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论文(最终五篇)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65-831020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2-10 09:53:5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论文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论文1

【摘要】作为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汉字是人们最基本的认知单位。只有攒够了一定程度、一定数量的汉字才可以正常地进行文章的阅读与理解。而作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打好基础,为以后更高年级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语文识字是语文老师在授课中最主要的讲课重点,但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有着各种不可控因素,导致在课堂上的知识吸收率有些波动,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学生们记不住汉字,搞混汉字。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选用了“纠错板”这种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针对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开辟“纠错板”的实践进行相关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纠错板;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一年级阶段的学生的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进入学校后其自身需要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需要将他们从幼儿园的游玩、散漫的状态慢慢地变为有纪律、有组织的学习状态。那么,在这个时间段里就需要由老师对这些学生在学习状态上进行相应的指引,帮助他们适应学校这个新环境。在这其中我们需要注意,小学一年级阶段正好是学生踏入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在这其中学生的好奇心、新奇感是帮助他们学习新事物的最佳助推器,老师想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那么这些特点就需要利用起来。接下来我们就以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为例,来分析一下该阶段学生的特点。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是由8个阶段组成的,这些阶段主要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该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一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基础之上,人生发展的8个阶段是紧密相连的。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由学龄初期(3—6岁)过渡到学龄期(6—12岁)的阶段。

这个阶段也是学生们自身的由主动对内疚的冲突转变为勤奋对自卑的冲突的一个过程。进入到学龄期,学生们就需要开始接受教育了,最佳的地点就是在学校。作为训练学生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场所,学校在这其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如果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学校的课业学习,那么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在以后更深层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更加有信心完成自身所背负的任务。一旦在这个阶段学业问题出现了失败,那么学生们就会产生自卑感,对以后的生活学习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根据埃里克森的定义,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能力这一品质。而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所以,在小学一年级这个阶段,让学生获得勤奋感、掌握能力是老师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

二、造成一年级学生汉字错认的主要原因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打基础的一个阶段,这其中学生要学会并适应角色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来简单地分析一下造成一年级学生汉字错认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是远远达不到教师所期望的效果的。这与学生自身的生理机能有着很大的关系。刚刚进入新的环境,学生们少不了对新环境的探究与好奇,那么在课堂上很容易就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学生在课堂上走神也就十分常见了。这在课堂上表现为老师在对学生提问时,有些学生明显在状况外,对老师的提问没有明显的参与性,甚至有些学生会离开自己的座位在教室中走动,这样就会干扰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再加上是在语文课堂上,如果学生对识字没有兴趣,那么就不会对老师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学习,而是找寻其他的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就变得分散,进而导致学生在分辨汉字的程度上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最终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知识吸收效率达不到理想的要求。

(二)老师在识字授课中的教学方法问题

小學阶段的语文课堂上,最重要的就是汉字的积累。只要学生将汉字积累到一定的数量,那么在以后课文的阅读中几乎就可以进行流畅的课文阅读。但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些汉字就是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重点。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多地记住汉字,选用较为严厉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变得紧张起来。比如《雪地里的小画家》,由于其课文的字数较多,而且在新的汉字的认知难度上也较为困难,老师可能在课堂的教学中会不由自主地严厉起来。如果让学生处在这样的一个课堂环境中对汉字进行相关的熟读认知,即使是在课堂上记住了,也难免在课后就会遗忘。更不用说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记忆力这方面是需要进行相关的引导的。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识字授课的方法上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所学的汉字,减少学生错认汉字的程度。

(三)语文课本中的汉字数量问题

根据人教版的语文课本,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第一册首先是先认识几个简单的汉字(5节),接下来是拼音(13节),最后就是课文(14节)。前面两个部分,很明显还是比较简单的,有着一定汉字与拼音基础的学生在这两部分的学习上还是比较轻松的。但进入到第三部分,汉字数量就明显增加。前几篇课文还可以保持在60—90字之间;但越到后面课文的字数越多,而且也不再是全篇课文标注汉语拼音,而是在陌生的汉字上面标注汉语拼音,方便学生们进行阅读,例如《乌鸦喝水》《小蜗牛》。虽然课文没有要求学生进行全部熟读认知,但在阅读中学生还是可以感受到一定的吃力。特别是在课堂上,当学生念完一篇课文后,如果他们对陌生的汉字没有理解弄明白,仅仅是似是而非的一种认知状态,那么学生就很容易造成汉字的认知混乱、汉字错认等相关的问题。因此,合理地安排课本的教学进度是语文老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一点。

