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编辑:雪域冰心 识别码:65-756614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0-19 00:51:19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一:高中美术教学心得

高中美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惑。其中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教师不重视自身观念的更新,凭陈旧的教学模式施教,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怎样改革美术课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更是关健。由于教学观念及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认为美术课是非主课。针对这些偏见,需要我们去改进。下面就我初教美术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首先,重新审视美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定位。

美术鉴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我们现在的很多鉴赏课,老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老师怎能用教学参考用书上的简略文字代替学生们个性化的体会呢?美术《课标》也建议:“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其实我们的欣赏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说,老师后说。

案例:《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第6课。

教师出示欣赏作品。

罗丹的《欧米艾尔》、波丘尼《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

米洛斯的《维纳斯》

师:请同学自由欣赏,可互相聊一聊你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自由读画5-8分钟。

师:同学们聊的很热烈,很开心,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些作品。

课件出示话题:(1)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2)作品给你什么感觉?(3)你喜欢或不喜欢哪几件作品,为什么?(4)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雕成的?

学生:(摘录学生答案)

1、我喜欢《维纳斯》这件作品,这件作品是用大理石雕成的,维纳斯的笑容神秘,身姿高雅。但我却不知为什么维纳斯失去双臂而变得美的迷人的原因是什么?

2、我不喜欢《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颜色也不好看,我比较喜欢具象的,但他让我感到一种威严和权力。

3、我知道《欧米艾尔》是世界上很有名的一件雕塑,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没穿衣服?她在想什么?

?? 师:同学们谈的太精彩了,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课件出示部分作品的相关资料)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感受、有的说见解、有的提问题、有的做补充。他们宛若一群艺术评论家。这不正是鉴赏课要达到的目的吗?这种方法胜于在学生毫无感受之前就输入某种概念,防止造成先入为主的不良后果,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转变,变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应该是一位引路者,更是和学生一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伙伴。因为只有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的地位,才能真正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

二.其次,多层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

学生不听课开小差、聊天、看报纸甚至睡觉,在美术课堂上可谓屡见不鲜。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所有新措施的实施和体验都应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毕加索所创造的令世界震惊的立体主义就是将人物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同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意识。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上在进行了一些粗略的尝试。

一)尝试多领略知识融汇贯通,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美术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的学科,它与音乐、戏剧、文学等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淡化学科本位意识。让学生在多领域的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多领域知识的碰撞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还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

例如:

1)在美术鉴赏的“中国山水画”的教学中,并不是像以往一样挑选出几幅名家名作然后逐一讲解它们的绘画技法、独特涵义等,而是通过音乐(如高山流水)、诗词(如望庐山瀑布)这些学生熟悉的知识来感悟中国山水画独有的意境。

2)在美术鉴赏的“走进抽象艺术”的教学中,一开始先向学生介绍自然和生活中的抽象现象,提供大量的图片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抽象现象无处不在,最后让学生听音乐画一幅抽象画。

二)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因为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而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欣赏的热情,让他们想说,敢说,畅所欲言,尽情领略艺术的魅力。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以上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识到:美术鉴赏没有固定的方法,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辨证的思维和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触类而旁通,只有这样才能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才能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达到美术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二: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2300字)

不少老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绘画中 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二、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篇二:高中美术新课改心得体会清镇一中杨德成

高中美术新课改心得体会清镇一中杨德成

次培训的一大亮点。

学习过程中我心情起伏,课改要求高中要实行学分制,高中阶段,学生必须修满三分,每修满十八学时得一分。学校要以五个系列九个模块作为标准来排课。这五个系列是指

1、美术鉴赏

2、绘画、雕塑

3、设计、工艺、4、书法篆刻

5、现代媒体。九个模块是指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电脑绘画、摄影滠像。开设的模块非常丰富,有更多的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同时对学校的硬件设施要求也提高了,我们美术教师还得

好好的提高自己专业素质以备供学生选,特别是在后面的几个模块上。

培养学生的方向性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中美术新课标一改美术学科只要求学生学会了解、欣赏古今中外美术的有关作品,而要求学生在欣赏中用美术专用术语说出自己的观点,在美术作品的对比中发现中外艺术各自的特色。强调学生对祖国优秀民族文化、乡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重视对世界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了解。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强调创新精神,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质性评价,促进学

