因为贪玩,不想被人打扰,所以想变成一棵树。

②我变成一棵树后,树上长满了鸟窝,奇形怪状的。窝里住满了我的朋友,还有妈妈,他们在一块吃东西,馋得我口水直流。(板书:变成一棵树,长满鸟窝

住满朋友、妈妈)

四、指导识字、写字。

(课件出示5)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记准读音。

4.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形声字结构特点:狸

形近字比较:状一壮

呱一狐

断一继

组词扩展:丁冬

丁零

巧手

巧合攻克

续写

5.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的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独体字结构。

(3)教师重点指导“狐、零”的写法。

“狐”左窄右宽,注意右面是个“瓜”,不是“爪”。

“零”注意:上面是“⻗”,不是“雨”。下面的是个“令”,不是“今”。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5)巩固检查。

【设计意图:书写的指导,细致具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习惯。】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想象一下,鸟窝里还会住进那些小动物呢?这些小动物在鸟窝里都会干什么?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我变成了一棵树

变成一棵树,长满鸟窝

住满亲朋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注重学生的质疑、自主释疑的能力,放手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课中字词的学习是重点,扫清了阅读障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由初读到品读的过渡。

不足之处:

字词的教学要放手给学生,教师应该多放手,少帮扶。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生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7)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出示字词,朗读课文,引入课题,温故知新。

()分钟

形状

狐狸

丁零

巧克力

香肠

继续

抬头

秘密

痒痒

鳄鱼

2.指名朗读课文,开火车读。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变成了一棵树》,看看“我”变成树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板书:我变成了一棵树)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边读边想象,重点感悟

过渡: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个想象多么有趣,接下来还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

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用笔在文中画出来,再来和大家交流。

1.(课件出示8)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1)这是介绍“我”变成树的过程,你认为哪些词句有趣?

预设:我认为“痒痒的”一词太有想象力了,一个人变成树的过程竟然是从身上冒出树枝,还“痒痒的”。

预设:“冒出来”非常好玩,从人的身上冒出树枝,该多么神奇的事情!

(板书:变成树:痒痒的冒出来)

(2)从身上长出枝头的“我”和大家一样的感到好玩,感到惊奇,请读出这种感情。

学生读,评价读,指名读,齐读。

2.(课件出示9)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

(板书:长满鸟窝:各种形状)

省略号还省略了哪些形状的鸟窝?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结合课件,理解课文,并通过朗读,读出作者想象的丰富,读出味道。层层推进,很好地完成了阅读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朗读体会“我”想象力的丰富,体会到想象的魅力,热爱想象。】

(梯形、星形、心形、五角星等)

3.(课件出示10)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

(板书:住满亲朋:小兔子、小松鼠、妈妈……)

你认为这句话想象奇特的地方在哪里?

(这些在陆地上生活的小动物居然爬到树上居住,而不是一些鸟儿。)

更为神奇的还不是这个,最神奇的是,妈妈居然也来到了树上,还住在三角形的鸟窝里!妈妈到来,还带来了好吃和大家一起分享。而“我”——这棵大树,又是有何反应?

(课件出示11)

“咕噜噜……”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咕噜噜……”我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

为什么“我”的肚子会发出“咕噜噜……”的声音?这说明了什么?(因为正是该吃饭的时候,我很饿了。)

但是没有人理会“我”,没人会想到变成大树的我,还要和他们一样吃东西,以至于——

(我的口水流下来了),从哪里看出来?

(课件出示12)

“唉,变成树真麻烦,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拓展想象,说话训练。

1.本文想象大胆,语言生动、有趣,让我们再来读读吧!

2.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想一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并写下来。

【设计意图:拓展运用,学以致用,仿照课文,大胆想象,有效训练学生想象,提高想象力、发散思维的能力。】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我变成了一棵树

变成树:

痒痒的冒出来

长满鸟窝:

各种形状

想象奇妙、有趣

住满亲朋:

小兔子、小松鼠、妈妈……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出示课件图片、文字,中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体会文章丰富的想象力,还能引导学生拓展想象,提出了“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很好地对接文本,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2.注重文本的感情朗读,每次分析一个片段,理解片段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真正融入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有效训练了学生感情朗读能力。

不足之处:

教师注意问题的引导和设计,要准确找好切入点,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精读课文。作者顾鹰写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出了很多形态各异的鸟窝。鸟窝上住着很多动物朋友和“我”的妈妈。他们在一起在树上东西,而“我”被馋得口水直流的故事。

故事中“我”率真可爱、富有奇思妙想的性格,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作者介绍】

顾鹰,是目前从事幼儿教育的4位常熟女作家中的一位。顾鹰老师爱孩子、爱文学,一边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一边坚持儿童文学启蒙教育。多年来,她在《儿童文学》、《幼儿故事大王》、《童话王国》等各级刊物上发表作品近百篇,作品曾被《中国儿童文学》转载,多篇作品选入漓江出版社和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年选本,出版了图画书《森林化妆师》,获得2008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2008年11月27日《常熟日报》上文章的“常熟涌现教师型儿童文学作家

”专门介绍了顾鹰老师和其他三位教师型儿童文学作家。现在常熟实验小学任教。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想象力

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像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

想象力是活物与死物的根本区别。在人类中主要为右脑,随着人类大脑进化愈加形象化,主要分布于大脑最外层,属于最高级思维。

哲学方面,想象力是感性知性间的一种中介性先天能力。在人的判断认识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提高想象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会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关系到成功!最基础的肯定是多看、多思考,但还有更高的要求。想象力是人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哲学家狄德罗说:“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一个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一个真正的人。”

【其他资料】

如何提高想象力?

要想保持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家长应有意识地从生活中的小事,从小对孩子进行训练。

1.让孩子做生活的主人,手和脚动起来。研究表明,勤于动手的孩子更富创造性和想象力。生活中,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地为了节约时间让孩子学习、写作业,而把应该由孩子自己做的家务活包揽下来。让他自己收拾文具、床铺、卧室,自己洗袜子。

2.让孩子尽量体验各种感觉。孩子每天更多地生活在视觉的世界里,对其他感觉缺乏体验和锻炼,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灵感对想象力和创造力同等重要。不妨让孩子戴上眼罩,依靠听觉、触觉等感觉世界。闭着眼睛听故事,肯定会和睁着眼睛有不同的感觉。内衣,自己背书包等等。要知道,孩子在动手做事时,脑子也在动呢。

3.经常和孩子一起做想象力拓展的游戏。可由生活中一件具体的物品来展开。比如:喝完饮料的瓶子还能做什么用?能当球踢吗?能做擀面杖吗?透过玻璃瓶看字会缩小还是变大?

4.阅读与想象。阅读是由连续的、富有形象性和逻辑性意义的组合,可以促使大脑主动去进行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阅读是培养想象力的土壤。

引导孩子多看一些童话、神话、科学幻想,孩子稍大后(能够分清幻想与现实的区别)可以看科学发明等图书和文章,在阅读中培养想象力。

让孩子成为“故事大王”,续编或改编故事。当故事讲完开头或讲到一半的时候,家长不妨停下来,让孩子展开自己的想象,为故事编写不同的情节和结尾,过一把“作家”瘾。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tánɡ

pái

ɡǔ

xínɡ

zhuànɡ

二、比一比,选一选,填一填。

()丽

()倒

形()

一()

香()

经()

饿

()鱼

饥()

凶()

三、选词填空。

陆续

继续

连续

持续

1.我们()上课。

2.大雨()下了三天三夜,庄稼都烂了。

3.战斗胜利了,我们还要()清扫战场。

4.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走进去。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阅读练习。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

1.找出上文中,你认为想象有趣的词语,说说理由。

2.“呀,我变成了一棵树!”拟声词和感叹号,表达了“我”的()之情。

A.快乐

B.惊喜

C.难过

3.文段中的省略号,起到()作用,还可能有()等形状。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参考答案:

一、jì

tánɡ

pái

ɡǔ

xínɡ

zhuànɡ

二、(壮)丽

(撞)倒

形(状)

一(场)

香(肠)

经(常)

(鳄)鱼

饥(饿)

凶(恶)

三、1.继续

2.连续

3.继续4.陆续

四、1.我认为“痒痒的”一词太有想象力了,一个人变成树的过程竟然是从身上冒出树枝,还“痒痒的”。

“冒出来”非常好玩,从人的身上冒出树枝,该多么神奇的事情!

