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编辑:玄霄绝艳 识别码:65-790388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1-10 09:07:2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站在教育这篇肥土上,我已经经过了几年的风雨。几年的教育生涯让我更加成熟 更加理智,同时也有一点点经验,和各位同人探讨。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潜意识里认为学生是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

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能力,内容包括章节的内容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象而且生动、有趣表现出制作者有着成人思索不及的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

汇报式——内容丰富、过程详尽。表现出制作者情感丰富、能够客观的剖析自我。包括章节的主要内容,自我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体会式——感受真切、信息丰富。表现出制作者能够坦诚道出对学习对象的真实感受。如数学很有趣它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既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使人变得聪明。

可见,单纯凭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们正面临的家学对象。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背景、学习数学的意义、不同的文化氛围都带来了影响。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教师对教学反思要注意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杨春华 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小学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将创新与教学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

一、教师树立生活化教学意识

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要有生活化教学的意识。教师只有改变观念才能在教学中利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不能把意识强加于学生。因为学生是教学里的参与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对学习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把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探讨、研究等生活化的放松式教学。如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角色,进行模拟购物。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安排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校园花坛、水池等设施的面积。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在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又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里上的需求。

二、营造数学生活化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师生即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由师生的情绪、情感、教与学的态度、教师的威信、学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所以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探讨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只有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气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如学“混合运算”一课时,先提问“现在如果你到了一家超市,要买你自己最喜欢吃的食品,要花多少钱?”这样一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说:“我买5包面包,一包1元,共花5元。” “我要买4包花生米和一袋糖果。”这时让学生计算要花多少钱,让学生汇报结果和想法。再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就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情境下,让学生体会到,简单的数学算式也变得有非常有趣,同时也赋予了数学算式生命的价值。因为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通过说唱、游戏,使学生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言语、表情、态度等方面都应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欣赏,肯定和鼓励,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三、将生活融入教学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更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离开了生活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就是学习,学习和生活没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鼓励学生多多的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对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利用数学方法解答出来,如给学生布置感受数学的任务:让学生陪父母去市场、去超市买东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影子。上课时,很多学生争相说生活中遇到的数学,有的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同学们出了一道题:在市场买菜花了16元,付20找回4元,买肉花了23元,付50找回27元,请同学们一起算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带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学生们面对同学提出的问题,纷纷展开讨论计算。用这样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又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利用情境教学,将数学探究生活化

在数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点拨,“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先利用身边的实物,如墨水瓶中的墨水,可口可乐中的饮料等等,给学生讲清体积的概念。接着要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时,取出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学生很快就说出了长是4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4立方,然后取出三排同样的长方体摆三排一层,得出长是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通过教学生活化的过程,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被塑造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开拓者,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享受、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及探索实践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感谢工作室给我这个机会,参加了历时两天的教学观摩活动。让我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理论境界,更品味到了一位教师的快乐与满足。

本次的堂教学展示活动请了国家级的数学特级教师牛献礼、刘松、樊玉、叶鸿琳进行展示并针对授内容进行了讲座。四位专家带给我们的展示非常精彩,不仅设计新颖、思路清晰而且理念新颖、教法灵活。不仅为我们充当了授的样本,更向我们传达了他们的教学理念:核心素养!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阐述着核心素养的含义。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经验和感悟分享给我们,深入浅出、幽默风趣。使我对数学教学、对教师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一、数学堂应该是帮助学生想明白,而不是讲明白。

牛老师从理解对应关系找到间隔数和树棵树的关系入手,以独特的视角,讲授《植树问题》这节。通过点段之间的对应关系建构植树问题模型,设计思路新颖。堂上学生通过推理—猜想—验证充分经历了一次思维之旅。从开始的拘谨到发现乐趣,尝试探索,到收获成功和快乐。他们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数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个人学习数学之后,即便这个人未从事的`工作和数学无关,也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所以我们的教学过程不能只重视结果,而应该重视过程教育,培养学习智慧。培养学生用数学观察、思考、表达世界的意识和能力。我们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会了,我们还应知道学会不等于会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本质上是学生自己“悟”出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他人的讨论和反思,逐渐养成的一种思维习惯。我们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完全依赖教师的讲授,而要通过问题引领和驱动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要为学生提供悟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想明白,而不是教师去讲明白。牛老师的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典范。整堂他没有去想办法帮学生区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而是淡话类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推理、验证,让学生理解对应关系,从而建立模型。通过练习验证了学生真正理解了植树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让教学真正发生。

刘松老师为我们做的培训内容是《核心素养下数学程的整合与拓展》。他告诉我们何为整合与拓展,如何整合与拓展,并通过《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复习阐述自己的主张。

时代在发展,作为教师如果不求思变总有一天会像公交车售票员一样被时代淘汰。未教师要做读懂学生的分析师,要做重组程的设计师,要做连接世界的策划师。没有未教师,就没有未教育。我们要让教学真正发生。当下的孩子绝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在授前必须做好调查,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否则就是无效教学,就是“空转”。