生个性的发展。

今后的美术课怎样上,我认为首先要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其次,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除了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中引进与课程目标相匹配的、鲜活的、有时代感的课程内容外,适时增加新的课程领域或门类。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让每个学生在入学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及学校所提供的课程信息,选择学习的课程,确定学习的基本进程,由此形成个人的学习计划。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的情景变化,不断调整所形成的计划,以尽可能适应自己的需要和特点。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新生事物,但还是对原有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并非革命,是对原有旧的教学模式中不适应现代教学的方法的改造,而不是全盘否定。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想它的实施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践中逐步展开。所以只有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才能使高中美术新课改顺利地进

行下去。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同门的相互支持鼓励下,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咱们四川的美

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奉献出自己最大力量!篇三:美术教学心得

美术教学心得

在农村中心小学上课并不比学校上课的时候,有多媒体设备。在实习学校,一个教室只有一块黑板。美术不像语文数学,可以在黑板上板书,在课堂上讲述。美术必须要非常生动形象。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大胆创造的精神

农村的小孩子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很少受到美术熏陶。而且学校有时并没有开美术课。所有四年级的学生的美术基础就相当于二年级的学生。而我必须带领他们入门。所有,备课必须要仔细,认真。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培养探索的精神、大胆创新的精神。

在第一节美术课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没有道具,没有多媒体设备,只能在黑板上演示。学生们并不怎么感兴趣。那节课上的并不好,教学效果也没有发挥出来。下课后,我进行了反思。为什么那些学生对美术不感兴趣,对美术课不期待。我就思考,要想让学生向喜欢语文数学一样喜欢美术,那么就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所以,在第二节课上课之前,我特别的准备了一张水彩画,而且让学生相互传递看看。学生们在看到那张栩栩如生的水彩画之后,非常开心。然后就问我,这张画是怎样画出来的?我再耐心的讲解。于是,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比第一节课好很多。

爱美之心,人皆

有之。小时候总是会想这个东西真漂亮!看到美丽的图画,除了“漂亮”、“美丽”几个字就没有其他的辞藻来形容,但是当我们学了美术之后,就会开始从色彩、线条、造型等各方面来评论一件美好的作品,俨然一副艺术家的风范。

一学

期过去,我发现教

师从来都

不是单纯

的教书,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无论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所以,每次上课时,我都会提前到教室。然后,看看每个学生下课的时候在干吗?找找与他们的共同话题,在课余活动中更加了解他们。在这时就会发现,每个小孩子都很可爱,都有很多尚未发掘的优点。

当然,在实习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听了很多老师的课之后,我受益良多。觉得每个老师的课都各有千秋。然后,与自己比较,会发现自己的课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在接下来时间,我会认真去听更多的课。然后,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本身的素质,积累更多的功力。为明年自己成为一个正式的老师打下坚实的基础。篇四: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艺术组 马秀兰 美术这门学科有别于其他的学科,单纯的“说教”或“传艺”都不能完成审美教育的任务,也不能充分体现美术教学的特点。在学生中有这样的倾向,认为美术课可有可无,结果导致多数学生画不会画,美不会美。而怎样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呢?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观教材,有的放矢根据大纲,每册书既包括绘画、工艺设计基础课的学习,又包括手工制作、欣赏等内容的课业。这些课业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比较美的。其中有些课业侧重对社会生活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有些侧重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有些侧重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应有的放矢,例如对于欣赏课教师应多提供资料,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观察生活,直观示范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美术创作离不开生活。对于绘画基础课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美,同时要示范讲解。这样学生不仅逐渐发现和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一般人所不能发现和感受到的微妙的美,而且能使学生具体地、深刻地感受、理解客观事物的美。如在色彩写生课业中的教学,通过观察和教师的示范,学生逐渐发现各种形体组合的美及色彩间的微差变化的美,从而丰富了学生对美的认识,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另外,对形式美的认识与学习,也要使学生了解这种形式在生活中,在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中去感受、鉴赏各种美,才能对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美的形象才能真正作用于人的感情和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众所周知,正因为有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人类的历史才得以快速地发展,科技才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着,而真正的艺术创造和表现都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特征。而越是具有突出清晰的个性特征就越能促进人的发展,所以在美术课上我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造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表达他们对世界的反应。同时注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因为只有审美力提高了,知道什么是美,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个人素质,才能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才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比如在讲《风采》一课时,我就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感知什么才算是美,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同时运用音乐,让学生根据服装风格的不同配上不同的音乐旋律,这样不仅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又如在讲《哭泣的大地》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不仅让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去宣传主题,而且让他们分组探索、研究,体验各种事物(枯树、风、云、大地母亲、老虎、猎人)的形象,创编出简单的戏剧情节,我随机评价。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表演才能,也开拓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讲的课多次获得市区级奖励。