三、“纠错板”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

为了帮助学生在语文识字中错认汉字的问题,我们选用“纠错板”来帮助学生进行汉字的正确认读与错误修正。接下来,我们就老师在一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中如何使用“纠错板”来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

(一)犯错不可怕

在選用“纠错板”对学生进行语文识字的教学前,首先语文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犯错并不可怕,每个人都会犯错,老师也不例外。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们,都认为犯错就会受到惩罚,将这种观念带入到学习中就容易造成学生回避犯错、不承认犯错的一种心理。但是在课堂上很明显,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如果学生出错了老师不去对其进行纠正那么学生就会将“我刚才说的是对的”这种想法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错误时不会改正,这样一来对学生的深入学习时十分不利的。因此,让学生知道在课堂的识字教学上,错误是每个人都会犯的,只要认识并改正就可以了。摆正学生对犯错的态度,为以后的课堂纠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上对“纠错板”的使用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对学生在某些难以分辨的汉字上需要多加注意。比如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汉字辨别提问,如果遇到了大多数学生都认错的汉字,老师就要将其写在“纠错板”上,并对其进行形象深入的解读。例如在识字部分的《对韵歌》中,“柳”与“桃”这两个字,由于很多学生在念读时都是按照顺序来读的,一旦将顺序打乱,学生可能会依照阅读的惯性,按照原来的顺序来读,没有分清是哪一个字。因此,当授课老师在课堂上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将这两个字分别写在“纠错板”上,分别对这两个字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读,对该汉字的意思清楚明白地为学生讲清楚,让学生了解到这两个字之间的区别,在意思上也清楚后加深对这两个字的印象,在今后念读的时候就可以将其区分开来。

四、结语

“纠错板”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使用,课后也可以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记清汉字。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的潜力上是无穷的,只要我们掌握好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吸收知识,帮助他们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永锋.针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8)

[2]白雪平.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xx(9).[3]沈玉桃.溯文识字教学探析——从《日月水火》象形字教学说起[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xx(12).[4]季芸芸.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12).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论文2

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低年级学生在掌握字形方面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他们产生读书的欲望,在反复朗读中掌握生字读音、认识字形。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如学习“天”字,有的说“大”字加一横就是天;有的说“人”字加两横就是天;有的说“夫”字不出头就是天。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发展。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下面我介绍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编字谜。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组字游戏。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发给每个小组一份,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然后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展示合作的效果,让全体学生认读,评出冠军组。这样,体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思路,学生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有些学生还能组出许多课外认识的字。

3、抢卡片。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5、变字小魔术。我结合语文百花园一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了“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三、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电视、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所以,教材编排识字二中的三篇课文就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我们每星期评出十几个“识字大王”的作品进行展览,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

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二篇: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论文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论文

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低年级学生在掌握字形方面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他们产生读书的欲望,在反复朗读中掌握生字读音、认识字形。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如学习“天”字,有的说“大”字加一横就是天;有的说“人”字加两横就是天;有的说“夫”字不出头就是天。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发展。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下面我介绍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编字谜。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组字游戏。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发给每个小组一份,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然后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展示合作的效果,让全体学生认读,评出冠军组。这样,体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思路,学生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有些学生还能组出许多课外认识的字。

3.抢卡片。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5.变字小魔术。我结合语文百花园一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了“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三、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电视、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所以,教材编排识字二中的三篇课文就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我们每星期评出十几个“识字大王”的作品进行展览,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

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浅谈小学一年级新教材汉语拼音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还具体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这些好建议启发我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新教材,赋予课堂活力,树立“以学生为本”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编排了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认识70个常用字。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于是,我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这种呼读音,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g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 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三只鸽子gg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t、n、l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的读音。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六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ao),却不会将草(cao)分出声母C,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课件从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还要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加学生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既提高拼音能力又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观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

1.看懂留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7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汉字。有的图内容复杂,学生看了图还不能导出音节的读音,如第11课的情景图,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带着学生仔细观察,启发思维,讲清留意后,引出diéffējī和汉字“叠飞机”。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像,如第4课的情景图,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

3.充分利用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如第8课情景图,“太阳刚刚升起,可以换成什么词来说?”学生思考后回答“日出”,这样字的形和音的问题迎刃而解。把看图、拼音、识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益于调动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四、阅读儿歌与识字的整合 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学生通过读儿歌,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如汉语拼音第6、7、8课中的带拼音的小短文、儿歌、童谣深深引吸着学生,激发起他们拼读音节、认识汉字的强烈欲望。一位教育家曾说: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条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途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铺路搭桥。既凭借图明白了字义和短文的意思,又在运用汉语拼音识字读文的过程中巩固了汉语拼音、掌握了独体字、认识了见面字(带红色音节的字)。如第10课第二课时是这样安排的:1.看图说话,了解图意;2.“借文识字”,自读音节,找出与图相应的短句;3.短文朗读指导,理解文意;4.扩展活动中启发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动物爱吃些什么;5.独体字“小”“鱼”“牛”的字形识记。

