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样例5)
编辑:浅唱梦痕 识别码:65-846669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2-24 21:10:2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

《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1

一、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那我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明确: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歌颂母爱)

二、同学们说得言之成理,那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红莲,写三看红莲呢?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红莲跟荷叶到底有什么关系,它们又是怎样牵动了作者的心?

让我们一起一看红莲,请同学们一起带感情朗读一下这个部分。

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主人翁红莲首次登场。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 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白瓣儿散飘在水面,如浮萍,无所寄托无所依靠,看到如此景色,更添烦闷,无处宣泄。只是忽然之间,作者看到了什么啊?请同学描述一下她看到了什么:围绕亭亭鉴赏一下,想象一下是朵怎样的花。只是看到了亭亭的红莲,有没有让作者的心情好一点?仍是不适意!

《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2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朗读形式单一,课堂上即使再多的朗读,效果也会打折扣,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笔者在教《金色花》时,注重了朗读,形式多样,学生范读,配乐全班读,选择喜欢的段落感情读,男女配合分角色读,然后体会感情,效果很好。因为读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另一种形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课文,理解内容,品味感情。

在提倡有效教学的当下,教师的有效朗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课文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读出课文的真正味道;能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朗读指导,相信它将会将会是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通过有效朗读指导,学生的语言和精神一定能得到同构共生。让有效朗读指导成为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

《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3

我所讲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4课《散文诗两首》中的《荷叶母亲》,该篇文章的作者是冰心。授课结束,我受到老师的鼓励、称赞,也得到校领导的肯定,评选结果我获得一等奖。

这堂课的亮点主要有:一、课堂开局比较好,在正式上课前,我让曾在校级朗诵获奖的两位男女同学齐诵《慈母吟》,考虑这首诗和本课的氛围吻合,之后我让学生点评他们的朗诵,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而且全班同学喊出“我自信!我成功!我是最优秀的!”的口号,激励学生自信参与课堂。

由此,我在学生良好状态的情景下导入新课:“一个世纪老人在年轻时曾给她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一个月朗星稀、秋风萧瑟的'晚上,你的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思想,你的存蓄,你的言语和我的思想合成一缕缕琴弦,奏出飘渺神奇的音乐,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请问同学们这个老人和她的朋友是谁?”学生能够猜到冰心,但是她的朋友却不能说出,我就询问《金色花》的作者是谁?学生回答是泰戈尔。这样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教师诵读《荷叶母亲》,让学生读之前,我配乐背诵了整篇文章,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一定要解读文本,背诵课文就是解读文本,这一点也赢得了大家的赞赏,普遍认为我很下功夫,我总是要竭尽全力,我天资愚笨,只好自己多下点功夫,背诵课文花费了我4个多小时的时间。

三、简笔画的应用,课堂板书我画了一个荷叶护着一朵荷花展现主题,比较直观形象。为了画好荷花和荷叶,我请教了我校的两位美术老师,我掌握了一点技巧以使板书更接近逼真。

四、表现手法“借物抒情”难点的处理。在过渡到这一要点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毋庸置疑这是篇表现母爱的文章,那么怎样表现母爱有新意?我们平时同学的文章常常是“母亲送我去医院,雨中送伞接我上学”等等题材。但是用荷叶比喻母亲新奇,主要是冰心文学素养深厚,莲花这一事物在中国文化里富有传统文化意蕴,冰心对莲花进行联想、想象,用荷叶表情达意,借物抒情,从而达到讴歌母爱的主题。同时板书“借物抒情”,而且我制作课件解释补充了“借物抒情”的特点。

五、课堂比较紧凑。这一点我没有意识到,后来我询问老师时认识这一点。比如,学生读课文时,我让一学生到黑板写下重点字的注音。在学生没有完成时,我同时让学生谈谈读课文的感受,时间安排紧凑。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一、配乐声音效果不理想,在进行诵读时,所设计的配乐声音声响过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及时调控,主要是自己不够熟练,这以后要做好充分准备,计划赶上变化。

二、课即将结束时,《母亲》的歌曲也没有释放出来,声响又太小,也是我操作不熟悉。结果也没有升华成对母亲的爱。总之,多媒体的使用我没有充分使用好,没有使电教手段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令我惋惜!

