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毛泽东概论心得体会
编辑:繁花落寂 识别码:65-779129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1-01 21:06: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毛泽东概论心得体会

读《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后感

唐宇伟 091411126

我读的是《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初步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收获很大,感受良多,不仅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具有权威性,而且内容全面系统,表达准确深刻,文字简明流畅,是一本好书。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回答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

我明白了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比如第一章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形成背景、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我知道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首先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摆到中心位置,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如果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生动摇或偏移,就谈不上发展,科学发展观也就无法体现和落实。而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做到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这五个统筹是国内外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志。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科学发展观得以顺利贯彻落实。

我还知道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比如《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指出:“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说明了以人为本,同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以及西方人本主义的联系与区别,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新飞跃。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只有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才能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文化业务素质,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推动社会进步。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大学生,要坚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深刻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内涵,进行技术创新,掌握和发展第一生产力。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价值观,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人生观,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大学生只有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才能在当今形势下得到健康发展。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必须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把自己的成长成才与其联系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我觉得我们要扩大自己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专业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杜区服务等活动,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创造丰富多彩的、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我们既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又要提高文化业务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学会做事,二者绝不可偏废。大学生尤其是要求进步的同学要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的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我们还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们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

我们要向身心健康努力,既要科学地生活,锻炼,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又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尽可能地爱护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同时,人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自尊、独立、平等、自信、自律、坚强、宽容、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全面发展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篇:毛泽东概论整理

毛泽东概论(下)(题型:辨析题和材料题,辨析题要先判断)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我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到了经济体制,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思。

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4.党的十三大又提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5.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理论。

6.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体制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二、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属性: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8.1997年,十五大正式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现在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根据: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发展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资产中占有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名经济的命

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党的十五大特别指出,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竞争力要强,创新力要高。(辨析题)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四节促进国名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1.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3.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4.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补充: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联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1.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问题

一、为什么将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答:1.是回归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和要求,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选择2.是对市场经济的不断的深化、驾驭市场能力不断增强的必然结果3.是深化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问题

二、怎样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答:1.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市场起决定性作用。2.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2.更好发挥政府职能

问题

一、为什么更好发挥政府职能?

答: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的作用,主要原因有:1.市场本身有弱点和不足2.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任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3.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市场监管,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越大,范围越广,政府监管市场职责也越大,越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问题

二、政府的职责和作用是什么? 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使国有资本的投资运营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的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的前瞻性、战略性条例,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向: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民主是国体政体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基本政治制度的统一。

三、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1.性质相同 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2.作用、职能相同3.历史使命相同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五、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六、辨析题:我国既不是多党制,也不是一党制度,更不是两党制,或是多党制。

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

七、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

八、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九、江泽民在1996年2月提出了“依法治国”思想。

十、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依法治国所依之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和主张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

十一、依法治国的意义: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十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和任务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制国家、法制政府、法制社会一体建设。主要措施有:1.维护宪法的权力2.深化行政执法法则3.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驶审判权

4.依法强化司法职权配置5.完善人权司法保证

十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2.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3.发展基层民主

第十章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坚持以马克是主义为指导

2.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坚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4.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洋为中用,博采众长)5.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十八大首次提出(国家层面),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树立共同理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思想道德建内容: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五、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1.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2.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3.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六、社会公德基本要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七、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八、家庭美德基本要求: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深刻的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社会主义建设从毛泽东便开始有。

二、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三、社会的三个层次:

1.宏观层次:泛指以人为中心的整个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2.中观层次:指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对的概念

3.微观层次:对应于社会学中的狭义社会,主要指某一区域的社会。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第一、保障和改善民生。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第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五、建设社会生态文明(补充)

主要内容:1.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2.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3.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一、总体要求: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总要求的核心与本质,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加大环保力度,做好生态保育工作,建设循环经济。

二、主要措施: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高,生态系统退化的严重趋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第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第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环境。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实现祖国统一的意义:

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3.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三、海峡两岸邮过去的激烈的军事对抗,转为以政治对抗为主、军事对抗为辅的对峙状态

周恩来将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治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一纲四目”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初步构想。

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六、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绝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胡锦涛提出的“四个决不”和《反分裂国家法》两者结合,使我们掌握了反“台独”斗争的主动权。

七、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四点意见:1.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2.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3.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4.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时代主题内涵:

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

2.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飞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4.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三、中国走和平与发展道路的内涵:

1.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2.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五、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总政策

六、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

七、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八、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1.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九、如何建设和谐世界?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十、外交政策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十一、外交工作布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目标,倡导并致力

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理念,在国际关系中,中国坚持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主义事业的根本依靠力量: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二、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劳动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创造本身是一种劳动。核心是尊重劳动。

四、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政教分离原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六、人民解放军的重要意义

1.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2.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3.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七、军队全面建设的总要求: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八、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根本目的:

1.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根本观点,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坚持和发展中特主义的内在要求

2.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社会主义优越性重要体现,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3.坚持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2.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3.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辨析题:中国共产党不是全民党,也不是党员的出身决定党的性质。

那么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的党,主要看它理论和纲领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呢?

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2.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3.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因为:

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五、党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主要内容):必须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必须着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就是要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符合党的宗旨和要求,保持纯粹、清正的状态;党的纯洁性体现在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各个方面。

七、党建设的目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党的十八大提出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2.基本内涵:学习型放在首位服务型执政党建设是党的宗旨的本质体现创新型是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3.三者关系: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其中,学习是基础,服务是目的,创新是动力。

第三篇:毛泽东概论

第一,指如何正确第二,提引党和认识提人民的出马克伟大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三,倡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业不断族人民取得胜的强大利精神支

柱第一,是理解马克导和体思主义现了对中国化待马克的科学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第二,是运用马第三,把把中国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内涵?命,建

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3 马克思革命建主义扎设和改根于中革的实国的优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思想内涵:把握科学第三,根第一,发展观核的思想心是以内涵和人为本。重大意秀文化第二,义?中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重大意义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展。进的科学:第一现。第三理论。,是对马第二,是对马列主义克思主,毛泽东思想等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和与时俱须坚持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义关于指导方发展的针和发世界观和方XX的集中体4 第一,中为什么说贯彻的坚持中重大战国特色略思想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社会主。

二,中特特色是中共在改革开放义就是的实践坚持马克中不断坚持和思思想发展马?

第三,是色是包5 我党最括邓理论,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思想在内的克思的结科学理论果。第体系。内容:一实事求是展真理。切从实思想的可贵的际出发,内容,政治和如何理精神财富。第四,它和马列毛思一脉相承。理论联解党的系实际思想路,实事线的实质求是,在实践和核心中检验真是实事求是?理和发 第一,与时俱进是内

时俱进,求真在地包务实等内含一切从实际容。。在实践中的内容。第二,包含解放思想,6 求真务实等得目的和归宿都第三,党在是实事不同时期强调的解放思想,与第一,因实事求是第二,精为把我是马思和运用中国化了实事理论成果的精髓?求是。髓体现在各个理论成求是才果基本有毛思内容的邓理等思想的创立和发展。第一,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各个方的联系面。?

第三,要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第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8 内容:无新民主主做到实义革命事求是总路线还必须的内容求真务,理解实。它的领导的革命。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权问题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和特点使领导权资产阶级它能成:第一,为中国革必须由命的领无产阶导力量级领导。第三。第二,无产,中国阶级的工人阶级领导权是的优点通过与9 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第一,对如何认识展的。第于农业具有中的社会主国特色的社会义改造主义改是通过造道路?对农民组织的资本主义二,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逐积极引步过渡导循序渐的方法。进的发第三队10 第一,为如何认工商业识中国的改造确立社通过由会主义制低级到高级的和平赎买方式。为国家的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发展奠定了度的意基础。义?

第二,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增强了社主人和的科学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力量。第的主人四,再。第三次证明,进一了马思步改变的真理了世界性,丰政治经济富和发展格局,了马思11 第一,来为什么会主义自于对要提出理论第一次五马基与

中实际的年计划执行过二次结程中经合?

验教训的总结。第二,找到了在中国进12 基本内涵把握邓行社会小平关主义革于社会命和建主义本质设的正的科学确道路。消灭剥削,:第一把我们对消除两,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内如社论断?会主义

本质。第二,突出强调行社会主社会主义的认识极分化,提高到最终达到了一个共同富新的科裕。学水平重要意。第二义:,对探索第一,这一理论怎样进13 义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基本含义理解社会还处在:第一会主义现代化的初级阶,我国社初级阶段的科学段。基本会已经特征:是社会内涵和第一,主义社基本特征?