三、上一堂真。

樊玉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我们应该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思考我们一节的师生状态,我们和学生的生命价值是否被漠视过?这样的教学意义何在?我们改如何改变,让自己的存在产生意义?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樊玉老师用一个词语解读这个问题—表现力。我们和学生都要拥有表现力,把自己的优势变大,做到教师教的开心学生学得开心。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有目标、有方向、有方法,不能做一个不思进取之人,苟且度日之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更有吸引力,让上成为诱惑,寻找自己的亮点,发挥我们最大的优势。做一名学生喜欢、懂教育、会教书、会生活的老师,从而使自己享受教育、享受美丽。

四、数学是对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

叶鸿琳老师的讲座让我清楚:对儿童讲,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尝试、探索、犯错、优化的过程。对老师讲,数学教学需要思考的只有一个问题:如何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我们要相信儿童,给他们思考的时间;给他们解释方法的机会。我们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去评价儿童的能力,他们的笨方法可能是开启思维的起点。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4

3月14日到xx县第六实验小学学习,学习主题是xx市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具体到学校是生本课堂的展现。共听了两节课,第一节是五年级的,第二节是六年级的。

生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这两节课在多数时间上都是以学生主持、学生讲解、学生讨论、学生质疑为主,老师只是在适当时机进行点拨、质疑。班级内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或6人一组或8人一组,选出组长,制定出组长与组员的职责。在课开始的时候,讨论好给予小组评价的方法,按照方法在课堂中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加分。上课过程中,每个环节选出一个或两个引导小组,组长主持,组员汇报,其他小组质疑、讨论。把课堂正真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在巡视或学生回答不够的地方,简单提示或加以质疑。即使老师要提示也要先让主持人同意,给予发言的机会。

两节课都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大体都是这样的方式。第一节课体现的更好,第二节课老师的发言和指导稍微多一些。都达到了同样的目标。

生本课堂体现了教学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瑕疵。简单罗列如下:

1、两节课都有作秀的成分。在我们听课的过程中,可以听到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太过流利,不太像是口语,倒像是提前背好的。

2、课后我们到班级内看班级文化展示,都很精彩。很意外,在一个班级的讲桌上发现了一根塑料水管,另一个班级发现了两根水管,看样子应该是当教杆用的。如果常态课堂也像展现的课堂那样精彩,怎么还会需要教杆呢?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5

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这本书内容丰富,这本书介绍的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本书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一方面可以复习一遍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我想前面三种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总之,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我会利用课余时间把本书的其他章节认真阅读,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起来,最后运用到课堂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6

第一,教师提问。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精细设计提问的环节、调控课堂的气氛等。

第二,学生回答。可以是口头的表达,也可以是书面上的,对于观点或解题思路不一致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辩论、讨论,让学生在碰撞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认识清楚。此外,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将学生回答问题的信息予以放大,既使学生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又让学生有成就感。

第三,小组合作。合作为个人成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小组成员内的合作将学生的行为集中在完成教学中的既定任务。而小组与小组之间,通过相互竞争、相互“较劲”,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3、任务导向:教师提出待定课题,布置给全体同学或分解成多个不同的“单元”,以任务的形式,因“任务而导”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学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这一关键行为,致力于增加学生学习学术性科目的时间。它与教师的任务导向和内容覆盖面相关。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

如何办呢?教学刺激之后立即诱发理想行为;在一种非评价性的气氛中提供反馈机会;必要时使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使用有意义的口头表扬;监督课堂作业,在独立完成练习期间频繁地检查进展情况。

5、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每组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学习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的职责。有效学习必然是自主学习,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策略。

不可否认,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并不是在空谈什么素质教育,而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名真正能发挥自身价值的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7

对于中低年级儿童数学教学,主要任务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思维较强的学科。对与刚从幼儿园毕业的一年级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并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我这几年来一直是担任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这几年的实践与尝试,也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首先,我觉得要培养中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重要。在课堂上,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我在每节课上都尽可能的去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一、故事导学,诱发兴趣

由于中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喜新、好奇,学习目的性、自觉性和注意力稳定性差,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情节,诱发学习兴趣。如,在教“认识时间”这一课时,我在课的引入部分就加入了一个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由于是谜语,所以满足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争先恐后地要回答,课堂上的气氛很活跃。

二、联系生活,增添兴趣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我在教学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游戏:小猫钓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整理加法表,发现运算规律。准备的教具有:鱼(写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算式)鱼篓(算式得数)小猫头饰、池塘(情境)表格(整理算式)先让孩子们从池塘里把自己算出来的算式(鱼)送到鱼篓里,再让他们分组验证各个鱼篓的鱼是否符合要求。最后把所有的算式根据规律排入表格自己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整节课,孩子们是学习的主角,他们兴高采烈得参与游戏,参与学习,在游戏中积极地进行计算,不自觉地进行整理,非常有兴趣地交流计算规律,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来枯燥的计算整理复习。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8

10月17和18日,我参加了在xx举办的国基教育大讲堂《数的认识》教学操作指南研讨会。2天时间由各地优秀数学教师:xxx几位大师展示高水平数学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体感觉,教师们共同的优点就是:声音有亲和力,甜美,语言精炼,教师无论是教学反思,还是回答当场提出的问题,大多都能很淡定、很全面的给予解释,有条不紊。对课标吃得透,具有很高的数学素养。这都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一、教学收获

1、课件制作精美,动态的较多,更形象、直观的看出是平移还是旋转。鼓励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你也可以完成这种任务,引起学生对研究数学的学习的一种责任感。