三、授课结尾不够完美。最后,看着不多的时间,心底上还是不够镇静,不能从容自如,临时应变。让学生写作可放到课下指导,准备好的语言应展示。

四、我在让学生赏析4—7小节时,曾让学生先赏析精彩之处,再谈自己的疑问。这里,在教学预设时我没有让学生谈自己的疑问,但是,课堂上却让学生谈这一点,但最后,学生的疑问没有展示,这样的细节问题我处理得不够严谨,这以后要注意!

五、前面解释词语时,一个学生解释“荫蔽”说是遮蔽,这说出了本意,但在课文里的意思还应该解释得确切。这个关键的词语在赏析课文时应再深化。

六、我的普通话虽然有很大进步,但是还不够优美,我应继续练习,语文课应该是美丽的语言,不止在语言内容上,还要在形式外壳上。

七、口语要消失。我没怎么意识到,但是要达到课堂的完美,凡是应该注意的一定要消除!、这堂课虽然已经过去,但是我要吸取经验,改正不足,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同时,语文教学要有一种“语文味”,但是我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虽然,我很有激情,语言不错,但是还不够有自然的魅力。只是,我的课比较真诚,稍稍丰富点。我深知老师丰富的语言对学生是一种滋养,丰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是一种召唤,洋溢着智慧的妙语更是对学生心智的启迪。以后我将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去!我非常感谢薛主任,在他的博客里,我看到一个多彩丰富的世界。杜郎口的教育模式给我的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窦桂梅和孙双金两位专家更是给我丰富的指向。而且在这次讲课的体验过程中,我也在自己的博客里向武风霞老师请教了“创新”的问题。我认识到语文要在丰富的文化底蕴上才有所创新,细读文本,才能解读出与众不同的东西。

《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4

“学生的语文是读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这是我在本课的教学后再次的感悟。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让我对所任教两班的学生充满了信心,我深信他们到了初三语文能力绝对不会差,尤其是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在学习的两则短文时,学生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去深入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比如《金色花》,“为了好玩”一句,学生分析到:“这是我为了逗母亲开心,似乎与母亲在玩一个爱的捉迷藏,表现我对母亲的爱。”再如;“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学生能分析出“突然”表现“我”要给母亲一个惊喜,也表现了“我”的天真、活泼、调皮。另外,学生在阅读时能很快地捕捉道能够表现文章主旨的关键句,如《荷叶.母亲》,学生能够抓住最后一段来理解文章的主题。

一个学期快结束了,我一直在抓学生的“读”,学生一天天地进步,感悟理解能力逐步提高,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讲得非常“少”,学生读多了,自然就有了感觉,而这“感觉”是学生自己的“悟”所得,是“教”所不能代替的!抓好“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第二篇: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

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1

“学生的语文是读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这是我在本课的教学后再次的感悟。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让我对所任教两班的学生充满了信心,我深信他们到了初三语文能力绝对不会差,尤其是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在学习的两则短文时,学生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去深入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比如《金色花》,“为了好玩”一句,学生分析到:“这是我为了逗母亲开心,似乎与母亲在玩一个爱的捉迷藏,表现我对母亲的爱。”再如;“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学生能分析出“突然”表现“我”要给母亲一个惊喜,也表现了“我”的天真、活泼、调皮。另外,学生在阅读时能很快地捕捉道能够表现文章主旨的关键句,如《荷叶.母亲》,学生能够抓住最后一段来理解文章的主题。

一个学期快结束了,我一直在抓学生的“读”,学生一天天地进步,感悟理解能力逐步提高,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讲得非常“少”,学生读多了,自然就有了感觉,而这“感觉”是学生自己的“悟”所得,是“教”所不能代替的!抓好“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2

有人说,九零后的孩子是自私的一代,他们相当部分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关爱,在享受的同时而忽视了父母付出,本节课的设计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基础上,品位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学会体贴父母。教学中许多孩子受到教育,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在课堂中深受感动。我知道这种情感教育不是朝夕之功,短期内有些孩子还会反复,今后,我要把相关的情感教育再融入教学中,让他们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得到升华。