2.B

3.省略

心形、星形、梯形、六角星形……

五、示例:

我想变眨眼的星星,给走夜路的人们,带来光明,指引他们找到回家的路。

第三篇:17、我变成了一棵树

教学课题

我变成了一棵树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1

教时

备课日期:4月

24日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希、鳄”等7个字,会写“状、狐”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想象我变成大树的趣味。

教学重点、难点:

1、会写“状、狐”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读懂课文,体会想象的乐趣。

教学方法与手段:

引导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今天天气不错,老师带你们去户外认识一位新朋友吧。(出示树图)

停在最后一张。

师:一棵棵树,挺拔而茂盛,它们能静静地欣赏周围的风景,又能静静地自我欣赏。这也是一种玩耍。不过,这些树,其中一棵是本课的主人公……

2、(课件出示一棵大树的图)

喏,这就是新朋友,但是,这位新朋友原来可不长这模样,她和你们一样,白白净净、清清爽爽,是一个叫英英的小孩子,那她怎么会变成这样子呢?咱们一起到文中寻寻答案。

(出示并板书课题、作者)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自读要求)

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预习中阻碍过你的生字,请和它多打几次招呼,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②忘标出自然段的同学,请将自然段序号标好。

2、课件依次出示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

丁零

依次指名领读,并组词,相机强调记错的生字。

(1)出示“挠痒痒”一词和图片,“挠过痒痒”吗?身体可难受了,所以需要用手挠一挠,因此“痒”是病字头,可别记成广字头啦。一般代表身体不舒服或生病的字还有哪些?(相机出示:病、瘫、痛、疼、癌等)

一起来读一读,牢牢地认准“痒”字。

(2)“鳄鱼”见过吗?(出示图片)一般生活中哪里?是的,生活在水里,所以鳄字是“鱼”字旁,但其实鳄鱼是爬行类动物,只是它能像鱼一样在水里嬉戏而已,故而得名鳄鱼。

除了鳄鱼,还有——出示图片及词语:鳄龟,以及你们常见甚至常吃的“鳄梨”,它又叫牛油果。

播放风铃的图片与声音,听起来像什么?(丁零丁零)喜欢风铃的声音吗?那咱们美美地读读这个词吧。

“肠”一般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它是——月字旁。香肠味很美,其实它也是猪肉做成的。爱吃香肠的同学们,好好读准“肠”的后鼻音吧。读,Cháng,香肠香肠。

“醋”可是家中必背的调味品,你喝过的就有白醋、陈醋、香醋、糯米醋等。看清楚、瞧仔细,醋字左边可不是西字,而是一个——圈出“酉”字。再一起叫叫它的几个名字吧。(读词)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秘密,但“秘”字的右边可不是个心字旁哦,而是一个(圈出)“必”字。密字中间也是一个“必”字,底部是山字底,别看成蜜蜂的“蜜”了。

3、集中出示生字词,齐读两遍。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进行习惯性评价。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学生质疑。

3、(课件预设)梳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2)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4、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①因为贪玩,不想被人打扰,所以想变成一棵树。

②我变成一棵树后,树上长满了鸟窝,奇形怪状的。窝里住满了我的朋友,还有妈妈,他们在一块吃东西,馋得我口水直流。(出示关键词并板书:长满鸟窝

住满朋友、分享食物)

5、相机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层次,将长长的文章梳理清楚。

(1)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变树的原因呢?(生自读课文,指名说,加以明确:(1-4段)写“我”不想回家吃饭,想变成一棵树,结果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2)哪些自然段写的是我变树后的遭遇?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意见:

一种是(5-23段)写我变成树经历的趣事。

另一种是(5-12段)写“我”变成的树上长满了鸟窝,妈妈也住进了鸟窝。

(13-23段)写“我”饿了,流下了口水,妈妈早就发现了“我”。

四、自主发现难点、相机指导写字。

1、集中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2、通过预习,你觉得什么字比较难写,你有什么办法提醒大家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生字:(预设:秘密、继续、等)

师:是啊,这一两个字比较难写,现在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盯牢这个字/这两个字,老师数到“5”/10的时候,闭上眼睛。1、2......5。好,闭眼,你的眼前能浮现这个字吗?