我感到从一年级开始,学生每识一个字应读准字音、认清宇形、大致了解字义。教师在有机整合的过程中,一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读准字音;二要运用造句的方法大致了解字义;三要运用汉字构字的规律了解字形。教师还要注意强化听、说、读、写的互相渗透。听,听字的读音,听老师范读或同学的朗读;说,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说一句完整的话;读,拼读音节,认读生字,用手指点短文中的字,按词的组合朗读句子,读懂句意,利用句子的停顿朗读每个句子;写,对独体字有条件的可以认一个写一个,也可以认写分开,但必须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练写。经过调动眼、口、耳、手这几个器官,形成统一的联系。

浅谈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原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然而,拼音教学有是帮助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尽量掌握汉语拼音呢?倪海曙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创设学习环境,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感受。一,导课新颖,引发学习兴趣

兴趣的产生源自于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境,使学生从上课伊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唤起学生继续感受的意愿,引起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如:教学iu,ui时,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有两个小朋友,他们分别叫小iu 和小ui,他们是一对双胞胎弟兄,长相几乎一样,又经常穿一样的衣服,带一样的帽子。他们的妈妈有时也很难分辨清哪个是老大哪个是老二,可聪明的阿凡提却一眼就能分清。小朋友,你们想知道阿凡提是用什么办法把他们分清的吗?”这样,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教师抓住这一极佳的时机,导入新课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借助实物,投影,录象,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把所学内容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可以使单调枯燥的教学活起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学习声母“q”时,老师拿来几个五颜六色的气球,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借助气球的形状和“气”的发音,学生很快就记住了“q”的音和形。

三:启发质疑,培养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愉快的获取知识的状态,培养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汉语拼音第六课《jqx》中着部分学习内容,以往教学时,都是由教师告诉学生 jqx 与ü 相拼的省写规则。这次学习,教师调整了教学思路,首先板书了这部分内容,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没过多久,一只只小手举起来了,有的学生说:ju,qu,xu中韵母ü上的两点怎么没有了?有的说:“本来韵母是ü,只是书写时省写了两点。这是因为,再普通话里,jqx不能和 ū相拼,所以和ü 相拼时,ü上的两点可以省去。你能编个儿歌记住这个规则吗?顿时,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纷纷发言:小 小ü有礼貌,见了 jqx 就脱帽。小ü 碰见jqx, 去掉两点还念 ü。。。此时,连教师也不得不佩服学生思维的活跃。可见,为学生创设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四,多种形式,强化学习兴趣

拼音字母是一些抽象的符号,而且有些字母很容易混淆,像ei 和ie。如果只是分析字母构成效果不会太好,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用歌诀法来进行拼音教学。如区别 和,我编了歌诀:小人砍树ei,ei,ei,小人依树睡一夜ye。

教学 yi,yü 一课,我采用了歌诀教学:小i 的妈妈是大y,大 y小i 挨一起,小ü 爸妈不在家,大y 阿姨照顾他,小ü非常有礼貌,见了大y 就摘帽

。利用歌诀去教学,学生兴趣浓厚,而且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识字。拼音练习如果机械地让学生去读、去写、去记、去练,时间长了,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也会挫伤刚入儿童的积极性。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好动、好奇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将大量的练习寓于游戏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巩固所学知识。如让学生“说出我的悄悄话”,做“找朋友”“粘年糕” “摘果子” “到动物园参观” “纸牌游戏” “火车到站了” “小青蛙回家”等游戏,寓教于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打下了基础。

汉语拼音全部学完后,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请一级小朋友每人手拿一种水果,再请另一组小朋友每人拿一张用拼音写的水果名字的纸片,然后在全班齐唱“找朋友”的歌声中,手拿水果图片和拼音卡片的小朋友站在一起,他们手拉手和全班小朋友一起拼读卡片的音节。在游戏中学习,不仅扩大了学生参与学习的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质。使学生乐在其中,强烈地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复习汉语拼音时,师生共同制作了汉语拼音扑克牌,玩打牌游戏。打牌的规则是:每四人一组,依次拿牌拼读,如拼读正确就拿在手中,如拼读不正确就放在桌上,直至扑克牌最多者为小组冠军。这个游戏学生百玩不厌。这样做不仅复习巩固了汉语拼音知识,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意识和求胜欲望。