2、张xx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整节课气氛比较活跃,老师情绪高涨,说话幽默,能感染学生,她特别享受教的过程,投入,和孩子们融为一体,让学生很放松,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杨xx老师《生活中的负数》倡导的课前预习、师生互动、自主性学习、讲了如何处理课堂生成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每一环设计目的性要强,充分理解教材、预设要充分、你要放得开、收得拢〉。

4、许xx《认识分数》围绕“先分后数”这一分数实质巧妙的建立起整数、分数以及小数三者之间的联系。把各种数有机的串联起来,打通了各数之间的联系。短短的一节课,抛开了一般教学对分数的浅层的认识。从数,起源于数。出发,有落脚到分数也是用来数的。

5、吴xx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达成数的概念的建立,理解数的意义,整个过程,她不惜时间,充分让孩子操作,试一试,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帮助学生出不见分数的概念,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室快乐的,接纳新知是不知不觉的,概念的建立是学生独立操作获取的,概念意义的裂解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帮助学生有形象到抽象架起桥梁的工程师。

二、自我反思

听了两天的课,确实收获不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要先有情感,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反思,学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反思时要上升到理论高度,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反过来深入理解理论,再指导教学。在教学时要学会质疑,在质疑中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9

新一轮的课改浪潮已席卷而来,我作为一名普通小学数学教师,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下面我将六年对教材的认识和教学心得,做以下几方面概括。

首先是培训心得。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的核心,在新的形势理念指导下,引发了对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教育评价等多方位的改革。

1、重心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主要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与教学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新课中,课程与教学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是以教为核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而新课程则强调教与学的关系应转化,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2、重心更新新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是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解决书本中的问题是否强为教学目标。而新课程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更多体现学生的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3、重新领会新旧教材的编写。

旧教材围绕例题、习题转。课程内容突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在结构上,课程类型单一,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而新课程在教材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教材以数学活动形式安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观察、实验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学生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习题中编排了“数学常识”、“数学故事”、“环保”等方面内容,体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4、重心选择新的教学方式。

在旧的课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而对学生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不够重视。新课程中,强调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通过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来解决数学问题,得出有关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5、重心构建教育评价体系。

在旧的课程中,教师的评价是主要的。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是否能解决书本中的问题。在新课程中,评价主体多样性。主要体现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评价方法也是多样性,有课堂内评价、课外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数学历程等。

其次,教学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国民,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路来重心构建新的课堂,力求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蓬勃生机。

1、创造具体情境,力求课堂生动活泼。

学生是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存在差异的、具有个性的、需要理解和尊重的人。而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发现的数学问题自己提,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并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价值观。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演算,再经过交流合作,深入探究,得出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规律,最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意识。体现了学生的价值观,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充满了生动有趣的活力。

2、让数学课堂走进现实生活。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形象思维还比较完善,抽象思维与成人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中感知学生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为实际生活服务。正因如此,我努力创设条件,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教一年级学生认识等号的意义,可联系我们小时候玩平衡木,当两边一样重时,我们可以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而连接这个算式的数学符号用“二”表示。又如认识自然数0、1、2、3、4、、、、、、可以联系平时列队,这个队有多少人用几表示,这个人站第几用几表示。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联系新旧教材,吸取精华,抛弃糟粕。

学生在六年的学习阶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扎实,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更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打下坚实基础。

时代在变革、在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有要改革、发展。在课改这一广阔天地里,我们应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0

曾经听一位同行说过:《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读的书,读完之后直后悔为什么没早一点读到这本书。书中论述了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读后获益匪浅。

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尤其是其中关于计算教学的论述使我对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书中谈到“计算更多的是一种内隐的心智活动”。下面我就结合书中的一些的观点并结合我在计算教学中的一些体验,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一个新的认识,即:应关注计算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都喜欢采用操作的方法,本来结合操作让学生理解算理无可厚非。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算法的建构离不开操作的直观感知来获取算理,但并不意味着有了操作就可以理解算理、建构算法。事实上动手操作所获取的只是对算理的直观感知,迫切需要教师通过有效引导来搭建平台,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整理,以便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操作不能停留在对结果的追求和对算理的理解上,还应及时概括和提炼出算法。教师在学生操作之后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实现“实物操作”向“算法操作”过度,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渐演变过程,逐步摆脱对操作的依赖,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把操作活动与知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思维外显为直观的操作活动,学生的思维由动作到半动作半表象,再到表象思维,最后到抽象思维,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拾阶而上不断深入。

另外,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操作,在操作中充分理解算理,这就为抽象出算法储备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感性经验,为算法建构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将学生零散的经验和认识进行整理、汇聚,帮助学生将认识进一步明晰化、系统化,从而自然地促进算法的建构。

如果仅停留在操作层面,不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必要的重构,而让仍沉浸在直观形象算理中的学生运用抽象的算法进行计算,则欲速而不达,不利于算法建构。

在这本书中,作者指出了现实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第一,不注意教学的连续性,一个单元的几节课都采用类似的生活情境。第二,不注意问题设计的真实性,有的问题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第三,不注意沟通的实质性,教师只是从表面上呈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没有注意从本质上揭示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对此,联系实际,不难发现:好多教师用“数学问题 ”+“生活情境”的思维方式来体现数学与现实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教师对数学与现实沟通问题的认识肤浅,这种简单化和表面化的认识,成为影响教师实现数学与现实生活深层次沟通的直接障碍。

