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数概念教学专题研讨会学习体会(范文大全)
编辑:青苔石径 识别码:65-831876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2-10 21:36: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数概念教学专题研讨会学习体会

《数概念教学专题研讨会》学习体会

通过这次数概念教学专题研讨会,观摩了四位老师优秀的数概念课堂教学,聆听了多位专家名师对课堂课例的展评和教学成果的交流,对数概念教学有了更新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看到几位老师的数概念课堂教学,明白要上好一堂数概念课,着实不易。教材处理上,深挖教材,吃透教材,目标清晰、明确;教学策略上,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展开教学,善于用追问帮助学生辨析;教学语言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评价富有指导性,塑造了民主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教学环节上,精雕细刻,多层次、有梯度……这些都是我要学习的方向。

聆听了李志名师的专题讲座《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也学习到了很多,恍然大悟。首先,是数学教学设计的艺术性,体现在课堂导入、活动、练习等环节设计上,要科学、合理、充满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学习。其次,是数学课堂评价的艺术性。数学课堂要注意评价的形式,形式要多样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生师评价都要有所体现,这是学生发现问题所在,同时也是构建信心的重要过程。而多样化的评价就是目前我还有所不足,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如“没事,我可以等”,“倾听别人的发言也是一种学习”,“一枝独秀不是春”,“评价自己,别吝惜自己的美言”,“谢谢你替我答疑解惑”等等无不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和指导。最后,是教学主张渗透的艺术性,提醒

了我们要注意把质疑问难的机会还给学生,帮助学生提出核心、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与此同时,还要把更多的时间体验的机会还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合作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学习,多积累,多捕捉生活中的点滴数学问题,把问题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不光会学,还会应用。

第二篇:《数概念教学专题研讨会》学习体会

《数概念教学专题研讨会》学习体会

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本次数概念教学专题研讨会,观摩了四位优秀教师的数概念课堂教学,聆听了多位名师针对课堂教学案例的点评和教学成果的交流,对数概念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祝老师执教的《百分数》目标清晰,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展开教学,善于追问帮助学生强化概念,课堂教学体现了数与形的渗透与融合;课堂评价具有指导性、多样性,从课前学生评价老师到课后学生评价自己,前后呼应。这就说明一个好的老师一定要善于提问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张老师执教的《倒数的认识》课堂设计有创新,课前通过同桌互相介绍学生明白了两人的关系“互为同桌”,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男女生计算比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比较真分数、假分数倒数时引入了数轴;整节课围绕“是什么、怎么求、怎么用”展开,教学重点有体现,抓住关键词,用实例来解释辨析概念。张老师的课提醒我在设置情境导入时,不光要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揭示数学的本质特征。邓老师执教的《真分数和假分数》以 为载体数形结合进行探究,巧借数形结合设疑、解疑、答疑并利用分类思想顺势生成真分假分数的概念,通过多层次、有梯度的练习即时巩固。吕蒙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习方式有创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同桌之间说一说等,很好的处理了放与扶的关系。以生为本、趣味

叠加,以理为核、精雕细刻,以动为静、深度思考;通过估一估、猜一猜、比划比划,条条思路有呈现,学习效果有彰显。邓老师、吕老师的课提醒我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把更多的时间、体验机会留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何老师的专题讲座《分数概念教学文献综述研究》让我再一次认识了概念的形成。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是通过感觉、知觉、思维形成观念(印象或表象),这是感性认识阶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与演绎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这是认识的理性阶段。理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形成的概念又会进一步发展。概念教学就要遵循概念形成的规律。

李老师的专题讲座《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让我茅塞顿开。首先,数学教学设计的艺术性体现在课堂导入、活动、练习等环节设计上。教学情境的引入,既要有味有趣,也要有数学的本质特征;活动设计要科学、合理、充满趣味性;练习的设计既要体现数学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拓展性,又要突显一定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将数学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次,数学课堂评价的艺术性。数学课堂要注意评价的形式,形式要多样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生师评价都应有所体现。最后,教学主张渗透的艺术性,提醒教师要注意把质疑问难的机会还给学生,帮助学生提出核心、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同时还要把更多的体验机会

还给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应时时处处想着学生,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让学生动手实践来完成,这样学生的体验就会更深刻。

总之,通过本次研讨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很多不足,在今后教学中要善于学习、积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数学问题,把问题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教促学,以学促研,共同发展。