总之,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只要创新地设计教学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第三篇:浅谈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浅谈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愉快轻松的识字呢?下面,我谈谈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邮递员送信……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2.让学生做字卡,在学中识字。

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识字,我让学生提前做生字卡片,正面写生字,背面写拼音,学生很乐意做字卡。第二天先学生字,然后让同桌两人利用字卡互相帮助识字;有时让学生做“摆长龙”游戏,复习巩固生字。另外,我还要求学生收好字卡,制作了“识字袋”。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识上面的字。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3.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4、教会学生同时运用眼、耳、脑记住字形

听课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又是很难掌握的学习技巧。让学生同时运用眼、耳、脑去积极地捕捉知识。眼,要注意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及笔顺。耳,要善于发现老师指出的重点,如老师说“雪”字上面是“雨字头”,“雨字头”第三笔是横钩,不要写成横折或横折钩;“牙”,共4笔,第二笔是竖折,不要把它写成两笔等。脑,要牢记字的读音、字义、字形。简单的字,如“画”“叶”可以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分析字形;“几、用、笔”可与熟字“儿、同、毛”比较字形,加深记忆。

5.小组合作学习。

刚入学的儿童大部分不会与他人合作,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通过我一学期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

6.在阅读中识字。

每一周我都精心准备一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在阅读课上讲给学生听,并且告诉学生“老师通过读书知道的”,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过两、三周进行一次评比,选出“故事大王”。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故事,而且还学会了很多字。

7.课外识字。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如:商店里有“出入口、洗手间、收银台、产品介绍”,街道上的广告牌……这些都是能充分利用的识字活教材。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要我们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创造一种开放、灵活、有活力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从课本、课堂中走出来,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真正体现“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的新课标理念,我们的孩子就能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课内课外,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让学生识字有滚滚而来的源头活水,学生的知识宝库中将是硕果累累。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

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

识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一年级第一册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比原来的旧教材数量增加了230个,而且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学生在课文中能够会读,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其他的语言环境中也能够认识会用。人教版新教材中提倡学生“多认少写,提早阅读”的识字教学理念,因此识字量大大增加。这对于一年级语文教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完成识字教学的目标,所以必须对识字教学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识字、轻松地去识字、乐于识字、,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但是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呢?

以往的识字教学以反复领读书写为主要方法,识字成了孩子们的一个重要负担,学生对识字极不感兴趣,甚至恐惧厌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学习的持续时间很短,这样以来一堂课如果满堂灌收获就甚小。因此一堂课中我们要抓住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同时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我们以往的教学方法,要让孩子开心的去识字,要培养孩子们识字的兴趣。要抓住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充分利用教材,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识字。

1、让孩子在兴趣中识字,乐于识字

教师要让学生有识字兴趣,首先应该尽力创设一种平等、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应像朋友那样将识字内容、识字方法融入到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中,孩子学习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还要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敢于畅所欲言,所以如我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在课前就让孩子在家里提前观察各种动物的尾巴,在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说说自己的所看的动物的尾巴,然后再画出来,这样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拿出各种动物的卡片,让学生去识记,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在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这些生字,识字效率大大提高。

2、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让孩子们乐于学习汉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处于优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知识大都从兴趣出发。因而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识字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孩子们乐于学习汉字。

教学实践中,我们表演、图画、卡片、多媒体等有效的形式创设识字情境,形象直观地促进识字教学工作,养成儿童自觉识字的习惯并形成识字能力。

3、充分利用好教材的趣味性

怎样让孩子乐于识字,能主动识字呢?《语文课程标准》中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了教学的第一目标。

(1)利用好插图,随机识字。

新教材是一套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材,每一课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能够极大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插图,让出学生先观察插图,然后去说,再随机出示孩子叙述当中出现的一些字词,引导识记。如:第4课,13页,情境图中出现了“大米、土地、马、兔”几个词语,要求学习其中五个简单的汉字。我先让孩子观察画面,发挥想象,编故事、讲故事:“有一匹马,驮着一袋大米在路上跑,旁边有一块块土地,不知什么时候,米袋破了一个口子,大米漏了出来,洒在大路上,兔子看见了,急急地追上来„„”随着故事,我随机出示了“马、大米、土地”这几个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把它们与故事联系起来,很快就记住了。