书中提到: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对数的运算结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即融口算、笔算、估算和简算为一体。我想,在教学此类知识时,在思维方法上,应该突破原有的单一凝固的某种算法前提下的教学格局,不是用简单的“加法”,而要用综合的方法来关注和处理单一打破后出现的复杂的多维变化的信息,通过价值判断和结构化的处理,形成有核心的丰富的统一。这才是融合以后形成的“多”与“一”的统一。新形成是的“一”不是“单一”,而是有“主”有“从”、有“层次”、是多方面的和谐统一。这种融合可以唤醒学生灵活判断与主动选择的自觉意识,意味着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大的空间,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灵活主动。这才是计算教学深层次的教育价值。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模版]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思维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对于中低年级儿童数学教学,主要任务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思维较强的学科。对与刚从幼儿园毕业的一年级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并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我这几年来一直是担任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这几年的实践与尝试,也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首先,我觉得要培养中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重要。在课堂上,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我在每节课上都尽可能的去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一、故事导学,诱发兴趣

由于中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喜新、好奇,学习目的性、自觉性和注意力稳定性差,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情节,诱发学习兴趣。如,在教“认识时间”这一课时,我在课的引入部分就加入了一个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由于是谜语,所以满足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争先恐后地要回答,课堂上的气氛很活跃。

二、联系生活,增添兴趣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我在教学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游戏:小猫钓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整理加法表,发现运算规律。准备的教具有:鱼(写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算式)鱼篓(算式得数)小猫头饰、池塘(情境)表格(整理算式)先让孩子们从池塘里把自己算出来的算式(鱼)送到鱼篓里,再让他们分组验证各个鱼篓的鱼是否符合要求。最后把所有的算式根据规律排入表格自己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整节课,孩子们是学习的主角,他们兴高采烈得参与游戏,参与学习,在游戏中积极地进行计算,不自觉地进行整理,非常有兴趣地交流计算规律,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来枯燥的计算整理复习。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情境,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作为一名新的普通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培训以及学习我深刻的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化和多样化,也在不同方面显示出了我的不足,许多教学经验值得我去借鉴学习,也让我明白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学习积累的过程,下面我将我的认识和教学心得,做以下几方面概括。

首先是培训心得。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的核心,在新的形势理念指导下,引发了对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教育评价等多方位的改革。

1、重心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主要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与教学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新课中,课程与教学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是以教为核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而新课程则强调教与学的关系应转化,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2、重新更新新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是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解决书本中的问题是否强为教学目标。而新课程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更多体现学生的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3、重新领会新旧教材的编写。

旧教材围绕例题、习题转。课程内容突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在结构上,课程类型单一,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而新课程在教材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教材以数学活动形式安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观察、实验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学生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习题中编排了“数学常识”、“数学故事”、“环保”等方面内容,体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4、重新选择新的教学方式。

在旧的课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而对学生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不够重视。新课程中,强调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通过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来解决数学问题,得出有关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5、重新构建教育评价体系。

在旧的课程中,教师的评价是主要的。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是否能解决书本中的问题。在新课程中,评价主体多样性。主要体现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评价方法也是多样性,有课堂内评价、课外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数学历程等。

其次,教学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国民,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路来重心构建新的课堂,力求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蓬勃生机。

1、创造具体情境,力求课堂生动活泼。

学生是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存在差异的、具有个性的、需要理解和尊重的人。而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发现的数学问题自己提,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并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价值观。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演算,再经过交流合作,深入探究,得出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规律,最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意识。体现了学生的价值观,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充满了生动有趣的活力。

2、让数学课堂走进现实生活。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形象思维还比较完善,抽象思维与成人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中感知学生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为实际生活服务。正因如此,我努力创设条件,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教一年级学生认识等号的意义,可联系我们小时候玩平衡木,当两边一样重时,我们可以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而连接这个算式的数学符号用“二”表示。又如认识自然数0、1、2、3、4、、、、、、可以联系平时列队,这个队有多少人用几表示,这个人站第几用几表示。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联系新旧教材,吸取精华,抛弃糟粕。

学生在六年的学习阶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扎实,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更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打下坚实基础。

时代在变革、在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有要改革、发展。在教育这一广阔天地里,我们应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4

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这学期听了几节的示范课,我总结出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当然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情境设置的一些要点。

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信息技术逐步变革着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适时适度使用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

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是大有用处的。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总之,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增进学生的交往,体验情感,提高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在平时的教学中,小学数学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样去落实,还是很模糊的。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习者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因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学应该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形成能力,形成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效。现代的教育强化了学科的整合,要求教师做教育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同伴互助,发挥团队的力量,才可以把我们的教育搞好。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在新课程自由、崭新的天空下,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改变,改变学习的方式,改变思维的方式。为此,我愿意学习,汲取,探索,在学习中成长,在合作中成长,在实践中成长。学生的成功,也就是教师的成功,再次,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能够取长补短,了解了自身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成长的好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数学概念就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小学数学中所涉及的概念比较多,如: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随着年级的升高会越来越多)。这些概念是“双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保证。因此,学生应该正确、清晰、完整地掌握数学概念。那么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呢?听了杨明丽老师的讲座后受益匪浅。

一、概念的引入

从实际引入(也可以说是从直观引入)。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像进行的。在概念的引入教学中,教师从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概念的理解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概念引入的基础上,以足够数量的感性材料,组织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三、概念的运用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自举实例。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所以从具体到抽象又回到具体,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更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老师们经常使用这种练习方法。如,在学习射线、线段和角后,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些图形?