摆脱不会。第发达阶二,我段,基国的社会本实现社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阶比较富裕。第四段。第二,科技文,由农化落后业国转转变为变为工科技文业国。化发达第三。第五自然经济,由贫穷转变为转变为14。第六,有地区经济不平衡缩小差距。

低纲领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容,如何理解党的最高内容:第统一?纲领和最治。解:第三,一,建

建设中国特设中国特色社会色社会主义文主义经化。济。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它俩既有第一,和正确处区别又共产主义有联系,是最高辩证统纲领,一于为建设中国第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实现共特色社产主义会主义服务。是最低纲领。第二,的标志。理最高15 “三步走”

与最低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政府在理论上政第三,科治上清醒学阐明和成熟第一,1991从198基本实1到现现代19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家水平,到20世纪再翻一90番,达实现国到小康民生产。第三总值翻,到倍,解决21世温饱问纪中叶题。第二,从特点和意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国16 第一,有如何认义:是第三,深刻的识改革指导全国内和国开放是党和全决定中国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际背景。第二命运的,是对关键抉原有经择?

济体制根本性的17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四,是建设中特色的全新探变革。索改革是动如何正第一,力,发确处理展是目改革,的,稳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第二,保持改革稳定和发展在动定是前态中的提。协调和

促进。

第三,18把改把不革的力断改革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

第一,正邓小平各有自己确认识关于社了计划经会主义人民生市场经济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济和市场经济理论的是经济主要内手段的涵是什本质。么?

第二,这两手段结合后必的优势19 须体现和长处。其特征

第三,市场经济本身没有制度属性,但与社会主义既有区别如何从济的结合又有联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20。第二系。第一,从市场经济,社会运行的主义市一般规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这是两个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律与要系?求来看两

者具有共性。还包括混不同层制经济的合所有次的问题制经济中。第一的国有,公有成分和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21 第一,分析现活力,要大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集体成分。第二,为进一步增强公有第二,拥因为劳实经济有不同动者的生活中生产要素个人能个人收入的成员力不同出现差必然会,实行按距的现象? 产生收劳分配原入的差则必然距。第产生收三,具有入的不不同竞

同。争能力的入不同。人会出22

现收入不平等。第四,在客观上存在的各种差距也会引起收国体:第为什么践结合的一,这要坚持和完善民主专政的国体与代表大会的政体

政体:第产物质。第三一,最。第三是宪法规定的。第二,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革命的具体实符合我国,坚持其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保护人民的利益。作用。,能保证人民当的国情家作主。第二的权利,体现。第四了我国,在国人民民主家制度中专政的起着决国家性定性的23 第一,这为什么

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二,是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政治协战线学商制度说与我?

国实际结济基础上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第三,政党制度的建立合的产在社会物。第主义经吸纳各方具有很24 面的意多特征。见。第四,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共产党的领导,又能充分内容:包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关系?

为核心的括马克关系:相民族精思主义指25 互联系神和以改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相互贯通,相革创新互促进为核心,是一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相互第一,是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个有机

整体。行为规范形成良26。第三好社会风,是对气的重要基础。第二,为社会成员提供价值准则和第一,要如何准义和谐社正确把确把握握社会主社会主社会主义和谐社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义和谐社会的会的科性质。学内涵第二,?

要正确把社会主义会同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第三,握构建正确把社会主握构建27 理论意义构建社和谐社会主义会与全和谐社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规律认识:第一中特色社会主的深化,对人类会的重要。第三,社会发是对共展规律理论意产党执认识的义和现实意义。

政规律深化。的深化第二,对。现实意社会主义建设分调动社问题。第会各方义事业“四位28 四,增面的积极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义:第有利于充一,是强民族凝聚力性,抓。住发展机遇。第三,有利于解决人民的利益第一,是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之一。第中华民29 “和平统三,是族的爱国全国人民不可主义传统。第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重要意义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动摇的基本内坚强意容和重志。要意义?

发展了马:第一坚定性,克思主,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第二,创造性的平环境。同时体义的国家30 第五,现了策略学说。为解决国际争灵活性第三,坚持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端和历。第四史遗留,有利问题提于争取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第一,明确提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新发展供了新的?