三、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时代在发展,我们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主要是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运用现代媒体教学,可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但我认为不是所有的美术课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某些基本技能课如国画课就不适合。但这不能泯灭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只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是巨大的,会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

四、美术教学中教师生动、形象、精炼、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也是进行美育的必要手段

教师对学生美育的培养不仅仅在于所教授的内容,而且教师自身也会占很大一部分因素。比如美术教师自身所要具备的仪表美、板书美,都会在学生对于美的鉴赏力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人之楷模”,是现代化文明的体现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面镜子,教师之所以赢得人们的崇敬,是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们以巨大的感染。

教师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陶冶情操、提高心理素质两方面内容,要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思想作为其个人志向,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始终奋斗在教育的第一线。美术教师是在美术的广泛范畴的教育中引导学生观察、运用艺术美、培养审美情操、培养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设计、动手的能力。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不断地补充自身的学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不断的教学中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弥补自身所缺。在每一堂课程的授业、解惑中,做到课堂内容有理有据,指导学生扎实美术基础知识,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美术性人才。美术教师应当具有努力探索的精神,逐步提高教育水平、教学质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接受并进一步信服自己的教师。如果一个美术教师本身就不具备过硬的美术素养以及较强的教学能力,真得很难想象他能够培养出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美术人才。画家们之间是需要通过欣赏各自的作品以及对美术的交流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而每一位画家是否能够具备这种对作品的鉴赏力以及对于专业知识的见解,都是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来指引并教导的,美术教师自身最大的价值就是指导学生对于绘画作品能够有自身独到的鉴赏力以及创作力。

总之,美术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已经显得尤为重要。它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在时刻提醒美术教师应该全力完善自己的自身素质,以此来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这也是现代文明的体现。篇五:谈谈对高中美术教学评价的学习感想

谈谈对高中美术教学评价的学习感想

我在美术教学中有时有种感觉就是,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可能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对实践的东西要比美术欣赏的东西更加感兴趣一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向我建议说“老师为什么要讲那么深奥的美术思想,不如直接教我们画画多好啊”这使我想到可能是一直以来的课堂的片面教学与评价所照成的学生更加习惯于单一的技能练习,这也可能是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照成的。因此美术教学评好课就显的十分重要。

在本身存在多元价值取向的美术学科中和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可以归纳出一下与新美术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特点:(1)强调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将常规参照机制改为标准参照机制,有利于发现学生潜能,了解每一位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重视形成性评价,延长评价的时间,拓宽评价质量的范围。即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又掌握对其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与他人合作的表现等方面的评价。

(3)提倡采用与美术课程的多元化、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性相对应的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成绩。

(4)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5)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从静态的评价转向动态的教学过程的分析与评价,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6)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应是由教师、学生、学校、家长共同构建。

通过这次的评好课专题培训课的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到美术课评价对美术教学的积极作用,和对学生及老师的影响。希望以后可以运用美术课评价来提高自己的高中美术教学水平。

第二篇: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推荐)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一:高中美术教学心得

高中美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惑。其中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教师不重视自身观念的更新,凭陈旧的教学模式施教,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怎样改革美术课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更是关健。由于教学观念及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认为美术课是非主课。针对这些偏见,需要我们去改进。下面就我初教美术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首先,重新审视美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定位。

美术鉴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我们现在的很多鉴赏课,老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老师怎能用教学参考用书上的简略文字代替学生们个性化的体会呢?美术《课标》也建议:“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其实我们的欣赏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说,老师后说。

案例:《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第6课。

教师出示欣赏作品。

罗丹的《欧米艾尔》、波丘尼《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

米洛斯的《维纳斯》

师:请同学自由欣赏,可互相聊一聊你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自由读画5-8分钟。

师:同学们聊的很热烈,很开心,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些作品。

课件出示话题:(1)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2)作品给你什么感觉?(3)你喜欢或不喜欢哪几件作品,为什么?(4)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雕成的?

学生:(摘录学生答案)

1、我喜欢《维纳斯》这件作品,这件作品是用大理石雕成的,维纳斯的笑容神秘,身姿高雅。但我却不知为什么维纳斯失去双臂而变得美的迷人的原因是什么?