(2)运用于计算、作图等。掌握概念对计算有指导作用,反之,通过计算对理解和巩固概念也起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后,就可以让学生简便计算一些习题。再如,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就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通分、约分,并说明通分、约分的依据;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后,就可以让学生把小数按要求进行化简或改写;学习了线段、射线和角后,教师安排了按要求画一画: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画一个30°的角等。

(3)运用于生活实践。数学就是服务于生活的,只有让学生把所学习到的数学概念,拿到生活实际中去运用,才会使学到的概念巩固下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技能。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4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六个年头了,在这六年的实施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几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非浅,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烦,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谈一谈我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教材给学生提供的超市买玩具的情景是学生一般都经历过的,容易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便于调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了知识过程的呈现,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现了,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计算,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这些设计使数学学习摆脱了机械乏味技能训练,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探索和思考,对知识的应用也变得灵活。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评价方法的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既承认个人的局限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因为努力是每一个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淡化“区分”,突出“转变”,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上的进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专家斯塔弗宾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现状和进步。

四、师生关系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另外,教学中我们还有不少困惑。

一、新课改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我们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很多,加上家长对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闻不问,即使过问,顶多关注分数,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能力,不懂得什么叫“减负增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二、新课改在课时安排上更紧了。新课程方案的课时数有了很大的变化,象三年级每周只有四课时,对于优生来说,问题不大,尖子将更尖,教材的编排有利于他们发展思维,拓宽思路,但对差生而言,差生更差,教师有时为了几个差生通常要费好几倍的时间,但是还是跟不上趟,而每天课表又都安排的满满的,学生在校时间又严格控制,这样就成了一对矛盾,迫于进度的要求,又不得不开新课,这个知识还未掌握,下一个知识又来了,简直是应接不暇,最后就达到了云里雾里,糊里糊涂的境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新课程要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的机会相对多了,班级名额多,动手机会多,组织教学难了,让学生多活动,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因为一周只有四节课,不让学生自主探究吧,又与新课程相违背,现在每学期市局要调研,平时学校要检查,也许是我们太在意结果吧。

三、新课改对教师课堂调控更难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常常一发难收,课堂纪律,难于控制。学生分小组活动,合作探究,这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也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同时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但问题又来了,目前教学班人数多,学生分组六人一组,一个班要分八组以上,四人一组要分十二组以上,活动中教师照顾不全,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就把活动时间变成聊天时间了,教师的辅导引导作用就起不到了,难以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

四、新课改对课前准备更复杂了。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因此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条件好的学校要准备课件。但是,由于我们是农村小学,硬件条件跟不上,不可能同时使用课件,全校二十个教学班只有一台投影仪,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而教师的自制教具又相当缺乏,从而造成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本或看挂图,失去了实物形象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5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获取信息的能力。显然,数学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小课题研究无论是对课程教材的开发,还是对于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它是改变当前数学教育被动局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数学课程小课题研究给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学习中锻炼如何合作、如何探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必要的。

我认为,数学小课题研究用“综合法解决问题”在小学是可行的,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1、数学新课程所展示的教材内容都具有现实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这为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内容和学习空间。

2、从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段来看,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是这个年段的主要特征,数学课程小课题研究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自主探究能力得以和谐发展。

3、学科教师的系统指导,也使得学生的数学小课题研究在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智力支持和保障。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从“书本”到“书本”,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没有体现数学知识的背景和应用,没有体现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缺乏应用意识,缺乏体验性的学习。

这个学期我接手一(8)班,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课堂纪律较差,而且成绩好的学生上课也不认真,不能围绕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更不会举一反三。成绩中等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只是坐在教室里,只带了耳朵在听,不举手也不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我提问的时候莫不关系,就像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成绩差的同学干脆就不听课,懒洋洋的趴在桌子上,只有遇到我讲笑话的时候才兴奋一下,过后就又是老样子。自从参加小课题研究后我就改变了教学方法,从“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给学生一个充满灵气的数学空间,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交给他们思维的方法,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氛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让学习背景活起来。《新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遵循解决问题的步奏“找到数学信息,建立关联、提出问题、列出算式”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

(1)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找到数学信息,数学教学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把干枯的数字、数学计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共鸣,从而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果教师能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的前提出下,充分开发教材的潜在功能,结合实际用活例题、习题,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背景,捕捉贴近生活的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数学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就会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就会逐渐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也就达到了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的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生活事例中寻找数学“原型”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在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找出数学信息,从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讲授两个信息的问题时,我提供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大量实例。从踢球、捉迷藏、丢手绢等方面寻找素材,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取了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素材能引导学生更多地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能更准确地找出数学信息。

(3)让学生在体验中活跃思维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识。才能准确地分析信息如在讲授两个信息的问题时,我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又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分析信息,发现关联,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