(2)利用汉字特点,集中识字

帮助孩子了解一些汉字的结构特点,了解一些汉字的造字特点,将能极大地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如《口耳目》是一课象形字,我先出示象形文字,让孩子猜猜这是什么字?然后出示相应的图片,使孩子恍然大悟,接着不失时机地出示相应的汉字,并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造出这个字的。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想学吗?最后,在学完这课生字后,孩子们不但牢牢地记住了这些生字,还找到了一些文中没有的象形字,相互交流,大大丰富了本课的识字内容。《日月明》是一课会意字,三字经式的构文方式不仅使孩子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对孩子记忆字形,理解字义都非常方便,课后,我又组织了“当当小作者”,再编一篇这样的文章,孩子为了要当小作者就多方收集这一类的字,这不,又多认识了很多会意字。

(3)利用各种方法,巧妙识字

枯燥无味地教识字,学生容易厌烦,特别是低年级同学,好动好玩,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疲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而语文识字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得以巩固和熟练。所以,在教学中,利用生字的组成特点,可以采用编故事巧记字形,如“告”字:一口咬掉牛尾巴;“休”一个人靠在树上休息;“闪”字:门里有个人。可以编口诀记忆,如“磨”字: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并着两棵树长在石墩上;可以编顺口溜识字,如“六”一点一横两眼一瞪。

(4)在游戏中让学生快乐的识字

学生学过的字很快就会忘记,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乐学,喜欢学,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如:玩玩字卡:学生小组协作学习,通过玩字卡认读生字。摆──边摆边读,一人一张,不会的可请教小组同学;读──在小组长的组下,学生齐读自己的字卡,可找出难认字拿在手里或摆在一旁;考──学生互相考认字卡,自己不会的跟人学,别人不会的想法教;收──学生在小鸟声中快速收字卡,边收边读。邮差送信:可选一位学生扮邮差,将生字卡片当成书信,随意发给多个孩子,然后读生字,手执所读字字卡的学生必须快速将字卡贴在黑板上,大家齐读生字。采用这些生动形象、趣味无穷的游戏学习方法,学生兴趣高昂,记忆深刻,识字效果极佳。

(5)加减法识字

在教学识字中,我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激发求知欲,强化记忆。例如“门+口=?”(问)、“早+草头=?”(早)。“草—草头=?”(早)以次同时,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如“坐—土=?”(从)、“立+日=?”(音)等,在课堂开展竞赛,帮助学生记牢字形。

4、识字教学应注重培

养自主识字的能力,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开放教法,作为主要阵地的课堂识字教学,教会学生如何识字是关系到学生能否自主识字的关键所在。语言学家认为:没有一种教学法是适用于教学的每个阶段的,也没有一种一元化的识字教学途径和不同的教学切入口,彼此并无对立性,应当相互补足,自觉地综合运用,因地因时甚至因人具体选择。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以海纳百川的精神取各种识字教法所长,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培养他们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师应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独立识字能力。有了这种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就不会再有畏惧心,主动学习汉字,并且乐于去识字。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看资料,寻找多种的识字方法,比如演示式、描述式、重点式、比较式等等。我们要博采众长,综合运用、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组织教学,根据识字内容教给学生识字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轻松愉快地多认字,从而让孩子们掌握喜欢的或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学会独立识字,积极主动的去识字

5、利用旧知识,让孩子们随机识字

我们知道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和旧知识有一定联系的,语文识字当然也一样,字与字之间总有着很多的联系,如果能够利用旧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生学习汉字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随机地去识字,如在教学《哪座房子最漂亮》时,让学生想办法记记“们”,学生就纷纷说起来,有的学生说:“门字加上单人旁。”有的学生说说:“门外站个人。”我在肯定了孩子的方法后,又出了几个字谜:“门里有个人。”“门里有张嘴。”“门里有个太阳。”“门里有只耳朵”„„让能猜的同学写到黑板上来,学生一一写出了这几个字,因此学生就在愉快的猜谜中记住了“闪、问、间、闻”。在有意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汉字,其识记的效果要远远大于无意识记和机械识记的效果。

虽然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但是如果做教师的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识字方法,并能够利用多种方式教学。并让学生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去识字,我想还是能够很好的完成这个阶段的识字教学任务的!

第五篇: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论文范文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论文

板桥小学

付宗云

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低年级学生在掌握字形方面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他们产生读书的欲望,在反复朗读中掌握生字读音、认识字形。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如学习“天”字,有的说“大”字加一横就是天;有的说“人”字加两横就是天;有的说“夫”字不出头就是天。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发展。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下面我介绍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编字谜。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组字游戏。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发给每个小组一份,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然后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展示合作的效果,让全体学生认读,评出冠军组。这样,体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思路,学生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有些学生还能组出许多课外认识的字。

3.抢卡片。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4.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5.变字小魔术。我结合语文百花园一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了“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三、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电视、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所以,教材编排识字二中的三篇课文就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我们每星期评出十几个“识字大王”的作品进行展览,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

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论文(最终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