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推荐五篇]
编辑:明月清风 识别码:65-725375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0-01 12:46: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三年级是个过渡时期,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转变,教学目标也有了新的变化。如何来上好三年级的语文课,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很大的收获。

一、创立趣味、和谐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的语文教材,教材资料形式多样化。要想让学生一堂课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教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教师身上。开始上课的时候常常觉得力不从心,觉得孩子总是不是那么认真的听课,不能那么专心,开小差,常常半路停下来处理课堂纪律问题。反省觉得是自我纪律没抓好。之后看了一位教师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才有所感悟,这位教师在里面写到“在我们班上课,孩子想开小差都难!”因为她足够的自信自我的课孩子必须愿意听。我开始反思课堂纪律不单是孩子的问题,更多的也是教师的问题,正如所说“我拿什么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开始注重提高课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备课。你的课有活力,同学们也容易被你的活力所带动,所感染;你的课有意思,同学们才乐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课堂,走进乐于学习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备课、认真备课,不备好课,不进课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本事。

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主角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理解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而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帮忙孩子们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到达目标的最佳途径;明白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本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

小语修订版大纲认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构成本事。”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我的学习。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让学生自主制定详细的预习方案,让学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能够在初读的时候学生字、组词、读顺课文,摘抄课文当中的好词好句,提高课前自主学习本事。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同桌间互读互讲,小组讨论、一些朗读游戏的方式拓宽他们的合作本事。再者多问一些有创立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本身在这方面也得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问题是能够问的,如何问?学生会有哪些答案,是否能到达自我想要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同时自我也要多读、多看、多思考。

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同时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或是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本事,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我看过的书;又能帮忙学生更好地学好三年级的新增资料――作文,让他们把写读书笔记当成习惯积累,也当成一种练笔。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以往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养,本事只能靠本事去培养,才干仅有靠才干去培养”的论断。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能够经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学生素质的提高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材的资料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我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我成为一名学者,平时应当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更要重视新教材中参考资料的学习,因为这与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渊博的知识,是每一位教师教好书的关键所在。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根据教材内容,我对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要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娇嫩”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因此我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并例举了牵牛花等九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课文中描写花开了的语言特别生动。教学时,我把这一段也就是——“感受花钟的神奇”这一环节作为重点,我让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随着动画上的花钟一起去扮演,充分地去理解文本,体会花钟的有趣。这样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也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然后,我结合课堂作业本,让学生用这样的写法来描写秋天的动物植物。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本课思路清晰,语言很美,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感悟词句的优美,课堂上我力求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如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默读、引读、齐读、配乐读、做动作体会读等,再通过欣赏鲜花的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丽,朵朵鲜花争奇斗艳,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培养他们的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根据教材内容,我对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要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娇嫩”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于花其实并不熟悉,但对于“花钟”这种新奇的事物是充满兴趣和疑问的。因此,我循着学生的情感起点,先引导学生看课题质疑,进而快速地直面课文,并马上落脚在末尾一段,通过自读,初步了解什么是花钟。并播放花朵陆续开放的课件,让学生看懂花钟,带学生进入了自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了花钟的鲜艳与芳香,感受到了它的多种功用、它的神奇与独特。由此,为研究这一段语言的表达做好了情感准备和背景铺垫。

《语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文第一段最大的语言特色就是写每一种花开放,都是不同的表达。要让学生自己感悟到丰富而有变化的表达,只有通过“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去发现课文第一段写得好在哪儿;在总体感受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再具体研读描写花开的句子,让学生通过朗读去感受、欣赏、评价每一句话的好处、每一种花的情趣;最后,引导学生尝试写一写“夜来香”和“午时花”的开放。如此这般,学生在品味花钟独特的报时方法时,也感悟到了课文语言表达的独到。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赶海》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文章。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限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

对于大海,学生并不陌生,有的自己亲眼目睹过大海的雄姿,有的在电视或书上见到过,但大海给他们的印象只是表面的,如“一望无边的大海”、“辽阔的大海”、“波涛汹涌的大海”等等,那赶海是怎么回事呢?不少学生都很难理解,那怎样让学生理解赶海并体会到赶海的乐趣呢?我想应该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赶海的乐趣。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文字优美,富有情趣。教学第一自然段时,通过播放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歌曲《大海,我的故乡》,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回忆,抓住“每当……便……”的句式,体会赶海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第二自然段一个“闹”字特别有趣,童年时代都喜欢玩、闹,带有一种兴奋的心情。通过师生对“闹”的表演,使感受到赶海的快乐和有趣。

第三自然段是全文重点,围绕“趣”字,让学生找找文中“为了表现赶海的趣,作者抓住了哪几件事来写的?”学生很迅速找出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龙虾”。“这几件事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件?为什么?比较详细的是哪一件?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赶海的快乐。有趣的几个情境,还让小组的同学进行表演,使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中讲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尤其是抓住几个语气词的朗读,从而既体会到乐趣,又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并教会学生在平时开展过活动进行习作时也要象课文一样有条理的写清每一件事。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一、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印刷清晰,卷面整洁,内容覆盖面较广。从整体看凸显了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题型以开放为主。就内容看,主要测试一至四单元课文中要求识记的字词及语文园地中出现的句子,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答题兴趣,充满了吸引力。题型结构合理,难易恰当,既能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又能拉开分数。

二、基础知识部分

这次三年级语文期中试卷题型有“看拼音,写词语”“把词语补充完整”“词语连线”“的、得、地的用法”“反问句改陈述句”“连词成句”“展示台”等。其题型较新颖,能贴进学生生活,覆盖面较广,既考查了学生对字、词、句的积累、理解、运用的情况,又检测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

三、阅读部分

这次的阅读理解内容是课外的选段《牛顿的故事》,所以相对,课内的阅读学生感觉难一些。尤其是第三个小题短文被分成三部分,第二部分写了什么,本题相当于是把短文分段,然后写出段意。这种分析短文的方法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没有涉及到。大部分学生没有做对。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理解词意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当中应当教给学生感悟、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要多多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习作部分

本次习作是写春天的花,半年来我们教科书上没有涉及到本类型体裁,在平时的习作练习中练习的较少,所以学生在作文的时候感觉比较困难,找不到入手点。习作题有很大部分同学失分较多。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今年我再次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三年级是一个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也是一个在小学阶段较为关键的一个年级。因为三年级是个过渡时期,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转变,教学目标也有了新的变化。如何来上好三年级的语文课,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

在教学方面,我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现行教学的总体思路,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很大的收获。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教材中的32篇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我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就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

二、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同时自己也要多读、多看、多思考。

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鼓励他们多读多看,同时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或是让他们写读书笔记。一能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的论断。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有时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会觉得束手无策。新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我认为平时应该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

总之,新教材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内容上的更新,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法上如何去创新。努力帮助学生从小练好语文基本功,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

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工作相比,三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的。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他们开始从阅读逐步成为学习重点,经常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对阅读“度”很难把握,不能及时的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坐姿歪歪扭扭、有的学生上课玩玩具。面对这些问题,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在面对这种乱课堂的情况,我们教师要引用好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学习上,把学生转换成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会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肯定会乱。所以,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跃而不乱,教师应该在学生思维形式与学习方式上拟定好课堂秩序的新规范,才能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明确要求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郑重地向学生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听明白,要善于表达。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因此,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在倾听的基础上再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就更好了。

三、要发挥示范作用

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吐。教师要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偶尔作提示,但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发言时要让学生养成举手的好习惯,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要等到别人说完再说,不要在课堂上说与课堂无关的话题等。教师的评价中也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这样学生会在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我相信在这样秩序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实实在在的知识、少一些毛病、多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要求明确,坚持榜样示范,课堂上学生的倾听意识就会无其间慢慢流淌。语文课堂教学要改进很多,我这里所举的一些方法也仅是“抛砖引玉”。但我相信,教师只要时时反思,工作是不是比过去有所改进、有所创新、学生学习兴趣是不是更为浓厚、学习热情是不是更为高涨。那么,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日益提高,在教海中探索就会更接近成功的彼岸。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7

自己是唱着《小燕子》长大的,《燕子》这篇课文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经过了这么多改革,它还是被留了下来,证明还是一篇经典课文,怎么教呢?当年我的老师是怎么教我的已经没有印象了!我又会给我的学生什么样的感受呢?对于开学的第一节课我自己很重视,想给孩子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于是从字词到标点,从表达方式到生字书写我都作乐精心的准备,万事俱备只东风了。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可爱的外形,飞行的轻快、休息时的优雅,都一一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燕子的喜爱之情。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1、充分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的自主性:

在本课教学中,能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提供了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如:在观赏了春天美景以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学的方式,从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烂漫的词句,通过朗读来感悟到春天的美丽和充满的勃勃生机。在学生学习第二段课文时,让学生自己来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燕子飞行的轻快的?并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比较灵活地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

2、不断丰富学生想象,链接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人们常说,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篇课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读懂它,必须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才能学得灵活,觉得透彻。如:在理解 “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在学生观赏了春天美景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说出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等优美的诗句。这样不仅拓展了课堂的教学,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课文重点段落是写燕子飞行和憩息的两段文字,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唤起情感的共鸣,最后一自然段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师:蔚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远远望去这多像五线谱啊。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了?? 师:你们看,它们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正做着快乐的梦呢。你们猜猜看,它们梦到了什么呢? 学生1:它们梦到了美丽的春天,柳树绿了,桃花红了??