2、我不喜欢《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颜色也不好看,我比较喜欢具象的,但他让我感到一种威严和权力。

3、我知道《欧米艾尔》是世界上很有名的一件雕塑,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没穿衣服?她在想什么?

„„

师:同学们谈的太精彩了,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课件出示部分作品的相关资料)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感受、有的说见解、有的提问题、有的做补充。他们宛若一群艺术评论家。这不正是鉴赏课要达到的目的吗?这种方法胜于在学生毫无感受之前就输入某种概念,防止造成先入为主的不良后果,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转变,变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应该是一位引路者,更是和学生一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伙伴。因为只有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的地位,才能真正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

二.其次,多层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

学生不听课开小差、聊天、看报纸甚至睡觉,在美术课堂上可谓屡见不鲜。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所有新措施的实施和体验都应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毕加索所创造的令世界震惊的立体主义就是将人物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同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意识。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上在进行了一些粗略的尝试。

一)尝试多领略知识融汇贯通,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美术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的学科,它与音乐、戏剧、文学等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淡化学科本位意识。让学生在多领域的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多领域知识的碰撞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还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

例如:

1)在美术鉴赏的“中国山水画”的教学中,并不是像以往一样挑选出几幅名家名作然后逐一讲解它们的绘画技法、独特涵义等,而是通过音乐(如高山流水)、诗词(如望庐山瀑布)这些学生熟悉的知识来感悟中国山水画独有的意境。

2)在美术鉴赏的“走进抽象艺术”的教学中,一开始先向学生介绍自然和生活中的抽象现象,提供大量的图片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抽象现象无处不在,最后让学生听音乐画一幅抽象画。

二)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因为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而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欣赏的热情,让他们想说,敢说,畅所欲言,尽情领略艺术的魅力。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以上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识到:美术鉴赏没有固定的方法,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辨证的思维和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触类而旁通',只有这样才能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才能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达到美术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二: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2300字)

不少老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绘画中 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的人。故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四年级《鞋的设计》一课,先安排10分钟让学生大胆想象画出各种不同功能的鞋的草图,有的学生一口气画出五、六种,有的画出三、四个,无论多与少,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的画所见、所想、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如装饰画中画树,他可以画出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以不可以画出兰树、黑树呢?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二、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如教五年级《各种各样的房屋》一课,让学生来写生校园内极普通堆柴房,屋前堆放许多木头,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模样,共性中有个性。看学生的写生作业: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划的勾房瓦,有的屋前一条小路,引起人的遐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2)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四年级《我为祖国造大桥》这课,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捏出桥的立体造型,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当建筑设计师的滋味。在看过优秀桥的建筑的照片基础上,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动手,许多同学把对未来桥的发展变化憧憬于设计中。好多同学改变了原来桥的形状和结构,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有主题,有自己个性的立体桥型。这一课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溜,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

三、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她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除此,课堂上教师领画、带画,示范都因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掌握。如果我们的教师具备浓厚的业务功底,有潇洒的画风,有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学生深深敬佩,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三:高中美术教师第二学期教学工作中的反思_心得体会>>(1325字)

本学期的教学,感触很深,也引起了我的反思。

反思一:现在的学生在变。

我在课堂教学上,虽能认真地完成教学任务,但碰到了不少问题。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在变。在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已与上几届不同,他们可能因其他学业的压力增加,他们对艺术学科越来越无所谓,学生在学习上心理压力很重,很少欢乐,这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这对我的备课带来新的课题,例如,以前上了几届,内容同是服装的课,学生普遍很喜欢,但这一届的学生就不一样,反映平平,使我有所反思,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能吃老本,备课必须考虑与研究学生的心理。要根据现在的学生进行备课,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本学期自己在备课上下了一定的精力,在原有的备课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增加一些动态的影像资料,不断充实新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对于艺术学科应不断关注社会上新的动态,学生的新的变化。现在的学生在变,教师应该在教学上有新的探索。

反思二,时代的审美习惯在变。

当今的时代,生活节奏、工作节奏、学习节奏等都在不断地加快,我们的审美习惯在变。传统的文化正在快速地消退,人们的眼光转向时尚。现在的学生对传统不感兴趣,传统的名画名曲,已变得陌生起来了,代之而起的是流行,从超女现象,可以看到今天的学生审美兴趣。要解决这一课题,我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来上,这样既了解传统,也能给学生增加一定的兴趣,现在正在尝试。现在新的课改,新的教材,对我来说也是新的起点,新教材,加强艺术性,体现综合性。这需要教师知识面更广,教师要接触更多的艺术门类,虽说各艺术是相通的,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系统,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能够适应现在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规律,了解传统文化,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新教材关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体现实践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应研究怎样来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反思中,感到,现在的备课不仅要钻研好教材,而且,还要了解学生的现状,了解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只有这样才能上好现在的艺术课。