思路。略。第三工作,扩,首次出坚持一提出进行个中国的海峡两岸和平基础和前提。第二,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延下去。大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往来统一谈。第五判。第,指出四,积极做好台湾人民

第六,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台湾问题 不能无限期拖

第四篇:毛泽东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论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所在院系: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通信工程 年 级: 2010级 姓 名: 张绍宸 学 号: 01012077 指导教师: 樊云剑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7日 论文成绩: 论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内容摘要]: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对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此后曾经历了三次高潮。在全党马克思主义教育过程中遇到了两大特殊问题——受教育者的特殊性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解决的最佳途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是统一的,统一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

[学术综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人们认识到“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党员中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使他们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在中国革命或者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物,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工人阶级政党。因此,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正 文] :追溯历史,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端于五四运动。先进的中国人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仲夏为代表,从五四运动中他们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他们深入工人之中,创办工人俱乐部、工人夜校、识字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揭示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号召工人开展革命斗争。他们在寻求救国救民的过程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渐转变成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就是对工人阶级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它使中国的工人阶级第一次接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尽管这种教育是初步的、肤浅的、非系统的。但是,它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由于中共在诞生之时,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的时间很短。党在成立后就立即投入实际革命斗争,忙于应付各方面的复杂工作,无暇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又由于中共长期处于各根据地的分散状态,没有时间和条件对全体党员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因此,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普遍较低.不能较好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教条主义在党内泛滥。为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毛泽东在1930年发表《反对本本主义》,指出了教条主义对中围革命的危害;在1937年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关系,号召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1940年1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要求全党干部认真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曾经历了三次高潮

抗日战争中期开始以延安整风运动为标志,中国共产党掀起了第一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高潮。为提高党内高级干部的理论水平与政治水平,成立了高级学习组,毛泽东任组长,成员由党内高级干部组成,主要任务是研究马、恩、列、斯的思想方法与中共历史。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毛泽东、陈云、刘少奇撰写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论著。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其中心内容就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整风运动批判了理论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学风,批判了教条主义,提高了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全党达成共识,公认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一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这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理论上有利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发展,在实践上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整风和整党运动为起点,中国共产党掀起了第二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高潮。

1951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分析了党内存在忽视理论现状,要求全体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系统学习,特别要求高级干部应该成为全党钻研理论的模范。在这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原著的学习是重点,要求每个党员特别是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党员终身钻研马克思主义原著,领会其精神实质,学会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各项实际问题。为了配合学习,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卷。这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教育,在实践上提高了共产党员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在理论上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工业化道路理论的形成。

“文化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步入“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的误区。

“文革”结束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共产党掀起了第三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高潮。邓小平复职后,针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和华国锋“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此后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要求全党全国人民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教育,在思想上拨乱反正,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实践上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遇到了两大特殊困难

在民主革命时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遇到了两大特殊困难。

其一,受教育者的特殊性~一共产党员的文化水平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劳动阶级出身的党员在党内占绝大多数,他们处在社会底层,被剥夺了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文化,目不识丁,接受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就显得特别的困难。

其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一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文化落后且发展不平衡。中国有着不同于西欧、俄国的社会特点、民族特点和思想文化特点,中国革命也不同于西欧和俄国,具有特殊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都是欧洲人,在他们的著作论及中国的事情并不多,革命导师没有也不可能为中国革命提供现成的答案。因此,文化水平低、理论水平浅的共产党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来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就显得特别的困难。【1】

解决第一个困难,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中华民族的特性,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形式。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用中国的民族语言和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马克思主义不再是高深莫测的东西,而是通俗易懂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解决第二个困难,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既不能因为工农出身的党员占绝大多数,马克思主义难以为他们所掌握,就在马克思主义之外去重新创立一个新的通俗的理论;也不能只图简单,去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书本,而是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揭示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

由此可见,解决这两个困难的最佳途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从历史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大的曲折。【2】

第一次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共党内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把马克思主义当做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将熟读熟背马克思主义的书本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将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如王明、博古等人他们自称百分之百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采取孤立、片面的理解,他们断章取义,把马克思主义书本上个别词句、只言片语或某一原理生硬地搬运到中国,导致了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盛行,给中国革命带来极大的危害,中共在根据地的损失高达百分之九十,在白区的损失几乎高达百分之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几乎被葬送。