师:不能浮现呀,那让我们再来一次。/能浮现就说明记住了。还有什么字难记吗?生继续提出生字,师生一起分析,识记。

3、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抄写几遍,能做到听写无误,那就抄几遍。(生抄写生字词)

师:现在我说生字词,同学们能写出来吗?(能)

师:能,那就不听写了,相信同学们。

4、师再着重强调几个学生未讲到的并且容易写错的生字。(如果在学生自己已提出难写之字时,师相机指导,无需放在此环节)。

例:出示“狐狸”两个字。

“狐狸”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边的偏旁相同)

反犬旁的字一般和兽类有关。

师范写:先写好反犬旁,看,第一笔“撇”和第二笔“弯钩”的交叉点,要同钩对齐。再写“瓜”,横撇要平要短,竖撇不能长于反犬旁,竖提要写在竖中线上,点长在“钩”上,就像一个小瓜,捺要写出笔锋。你们看——(师作出一条辅助线,让学生观察竖撇、竖提和捺。)

出示“巧”字,第三笔是提。

出示“继”,字注意右旁的笔顺,先写米字,再写竖折,请跟老师书写一遍。

5、请把这几个字认真地书写三遍。在写的时候,你也可以把课文中其他一些你认为难写的或容易写错的生字,认真地练写三遍。

6、生练写,师巡视指导,针对书写不正确的字进行点评,并让没写这个字的同学也把这个字仔细地练写一遍。

五、课堂小结

想象一下,鸟窝里还会住进那些小动物呢?这些小动物在鸟窝里都会干什么?

学生欣赏图片

齐读课题两遍

自由读课文

指名领读

学生听讲

朗读生字

指名回答

齐读

分组读

学生自读课文

自主解决问题

西爱自由汇报

梳理段意

指名回答

学生抄写生字

学生书空

学生书空

抄写生字

创设情境,出示课件,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通过讲解“病字头”让学生对带有该偏旁的字进行回顾,加深学生记忆。

及时评价所读情况,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写的指导,细致具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习惯。

易错部分强调,有利于减少学生出错。

板书设计:

我变成了一棵树

长满鸟窝

住满朋友、分享食物

主备人:党鹏

授后小记:

这节课上的比较成功之处是:1、课文中字词的学习是重点,讲解的比较详细生动,学生们听得也很认真,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来坚实的基础。2、带领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由初读到品读的过渡。不足之处:字词教学老师讲解的比较多,应该多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说一说学习生字的方法,少帮扶。

授课日期:

教学课题

我变成了一棵树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2

教时

备课日期:4月

24日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

3、感受“我”变成树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读懂想象,学会想象。

2、读懂课文,体会想象的乐趣。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生字、相机出示拼音及组词)

形状

狐狸

丁零

巧克力

香肠

继续

抬头

秘密

痒痒

鳄鱼

2、出示识词游戏:狐狸找面包,齐读。

3、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主要写的是“我”为了逃避吃饭而变成了一棵树,变成树很有趣,可也有麻烦的地方。

4、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变成了一棵树》(板书课题),先让我们走进英英的家吧。

二、学习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咦,一进她家,就听到英英的妈妈叫她吃饭,可她怎么都不回应妈妈呢?谁想当一当英英,用你的朗读说出她的心里话。

2、出示1-4段,指名读第2、4自然段,其他同学来当妈妈,朗读1、3自然段。

3、谁想到英英真的心想事成了,她居然真的变成了一棵树。猜猜看,她的心情怎么样?

预设:惊喜,那你惊喜地读一读这句话。(标红“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评:听得出你的确又惊又喜。

有点惊吓,那你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评:看来真有点被吓到了。

4、过渡语:更有趣的事情还在后头,咱们继续往下读故事吧。

二、边读边想象,重点感悟

(一)出示默读要求:

1、默读课文,用“____

”画出你觉得有意思的语句。

2.同桌间探讨这些语句为什么有意思。

(二)全班交流

根据回答,相机出示相关句段

1、“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1)这是介绍“我”变成树的过程,你认为那些词句有趣?

预设:我认为“痒痒的”一词太有想象力了,一个人变成树的过程竟然是从身上冒出树枝,还“痒痒的”。

预设:“冒出来”非常好玩,从人的身上冒出树枝,该多么神奇的事情!(板书:变成树:痒痒的冒出来)

师适时圈出两个词,小结:这段话写出“我”变成树的过程。画出来的这两个词非常有想象力,让人能真切地体会到身体发生变化的感受。

(2)从身上长出枝头的“我”和大家一样的感到好玩,感到惊奇,请读出这种感情。

2、根据回答,相机出示“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1)“我”变成了怎样的树?