反思三,上好选修课。

新教材强调艺术实践,为学生提供自我表达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艺术需要实践,这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最好方法,选修课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在上高一的美术选修课中发现我校学生中对美术喜欢的很多,尤其是这届高一。我能努力去上好美术选修课,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学生的绘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学生很希望高二有美术选修课,能继续参加。今年高三有不少学生参加了美术专业考试,也有名列前茅的。部分学生参加美术选修课,他们的进步也会感染周围的学生,这样也有利于学校的文化生活。本学期,我自己有空也画了一些作品,这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提高了我在这些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我想,作为美术教师不能荒废自己的专业,自己应该是热爱艺术的人,专业上应不断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美术教师。这是我很重要的体会。新教材形式多样化,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艺术课,更应呈现艺术化,设计集生动、有趣、互动的课件,使教材变得更丰富,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本学期能积极地参加区的教研活动,特别是写生活动更能激发教师对艺术的热情,这样也有利于教学。

第三篇:高中美术教学初探

高中美术教学初探

忻城县高级中学罗斌

摘要:高中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把美术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主要是体现在课堂的美术教学上。怎样上好高中的美术课是美术执教同仁所关心的问题。首先是要转变教学观念,采取一些开放型美术课堂教学;其次是挖掘本土文化,形成教材内容与本土资源相结合的美术教学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是在美术教学评价活动,形成鼓励性多样化的评价机制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开放型;本土文化;鼓励性、多样化、评价机制

在高中课程中美术教育是一门必修课程,仍然是以教育为主要取向的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一堂优质美术课是可以把这些作用发挥出来的,但是,很多美术老师认识不到这一点,总以为自己所教的美术科知识并不为高考所用,因此,常常把自己本人和自己所上的美术课给边缘化了,换言之就是不重视。因为不重视上课才缺乏激情,才没有心去认真钻研教材,才导致课堂教学乏味。甚至有的教师甩开刚刚取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说白了就是不想用、不懂用教材。有的教师干脆把教材内容统统换成了简笔画、漫画,课堂上教师随便讲讲,然后学生模仿画一张简笔画交上来就行了。这种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美术教学严重违背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初衷。那么,如何把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搞好?借此,谈谈本人在美术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采取一些开放型美术课堂教学

美术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教学意识落后,很多美术教师依然坚持传统的美术教学理念:只是知识与技能传授,教学活动仅限在教室里,教学内容也仅限在课本上,教学中只重视教师示范,学生机械化的模仿,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步伐。我们知道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必须及时地转变美术教学观念,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等当作主轴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要使美术教学活动从封闭走向开放,用生活去解读课本,在生活中学美术,在美术中感受生活,使美术教育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比如,在一堂美术欣赏课上,当欣赏到米勒的《晚钟》、《拾穗者》、《倚锄男子》等绘画作品时,我除了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构图、色彩以外,最大的教学亮点是还从作品中联系到现实农民的劳动情景,让农村来的学生介绍田间劳动情景,甚至让学生们走入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农民的劳动生活,再组织学生谈论自己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农民劳动的甜美以及农民的善良与品质的高贵,从中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真谛,培养学生对农民对土地的热爱。这就是学习欣赏米勒的绘画作品时,课堂教学内容向实际生活作了延伸。因此,美术老师要注重开放型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善于打破美术课堂时间和空间的极限性,采取可行的开放型美术课堂教学。

二、挖掘本土文化,形成教材内容与本土资源相结合的美术教学课程

我们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而言,很多老师总认为这套教材难。其实,认真研究这套教材就不难发现其兼容生活性、社会性、科学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给师生留有创造性发挥的空间。新课改