第二次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步入误区。人们“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人人佩带毛主席像章,个个手捧红宝书,号称是毛泽东思想的大普及和“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被严重扭曲,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文革”结束后,担任党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两个凡是”的观点,认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谕地遵循”。不是完整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而是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甚至把毛泽东思想等同于毛泽东本人的思想,把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错误混为一团。“两个凡是”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教条主义。它造成了理论上的混乱、思想上的僵化,致使社会主义建设两年中在徘徊中前进。毛泽东指出,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正确的态度,就是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从它那里去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这种态度,是有的放矢的态度。另一种态度是主观主义的态度.不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而学习理论,而是为了单纯学理论而学理论,是无的放失。毛泽东还指出主观主义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

认识和实际相脱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是教条主义产生的根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就是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毛泽东说:“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马克思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怎样才能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呢?那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马克思主义教育要有的放矢,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强大生命力也在于此。1938年秋中共召开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明确向全党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针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和华国锋的“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总结历史教训.邓小平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来的基本结论”。“我们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自己的方针,所以才能取得胜利,这一点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里是没有的。现在我们还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里有继承的部分,有发展的部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准确地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历来主张世界各国共产党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点是一致的

实践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重点。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点是一致的。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重任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什么是民主革命,如何争取民主革命胜利”为主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解决了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和前途等基本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重点。【3】

新中国成立并完成了土地改革之后,中国共产党的重任是实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什么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主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有别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创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平的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剥夺剥夺者”的设想,再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一化三改造”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自然以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道路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为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的重任是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又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当然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重点。

中共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任是领导人民进行建设惠及十亿人口的全面的小康社会、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除了以“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外,还增加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这一主题。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此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为重点。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点是两个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统一体,统一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几点思考]:

1、马克思主义是是每一名党员都要学习的重要思想。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合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王晓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广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1日出版第一版。【2】.孙华国:《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情相结合》,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第124页。

【3】.张福华:《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1日第二版,第一卷,第248页

第五篇:毛泽东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一共10题,每题1分。)

1. 【21856】 人们公认的早期银行的萌芽,起源于()。

A. 古巴比伦时期

B.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C. 公元前古罗马时期

D. 公元前希腊银行业

2. 【21900】 根据银行资产持续增长的模型,资产增长率与资产收益率呈()关系。

A. 不相关

B. 负相关

C. 反相关

D. 正相关

3. 【22226】 总经理(行长)和副总经理(副行长)及各业务部门组成商业银行的()。

A. 决策系统

B. 执行系统

C. 监督系统

D. 管理系统

4. 【22283】 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之间的为解决短期资金余缺,调剂法定准备金头寸进行资金融通的方式是()。

A. 同业拆借

B. 转贴现

C. 再贷款

D. 转抵押

5. 【22285】 在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时,通过分析存贷资金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流动性需求的方法是()。

A. 因素法

B. 流动性指标法

C. 趋势分析法

D. 资金结构法

6. 【22408】 商业银行发行股票时,股票实际销售价格超过其面值的部分,称之为()。

A. 未分配利润

B. 营业盈余

C. 资本盈余

D. 重估储备

7. 【22412】 风险成本属于银行的()范围。

A. 营业成本

B. 资金成本

C. 有关成本

D. 可用资金成本

8. 【22549】 商业银行按一定比例从当年营业利润中提取的用作资本的资金,称之为()。

A. 未分配利润

B. 营业盈余

C. 资本盈余

D. 普通准备金

9. 【81290】 企业的营业利润等于()。

A. 销售净收入-销售成本-折旧

B. 销售净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C. 销售净收入-销售成本-利息费用

D. 销售净收入-销售成本-折旧-营业费用

10. 【91035】 银行以债务人身份,为满足流动性或新增资产扩张的需要而产生的债务是()。

A. 远期负债

B. 被动负债

C. 长期负债

D. 主动负债

二、多项选择题(一共5题,每题2分。)