学生2:它们梦到了自己从南方飞到这儿时所经历的困难??

学生3:燕子宝宝梦到了,妈妈刚才是怎样教自己捉虫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教

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给学生提供了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唤起学生与作者与文本情感的共鸣,在教学中我并不抹杀学生个性化的见解,而是让学生展开与文本的对话。我让学生想像落在电线上休息的燕子会做怎样的梦。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的想像是伟大智慧不缺少的属性。”在人的智力的活动中,想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前,我在教这一自然段时,学生往往想像燕子谱的就是赞美春天的歌。而这次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多次与文本对话,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已学知识、联系已学课文,充分发挥想像。不难看出,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学生有书写障碍怎么办?

在我们的认知里,不会写的是能力问题,而不写作业的绝对是态度问题。而对这一类学生我们是怒其不争的同时又有些厌恶的,偶尔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懒呢?”

也许,有一部分学生真的很懒,但很多学生都有一些学习障碍,并不能让我们以一个“懒”字遮盖住我们的无能。是的,我得承认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我甚至无法发现他们究竟是怎样的学习障碍,我只能以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地帮助他们。至于最后的结果,谁知道呢?但,我相信只要他们在进步,最终会离开我自己也能努力前行吧!

小苗,一个山区的孩子,虎头虎脑的,有些憨实,问起他什么总会眯着眼羞涩地一笑。他的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在外卖保险,算是村子里的能人,写了一手漂亮的字。我从一年级起教小苗的。拼音部分写的作业不多,我没有在意。渐渐地,我就发现他的作业总有些慢吞吞,于是我有意识地减少他的作业量,偶尔我会在教室等他写完作业再放他离开。我想不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掉队吧。在我的严密监督之下,小苗的一年级险险地过关了,成绩不算很好,也不算很差。写作业慢的原因,我思考了一下,认为是他注意力不集中,有段时间还查了查感统失调综合症。但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确定他是哪种原因。

二年级,要学的字成倍增加,学生们很吃力,当然也锻炼了他们。而我们两班合为一班,班级人数的增多让我也很吃力,当然也锻炼了我。但是,对小苗或者还有几个学生我无法再像以前一样看着他们完成作业了。后来,他们的作业有时是没完成的,我有些担心,但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折腾他们,也实在不忍心把他们的休息时间也占用了。毕竟,快乐的童年回忆是那些知识所无法填满的。我纵容了自己,也纵容了他。于是,付出与回报成正比,他原本就很难掌握的字崩溃了,提写20个字能对4个还算是很努力的结果了。说实话,我很吃惊,他就算反应较慢,这也太离谱了。何况,数学老师说他的成绩还可以,不算太好但也不错。而他写的字很显然是不太协调的,与他爸爸的字简直没法比。我想他的家人看到他这样的字也有些不能接受吧。

我自然不想他的字再如此错下去,老师们不是常说吗“字都不会写还会做什么?”我该怎样帮助他呢?他的症结到底在哪呢?注意力不集中?手眼不协调?感统失调?我不知道,但我会最笨但有效的办法。事实上字的记忆书写也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脚踏实地一点一点来记。这也是有些学生,尤其是所谓的“懒”学生语文学不会尤其是字写不好的原因吧。我在他每天上自习课的时候,单独给他提写,每课一次,每次错误的他再写,我再

提,直到这一课他全部能听写正确。就这样,我给他提了十几课,他逐渐地能够对的多一些,一课的字词他能在两次后全部记住了。看着他的羞涩的笑,我想他是高兴的吧。但是,这样挤时间,真的会有用吗?还是很累的,因为我毕竟不是只有他一个学生。他现在对字的畏难情绪减少了些,但学习的动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自己学习。于是,我找了个学生来做我这份任务,算是让自己喘口气。

后来,我又检查了他前面提过的字。大家猜猜结果?我有些欣慰又有些难过。这么说吧,20个字他现在能对6个左右,比原来是进步了,但我给他提字时可都过关了啊。我郁闷极了!不是没想过遗忘规律,可人家写字他也写了啊,怎么就不储存呢?说实在的挺老实的一个孩子,原来虽然慢但他从来不少作业除非我说了。但现在他不想写了,谁都可以理解看不到希望的努力太难坚持,何况他只是个孩子。但我该怎么办呢?继续下去吗?我尝试给他家里人发信息让他们也在家里给他提写,还试着让他们做做感统失调的康复训练。但回音却很少,或者家里人也很忙,还很宠他,拗不过他吧。

面对这种情况,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够坚持多久,我很想不放弃不抛弃,但我的精力也很有限,另外五十多个也需要我去关注。他的字依然很脏,我依然会努力去尝试,但我也看不到前方到达的会有多远,尽管我会微笑着告诉他每学一点都是进步,离目标更近一步。或者,这也是我的心理支撑点吧!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8

《蒲公英》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同。从而告戒人们做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有这样两个设计理念:

⒈以教材文本为依据,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在“对话”“感受”“体验”以及“兴趣、习惯和语感培养”中加以具体落实;

⒉教师只须做适当提示、巧妙点拨,简要总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脚手架”。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当课堂的主角。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反映孩子比较热烈的,但是在对于一些问题的研究上,可能我要求过深或引导不够,学生的回答总在几个方面打转,花了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扩展,导致最后的教学环节时间紧缺,没有能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进行充分的说话表达学生对蒲公英种子出现不同结果的想法。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9

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在班级里开一个瓜果展示会,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绍一下自己所带水果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三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一样之处,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就应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三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我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十分头疼,教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应对这些问题,应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潜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透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潜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0篇课文,六个阅读链接和六个综合学习,针对不一样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明白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透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仅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状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潜力的构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刚刚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进行。所以教师要对自我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我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我的教学行为,使自我的课堂教学得到化。如在教学《诗的材料》时,由于备课时侧重于对课文资料的挖掘、侧重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学生的学情没有正确的估计、预测,在课堂上,学生感到在跟着教师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结果学得很累、学得被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个性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此刻,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齐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30篇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立刻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透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我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以前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我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教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我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我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潜力,期望能冲破瓶颈,开拓教学的新天地。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1

《墨渍》这篇文章的教育意义特别大。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养尊处优,环境过于优越。很多孩子不知道失败的滋味,不知道挫折的滋味。因此,极少有孩子能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而我们这个社会是个多变的社会,有着人们无法预料的太多的意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如何能面对着人生中的变数呢?