在教学中,如果只停留在教材,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我就不失时机地把互联网资源与教材做到整合,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课外徜徉在互联网资源这个浩瀚的“书海”中,不断地充实武装自己。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孩子非常好问,提出了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问题,比如,冰心的父亲是谁?文中提到的三个姊妹分别叫什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和本人储备不足等原因,没直接回答这些问题,而是告诉他们,课下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相关资资料,看谁搜集的准确,引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自己搜集资料的习惯。

纵观这节课,大体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有些地方完成得还不是很到位,比如,本文是篇散文诗,最好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品味课文,在引导学生读上我还做得不够;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有待提高;在情感升华这个环节中,时间仓促,没给更多学生发言的机会,情感教育还不是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加地以改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3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朗读形式单一,课堂上即使再多的朗读,效果也会打折扣,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笔者在教《金色花》时,注重了朗读,形式多样,学生范读,配乐全班读,选择喜欢的段落感情读,男女配合分角色读,然后体会感情,效果很好。因为读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另一种形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课文,理解内容,品味感情。

在提倡有效教学的当下,教师的有效朗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课文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读出课文的真正味道;能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朗读指导,相信它将会将会是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通过有效朗读指导,学生的语言和精神一定能得到同构共生。让有效朗读指导成为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

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4

一、优点:

1、本节课的设计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基础上,品位浓浓的母爱,学会感恩,学会体贴父母。教学中许多孩子受到教育,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在课堂中深受感动。我知道这种情感教育不是朝夕之功,短期内有些孩子还会反复,今后,我要把相关的情感教育再融入教学中,让他们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得到升华。

2、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孩子非常好问,提出了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问题,比如,冰心的父亲是谁?文中提到的三个姊妹分别叫什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和本人储备不足等原因,没直接回答这些问题,而是告诉他们,课下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相关资资料,看谁搜集的准确,引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自己搜集资料的习惯。

二、不足:

纵观这节课,大体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有些地方完成得还不是很到位,比如,本文是篇散文诗,最好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品味课文。在引导学生读上我还做得不够;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有待提高;在情感升华这个环节中,时间仓促,没给更多学生发言的机会,情感教育还不是很到位。

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5

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在情感升华后,我设计了一个仿写环节,让学生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由于时间仓促,只点评了几个学生仿写的句子,没给更多学生发言的机会,情感教育还不是很到位。另外,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在过渡时,衔接得不够好,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加以改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范例三人们总说冰心的文章犹如一池春水,风过后,心中漾起阵阵涟漪久久不能散去,又犹如涓涓小溪,或平沙细淌,或曼杨轻拂,或叮咚有韵,或温馨氤氲。这样的诗文,似乎是夜空中的星星,晶莹剔透。

《荷叶母亲》的语言很适合我们初一的孩子拾掇珍藏,透过那清丽的文字,我们能感受到浓浓的母爱。《荷叶母亲》以景物为依托,它描述了定格在儿时记忆中的两个对比强烈的画面。一朵白莲在雷雨之夜,被打得四处漂散,身是泘萍。没想白天繁密的雨又至,作者不由得担心起那一朵刚刚展开花瓣的被雨打得“左右欹斜”的红莲。正当敏感的小冰心倚在细心的母亲身旁“无法可想”之时,红莲旁的一片大荷叶“倾侧了下来,正好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着儿女一般,这一刻在作者的心中定格成为永恒……

在讲授《荷叶母亲》这节课时,我决心把课堂交给学生,按照“朗读——探究——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篇课文的文质之美,探究诗文的构思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出荷叶对红莲的荫蔽也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从而清楚地认识借物抒情的写法。在课堂上学生动脑还动手,运用同类写法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抒发对母亲的爱。

我总在想《荷叶母亲》,荷叶并不美,为何我们的孩子能在淡淡地钢琴声中读得如此声情并茂呢?或许情浓是本文的关键。家庭的和睦、水乡儿女的敏感、母亲的细心都在作者包含深情语言中娓娓而致。特别是文章描写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无微呵护和关爱。

当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现在只能摸索着走,在摸索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提高。力争达到“文章由学生自己读懂,疑问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获取,规律由学生自己概括掌握”的境界。

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6

我所讲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4课《散文诗两首》中的《荷叶母亲》,该篇文章的作者是冰心。授课结束,我受到老师的鼓励、称赞,也得到校领导的肯定,评选结果我获得一等奖。