(相机板书:长满鸟窝:各种形状、迎风跳舞)

(2)

下列两句话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出示原句及改后的句子,男女生各读一句)

明确:原句句意明了,句子简短,冒号起到断句的作用。

改后的句子句意断层,朗读跳跃性太大,不顺畅。

(3)省略号还省略了哪些形状的鸟窝?

(梯形、星形、心形等)

(4)仿照文中冒号的作用,写一句话。

师相机补充出示句子。

生练写,师巡视指导、点评。

3、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板书:住满:小兔子、小松鼠)

你认为这句话有趣在哪里?

预设回答:

这些在陆地上生活的小动物居然爬到树上居住,而不是一些鸟儿。

(适时出示动画效果)咱们现在就去参观一下小动物的新家吧。好玩吗?是呀,看着是挺好玩的,树上多热闹呀!

4.更为神奇的还不是这个,最神奇的是,妈妈居然也来到了树上,还住在三角形的鸟窝里!妈妈到来,还带来了好吃和大家一起分享。

(1)师相机出示“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师:“我”——这棵大树,看到妈妈来,有何反应?(相机圈出关键词句)

从这些词句能看出当时我的心情怎么样呀?(相机出示:激动而又忐忑)

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一定要让我们听出激动不安的心情哟!

(2)顺势直接引出第12自然段

师:紧接着——出示

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它们分给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啧吧啧吧地吃了起来。

师:妈妈和小动物们一起在鸟窝里吃东西呢,咱们一齐大声朗读这段话,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师:是呀,妈妈和小动物们一起在鸟窝里吃东西,看得我们都有点馋了,嘴巴不自觉地想跟着啧吧啧吧地吃起来。

这画面真有趣。

(3)师:他们在大树上边吃,还可能会说些什么话呢?

生自由发言,师可补充答案。

5.小馋猫可不仅仅你们,还有谁也犯馋了?

(课件相机出示)

“咕噜噜……”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咕噜噜……”我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

为什么“我”的肚子会发出“咕噜噜……”的声音?这说明了什么?(因为正是该吃饭的时候,我很饿了。)

我想邀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13、14自然段,大家注意听听,他读得够不够饿?

相机指导:朗读时,注意象声词的语气,要读得快而响,如“咕噜噜”,强调出“我”饿的程度,重读“怪怪的声音”“越来越响”。

6、但是没有人理会“我”,没人会想到变成大树的我,还要和他们一样吃东西,以至于——

(我的口水流下来了),从哪里看出来?

相机出示“唉,变成了树真麻烦。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

水珠原来是口水,那小动物们把水珠当成什么?

相机出示课件明确答案。

7、说一说:英英这么饿,她的妈妈知道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出示课件加以梳理。

明确:原来妈妈早就知道我是那棵树!

8、进一步提问:既然妈妈一早就知道我是那棵树,为什么还故意端来美味的食物馋我?

9、综合同学们的发言,我了解了原来课文中藏着这么多有意思的地方。(出示课件,进行小结)

10、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想一想,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指名几生来说一说,师可补充自己答案。

四、小结

1、出示结构梳理图,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脉络层次。

2、出示填空题,一起概括本文的主题。

五、拓展延伸

出示关于想象的名言。

开火车读

齐读

指名朗读

分角色扮演

指名朗读

默读课文

同桌讨论

全班交流

同学做笔记

学生读

评价读

指名读

齐读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学生欣赏动画

指名回答

指名读

齐读

学生自由发言

指名回答

指名读

指名回答

学生交流

指名回答

同学交流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齐读

分组朗读

课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和词语,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结合课件,理解课文,并通过朗读,读出作者想象的丰富,读出味道。层层推进,很好地完成了阅读教学。

通过理解,朗读体会“我”想象力的丰富,体会到想象的魅力,热爱想象。

通过圈画关键词句,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通过一个个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想象的趣味性。

通过梳理图,让学生对本文的内容有清晰明了的理解。

板书设计: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变成树:

痒痒的冒出来

长满鸟窝:

各种形状

想象奇妙、有趣

住满:

小兔子、小松鼠、妈妈……

主备人:

党鹏

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

教学课题

17我是一棵树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3教时

备课日期:4月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所学的想象故事。

2、通过做练习巩固所学的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课文主要写一写一些奇思妙想,在《我变成了一棵树》中文中的小朋友,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这样,玩的时候就没人打扰了。他真的变成树后,发生了许多奇妙的事情。谁能来讲一讲呢?