在学习中学生感受到了遇到困难要想办法,动脑筋,在不断的思考中有的时候会获得“意外的成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很到位,知道文中所说的意外的收获指得是什么,能用自己的话简单的复述课文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小组学习生字效果很好。学生能结合课文的内容比较容易地说出“意外的成功”指的是什么。

讲完课之后我认真的进行了思索觉得有许多遗憾之处,就是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意外的成功或收获。应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去自由的去学习,让学生知道做事要善于动脑,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

《信》这篇课文是首充满童趣和幻想的儿歌,它以“信”为纽带,以儿童特有的视角和口吻,描述“我”与小鸟、花朵、大海、云、树做朋友,并替它们写信的有趣故事。诗句间浸透着童心的稚嫩,对自然的亲昵,表达了孩子们运用“信”这个载体与小动物、植物等进行友情交流的喜悦之情,反映出了现代儿童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良好心理品质。

如何在本课中让学生学得有实效呢?在解读文本中,我发现,本课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而且每节诗的结构基本相似,于是,我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

一、夯实“双基”,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双基”的训练,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学习课文诗句中,我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词语的比较、扩展。如:“一封——一封封”、“许多——许多许多”、“想——多么想”。通过比较词语的意思、程度,扩充例子,给学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丰富了他们的词汇。再如,诗句中有“姹紫嫣红”一词,我在让学生明白词意的基础上,启发他们说出意思相近的词,如“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等,在学习“风平浪静”时,让学生借助反义词“波涛汹涌”来理解词义,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还扩大了学生词语的储备,有利于说话写话水平的提高。

二、拓展文本,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三年级是学生的作文起步阶段,而仿说、仿写是训练学生作文的有效手段,这首诗每小节结构相似,而且富有童趣,正是训练学生仿说的好时机。于是,我将语言训练有机切入文本教学之中。这样,既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也是在利用教学的细节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得整个教学进入高潮,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因此,我抓住时机,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我还会给谁写信?写些什么?”孩子们的思路打开,续编出一句句可爱的诗文。例:“替春天给冬天写,请你赶快下班吧,我要给人们送去温暖。”“替春风给柳枝写,赶快发芽吧,春姑娘来了。”……

三、以“读”为本,内化感受。

阅读是作者、文本、读者之间进行的一场默默的交流。我以“读”为主要手段,通过自读、分角色读、体味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深入浅出地引导着孩子们自信地说出自己个人的感受和想法,领悟着文字背后的情感和内容,并借助“读”传递了出来。这就是一种阅读的个性化感悟。相信孩子,就要给他们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通过“读”的品味,学生、悄然领悟了本文的情感内涵——用心交往。这是一种主观的感觉,但是,在这种感觉下,有一种缘自内心的关切。对于教者而言,这是渗透。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3

《不瞒真情》讲述的是作家老舍先生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为了和好朋友高煜年快点去放风筝,老舍帮他写了作文的开头。老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高兴地表扬了高煜年。两人最后还是认识到不能欺骗老师,就对老师讲了实情。事虽小,却折射出两人诚实的心灵。全文情节简单,文字通俗,但字里行间也留有耐人寻味的空白之处,读后令人深思。

本课有很多描写神态的词语,如:紧锁眉头、苦思冥想、眉眼顿开、眉飞色舞等。当学到这些词语时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模仿出相对应的动作,最后要求大家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在教授“眉飞色舞”一词时,指导学生用“同情+语气”表达对高煜年的赞扬。师:看,你的眉毛像跳起舞来了,真是眉飞色舞呀。谁来说说“眉色舞”是什么意思?并加上自己的动作,这样理解解起来就感到容易多了。再通过“读”贯穿教学始终,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参与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感悟。品读文字的内涵美,获得思想启迪。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4

三年级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朗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及写作方法。所以在教学《风筝》一文时,我自己先读几遍,让自己有对文章有更深的体会和感悟,并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因为“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此基础上,我深深体会到作者怎样用朴实的语言把文中小伙伴的心情变化生动展现出来。那么在教学中,我应该如何让学生去理解、体会这一点呢。最后我决定以朗读为突破口来挖掘文本。这就是在“读”上下功夫了。

第一课时教学比较简单,就是引导学生识生字词,然后反复练读课文,当然读课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至于使学生厌烦。在熟读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文意。所以第一课时重点放在“读”上:读生字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复杂多了。除了各段落的自由读、齐读,还进行指名读,同桌交流读,小组竞读等。而且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找关键词语,在帮助学生体会心情变化,同时也积累了语言:①在理解“精心”一词时,采用换词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认真、仔细的意思,以此让学生体会文中孩子们在做风筝时的认真样。②在理解“憧憬”一词时,采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③在理解“千呼万唤”“大惊失色”时,逐字理解意思,再整体解释词义。在这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有关心情变化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细心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孩子朗读精彩时,我都能给于一个鼓励的微笑,当某个孩子胆小声音微弱时,让其他孩子给他鼓掌。看着孩子们因鼓掌而激动的脸庞,我不禁也深深感动了,不经意的一点掌声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啊!但就朗读而言,学生的思想感情还没有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让他们齐读,效果会更好,充分体现团结的力量大。

可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不过也有不足之处,如文章的细节挖掘得不够;指导朗读评价性语言较少,教学的有些环节不是很连贯等。这些都须要多磨炼,多给自己敲敲警钟,尽快适应一些规模较大、正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在以后的日子里争取更大的进步。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

这篇精读课文写了一个有趣的动物故事。故事以“我”的观察为线索,通过山雀的动作、叫声来想想它们的语言,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读书后思考:你喜欢文中的两只山雀吗?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两只山雀说的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我”是根据什么猜想到这两只山雀的对话内容的。本课有些词语、句子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我在让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和指导。如“”警告一词,让学生先读读上文,读完后说说知道了什么。

再启发学生想想:“我”此时已走到一旁,不再折磨拘谨中的小山雀,并且“站在那儿等了很久”,洞里的山雀这时候会怎样想?结果怎样?而树枝上的那只山雀见“我”站在那儿没有走又会怎么想?让学生仔细琢磨,理解“警告”一词的意思,体会出自由的山雀那种担心和焦虑的心情,从而更深层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第二篇: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

色彩

爱什么颜色

《爱什么颜色》是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是一首小诗。诗歌语言简练,相同的结构段式勾勒了三幅绚丽的色彩画面,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课前,我让学生在预习诗歌时交流自己喜欢的颜色及原因。教学诗歌时,我重点带领学生赏析第一小节,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想象诗歌所呈现的画面等方式,学生们明白了“我的梦”,充分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在学完第一小节后我引导学生回顾小结刚才学习的方法,然后让他们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小节。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在多种形式的读中理解了“我的心”,知道了“我的理想”。同时也在朗读中无痕地记忆了诗歌。

学完诗歌后,我还让学生自由地讨论交流自己喜爱的颜色及原因。在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颜色的理解只停在表层意思上,联想不到颜色的象征意义,只能说出什么是什么颜色的,不能进行深层描写。要想突破这一难点,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了,于是我迅速调整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说:“当我看到“火红”这个词,脑海中马上会浮现那熊熊燃烧的火焰,你们是不是也跟老师一样,也有这种感觉呢?”话音一落,学生纷纷举手,果然,我这一示范,调动了他们的情感体验,有的学生说想起了过年时挂红灯笼、新娘子的红裙子等。我见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便又在黑板上写了“洁白”一词,有了前一次的基础,学生无需多大的点拔,便联想起了白衣天使、洁白的婚纱等,看来只要启发得当,充分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便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后来又引导学生就“金黄、粉红、黑色” 等几种颜色充分联想,学生的发言充满童趣和想象力。

最后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再去“写”,正好,语文配套练习上有这样一道题,并指导他们去描绘,一首首虽不成熟,但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便诞生了。

金色的草地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本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我首先创设情景,揭示课题,让学生想象阳光普照,草地上将会是怎样的美景呢?同学们闭上眼睛尽情的想想吧!有的说:“绿绿的草地好象大绿毯。”还有的说:“阳光一照,这绿毯还能发光。”那我就接着引导学生想象:“那阳光照到草地上呢?”学生说:“草地黄灿灿、亮晶晶,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了。”

学生通过读课文,大体上理解课文内容,我就用“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件事情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把兄弟俩的心理、神态、动作表现出来,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通过表演,学生体会到草地、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为了更好的理解“金色的草地”、“绿色的草地”,是怎样变化的,我就结合课后题2,让学生边理解边填表,时间和草地的颜色,学生填的很准确,但蒲公英的形状抓得不准,我又一一进行了指导。最后,终于将课文内容在表格中体现出来,同时,也把握了教材。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而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

语文天地

(一)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学生对于表示颜色的词语了解的不太多。尤其是“黑”字找颜色的词语时,学生能够说出来了只有“乌黑”、“漆黑”、“黝黑”、“墨黑”,让学生积累在语文书上;“红”字找颜色的词语时,学生说出来的比较少,我突然发觉学生的课外知识真是太少太少了。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需要学生积累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第一遍阅读时,里面的字学生都可以读出来,多遍以后,学生基本上可以背诵下来,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中,学生很喜欢这篇阅读,以颜色的变化为主。首先,我让学生自己用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们用自己的画笔,根据课文内容试着配配颜色,学生们兴趣浓厚,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第二单元