这堂课的亮点主要有:一、课堂开局比较好,在正式上课前,我让曾在校级朗诵获奖的两位男女同学齐诵《慈母吟》,考虑这首诗和本课的氛围吻合,之后我让学生点评他们的朗诵,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而且全班同学喊出“我自信!我成功!我是最优秀的!”的口号,激励学生自信参与课堂。

由此,我在学生良好状态的情景下导入新课:“一个世纪老人在年轻时曾给她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一个月朗星稀、秋风萧瑟的晚上,你的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思想,你的存蓄,你的言语和我的思想合成一缕缕琴弦,奏出飘渺神奇的音乐,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请问同学们这个老人和她的朋友是谁?”学生能够猜到冰心,但是她的朋友却不能说出,我就询问《金色花》的作者是谁?学生回答是泰戈尔。这样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教师诵读《荷叶母亲》,让学生读之前,我配乐背诵了整篇文章,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一定要解读文本,背诵课文就是解读文本,这一点也赢得了大家的赞赏,普遍认为我很下功夫,我总是要竭尽全力,我天资愚笨,只好自己多下点功夫,背诵课文花费了我4个多小时的时间。

三、简笔画的应用,课堂板书我画了一个荷叶护着一朵荷花展现主题,比较直观形象。为了画好荷花和荷叶,我请教了我校的两位美术老师,我掌握了一点技巧以使板书更接近逼真。

四、表现手法“借物抒情”难点的.处理。在过渡到这一要点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毋庸置疑这是篇表现母爱的文章,那么怎样表现母爱有新意?我们平时同学的文章常常是“母亲送我去医院,雨中送伞接我上学”等等题材。但是用荷叶比喻母亲新奇,主要是冰心文学素养深厚,莲花这一事物在中国文化里富有传统文化意蕴,冰心对莲花进行联想、想象,用荷叶表情达意,借物抒情,从而达到讴歌母爱的主题。同时板书“借物抒情”,而且我制作课件解释补充了“借物抒情”的特点。

五、课堂比较紧凑。这一点我没有意识到,后来我询问老师时认识这一点。比如,学生读课文时,我让一学生到黑板写下重点字的注音。在学生没有完成时,我同时让学生谈谈读课文的感受,时间安排紧凑。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一、配乐声音效果不理想,在进行诵读时,所设计的配乐声音声响过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及时调控,主要是自己不够熟练,这以后要做好充分准备,计划赶上变化。

二、课即将结束时,《母亲》的歌曲也没有释放出来,声响又太小,也是我操作不熟悉。结果也没有升华成对母亲的爱。总之,多媒体的使用我没有充分使用好,没有使电教手段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令我惋惜!

三、授课结尾不够完美。最后,看着不多的时间,心底上还是不够镇静,不能从容自如,临时应变。让学生写作可放到课下指导,准备好的语言应展示。

四、我在让学生赏析4—7小节时,曾让学生先赏析精彩之处,再谈自己的疑问。这里,在教学预设时我没有让学生谈自己的疑问,但是,课堂上却让学生谈这一点,但最后,学生的疑问没有展示,这样的细节问题我处理得不够严谨,这以后要注意!

五、前面解释词语时,一个学生解释“荫蔽”说是遮蔽,这说出了本意,但在课文里的意思还应该解释得确切。这个关键的词语在赏析课文时应再深化。

六、我的普通话虽然有很大进步,但是还不够优美,我应继续练习,语文课应该是美丽的语言,不止在语言内容上,还要在形式外壳上。

七、口语要消失。我没怎么意识到,但是要达到课堂的完美,凡是应该注意的一定要消除!、这堂课虽然已经过去,但是我要吸取经验,改正不足,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同时,语文教学要有一种“语文味”,但是我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虽然,我很有激情,语言不错,但是还不够有自然的魅力。只是,我的课比较真诚,稍稍丰富点。我深知老师丰富的语言对学生是一种滋养,丰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是一种召唤,洋溢着智慧的妙语更是对学生心智的启迪。以后我将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去!我非常感谢薛主任,在他的博客里,我看到一个多彩丰富的世界。杜郎口的教育模式给我的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窦桂梅和孙双金两位专家更是给我丰富的指向。而且在这次讲课的体验过程中,我也在自己的博客里向武风霞老师请教了“创新”的问题。我认识到语文要在丰富的文化底蕴上才有所创新,细读文本,才能解读出与众不同的东西。

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7

一、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那我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明确: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歌颂母爱)

二、同学们说得言之成理,那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红莲,写三看红莲呢?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红莲跟荷叶到底有什么关系,它们又是怎样牵动了作者的心?