下教师不能“死”教课本上的内容,要因地制宜,挖掘当地文化,就会发现各地有各地的优势。比如,拿我们忻城来说吧,忻城地处桂中虽然偏僻落后,但是我们忻城有壮、汉、瑶、仫佬、苗、回、满等15个民族,具有几百年的灿烂文化。忻城有红水河风光、有全国乃至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被誉为“壮乡故宫”的土司建筑群、有忻城闻名的民间工艺壮锦等都具有重要的美术教育价值。在美术课中我就好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例如,当学习到美术鉴赏《中国民居建筑》这一课时,我把学生拉到“壮乡故宫”里零距离观赏园林式的建筑格局,感受其气势宏大、格调典雅、古色古香的艺术之美,鼓励学生用手中的笔去描绘那精制的屋脊翘角、花窗图案等,这样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深刻体验;当学习到《民间工艺》这一课时,我导入忻城壮锦,挖掘忻城各民族的民间工艺,激发学生兴趣;当学习到《绘画中的色彩》这一课时,我打开自己的资料库,把几年来用相机拍照下红水河畔一年四季的美景图片展示给学生欣赏,然后让学生用色彩去表现自己心中的家乡,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教学目的。课本的资源溶量是非常有限的,美术教学是不能仅限在课本上的,必须要拓展到课本以外,但是也不可随意取材,教师必须经过仔细研究,选择最适合于教学的资源,才可以有效地为美术教学服务。

三、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有一位教育家曾就针对儿童教育精辟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这句话强调了儿童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其实,不光是儿童,高中生更加重视培养学习兴趣。因为在高中像美术这类不作为高考考察对象的科目往往会被学生“冷”视,所以要把课上好,首先是怎么做到让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我的做法是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灵活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资源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活动贯穿过程、材质的变化使用等等,使学生的多种器官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高中美术篆刻模块第六课《印款合璧,相得益彰》这一课中,我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因准备材料而苦恼,这时候怎么办?没把这问题解决是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我并没有放弃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而是想到了变化材质的办法,让学生用易于买到的橡皮块代替难找的石材,用小刀代替各种刻刀,这么一来学生们就可以动手完成一个个漂亮的印章作品了。这堂课下来既解除了学生找材料难的烦恼,又大大增加了学生对参与动手活动的兴趣。

四、重视美术教学评价活动,形成鼓励性多样化的评价机制

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其它科目一样,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是最有影响力的,评价得当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等诸多问题。对学生自由创作的作品,切忌仅以教师的眼光去判断它的好与坏,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他们对生活的领悟程度,多肯定学生独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学生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欲望。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比如,高中设计模块的第二课《取“材”有道》,当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再利用废弃物作品设计之后,我采用教师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做法是先肯定和表扬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精神,肯定学生的设计成果,接着是让小组代表介绍说明本组作品的设计理念,接着是其他小组提出建议帮助完善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的评价活动我认为留给学

生探讨问题的空间更大,收获更多。

马克思曾引用黑格尔设想的一个比喻,来说明人类创造活动中实现其本质力量时产生的愉悦,这比喻之意是说“一个孩子,将一块石子投入水中,他看到水的涟漪不断扩大,他欣赏自己的创造,从中得到无比的欢快……”。从我们的美术教学角度去理解这句话,学生的学习成果就类似于那水中的涟漪,总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与表扬为快。如此说来,评阶活动中的一些鼓励性与表扬性的评价语言不正是教师给学生最好的学习“礼物”吗!学生受到教师称赞,他们的心情是无比兴奋的,也许将成为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学习活动中去。

结语:尽管我们高中美术教学活动并不是美术院校那样把学生培养成为美术专业人才,但是我们高中的美术教育对所有的学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为那点“影响”而不断地去钻研、探讨,大胆开展具有特色化的美术教育教学。这既符合时代的要求,也促进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1]杨明《大胆探索美术教改夯实学生审美素养》 [2]《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165 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3]孙美兰《艺术概论》第173页

第四篇:浅谈高中美术教学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

近代,中国美的教育提倡者蔡元培先生提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我们目前在高中段实行的《美术鉴赏》教学就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不单纯是高考的部分内容。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很多,但“美学观念是以具体者济之”,想来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心得。结合近几年的工笔国画教学实践,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提高自身修养重于提高绘画技巧