声音

你一定会听见的

本节课教学时,我注重了以读为主,读中悟情。在教学1-5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过程:先读一读,看自己喜欢哪一段,再说说喜欢的原因,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最后代表小组在全班朗读,让同学猜猜自己喜欢的原因。其实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即“在读中感悟语言,再通过读表达出来”。

我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合作读、齐读;读给自己听、好朋友听、老师听等,从课堂上可以看出,学生读书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

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也颇具特色,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再现了“下雪时、婴儿睡觉时、小猫喝水时”的情景,让学生在用心聆听的同时,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情境,练习习作。引导学生要用心来聆听世界上的声音,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练笔机会,可谓一举两得。

喜爱音乐的白鲸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取了“入情入境,以情带读”的方式,即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入情入境地进行体会,在感情有了积累后再进行读的指导。特别是在体会白鲸遇险前后“快乐”到“绝望”心情的变化时。

在进行这一环节教学时,我引导孩子让自己也成为一只小白鲸,入情入境地体会。先当一只“快乐的小白鲸”激发孩子朗读兴趣,体验游玩时“太好玩了”,“连回家的时间也忘了”的轻松,快活与逍遥。

接着,话锋一转,我引读“突然来了一股寒流,海面转眼变成了冰雪的世界„„”渲染气氛,让孩子感受到不同寻常的紧张和危急,进入遇险后新的情境。

再让孩子自己找找描写白鲸此时心情的词语“着了慌”、“绝望”,进行理解体会。引导孩子发挥想象:“这时,绝望的小白鲸们,你会想些什么呢?”让孩子在想象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白鲸“遇险”的环节也较流畅,抓关键词“奇迹”准确。但将“奇迹”的引入放在教学后段,显得我整堂课的教学整个头重脚轻。如果我将“奇迹”引入提前,让孩子带着问题“为什么说白鲸得救是个奇迹”去了解白鲸得救的经过可能会更好,这也是本节课的失败之处。

而且在体会“人们的关爱”上做得不到位,忽略了“船员”对白鲸的情感,为什么只有“船员”才了解白鲸,知道白鲸喜欢听音乐,我太疏忽这一点了。

同时,这篇课文我似乎讲得过多过细了,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他们,这是我最需要反思、改进的地方。

寓言二则——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是一篇寓言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铃铛。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故事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不过对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说出这则寓言的寓意,而是以“议一议”、“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为主线,把学生最感兴趣的课本剧表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以表演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一遍遍地读课文,深入地理解课文。

同时用“盗铃人被抓住了,你想对盗铃人说些什么?”一个问题,使学生依据教材展开联想与想象。从学生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理解了这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寓意,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最后,我让学生们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明这个寓言故事的意思,学生们大多数都说“自作自受”,我觉得有些偏了,刚要张口,一个“自作聪明”的声音传来,他居然说对了,我很是高兴,随即,我又引出了“自欺欺人”。

结束时,我让学生讨论一下,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学生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的,倒也说了一些例子,可是没有表达出这样的意思,我当时,没有及时的指正。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对于寓意的理解也比较透。

寓言二则——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是一篇流传久远的成语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齐泯王继位后,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

我的教学围绕三步进行。第一,读懂“滥竽充数”的字面意思,第二,理解“滥竽充数”比喻什么?第三,读了《滥竽充数》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课文短小,一读就懂,因此,我没有泛读,让学生自己读。

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竽,然后再去认识南郭先生。我又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探究,第一,是谁在滥竽充数?第二,充数的目的是什么?第三,为什么能充数?第四,充数的结果如何?

我在课件中制作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填一填这张表,学生自读课文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能让他们有个自主学习的过程,然后是问题的回答,能让学生在自读当中悟出这则成语故事的比喻义,让学生认识到没有真才实学的害处,教育学生学习要扎扎实实,同时也要告诫学生要在生活中锻炼自已识别真假事物的能力。

语文天地

(二)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学生对于表示声音的词语了解的不太多。上课交流时,我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声音,然后进行模仿,再去写下来,并写成ABB、AABB、ABAB的形式。学生说出来的比较少,我发觉学生的课外知识真是太少太少了。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需要学生积累两首古诗《赠花卿》、《竹里馆》,第一遍阅读时,里面的字学生都可以读出来,多遍以后,学生基本上可以背诵下来,然后逐句进行了理解,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中,学生很喜欢这篇阅读,以童话色彩为主。首先,我让学生自己用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们分小组去交流“噪音的危害”、“我们如何在减少噪音”等。学生们兴趣浓厚,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第三单元

祖国在我心中

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我有很多课前的充分准备,但我的内心依然存在着不安。课上完了,我知道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值得我深思。

在教授生字新词的学习这一环节中,我对二类生字的处理所花的时间稍长了一点,以致于在第三小节的学习上时间匆忙了一点。在对比“映照”与“照耀”的时候,我在课件中出示了“湖面()蓝天白云”这句要写成“湖面()着蓝天白云”要恰当一点,我没有让两个句子同时出现,因此,学生选择的并不好,如果两个句子同时出现,那效果要好一些。

读是语文的生命线,在品读这一环节中,我对学生的读指导得还不够,学生的朗读提高不大,对第三小节的学习时间过短了一点,读得不够充分,更谈不上朗读的指导了。

在拓展的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去交流,怎样做才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做好了,这就是爱国,比如戴好红领巾、捡起一块垃圾等等。课堂上,孩子们都表现得很好,回答问题都很积极。

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这篇课文记叙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放弃优越舒适的海外生活,不顾朋友的挽留,带着家人毅然回国,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华罗庚身在国外,心系祖国的强烈爱国之情。要想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篇课文,感悟华罗庚的爱国情操,首先就得让学生走近华罗庚。

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如果单纯让他们去来理解当时那个年代的爱国情怀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在导入课文时,我出示华罗庚的照片,让学生认识华罗庚,向学生介绍华罗庚的背景资料,通过适当的背景资料,很自然地、有针对性地拉近了学生与当时华罗庚的距离。

教学中,我采用了自由读、轻声读、小组合作带着问题读、指导有感情朗读、分角色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华罗庚为什么放弃海外的优越条件要回到自己贫穷落后的祖国去?他回到祖国去干什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交流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以学生为主体。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今天教学了《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一课,这是第三单元《祖国在我心中》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文章叙述了一个十一岁的热那亚少年,在一艘从西班牙开往意大利热那亚的轮船上,用自己大义凛然的行为,维护自己祖国尊严的感人故事。情节曲折,故事生动,要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孩子非常需要钱但却又把钱扔掉的原因,从而懂得应时时刻刻把祖国的尊严放在第一位,培养孩子从小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抓住“意大利少年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这个问题,让学生回到文本中,与文本对话,在初步对话完之后,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再集中反馈,但是由于学生读课文太少了,不熟悉文本,始终找不着点。经过仔细琢磨,我觉得在原来的基础上,应该提醒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衣衫褴褛”“大义凛然”“扔”“砸”等词语,并在文中画出意大利少年捡钱和扔钱的句子,同学生走入文本,体味其中的感情,应该让感情得以升华,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方面的充分对话。

语文天地

(三)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学生对于这几组形近字了解的不好。尤其的“座”、“坐”区分不开。()落、落(),这两个最难区分。因此,我着重讲解了这两组字词,有一大部分学生理解了,但相对还有一部分理解的不够透彻。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需要学生积累两首古诗《敕勒歌》、《望天门山》,第一遍阅读时,里面的字学生都可以读出来,多遍以后,学生基本上可以背诵下来,然后逐句进行了理解,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但作为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特别的差,这方面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加以指导,为今后对的古诗教学打好基础。

第四单元

塞北江南

葡萄沟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葡萄,课文里还讲了制作葡萄干的过程。应该说,学生比较这篇课文,主要是对新疆并不陌生。

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课件中下载了许多关于新疆的风俗人情的图片,还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几首新疆歌舞。