教师评价:同学们讲的很生动、有趣,看来

大家对这篇课文已经很熟悉了,接下来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巩固练习.1、看拼音写词语。

xínɡ

zhuànɡ

li

dīnɡ

línɡ

2、比一比,选一选,填一填。

()丽

()倒

形()

一()

香()

经()

饿

()鱼

饥()

凶()

三、选词填空。

陆续   继续

连续

持续

1.我们()上课。

2.大雨()下了三天三夜,庄稼都烂了。

3.战斗胜利了,我们还要()清扫战场。

4.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走进去。

教师讲解着四个词语的区别:

陆续:是表示时断时续、先先后后、有先有后、先后分明。

继续:是连续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的意思

连续:是一个接一个、不间断的意思。一般后接表示时间、数目的短语或句子

持续:是延续不断的意思。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阅读练习。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

1.找出上文中,你认为想象有趣的词语,说说理由。

2.“呀,我变成了一棵树!”拟声词和感叹号,表达了“我”的()之情。

A.快乐

B.惊喜

C.难过

3.文段中的省略号,起到()作用,还可能有()等形状。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想一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并写下来。

同桌交流

指名讲

独立完成核对答案

独立按成指名说一说

小组交流

指名说一说

阅读短文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问题

通过讲解,回顾课文所学。

通过做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生字、词语,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拓展运用,学以致用,仿照课文,大胆想象,有效训练学生想象,提高想象力、发散思维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主备人:

党鹏

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

第四篇: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教学目标:

1.认识“希、痒”等八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3个生字,会写吃饭、形状等18个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重点: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教学难点:品读故事内容,感受妈妈对我们的爱。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

PPT、学习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与同学们初次见面,先送大家一首诗。同学们猜猜诗的题目,题目是三个字,引出《我想变》,有一个小女孩她也想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7.《我变成了一棵树》。

2.板题、读题: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了解内容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一遍,遇到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就多读两遍。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出示生字及词。

(1)指名读生字。

(2)指名读词语。

3.了解主要内容。

(1)指名回答并出示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了英英为了(逃避吃饭)而变成了一棵树,是一棵长满(鸟窝)的树,树上住满(小动物),机智的妈妈用(美味的食物)引诱我回家吃饭的一件事。

(2)设疑:同学们,读过课文之后,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

(3)板书:

有趣

神奇

三、了解内容,体会快乐的心情。

1.设疑:我是怎么变成一棵树的?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我是怎样变成一棵树的?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后交流。

(1)师:我是怎么变成一棵树的?

(2)(预设)出示句子: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3)设疑:哪些词语让你觉得有趣?又体会到了什么?

(4)师引导:原来我就是这样变成一棵树的,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我会是怎样的心情?

(5)指名读这两句。

3.引导写话。

(1)设疑:同学们,你们也来想想,你想变成什么?

(2)课件出示:

我真希望变成____,这样就_____。

我心里想着就_____。

呀,我真的变成了______。

(3)小练笔

(4)指名反馈

(5)评价

四、交流感受,体会丰富的想象。

1.交流文本内容,感受树的神奇。

(1)师设疑:英英变成了一棵树以后,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自读课文

5~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事情,让你觉得有趣?

(2)反馈归纳:

变成长鸟窝的树、鸟窝会跳舞、许多小动物上来住、大树会弯腰

2.借助课件,感受树的神奇。

(1)师:鸟窝都有哪些形状呢?

(2)齐读反馈句子并补充。

(3)设疑:风一吹,他们在枝头跳起了舞,他们是指谁?你看到他们怎么跳?又听到了什么?

(4)指名说:

预设:看到了:鸟窝在树上上下左右摇摆,还很有节奏感呢!

听到了:各种小动物在树上唱歌,就像在开一场音乐会!

(5)归纳:这棵树神奇吗?谁愿意读一遍,让我们能感受到它的神奇。

(6)指名读、齐读第6自然段。

(7)这里的“状”字怎么写呢?指导写“状”字。

五、归纳内容,感受妈妈的爱。

1.设疑:同学们,故事的结尾写了妈妈也住在大树上了,说说妈妈为什么爬上来给小

动物们好吃的?妈妈是真的不知道我变成了一棵树吗?