(4)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环节、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学生的特点,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道怎么样做?为什么这样做?用活生生的身边的数学事实,引导学生去发现、掌握生活中的数学,这样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培养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平等者中的首席”。这就是说,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在人格和权利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教师又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材的重任。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的主宰,学生是知识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师控制和操纵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单向的,无平等互助可言。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告诉学生:“我非常愿意做同学们的朋友,我愿意帮助你们解决学习上的、生活中的任何问题和困难”。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在8班的学生明显的对数学有很大的兴趣,从被逼学习到自觉学习,有了很大的转变。我将继续改进我的教学方法,争取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6

一直在农村小学沉默教学的我,自我感觉是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了。以往总是自哎自怨,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真是学生越来越难教吗?还是我?我感到迷茫、困惑,不知语文教学路在何方?20xx年5月12日在我市举办的教学研究活动,能够与陆敏荣老师一起研讨数学教学,机会难得。陆老师与我们在座的老师们进行交流互动,研讨教学,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就像他的小学生,他让我切身感受到他在数学教学上的深厚功底和对语言文字的独特理解,特别是他治学态度更加值得我们学习。他像老师、像朋友,让我们坐在一起相互交流讨论却无拘无束。在数学教学上,我又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陆老师先用国家总理温家宝的小诗把我们领进课堂的大门,接着是未来10年的全民上大学让我们知道未来竞争更强烈、优质生源抢夺更激烈,所以我们做为教师的从小学开始就要给学生打下良好基础。再接下来的“四讲”更是让教师开阔了眼界,让我要从更高的视角来审视自己以住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已深深的知道,我现在所走的是弯路,包括我们学校的老师,现在都是在走弯路。难怪平时老师们都百思不得其解:我们确实是在努力的在教学,可就是教不好。听了陆老师的讲座,我已体会到教育理论指导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下一步我们就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有效教学了。

首先陆老师让大家懂得人生最大的投资就是教育。想想我们现在的农村小学,很多家长根本就不重视这个小学教育。很多家长们都是为了钱外出打工、做生意于是很多小孩就成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家里爷爷奶奶,或叔叔、伯伯等只能管孩子吃、住,却不能像父母亲一样教育孩子,于是很多小孩子在平日就过着“放羊式”的生活,他们没人管也就没自觉性,在家习惯了,在学校也就难管了。但不管怎样我们做为老师的要给学生们更多的爱,尽可能让他们自主、自觉、有志向,让他们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大家都知道,数学是艺术,不是静止的符号。我们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计一些简单的课件,利用多媒体中的优美画面、诗一般的意境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优美的音乐在学生的耳畔萦绕,让学生陶醉在课文的情境之中,在此种情境中诵读,能够达到“以美育情”的效果,使他们感受到诵读之美,从而激发起诵读的兴趣。陆老师一堂课,让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永远的舞台。学习,教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开阔眼界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后,我要多读书,不断提升自己,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努力让学生乐学、善思。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7

曾经听一位同行说过:《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读的书,读完之后直后悔为什么没早一点读到这本书。书中论述了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读后获益匪浅。

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尤其是其中关于计算教学的论述使我对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书中谈到“计算更多的是一种内隐的心智活动”。下面我就结合书中的一些的观点并结合我在计算教学中的一些体验,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一个新的认识,即:应关注计算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都喜欢采用操作的方法,本来结合操作让学生理解算理无可厚非。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算法的建构离不开操作的直观感知来获取算理,但并不意味着有了操作就可以理解算理、建构算法。事实上动手操作所获取的只是对算理的直观感知,迫切需要教师通过有效引导来搭建平台,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整理,以便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操作不能停留在对结果的追求和对算理的理解上,还应及时概括和提炼出算法。教师在学生操作之后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实现“实物操作”向“算法操作”过度,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渐演变过程,逐步摆脱对操作的依赖,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把操作活动与知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思维外显为直观的操作活动,学生的思维由动作到半动作半表象,再到表象思维,最后到抽象思维,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拾阶而上不断深入。

另外,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操作,在操作中充分理解算理,这就为抽象出算法储备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感性经验,为算法建构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将学生零散的经验和认识进行整理、汇聚,帮助学生将认识进一步明晰化、系统化,从而自然地促进算法的建构。

如果仅停留在操作层面,不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必要的重构,而让仍沉浸在直观形象算理中的学生运用抽象的算法进行计算,则欲速而不达,不利于算法建构。

在这本书中,作者指出了现实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第一,不注意教学的连续性,一个单元的几节课都采用类似的生活情境。第二,不注意问题设计的真实性,有的问题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第三,不注意沟通的实质性,教师只是从表面上呈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没有注意从本质上揭示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对此,联系实际,不难发现:好多教师用“数学问题 ”+“生活情境”的思维方式来体现数学与现实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教师对数学与现实沟通问题的认识肤浅,这种简单化和表面化的认识,成为影响教师实现数学与现实生活深层次沟通的直接障碍。

书中提到: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对数的运算结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即融口算、笔算、估算和简算为一体。我想,在教学此类知识时,在思维方法上,应该突破原有的单一凝固的某种算法前提下的教学格局,不是用简单的“加法”,而要用综合的方法来关注和处理单一打破后出现的复杂的多维变化的信息,通过价值判断和结构化的处理,形成有核心的丰富的统一。这才是融合以后形成的“多”与“一”的统一。新形成是的“一”不是“单一”,而是有“主”有“从”、有“层次”、是多方面的和谐统一。这种融合可以唤醒学生灵活判断与主动选择的自觉意识,意味着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大的空间,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灵活主动。这才是计算教学深层次的教育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8