课上,我以新疆歌舞的形式进入课堂,借机让学生们交流自己对新疆的了解,当一名学生提到新疆的葡萄时,我就马上转入了本课的话题。

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但我发现,对于本课的朗读这方面,我做得非常不够。

小镇的早晨

这篇课文中描写的景色优美,通过欣赏课件中的画面,学生已经完全沉醉在其中,我注重了上节课的不足,让学生多读课文,已读为主,读中感悟。

学习第一部分课文时,我让学生先认真的读,读完后,说说这一部分中,我们都知道了什么?大多数学生可以再读中很好的感悟课文的内容,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做不到。

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课文结构的问题:总——分——总。我尽量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去明白,并且结合写作进行,不过,效果不是很明显,也许是第一次接触的问题吧!看来,今后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还要认真的灌输这部分语文知识。

五彩池

这篇课文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而且写景的课文,我要恰如其分的利用,三年级的孩子习作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描写景物的。

从一个传说入手,我与学生交流:“传说天上有个五彩池,那里有着美丽的景色,池水是五彩的。”刚一说到这里,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

文中有很多字比较难读,字音不太准确,我一一进行了纠正,而后又让学生进行了多次朗读,等把课文读通顺了,我才进行了教学。

抓住两个问题进行了理解课文,“五彩池为什么是彩色的?”、“五彩池有哪些神奇之处?”学生剖析这两个问题的时候,就把课文在交流中学习完了。

课后有8个词语需要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其中,学生对“腾云驾雾”比较感兴趣,而且一提起这个词语,学生都提到孙悟空。但“回旋”这个词,学生有些拿不准,知道意思,但表达的不确切。

日月潭的传说

整篇课文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学生对于学习故事是最感兴趣的,干脆,我就放手让学生去自学,然后交流。

我将这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了组织教学。先让学生找出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非常感兴趣,而且找的非常准确。起因——天上的太阳和月亮不见了,让人们的生活很不方便;经过——大尖和水社找到了太阳和月亮不见的原因;结果——找到了日月,并一直驻守在潭边。

分析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后,我让学生交流“如果没有日月,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大尖和水社有着怎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孩子们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想的,积极地发言,课堂中呈现出了学习的浓浓情景。

语文天地

(四)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出现了两句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警句,这就需要让学生去理解和积累了。

第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时,学生最不能明白的是“匹夫”是什么意思,如果用书面语学生不会明白,我干脆使用启发式问答:“你们是哪里人?”“作为中国人骄傲吗?”“如果有其他国家的人欺负我们国家的人怎么办?”当我问到这里时,有些学生义愤填膺的站起来:“把他们赶出中国去!”我暗暗的笑了,因为我的目的达到了。

紧接着,我就说:“匹夫指的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明白了吗?”轻而易举的完成了教学。有时候,我也在思考:教学艺术在哪里?究竟怎样体现?现在,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第五单元

我们和我

儿童和平条约

这是1986年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儿童签订的和平条约,是一首典型的儿童诗歌。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进行了熟读,交流战争带着人们的各种苦难。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如:“战争让我们失去了美丽的家园!”、”战争让我们没有食物,饿着肚子。”、“战争让天空不再美丽,没有彩虹,看不到白云。”、“战争让孩子们无家可归。”......可以看出,学生无论在生活中怎样接触到怎样的战争场面,都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交流后,我进行了这首儿童诗的教学。已读为主,读中感悟,学生在频频的朗读中去了解战争带给我们人类的灾难。紧追着,我又问学生:“那我们要怎样才能使世界和平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到处都是学生们的质疑、交流,我觉得语文课堂就应该是这样,不是积累几个好词好句就行,而是必须在文中去感悟世界,感悟生活。

说声“对不起”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进入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去交流,什么情况下,我们要向他人说“对不起”。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的很多,而且说的比较准确,这也是出现在我们身边的道德问题,体现出学生的文明礼仪的问题。

从分析到品读,用了近10多分钟,文章较长,而且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地方比较多,因此,借机我又进行了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指导,并让学生当场就进行了练习,但效果真的不太好,看来,以后的教学中要进行大量的指导才行。

品读作为本课教学的关键,我和学生一起进行。在读得过程中去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的程度。课文学习完后,我让学生谈收获,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就是书中的那几句话,只有个别学生的比较有自己的思维创新意识。

画里少了什么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我采取了学生自学的形式进行学习,然后通过交流问题来检查学生对课文掌握了多少。

我设置了几个问题:“海洋中都有什么?”、“这个孩子的画中为什么只有鱼儿呢?”、”你认为她的画好吗?为什么?”、“后来,同学们一起完成后,画面怎么样了?”每位同学都能认认真真的去找,去解答。看来,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的还不错。

那画里究竟少了什么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又牵涉到了大自然和人们的行为及理解。

一朵小花

这个故事也是在本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内容很好理解,但学生们一定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不要太过于去计较别人怎样,要知道,自己有自己的用处、长处。这样的话,自己就不会因为一些变故而感到苦恼。当然,这些道理学生并不一定明白,希望他们可以这样去做。

语文天地

(五)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最难得部分应该是成语积累,这些成语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常出现,尤其是积累关于“情”字的成语时,几乎是我讲给他们的,“心”字的成语还行,学生知道的比较多。

这一单元中出现的这几个反义词也比较难,学生掌握的并不好,因此,我就让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背诵,把这些反义词熟记,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第六单元

当我把课件播放停留在翠鸟站在苇秆的一幅画面时,学生们的阵阵赞美声响起,我就马上意识到,这节课一定很收效颇多。

首先,我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去思考: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哪些方面?然后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说到:课文介绍了翠鸟的外貌、动作、捕鱼的样子。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读得和认真,找得非常准确。

那接着学生的回答,我就从翠鸟的外貌讲起。课件的配合之下,这一部分的课文内容了解的很到位,尤其是那些描写翠鸟外貌的比喻句,我让学生画下来以后,进行了一次次的体会朗读,学生朗读的效果非常好。

接下来的这一部分,是学生最喜欢的部分。翠鸟如何捕鱼,里面有许多动词,抓住了这些动词,就进行了描述。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很兴奋,还不时的模仿着,那我将计就计,让学生也变成一只美丽的翠鸟带着动作和语气,来朗读这一部分的内容,看着学生们开心的笑容,我明白了,语文课文是学生最好不过的表演课,并能够在一堂堂的表演中,感受语文的乐趣和魅力。

最后,了解翠鸟的住处时,学生们是从课件信息中了解到的,看到高高的悬崖峭壁,那小小洞口,是学生们的又一个兴趣点。更能让学生们明白,翠鸟不但外表美丽,而且本领较高。

一只小鸟

文中描绘了一只可爱的、幼小的小鸟,和鸟爸爸、鸟妈妈一起幸福的生活着,然而,我们人类的自私与无知,让这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从此就消失了,而且还扼杀了一条鲜活的生命。这是我教授本课时,最终的目的。

课文的篇幅较长,在教学过程中,我一再注重学生的朗读,把课文读通读顺,才能更好的了解课文的内容。里面有很多较难的字词,在课堂中都解决了。

课文的前一部分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第一部分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幼小、和鸟爸爸、鸟妈妈的幸福生活,我引导学生从鸟儿欢乐的叫声中去感悟。后一部分有了转折点,孩子们喜欢这只小鸟,就捉来玩,没想到,鸟儿最后死了。我看了一部分学生情绪的低落,明显的感受到,学生们对于保护动物还是有责任感的。

课文的最后,有很多延伸的意义没有体现出来,于是,我借此机会,让学生进行了故事续编。学生的续编结果透露出了那份童真童趣,效果较好。

惊弓之鸟

这是一个成语故事,学生们也很喜欢学习,所以,我干脆放开了手让学生去学习体会。

这篇课文先介绍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才讲述了原因。故事的原因才是重点,也是惊弓之鸟的寓意。

学生了解的比较到位,但对一个成语所隐含的寓意来说,却有着一定的难度。课后题的第二题,要求学生了解成语的意思,我讲解了寓意,并让学生抄写在了书上,背会。

这篇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是更羸和魏王,并且有一大部分他们之间的对话,因此,我就让学生进行了对话朗读,指导学生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和语气。并对更羸这个射箭能手进行分析,学习他的那种善于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我觉得我的教学还有些浅显,应该更深入一些。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是说明文体裁的课文形式,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说明文是比较难的。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鹰进行了多方面的了解,然后才让学生走进课文去细细地品读和理解。

课文介绍了鹰的生长环境和食物,学生对于这一部分非常感兴趣,边读边交流,我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去交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整篇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我为学生一一去引导和解释,并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重要性。学生听得很认真,但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并不感兴趣。慢慢来引导,我相信,多有的学生都会体会说明文的重要性的。