1. 【21863】 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是()。

A. 业务综合化

B. 业务国际化

C. 投资组合化

D. 融资证券化

E. 业务电子化

2. 【21931】 银行负债定价的依据主要有()。

A. 利率因素

B. 汇率因素

C. 法规因素

D. 成本因素

E. 风险因素

3. 【21949】 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原则是()。

A. 结构合理原则

B. 成本最低原则

C. 总量适度原则

D. 适时调节原则

E. 安全保障原则

4. 【22180】 下列资金中,()属于商业银行的外源性资本。

A. 普通股

B. 优先股

C. 未分配利润

D. 盈余公积

E. 长期次级债务

5. 【22515】 商业银行设立的原则是()。

A. 社会效益至上的原则

B. 安全、稳健的原则

C. 规模适度的原则

D. 自由竞争的原则

E. 公平竞争、效率至上的原则

答案

1.B.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2.D. 正相关

3.B. 执行系统

4.A. 同业拆借

5.C. 趋势分析法

6.C. 资本盈余

7.C. 有关成本

8.A. 未分配利润

9.D. 销售净收入-销售成本-折旧-营业费用

10.D. 主动负债

1.A+B+C+D+E

2.A+E

3.A+C+D+E

4.A+B+E 商业银行经营学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1.根据《巴塞尔协议》具体实施要求,国际大银行的资本对风险资产比率应达到(C)以上。A. 1.2 5 % B.4% C.8% D.50% 2.如某银行在 2 月 7 日(星期四)13 日 至(星期三)期间的非交易性存款平均余额为 50 000 万元,按照 8%的存款准备金率,问该行在 2 月 21 日到 27 日这一周中应保持的准备金平均 余额为多少万元。(A)A.4000 B.50000 C.46000 D.2000 3. 某商业银行总资产 1000 万元,负债 800 万元,其财务杠杆比例是(B)。A.2.5 B.5 C.8 D.10 4. 《巴塞尔协议》 将银行的票据发行便利额度和循环承购便利函业务的信用风险转换系数定 为(B)。A.100% B.50% C.20% D.0% 5.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的贷款/存款比率不得超过(B)。A.100% B.75% C.50% D.25% 6.甲企业将一张金额为 1000 万元,还有 36 天才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向一家商业银行申请 贴现,假设银行当时的贴现率为 5%,甲企业得到的贴现额是(B)。正确答案:B 注: 1000(1-5%× 36/360)=995 万元 A.1000 万元 B.995 万元 C.950 万元 D.900 万元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每小 2 题分,共 10 分)1.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存款的主要特点是稳定且资金成本较低。()2.一般来说银行财务杠杆比率越高,其投资风险越小。()3.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银行所持固定收入的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亦上升。()4.银行关注类贷款与可疑贷款一样,均属于不良贷款范畴。()5.商业银行可贷头寸即可用头寸减必要的库存现金及央行清算存款。()

三、计算题(每小 10 题分,共 20 分)

1.某一银行总资本为 6000 万元,计算其资本充足率。已知条件备用信用证的转换系数为 100%,对私人公司的长期信用承诺的转换系数为 50%。单位:万元 资产项目:总资产 100000 现金 5000 ;国库券 20000 ;国内银行存款 5000 ; 居民住宅抵押贷款 5000 ;私人公司贷款 65000 表外项目:加总 30000 用以支持市政债券的一般义务债券的备用信用证 10000 ; 对私人公司长期借贷合同 20000 • 答案要点: • 6000/(5000*0%+20000*0%+5000*20%+5000*50%+65000*100% +10000*100%*10% +20000*50%*100%)2.假定某商业银行分支行在距中心库 30 公里处设一分理处,根据历史有关数据测算,年投 放现金为 2930 万元,平均每天投放 8 万元。每次运钞费为 80 元,资金占用平均成本为 6.2%,请据此计算每次最佳运钞量。(参考答案 Q=27.50 万元)

四、简答题(每小 7 题分,共 21 分)

1.简析影响商业银行存款稳定性的因素。(1)宏观因素:政局的稳定及社会 的安定与否、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及金融资产种类的 多少、利率政策及利率水平等。(2)微观因素:存款的种类、存款人的动机、存户数量的多少、存期长短、服务质量 高低、存款机构的竞争等。2.简述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主要构成。现金资产是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商业银 行的现金资产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一)库存现金

(二)在中央银行存款

(三)存放同业存款

(四)在途资金 3.什么是表外业务?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发展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 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这就是表外业务。表外业务发展的原因:

(一)规避资本管制,增加赢利来源

(二)为了适应金融环境变化

(三)为了转移和分散风险

(四)为了适应客户对银行服务多样化的需要

(五)银行自身拥有的有利条件促使银行发展表外业务

(六)科技进步推动了银行表外业务

五、论述题(每小题 20 分,共 20 分)