中国画是一门全方面的高品位的艺术,仅有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傅雷在《家书》中这样对儿子说:“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因此,在学习初期,就要求学生平日加强修养,博览群书,浸淫中国的其他艺术,如古典文学、音乐等。傅雷曾经给儿子讲过这么一个故事,着名指挥家弗里茨·布希又一次问约翰·普理查德,“你上次看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有多久了?”普理查德很惊异地反问:“为什么问我?”布希答道:“因为看了伟大作品,可以使你指挥时得到进步------而不致眼光短浅。”东方艺术向来有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相通之说,一切艺术,到了最高层次,都是相通的。教育学生不仅仅为了提高技巧而画,而是为了提高整个的全面的涵养。应该看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仅仅是一个入门的过程,是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孟德斯鸠告诫我们:“树人如树木,若非善加栽培,必难欣欣向荣。”我觉得这句名言实在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深思。如何使学生在走出校门离开老师后仍然能够不断进步,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教师就要教育他们在学生时代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古人常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下;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教师对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有一个较高起点,不仅是学识,尤其是品德。中国画艺术向有“人品”、“书品”、“画品”之说,人品高画品才会高。寓德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熟谙的教学原则。

二、学习传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韩美林在《装饰助我》中强调:艺术家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三部曲”,打基础,搞创作,建风格。首要的就是基本功。他告诫学生们,千万不能丢弃基本功。初学者对国画的基础课程----线描,往往容易心急手快,不知“慢即是快”的道理,殊不知根基不打好,如高楼筑于沙砾之上,后果不堪设想。中国画艺术实质上是线的艺术,把握住了线,就把握住了传统的灵魂。但就学生目前的认识水平来看往往把“线”这种富于独特表现力与形式美的表现手段退化为单纯的技术性操作,使“线”只具备画“形”的意义,“线”的审美价值与形式意味丧失殆尽。所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线条观很重要。西风东渐以来,传统国画受到的冲击很大,一不小心把好东西也冲掉了一些,现在想捡回来还真不容易。目前绘画界的一些“现代派”,线的功力很差,或是不讲究用线,而用颜色覆盖住,或是采用各种特殊技法,掩盖其缺陷,自以为有特色有风格,实则是跌倒了没爬起来,索性打个滚儿的把戏。工笔画是中国绘画的原生态,这种以线勾勒、用色渲染的基本形式乃是中国一切绘画的基本描绘方法。从两千年前的帛画到六朝时期的绘画,可以看到“勾线、渲染”这一形式由定型到发展成熟的轨迹。这一形式到唐五代更发展到了一个高峰。直到今日,我们仍能穿越时空,时时感受到那个时代绘画的辉煌。

三、天人合一是画者永恒的追求

“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谈了两千多年。季羡林先生对此有自己的看法:我不把“天”理解为“天命”,也不把“人”理解为“人生”;我认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我们人类,天人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画者而言,写生就是沿着“天人合一”的道路在走。中国画一贯坚持“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生坚持写生,生活才是艺术的第一源泉。好多同学经常抱怨自己创造能力差,正是忽略了写生。庄子云:“栩栩然之蝶,蝶之为蚁,继而化蛹,终而成蛾飞去。”凡学习三时期。宾虹翁对此强调说:“学画者师今人不若师古人,师古人不若师造化;师今人者,食叶之时代,师古人者,化蛹之时代,师造化者,由三眠三起成蛾飞去之时代也。”师今人师古人都是重要的,但更要师造化,即向大自然直接写生。现在的学生们往往借助相机等现代技术来搜集素材,虽然有其必要性,带来一定方便,但也造成学生依赖心理强,写生能力差的弊病。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多临摹优秀古人作品,更要加强写生练习,并作定期讲评展览,激发学生兴趣和上进心。经过长期训练,使学生养成写生的好习惯,做到手不离笔。另外,在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和写生训练的同时,教师不应该以教条主义的方法去框定学生,应懂得维护学生个性,懂得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找“食”,正像万物各有特点,学生也有各自不同的个性与素质。教出千篇一律的学生来,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艺术教育尤其如此。

第五篇:高中新课程美术模块教学

对媒体艺术课的认识和教学感悟

上学学校首次在高二年级实施美术模块教学时,我有幸担任现代媒体艺术模块电脑美术课程教学,通过新课程培训和一学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后感触颇深,新课程高中美术模块课给高中美术老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教学舞台,提供了充分的教学空间。特别是“现代媒体艺术”,在展现学生的艺术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与前沿艺术前沿的窗口。

1、媒体艺术模块选择的多样性。

高中新课程改革将美术课程分为五个模块九个门类供教师和学生选择,五个模块分别是: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九个门类是:书法、国画、版画、雕塑、电脑美术、油画、篆刻等,根据新课程美术教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内容指出现代媒体艺术学习模块包括两方面的学习内容:摄影/摄像、电脑绘画与设计。“两方面的学习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的自主选择。学生可以选择某单元内容单独或有侧重地学习与应用,甚至多次选修,以便更深入地学习;也可以在各教学内容之间轮流选修,以便得到综合学习与应用。”