语文天地

(六)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出现了大量的关于鸟的成语的积累,出示的6个词语当中,学生只了解其中的3个成语的含义,其余的3个并不了解,因此,我一一进行了讲解,让学生弄懂为止。题目训练,还要求学生自己书中积累几个关于鸟的成语,我进行了这个话题的交流,5分钟下来,学生了解的这方面的成语并不多。而且,这道题一定会考试的,我就让学生多写多练,而后进行了听写,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好几个成语学生都写不对。

也许是其中考试前的最后一个单元教学,这一单元当中,出现了好多多音字的练习题,学生掌握的比较好,但我比较担心的是,学生的拼音总是拼写有问题,一年级的时候,这方面学得不扎实。我只好才有用笨办法,让学生写会、练会。

本单元的习作是让学生写写自己与鸟的故事,或者写写自己喜欢的鸟,我进行了大量的引导,学生中,养过鸟的并不多,所以,我让学生写写自己喜欢的一种鸟,介绍清楚鸟的外貌、生活习性、特点等。大部分学生写得还不错,只有个别学生写得有问题。

第七单元

集市和超市

观察集市、超市

本单元教材的第一课,出现了两幅大图,人们在集市、超市的图画。我一开始小看了这两幅图,当我深挖教材之后,我才明白,这两幅的用意很大。

首先,我先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看看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哪些是你遇见过的?哪些是自己从未见过的?3分钟后,很多学生举起了小手,都纷纷汇报自己的观察图的结果,从他们简短的话语之中,我发现看得还很仔细。

其次,我又让学生认真观察人物不同的表情,并根据情节让学生们想象一下,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学生同样观察的很仔细,想象力也很丰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了分析。

最后,我让学生去试着总结这两幅图中的特点。

我觉得引导学生去观察的这一方面我比较欠缺,甚至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去引导。

教材中出现了五项分类,将物品细化,我一项一项的引导学生去分类整理,效果还是不错的,几乎没有分错的学生。

在分类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维面很窄,跟不上其他学生的脚步,于是,我又随机进行了点拨。

分类,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轻松的就能掌握,并在教学过程中没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将物品分类很重要。

学会购物

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教材中将这一课细化为“制定购物计划”、“说说购物怎样做?要注意什么?”、“填写购物清单”。

这几项练习比较顺利,但不能看出,竟有10个学生,没有单独买过东西,根本不清楚买东西时要与别人交流什么,如何交流。

我将计就计,开始进行了场景表演,挑选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切实的演一演,模拟了5次之后,渐渐明白了购物的要领,比之前好多了。

第一次买东西

这是本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又是贴近生活的一个小故事,学生们接受起来又快,又比较容易理解。

我先让学生交流了自己第一次买东西的经历和感受,然后以对比的形式走进了文本,看看文中的小主人公和自己相比,究竟谁的表现比较出色,这一设置,学生几乎跃跃欲试,都要争着说说自己的经历,都说自己比文中的小主人公强,一下子有了学习的劲头,效果很明显。

语文天地

(七)本单元的语文天地,学生要大量的训练量词,虽然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量词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但有一部分事物的量词还是分不清楚。

我在课件中出示了很多量词的练习,学生还是比较积极的,但一遇到有争议性的量词练习时,就不敢说了。

我想练习量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多练习才行。

第八单元

成长的经历

让我们荡起双桨

这是一首儿童歌曲的三段歌词,因此,我在课件中准备了这首歌曲,来服务于这节课。在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时,我提问到:“同学们,请你反复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请打上‘?’”。

在交流“还有什么没有读懂”的地方时,一时小手如林,这早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过去也采用过,愿意提问的孩子很多,但大多数的提问不着边际或无关痛痒,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不多。没想到这次的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提的几个问题都很有价值:“‘红领巾’指的是什么?”、“‘红领巾’怎么迎着太阳?”、“水中的鱼儿为什么‘望着’我们?“鱼儿怎么会听我们唱歌?”

听到这些问题,我是如此惊喜!对这班孩子经过两年的培养和训练,孩子们居然能提出这样精彩的问题了!这说明他们已经初步懂得读书了,如果阅读每篇课文都能这样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将来他们在语文中学习到就不仅仅只是语言文字的粗浅知识,而是一种思维的方式、阅读的方式了。于是我们就围绕着学生们提出这几个问题学习第二自然段,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自己体会诗的意境,在理解“红领巾““太阳”“阳光”时,又作了必要的点拨。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这篇课文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因此,我教授起来比较轻松,学生掌握的也很快。考虑到这节课有限的时间,又是一篇较长的课文,我对教学内容作了大胆地处理。抓住了小姑娘想长大部分进行主要教学,围绕着“课文几次写小姑娘‘想长大’?她为什么想长大?”让学生找找有关语句,通过读读句子感受小姑娘爱妈妈的情感,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多,我力求改变学习方式,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尝试问题,自己寻找规律,自己探究结论。这样,无论从方法和形式上来说,还是从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说,都为教学节省了时间,保证了长课文短教、快教,提高了课堂效益。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追求高效快速的同时,如何加强词语的运用使学生语言内化?这是我想在以后教学时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丑小鸭

这篇课文学生非常熟悉,大多数学生在学龄前就知道这则童话故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空间。课堂上,我多处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给机会让学生创编并表演课本剧,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自由充分的表达,做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在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中,我抓住“欺负、讨厌、孤单、讥笑”等词语重点理解,通过学生表演,他们更能深刻感受到丑小鸭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在学习第五、六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说说哪些词用得好,并着重体会“惊奇、羡慕、冻僵、幸亏”等词。学生在积累这些词语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为课文的感情朗读,为今后的作文都做了很好的铺垫。

我愿是只幸福鸟

这是一首儿童诗,里面有许多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白求恩;还有许多熟悉美丽的地方,森林、大海、台湾、南沙、西沙、尼罗河、金字塔、长白山。我将这些资料都使用多媒体课件充实在教学过程中。

一边了解诗中的人物,一边欣赏美丽的景色,来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这首诗歌,我让学生进行了一小段的仿写,大多数学生写得不太理想,一小部分平时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学生,却写得有些意思,今后在这方面还需要大力培养。

语文天地

(八)这一单元的语文天地效果不太好,尤其是形近字的区分,有些掌握的不太熟练,区分时比较困难,我在黑板上做了大量的引导和分析。

出现了三条名人名言,掌握了意思以后,还需要背诵,可能有些难,我将跟进检查。最后一题的句子排序,我给学生又一次教授了事情的发展顺序的排列,穿插了一部分练习,学生做得还可以。我又将练习册中的这个排序练习进行了训练。正好本单元的作文又是一篇叙事作文,因此,我将事情的发展顺序讲的比较仔细,让学生能够将作文写好。第九单元

幻想和想象

我 想

这是一首充满想象力的诗歌,诗歌中,作者把自己的想法巧妙的联系在熟知的事物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

我想把手儿、脚丫、眼睛、自己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并拓展了学生的想象,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在指导朗读方面,我费了很大的劲儿,这班学生的朗读不太尽人意,总觉得懒洋洋的,没有激情,没有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朗读。

课后,文中有省略号,延伸了我的教学,当即,就让学生进行了仿写,大部分学生是通过课文内容做以修改的,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是自己的创意,我觉得发挥了极好的创作水平。

七色花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将事情的发展顺序融入其中,在学生朗读完第一遍时,我就让学生用事件的发展顺序,来试着叙述故事,效果很明显,学生叙述的也比较清楚。

怎样得到的七色花?珍妮用这朵七色花做了哪些事情?我以这两个问题贯穿全文,因此,学生紧紧围绕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一遍遍的去理解,并将每件事分析的很清楚。

最后,我让孩子们讨论,哪件事做得最有意义?一时间,班级里像是炸开了锅一般,叽叽喳喳的讨论着,虽然有些吵,但我很开心,因此这学期的进步很大,最起码知道什么是交流,交流时应该怎样做。

于是,我多给了学生们一个交流话题:如果,你也有这样的一朵七色花,你想要实现什么愿望?几分钟后,出现了很多我意想不到的答案,那全是孩子们的想象与天真愿望的表达,我觉得效果还是不错的。

语文天地

(九)这一单元的语文天地,内容比较少,但积累的东西很多。第一部分,关于“想”和“梦”的词语出现了,这也是我最担心的,考试肯定会出现,词又比较难,只能是理解意思后,多练习了,而且,要求学生自己积累的也很多。

第二部分是说话练习,主要是以本单元的主题进行。第三部分是一首古诗,内容简单,容易理解。

最后一部分,也是三年级的孩子们最喜爱的想象部分,草帽还能做什么?想法非常的多,有些学生的想法的确是异想天开,不切合实际,因此,我耐心的引导,即便是想象,也要切合一下实际,不可凭空乱想。

借着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准备了本单元的作文《小白兔的草帽》,学生的写作兴趣太高了,就像编故事一样,提笔就来,倒是比前几篇作文写得轻松一些。

空中花朵——降落伞

这是一篇说明文,我没有可以的点出说明文,三年级的学生还不太好理解。但课文的内容简单,容易理解。我就让学生理解了两点:降落伞是谁发明的?降落伞的用途是什么?