第三篇:函数概念教学学习体会解读

函数概念教学学习体会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以函数思想来贯穿中学数学内容更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函数思想方法具有其它思想方法所不及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函数形成的简要历史:

1、函数是从研究各种运动问题中产生的。

2、函数概念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①把研究的曲线当作函数;②把由一个变量和一些常量以任何方式形成的解析表达式作为函数;③用对应关系定义的函数;④用集合定义的函数。实际上函数概念到此还没有终结,还在发展。分析函数概念的形成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几点:

1、函数概念的形成是由研究静止现象到研究运动、变化现象的结果;

2、函数概念的形成是人类活动不断深化的结果,是人类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提高的结果。基于函数形成的历史,使我们认识到要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函数概念,必须使学生经历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变,而要使学生实现这种观念上的质的飞跃,必定要经历一个困难的过程。困难主要表现在:①长时间处理常量数学问题使学生形成了静止、孤立、片面看问题的固定思维方式;②思维能力水平的制约。初中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还不高,一方面,初中学生的思维从预初到初三由借助于具体形象,具体的事例进行思维活动向抽象思维发展;另一方面,在学生学习了推理后,学生的思维由杂乱向有序发展,随着概念的不断丰富,推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逐步形成了逻辑思维能力,但要使学生理解函数概念,只是具备这些条件是不行的,学生还必须具有辨证思维的能力。函数概念由模糊到清晰经历了近300年就说明了困难的程度。我们都知道,观念上的转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要使学生实现观念上的转变,首要的任务是使学生接触运动现象,认识运动现象,思考运动现象,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变量的存在,然后逐步使学生理解变量的意义,实现由常量到变量的转变。然后使学生认识到运动变化过程中确实存在相互联系的量,实现由习惯于处理静止现象到处理运动现象的过渡,促进学生运动观的形成,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意义;另外,还必须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材在处理函数概念时,把函数概念分为两个阶段: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对初中学生来说,只要使初中学生认识到:(1)问题中所研究的两个变量是相互联系的。(2)其中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发生变化。(3)两个变量之间有确定的依赖关系。初中阶段主要使学生能处理能用解析式表达的函数,要使学生掌握几类简单的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简单的二次函数,理解他们的定义,知道它们的图象和性质,会用它们的图形和性质解答一些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简单问题。基于以上分析,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在实施函数教学时,要把握好初中函数教学的度,要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过程设计。

一、函数概念是学生难学的内容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这一重要概念呢?我认为,可按“早、实、清”3个字进行导学。

所谓“早”,是指在起始阶段的教学中,抓住相关内容及早向学生渗透函数的思想方法。我们知道,函数在本质上反映了2个集合中元素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在初中起始阶段的教学内容中,2个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例子是相当多的。我们在教这些内容时,可以很容易地向学生们渗透函数的思想方法,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产生朦胧的变化意识。例如,对字母表示数的认识,是学生体验、认识变量的开端,在这段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感受到变量的意义,体验变量的概念。在代数式的值的教学中再强化变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代数式的值与代数式中字母取值的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感受到变量之间的相互联系。再在方程特别是二元一次方程的学生中,进一步促进学生认识两个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体会到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几何教学中,函数关系的例子也非常多,像中点的定义、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就揭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还有两个角互余、互补,揭示的都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教师能注意在学习与函数有关的知识时,经常地向学生渗透“对应”的观点,那么到学习函数概念时,学生就不会感到生疏和突然,他们就能顺利地接受函数概念,并把函数知识尽快地内化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所谓“实”,是指由实例引入函数概念。由实例引入概念,反映了概念的物质性和现实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和长久。这样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函数概念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概念。在学习函数概念时,可用概念形成的方式,按以下的步骤进行:第一,让学生分别指出下列例子中的变量以及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达方式,概括出它们的共同属性:(1)匀速运动中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2)圆的面积和半径之间的关系;(3)n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间的对应关系;(4)用表格给出某水库的储水量Q与水深h之间的对应关系;(5)某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

第二,引导学生对以上实例进行分析、比较、从诸多的属性中找出它们的共同属性:(1)在某一特定的变化过程中都有2个变量(变量A和变量B);(2)变量A可在某一允许范围内取值;(3)对于该范围内变量A和变量B之间有确定的依赖关系。第三,在得出这些变化过程中的基本属性之后,可以及时地给出函数定义。第四,为了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可让学生做一些辨别练习,以使学生在“积极避免概念混淆中突出概念的形象”,使函数概念的形象更加清晰明确。第五,通过例题、练习等形式,对函数概念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至此,函数概念已在学生已有的概念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已基本完成了概念的形成过程。