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现它们相等这个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并且学生可通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去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导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现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性。这样,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刚的奶奶家里的三角形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1、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例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便抓住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方法。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2、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9

一.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潜意识里认为学生是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

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能力,内容包括章节的内容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象而且生动、有趣表现出制作者有着成人思索不及的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

汇报式——内容丰富、过程详尽。表现出制作者情感丰富、能够客观的剖析自我。包括章节的主要内容,自我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体会式——感受真切、信息丰富。表现出制作者能够坦诚道出对学习对象的真实感受。如数学很有趣它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既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使人变得聪明。

可见,单纯凭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们正面临的家学对象。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背景、学习数学的意义、不同的文化氛围都带来了影响。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教师对教学反思要注意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0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数学教材第二册中第六单元的重点内容。学好本节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教育新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有了几点感悟。

一、全方位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29+4=33,但当我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这时我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工具——小棒,让他们利用小棒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我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当学生汇报方法时我并没有在黑板上板书抽象的算理,而是接着给出56+7=?继续追问学生的想法。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通过两次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通过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把数学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并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识结构。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体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快结束的时候,我在课件中出现学生喜爱的“肯德基”餐厅,让学生在模拟购买食品的情境中体会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因为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随着画面的出现,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又因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所以它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单调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转变成了生活中的购物算钱,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字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学数学。充分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大众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的本质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观念。

随着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和课堂中的具体实践,我认为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教师自身应该努力成为创造者。大胆探索,积极尝试,面对各种挑战,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与我们的学生共同探索,共同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1

20xx年9月26日,我有幸在旧县小学参加武胜县小学数学千课大赛观摩课活动。我看到各片区的每一位参赛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亲身领略着她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她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她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特别是民族小学的游红老师,她很好的诠释了武胜课改。

1、我深刻感受到: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如民族小学的游红老师讲的《郊游中的数学》,以学生去嘉陵阳刚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租车和购票的问题来贯穿全课。这都是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学生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中

华小学余鸿辉教师讲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猜一猜、摆一摆、算一算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参赛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猜谜游戏、拍手游戏、看图等活动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5、注重“板书”的设计与书写。每位老师的板书列出了本节知识点,并且将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线画出,使本节知识清楚明了。

6、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和电子白板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要使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就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心思和精力,重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多下功夫。根据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心理特点,可以将游戏引入教学中。游戏是儿童天性的自然流露。把游戏方式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教学游戏的意义与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学游戏的应用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接受更多的是“教与学”“讲与练”等呆板的教学方法,将游戏作为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会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数学的魅力。同时,教学游戏是对生活和现实知识的模拟与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对小学生的合作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计算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数学游戏的教学策略

(一)灵活多样的游戏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智力发育的影响,由于学生注意力稳定性较差,面对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计算题时,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针对这样的状况,灵活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的教学情境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时,小学生对于花样繁多的人民币是难以集中精力去逐个认识与记忆的,如果通过创设“猜价格”游戏来教学,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一些学生常见的生活用品让学生竞猜,教师先给出价格的大致范围,然后给予“高一点”或“低一点”的提示,让学生竞猜。同时注意课堂气氛的调动,鼓励大家踊跃发言,让“潜力生”也敢于发言。这一游戏的设置不仅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学习与认知。

(二)渗透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往往需要多人的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游戏教学中是较为常见的。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的有机设计与游戏设置,重要的一点是渗透出一种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分工合作精神与合作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图形的学习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等图形的认知与转换过程,团队协作更能提升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如何利用已知的图形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解导入成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好地破解这一教学难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我是村长”的分地游戏,每一个小组组长扮演村长的角色,将本村所共有的一块平行四边形土地进行划分,鼓励学生探索用“剪”和“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通过合作得出相应答案。经过小组内部的讨论与分工,将原本复杂、抽象的图形转化成了生活中的土地模型,学生很快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进而得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游戏设计,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创新意识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且在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和个性特点。教学时,教师应亲身参与、亲自动手、努力思考,以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游戏的设计要贴近于学生的现状,能够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延伸教学范围,培养其计算能力与审美创新意识。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中,学生需要对加法知识进行延伸与创新,组织“拼图”游戏。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学生十分喜爱的游戏图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小图案构成的,鼓励大家积极发言。随后,将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数字,让学生去充分观察与思考。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图形代表的数字,引导学生计算整体的数字之和,从而得出答案。最后,给每个学生发一个教学箱,里面放置各种游戏图案的组成部分,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且每一个图形上面附有文字,组织学生进行拼图大赛游戏,看哪一组拼出的图案最丰富、数字之和最准确等。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游戏的有机设计和创新设置,能够较好地将生活场景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利用教学游戏的互动性、娱乐性等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其合作精神与数学意识。经过教学游戏的创新与延伸,原本比较抽象与复杂的数学模型,也会变得更为亲切、简单,学生爱上数学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一)游戏内容非常丰富,如何选择好的游戏项目,如何通过游戏来有效组织课堂,是教师应重视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课堂教学的需要出发,精选某些典型的游戏内容,可以对其进行适当改编,不仅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还应该有一定的挑战性; 好的游戏不应该过早揭示谜底,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较高的兴趣。因此,游戏教学应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不应局限于一堂课中,准备充足的游戏时间,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参与到游戏中去,对学生的思想及活动进行有效引导,创造良好的游戏氛围,才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二)不要让数学游戏代替一切,要注重“有趣”和“实用”相结合,数学游戏不能只停留在游戏表面,游戏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教学服务,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旨在鼓励和推动学生参与数学。