学生比较感兴趣,超出了我的预料,把卢诺尔曼为什么要发明降落伞都分析的头头是道,我觉得三年级的孩子们进步很大。

除了课文中的讲述,我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说说降落伞还有哪些用途?学生说的比较多。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

这是一篇充满了无限想象力的课文,学生非常喜欢,而且用了排比段的方式进行创作,这一点,我专门提出来,并希望学生们创作自己的作品时也可以用到。

小作者希望自己的房间是冰激凌做的、是魔术屋、是有轮子的、是 会动的、是像冰宫一样凉快的。真是趣味无穷,孩子们读得也是津津有味。

课后,我让学生进行了作文练习,写写希望自己的房间是什么样的?答案真是形形色色,有趣极了,什么样的房间都有。孩子们的无限想象力,还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去关注的,去发现的,这样,孩子们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第十单元

奇妙的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

走进这一课时,学生的兴趣点很高,尤其是去探索神秘的大海,那更是不用说了,一个比一个来劲儿。

我在课前准备了大量的海底世界的图片资料,除了课文中提到的,我还进行了拓展部分的补充,例如:发光的深海鱼、比目鱼、闪电鱼;美丽的海星、各色的珊瑚、以及有趣的小生物等。

我用整体把握课文的方式,让学生先明白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然后进行学习,也可以说是去大海探索。

景色奇异的部分,学生最喜欢的还是海底的生物,而物产丰富这一部分,似乎学生有些陌生。像文中提到的铁、石油、天然气,虽然生活中也接触过,但学生并不知道,它们都来自海底。

这篇课文还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课文的够段方式,一开始是一个问题,而结束时,又是答案,这样的方式为首尾呼应,之前还没有重点讲过,但在本课中,我讲的比较细致。另外,本课的每段开头都是一个中心句,由中心句统领整段内容。学习的过程是愉快的,接受的也比较快,教学效果明显。

圆圆的沙粒

这篇课文很吸引学生,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进行呈现。而且留给学生的想象空间很大。

由于珍珠的知识,学生交流时说的不全面,我就利用课件补充了大量的资料。重点把珍珠形成的过程给学生仔细的分析、讲述,才能切入本课,否则,学生不会明白沙粒是否真的能变成珍珠。

当我在课文第4自然段教学时,让学生站在沙粒同伴的立场去想象,同伴们还会怎样说?小手举得一个比一个高,人人都能说,有的合情合理,有的掺杂了自己的想法,课堂氛围非常的活跃。

课文的第9自然段直接是省略号,没有文字,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我干脆让他们写一写,几分钟后,一部分学生已经说出了自己的创作。

其实,语文课堂不应该用什么模式生搬硬套,只要能够用合理的方式解决本科的教学目标就好。

语文天地

(十)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有三个较难的训练点,我只能引导学生去慢慢地感悟,在解决的过程中,我觉得诗句理解是最难的。

三个诗句来自三个不用的诗人笔下,但内容都一样,紧紧围绕“海”,第三个诗句最好理解,学生能从字面的意思进行整合,就把内容说出来。而第一句和第二句,我真是大费周折。

仿照句子自己创作时,学生的理解思维太有限了。围绕的都是发生在校园里的事情,没有一点点社会经验,让我觉得,这里的学生的确太局限,与外界直接脱离,不是我们费尽,而是真的费尽。

初显身手中,要求学生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然后交流,办成手抄报。我将留作家庭作业去完成。

海底村庄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不需要精细的学习,只需要理解内容即可。对于这样一篇充满想象色彩的文本来说,本身就走进了学生的内心深处。

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将课文分为3小块来学习。体会海底的奇异景色、建筑的奇妙、以及村庄的特点。可以说,我不费吹灰之力,这篇课文就完成了。

海底漫步

这篇课文紧紧围绕两个话题展开:“做潜水员需要哪些训练过程?”、“潜水员的工作性质和特殊服饰、要求。”

根据这两条线索,很快的开展了学习,我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将问题进行集体交流,其效果明显。

但从这节课的两篇阅读课文来看,课文的篇幅比较长,学生的朗读能力却是极弱的,很多学生不能流利的进行朗读,好多词语单独认了几遍,放在课文中就不会读了。

语文的阅读看来还是个大问题。

第三篇:最新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通用)

最新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通用8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新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通用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而且连大人也说不清楚。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解决了第二个问题,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注意这一点。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伊林娜在朗志万的启发和鼓励下,通过亲自动手做做看,终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迷信,不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但却富于情趣;语言平实,却给人以启迪。故事紧紧围绕伊林娜的情绪变化顺势展开,教学时我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读书探究的欲望,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课堂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试验导入,激起兴趣

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两块橡皮,谁愿意来估量一下它们的重量,学生回答一块稍轻,一块稍重,我又问如果老师站在高处,同时往下扔,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同学们猜一猜。有的同学说,重的先落地,有的同学说,轻的先落地,还有的同学说同时落地。那么到底怎样呢,相信学完课文后你会自己找到答案。对于这一生活细节,孩子们有过想法但没有实践经历,强烈的好奇心会趋使他们兴趣盎然的走进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

二、拓展阅读,搭桥铺路

按照自己以往教学的惯例,我通常是先带领学生学完课文后再拓展同步阅读上的文章。但是今天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先带领学生阅读了阅读书上的《伽利略的实验》,让学生明白伽利略那不惧权威,坚持自己的理想,并学会伽利略那遇到疑问时敢于动手实践,直到把问题弄清楚为止的精神,为学生理解朗志万的良苦用心和动手做做看得重要性搭桥铺路。

三、学习课文,升华主题

有了以上的基础,加上课文浅显易懂,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文的含义,为了升华课文的主题,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如果你是伊琳娜,此时此刻你会对郎志万说些什么?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这两个角色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为了让学生能将所学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设计了此环节,“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或疑问?你是怎么做的?”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当遇到不会做的数学题时,自己会先思考,如果实在做不出来,再向家长和老师请教。而大部分学生都称自己以前害怕困难,懒于思考,但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明白了产生疑问时要多动手做做看,一定要想办法弄明白。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本课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

1、我引导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进一步弄清楚每一段写了什么。然后,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翠鸟小巧、美丽、可爱的样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鱼的动作。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始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这个基础上,把个人读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讲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讨论。同时,结合形象直观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翠鸟捕鱼的动作敏捷和翠鸟外形的关系。

2、指导朗读、背诵。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

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

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另外,我还让学生读写结合,写出兴趣。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开始时,老师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关于火烧云的优美图片,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认真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重点朗读。

(三)、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教师播放悠扬音乐,让学生在动人的音乐旋律中放飞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力。让学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画的火烧云图片,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中美丽的火烧云。

火烧云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很少有学生留心去观察它,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火烧云的相关知识知道的较少,因此引入课外资源很有必要。教师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火烧云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上交流。教师也可以收集一些视频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进行播放,让学生对火烧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课后可以搜集火烧云的形成原因。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这一课是描写圣诞前一个小女孩一家的情况,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这一单元都是教育孩子们怎样去关心别人,这是一篇极好的教材,教育学生爱每一个人。要给我们班上课时,我先领着学生了解了一下圣诞节的时间及西方国家是如何过的。再让学生联系现在我们身边的人是怎样过圣诞节的,并说说自已的希望。由圣诞树引入课题,让学生猜想给予树是什么样?有什么作用?结果有的学生猜想它可以让人的愿望实现,有的学生猜想它上面有无数的小礼物,有的猜想它每天会在树上结出无数的礼物送给小朋友等。看来学生的想象力倒挺丰富的。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因此,我在复习部分,用了摘要课文的主要内容,填空写,让学生有个直观印象。然后抓了文章的两条感情线,从开心的节日气氛感受手足之情,从担心难过的感情线中又引出仁爱之心和母子之爱,把课文的重要句子带出来。并且把朗读,情感体验读,串读,领读结合在各种重要句型中,最后,引出爱的主题,让学生来畅谈——爱在何处,升华主题。