(1)指名说。

(2)归纳。

(3)板书:智慧

美好

(4)得到奖励的孩子上台说“爱的寄予”。

六、设置悬念

师:

妈妈和小动物们在树上做什么呢?从树上滴下来的水珠又是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吧!

第五篇:《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详案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详案

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想象的兴趣

1.这堂课,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熟悉的“老朋友”——孙悟空。假如你拥有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领,你最想变成什么?有一位小朋友叫英英,她的想法很奇特,她想变成一棵树,这是为什么呢?英英变成了一棵怎样的树?发生了怎样有趣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感受想象的神奇。

2.这篇文章的作者顾鹰是一位当代儿童文学作家,按下暂停键,一起来了解一下顾鹰的资料吧!

板块二:读通课文,了解想象的内容

一、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集中识字写字,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本课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先来看看这个字,来猜猜看这是什么字?对了,就是醋。这个字的左半部分“酉”表示酒,右半部分的“昔”表示过去的意思,表示陈年老酒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变酸。由“醋“的字形结构,我们知道古人是在自然环境中发现醋的,最早的醋是变质的酒。是不是很有趣呢?

2.再来看看这些生字,能不能试着找出本课的形声字呢?鳄、肠、零、痒。(先来看“鳄”字,鱼字旁指水生动物,右半部分和读音有关。“肠”:“月字旁”和身体有关,你一定能说出很多和身体有关的其他“月字旁”的字吧!“零”:在这篇课文中组词为“丁零丁零”,这个词是拟声词,拓展其他象声词。还要注意这个字的下面是令,不要漏掉最后一点。)

3.写字指导:

再来看本课要求会写的字。“继续”:猜谜语(断一半,续一半;接起来,就不断)注意笔顺,右边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继”里面“米”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状”: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大地穿新装,山峰显异状,壮美令人叹,大雪巧梳妆)

秘密”:“秘”的“必”卧钩短且向右下倾斜,撇上伸且稍长。“密”中间的“必”稍扁。

三、梳理内容,了解想象的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的英英都进行了哪些有意思的想象?你能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吗?(学生语音交流: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而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梦想成真后,树上先是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接着,作者请小动物们住进鸟窝,妈妈也来和小动物一起分享食物,最后馋得我变成的大树流口水。这个故事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

(课件呈现思维导图:长鸟窝—请动物—分食物—流口水)请根据提示,按照先后顺序简单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块三:细读课文,感受想象的奇特

一、自读感悟,初步发现情节的有趣。

英英变成树后,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怎样才能把想象写得有意思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情

节中你觉得有意思的语句。

二、分享交流,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想象的内容写得有意思的。

1.“长鸟窝”习作支架:标点符号要准确

英英变成树以后,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棵树有什么奇特之处?

(PPT: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1)请画出描写鸟窝形状的词语。看,生活中这些有趣的图形,现在竟然都成了鸟窝。这里列举了很多不同的鸟窝形状,中间用顿号隔开。

(2)这些各种形状的鸟窝真是神奇,后面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标点符号:省略号,省略了那些形状呢?就留给了我们足够的想象空间,屏幕前的你,请展开想象,说一说树上还会有哪些形状的鸟窝呢?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奇思妙想。

(3)运用恰当的标点符号,可以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再找找课文中还有这样使用精准的标点符号吗?

二学生语音交流:(我发现课文的第7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

进来”这里连续用了5个顿号,列举了6种小动物,让我体会到邀请的动物很多。)(课文第12自然段这样写“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这些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这里连续列举了5种食物,中间用顿号隔开,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我体会到妈妈拿出来的食物很多,也从侧面反应出英英的饥饿感是越来越强。)的确如此,小小的标点符号也有着表情达意的作用。让我们结合插图,带着体会,边想象画面边朗读,一起读出这棵大树的神奇吧!