让我们一起一看红莲,请同学们一起带感情朗读一下这个部分。

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主人翁红莲首次登场。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 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白瓣儿散飘在水面,如浮萍,无所寄托无所依靠,看到如此景色,更添烦闷,无处宣泄。只是忽然之间,作者看到了什么啊?请同学描述一下她看到了什么:围绕亭亭鉴赏一下,想象一下是朵怎样的花。只是看到了亭亭的红莲,有没有让作者的心情好一点?仍是不适意!

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8

一首短小,优美,又易懂的散文诗,除了让学生带着轻松,活泼,孩子般的口吻练习情感朗读外,更要让他们理解文中孩子对妈妈开的玩笑是怎么一回事,其中为妈妈做了哪些事情。

理清思路后,最重要的是要抓文中最后两段孩子与妈妈间简单的对话,各自代表了怎样的情感,又有什么深刻内涵?体现什么?引导学生分角色试读后,加强领悟。关键是让学生接近对文章主题的思考,以孩子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反衬母爱,当然,同为中外文化背景的差距,补充介绍给学生作者及作品的相关内容,是少不了的这样才能近一步理解为何选金色花为题

比起第一则,冰心的这篇文章更像散文,有叙事性,缺少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所以我教课的切入点,以分析为主,如何剖析,即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又兼顾赏析语言和品味内涵,我读了至少有十遍,是下过一番工夫,才理出自我满意的教案和框架,以文中代表作者心情的三次变化入手,我觉得很成功,学生能迅速圈出“反闷”“不适意”“心绪散尽”三个词语,进而细看每种心情状态下的场景描写,我则顺势引导他们品味4到7段的语言,品味的深了细了又联系了实际,又加强了语言积累,我发现学生的兴趣真正被激发了,他们侃侃而谈,自然高昂之余,带出了最后的主题,我让学生读最后感叹句的时候,他们是抒发着真情实感的读出了味道,我听得也很感动,等情感平复后,我再引导学生因到开头的二三两段,冷静思考此处的内容与作用,效果相得益彰

第三篇: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两首

教学设想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是表现母爱的两首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培养语感,提高朗读能力;学习文中托物言情的写法;让学生体验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除了表现母爱也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这堂课以朗读贯穿,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感悟,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发表见解的能力,让学生理解尊母、爱母的主旨,并付出实际行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首诗,然后让学生自学第二首诗。以此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诗文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把握诗文感情。

2、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2、把握诗文感情基调,通过诵读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妈妈的吻》,创设教学情境。

我们课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我少年时代的一首歌曲,2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你能听出歌中蕴涵的感情吗?(学生回答)

歌曲既唱出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真切的母子深情不会因为时空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散文诗两首》,接受一次更美的亲情洗礼吧!

二、学习《金色花》

(一)整体感知 读一读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散文诗,并思考感情基调。

2、勾画字词,查助学资料解决。说一说

说说透过精美的语言文字所看到的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明确文章描绘的五幅画面。

(二)精读课文

1、朗读活动一:读出人物形象。议一议: 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人物的言行中感受人物形象,然后说说读出一个怎样的妈妈和一个怎样的孩子。(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朗读之后探究人物形象,以“我读出了一个

的妈妈(孩子),你看(听)

”的形式说话。(结合文章的具体情景和相关语句进行说明)

2、朗读活动二:读出诗歌情感。想一想:

诵读这首散文诗你感受到怎样的感情?你发现诗歌美在哪里?

3、朗读活动三:读出诗歌意境

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整体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美好意境。

(三)创意表达 写一写:

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宁愿化作一朵圣洁的金色花,悄悄地爱着母亲,带给母亲

一份芳香、一片影子、一个惊喜。善良而富有想象力的你们呢?将以怎样的方式回报母亲,为爱你的母亲做点什么呢?请你按照“假如我变成了,我要

”的句式,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吧。

三、学习《荷叶

母亲》

1、美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悟— ①作者三写红莲,请感知内容和情感变化,以花喻人的?请说明。

3、延情—根据你的生活经历和读过此文的感受,请从红莲的角度,向荷叶表达心声。

四、教师寄语

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从现在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

第四篇: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两首

一、字词:

衍()

匿()笑:偷偷地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祷()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瑞雪;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菡萏():荷花;

慈怜()爱怜

荫蔽()(荫今读yīn)遮蔽、隐蔽;庇荫。

二、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家庭与世界》、《两姐妹》等。1913年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三、1.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2.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我”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4.三次嬉戏具体指什么?