所谓“清”,是指一定要向学生讲清函数定义的“语言框架”。有人形象地把整个数学知识比作一张“渔网”,那么函数定义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网结”。函数是我们在初中遇到的第一个用“数学关系概念定义法”给出的概念。揭示它的本质(对应关系)的叙述方式与先前所学的诸多数学概念的叙述方式是不一样的,让学生有一种“咬嘴的”的感觉,所以,我们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楚函数定义的语言叙述特点,讲清楚“…某一过程2个变量,一个变量…取值范围,另一个变量…确定的依赖关系”的意义。

二、函数教学要掌握火候,逐步渐进

学习函数的方法与以前学习代数和几何的方法有着明显的不同。如函数的表达方式就是多样化的,有列表法,图像法,解析式法等,学生在一开始会不适应,所以在教学时要使学生逐渐适应这种多样化,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作用。数形结合法是学习函数的重要方法,这和前面的代数方法和几何方法明显不同,对这种方法的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学生对一个式子和一个几何图形之间的对应还不适应,在教学时要使学生逐渐认识到一个解析式和一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具体的对应关系,通过这几类特殊的函数的学习使学生不断认识到图像的作用,从而逐渐适应这种方法,体会到这种方法的优点:解析式准确简洁,图像形象直观,通过数形结合法使学生认识到代数方法和几何的方法各自的作用及相互结合的优点。

总之函数概念的学习既要有观念上的转变,又要具备更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学生的认识能力是使学生形成函数思想的基础,所以教师在代数和几何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把知识传授和思维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既促进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又使学生形成相应的能力结构,实现观念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有一个整体教学计划,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

位育初级

瞿军

第四篇:习作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习作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实验小学欧阳晓娟

5月25至29日,县进修学校举办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研讨会。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培训,对习作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指明方向,凸显重要性。

首先,老师的习作讲座课,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显示出口语交际课的重要性。那就是这些课一定要上,而且要精心的备课后再上,别不当回事。现在普遍的现象是大部分老师对这些课认识不够,有时候干脆都不上,上也是简单说说,没有充分的备课,当然效果也不是那么明显,所以才导致了习作课的愁,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今后,一定要上好口语交际课和习作指导课。说和写是不分家的,只有会说了,才有话写。所以训练好学生的口语交际,对今后的习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提供教学思路和方法

其次,几位教师的习作指导课,给我们提供了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平时我们也许上这样的课,但到底怎样上,恐怕有些老师还真说不清楚。现在,听了这些课后,我们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特别是蒋晓英老师执教的看图写话指导课非常值得借鉴,整个过程层层递进,条理性强。唐秀梅老师亲自写下水文非常好,给我们树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刘启娟老师的这节课重点指导了写作方法,这一点很好,咱们教学生写作,不能让孩子照搬,而是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让他们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来组织材料,进行习作。

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再就是何亚明老师的说话写话指导课,对我启发颇多。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积累的好词佳句多,说得很流畅,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老师指导得恰到好处。一节课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师平时在教学中是下了不少功夫的,注重了学生积累习惯的养成,培养了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使他们有话写,乐于写。潘艳萍老师的写作指导课,始终以游戏为主线,创设了情境,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观察的重要性,在写作中,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从而感受到了写作的快乐。因此以后在教学的时候,我们老师一定要确定好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各个年段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要求,这样才不会走歪路,才不会浪费我们的课堂40分钟。

总之,语文要训练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我们各种不同的课型里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渗透。所以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地上好每一类课,是我们所必须做到的。只有这样,才会带给孩子更多的收获和各方面能力的训练。

以上是我参加本次培训活动从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和讲座上得到的几点感触和体会。相信我们只要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贴近学生生活,帮助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描写生活,学生肯定会乐于动笔,勤于写作的!