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教学设备和师资情况开设课程,学生也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学习。另一方面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教学空间,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人美版提供的美术设计教材提供的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所学专业、特长和优势编写教学内容,改变了以往美术课程的单一性,只是在高一开设欣赏课。

2、不受技法和绘画水平的限制,各尽其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展示的平台。

提起美术课,很多人认为一般意义上的美术就是指画画,新中国成立以前还被称为图画课,所以往往评价一个学生的美术课好不好都是看他的绘画水平怎样,其实美术是多种能力的表现包括:造型能力、色彩感觉能力、动手能力等等,不一定专指架上绘画,每个人先天和后天条件的不同造成了能力的差异,而高中美术新课程五个模块每个门类都倾向于某种美术能力,例如油画侧重色彩感觉能力,雕塑体现学生的造型能力,版画和篆刻需要动手能力。对于教学评价而言也更加客观。通过媒体艺术模块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运用现代媒体设备、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创造、展示的能力。

“现代媒体艺术”是美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是指运用光学原理、电子技术等表达自己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的视觉艺术形式。随着多媒体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艺术日益普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现代媒体艺术”是普通高中阶段新开设的一个学习模块。通过这一学习模块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运用现代媒体设备、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创造、展示的能力。

通过对美术新课标的学习,根据现代媒体艺术模块教学特点,实际课堂教学中我摸索了一些教学方法:

1、以创作为主,简化技法学习。

例如针对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难题,“精讲精练,技法速成”。每节课主要以完成一个特技效果为主,技法操作中尽量找些简便快捷的方法,容易出效果的方法。如果单讲技法练习,学生会觉得学习难度大,例如《水晶贝壳》一课中Photoshop软件操作复杂,设计步骤达60多步之多,其中还有操作复杂的“蒙板”。“能不能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操作达到水晶化贝壳的效果,让学生体会到创作的乐趣?”

通过科组教材的研讨,以及实践操作,找出一套更简便的操作方法,最后完成的特技效果也相同。那一课,学生们的作品中不仅出现了蓝色的水晶贝壳,还有令人惊喜的金属贝壳效果,宝石效果,翡翠效果等等........。

2、提高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

平面设计课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技法和创作能力还要让学生运用设计知识知识,视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融入设计作品,如《CD包装设计》一课中让学生在设计制作前认识到创作的目的,考虑产品功能,作用。作品设计效果图完成后要求写设计说明,注明颜色,尺寸平面示意图,功能简介等。因此要求学生在创作构思时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通过以视觉艺术为主的艺术交流,架起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在学习美术课程的目的并非是涂涂、画画、产生一件作品而已,而是让学生能从‘人文’性质的高度更深刻地理解运用美术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①。

18课时的平面设计课如果完全用专业技能训练的方法组织教学,那就类似于信息技术课,没有达到美术设计课的教学目的,无法让学生体会到设计艺术创作的乐趣。“创造性地使用一切手段,也许比美术技法训练更重要”②。

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简化电脑过程,从学生的角度来引导观察,欣赏美术设计作品,注重学生的设计创作思维的培养,每堂课最后10分钟时间是设计作品交流时间,由各小组推荐最好的原创作品与大家分享,谈谈自己的设计过程、感想。每个月评选1~2名“优秀设计师”(优秀设计师有权提出作品修改意见,参与评选作品批改)。鼓励学生大胆表述,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

3、创作题材前沿、生活化。

艺术源于生活,美术从来都是展现生活,表现生活,现代媒体艺术与多媒体、网络技术结合紧密,在创作题材的选择上我更注重能激发学生设计理念,能发掘他们情感热点的题材,如影视特效,电视广告,校园文化设计,日用品的包装设计等。在霓虹灯效果制作一课当中,我选择的是《黑客帝国片头影视特效制作》,尽管是制作简单的一组数字霓虹灯效果,操作也很简单,但课堂上学生热情高涨,积极讨论发言,能很快进入构思创作状态。

《Photoshop制作国画江南水乡》也是学生喜欢的一课,“国画无师自通”许多手绘中不可能达到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都能成为现实。

注释:

⑴《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⑵《视觉文化时代与高中美术课程》王大根,美术教育2005年第4期。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