(三个场景:妈妈祷告时,孩子变成的花散发香气;读书,投影书页;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5.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6.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7.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荷叶 母亲》

一、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着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代表作有《繁星》、《春水》(诗集),《超人》(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散文集)等。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荷叶护莲图;图画中包含了莲花、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因此,要读出感情,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

2课.文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体会一下弥漫在这首诗中的情绪的变化。

(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用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对母爱的赞美之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3红莲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作者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在一起赏莲的情景呢?请说说自己读后的理解。

(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体会这句思想感情。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5.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来完成下列句子。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散文诗两首

一、字词:

衍()

匿()笑:偷偷地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祷()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瑞雪;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菡萏():荷花;

慈怜()爱怜

荫蔽()(荫今读yīn)遮蔽、隐蔽;庇荫。

二、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家庭与世界》、《两姐妹》等。1913年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四、1.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2.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我”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4.三次嬉戏具体指什么?

5.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6.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7.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荷叶 母亲》

一、作者: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着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代表作有《繁星》、《春水》(诗集),《超人》(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散文集)等。

二、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2课.文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体会一下弥漫在这首诗中的情绪的变化。

3红莲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作者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在一起赏莲的情景呢?请说说自己读后的理解。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体会这句思想感情。

5.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来完成下列句子。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散文诗两首

金台区蟠龙二中“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散文诗两首 制单人:严妮 班级: 学生姓名:

《金色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知识链接】 1.泰戈尔: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作: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金色花:印度佛教圣物,印度圣树上的花,美丽纯洁,开金黄色碎花。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时要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嗅()闻

罗 摩()衍()那

花瓣()

膝()匿()笑:

祷告():

沐浴():

2、文学常识填空:

《金色花》选自《

》,作者是(),他是()(国别)的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合作探究】

(一)这首诗写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与妈妈捉迷藏,从而构成一组组甜美动人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挚的母子之爱。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边读边思考:

1、第一节,写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非常得意、骄傲。接下来调皮的孩子对妈妈做了哪些事?

2、指名读第二节,概括孩子对妈妈做了什么事?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朗读第三节,在妈妈做祷告时,我为妈妈做了什么?闭目想象:此时的妈妈的美,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受? 金台区蟠龙二中“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散文诗两首 制单人:严妮 班级: 学生姓名:

4、指名读第四节,思考,妈妈读书时,我又做了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5、黄昏时分,我落到地上做什么?

《荷叶母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验诗歌思想感情

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3、学习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歌颂自然、歌颂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东西,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自主学习】

(1)字音:并蒂()

菡()萏()

姊()妹

攲()斜

荫()蔽()

(2)初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①这篇散文诗哪一个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理由

②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当时的自然环境、红莲的情形、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合作探究】

1、思考:文中的“我”感动于哪一个情景?

金台区蟠龙二中“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散文诗两首 制单人:严妮 班级: 学生姓名:

2、荷叶的“勇敢慈怜”让“我”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3、小组讨论、交流:心中的雨点指什么?请你结合你对自己母亲的观察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这篇散文诗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达标测评】

仿照文中的句式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例如:母亲啊!你是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们,让我们摘下两颗星星,点亮母亲的眼睛;掬起一捧月华,抚平母亲脸上的皱纹;拿起手中的笔,表达对母亲的感恩„„

a、吟一吟:如果你爱好吟诗,可以创作一首与本文内容、情感、写作手法相关的诗歌,并吟诵。

b、说一说:如果你擅长积累,可以讲一个自己与母亲之间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并写下来。

【教师寄语】: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只因为它挺拔、深沉、雄浑。那么母爱就是一条长河,就是一片大海,它恬静、清澈、轻柔,源远而流长。人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神圣、最仁慈、最伟大!

《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样例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