在本校的试教中明显存在着如下问题:教师引领成分较多,学生情感体验不够,朗读指导效果不明显,升华主题花的时间不够多分配时间上需要再加改进,在两部分的'详略还欠突出。为了吸取改进问题,又为了迎合市区学生的基础,我特意在复习过程中加入了“甜蜜()笑容、紧紧拥抱”来区分“的,地”的使用,在流程中也更专注学生的语言规范问题和思维发散性。在塔山小学上课中,的确克服了在本校试教中遇到的些问题,把两部分的时间差距拉开了,能更沉着地指导学生朗读了,主题也升华了,并且真正实现了目标,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感受到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和给予带给大家一种心灵的洗涤。

然而,又有些新的问题和情况出现,需要引起自己的注意。

一,真正把握好语文课和思想课的分寸。

最后拓展部分时间放的多了点,学生发言过多,反而有些拖散了结构,这个结尾却成了我整堂课的败笔。或者我们上语文课更多的应该关注其文本,以及作为语文学科工具性来。

二、注意提高某些要求必须肯定的表述。

这当然是说对学生的某些自学要求的肯定提出,准确、明了,最好直观。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

学习《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因为在生活中,相信农村孩子对蒲公英都有些熟悉与了解的,文章浅显易懂,活泼有趣。文中“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绒毛玩耍的情景,我发现的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的快乐感受都在感染着这群小家伙们,教学这篇课文,让我们彼此心情舒畅,仿佛在童年的摇篮里心怀甜蜜。

当我和孩子们一起随着作者来到草地上,体验“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心情时,孩子们想象: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我仿佛看见天空下着蒲公英花雨。”

“我仿佛看见雪花飞舞。”

“我仿佛看见白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与我和弟弟一起玩耍,一起快乐。”

“我仿佛看见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降落伞飘起来了,越飘越远。”

……

就这样,我被小鬼们编织的一个个童话梦境给吸引住了。

课后感受: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孩子们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山林里的空气一定很新鲜,在那里学习一定很舒服;山林里的动物真有趣,能和动物们做伴,真幸福。大青树上的钟声一定很动听,听到那样的声音,上课都变得很有趣。民族小学就在大自然中,我喜欢大自然,也喜欢民族小学……

写字教学:三年级开始,课后的写字教学有些变化,没有了练写的空白田字格,每篇课文后面的生字都有十来个之多。在教学时,我重点讲解、示范笔画较难的生字,对于一些比较稍简单的生字,就以学生练写为主。毕竟上课时间有限,不知道这样的方法是否可行?

识字教学:本学期课后识字条里的生字较少,我主要以随文识字为主,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应该算是有比较多的再现机会了。

读写结合:每篇课文能够尽量抓住文章中的一些点进行读写结合,我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的。我想,三年段开始,要提高学生的练笔水平了,在接下来的课文教学中,要是能够挖掘文中的着眼点,进行适当课堂小练笔的话,如本篇课文在教学后,又让学生进行了《走近蒲公英》的小练笔,学生通过对蒲公英开花闭合知识重新思考探索,如可能是昼夜温差原因,也联系起了另外一种夜晚花的知识了解,颇有兴趣的写出了极有科学依据的文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与写作兴趣。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7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而新教材已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在教材的开始,不再急于讲授课文。而是打破了常规,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新学期初,我就注重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通过观察、模仿、练习,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利用写字歌:“学写字,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纸放正,一尺一拳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高,写字认真要心静”,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求学生写字时,一定要跟写字歌进行对照。老师随时进行督促和指导。一周下来,学生写字时已是个个端坐。除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好字。每课后的描红练习,不可忽视,每天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良好的写字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必须耐心细致、精心地指导,并严格反复长期的训练,从而让学生把字写端正写漂亮了。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语修订版大纲认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学习,课堂上的收获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决心真心实意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把握训练训题,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新教材旨在使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要把书读活。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拿口语交际这一训练来说吧,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概括、说话等能力,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天地,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从而也为夯实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教这类训练时,要精心组织,重“说”和“演”的训练。如,我在教第九课《亡羊补牢》时,根据书上的插图,实地模拟进行表演,这样使学生的形象感知变得直观化。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相互之间对起话来头头是道,不但“说”得到了锻炼,也使学生感悟了许多道理。

四、多读、多看、多思考,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8

1以问促读(何谓泉“泉”是指“从地下流出的水”,第二自然段写什么,其中一个学生说写的环境,学生回答的虽然不是预设的,但却是一个很好的答案,于是我因事利导,提出了一个抓重点的问题,提出了一个红花与绿叶的问题,讲到了上一课荷花与荷叶的描写的关系,引出绿、清、深的水,学生明白了许多问题,我想这是这节课的亮点。启发:注意课堂的动态生成才是生态课堂,不要光想把学生往教案上引,教案是死的,人是活的。)以疑促读(提出自己的问题,简单问题立刻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以赛促读(“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比谁读的好,用什么样的感情。边读边悟,边演边悟,这样避免了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同时注重学生、文本、教师三者的对话,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教师教得自在。)以品促读(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这篇文章描述了家乡珍珠泉的美丽、有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其中,第二——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在这部分里,作者首先描写珍珠泉的外观——石头镶嵌,青苔、绿草、野花环绕;泉水又绿又深,清可见底。然后,集中笔墨描写泉水从地下冒出来的形态。最后,用自豪的语气说明这泉水就是“珍珠泉”,而且是自己家乡的珍珠泉,流露出由衷的赞美之情。像《珍珠泉》这类语言优美的散文正是学生积累背诵的好典范。只有让学生徜徉在语文文本的真实情境之中,经历一次次美的享受,如此,留在心里的情境才是真挚的,才是永恒的。教学中,我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利用其生动形象的图像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好课文、有所感悟,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3今天,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说着、读着,思维活跃,真情勃发,灵性涌动,课堂一派“喜人景象”!我想这应该归功于课堂中对文本的感悟。是呀,真切的感悟就是诗意的课堂最融合孩子最诗意的心灵,“孩子是天生的诗人”!让孩子诗意地学着,还孩子一个轻松的、诗意般的课堂!

4不足:如果学生课前读熟,就可赢得更多的时间。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因此,在备课时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做为主要教学目标。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在读准字词并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后即以“老师想提一个问题,这节课我就提一个问题。你们有信心答对吗?要想答对我的问题,你们得好好读读课文。该怎么读呢?你们先猜猜我会提什么问题,按你们猜的问题使劲儿钻研,钻研得越透彻越好。”在学生再读课文后接着揭示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本想借着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真地去读课文并深刻地去领悟每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然后再以“如果这个小村庄还有人活着,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来进行说的训练,最后再进行一些拓展练习,为学生补充一些资料。可惜,正当大家深入地理解课文时,本节课却不得不戛然而止。

课后一直觉得很遗憾,留了个小尾巴。但细细一想,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这样的一篇言简意深的课文要想在40分钟内既深刻地去领悟每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又能感情地朗读也决非易事。要想训练得更扎实,只能慢慢地去引导,反复地去体验,深刻地去感悟。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只有在挫折与困顿中不断反思才能成长,但我是个唯美的人,当好一名教师,拥有一节无撼的课是我永远的追求。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复兴小学张勤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低年级教学相比,三年级教学有许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三年级开始识字并不是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这问题;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度”很难把握;三年级开始练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 和想象。学生对作文感到头疼,对于这个过渡的年级应如何进行语文教学老师也感到棘手。面对这些,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

材,让学生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语言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完善。

教材中的32篇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要对你的学生真正有所了解,知道什么什么对他们来说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理解、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刚刚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要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的有失。但最近却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32篇课文如果只有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没有一点新鲜感,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我想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教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走向广阔的新天地。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推荐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