试述商业银行贷款政策的主要内容。贷款政策是指商业银行指导和规范贷款业务、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的各项方针、措施和程 序的总和。其主要内容有:(1)贷款业务发展战略。包括开展业务应当遵循的原则、银行希望开展业务的行业和区域、希望开展的业务品种和希望达到的业务开展的规模和速度。(2)贷款工作规程及权限划分。贷款工作规程是指贷款业务操作的规范化程序。贷款程 序通常包含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贷前的推销、调查及信用分析阶段。这是贷款科学决策的 基础;第二阶段是银行接受贷款申请以后的评估、审查及贷款发放阶段。这是贷款的决策和 具体发放阶段,是整个贷款过程的关键;第三阶段是贷款发放以后的监督检查、风险监测及 贷款本息收回的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关系到贷款能否及时、足值收回的重要环节。(3)贷款的规模和比率控制。评判银行贷款规模是否适度和结构是否合理,可以用一些 指标来衡量。主要有:(A)贷款/存款比率。这一指标放映银行资金运用于贷款的比重以及 贷款能力的大小。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的这一比率不得超过 75%。(B)贷款/资本比率。该比率反映银行资本的盈利能力和银行对贷款损失的承受能力。我国确定商业银行资本总额 与加权风险资产之比不得低于 8%,核心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之比不得低于 4%。(C)单个 企业贷款比率。它反映了银行贷款的集中程度和风险状况。我国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对 最大客户 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金的 15%,最大十家客户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银行 资本金的 50%。(D)中长期贷款比率。这是银行发放的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余额与一 年期以上的各项存款余额的比率。它反映了银行贷款总体的流动性情况,这一比率越高,流 动性越差;反之,流动性越强。根据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规定,这一比率必须低于 120%。(4)贷款地区。指银行控制贷款业务的地域范围。银行贷款的地区与银行的规模有关。大银行因其分支机构众多,在贷款政策中,一般不对贷款地区作出限制;中小银行则往往将 其贷款业务限制在银行所在城市和地区,或该银行的传统服务地区。(5)贷款的担保。贷款担保政策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A)明确担保的方式;(2)规 定抵押品的鉴定、评估方法和程序;(3)确定贷款与抵押品的价值的比率、贷款与质押品的 比率;(4)确定担保人的资格和还款的能力的评估方法与程序等等。(6)贷款定价。银行贷款的价格一般包括贷款利率、贷款补偿性余额(回存余额)和 对某些贷款收取的费用(如承担费等)。(7)贷款档案。银行贷款管理过程的详细记录,体现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信贷人员的 素质,可反映贷款的质量,在一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决定贷款的质量。(8)贷款的日常管理和催收制度。贷款发放出去之后,贷款的日常管理对保证贷款的 质量尤为重要,故应在贷款政策中加以规定。同时,银行应制定有效的贷款回收催收制度。(9)不良贷款的管理。贷款发放以后,如果在贷后检查中发现不良贷款的预警信号,或在贷款质量评估中被列入关注级以下贷款,都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

六、案例分析(每小题 15 题分,共 17 分)

1982 年,世界经济的衰退导致发展中国家出口猛烈下降,进而致使其偿债发生困难。美国银行持有的第三世界的债务超过了 1000 亿美元,债务国大多数是拉丁美洲国家,特别 是巴西和墨西哥。花旗银行、制造商汉诺威银行、美洲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化学银行、J.P.摩根、银行家信托以及芝加哥银行等,都是对第三世界的大贷款者。1982 年,当对 第三世界国家违约的忧虑与日俱增时,人们担心美国的银行体系会因此而崩溃,因为,许多 货币中心银行所持有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债务量大大超过了它们的资本金。在管理者的鼓励 下,货币中心银行将核心资本从 1981 年占资产的 4.2%增加到现在的 7%以上。此外,这些 银行一直把一部分收入提存以增加它们的贷款损失准备,用来弥补这次债务危机的损失。尽 管在第三世界债务上遭受的损失是巨大的,大大地降低了它们尤其是大的货币中心银行的盈 利,但由于增加了资本金,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了人们对银行的信心,银行体系还 是经受住了风暴。该案例说明了什么?为何充足的银行资本能降低银行经营风险?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补 充银行资本金? [答案要点] 资本对资产的比例越高,其资产的安全性就越强,银行的信誉就越好,从而出现资不抵 债而倒闭的可能性就越小。资本充足度减低了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增加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一旦金融管理当局认为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率低于一定限度,就会责令其增加资本金。提高资 本充足率的措施是:一是增加资本,二是减少资产规模,三是调整资产组合中高低风险资产 的比重,降低高风险资产。

毛泽东概论心得体会
TOP