2.“请动物”习作训练支架:动作描写要传神

我的鸟窝里住着谁呢?看这一部分:

原来,我的鸟窝里,住的不是会飞的鸟,而是小白兔、小刺猬这些不会飞的动物。鸟窝在现实中都是小鸟住的,可如今却成了许多小动物的家。如果喜欢,人也可以住进鸟窝。你瞧(PPT: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请大家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当你读到“弯下腰”时,是不是感觉大树就像一个人呢?而“轻轻一跳、轻轻一爬”这样的词就写出了小动物上树时的样子。多么神奇的大树,多么可爱的小动物啊!英英变成的大树成了很多小动物的家,这真是不错的体验。看来,我与动物们相处得十分愉快。作者的想象又奇妙又大胆。请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读出想象的奇妙与大胆。

3.“分食物”习作训练支架:拟声叠词来点缀

树上的鸟窝还吸引了妈妈的到来,此时,我的心情又变得很复杂,有点高兴,又有点失望。妈妈和小动物一起在鸟窝里“津津有味”地吃东西,这样的画面是不是也很有趣呢?看着树上一起分享美食的他们,“我”是怎样的反应?

出示段落,画出拟声词:“咕噜噜”这里一连用了两个拟声词,你能想象一棵树站在那里,饥肠辘辘只能看着别人享受美食的状态吗?拟声词的使用可以让文章生动活泼、富有童趣。

你还能找出文中的其他拟声词吗?

第9小节“嗵嗵、丁零丁零”写出了见到妈妈时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拟声词的使用是作者准确地写出了大树的感受,读来更加富有童趣了。我们写作时,也可以用上这种类型的词语。

4.“流口水”习作训练支架:语言描写显生动

最有意思的就是“流口水”这部分。我的口水引发了一系列好玩的事情。

1.朗读15-20小节,思考:水珠是指什么?小动物把水珠当作了什么?完成填空:

大树嘴巴里流出来的水珠是什么呢?小狐狸认为这是_____,小鳄鱼认为是________,小白兔却说这是_______,实际上这是______。

2.英英的口水在小动物的眼里,一会儿成了雨滴,一会儿成了牛奶,一会儿成了眼泪,甚至还是虫子撒的尿。作者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有趣。

请大家再来读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想:作者是怎么把想象写得有意思的?

(学生语音交流:

1.这部分用上了“咦、唉、天哪”等语气词,让文章更有生活气息,充满了童真、童趣。而且,这一部分抓住了小狐狸的“抬头望了望”等动作进行描写,很传神,很生动。2.我发现这部分主要写了小动物的讨论,对话特别多,读起来很生动,很有画面感。在读这一部分的时候,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小动物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吃食物,一边七嘴八舌讨论的情境,真是有趣极了。)

同学们说得都不错!听到小动物的讨论,我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PPT:唉,变成树真麻烦,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看来,变成一棵树,也给我带来了苦恼。真是一个神奇有趣的故事,英英的心理变化也有着喜怒哀乐的变化,从刚开始变成大树时的兴奋喜悦,到此时此刻的苦恼烦闷,真是一波三折啊。

板块四:回顾课文,提炼想象的线索

1.回顾课文,提炼线索:故事讲到这,就要结束了。这堂课,我们一同走进了作者的想象世界,一开始英英为了不吃饭想变成一棵树,变成树之后发生的事还是和吃饭有着联系,最后英英饿得流口水,回到了现实。整个故事情节前后的联系很紧密,故事每个情节之间的线索是什么?对,就是“吃饭”。要想使整个故事想象神奇而不离奇,用一条线索贯穿始终是关键。

2.总结写法:英英变成大树后,发生的这几个故事真是太神奇太有趣了!故事的有趣,离不开作者丰富大胆的想象,童真童趣的语言,还有拟声叠词的点缀,同时,我的心理活动也在经历着各种变化。在这儿,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能帮助大家写好想象作文,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吧!

(PPT出示儿歌:

写好想象并不难,大胆创编是关键,选词用语细斟酌,标点符号别小看,拟声叠词来点缀,细节描写要周全,一条线索贯始终,心理变化显情感,想象神奇不离奇,妙笔生花成佳篇。)

3.小试身手:你想不想变呢?你想变成什么?变成后又会发生什么奇妙的故事呢?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一切都会变得那么奇妙。让我们畅游其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5.拓展阅读: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两篇很有意思的阅读文章《温暖旅店》《黄色小屋》,请大家课后读一读,完成文后习题。

在课堂信息传递中,板书作为一种形象的无声语言,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能再现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我变成了一棵树》评课稿(通用)(5篇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