第五篇:市美术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市美术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四月十六号至十七号,我参加了市里的美术教学研讨会的学习。四位老师的公开课,风格各异,精彩纷呈,每一节中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亮点。在课后研讨环节中,授课教师与大家交流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经验总结,教研专家们也据课给与中肯和精当的点评,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现把这些可以借鉴学习的收获总结出来,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提高进步。

一、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新课改提倡课堂教学要创设一种宽松、愉悦、主动参与的课堂气氛,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艺术》一书中写道:“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上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来决定的。”在临沂商城实验学校的王秋娟老师执教的《威武的盾牌》一课中,王秋娟老师开课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古代盾牌战斗的场面,据此创设情境,变课堂为战场,变老师为将军,邀请学生变身为小勇士,一起来设计制作威武的盾牌抗击敌军,情趣的引入本课并把这一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环节设计中去。在欣赏优秀的盾牌作品以及学生创作环节中,王秋娟老师配上雷雷战鼓声并巧妙的设计引导语说这些都是敌军设计的盾牌,让我们学习借鉴一下,设计出更威武的盾牌从气势上打败他们。这样的敌我情境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小组合作效率突出,作业效果不错,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活用教材而不是死教教材。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精神,抓住教材的特点,深究教材,渗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独特理解和创造性思维,重新选择和组织教材,使“活”的教学内容成为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载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在这一方面,临沭中小的王丽娟老师执教的《画家·凡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节以荷兰画家凡高为专题的欣赏·评述课。对四年级孩子来说,通过教材上几幅作品和几行文字去领悟、理解、远远不足以对这样的艺术大师进行解读。王丽娟老师充分利搜集用了网络资源并有机取舍组合,结合多媒体教学成功的拓展活化了教材,使欣赏凡高的画变得更有趣味性和直观性。在导入阶段,王丽娟老师课件播放了一段凡高画的拍卖会短片请生欣赏并说一说从中你了解到了凡高什么,这样的生活场景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大师的感受距离,激发了学生了解凡高的兴趣。在欣赏凡高作品环节初,王老师课件播放了一段凡高现场作画的视频:一贫苦人家围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吃晚餐,凡高在一角边观察边作画,视频最后定格在凡高的这幅《吃土豆的人》画作上,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这幅画的创作背景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善良的画家画中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在学会欣赏凡高作品方法的同时,感悟到画家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应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教学的发展。”在这次研讨会上的公开课中彻底撇弃了传统教学中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身经历、体验的参与学习过程,激活课堂,放手让学生自主去疑、去猜、去试、去探、去说、去发现、去感悟、去运用。王丽娟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凡高的四个不同时期的作品时,突出的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首先在欣赏凡高的荷兰、巴黎前两个绘画时期的作品时,王老师采用了出示作品的同时提出问题,请生带着问题去自主探究,最后通过师生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作品的方法:从色彩上、创作背景上、笔触技法上„„去欣赏去感受。在接下来欣赏凡高创作的高峰期——阿尔时期的绘画时,王老师灵活的采用了分组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请小组长上台抽题,一分钟的自主讨论时间每个小组分别解决不同的问题,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交流整合,快速高效的完成了这一环节的欣赏。在凡高的最后时期的作品欣赏环节中,王老师选了凡高的典范《星月夜》,画面上的笔触经过课件的处理都在随着画面上的方向轨迹缓缓流动,王老师请学生全体起立伸出手指跟着旋转流动的线条描绘感受,亲身感受凡高画中那动荡不安、犹豫、压抑、苦苦挣扎的内心情感。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参与的主动性,使学生获取了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采取开放式作业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标提倡作业形式采用多种材料的介入,活动情景的设置,创设自由体验表现的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临沂九小的刘晓霞老师在执教《精细的描写》一课中,让学生创作前出示了多幅装裱精美的不同形式的线描作业:有刮蜡线描画、黑卡纸修改液的线描画、有彩卡纸线描画、彩笔线描画„„鼓励学生在创作的时候大胆采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方法进行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临沂七小李雪老师的欣赏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一课中的学生作业环节中,李老师也采用了开放式作业要求:请生选一幅最喜欢的作品写感受,也可以写自己对本课的收获和感悟。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去感悟,给学生更多的表现自由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大胆创新思维。

五、注重开放式教学评价展示,让学生享受成功快乐

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美术作业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创造性的活动产品。美术作业评价是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美术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在王秋娟老师的《威武的盾牌》作业展示环节,除了采用了自评、他评、互评、师评多种评价方式,老师还让学生举着自己设计的盾牌伴着铿锵的战鼓声绕场展示,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创作成功的喜悦。

这些精心准备的公开观摩课,不但吸引了听课的学生,也感染了前来培训的老师们。课后的研讨会上老师们踊跃发言讨论,教研专家也做了精彩实用的点评。这次的培训真让我开了眼界,长了见识,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借鉴到了不少好的理念和经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学到的收获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尝试、学习,继续探究适合自己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张丽丽 沂水三小 2013年4月19日

数概念教学专题研讨会学习体会(范文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