数学游戏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是小学数学教育的进步性尝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应用数学游戏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心理以及特点出发,做好游戏的设计工作,把握游戏应用的时机,才能达到最终的理想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3

对于中低年级儿童数学教学,主要任务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思维较强的学科。对与刚从幼儿园毕业的一年级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并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我这几年来一直是担任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这几年的实践与尝试,也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首先,我觉得要培养中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重要。在课堂上,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我在每节课上都尽可能的去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一、故事导学,诱发兴趣

由于中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喜新、好奇,学习目的性、自觉性和注意力稳定性差,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情节,诱发学习兴趣。如,在教“认识时间”这一课时,我在课的引入部分就加入了一个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由于是谜语,所以满足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争先恐后地要回答,课堂上的气氛很活跃。

二、联系生活,增添兴趣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我在教学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游戏:小猫钓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整理加法表,发现运算规律。准备的教具有:鱼(写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算式)鱼篓(算式得数)小猫头饰、池塘(情境)表格(整理算式)先让孩子们从池塘里把自己算出来的算式(鱼)送到鱼篓里,再让他们分组验证各个鱼篓的鱼是否符合要求。最后把所有的算式根据规律排入表格自己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整节课,孩子们是学习的主角,他们兴高采烈得参与游戏,参与学习,在游戏中积极地进行计算,不自觉地进行整理,非常有兴趣地交流计算规律,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来枯燥的计算整理复习。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4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情境,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作为一名新的普通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培训以及学习我深刻的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化和多样化,也在不同方面显示出了我的不足,许多教学经验值得我去借鉴学习,也让我明白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学习积累的过程,下面我将我的认识和教学心得,做以下几方面概括。

首先是培训心得。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的核心,在新的形势理念指导下,引发了对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教育评价等多方位的改革。

1、重心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主要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与教学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新课中,课程与教学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是以教为核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而新课程则强调教与学的关系应转化,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2、重新更新新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是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解决书本中的问题是否强为教学目标。而新课程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更多体现学生的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3、重新领会新旧教材的编写。

旧教材围绕例题、习题转。课程内容突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在结构上,课程类型单一,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而新课程在教材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教材以数学活动形式安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观察、实验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学生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习题中编排了“数学常识”、“数学故事”、“环保”等方面内容,体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4、重新选择新的教学方式。

在旧的课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而对学生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不够重视。新课程中,强调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通过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来解决数学问题,得出有关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5、重新构建教育评价体系。

在旧的课程中,教师的评价是主要的。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是否能解决书本中的问题。在新课程中,评价主体多样性。主要体现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评价方法也是多样性,有课堂内评价、课外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数学历程等。

其次,教学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国民,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路来重心构建新的课堂,力求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蓬勃生机。

1、创造具体情境,力求课堂生动活泼。

学生是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存在差异的、具有个性的、需要理解和尊重的人。而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发现的数学问题自己提,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并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价值观。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演算,再经过交流合作,深入探究,得出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规律,最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意识。体现了学生的价值观,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充满了生动有趣的活力。

2、让数学课堂走进现实生活。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形象思维还比较完善,抽象思维与成人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中感知学生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为实际生活服务。正因如此,我努力创设条件,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教一年级学生认识等号的意义,可联系我们小时候玩平衡木,当两边一样重时,我们可以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而连接这个算式的数学符号用“二”表示。又如认识自然数0、1、2、3、4、、、、、、可以联系平时列队,这个队有多少人用几表示,这个人站第几用几表示。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联系新旧教材,吸取精华,抛弃糟粕。

学生在六年的学习阶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扎实,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更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打下坚实基础。

时代在变革、在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有要改革、发展。在教育这一广阔天地里,我们应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5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大胆创新,采用反常规教学法,设计课堂活动,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是我阅读后的几点心得:

一、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无论多么好,长期使用学生都会产生单调厌倦之感,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上精当选择。《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在课堂设计上就根据不同的内容来采用了多种多样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是让教师以灌输式的方式把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真正融入了课堂,做了课堂的主人。

二、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通过阅读,我明白了任务型教学是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三、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自由表达意见”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新理念,也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读了《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让我知道了自己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书中的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差异性,照顾了全体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发言了我们才有可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更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问、敢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此学习内容在教学设计时切实做到了以人为本,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放在了首位,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设计上,然后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最后在作业设计时再加以巩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一定会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泓清泉,甘之若饴;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杯醇酒,闻之欲醉;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倾心交谈,快意平生;读一本好书,如同聆听一个长者的教诲,受益匪浅。在这本书中,我收获的是累累硕果,我相信在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有借鉴的。

总之,面对新课改,我们教师应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的更新与文化素养的培养,要具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进的能力,不断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数学教学方法,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虎顶小学

谭广鑫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